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文學獎於今邁入第十三屆,猶如一座匯聚靈感的渡口,不僅串連城市,更象徵文化、思想與情感的交流。本屆以「靈感渡口──山海屯城的文學冶遊」為主題,結合臺中的特殊性與文化感,將來自四方的創作能量匯流其中,以筆墨書寫獨特的航線。邀請您一同翻閱這本得獎作品集,無論是駕馭筆墨的高手、初次提筆的新人、或是喜愛閱讀的朋友,皆能共乘想像的船隻,從臺中文學獎這座渡口出發,以靈感為風帆、筆桿為船槳,穿梭於山海屯城的文化風景,享受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學冶遊。 《靈感渡口:第十三屆臺中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為第十三屆臺中文學獎小說類、散文類、新詩類、童話類、古典詩類、臺語詩類、客語詩類、童話類、國高中職生散文類的得獎作品彙集。
「臺中市大墩美展」是本局致力推動的諸多文化活動中,最具國際化與多元性格的競賽展覽活動,徵件類別分墨彩、書法、篆刻、膠彩、油畫、水彩、版畫、攝影、雕塑、工藝及數位藝術等11類別;評審分初審、複審及大墩獎評審3階段進行,自1996年開辦迄今,已邁入第29屆(原為地方性美展,2002年第7屆改為全國性,2004年第9屆改為全球性徵件),是我國規模最大、徵件數最高的公辦美展。
用「硘仔」訴說一段臺灣的歷史,並重新展露過去「臺灣硘」的風華歲月。林添福出生於1926年,13歲起便將人生志向揉進陶土,在學習陶藝這條路上不懼外在變化,即便因社會轉變導致家道中落,他依舊力持於製陶這條路鑽研學習,不論採土、練土、築窯到燒窯無一不精通。林添福不僅擅長手拉坯、手擠坯、原型雕塑、開模等,甚至在陶器上加上浮雕與彩繪,從小型生活物件到陶桌椅組,讓我們看見在民俗陶藝的簡樸之中流淌著美的韻味。
收錄112年第十二屆臺中文學獎得獎作品,含散文、小說、新詩、古典詩、台語詩、客語詩、童話以及國高中職生散文,共八種文類的得獎作品今年得獎作品呈現了新舊元素的交織融合,也突顯不同世代、族群的語言特色,承如本屆文學獎標題「文學百川」,臺中文學獎廣納各路文學好手的奇思妙想。
「臺中彩墨藝術節」自2002年開始,在國際彩墨畫家聯盟(FITMA)的協辦下,文化局以年度主題的方式規劃辦理,讓活動富有趣味性與整體性,吸引民眾參與。今年創作主題「行旅.記憶」,請藝術家們彩繪在世界各地旅行的美好或難忘的經驗記憶,轉化為動人的畫面,「2023國際彩墨行旅.記憶藝術大展」,共邀請21國128位藝術家出品參展。併同26件呈現東方新語、世代觀點的「第二十二屆彩墨新人賞」得獎作品,自9月23日至10月15日在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展出。
本書收錄第十一屆臺中文學獎得獎作品,依徵文類別編排,分為小說、散文、新詩、古典詩、臺語詩、客語詩、童話、國高中職生散文,收錄等42篇作品等。本屆臺中文學獎設立 8 個文類,分別是小說、散文、新詩、古典詩、臺語詩、客語詩、童話、國高中職生散文。來自世界多個地區近 1,634 件的來稿,經過兩個審次,38 位評審選出42 件精采且多元主題的作品,再次展現臺中文學書寫風氣的旺盛勃發。
「臺中市大墩美展」是本局致力推動的諸多文化活動中,最具國際化與多元性格的競賽展覽活動,徵件類別分墨彩、書法、篆刻、膠彩、油畫、水彩、版畫、攝影、雕塑、工藝及數位藝術等11類別;評審分初審、複審及大墩獎評審3階段進行,自1996年開辦迄今,已邁入第26屆(原為地方性美展,2002年第7屆改為全國性,2004年第9屆改為全球性徵件)。
「悠遊於形色樂章-陳銀輝90回顧展」展覽專輯:精選45件作品,年代橫跨1956至2019年,完整呈現作品風格的轉變與進化,也展現臺灣近代美術史精彩輝煌的一頁。身為戰後第一代畫家及藝術教育者,面對當時臺灣窮困貧瘠的環境,陳銀輝教授依舊秉持著熱情與使命感成為開闢藝術荒土的先鋒,除了兢兢業業於教育工作,創作上更融會各畫派所長,形成極具個人特色的繪畫風格。
為結合2018年臺中的一大盛事「花卉博覽會」,第七屆臺中文學獎的宣傳標語為「文學書寫,百花齊放」。這句標語不只扣合花博主題,其實也是對臺中文學獎的定義與期許。臺中文學獎歷來的徵文主題除了最基本的小說、散文、新詩之外,也納入了充滿童心的童話;亦不偏廢母語創作,開設臺語詩、客語詩的文類;更為讓臺中學子從在學期間便能樂於接觸閱讀與創作,專為設籍或就讀臺中的青少年們設立了國、高中組的散文獎,期許這個獎項也能成為學生們每年度視為自我證明的一項盛事。獎項的多元,書寫題材更不侷限個人的創作與發揮,確實為臺中文學獎做到了「百花齊放」。
為推崇臺中市女性藝術創作者對美術推廣、教育、發展以及藝術水準提昇等之貢獻,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自2005年起每年舉辦「臺中市女性藝術家聯展」,除彰顯本市女性藝術家之卓越成就,鼓勵她們持續創作外,也期盼藉由女性的藝術能量,展現臺中市文化藝術的廣度和深度。108年聯展呼應「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期望讓觀者享受一場交織著自然與人文的藝文之旅。
「彩墨新人賞」係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主辦,財團法人臺中市文教基金會、國際彩墨畫家聯盟協辦,欣中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贊助獎金,從91年起舉辦迄今邁入第十七屆,在畫幅無限制、媒材多樣化和創意無止境的比賽規則下,獲得了年輕世代的認同,並源源不絕的提出具有個人風格的作品參賽,成為具有特殊意義的徵件美展。
本書為「媽祖相隨-2018媽祖徵文比賽」得獎作品集,收錄30篇文章及決審會議紀錄,並收錄 媽祖活動照片,帶領讀者透過文字及影像,看見信仰於人、土地之間的感動與故事。
第十六屆臺中彩墨藝術節以「花與城市」為主題,共邀請31國、149位藝術家舉辦2017國際彩墨花與城市藝術大展。
「彩墨新人賞」係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主辦,財團法人臺中市文教基金會、國際彩墨畫家聯盟協辦,欣中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贊助獎金,從91年起舉辦迄今邁入第十五屆,在畫幅無限制、媒材多樣化和創意無止境的比賽規則下,獲得了年輕世代的認同,並源源不絕的提出具有個人風格的作品參賽,16年來已培養出210多位彩墨新秀,成為具有特殊意義的徵件美展 本活動得獎作品歷經初審及複審兩階段評選出,今年第16屆彩墨新人賞,共有59位學生提出118件作品參賽,經初審和複審後,評出特優獎1人,新人獎5人,佳作獎6人,入選16人,本專輯收錄40件得獎作品,以繁複的技法多元的媒材和絕對個人化的面貌,為彩墨新人賞架起不可忽視旳新風潮,也引領風華的開闢新的走向。
臺中公園、中央書局、綠川/柳川、臺中火車站……,座落於臺中街角的景物,有著百年來文人流連的歷史蹤跡,更是孕育無數文學的搖籃。當作家以詩歌頌土地、執筆書寫家鄉的記憶、用足跡貫穿城市的歷史脈動時,這一幕幕動人的生命歷程,將化作滋潤土地的文學地圖,引領我們跟隨他們的腳步,品嘗這座百年老城的韻味。
本書是臺中縣市合併之後全新出版的《臺中文學史》,企圖再造二十一世紀臺中「文化城」的新風貌;以「口傳、清領、日治、戰後迄今」四大階段,勾勒臺中文學的發展歷程。
第四屆臺中文學獎,分為文學貢獻獎、文學創作獎二大類,其中文學創作獎又細分散文、小說、新詩、童話、青少年散文等項目,鼓勵民眾勇於創作。本書收錄各組前三名及佳作作品,共計54件優秀稿件,以及各組評審會議紀錄及評審意見。
本書是臺中縣市合併之後全新出版的《臺中文學史》,企圖再造廿一世紀臺中「文化城」的新風貌;以「口傳、清領、日治、戰後迄今」四大階段,勾勒臺中文學的發展歷程。
本書是臺中縣市合併之後全新出版的《臺中文學史》,企圖再造廿一世紀臺中「文化城」的新風貌;鎖定「族群、女性、兒童文學、地景與在地書寫」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