常常在一起的朋友,突然有一天不再和自己一起了, 該如何面對友誼關係的變化?該如何陪伴孩子理解這個過程? 桃蒂和朵特總是在一起,她們是鄰居,也是好朋友。早上的時候,兩個人一起喝棉花糖香草茶;午餐的時候,兩個人一起吃杏桃三明治;下午的時候,兩個人一起在花園裡澆花;甚至到了要入睡的時候,也會一樣拍鬆軟軟的羽毛枕頭。從早到晚,桃蒂與朵特總是在一起。 直到有一天,桃蒂和朵特開始各自布置起自己的房子:桃蒂把房子漆上淺紫色,朵特塗上草綠色;桃蒂在陽台蓋遮雨棚,朵特在門前小路鋪上鵝卵石;桃蒂在花園裡種草莓,朵特種檸檬樹……兩個人不再一起了,桃蒂與朵特能否發現彼此之間的變化,她們又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呢? 本書以豐富的元素描繪出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必定會遇到課題:認識朋友、建立友誼關係,以及理解朋友與自己的異同。 本書特色 ◎以對頁方式小女孩各自一左一右作為對比,讀者從顏色中就可以發現作者與繪者的巧思與樂趣。 ◎書末附臨床心理師專文導讀,幫助讀者以心理學發展的角度理解本書的主軸:友誼與人際關係。
◎澳洲言語治療協會(Speech Pathology Australia)2016年度選書 故事的主角小蘇菲有時候會擔心一些事情。平常時候她在學校和朋友一起上課、一起玩,就不會有擔心;下了課她會玩遊戲、也會畫畫,也不會有擔心;到了週末她看書、騎腳踏車等等,也不會有擔心,但是到了睡覺時間,當一切都悄然無聲的時候,沒有課可以上,沒有遊戲可以玩,她就開始有好多好多的擔心: 她擔心早上沒有牛奶可以喝怎麼辦? 自己心愛的衣服還沒有洗好怎麼辦? 忘了帶明天中午的便當怎麼辦?…… 小蘇菲常常因此煩惱得睡不著覺,這樣白天就沒有辦法做她喜歡的事情了。 小蘇菲的家人試著幫忙,卻讓事情變得更糟,讓小蘇菲更加擔心,直到她的媽咪想到了一個新法子,媽咪的這個好方法,用上了一、兩隻大象……這個方法是什麼呢? 本書是關於一個小女孩如何努力尋找方法來化解擔憂的故事,也表現出家人如何以支持與陪伴來幫助小女孩克服生活上的困難。 書評 ◎一本可與八或九歲大孩子愉快共讀的繪本。不管孩子有沒有一樣的擔心,這本書對飽受焦慮而苦的孩子來說會是一本好書,能有所獲益。-紐西蘭書商協會(Booksellers NZ) ◎《千萬別想紫色大象》是關於小「夜晚憂慮者」的故事。對憂慮的小孩(或大人),夜晚不太可能分心,所以擔憂會自由發散。這個故事提供獨特的協助,以可愛、簡單又加了一點充滿想像力古怪的方法在每天例行睡前上做結尾。可愛的故事,美麗的插畫。-臨床心理師琳恩•詹金斯(Lynn Jenkins), Lessons of a Lac, School Start and Best Start作者 ◎《千萬別想紫色大象》是一本美好的童書,而且每個書櫃裡都該有一本。蘇珊・惠蘭深入地描寫擔憂的孩子是什麼感受,突顯負面想法有多容易佔據一個孩子的內心。葛溫妮絲・瓊斯美麗的插畫充滿情感和關愛,與文字完美搭配。《千萬別想紫色大象》能引起所有幼童和特別是小煩惱們的共鳴。-尼基•約翰斯頓(Nicky Johnston),Go Away, Mr Worry Thoughts!作者及繪者 ◎處理焦慮出乎意料且有益的一課。-《雪梨晨鋒報》(Sydney Morning Herald) ◎優雅幽默的筆法,這是一本特別的書……給有擔憂孩子的家長的一些方法。-《週日電報》(Sunday Telegraph)
旅行是對日常生活的一次反叛,可輕微,可嚴重。它的關鍵字是,偶然和未知。把自己放到一個不可完全掌控的環境中去,暫且放過可憐的安全感,讓可遇來代替可求。 真正無價的是時間與故事,用行走拓寬自己生命的寬度,用思考加深自己生命的深度,塑造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我很慶幸自己可以把人生中最好的時光在一個甘於寂寞的美國西部小鎮上度過:那裡風景優美,圖書館窗外便是湖泊和森林。我們關心非洲巫木、馬雅遺跡、太平洋島國的母系社會等等看起來很重要,又好像並不重要的事情。 從北歐冰海到非洲南端,從聖母大教堂頂到讚比西河底,從狂野草原到豪華酒店,從千百年前到摩登時代,行走的力量推倒野性與文明、傳統與時尚、歷史與現實之間的牆。 我抹去,又重新開始,但驕傲的是我從沒有走過捷徑。我沒有停下腳步,而是一步一步,用我所有的時間和力氣在行走。如果可以打開人生地圖,從直線距離看,我離開得並不遠,但我行走的距離已經足夠長。我讀的足夠多,見的足夠多,聽的足夠多,嘗的足夠多。我著迷的,是一切不可重複的。我喜歡無規則的美,暴戾的大海,溫柔的陸地和所有不至於奪命的驚奇。我喜歡一切好的,壞的,感動的或者厭惡的,因為它們不可重複,不可撤銷,或許,不可記錄。我走得很慢,但在跋涉中成長。每一天都是嶄新的。沒有什麼傷害是永恆的,也沒有什麼榮譽是永恆的,所有這些此時此刻最終將成就一個你。 重要的不是你最終到達哪個位置,而是無論停在哪個位置,你都將因為無與倫比的經歷而成為無與倫比的你。
這不是一本簡單的美食書。 美食可以很簡單,但不簡單的,卻是凝聚在美食中的文化。 尋找曾經綿延千年的一絲味道。 日式料理,不僅僅是美味這麼簡單,是在歷史過程中被創造出來的。它背後有著日本文化的細膩、溫婉、精緻和絲絲入扣的匠心 美食可以很簡單,但不簡單的,卻是凝聚在美食中的文化。 日本是個很珍視傳統的民族,他們對飲食的講究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有一種緊抓傳承下來的東西,失之毫釐就謬以千里的緊張感。這種對細節循規蹈矩,竟然能達到如宗教信仰般的虔誠,其實也是一種自我認同感在作怪,不想失去自我的本味,害怕失去本味。 本書不只從日本歷史文化的角度,向讀者介紹壽司、刺身、天婦羅、漬物等日本代表性美食;並從隱藏在漫畫、日劇中講述的這些美食背後的歷史和文化淵源,展現真正日式料理的文化底蘊。 在佛教傳進日本以後,由於不殺生的戒律,古代日本人很少吃肉,上層貴族更是不碰肉食,甚至認為吃肉是野蠻的武士或盜賊才會去做的下賤事情。但魚是例外。那群弱不禁風到夏怕陽光、冬怕冷的貴族們,全靠從魚裡面汲取那一點兒蛋白質和脂肪。當時平安京不靠海,所以保存魚就變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了,總不能讓左大臣、右大臣們吃臭鹹魚吧!……
什麼是影子銀行?這樣的銀行在金融產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對21世紀商戰角逐區的中國經濟,影響又有哪些? 對西方來說,影子銀行是「大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是「大到不能倒的銀行」,對中國而言,影子銀行又是什麼?中國如何對影子銀行做出定義? 中國的影子銀行既龐大,又神秘;它,中央默許、地方領頭……雖然,中國正在對不斷擴大的影子銀行規模進行量化分析,但是,它透明度低! 很多人都聽過「影子銀行」(Shadow Banking),但没有多少人了解什麼叫做「影子銀行」, 簡單來說,影子銀行是一種「類銀行金融機構」, 或直白的說,是一種像「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的投資銀行,你怎麼看? 「影子銀行」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彙,它的概念源自於美國,也引發了全球金融海嘯的災難。這些類銀行金融機構不受監管,卻作起資金借貸的生意,並將金融貸款債權大量轉化,像魔術彩妝師一樣變化出各式各樣的投資商品,包裝銷售給其他銀行、公司與一般投資者時,影子銀行就和所有人的財富連結在一起。如果投資人已將投資觸角伸入中國,那麼,你勢必得理解中國的《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是大到不能倒的銀行,中國也怕這些類銀行機構變成「大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本書不只陳述關於影子銀行的界定問題,也對今日中國境內監管問題叢生的現象提出看法,希望在影子銀行高速發展的情形下,提出防範、監管、疏導的建議。 本書特色 提供讀者: *你一定很清楚「阿里巴巴」,但你卻不知它旗下的「浙江網商銀行」已是全網路營運模式,提供小額存放款、保險、擔保業務。影子銀行在中國,正以一種新模式展開。 *在本書中,淘金貸、優易網、安泰卓越等多家P2P網貸先後曝出「捲款跑路」事件,這些P2P借貸平台不僅對資金進出、專案結算、壞賬率等資料缺乏監管,有些甚至自身參與交易。這些事例說明利用互聯網積攢大量數據資料識別風險,將是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 *你或許知道「城投債」,但你可能不知道發債方是何人何機構,那麼,這本《影子銀行》會告訴你如何分辨中國的「影子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