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專書之內容,為了呈現馬祖國際藝術島之整體形貌,其中包含展覽策劃架構、籌備過程、馬祖風俗文化脈絡,以及本屆參與的統籌者、策展人、創作者或藝術家之專訪,以及其展覽及作品介紹,並且針對本屆舉辦之相關活動(如相關論壇及講座)之紀錄完成紀實專文。
大時代的戰爭使得島嶼定位劇變,從分屬不同縣治、以捕魚為生的小島群,變成擔負陌生國度戰地前線重任的一家人,解除前線任務後又驟然成為臺灣邊陲。馬祖是什麼樣的地方?馬祖人是誰?馬祖要往哪裡走?馬祖的文化工作從這樣基本而關鍵的問題出發,逐漸耕耘、發酵、整合,到2019年提出「馬祖島嶼博物館」做為上位政策,來到文化治理的新起點。本書梳理記錄馬祖島嶼博物館概念出現前後、一系列具有實驗性但紮實的文化實踐。
以馬祖歲時節氣為主軸,將春夏秋冬四季的氣候、環境生態、重要節慶與習俗,融合生活文化內涵為素材,描述出馬祖的日常。淺白的文字將馬祖特色串連起來,圖像天衣無縫地融合了馬祖文化,翻譯上兼顧專業和美感、節奏,為這具備歷史意義的第一本閩東語繪本,注入了豐富的詮釋面向。
以作者書寫與攝影採集地方人文祭儀、自然地形視覺初探馬祖列島真實深刻的面貌,構成東莒、西莒、南竿、北竿、東引等四鄉五島生活風光的場景,集結成地方攝影誌。引領讀者想像2022年春季即將開展的馬祖國際藝術島各項計畫與作品。
以「文學‧小島誕」為活動主軸,廣邀與馬祖相遇而激盪出不同生命精彩歷程的文學創作者,將內心的感悟或眷戀寫成屬於自己的馬祖故事。
《聆聽神明: 橋仔漁村的故事》記錄了不同歷史時期發生在橋仔村的事件。故事內容皆為耆老口傳,有些是隱藏在神殿、香爐裡的神明靈異,有些是漂浮在牆角、天空裡的美麗傳說。瑰麗斑斕,陰霾晦暗,都是橋仔過往的一部份。
來自美國、英國、韓國、日本、中國大陸與臺灣等學者集聚南竿島,總共發表了19篇的學術論文,大家集聚於戰爭歷史、戰地生活、追求和平及文化遺產保存的議題,通過歷史的梳理、當代的分析,將馬祖放回東亞的區域視野中加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