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是一名小學生,在一次認識各行各業365行的課程中,認識了書籍修護師這個專業的工作。藉由阿奇與國立臺灣圖書館圖書醫院書籍修護師的引領之下,從修護的大型設備、紙質材料、修護流程及工具,認識常見書蟲、保存方式等,帶領讀者一起暢遊修護室裏的神秘面紗,與圖書修護世界的三兩事。
「Guji Guji」是一隻鱷魚的名字,牠陰錯陽差生長在鴨子家庭裡,鴨媽媽對牠和小鴨子一視同仁,都一樣的疼愛和照顧。有一天,來了三隻不懷好意的鱷魚,先是把Guji Guji嘲弄了一翻,然後又慫恿牠誘捕那些鴨子,想吃一頓美味的鴨子大餐。Guji Guji該怎麼辦?牠終於想通了:自己既不是鱷魚也不是鴨子,而是獨一無二的「鱷魚鴨」,然後用計讓鱷魚落荒而逃,保護親愛的鴨子手足及鴨媽媽。
本書主要是針對臺灣日治時期初等學校的音樂教育(唱歌教育)所進行的歷史研究。從其內容與研究方法來看,可知本書涵蓋了音樂教育學、歷史音樂學、系統音樂學等多重領域,是一部以音樂教育史為出發點,並橫跨多種次領域的研究成果。作者劉麟玉不僅探討了殖民地臺灣初期音樂學校教育的建立及其與伊澤修二之間的密切關係,更詳細考察並分析了當時臺灣總督府所制定的教學綱領、對唱歌教育有所貢獻的教師、唱歌教材的製作過程與歌曲內容、音樂教學法,以及來自日本內地的音樂教育思潮及其影響。透過本書,讀者得以了解自日治初期以來,臺灣總督府及在臺日本人是如何從無到有,逐步建構起學校音樂教育體制的歷程;同時也能感受到唱歌教育在當時學校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進而幫助我們想像那個「人人皆唱」的時代景象。
一本從明眼孩子角度看視障孩子的故事,跨越看不見的距離,跟小威同行,一起認識、關懷、同理視障朋友。看不見,對一般人或明眼孩子,雖然難以想像,卻能透過認識來理解。《小威的眼睛》,以明眼孩子阿比敘述的口吻,娓娓道來他與視障朋友小威的相處,在真摯的孩子情誼中,帶讀者認識、了解視障朋友的生活處境,雖然看不見,只要透過一些必要的輔助,一樣可以正常的生活、學習、交朋友,讓孩子思考與了解,他們跟明眼人並沒什麼不同,進而產生同理心,給予合適的協助,與他們共榮共處。
本書改編自1897年擔任領隊的臺灣總督府技師藤根吉春帶領鄒族、魯凱、泰雅、布農4族等10位臺灣原住民族領袖前往日本參訪長崎、門司、宇品、神戶、名古屋、東京、橫須賀、大阪等地之各項傳統與現代化工商業、學校、軍事設施、射擊演訓,行程總計29日之報告書,出版之目標在於使讀者以繪本的形式認識臺灣史。
西元一九三西元一九三四年,臺北州役所為推動鄉土教育課程,委託基隆双葉尋常小學校編輯《鄉土讀本 我が基隆》一書,適逢基隆鄉土館落成,双葉小學校的日籍老師們受命共同編輯一部適合第三至第六年學年閱讀、學習之鄉土教材,經過校長三ッ橋安郎的彙整與修潤後,共收錄五十七個課程單元及附有經基隆要塞司令部核准圖片之教材,正式付梓出版。希望學童能自課堂上閱讀鄉土教材開始,對基隆有基礎的認識,從而建構出其愛鄉,乃至衍生出愛國的精神。四年,臺北州役所為推動鄉土教育課程,委託基隆双葉尋常小學校編輯《鄉土讀本 我が基隆》一書,適逢基隆鄉土館落成,双葉小學校的日籍老師們受命共同編輯一部適合第三至第六年學年閱讀、學習之鄉土教材,經過校長三ッ橋安郎的彙整與修潤後,共收錄五十七個課程單元及附有經基隆要塞司令部核准圖片之教材,正式付梓出版。希望學童能自課堂上閱讀鄉土教材開始,對基隆有基礎的認識,從而建構出其愛鄉,乃至衍生出愛國的精神。
為強化身心障礙者圖書資源利用,有效整合國內相關資源,國立臺灣圖書館植基於101至104年「強化視障者電子化圖書資源利用中程發展計畫」執行成果,賡續研提並執行105至108年「強化身心障礙者數位化圖書資源利用中程發展計畫」,計畫內容主要分為四部分,一、整合及強化身心障礙資源;二、建構身心障礙數位圖書館;三、推廣身心障礙讀者服務;四、加強館際合作。本專輯係收錄4年期間的服務成果紀錄,以供與其他身心障礙服務機構及團體之經驗交流與分享。
本書為本館開館以來,館內歷年典藏、徵集、採購之未數位化、未出版古文書契,內容為淡水吳鶴記商號後人所捐贈之吳鶴記文書及館藏竹南一保文書為主,包含各種買賣契書、借字、執照、丈單、完單、帳單、憑單、鬮書、土地登記書、領收證、具領狀、地目變更登記申請書、地籍資料等。
描述中山樓建樓經過與見證半世紀憲政發展重大史跡,歷經公告為市定古蹟,蛻變為兼具教育文化、建築美學、觀光休閒等多元價值場域之盎然新貌。
描述中山樓建樓經過與見證半世紀憲政發展重大史跡,歷經公告為市定古蹟,蛻變為兼具教育文化、建築美學、觀光休閒等多元價值場域之盎然新貌。
描述中山樓建樓經過與見證半世紀憲政發展重大史跡,歷經公告為市定古蹟,蛻變為兼具教育文化、建築美學、觀光休閒等多元價值場域之盎然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