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系 ,共計47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家族企業/企業家族:侯雨利與臺南幫企業傳承[軟精裝]

謝國興  著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5/07/29 出版

1990年春天,大約35年前,因高中老同學的引介,得以認識當時擔任統一企業副董事長(公司內部稱「總裁」)的高清愿先生(1929-2016),開始進行臺南幫企業集團歷史的口述歷史訪問,並經其引介,進而拜訪當時已是臺南幫最德高望重的吳修齊先生(1913-2005)、吳尊賢先生(1916-1999)兩兄弟,得其同意開始進行口述訪談,並在口述訪談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得到這三位企業家的協助,進而利用臺南幫幾家核心公司(臺南紡織、環球水泥、統一企業、太子建設)的內部檔案資料,完成《企業發展與台灣經驗:台南幫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1994),並於1999年3月微幅修訂後,更改書名為《台南幫:一個台灣本土企業集團的興起》,由遠流出版公司重新出版發行。三十多年過去,個人因研究領域與議題重心改變,加上多年來陸續兼了多項學術行政職務與學術性社會服務,忙碌異常,對臺灣整體產業經濟史研究雖然仍稍有涉獵,但沒有足夠的時間繼續投入企業史的專門研究。  在開始進行臺南幫企業史訪談、研究的前一、二年,臺南幫的第一代大老吳三連(1899-1988)與侯雨利(1900-1989)已先後離世,筆者起步較晚,沒有機會拜訪請教他們兩位。在研究撰寫上述臺南幫專書期間,所能蒐集到有關侯雨利的資料相當有限,僅能就間接文獻、聽聞進行簡單整理綜述,無法深入探討。2022年春,又是一個偶然的機緣,因吳三連史料基金會與侯雨利長孫,環球水泥公司侯博義董事長及家人,擬進行侯雨利傳記的撰寫出版計畫,找筆者提供諮詢參考意見。不過當初侯家後人想像的侯雨利傳記比較傾向單純強調侯雨利個人對企業與社會的貢獻,在我經過資料收集與議題思考之後,認為仍應把與侯雨利相關的臺南幫部分企業傳承(尤其是後來由侯家第三代主導經營的臺南紡織與環球水泥兩家公司)、家族企業與企業家族議題放在臺灣企業史脈絡中加以處理,更具有歷史與社會文化意義,因此論述架構不再縮限於個人傳記的格局,擴大為我個人進行一項獨立的臺灣企業史研究課題。  筆者之所以願意嘗試再次探討侯雨利這樣一個特殊性的企業人物,一方面是希望彌補過去從事臺南幫企業集團研究時因資料不足,無法深入了解侯雨利相關事蹟的遺憾,另一方面經過三十多年的變化,以傳統產業為經營核心的臺南幫企業集團(各有次集團、次次集團)依然茁壯,企業文化與企業傳承模式也有值得重新思考探究的層面。這一本書因個人能力與研究時間所限,不再對整個臺南幫近三十餘年來的變化作全面探索,而只聚焦於與侯雨利較直接相關的層面,包括他的家世、成長的環境、家庭生活、過去我們比較不了解的個人作為(包括社會公益的投入)、早期的投資、經營得失、企業的環境適應調整,尤其是侯氏家族在臺南紡織與環球水泥的所有權掌握模式、經營權的間接傳承模式,對於思考臺灣的家族企業與企業家族議題可能帶來的思考啟發。  本書基於上述的思考,所以不只從侯雨利個人與家族進行探討,還往上追溯侯家祖先從閩南移民臺灣的時代背景,尤其是移民祖先長期身處16至17世紀閩南地區的海商與海盜生存環境,長期對移民人格與文化可能產生的潛移默化。對於侯雨利家族成員與戚誼網絡的組成結構與變化也花了一點篇幅陳述,希望能更深入理解經營者的生長環境對人格與能力養成之間的可能關係。

95 特價5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劉崧甫鐵窗日記[軟精裝]

劉崧甫  著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5/04/15 出版

二林蔗農事件是臺灣農民運動的先聲,蔗農組合和地方居民抗議製糖公司和總督府,在臺灣史上留下非常輝煌的足跡。1925年10月22日,聚集在衝突現場的民眾約有500人,涉入事件而被檢舉逮補的,一共有93人,其中39人被起訴,刑度最重的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 雖然臺灣糖業的全盛期早已過去,但是對上述歷史事件的回顧仍屬必要。臺灣人的經濟自主如何可能?以此自主為運動目標的社會串聯如何形成?這些主題貫串在二林農民運動中,讓我們重新反思臺人追求經濟自主的歷程,而這本首次問世的《鐵窗日記》,無疑提供深入理解此事件最重要的線索。 《鐵窗日記》作者劉崧甫(1898-1971),是蔗農組合的理事,也是李應章的左右手。這本日記是劉氏從坐牢時期到出獄後所撰寫的個人紀錄。雖然先行研究已經梳理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的政策以及抗議運動的經過,但是,由農運幹部撰寫的日記,能夠讓我們進一步探索歷史當事人的關懷、主觀世界和切身感受,同時提供了重探二林農民運動的線索,並讓我們以具體生動的紀錄,重新建構臺灣農運史論述。

95 特價66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南方‧島嶼‧人文:中研院南部院區檔案首展圖錄[軟經裝]

本書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於中研院南部院區辦理檔案首展的圖錄,本展覽以「南方・島嶼・人文」為題,分為三個展區,福爾摩沙縱橫行:追溯17世紀荷蘭人來到臺南建城,再到19世紀中葉開港通商至戰後,各方人群海外跨境的多種樣貌;島嶼臺灣特有種:從鹿皮貿易,和茶、米、糖、樟腦等拓墾栽培,再到香蕉、鳳梨等熱帶水果改良與加工,呈現南方島嶼、熱帶氣候環境,原生與特有的物產;文藝南國真善美:臺灣知識青年追求自覺與民主價值,從文化啟蒙中建構新的認同,開創藝文創作盛世,南國意象融入畫作,音樂、美術與文學共同激盪出創新的樣貌。

95 特價5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2023年度[軟精裝]

近年來,臺灣史研究出版物的質、量均迅速增長,如何適時提供正確的出版資訊與完整的文獻書目,進而建立兼具累積性和前瞻性的學術批評傳統,實為深化二十一世紀臺灣史研究的重要課題和基礎工作。有鑑於此,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於2004年7月正式成所後,積極規劃《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的編輯出版,期能提供學界較完整的臺灣史研究資訊。《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以年度為範圍,蒐集具有歷史研究取向與學術規範的專書與論文書目。自2005年起,每年出版前一年度的研究成果,2023年度為本書目第20集。為便於讀者檢索利用,本書目分為總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史料等六大類。總類下分通史、人物傳記、工具書、研究方法、論文集等;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史料等五類,則分為通論、史前與早期、清代、日治、戰後等時期。《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2023年度》共收錄1,443筆書目,其中包含專書313筆,論文976篇,學位論文154篇。

95 特價1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季節圖鑑:呂赫若新出土作品集(精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4/07/01 出版

本書是國立臺灣文學館(以下簡稱臺文館)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以下簡稱臺史所)合作出版,主要收錄刊登於1938至1940年的《臺灣新民報》的四部臺灣作家呂赫若散文小說,包括日文原文與翻譯。分別是〈入山三題〉,自1938年6月30日起連載6回;其次是〈父すでに亡し〉(父已逝),自1939年4月10日起連載3回;接著是篇幅最長的中篇小說〈季節圖鑑〉,自1939年10月16日起連載30回;最後則是單篇隨筆〈一本のラケツト〉(一支球拍),刊登於1940年1月23日。

95 特價61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世界.啟蒙.在地: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紀念(上、下冊不分售)[軟精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3/03/02 出版

本書收錄25篇論文,以探討百年來臺灣文化協會為宗旨。受到一次大戰前後各種世界思潮影響而展開行動的臺灣文化協會,雖然在構想上,企圖透過文化啟蒙的途徑,來追尋弱小民族主體性並帶領殖民地走向世界;然而在實踐上,文化協會活動的場域不在抽象的世界,也不在帝國日本,而是在臺灣社會,他們必須回歸本土、在地實作。因此,將世界思潮藉由文化啟蒙的方式進行在地實踐時,便會因為臺灣各地相異的現實情境和社會條件,而呈現多元的歷史格局,並牽動人們對於區域特性的認知與想像。

95 特價133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魂淚(三):我們的遭遇[軟精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3/01/09 出版

從一九九七年謝雪紅的《我的半生記》出書後,又蹉跎了十九個年頭的歲月,《台魂淚》第三部《我們的遭遇》才遲遲地要來準備出版。其間漫長的歲月裡,無不時刻記掛著如何把謝雪紅和先父楊克煌兩人所留下來的遺稿繼續加以整理與出版。面對著這些毫無系統又多樣性參雜在一起文體各異的紀事手稿,其內容除了充斥著諸多間斷、交錯、重疊和倒述等迂迴轉折的現象外,還交織著幾番風雨所帶來的政治鬥爭與派系傾軋之糾纏關係,在思量結構的安排與內容的取捨過程中,遇到相當棘手的挑戰。本書僅能小心翼翼地抱著盡量做到「歷史紀實的呈現」與「歷史真相的復活」的這兩項目標。

95 特價66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Selden Map與東西洋唐人 : 地理知識與世界景象的探索(1500-1620)

陳宗仁  著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2/12/22 出版

在英國牛津大學的Bodleian圖書館裡,收藏一幅東亞古地圖,被遺忘了數百年,直到2008年才被「重新發現」,在國際學界頗受關注,此即本書討論的Selden Map。全圖長約1.5公尺,寬1公尺,內容渉及明朝中國、日本、臺灣以及現今的東南亞各地。全圖有著中國傳統地圖的華麗風格,也有西方地圖對準確性的重視。本書系统性地分析全圖各個局部的描繪與知識來源,指出繪者應是菲律賓群島的唐人,全圖繪製於1610年代,呈現十七世紀唐人眼中的世界圖像,而這種圖像是十六世紀以來東亞海域各種勢力互動、交流下的產物。

7 特價45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2021年度[軟精裝]

近年來,臺灣史研究出版物的質、量均迅速增長,如何適時提供正確的出版資訊與完整的文獻書目,進而建立兼具累積性和前瞻性的學術批評傳統,實為深化二十一世紀臺灣史研究的重要課題和基礎工作。有鑑於此,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於2004年7月正式成所後,積極規劃《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的編輯出版,期能提供學界較完整的臺灣史研究資訊。《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以年度為範圍,蒐集具有歷史研究取向與學術規範的專書與論文書目。自2005年起,每年出版前一年度的研究成果,2021年度為本書目第18集。為便於讀者檢索利用,本書目分為總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史料等六大類。每個類別,再依據所研究的時期分為通論、史前與早期、清代、日治、戰後等五個時期。本年度收錄書目包含專書390筆,論文915篇,學位論文161篇,合計1,466筆。

95 特價1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近代初期臺灣的海與事[軟精裝]

翁佳音  著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2/02/01 出版

筆者透過古典歷史學的方法論,展現長期結構下的近代初期臺灣歷史,不論是海洋、族群、物質還是社會文化。對過去一些似是而非的論點提出檢討,也以筆者所提倡的研究方法提出新的研究觀點與視角。以「大福佬文化圈」為研究視角,討論洋商與海賊等部分的海洋史,解釋臺灣的地名與聚落,並提出海洋宗教史的新觀點。而族群的考證與文獻辯證,則提供研究者對原住民研究新的方向,免於陷入荷蘭時代與清代間的斷層,使16到19世紀間的歷史敘述出現斷層。最後,地名與物產的考證,更是筆者的工作重點,透過臺灣地名的考訂,將對近代初期臺灣史提出新解。

95 特價4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近代初期臺灣的海與事

翁佳音  著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2/02/01 出版

筆者透過古典歷史學的方法論,展現長期結構下的近代初期臺灣歷史,不論是海洋、族群、物質還是社會文化。對過去一些似是而非的論點提出檢討,也以筆者所提倡的研究方法提出新的研究觀點與視角。以「大福佬文化圈」為研究視角,討論洋商與海賊等部分的海洋史,解釋臺灣的地名與聚落,並提出海洋宗教史的新觀點。而族群的考證與文獻辯證,則提供研究者對原住民研究新的方向,免於陷入荷蘭時代與清代間的斷層,使16到19世紀間的歷史敘述出現斷層。最後,地名與物產的考證,更是筆者的工作重點,透過臺灣地名的考訂,將對近代初期臺灣史提出新解。

7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黃旺成先生日記(二十二)一九三六[平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1/12/01 出版

黃旺成(1888-1979)先生的日記自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七三年,中間缺一九一八、一九二○、一九三二、一九三八、一九四○、一九四四、一九四七、一九四八、一九五二、一九五四、一九六五、一九六七和一九六九,前後共有四十九年,記述其三分之二的人生歲月。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五年二月主要用日文寫作,之後以漢文為主,是目前僅見公學校教諭所寫的日記,也是一部擁有全臺性知名度的記者、評論家的日記史料。此外,《黃旺成先生日記》亦提供豐富的生活史資料,舉凡宗教、民俗活動、宗族史、娛樂史、讀書紀錄、詩友會、下棋,無不一一描寫。黃旺成先生是個真性情的人,以他眼光所看、筆下所記的世界,讓我們在細讀之餘,貼近、了解那個時代,這對研究臺灣史的人而言,提供了活生生的背景、經驗。以此為基礎,從事相關研究時,更能掌握史料,詮釋史實,該日記可謂新竹地區重要地方史料,亦是臺灣史研究最好的參考資料。

95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黃旺成先生日記(二十二)一九三六[精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1/12/01 出版

黃旺成(1888-1979)先生的日記自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七三年,中間缺一九一八、一九二○、一九三二、一九三八、一九四○、一九四四、一九四七、一九四八、一九五二、一九五四、一九六五、一九六七和一九六九,前後共有四十九年,記述其三分之二的人生歲月。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五年二月主要用日文寫作,之後以漢文為主,是目前僅見公學校教諭所寫的日記,也是一部擁有全臺性知名度的記者、評論家的日記史料。此外,《黃旺成先生日記》亦提供豐富的生活史資料,舉凡宗教、民俗活動、宗族史、娛樂史、讀書紀錄、詩友會、下棋,無不一一描寫。黃旺成先生是個真性情的人,以他眼光所看、筆下所記的世界,讓我們在細讀之餘,貼近、了解那個時代,這對研究臺灣史的人而言,提供了活生生的背景、經驗。以此為基礎,從事相關研究時,更能掌握史料,詮釋史實,該日記可謂新竹地區重要地方史料,亦是臺灣史研究最好的參考資料。

95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2020年度[軟精裝]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以年度為範圍,蒐集具有歷史研究取向與學術規範的專書與論文書目。期適時提供正確的臺灣史研究的相關出版資訊與完整文獻書目,協助學界建立兼具累積性和前瞻性的學術批評傳統。為便於讀者檢索利用,本書目分為總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史料等六大類。總類下分通史、人物傳記、工具書、研究方法等四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史料等五類則分為通論、史前與早期、清代、日治、戰後等時期。

95 特價1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陳懷澄先生日記(七)一九二四年[平裝]

陳懷澄  著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1/11/01 出版

陳懷澄先生(1877-1940),彰化鹿港人,7歲學習漢文,1902年加入櫟社,為創社九老之一。他亦曾任鹿港公學校漢文教師與辜顯榮家的大和家塾教師。1920年為首任鹿港街長,擔任三屆街長,管理街政達12年,任內創立鹿港街圖書館並集資興建鹿港公會堂。1932年底卸任公職後,移居黃竹坑。他曾留有手稿詩集《沁園詩草》(1921),還有其所編著在嘉義蘭記出版的《吉光集》、《媼解集》二書。〈陳懷澄日記〉共16冊(1916-1932年),中缺1917、1923、1929三年的日記,而1924、1931年各有上、下日記兩本,1932年者則僅記載到7月8日為止。日記的內容,呈現出其擔任街長所從事的公共事務彌足珍貴,而日記中廣泛的生活嗜好與交遊娛樂,是正經八百的官方資料、表面史料下所無法看到的記主面相,更難得一見。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陳懷澄先生日記(七)一九二四年[精裝]

陳懷澄  著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1/11/01 出版

陳懷澄先生(1877-1940),彰化鹿港人,7歲學習漢文,1902年加入櫟社,為創社九老之一。他亦曾任鹿港公學校漢文教師與辜顯榮家的大和家塾教師。1920年為首任鹿港街長,擔任三屆街長,管理街政達12年,任內創立鹿港街圖書館並集資興建鹿港公會堂。1932年底卸任公職後,移居黃竹坑。他曾留有手稿詩集《沁園詩草》(1921),還有其所編著在嘉義蘭記出版的《吉光集》、《媼解集》二書。〈陳懷澄日記〉共16冊(1916-1932年),中缺1917、1923、1929三年的日記,而1924、1931年各有上、下日記兩本,1932年者則僅記載到7月8日為止。日記的內容,呈現出其擔任街長所從事的公共事務彌足珍貴,而日記中廣泛的生活嗜好與交遊娛樂,是正經八百的官方資料、表面史料下所無法看到的記主面相,更難得一見。

95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地方志研究(1999-2020)[軟精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1/08/01 出版

地方志是一特定行政區域的「史」與「地」之綜合記載。「史」重「人」與「事」的記載,「地」是「地」與「物」的敘述。本書審視1999-2019年20年來方志面對的困境與挑戰,並思考方志如何由傳統走向創新的纂修之路。

95 特價66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黃旺成先生日記(二十一)一九三五 (平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0/12/01 出版

黃旺成(1888-1979)先生的日記自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七三年,中間缺一九一八、一九二○、一九三二、一九三八、一九四○、一九四四、一九四七、一九四八、一九五二、一九五四、一九六五、一九六七和一九六九,前後共有四十九年,記述其三分之二的人生歲月。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五年二月主要用日文寫作,之後以漢文為主,是目前僅見公學校教諭所寫的日記,也是一部擁有全臺性知名度的記者、評論家的日記史料。此外,《黃旺成先生日記》亦提供豐富的生活史資料,舉凡宗教、民俗活動、宗族史、娛樂史、讀書紀錄、詩友會、下棋,無不一一描寫。黃旺成先生是個真性情的人,以他眼光所看、筆下所記的世界,讓我們在細讀之餘,貼近、了解那個時代,這對研究臺灣史的人而言,提供了活生生的背景、經驗。以此為基礎,從事相關研究時,更能掌握史料,詮釋史實,該日記可謂新竹地區重要地方史料,亦是臺灣史研究最好的參考資料。

95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陳懷澄先生日記(六)一九二二年(平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0/12/01 出版

陳懷澄先生(1877-1940),彰化鹿港人,7歲學習漢文,1902年加入櫟社,為創社九老之一。他亦曾任鹿港公學校漢文教師與辜顯榮家的大和家塾教師。1920年為首任鹿港街長,擔任三屆街長,管理街政達12年,任內創立鹿港街圖書館並集資興建鹿港公會堂。1932年底卸任公職後,移居黃竹坑。他曾留有手稿詩集《沁園詩草》(1921),還有其所編著在嘉義蘭記出版的《吉光集》、《媼解集》二書。〈陳懷澄日記〉共16冊(1916-1932年),中缺1917、1923、1929三年的日記,而1924、1931年各有上、下日記兩本,1932年者則僅記載到7月8日為止。日記的內容,呈現出其擔任街長所從事的公共事務彌足珍貴,而日記中廣泛的生活嗜好與交遊娛樂,是正經八百的官方資料、表面史料下所無法看到的記主面相,更難得一見。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體育史:日治時期[上、下冊不分售(精)]

竹村豐俊  著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0/12/01 出版

竹村豐俊所編著的《臺灣體育史》一書,出版於1933年,由當時職掌臺灣體育運動最主要的機構,即「臺灣體育協會」所出版。雖然該書為日人所著,免不了以日人為中心,但卻是編者竹村嘔心瀝血,到處蒐羅資料整理而成,記載著日治臺灣體育協會及其下轄各單項運動部門,即網球、棒球、田徑、游泳、相撲、球技、登山、武道、高爾夫各部的沿革、組織成員,甚至鉅細靡遺的各項戰績表等,堪稱是臺灣體育界最早且最完整的通史作品。在該書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日治時期各種體育活動蓬勃發展的樣貌,更可以看到臺人參與各種體育組織及競賽活動時的表現與身影,見證臺人與近代體育運動的高度連結。本書除了譯著外,對書中出現的臺、日體育界相關人士、體育名辭,都做了詳細的註解,因此可讀性更高。

95 特價7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黃旺成先生日記(二十一)一九三五 (精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0/12/01 出版

黃旺成(1888-1979)先生的日記自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七三年,中間缺一九一八、一九二○、一九三二、一九三八、一九四○、一九四四、一九四七、一九四八、一九五二、一九五四、一九六五、一九六七和一九六九,前後共有四十九年,記述其三分之二的人生歲月。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五年二月主要用日文寫作,之後以漢文為主,是目前僅見公學校教諭所寫的日記,也是一部擁有全臺性知名度的記者、評論家的日記史料。此外,《黃旺成先生日記》亦提供豐富的生活史資料,舉凡宗教、民俗活動、宗族史、娛樂史、讀書紀錄、詩友會、下棋,無不一一描寫。黃旺成先生是個真性情的人,以他眼光所看、筆下所記的世界,讓我們在細讀之餘,貼近、了解那個時代,這對研究臺灣史的人而言,提供了活生生的背景、經驗。以此為基礎,從事相關研究時,更能掌握史料,詮釋史實,該日記可謂新竹地區重要地方史料,亦是臺灣史研究最好的參考資料。

95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陳懷澄先生日記(六)一九二二年(精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0/12/01 出版

陳懷澄先生(1877-1940),彰化鹿港人,7歲學習漢文,1902年加入櫟社,為創社九老之一。他亦曾任鹿港公學校漢文教師與辜顯榮家的大和家塾教師。1920年為首任鹿港街長,擔任三屆街長,管理街政達12年,任內創立鹿港街圖書館並集資興建鹿港公會堂。1932年底卸任公職後,移居黃竹坑。他曾留有手稿詩集《沁園詩草》(1921),還有其所編著在嘉義蘭記出版的《吉光集》、《媼解集》二書。〈陳懷澄日記〉共16冊(1916-1932年),中缺1917、1923、1929三年的日記,而1924、1931年各有上、下日記兩本,1932年者則僅記載到7月8日為止。日記的內容,呈現出其擔任街長所從事的公共事務彌足珍貴,而日記中廣泛的生活嗜好與交遊娛樂,是正經八百的官方資料、表面史料下所無法看到的記主面相,更難得一見。

95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2017年度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以年度為範圍,蒐集具有歷史研究取向與學術規範的專書與論文書目。期適時提供正確的臺灣史研究的相關出版資訊與完整文獻書目,協助學界建立兼具累積性和前瞻性的學術批評傳統。   為便於讀者檢索利用,本書目分為總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史料等六大類。總類下分通史、人物傳記、工具書、研究方法等四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史料等五類則分為通論、史前與早期、清代、日治、戰後等時期。

95 特價1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葉盛吉日記(三)1942-1943﹝軟精裝﹞

葉盛吉(1923-1950),臺南人。現存葉盛吉日記自昭和13年(1938)至民國39年(1950),日記內容包含就讀臺南一中時代、二高時期、東大醫學院時期、臺大醫學院時期,以及就業後至被逮捕前的讀書、生活及心情紀錄。

95 特價4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葉盛吉日記(四)1944.1-6﹝軟精裝﹞

葉盛吉(1923-1950),臺南人。現存葉盛吉日記自昭和13年(1938)至民國39年(1950),日記內容包含就讀臺南一中時代、二高時期、東大醫學院時期、臺大醫學院時期,以及就業後至被逮捕前的讀書、生活及心情紀錄。

95 特價4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葉盛吉日記(五)1944.7-12﹝軟精裝﹞

葉盛吉(1923-1950),臺南人。現存葉盛吉日記自昭和13年(1938)至民國39年(1950),日記內容包含就讀臺南一中時代、二高時期、東大醫學院時期、臺大醫學院時期,以及就業後至被逮捕前的讀書、生活及心情紀錄。

95 特價4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2016年度(軟精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17/12/01 出版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以年度為範圍,蒐集具有歷史研究取向與學術規範的專書與論文書目。期適時提供正確的臺灣史研究的相關出版資訊與完整文獻書目,協助學界建立兼具累積性和前瞻性的學術批評傳統。   為便於讀者檢索利用,本書目分為總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史料等六大類。總類下分通史、人物傳記、工具書、研究方法等四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史料等五類則分為通論、史前與早期、清代、日治、戰後等時期。

95 特價1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保密局臺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五)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17/12/01 出版

保密局臺灣站二二八相關檔案:共13卷、223件、1,668頁。購入時原件的處理方式為將一人、一地區、一案件,編綴成件,並在件前扉頁上予以命名,再由件匯成卷。購得後為保留這批資料的原貌,雖知原整編時有部分不周備之處,或可併件、分件之處,並未予以調整,而以A_01~A_13為卷號,再編列四碼流水號。這些資料主要是保密局臺灣站與南京總站之間往來的報告、命令文書,亦即南京龍有浩(化名)對張秉承(化名,為林頂立,臺灣站站長)的指示,以及張秉承向南京言普誠(化名)的報告,再加上分布於臺灣各地的情治人員(包括地方通訊員、直屬通訊員、運用人員)向張秉承、林振藩、柯復興(為林頂立或組的化名)所做的調查報告書。由於過去國史館所編檔案中只有張秉承向南京言普誠的報告,並未包括各地向張秉承的報告的原件,此即為這批史料的價值所在。

95 特價5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重建協會與二二八事件文書(三冊合售)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17/12/01 出版

本書為「六然居典藏史料」系列六《臺灣重建協會與二二八事件文書》的出版計畫,內容係楊肇嘉1943年5月移居上海經商後,籌組團體、參與社會活動,為臺灣政治與社會努力之際所產生的文書。本系列的內容呈現了楊肇嘉從戰後至1950年間的經歷,包括面對戰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的弊端、二二八事件以及臺灣與上海兩地時局的改變,依然投身關注與協助臺灣與臺灣人的問題,甚至一度身陷囹圄。

95 特價14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七十年後的回顧:紀念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學術論文集(精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17/12/01 出版

2017年是影響臺灣歷史最重要的二二八事件發生後第70年,故在事件發生的2月舉辦研討會,本書即收錄其中10篇文章編輯而成。本書分為四個部分:(一)從島外看二二八(三篇);(二)二二八事件前後臺灣省工委會與情治系統的角色(三篇);(三)二二八事件下地方政府與參議會的運作(二篇);(四)從「二二八」到「臺灣獨立運動」的崛起(二篇)。從本書的研究成果來看,往後的研究上仍有必須加強的空間,此即如何進一步發掘史料,加入年輕的生力軍,追查被密裁者、加害者的下落,期能落實轉型正義。

95 特價5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2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