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描述在玉山國家公園高山險峻氣溫變化多端的環境中,有一批長期在地從業人員- 巡山員,他們如何保護環境、守護高山登山客的安全;除了協助山難搜救等工作、也協助了玉山 園區內研究調查等重要的業務執行,這些巡山員大部分都是玉山園區及周邊的布農族人。
本片「布農」藉由一對布農祖孫之間的對話,帶領觀眾認識台灣的高山原住民族-布農族的歲時祭儀文化,包含小米與狩獵文化、小米播種祭、打耳祭、報戰功、嬰兒祭等多項祭儀與生活文化的儀式進行方式、相關禁忌,以及生活中世代傳遞對大自然的崇敬等。
透過一位布農族爺爺回憶從年輕時遭遇黑熊的經驗、協助研究臺灣黑熊的團隊,以及後來自發協助野外捕獸夾的故事,心路歷程從接觸、驚訝、了解、關心到同化的改變,希望讀者能對臺灣黑熊在野外的現況有所認知,也將野生動物保育之觀念建立在讀者的心中。
本書為手繪本筆記書,以觀察並繪畫出玉山國家公園中高海拔鳥類 —黑長尾雉在玉山地區生活的型態與出沒情形,在將近七年的觀察 的喜愛,期望能加深民眾珍惜野生動物與愛護自然環境。
玉山國家公園先後設立了五個服務中心,東部入口則設立於花蓮縣卓溪鄉卓溪村的南安遊客中心, 中心主要是針對南安至瓦拉米間的旅遊景點提供旅遊資訊服務。 我們想透過南安服務中心的介紹影片,帶領更多人親近玉山國家公園轄區,將國家公園轄區內更多美麗的景色、人文故事傳頌給大眾。 親近國家公園並非只能從第一高峰開始,還有許多柔媚、樸實、華麗與真誠的面向等著更多人去發掘和感受。 我們相信「自然」是可以給人不可思議的轉變,影片裡的畫家,就是透過一張又一張令人忘憂的美景,找到新的力量,自然,並不遙遠,需要的只是一份說出發的勇氣。
橫亙本處園區,開通於1921 年的日據八通關越嶺道 路,是一條深具歷史意涵與人文生態的古道,它見證了族群部落的變遷、衝突與融合,就像是一把古舊的鑰匙,等著我們去開啟過往時空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