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系 ,共計4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漫步生態秘徑II:22 篇生物多樣性研究的故事

陳國勤  著
中研院生物 出版
2024/03/11 出版

2024年適逢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成立20週年,本中心19位同仁將他(她)們多年研究成果編寫成了22篇精闢的科普文章,包羅了海、陸、空、及微生物多樣性的故事。希望可藉此「漫步生態秘徑II」,引領國人瞭解生命的奧妙,激發大眾對生物多樣性的興趣,使保育的觀念深入日常且成為談論的話題,讓生物多樣性的議題成為我們的主流化文化,同心群力永續經營臺灣乃至全球的生物多樣性資源。

95 特價42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漫步生態秘徑:探索生物多樣性的奧妙

趙淑妙  著
中研院生物 出版
2020/08/01 出版

臺灣地處熱帶和亞熱帶,雨量充沛,又多崇山峻嶺,構成多樣的氣候條件,加上環繞臺灣全島的海洋環境,孕育出多樣而豐富的生態和物種。然而,近兩個世紀以來,全球環境面臨人為過度開發、自然棲地破壞、資源過度利用,導致生態系劣化及物種多樣性下降,許多物種瀕臨滅絕的危機。尤其是溫室效應所引發的氣候變遷,使得生物多樣性下降的問題顯得格外嚴峻。生態保育必須建構於科學的基礎研究。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同仁體認從事生態學研究,不但必須追求創新發現,也義不容辭肩負普及推廣科學的任務。遂於學術研究之餘,集思廣益,分別針對專精的研究題材,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撰寫科普文章。期能有助於社會大眾一窺生物界的的多樣性奧秘,並提升生態議題的認知和熱情,共同關懷、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也期望能匯集具體的研究成果,提供政府相關部門的參考,制訂適切的生態保育政策。本書內容涵蓋海陸域生態、微生物遺傳多樣性、演化基因體等領域。除了論述生物物種在生態系的功能與角色,也納入物種棲地保育、外來種入侵、生物地理親緣演化、微生物資源開發等議題,題材豐富多元。

95 特價42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東沙藤壺及海蛞蝓圖鑑

中研院生物 出版
2017/06/01 出版

主要介紹東沙環礁之藤壺及海蛞蝓,讓社會大眾藉由這本書籍對於珍貴的海洋生物資源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95 特價42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藤壺誌. III, 尖胸總目

中研院生物 出版
2014/10/01 出版

尖胸總目藤壺(Acrothoracican barnacles)又稱鑽孔藤壺。相較於常見之圍胸總目藤壺(Thoracican barnacles), 尖胸總目藤壺有十分獨特之身體結構。尖胸總目藤壺沒有外殼、在海洋中含鈣的物質如珊瑚、生物殼、石灰岩上鑽洞生活。尖胸總目藤壺雌雄異體,雄性為矮雄(Dwarf male),體型較小,依附在雌性個體周圍生活,雌性成體不超過0.5 公分。雌性蔓足分為位於口部的顎足(Mouth appendages)及捕捉食物的後蔓足(Terminal cirri),不同屬之間具有不同對數的後蔓足。尖胸總目藤壺跟達爾文有很微妙之關係,當達爾文隨小獵犬號到達智利時,他在海洋貝類之殼上發現尖胸總目藤壺,由於其之特別型態,達爾文初時難以進行深入之分類,先把這尖胸總目藤壺命為Mr Arthobalanus,後來Mr Arthobalanus 被達爾文命為扁隱藤壺屬之Cryptophialus minutus,這Mr Arthobalanus 是達爾文研究之第一隻藤壺,其身體結構吸引達爾文用超過十年的時間,進行所有藤壺類之分類學。目前全世界的尖胸總目藤壺分類已有2 目3 科11 屬約70 種,大多分佈在熱帶地區的海域。在過去臺灣的尖胸總目藤壺研究中,僅Utinomi(1950)於高雄採獲並發表的一種臺灣鑽孔藤壺(Balanodytes taiwanus)。臺灣及亞太地區目前尚沒有針對尖胸總目藤壺的生態及分類研究之專書。臺灣藤壺誌第三卷之發行為行政院國家科技部(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補助計畫,針對臺灣及附近海域( 香港、越南、菲律賓)的尖胸總目藤壺研究進行鑑種,在臺灣及附近海域共整理出2 目3 科8 屬18 種尖胸總目藤壺,其中在臺灣發現12 種 ( 含4新種及8 種新記錄種)。臺灣佔全球尖胸總目藤壺品種達17%。本誌之編輯及印刷為行政院科技部補助(NSC 102-2621-B-001-005),由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出版,誌中對全部記錄的種類都有提供形態描述及檢索等,大部分亦附有彩色標本照以電子或光學顯微鏡拍攝的身體特寫以利參考鑑別。本誌之出版獲得行政院科技部支持及補助,謹致上由衷謝意。

95 特價85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