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系 ,共計496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電動大客車數據分析與應用計畫(2/2)資料視覺化與AI應用(114粉)

為達成市區公車2030年全面電動化之目標,本所自108年開始建置電動大客車營運數據監控管理平臺,並建立資料傳輸作業機制,持續追蹤與掌握導入之電動大客車輛營運績效與長期行駛特性。 對應公車客運電動化導入進程,客運業者在營運管理思維亦需要隨之轉變,考量電動大客車營運特性,相較於過去柴油大客車的營運調度,需更強化於電動大客車數據化資料蒐集與分析,追蹤與掌握導入之電動大客車輛營運績效、長期行駛特性等關鍵指標,以及對應電池營運特性,及早觀察發現異常狀況、釐清與進行改善。 電動大客車數據平臺自110年起開始蒐集電動大客車營運數據,本計畫以電動大客車數據平臺所累積之數據資料為基礎,依據需求掌握與資料可蒐集程度,規劃分析應用指標與分析主軸;挑選8條路線與11處充電站的資料,進行營運數據分析指標案例探討與應用,將分析成果進行資料視覺化呈現與展示,並探討AI應用,就分析成果研提營運面與政策面之建議,提供相關單位掌握,以精進電動大客車之營運與管理。

95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交通行動服務(MaaS)跨域作與應用優化之研究(2/2)應用精進與提升包容性(114粉)

為能循序擴展國內MaaS服務,規劃未來MaaS服務的發展與永續機制,本計畫以前期計畫成果為基礎下,除探討國外MaaS服務之內涵外,亦依照前期擬定之MaaS服務所蒐集之數據進行應用精進探討,來制定我國MaaS數據應用課題與分析建議,並以臺中市MaaS為案例進行分析實做,供其他縣市參考;此外為使MaaS服務範圍更為多元,本計畫就MaaS服務如何與其他區域MaaS服務進行合作為背景進行探討,制定相關推行方式與應用課題,藉以擬定MaaS服務未來進行跨域合作之參考方針,此外本計畫亦透過臺中市敬老愛心點數為媒介,探討Taichung go與MeNGo服務合作之操作方式進行實作,驗證本計畫所規劃之跨域合作方式與課題。考量現行社會服務包容性,本計畫針對現行倡議之包容性宣言與定義進行蒐集,並探討MaaS服務之如何就MaaS服務相關利害關係單位來讓MaaS服務使用族群更加多元且包容,並制定我國未來在服務包容性推展願景下,各利害關係單位之執行策略。另外考量現行MaaS服務如何永續推廣與經營,本計畫以成立MaaS服務組織作為我國MaaS未來發展建議,並制定了該組織之角色定位與組織內容,作為後續MaaS服務永續提供之關鍵利基探討。 針對上述工項執行,本計畫透過Taichung go與MeNGo服務合作來探討本計畫跨域議題及包容性意見蒐集,透過實際踩線團,掌握本計畫所規劃跨域合作機制、包容性探討範疇具一定可行與實務參考之效益,後續相關MaaS服務要進行跨域合作或是MaaS服務包容性功能精進時,可參酌使用。

95 特價39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低碳交通區推動機制之研究(1/2)設置之評估與配套措施(114棕)

我國於111年3月30日發布之「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出12項關鍵戰略,並將「低碳交通區」納入淨零轉型措施。為引導地方政府推動低碳交通區,交通部請運輸研究所於112年至113年期間研究低碳交通區之推動及補助作法,提供交通部應用及補助地方政府推動低碳交通區。 本計畫於112年蒐整國內外低碳交通區類似案例,研提我國低碳交通區分期推動、法制規劃及配套措施等政策建議。目前國際案例實施內容多於市中心以公路為界劃設區域進行車輛管制,然考量我國民情及各縣市交通環境差異,本計畫建議地方政府可因地制宜規劃,短期採試辦先行,強化綠運輸使用環境;中期循序漸進,形塑標竿案例;長期擴大推廣,邁向淨零。在法制規劃方面,地方政府試辦階段可在地方制度法授權內推動(例如:停車差別費率),或積極制定淨零相關自治條例,納入低碳交通區相關規範;如《臺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此外,地方政府應規劃相關配套措施,尤其重視公民溝通與宣導,依利害關係人受影響程度,給予當地居民及弱勢團體彈性管制或豁免;並強化綠運輸環境營造,提升公共運輸服務品質與水準,建立人本交通環境,提供電動車輛補助,以引導民眾改變運具使用行為,減少運輸溫室氣體排放,達成低碳交通區之實施目的。

95 特價42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城際鐵道容量分析暨應用研究(1/2)-編組站及端末站之容量模式構建(114黃)

為因應國內各種鐵道系統建設需要,本所辦理一系列鐵道容量研究計畫,其中在傳統鐵路系統方面,已經發展了鐵道容量分析模式與軟體,做為搜尋容量瓶頸及提升運能的評估工具,然而,對於編組站及端末站之容量分析課題仍有待精進,爰此,本所展開「城際鐵道容量分析暨應用研究」兩年期計畫。 本計畫的第一年(112年)回顧了國內外相關文獻,並考量進路、行駛路徑、交通組成、站內停靠時間與號誌安全時距等因素,構建城際鐵道場站容量模擬模式。在案例分析中,本計畫設計了數個案例進行測試,以確認模式的特性符合先驗知識,此外,更以臺鐵實務案例進行驗證分析,其結果與臺鐵公司的認知相符。最後透過敏感度分析,釐清各因素對場站容量之影響。相關成果如下: 1.完成城際鐵道場站容量分析模式之建構。 2.針對端末站、編組站與中間折返站以測試案例進行分析,確認模式成果合理性。 3.以臺鐵基隆、蘇澳、樹林、花蓮與新竹等站進行實際案例容量分析。 4.進行敏感度分析,影響場站容量主要因素包含: (1)列車於站內停靠時間。 (2)號誌安全時距。 (3)站內軌道數。 (4)列車車種之交通組成。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路口交通環境特性對空氣品質影響及改善指引之研訂(1/2)-調查計畫與資料蒐集(114棕)

本計畫目的係透過蒐集國內、外路口交通空氣污染及車輛空污排放擴散等文獻資料,瞭解路口車輛與環境對空氣污染影響;研擬交通、環境及空污資料蒐集及調查計畫,並透過專家會議諮詢提升調查計畫品質,依所擬定之調查計畫進行路口交通資料蒐集及空氣污染濃度實測。最後,依據蒐集數據的歸納整理結果,初步掌握影響路口交通空氣污染之關鍵因素,並做為第2年期辦理分析與評估之依據。 本計畫完成國內、外路口交通特性對環境暴露影響相關文獻彙析,結果發現,路口交通空氣品質除了受季節及天氣特性影響外,路口號誌管制與幾何配置等交通特性,對於路口空氣品質影響係具一定關聯性,故本年度研究以⸢行人專用時相⸥與⸢行人穿越道線退縮⸥路口交通特性為調查對象,並據以研擬調查計畫。 本計畫於臺北市調查4處路口,每處路口4天、每天12小時,完成交通量及PM2.5與CO濃度實測數據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在行人專用時相路口,行人專用時相啟動或關閉對於 PM2.5 濃度值變化無一致性;而在行人穿越道線退縮之路口,因行人等候區域較為遠離路口機車待轉區及橫向車流,故退縮後區域相較退縮前區域之PM2.5平均濃度略有減量。 考量交通路口屬微環境區域特性,短期監測調查僅適用於呈現特定路口瞬時污染變化情形,建議後續仍應搭配模擬推估污染物擴散情形,以強化解析交通特性對環境空污影響。

95 特價17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DRTS)營運成本、補貼制度及收費制度之研究(1/2)合理成本與營運績效探討(114藍)

我國目前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DRTS)主要服務偏遠地區居民,提供第一哩與最後一哩路小眾運輸服務。本計畫旨在綜整我國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DRTS)經營現況,針對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DRTS)之營運成本、收費制度、補貼制度、績效評估與永續經營等課題進行分析與檢討,透過過去營運數據及實際成本投入,分析其營運績效及多元服務類型(如投入運具、路線彈性度、預約條件等)模式,本計畫兩年期研究成果預期包含分析執行成效及確立合理成本之計算方式、制定合宜之補貼、費率與績效評估架構,以永續發展。首年執行重點將著重在制定共通性成本制度並分析其營運績效,並依其不同營運模式進行合理成本估算,此外會針對補貼制度進行議題式探討分析。 本計畫已針對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DRTS)進行合理成本計算、績效評估及補貼機制進行探討,根據18項成本分類建立合理成本公式,涵蓋一般公路及市區客運,並考量電動車趨勢,提供電動車相關參數作為未來參考依據。此外,所研提之績效評估架構包含「營運效率」、「服務效果」、「服務品質」與「基本民行」四大構面,並採用德菲法篩選指標、再經層級分析法計算權重,其結果顯示基本民行指標重要性最高。另為避免現行補貼僅考量營運成本而忽略社會效益,已就苗栗縣南庄鄉幸福巴士案例進行消費者剩餘與外部效益分析,可做為衡量社會效益並納入補貼評估,本期亦建立公共運輸供給均衡指標,並以桃園市為示範案例設計自付額比例架構,規劃於第二年將持續透過案例實證與多方討論,研提具體可行之制度架構及永續經營策略。

95 特價61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東臺區域整體運輸規劃系列研究(2/3)-供需預測分析(114黃)

本計畫係自105年起辦理之「區域整體運輸規劃」系列研究,於111年至113年辦理「東臺區域整體運輸規劃系列研究」,以東臺區域(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為範圍,分3年期依序進行旅次特性調查分析、供需預測分析及發展策略研析。112年工作重點為建立「2023東臺運輸需求模式」,藉由111年旅次特性調查成果,並進行現況及未來供需預測分析,以利後續年度據此預測成果進行東臺區域整體運輸發展定位與策略檢討。相關分析成果如下: 1.未來年(民國140年)東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趨勢 (1)未來年東臺區域人口數及占比均為下降趨勢,111年至140年東臺區域人口占臺灣本島人口從4.3%下降至3.5%。 (2)未來年受高齡少子化影響,人口老化較全臺嚴重,65歲以上比例上升至36.3%。 (3)未來年二三級及業人口均下降,惟三級及業人口占比微幅上升。 (4)未來年家戶所得將成長0.95%,個人所得將成長1.2%;汽車持有將成長0.32%,機車持將成長0.09%。 2.未來年(民國140年)東臺旅次總量趨勢 (1)111年至140年東臺生活圈及跨生活圈平日總旅次量下降約26萬人次(約6.8%),假日總旅次量下降約35萬人次(約8.9%)。 (2)臺東總旅次下降幅度最大,111年至140年平日下降約23.0%,假日下降約28.2%。 3.未來年(民國140年)東臺旅次分布趨勢 (1)宜蘭生活圈以宜蘭市及羅東成雙核心區,並與周圍衛星行政區密切往來。 (2)花蓮生活圈主要旅次集中於北花蓮,並於假日才有較密切的南北往來。 (3)臺東生活圈旅次多數集中於市區,另有半數之跨行政區旅次集中於臺東市區與卑南鄉之間;未來年旅次越趨集中於臺東市區。 4.未來年(民國140年)東臺旅次運具使用趨勢 (1)東臺跨生活圈不論平、假日皆主要使用小客車。 (2)生活圈內旅次未來年呈現機車比例下降、小客車比例增加之趨勢。 5.未來年(民國140年)東臺旅次量趨勢 (1)各屏柵線之總交通量受整體未來年人口下降因素,平、假日通過屏柵線之交通量持續下降,惟經太魯閣國家風景區受遊客影響,交通量微幅增長。 (2)東臺區域內臺鐵與公車受未來年人口下降因素,通過屏柵線之旅次量持續下降。 6.未來年(民國140年)運輸系統供需分析 (1)未來年平、假日皆以臺北宜蘭間之國道5號及鄰近各生活圈市中心路段較為壅塞,而各生活圈之公路系統服務水準整體尚為良好,且屏柵線需供比大致呈現由北往南遞減之趨勢。 (2)東臺區域臺鐵尖峰時段需供比,平日受供給量影響,以宜-花間往來需供比最高(0.65),北-宜間則因供給量相對高(0.55);假日則呈現北-宜間、宜-花間往來需供比均高於0.6,顯示假日往返北花之旅客明顯高於平日。 (3)東臺區域公車客運尖峰時段需供比仍以北-宜間需供比高,平日約0.8、假日則大於1,顯示假日尖峰時段需求量大增,現階段客運業者仍視現場需求加開班車。

95 特價80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事故碰撞型態導向之路口設計範例推廣示範計畫(3/3)-非直轄市推廣應用(II)(114綠)

混合車流為我國主要之車流型態,為提升混合車流環境之道路安全,前期研究已針對各交通事故碰撞型態的交通工程改善完成設計範例參考手冊。本計畫著重於設計範例後續的推廣與應用,帶動整體交通工程環境更趨於安全與友善。 前期研究完成的「事故型態導向之路口交通工程設計範例參考手冊」(1.0)內容,以路口常見的事故碰撞型態為應用對象,彙整各事故碰撞型態的交通工程改善設計範例。本計畫則納入左轉專用道、車道漸變、減速設施、及行人與自行車空間等設計課題,可供參考應用於路口相關型態的事故碰撞的改善。本計畫將理論、方法、程序等技術以系統化課程,透過教育訓練及實際案例應用,培訓中央及地方縣市第ㄧ線承辦人員,並以實際案例路口進行實務演練,透過理論與實務搭配操作,引領各縣市作業程序與觀念的改變,以落實其當地事故地點改善作業中,並由實際應用計畫的結果,持續檢討改善應用設計範例參考手冊的內容。此外,本年度另就路口附近的停車空間及公車站設站問題,加以檢討,研擬設計範例,一併納入本年度的「事故型態導向之路口交通工程設計範例參考手冊2.0」的補充修訂之中。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事故碰撞型態導向之路口交通工程設計範例參考手冊2.0版(114綠)

交通安全改善工作是一個精緻化的改善作業,必須有一套有系統的診斷分析的程序,本手冊基於肇事診斷學的診斷分析程序,整合各項交通安全工程設施的設計與配置,針對各肇事碰撞型態的可用改善措施提供設計範例,供道路管理單位與道路設計者使用。於本手冊依照常見之事故碰撞型態提介紹與分析,並彙整提出改善策略與範例,對應之碰撞型態有右轉側撞、左轉側撞、左轉穿越側撞、擦撞、追撞、交叉撞。另也對於重要之課題進行探討,以補充改善事故以外之道路問題,課題包含行人友善、巷弄降速、路段速度管理、路口自行車安全、近路口停車問題。 手冊使用時需先蒐集路口之肇事資料,輔以交通特性及幾何特性等資料,同時須考慮到上下游關係、路邊停車狀況、周邊設施出入口等情況。若能蒐集到肇事現場圖,則據此繪製肇事碰撞構圖後,依肇事診斷學來進行交通安全改善工作,參考此一範例參考手冊,產生改善方案。但是也可以由經驗判斷出各個肇事經常發生的位置,對照此範例參考手冊的做法,產生改善方案。在產生交通安全工程改善方案過程中,針對各個肇事碰撞型態,可對應設計範例參考手冊所歸納出之肇事碰撞起因,找出可能的道路工程與交通工程現況問題,再依本參考手冊研擬之改善對策與改善設計範例研擬出改善方案。

95 特價42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建構運輸管理機關(構)之調適專業能力(1/2)課題研析及課程規劃(114棕)

依氣候變遷因應法,推動氣候變遷調適能力建構為各級政府應盡責任,且各運輸機關(構)人員調適專業能力是推動調適工作的基石,以確保能夠依照我國調適政策推動方向順利執行各項調適準備工作,降低未來極端天氣對運輸系統造成的衝擊。爰此,本所以2年期辦理「建構運輸管理機關(構)之調適專業能力」計畫。 本年度(第1年期)計畫透過國外調適發展趨勢、氣候變遷因應法、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等文獻回顧,並與運輸管理機關(構)訪談,據此滾動檢討運輸系統調適四大策略15項措施,以強化運輸系統調適策略及措施內容,並蒐集補充各措施之國內外具體實務應用案例。其次探討運輸管理機關(構)應具備之調適能力後,執行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盤點目前運輸管理機關(構)人員的氣候變遷調適認知素養與調適知能缺口,據以規劃氣候變遷調適專業知識課程,規劃內容包含課題、課綱、師資和時數。本年度並對通案性、需求性強及優先性高之運輸調適專業知識辦理12小時之教育訓練。

95 特價3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高速公路交織路段容量及服務水準分析之研究(1/3)-典型路段(114黃)

本所自民國80年起開始進行長期性之容量本土化研究工作,逐步修訂民國79年之公路容量手冊,以適用於國內之分析。由於多年來均尚未蒐集交織路段的資料並進行車流特性分析,因此並未檢討交織路段的容量分析方法的適用性,爰本所辦理本研究探討高速公路交織路段之車流特性、容量及服務水準分析方法進而修訂「臺灣公路容量手冊」之第七章「高速公路交織區段」。 本計畫全程工作預計分3年期執行,針對不同路型類別,各年之研究主題分別為(1)典型交織路段、(2)非典型交織路段、(3)銜接系統交流道之交織路段,最後一年將同時進行公路容量手冊之修訂工作。本年期之研究重點為典型交織路段,指進口匝道與出口匝道間以輔助車道連接、交織路段上下游主線車道數相等、且交織路段內沒有其他特殊設計之地點,本計畫透過文獻探討了解過往高速公路交織路段之分析分法,並以無人機實際進行4個交織路段調查,並藉由AI自動辨識協助了解及分析車流特性,建立符合國內車流特性之分析方法。

95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長週期波斷面模型試驗(2/3)花蓮港現況碼頭之水動力及改善研究初探(114藍)

運輸研究所 出版
2025/05/05 出版

本研究以三年期研究針對長週期波各相關議題進行探討。第一年主要蒐集並回顧國內外長週期波動特性相關研究及其所可造成的災害與成因,其次綜整長週期波所造成之破壞機制與對策。本年度以花蓮港所遭遇的長週期振盪問題作為個案研究主軸,並研擬可能消減長週期波浪作用的碼頭結構物之雛形。在權衡港灣工程實務與數值模擬成果後,選定花蓮港7號碼頭,以增改建為消能式結構物的方式為工作目標。執行更新之斷面水槽的造波測試,以及進行消能碼頭結構物斷面之水工試驗,確認消能結構物最佳消能效果,反射率大約在0.6~0.7之間。相關研究成果亦將提供平面水工模型試驗參考,第三年則將進行與工程實務應用相關的研究與改善。成果效益:本年度研究提出適用於花蓮港內港區,可消減長週期波浪之碼頭斷面型式方案。研擬適用於國內港灣內的消能碼頭斷面型式,能消減長週期波浪能量,以減少港灣內長週期波浪振盪而造成的避湧次數,可降低港內船隻斷纜的發生機率。提供政府單位應用情形:提供交通部航港局、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經濟部水利署及各地方政府提升港灣靜穩度及推動海岸防護政策之參據,以及本所海岸及港灣工程相關研究後續探討運用。

95 特價1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港群波流觀測資料統計分析及通訊技術精進(1/2)水中無線通訊設備海域測試(114藍)

本計畫113年持續針對臺北、基隆、蘇澳、花蓮、高雄、安平、布袋、臺中及澎湖等9個港區,執行波流觀測站維護保養與觀測數據統計分析,並嘗試發展水中無線通訊系統,相關成果如下。港區營運與海氣象環境息息相關,歷年波流觀測資料統計顯示,高雄港、安平港、布袋港及澎湖港等4港,有義波高HS平均皆小於1 m,布袋港波高最小為0.49 m,尖峰週期Tp平均7 s,波向以W~N象限58.4%佔比最高,基隆港、蘇澳港、花蓮港、臺中港及臺北港等5港,波高平均皆高於1 m,臺中港波高1.45 m為各港中最大,尖峰週期Tp平均6.4 s,波向主要位於N~E象限,佔63.9%;基隆港、蘇澳港及花蓮港流速皆低於20 cm/s,基隆港流速平均17.5 cm/s為各港最低,海流主要在N~E及S~W兩象限間往復流動,安平港、布袋港流速同為23.9 cm/s,流速半節以上港口有高雄港(27.9 cm/s)、臺中港(38.1 cm/s)、臺北港(41.6 cm/s)及澎湖港(34.2 cm/s),臺北港流速平均為9港中最高,流向集中在N~E與S~W象限,流向機率分布與布袋港相似。113年度已於基隆海域完成水中無線通訊設備海域測試,結果顯示控制器可有效處理數據在傳輸過程所產生之延遲與字元錯誤,測試期間平均速率83.02 bytes/s,約需270 s可完成AWAC數據傳輸,傳輸速率分析發現,速率隨著檔案變大而上升,與112年室內水槽試驗成果一致,114年將延長通訊距離,分析水聲通訊隨著距離增加、底床及水深改變後的傳輸特性。113年度各商港長期性海象觀測資料及加值應用成果,可提供交通部航港局及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等相關單位做為船舶航行、港灣規劃及港埠建設應用參考,提升港埠營運效率與品質,亦可提供政府機關、顧問公司及學術單位等產官學研界做為規劃、設計與研究參考。

95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113年臺灣地區金屬材料腐蝕環境調查與鋅?屬關聯性研究(114藍)

運輸研究所 出版
2025/05/05 出版

臺灣地處亞熱帶,屬高溫、高濕、高鹽的海島型氣候,金屬構件甚易腐蝕。為此,有必要建置本土之腐蝕環境資料及腐蝕因子資料庫,以利做為結構物防蝕設計與維護管理應用依據。本計畫主要工作項目包括:1.臺灣大氣腐蝕因子調查與金屬材料現地暴露試驗;2.港區水下腐蝕暴露試驗與海水水質調查;3.精進及擴充腐蝕資料庫;4.鋅金屬與腐蝕因子關聯性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氯鹽沉積速率在秋、冬2季北部至西部沿海地區的試驗點較高,垂直海岸試驗線的平均氯鹽沉積速率,以基隆試驗線冬季數值較高;二氧化硫沉積速率除靠近硫磺區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外,較高的二氧化硫沉積速率大多發生在西部的產業園區,以及北部沿海十八王公橋,且以秋、冬2季較高,特定試驗點以彰濱工業區、觀音工業區及官田工業區在秋、冬2季較高。金屬腐蝕速率各垂直海岸試驗線之比較,碳鋼金屬在基隆試驗線及台塑六輕試驗線的腐蝕速率較高,且以冬季最高;鋅金屬以台塑六輕試驗線最高,其次是臺中港試驗線、高雄港試驗線及核三試驗線;銅金屬的腐蝕速率以臺塑六輕、臺中港2條試驗線較高;鋁金屬以西部的台塑六輕、臺中港、桃園等3條試驗線的腐蝕速率較高,且以秋、冬2季較高。鋅金屬與腐蝕因子關聯性分析,運用迴歸分析法建立腐蝕因子與鋅腐蝕速率間的迴歸模式,結果顯示,鋅腐蝕速率主要受到氯鹽沉積速率、二氧化硫沉積速率等2項腐蝕因子的影響,兩者間為對數線性關係,模式為:ln(Zncorr) = 0.285 ln(Cl) +0.251 ln(SO2)。依據模式可進行鋅金屬腐蝕環境分類等級,並建議以60%預測區間預測,預測正確率可達90%。研究成果效益及應用:提供工務單位瞭解構造物所處之腐蝕環境趨勢,以及臺灣港務公司、中華民國防蝕工程學會、經濟部工業局、臺塑企業、中國鋼鐵公司、工程顧問公司等產官學界參考應用。

95 特價1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公路橋梁梁底狹小空間檢測工具 專利申請與推廣(114藍)

運輸研究所 出版
2025/05/05 出版

國內橋梁檢測作業,如遇到梁底淨高較低之跨水橋梁,或位處沿海易受潮汐影響之感潮河段橋梁,此類橋梁因梁底淨高不足、空間狹窄,人員、機具不易進入,檢測人員一般需要搭乘船艇,或穿著潛水裝徒步涉水,才能進入梁底空間進行目視檢測,增加檢測人員執行橋檢工作的風險及困難度,影響橋檢作業之品質。爰此,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23年完成橋梁梁底狹小空間檢測工具雛型機研發,透過本研究評估後認為本橋檢工具具備專利申請條件,並進行申請本橋檢工具發明專利,以提升產品價值,後續將針對實務提出各項具可行性之需求,持續進行精進改良,並規劃技術移轉授權,以提供橋梁維護管理單位及橋檢作業執行廠商參考應用。本研究彙整橋檢實務問題與設備需求,評估認為研發箱型橋梁內部檢測工具有其必要性,後續建議規劃研發箱型橋梁內部檢測工具,協助落實橋梁檢測工作,以提升橋梁檢測品質與安全。研究成果效益:1.完成本橋檢工具專利申請評估作業,後續將申請中華民國發明專利。2.本研究執行本橋檢工具各項推廣工作,進行訪談交流並蒐集回饋意見,從而獲得專業建議,可提供未來精進之參考依據。3.本研究進行橋檢人員訪談交流,獲悉箱型橋梁內部檢測之實務問題及設備需求,可提供未來相關檢測輔助工具研發方向。提供應用情形: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研發之橋梁梁底狹小空間檢測工具,可提供中央(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公路局等)、地方(縣市政府)橋梁維護管理機關,以及實際執行橋梁檢測之顧問公司或廠商,管理應用及參考。

95 特價1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鼎型塊織布橋基保護工法之現地試驗與成效評估(3/4)試驗場址數值模型建置及評估(114藍)

本計畫針對地工織布應用於橋墩基礎保護工法,以國道3號大甲溪河川橋為研究對象,於109年完成現地地工織布保護工法之鋪設,驗證地工織布保護工法之施工可行性,並於110-112年進行觀測,本年度(113年)除延續觀測試驗橋址鼎型塊的穩定性及成效評估外,另透過大甲溪實際觀測資料檢定及驗證數值模擬所需參數,以CCHE2D建置大甲溪流域石岡壩至河口段之二維水理模型,做為後續年度計畫於現地保護工三維局部沖刷數值模擬時所需之水理資料,以合理模擬分析及評估現地保護工之成效。本計畫透過室內水工模型試驗、現地鋪設試驗及數值水理分析模式進行探討,以建立多元分析驗證及成效評估方法,做為橋管單位鋪設橋墩基礎保護工法之應用,相關成果可提供大甲溪下游之橋梁管理單位如公路局、高速公路局、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縣市政府等機關(構)未來施政之應用。研究成果效益:1. 藉由現地試驗,驗證地工織布結合鼎型塊保護工法之成效,提供橋梁管理單位未來設置相關保護工決策之參考。2. 已完成大甲溪流域石岡壩至河口段之二維水理模型建置,可做為未來建立多元分析驗證方式之基礎。提供應用情形:1.本計畫研提之地工織布結合鼎型塊保護工法,已鋪設於國道3號大甲溪河川橋P22L、P23L及P24L橋墩基礎保護工作及提供橋管政策上之積極創新管理作為。2.本計畫所進行的室內水工模型試驗方案、現地橋址保護工鋪設案例及數值模擬案例,可提供本所及相關單位後續研究之參採。

95 特價1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人工智慧辨識透地雷達訊號圖像之前處理初探(114藍)

運輸研究所 出版
2025/05/05 出版

人工智慧辨識系統開發過程需要大量時間進行數據資料前處理作業,且人工智慧學習上限的關鍵在於數據資料的數量、品質及特徵選取標記等,因此,本計畫以應用人工智慧辨識道路下方損壞瀝青鋪面的潛在風險因素為目的,探討透地雷達數據資料前處理程序及其步驟,並初步研擬前處理過程遭遇困難及問題之解決對策或建議。為了廣泛地蒐集足夠訓練人工智慧的數據資料,本計畫除了探討以自行檢測或試驗方式蒐集數據資料之外,也探討蒐集他人已完成檢測或試驗數據資料之方式,蒐集他人已完成檢測或試驗之數據資料雖然可以增加數量,不過在蒐集及資料前處理過程會遭遇困難及問題,例如:不易蒐集到原始數據資料(Raw Data)、解譯及轉換不同透地雷達廠牌的原始數據資料之方法等。本計畫透過回顧相關文獻及調查訪談,初步研擬相應的對策或建議,例如:於勞務契約中納入乙方需提送原始數據資料予甲方,以利於後續運用及保存、建議使用Reflexw、GPR-SLICE解譯及轉換不同透地雷達廠牌的原始數據資料,以節省經費、人力及時間等。另因應數據資料的保存管理、多時期比對應用及做為後續發展人工智慧辨識系統訓練學習之來源,有建立資料庫之必要。研究成果效益:1. 完成探討透地雷達數據資料前處理程序及其步驟。2. 完成初步研擬透地雷達數據資料前處理過程遭遇困難及問題之解決對策或建議。提供應用情形:1. 提供公路局、高速公路局及各地方政府道路管理單位未來施政應用參考。2. 提供本所後續辦理透地雷達、人工智慧辨識等相關研究應用參考。

95 特價1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港區地震液化風險評估模式精進(3/5)高雄港模式精進(114藍)

運輸研究所 出版
2025/05/05 出版

考量災害防救法第2條明定土壤液化屬天然災害範圍,本計畫延續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運輸技術研究中心前期「港灣地區地工資料建檔及液化自動分析模組之建立」及「港灣地區地震監測與土壤液化潛勢評估之研究」成果,針對臺灣港務公司管轄商港,就現行耐震設計規範建議之評估方式,進行全面性液化潛勢評估,更新地工資料庫。本計畫延續運技中心前期「港灣地區地工資料建檔及液化自動分析模組之建立」及「港灣地區地震監測與土壤液化潛勢評估之研究」成果,針對港務公司管轄之西部商港,進行地工資料庫更新,111年度與112年度已分別完成臺中港與臺北港相關液化分析,113年度主要針對高雄港進行評估,並於原有液化評估法中,加入國內建築技術規則所列液化評估法及國際間採用之定值(deterministic)與機率(probabilistic)液化潛勢評估法,包括以SPT-N 為指標之NCEER法、國震中心HBF法及Cetin機率法,對更新之地工資料庫進行不同地表加速度值下液化土層發生深度與範圍進行分析,並以Ishihara and Yoshimine (1992)所建議之程序,推估自由場液化後沉陷量,結合更新之現地港區地震監測站,提供顯著地震後快速液化災損評估,提供液化範圍、深度與港區沉陷值,並及時通知相關管理人員,進行相關巡查與檢視。研究成果效益與應用:1.完成增加地工資料庫於高雄港之可用鑽探資料至886孔。2.完成符合國內耐震設計規範之液化評估法,進行高雄港港區全面性液化潛勢評估。3.完成推估高雄港港區不同等級地震發生之液化風險。提供政府單位應用情形:1. 提供高雄港港區地震安全評估相關資訊,做為臺灣港務公司及高雄港務分公司辦理震後相關巡查、檢測及防救災決策之應用參考。2. 提供本所後續相關研究及臺灣港務公司及各分公司在港灣工程規劃、設計及施工之應用。3. 研究成果提供產官學研各界應用參考。

95 特價1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港區影像智慧辨識技術之研究(2/3)空間資料環境分析及優化影像檢監測應用技術(114藍)

本研究探討無人載具與感測器於港區環境中的整合與應用,包括空間資料建構、感測資料自動化辨識及即時影像串流技術。運用FNN神經網路技術預測港區風速,並利用傾斜攝影技術補足高空影像不足,展示硬體系統於不同條件下的應用效能。在自動化辨識方面,研究顯示影像一致性對岸邊設施與變電箱的檢測準確度有關鍵影響,透過穩定拍攝規範與YOLOv8模型,準確度分別達九成與93%。路面坑洞檢測則透過混合臺中港與臺北港數據及遷移學習,達到82.1% IoU,但仍有部分誤判需改善。胸牆法線與錯位檢測結合YOLOv8與霍夫直線技術,有效檢測胸牆異常,未來將優化影像拍攝與數據量。伸縮縫檢測預測準確率為85%,但地理定位精度仍需提升,計畫透過正射影像與人工解讀結合進一步優化;碼頭裂縫檢測顯示模型對裂縫與伸縮縫分辨力高,但誤判需透過擴充數據集改善。鋼筋裸露檢測利用裁切影像提升模型效能,有效減少誤判。此外,研究整合CCTV與AI補強無人機視角,並發展LOD2模型的港區光電潛力評估系統。地面無人載具導航系統透過改良避障技術,顯著增強定位與導航精度。本研究成果為港口管理與監控提供技術支援,並促進港區智慧化建設。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港灣環境資訊系統維護與精進(3/4)–海氣象資料分析及展示(114藍)

本計畫延續112年「港灣環境資訊系統維護與精進(2/4)-優化決策輔助資訊模組」計畫之研究成果,以「港灣環境資訊平臺」為基礎,進行港灣環境資訊網站系統維護及海氣象資料加值與系統功能擴充。113年度主要工作成效具體說明如下:(1)維護觀測資訊、模擬資訊、臺灣腐蝕資訊、網站科普、公開資料及港灣環境資訊圖臺6大系統功能。(2)維護海氣象觀測、數值模擬、海嘯、地震及腐蝕等資料匯整至港灣環境資料庫。(3)維護與更新港灣環境資訊平臺。(4)維護與更新商港海氣象資訊網網頁。(5)持續維護全國海象資訊系統,整合其他單位的海象觀測資訊,提升加值應用之功能。(6)維護與優化港灣環境資訊網之LINE BOT API加值應用,實現海氣象示警、海象模擬、海嘯或資料品管等即時資訊互動通知。(7)維護與更新臺灣腐蝕環境分類資訊。(8)配合機房虛擬化建置作業,進行港灣環境資訊系統程式修正、更新、維運工作。(9)優化港灣環境資訊網功能與速度提升精進,並取得無障礙網頁標章(檢測等級AA)。(10)開發海氣象資料分析及展示模組。(11)優化港灣環境資訊網於手機裝置瀏覽。(12)針對實務作業之關鍵使用者進行需求訪談。(13)更新港灣環境資訊網,包含最新消息機制、歷史颱風搜尋新增呈現歷線圖與各商港海氣象最大值資訊、觀測資訊-海域頁面5日內最大值更新為各海域即時觀測最大值資訊。(14)颱風專區儀表版新增颱風期間呈現各港之海氣象資訊最大值資訊、放大呈現歷線圖、點選颱風軌跡時間,歷線圖同步標示該時間點、提供港內波高資訊等。(15)更新港灣環境資訊圖臺,包含港區範圍圖更新為國際商港土地使用分區及未來發展藍圖(115年),新增套疊各商港之細尺度平面分佈圖呈現,新增呈現各商港之靜穩度資訊與歷線圖。成果效益及應用情形:透過多元的應用服務,期望於實質應用上,提供各相關管理單位海氣象資訊的運用,包括在港區範圍、海域範圍的海象觀測與模擬資訊,以提升防災資訊服務之目的,做為後續應變與緊急狀況之決策參考。全面性的港灣資訊可讓船舶業者、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客輪搭乘者、港灣規劃設計及施工維護單位、遊客及釣客等查詢應用,並做為船舶業者操航、港務單位管理決策支援、港灣構造物設計等之參據,以提高港區作業及使用者安全。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7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