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喚「溯時香」的神秘寶物,只要焚香吸入體內,在香煙尚未熄滅的時間內,心魂就能回到兩天前,正是其致命的吸引力讓有權有勢之人趨之若鶩、互相爭奪,因為只要擁有了這個寶物,就可以隨意操作時間,進而改變已成定局的未來,也正因如此凡是與「溯時香」牽扯上關係,都將陷入一場驚心動魄的生存遊戲之中。 金逍遙擁有錦衣衛覬覦已久的「溯時香」而遭追殺,便委託順威鏢局護鏢,錦衣衛循線追到鏢客入住的四海客棧附近。順威鏢局的總鏢師月無雙原先正與大家飲酒作樂,卻突然舉止怪異,說自己來自未來,更直言眾人將命在旦夕!鏢客、住宿的客人駱成和焦家三兄弟,還有店主一家,聽聞「溯時香」的神祕能力後,必須想出對策,保護溯時香不落入錦衣衛之手,才有活命的機會,所有的感情也才有開花結果的那一天...另一邊金逍遙被小草所救,兩人得知客棧內的鏢客、客人皆陷入險境,火速趕往救人。霎時間,全部的人匯聚四海客棧,而客棧外頭,錦衣衛大批人馬已然團團包圍......
臺灣樂壇在1941年誕生了一代宗師李泰祥,他的創作涵蓋古典與通俗音樂,而他的音樂就像夢一般,充滿著無數可能與想像,造就許多經典作品流傳至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為紀念李泰祥大師,特於2024年6月12日至7月17日舉辦《夢土上的李泰祥》告別十周年紀念特展。本專刊將展覽精華濃縮紀錄,縱觀及見證這位阿美族音樂大師如夢似幻的傳奇人生。
本專輯為2021年9月29日《客韻薪聲•撮把戲再現》音樂會現場影音紀錄。客家的「撮把戲」為一項含括多項技藝於一身的綜合傳統藝術,音樂會呈現客家傳統採茶戲,與一丑一旦的身段表演以及戲曲武術,內容豐富精采。演出團員由資深藝師帶領年輕新秀,老幹新枝同台演出,一同重現傳統客家民間藝術風采,歷久彌新。
文化部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保存者廖瓊枝女士投入歌仔戲藝術及薪傳迄今已超過七十餘載,歷經臺灣歌仔戲內臺、外臺、廣播、電視、現代劇場等時期,專擅哭調,有「臺灣第一苦旦」、「東方最美的詠嘆調」等美譽,創立「薪傳歌仔戲劇團」及「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致力將歌仔戲藝術傳承給下一代,並於2023年獲得總統文化獎「文化耕耘獎」殊榮。 她說:「歌仔戲是臺灣的文化,自己的文化就要好好來疼惜」。
本專輯為2023年11月18日《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緣定鞦韆》音樂會現場影音紀錄。本場演出克服萬難將部落原鄉的鞦韆及藤繩搬上舞台,重現族人每年七月舉行的小米收穫祭暨盪鞦韆祭典。鞦韆四邊高大的竹竿,象徵男性的獨立和勇敢;爬山藤製作的鞦韆,象徵女性的柔軟及堅韌,在擺盪的過程中展現女性力與美,希望大家能一同感受魯凱族美麗的文化。
民族音樂學最初被稱為比較音樂學,在20世紀中葉開展了以全世界為範圍的民族學田野調查工作。作者呂炳川教授正是在這樣的學術背景中,進行研究並發展其學問。民族音樂學研究相當重視田野工作,呂教授走訪全臺各族部落,透過錄音及攝影等專業技能,採錄大量的原住民歌謠樂曲,建構出扎實豐富的田野調查資料。本作為呂教授於1966–1972年期間的踏查成果,完整展現出其對臺灣原住民族音樂的觀察與分析。開篇先介紹研究方法並淺談原住民族文化,描繪出其研究及調查對象的輪廓。接著列舉各族具代表性的歌謠,藉此分析各族的音樂文化特徵。第二篇根據Sachs的分類法逐一介紹各種樂器,不僅詳細說明臺灣原住民族由古至今的使用情形,也與世界上其他民族進行比較,體現出彼此之間的關連與特點。在第三篇中細細探討音組織、節奏、旋律等方面系統性地論述臺灣原住民族的音樂特徵。最後綜合本作論述,以對音樂方面的綜合性觀察,推展出獨特的族群分類,有別於普遍的形質文化、人類學、語言學分類。不僅對原住民族音樂研究而言是一大進展,同時對整體原住民族研究來說,也不失為一嶄新觀點。
燈影恍恍間,老玉娘卸下白日裡的妝容,也濯洗勞頓至極的金蓮小腳,褪下俗世加添的重重疲憊;年方五歲的孫女小阿梅,開始對老玉娘每及夜裡關起門來、不欲人知的情事,滿懷好奇與想像…… 老玉娘自幼顛沛流離,一雙金蓮小腳凌雲漫步的美妙身姿為她帶來愛情,原以為覓得如意郎君,未料新婚之初丈夫李松即尋花問柳去,未有歸期,為求安身立命只得獨當一面操持生計,總盼望著一線生機;另一位花魁女無雙以明澈的眸子看透人情世故,從玉娘手織的鴛鴦枕巾看出細膩真摯的內在風景,同為天涯淪落人,頓起相知相惜之心。 一路顛簸走來,該怨歎造化弄人,還是宿命的鎖鍊將她們緊緊糾纏?要讓小阿梅踩著上一代的步伐纏裹小腳,還是放任玉足天然舒展?這件事真令老玉娘心緒繁亂,聽著小阿梅一聲聲的抗拒叫喊,老玉娘是否能掙開過往的桎梏,跟著腳底層升起的勇氣與冀盼,騰空飛躍改變一切?
窮書生金登科寒窗苦讀數十年,依然求不得一官半職,年關前夕上岳父家要糧食,沒想到糧食竟遭怪物劫走,又遇到尋牛的村民,返家後金登科與夫人分享半路遇到的奇事,金夫人腦筋一轉決定打造假象,讓誤將牛認作是怪物而嚇昏頭的金登科,打著「有牛就有糧」的口號順利幫村民找到遺失的牛隻,沒想到卻讓金登科「神算金」的封號不脛而走。 金登科雖然總說自己是騙子,卻沒人相信,達官顯貴紛紛上門求助解決疑難雜症,最後更靠著鹽罐的反潮跡象,成功預測大雨將至,借雨得雨的神蹟名揚千里,連萬歲都慕名召他入宮解決一樁特急案件:「溫涼玉杯失竊案。」金登科眼見騎虎難下,決定靠著這只「召神罐」查出竊賊,最後順利脫身,開溜回鄉。
導聆:一口荒井幽幽嗚咽,映照最後一絲霞光,殘陽如血終將退去。清末內憂外患交迭,志向遠大的珍妃屢有高見,與嚴如冰雪的慈禧太后交鋒,衝突與日俱增;一邊是政爭一邊是愛情,珍妃與光緒皇帝一往情深,憧憬比翼高飛、俯瞰寰宇,卻難敵皇宮深苑高牆聳立、外強環伺進逼……每一步棋牽動存亡,慈禧太后起手無回能否浴火重生?劇情簡介:張燈結綵,光緒大婚,紫禁城熱鬧迎來皇后-老佛爺慈禧太后的姪女。皇帝選后妃,本該由光緒擇其所愛,震懾於慈禧威儀,皇后之位只能投其所好,並另選鍾意之人為妃,就是日後長相左右的珍妃。光緒與珍妃琴瑟和鳴、相知相惜,在幽閉的皇宮裡,追求新潮與開朗奔放的珍妃,無異是光緒壓抑、羸弱的生命所能把握的一顆救命丹,珍妃特立獨行的作風,女扮男裝、喜歡拍照,甚至伴君批閱奏摺、議論國事,不見容於繁文縟節的皇宮,加上奸佞處心積慮挑撥,被慈禧斥為「妖精」逐次降貶。「光緒是我養的,皇上是我給的,只有絕對的服從才是孝心,才是真理。」慈禧確信權力的給予是至高無上的象徵,於是獨攬皇權、操縱王道,遂行己意為天意,聽信昏官讒言,把光緒勵精圖治的變法維新,以叛亂治罪,內政不彰又有外侮連連侵逼,亂了方寸的慈禧,顢頇決定了大清帝國的走勢,在陷落前,不忘重重踢了珍妃一腳……。這一切,讓糾結在兩個女人中間的光緒皇帝思緒萬千,不禁悵然失神。
本專輯為2020年11月7日《陳主稅樂展》現場影音紀錄,在陳老師逝世多年後,由本中心和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共同合作主辦本次的音樂會。本場音樂會中演出的作品內容包含鋼琴曲、聲樂曲及弦樂曲等,多樣性的樂曲創作形式,交織出美妙的音樂,並感謝劉富美老師親自規劃及安排不同的樂曲演奏,讓演出者能在舞臺上,展現出陳老師作品中的各種音樂韻味。
一個劇團正在排練三國武戲的演出,預定呈現幾位三國英雄的精彩段落。不料在排練場上,竟意外召喚出糜夫人……她為何哭泣?為何來到此處?又要往何處去?三國裡的女子,幾乎忘了自己是誰,她和眾多戲份少得可憐的無名武行們一樣,存在只是為了突顯舞臺上的英雄,趙子龍長坂坡救阿斗、馬超戰冀州、周瑜歸天、關公顯聖活捉潘璋……一將功成萬骨枯,有誰留意過「她們」的身影?
2014年榮獲文化部登錄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北管音樂保存者」2017年榮獲「第28屆傳藝金曲獎出版類特別獎」2022年榮獲第22屆國家文藝獎北管世家邱火榮(1934年生),繼承日治時期北管名師父親樹成仙(林朝成)、亂彈名伶母親邱海妹衣缽,15歲即登臺演出,17歲開始在館閣教授北管,當時被稱為「囡仔仙」,18歲擔任「亦宛然」頭手絃吹,參與職業亂彈班、掌中劇團、歌仔戲及劇場等演出超過一甲子,其舞台演出生涯幾乎就是臺灣傳統戲曲發展變遷的具體見證,直至花甲之齡仍活耀於舞臺上。為了保存及傳授一身北管技藝,邱火榮號召女兒及弟子們的協助,投入大量心力,先後完成北管牌子、唱腔、鑼鼓等音樂保存與教學系統,是在其父祖輩的基礎上首次建構的臺灣北管音樂較完整的體系。至今高齡88歲的邱火榮仍致力北管音樂教學,他說:「只要還能教,就不會停止。」
本書說明:《立言傳曲——莊永明口述影音紀實暨文稿紀念專輯》為臺灣文史專家莊永明先生以口述的方式,透過七個主題:〈以音樂回首臺灣文協 100 年〉、〈從「呂泉生的奮鬥人生」到「呂泉生的音樂世界」〉、〈從「四月望雨」到「四月望春雨」〉、〈收藏的歌仔冊與歌本〉、〈經典台語歌曲為何唱錯與歌謠翻唱問題〉、〈尋根正本立言傳曲——對臺灣歌謠的觀點〉、〈我聽我唱我寫——對臺灣歌謠的投入與著作〉,紀錄他對臺灣歌謠研究的個人觀點。本書整理及潤飾自莊永明先生口述影音逐字稿,觀看影片之外亦可獨立閱讀,經由文字認識莊永明先生所暢談的臺灣歌謠小故事。 《大我歌聲 小我歌曲——日本時代的臺灣歌謠》書寫於2018年間,莊永明先生以精簡的兩萬餘字梳理出1920、1930 年代臺灣歌謠的創作,並以歌曲折射出那個年代的時代性及政治、文化、社會背景,是莊永明先生對日本時代臺灣歌謠的個人看法整理,部分內容於口述中亦有陳述解析,比如本書第一集「以音樂回首臺灣文協100 年」等,可視為本書的延伸閱讀,亦是其生前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撰寫的文稿,特別收錄於此紀念。
2021年適逢配樂家史擷詠逝世十週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特於2021年3月19日至8月31日舉辦《聽見影像.看見史擷詠》史擷詠逝世十週年紀念特展,以「聽見影像」背後的音樂及故事,「看見史擷詠」在廣電影視、表演藝術、遊戲動畫、商業廣告及教育傳承等多個領域的軌跡為主軸,期望呈現史擷詠勇於跨界融合,用音符為畫面增色,用樂聲替影像說話,讓歌聲器樂擁有獨立生命的人生信仰。
本專輯收錄臺灣客籍作曲家沈錦堂的兩首客語藝術歌曲〈秋思〉、〈露水〉,交響詩《客家頌》,以及生平唯一歌劇作品《魚腸劍》。兩首藝術歌曲皆採用二段體形式譜寫,作曲家細膩地將客家語調轉化成曲調,鋼琴的搭配樸實,也可以看出客家民族實而不華的特性;交響詩《客家頌》是以傳統的奏鳴曲式作為架構,並融入客家山歌之素材,透過曲調線條的編織,呈現出對客家生活的懷思之情;《魚腸劍》則將時空背景移至春秋戰國時代,劇情主要是描寫專諸刺王僚的歷史故事。
本專輯收錄之音樂會的主角是臺灣最南端的排灣族牡丹村,由於地處偏僻,加上多年與周圍多元族群互動的結果,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質。近年來,隨著人口的移出,部落文化傳承出現斷層。本場演出希望藉由展演讓更多人看見牡丹村逐漸萌芽的在地文化保存意識。透過歌聲、影像與情境的結合,觀眾能夠感受牡丹,回到傳統的生活、體會現在的部落寫照,進而與族人一同思想部落文化保存與傳承的未來。此演出的最終目的,是要將部落文化直接地呈現給社會大眾,也希望讓族人看到自己文化價值,讓族內族外的人都有機會認識牡丹。
本專輯為2018年10月26日《織‧泰雅族樂舞》現場影音紀錄,此音樂會由長年投入於泰雅族研究的鄭光博和泰雅族人郭志翔兩位策展人策展,並由傳源文化藝術團擔綱演出,節目以呈現泰雅族的口傳文化特色為核心,藉由口說及說唱的表現方式,來記憶族群起源與部落遷徙、家族系譜、民間傳說、生命禮俗吟詠、古謠與生活傳唱等,來傳遞信息並見證歷史,傳承族群歷史記憶。
本專輯為2018年12月22日《石板屋下的葬禮》現場影音紀錄,此音樂劇由國內深具實力的排灣族藝術團隊-米靈岸音樂劇場擔綱演出、藝術總監胡健策展。全劇題材豐富,包含聚會、戀愛、婚禮、祭典、勇士、戰功、告別、追憶,並結合口述、吟唱、舞蹈、儀式等多元敘事方式與奇幻精緻的視聽效果,將排灣族的生活祭儀、生命觀念帶入現代劇場;這場葬禮並非黑暗的死亡展演,而是排灣族對祖先、對自然、對部落文化虔敬的回應。This album is a live recording of Miling’an—Funeral in the Slate House debuted on December 22, 2018. The musical was carried out by Miling’an Musical Theater, a heavyweight Paiwanese art troupe of Taiwan, and arranged by Chien Hu, its artistic director. The program covers a wide range of themes like gatherings, love, weddings, ceremonies, warriors, military exploits, farewells, and recollections. Also, by combining diverse ways of storytelling, such as narration, singing, dancing, ceremonies, etc. and delicate audio-visual effects, it brings life rituals and concept of life of the Paiwanese into modern theater. The funeral is not a dark death show, but a call of piety from the Paiwanese to their ancestors, nature, and tribal culture.
本套桌遊以臺灣北管文化為發想,建構出一個虛擬的子弟團經營遊戲模式。遊戲內容物:遊戲地圖*1個人底板*4樂隊卡*30演出卡*35樂器卡*24子弟*24計分木塊*4升級木塊*24起始玩家指示物*1季節指示物*1骰子*1
第29屆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特別獎得主 歌仔戲藝師許秀年女士,戲齡長達62年,年僅3歲餘便登臺亮相,5歲便以「囡仔生」小秀哖嶄露頭角。 先後與楊麗花、黃香蓮等電視歌仔戲演員合作,她琢磨不同角色的深意、熟稔劇本並綻放如花似的絕美演技,而讓她獲得「永遠的娘子」美稱,如今,她仍以生命的閱歷持續豐厚技藝,以賞心悅目的姿態在舞台上大放異彩。 回望這輩子的戲臺生涯,許秀年心存感激地表示: 「不是我選擇了歌仔戲,是歌仔戲選擇了我」。
一代女皇武則天,集聰慧與美麗於一身,書寫情詩的本領更是一絕: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儘管當時傾訴相思之情的對象,並非是一代名將狄仁傑,卻也吸引他情不自禁地時時吟頌欣賞……。 在那烽火連天的年代,武則天以過人謀略與膽識,將大唐國力推向高峰,不僅開創了「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的政治局面,展現超凡的政治才華,也因此名垂青史。 歷史上武皇閱人多矣,但忠肝義膽的知心相國狄仁傑,卻是唯一令武則天心動的男人,惜因「銅匭台」事件,淪為政治操弄的犧牲品……,在酷吏操弄下成為階下囚;縱使憑藉他倆的智慧與默契,幸得平反;但相知相惜的情愫正要加溫時,狄仁傑卻選擇踏上艱險的平亂之途,此去千里遙迢,驀然回首卻已然走向命運不歸路……。 傷心武皇《除罪金簡》喚不回摯愛狄卿,天地同泣,回首無言,空留淒美絕望安魂曲。
本冊曲譜秉2017年出版「一生只豫-王海玲經典唱段選粹演唱譜」之宗旨,再放寬蒐集對象至各行當、各角色的傑出唱段,重新整理編曲後出版。計有十齣本團歷年經典大戲,從中粹選出十八首具有代表性且優美動聽的唱段。兩冊曲譜共計三十首,已相當程度呈現郁具音樂的風貌,希望能引起各領域專業演唱人才的注意。
廖瓊枝歌仔戲經典劇目教學版內為陳三五娘、王魁負桂英、山伯英台、什細記、王寶釧五齣劇目之完整演出DVD、身段教學示範DVD、五齣歌仔戲之唱腔CD、劇目曲譜解說5冊。
人稱百變精靈的歌仔戲藝師小咪,本名陳鳳桂,曾是藝霞歌舞劇團的巨星,最後回到了歌仔戲的世界。她不凡的藝術成就,為她贏得了第27屆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員獎的殊榮。Known for her multiple roles, the Taiwanese Opera artist Hsiao Mi, born Chen Feng Kui, and once a huge star of E. Sha Singing And Dancing Group, at the end she went back to play in Taiwanese Opera. Her outstanding performances won her the award of “Best Actor of the Year” in 27th The Golden Melody Awards for Traditional Arts and Music.
郭芝苑生於日治時期,是臺灣重要的前輩音樂家,創作類型涵蓋管弦樂、歌劇、室內樂、協奏曲、鋼琴曲、兒童歌曲及流行歌曲等範疇。 本手冊以中英文簡略介紹郭芝苑的生平與代表作品,並附大事紀與作品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