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鏡合輯方式,編寫三則在地故事:《文學陳千武》、《在九九峰夢遊烏溪》及《聽竹仔聲講竹山》,並邀請插畫家分別繪製各則故事的精美插畫,通過不同的視角與敘事方式,呈現了南投縣在地多元的文化歷史與人文風情,讓讀者更瞭解南投的在地文化,本書以台語文撰寫附有華語文可對照閱讀朗讀,書末附有台語有聲書,以達推廣學習之效。
2023玉山文學獎新詩、散文、短篇小說、古典詩、報導文學等之得獎作品彙集成冊,包含我誕生在瑞岩的石縫裡、父親的竹海、雲在Buqaiz、玄奘舍利、為妳朗讀 在我愛妳的那一刻、封香、「內地」、櫻前之夜、奔跑的蛾、無明、弔挪威宣教師徐賓諾四首並序、草屯行遊兼憶鄉人四首、南投縣玉山文學獎文學貢獻獎得主四詠等。
南投縣是全台重要的茶葉產區,南投縣政府於民國108年率全國之先,將「傳統手工製茶-鹿谷烏龍茶、名間埔中茶」登錄為「傳統知識與實踐」類別的無形文化資產。早期傳統手工製茶全依靠人力手工,並須配合天候,過程包含地方社群與自然環境的互動,發展出專業知識與技術。本書為南投縣政府文化局透過口述歷史調查研究,將公告認定的鹿谷烏龍茶保存者蘇文昭師傅、名間埔中茶保存者陳茂淳師傅的製茶流程,及過去鹿谷、名間兩地傳統茶農的製茶生活,以文字方式留下紀錄。
「三代織女─一個賽德克家族的技藝與記憶」介紹張玉英、張貴珠和張鳳英三代,從織布是一種文化信仰開始,簡略敘述從早期部落傳統,歷經日本政府理番政策、國民政府山地平地化政策、高機進入部落,一直到晚近原住民族意識覺醒,賽德克族傳統織布文化因應歷史發展與社會變遷,從原本的重要地位到被禁止、沒落、遺忘。現在即使文資單位重視,有識之士呼籲,但是極少數擅織的年長織女逐漸凋零,技藝傳承仍然面臨困境的故事。
「漆采本紀—南投縣漆藝發展史」針對南投縣漆藝發展史進行調查研究,南投縣為我國漆藝發展中最為知名的縣市之一,漆藝在南投縣的發展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多重優勢組合。天然漆原料之外,因緣際會南投縣內亦聚集全國最多的漆藝菁英、關心漆藝的民間組織以及相關的產業團體,在各創作者、製造者、組織、團體的努力,以及政府機關與政策的推展下,可以說是全國漆藝的學習與傳承面向最廣、最盛的縣市。
《南投縣繪葉書》日治時期影像及遊記,內容主要以時人遊記、日記、相關報導與影像呈現當時南投縣的各種原貌。本專輯出版可讓民眾走訪南投時藉著先人的行腳比對現代與過往的足跡,親身感受先人的智慧與旅程。
《續修南投縣志.卷五社會志》內容原先見於《南投縣志》卷三政事志人民團體篇、社會福利篇與衛生篇。舊志敘述民國82 年以前有關上述三篇之內容,大致從政府角色敘述相關組織與其運作,《續修南投縣志》則除了組織上的變化,更著眼在近二十年的民間組織與衛生、環保等議題的發展。
《續修南投縣志.社會志》包含〈人民團體與社會運動篇〉、〈社會褔利篇〉、〈衛生與環保篇〉等三篇,從篇名的設定,已可看出本志的修纂更著重在近二十年臺灣社會所著重的議題。《政事志》內容分為:〈自治與選舉篇〉、〈戶政警消與役政篇〉、〈財稅與主計篇〉、〈地政篇〉、〈公共建設篇〉等五篇。旨在將南投縣自民國83年至104年間,有關政事方面的相關資料進行耙梳、整理、分析、考察等工作,在《南投縣志》既有的成果上,延續並增補本縣新的發展紀錄。政事志編纂工作進行方式除收集政府部門相關檔案文件外,並運用政府公開資訊,善用南投縣政府網站及各相關單位網站,找尋相關統計資料(例如戶口統計、消防局各類統計資料等)及相關業務資訊(例如役政業務資訊網)。
舊縣志住民志分為人口篇、氏族篇、語言篇、宗教篇、風俗篇、原住民篇等合計六篇,舊縣志在民國89 年以後,各篇在不同時期出版,但斷限在82 年。本《續修南投縣志?住民志》,下分三篇,分別為:人口與氏族篇,宗教與風俗篇,族群與婦女篇。續修縣志住民志人口與氏族篇,分別敘述:一、人口的成長與分佈;二、現在人口的組成與分佈;三、分姓人口數與分佈;四、宗祠與祭祀公業。
地理志為地方志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方志記載首重一地的人、事、地、物、景,自不可不對當地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發展背景,加以體察,否則將難以釐清其整體脈絡與因果關係,而突顯地方之獨特性。本志除承續前自然志記載項目以外,為充實志書撰寫內涵,於自然環境增加土壤與自 然生態兩部分,另新增人文地理篇的內容,以求完整,故分成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二篇。
沿革志涵蓋大事紀與歷史篇,修志有存史、資治致用與使大眾共同關心、永續經營土地的重要目的,同時志書猶如百科全書,保存各種文獻資料,可以作為鄉土教材與各種研究材料,也可以成為各種主題深度旅遊與社區總體營造規劃的資料。
《南投縣志》於民國99 年完成,共計出版整套25 冊及光碟版,並於101 年度獲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評審為地方志書類第一名。前志所寫年代自史前至民國82 年為止,自民國82 年迄今已經過二十餘年未再修縣志,依據南投縣政府93年訂頒之《南投縣志書纂修作業要點》(詳如附錄1),南投縣志書之纂修,以二十年一修之規定,續修南投縣志乃屬必要;尤其是近二十餘年 來,因為社會經濟及文化之變遷迅速;加上民國88 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南投縣為震央所在,不僅生活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文化資源亦遭受慘重的損失,面對此一歷史上百年不幸遭遇的巨大衝擊變化,續修南投縣志以記錄此一變遷,更是刻不容緩。本案敘述「續修南投縣志」每志資料蒐集及編纂過程。
人物志在方志中佔有極重要之地,因為人物志中所記錄之人物傳記,可褒揚社會中忠孝節義或急公好義之士,做為政府教化人心的主要工具及社會的典範。本人物志,依傳主對社會貢獻之性質之差異,共分為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文化四篇。
本志針對南投縣志書之纂修以二十年一次為原則,所書寫斷限,從民國83 年,下迄民國104 年為主,編撰「藝術志」採廣義範疇,分為視覺藝術篇、表演藝術篇,及工藝篇。
續修〈文化志〉將《縣志》〈文化志〉的範疇擴增,納編為文化事業篇、文學篇、文獻篇、文化資產篇等。第一篇文化事業敘述的內容,包括文化行政、出版事業、新聞事業、廣播事業、電影事業、文創產業等。第二篇文學敘述傳統文學(詩、文、聯)、現代文學。第三篇文獻敘述本縣足以流傳之文獻目錄、檔案、方志、文牘、期刊、公報、論文等。第四篇文化資產的內容,凡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等價值並經指定或登錄為文化資產之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史蹟遺址、文化景觀、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古物、自然地景。
續修南投縣志書之纂修以二十年一次為原則,書寫以民國83 年,下迄民國104 年為主。卷八〈教育志〉分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體育運動等三篇。
南投縣首部《南投縣志》自民國83年起進行編纂,至民國99年完成。《南投縣志》的修撰年代是自史前至民國82年,現今南投縣觀光各面向均有所改變。以九二一地震對南投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次影響為例,民國82年為2,718,439人次,九二一地震隔年,89年時降至1,430,741人次,民國101年時,觀光人次為22,843,663人次,較民國89年時增加15.96,由此可知,對南投觀光的衝擊至鉅。為求瞭解民國82年之後,南投縣交通及觀光各層面的發展,故觀光志著眼於83至104年南投縣交通、觀光景點及餐旅服務等層面加以論述。
前修《南投縣志》經濟志中,有關農業與水利討論,分為農業篇、林業篇、水產篇、 畜產及水利等篇章,為瞭解民國83 至104 年,南投縣農林漁牧與水利等發展,故本篇依 照產業類別、水利設施及相關農漁團體,區分為六個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