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大師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 出版50週年,首度正式授權繁體中文版,全新翻譯! ●魯西迪譽為過去50年來所有語言中最偉大的傑作! ●聶魯達盛讚《唐吉訶德》之後最偉大的西班牙文作品! ●全球銷量突破3000萬冊!被翻譯成37種語言版本! ●榮獲義大利「基安恰諾獎」!法國「最佳外國作品獎」! ●臺大外文系教授兼國際長‧西班牙皇家學院外籍院士 張淑英 教授專文導讀! ●王聰威、宋怡慧、胡淑雯、個人意見、馬欣、郝譽翔、陳雪、劉梓潔、蔣勳、謝哲青 10大名家必讀推薦! 風將會摧毀這座鏡子之城,將它從人類的記憶抹去, 所有的一切從一開始到永遠都不會再出現一次, 因為遭詛咒百年孤寂的家族在世界上不會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荷西‧阿爾卡迪歐‧波恩地亞與烏蘇拉的婚姻早已命中註定,不過在他們決定結婚時,還是遭到雙方家族的反對,因為他們不只是戀人,更是有血緣關係的表兄妹。 據說亂倫會生出長豬尾巴的後代,憂心悲劇降臨的烏蘇拉,婚後始終戴著貞操帶,不肯跟荷西行房。左鄰右舍流言四起,在鬥雞比賽輸給荷西的阿奇勒譏諷荷西沒有生育能力,他一怒之下用長矛刺穿了阿奇勒的喉嚨,並決心要與烏蘇拉生兒育女,不管會生出什麼樣的孩子。 雖然大家將荷西的行徑視為光榮的復仇,但因為良心的譴責以及不堪阿奇勒的冤魂夜夜騷擾,荷西與烏蘇拉還是決定遠走他鄉。他們翻山越嶺,跋涉了兩年之久,終於在河床邊建立了村莊「馬康多」,也自此開啟了波恩地亞家族百年的興榮繁盛與破滅衰亡…… 《百年孤寂》是諾貝爾文學獎大師馬奎斯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也是魔幻寫實主義最偉大的不朽經典。馬奎斯藉由波恩地亞家族宛如夢幻泡影般的興衰起落,創造出一個涵蓋愛情與戰爭、政治與宗教、歷史與神話、生存與死亡的想像世界,不僅寫盡了人生的悲歡離合,也訴盡了生命的虛幻與孤寂。
文壇大師徐四金此生必讀的❝ 氣味文學經典 ❞全球銷量突破2400萬冊翻譯成55種以上語言版本連續9年蟬聯德國暢銷書排行榜改編同名電影榮獲10項大獎{ 出版40週年紀念版 }作家陳栢青專文導讀一本書,是經典,亦是狂典。一個人,是天才,也是禍害。一則故事,關於愛,或是罪。꒷꒦︶꒷꒦︶꒷꒦▍她的臉蛋、她的身體,他早就不復記憶,▍然而他已經保存了她最美好的部分──她的香氣。他出生在散發腥味和腐臭的魚攤前,生活在彌漫體味和屍臭的巴黎;他調製的第一支香水混合了茉莉和麝香,失手殺死第一個女孩的多年後,仍能聞到她身上的海風和杏花。葛奴乙感知世界,靠的是嗅覺。他是所有氣味的主宰,自己卻無臭無味,亦無愛無戀。然而那天,當他嗅到牆後紅髮少女含苞待放的清香,既沒有愛過人,也不為人所愛的葛奴乙,竟親身體會到戀愛的滋味。這令人為之瘋狂的香氣,他要一絲不漏地據為己有。他要像從她身上剝下一層皮那樣,確確實實把她變作一支專屬於自己的香水,一件氣味王國裡的永恆收藏……꒷꒦︶꒷꒦︶꒷꒦୭ 金鼎獎設計師楊啟巽設計「出版40週年紀念版」響應德國出版社邀請推出40週年紀念版,特邀曾獲兩屆金鼎獎最佳美術設計、九座金蝶獎的設計師楊啟巽擔任封面設計。書封中間扭擰的線段,暗喻香水製造的原料,表現葛奴乙擰製香水的場景。細紋映畫紙外書衣,雙特別色精印,打凸特殊加工。୭ 一位嗅覺天才,二十六名少女之死,上千萬種氣味德國文壇大師徐四金的經典代表作,絕妙的氣味描寫使文字昇華,讓你看到、聞到、聽到、嘗到、摸到主角葛奴乙所經歷的一切。幻化於人與魔之間,遊走在神聖與病態之界,葛奴乙是稀世難求的天才,還是喪心病狂的瘋子?他對極致之美的追求,究竟是最純粹的愛,還是最邪惡的罪?୭ 不能只有你沒讀過,此生必讀的文學經典全球銷量突破2400萬冊,翻譯成55種以上語言版本,連續9年蟬聯權威雜誌《明鏡周刊》暢銷排行榜,改編電影榮獲10項大獎。臺灣銷量直逼20萬冊,OKAPI書評篇篇破萬點閱,各高中及大學課程必讀書目。每次重新出版,便帶動文學界「正是時候讀香水」熱潮。୭ 《香水》的誕生,和葛奴乙的香水同樣令人為之瘋狂1984年10月16日,《香水》連載開始,成為該書邁向成功的重要一步。從未有過一本連載小說能夠收到如此多來自讀者的正面來函,其中一封信甚至寫道:「如果我精心收集的報紙,只因為週末去了趟漢堡,回來後忘記剪下週六的版面,導致兩三期缺失,我該怎麼辦?我從未讀過這樣的東西。你們把人逼瘋了,這本書甚至還未發行。這太令人讚歎,但必須等到明天,真是有夠折磨。」୭ 影視改編破紀錄,小說、電影、影集的香水宇宙2006年改編同名電影,由影帝達斯汀.霍夫曼、最佳演員班.維蕭領銜主演,首週票房紀錄勝過《達文西密碼》,奪下當年全球首週票房最高紀錄的寶座。2019年改編同名影集,由Netflix買下版權,於IMDb拿下7.1分高評價。୭ 超過20位文化界名家共「香」盛舉平路(作家)何致和(作家)李昂(作家)李奭學(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郝廣才(格林文化發行人)郝譽翔(作家)張亦絢(作家)張曼娟(作家)張貴興(作家)許榮哲(作家)陳栢青(作家)彭樹君(作家)楊照(作家)詹宏志(作家.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廖輝英(作家)劉梓潔(作家)蔡詩萍(作家.臺北之音電臺臺長)蔣亞妮(作家)駱以軍(作家)鍾文音(作家)羅智成(作家.詩人)蘇偉貞(作家)(※按姓名筆畫序排列)「文學經典的功能之一是讓後來的創作者學會謙卑,《香水》無疑是其中效力最強的一本。」──作家/何致和「一種香水,兩階段香味!首次閱讀這個關於欲望令人驚心動魄的故事,香濃迷離。再次讀從德文翻譯的文本,較素樸的文字,純粹直接,香息縈繞。」──作家/李昂「這是一本名副其實的『鼻祖』小說。任何挑戰『純粹感官』的作品,此後都難逃與它比較的命運。徐四金的「葛奴乙」,更成為深入人心的象徵:當我們說到『一個葛奴乙』,有時指奇才,有時則指,悲劇。香水也許換了新形式,或仍暗香浮動中。這是為什麼重讀《香水》,是比香水,更重要的事。」──作家/張亦絢「徐四金的《香水》,我好愛這本書。寫氣味簡直封神之作,還有它營造出來的最腐朽最汙臭的巴黎的市場,一個完全沒有被愛、被期待的小孩誕生了,它剖開了我們過去對於世界的認識,包括對新生兒的喜悅等,讓我們看到活生生的、充滿拋棄冷酷與無情的世界,更新了我對世界的看法,描寫美和氣味都是那麼動人,包括最後廣場上集體的瘋狂,那是我一生寫作達不到的目標。」──作家/張曼娟「我永遠記得第一個女孩的私處味道。那一夜,我像隻小狗狗本能地一直舔著她的私處。之後,女孩從我生命中離奇失蹤,鐵鏽味道卻永遠留了下來。後來回想起來,這不就是《香水》葛奴乙的故事嗎?當我取得女孩私處的味道之後,剩下的不過就是殺人的枝微末節了。」──作家/許榮哲「《香水》因此生出無窮的魅力。殺人者越淡然,我們感覺越激烈,葛奴乙不需要刻意對誰殘忍。他只需要忠誠的做自己,我們就能感到一股非人的恐怖。所以,讓一個人永遠存在有什麼錯?他的善行,正好是他的惡行。他用毀滅來創造。他的創造則帶來毀滅。如果創造是神,毀滅是惡魔,他用神的存在來行惡魔之事,或以惡魔的手法,達到神的高度。何其矛盾,但又同時存在。極端衝突,左右協調。他內建的香氣語言和人類語言在核心邏輯上相悖,於是,就算葛奴乙沉默不語,小說中流逝的每一秒,衝突都在升高,張力都在漲溢,那正是葛奴乙的魅力所在。那正是《香水》所以好看的地方。」──作家/陳栢青「因為喜愛,所以等待;因為太愛,所以動手結束。葛奴乙的愛情世界,就是瘋狂、敏銳、精準的嗅覺世界。作者描述無形的心理嗅覺活動,如此動人與撼人,真是絕美之作!」──作家/廖輝英「就像我相信,世界會一直出現如《香水》一樣偉大的小說。就像我也相信徐四金,世界若有奇醜惡臭,也必有愛。」──作家/蔣亞妮「在當代文學的閱讀中,只有少數作品足以讓人有『大開眼界』的衝擊與過癮之感。《香水》正是其中之一。作者那蠻橫的創意與詭異、誇張的書寫,把野蠻、殘酷又充滿繁縟文明無限可能之人性揮灑在矯揉、優雅的香水工業的場景中,再一次呈現出有如波特萊爾〈腐屍〉中反諷、唯醜美學的驚人之美。」──作家.詩人/羅智成「一部無論在概念上與技巧上都達到藝術美感的經典大作!緊緊攫住讀者的心,讓人一拿起書就停不下來!」──《舊金山紀事報》「前所未見的曠世傑作!每個人都渴望聞一下這股奇異的香水,體驗這部當代文壇的獨特經典!」──《費加洛雜誌》「透過出色而優秀的敘述技巧,徐四金揭開社會底層的陰暗,並深入探究葛奴乙這個瘋狂角色躁動不安的內心世界,是一部不可錯過的文學收藏!」──《圖書館雜誌》「機智、優雅、濃烈誘人!透過作者有力而優美的文采,把邪惡表露無遺!」──《觀察家日報》「一則犯罪天才的寓言,耀眼卓越!」──《紐約時報》「一場對死亡、慾望和腐爛的思索!」──《紐約時報書評特刊》「才華洋溢、引人入迷、獨一無二的原創幻想!」──《電訊日報》「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完美地融合了魅惑迷離的自貶與溫和平緩的諷刺!」──《週日泰晤士報》「精湛的說故事技巧一氣呵成,故事的高潮展現出赤裸裸的震撼!」──《克里夫蘭平原商報》「充滿力量的作品!無論在思想內容或是文筆上,都懾人心弦!」──《衛報》「風格獨具、暢銷全球的經典之作。是當今德語作家中最成功的一人!」──《鏡報》「這本書讓米蘭、巴黎、倫敦及德國的批評家皆深感驚豔──這是拉丁美洲魔幻寫實的歐洲表現!」──《馬德里日報》「這是一部絕頂聰明的小說,值得一讀。無論細節或語詞矛盾之處皆技藝精湛。」──《瑞士德語國家日報》/愛麗絲.維庸 – 萊希納「作者的詞句從不冗贅,即使延伸得長了一些,也依然清楚無比。」──《法蘭克福匯報》/馬塞爾.賴希 – 拉尼基「在這個充滿刺激事物的時代,徐四金創造了一個讓讀者絕對無法忘記的角色,這是所有藝術中最難的部分。」──《法蘭克福匯報》/費莉西塔絲.馮.洛文貝格「藉著他精緻的詩意,徐四金寫出了氣味令人信服的力量,使讀者著迷。他讓異國的氣味有了形體。」──《明鏡周刊》/邁克爾.費歇爾「繼奧斯卡.馬特萊特和他的鐵皮鼓之後,又一隻怪物進入了德語文學,這是一件文學界的大事。」──《亮點周刊》「一顆風格珍貴與懸念並存的寶石。」──《世界報》
馬奎斯生前最後一部小說遺稿,傾盡最後力氣的生涯創作結晶。馬奎斯逝世10週年紀念典藏燙印簽名扉頁耽美、幽夢、情欲,一部用「愛情」超越「孤獨」的曠世經典之作!他們兩人靜靜地躺在那裡,等待彼此靈魂的騷動。而她心裡明白,一個全新和自信的自我已然重生。「我再也回不去原來的自己了。」安娜在心中不斷重複說著這句話,她的婚姻已邁入第二十七個年頭,沒有什麼重大的理由,足以讓她逃離與家人共創的幸福生活,但她的心就像那段不容懷疑的單純歲月,一去不復返。這究竟是怎麼開始的?安娜陷入了沉思――八月,一個讓她感到矛盾的季節,混亂和猶豫填滿了她的內心,欲望與期待又令她躍躍欲試。每年此時,她都會搭乘渡輪前往埋葬母親的那座小島,一年一度的島嶼之行宛如一個不可抗拒的邀請,因為她會在此結識一位露水情人,並度過一個晚上。年復一年,愛情更迭,但安娜總是不斷想起最初的那個男人,因為他永遠改變了她的命運,而她對他卻一無所知,只記得那晚的一抹悲傷的薰衣草香,隱隱飄散在暴風雨洗滌過的空氣中。此刻的安娜獨自坐在蔚藍的海水旁,凝視著酒吧裡的杯光酒影,她想走出孤獨的禁錮,讓自己俯向充滿魅惑的黑夜,蠢動的靈魂正在她的耳邊呢喃:今晚,妳可以成為一個全然不同的人……2014年,馬奎斯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的妻子梅西迪絲承諾:「八月見。」六年後,梅西迪絲不可思議地在八月過世。十年後,《八月見》終於面世。這本書讓我們看見了一個人的命定,並不如你想像的那樣迫近,也不如你以為的那般遙遠。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因為存在就是孤獨的,但也唯有愛情才能超越孤獨。
馬奎斯:「這本書裡的作品,都是具有卡夫卡特色的故事。」與《異鄉客》並列,作者四大短篇小說集。在夢境與現實之間,就隔著這一本書。模糊了時間,扭曲了空間――14篇超脫魔幻的完美逸作。不要開門,因為外面布滿了難纏的夢境。不要尋找「藍狗的眼睛」,因為你將迷失在深邃的眼神裡……〈第三度認命〉躺在棺材裡的我正準備下葬,那個惱人的噪音又出現了。我真的死了嗎?應該只是病了吧?因為我已經死過兩次了,「死亡」不過是我得的病而已。〈艾娃在她的貓裡面〉她「跨界」的那一晚,花園裡飄來一股恐懼的氣味,她聽見虛空裡的嬰靈正在嚶嚶啜泣。但此刻的她除了遺忘別無他法,除非,她可以借體重生……〈藍狗的眼睛〉藍狗的眼睛――當她說完這句話,我感覺此情此景不斷在重演,就像她正在某個遙遠的夢境裡看著我,只要確認彼此的眼眸,就能在世界的某個角落驚醒過來。〈那波,讓天使等待的男人〉那波忘了自己究竟睡了多久,因為囚禁他的那扇門已經十五年沒開過了,久到彷彿時間停止、天使死去,他才在某人的呼喚聲中甦醒過來,並發現自己成了一頭形同死屍的猛獸……
諾貝爾文學獎大師的成名作,榮獲「哥倫比亞文學獎」 馬奎斯完成「百年孤寂宇宙」的最後一篇故事 馬奎斯:暴力之所以不能被消滅, 是因為產生暴力的原因並未被根除。 首度正式授權 繁體中文版 根據西班牙文版 全新翻譯 這個地方的淚水已聚成了大海, 子彈嚇不跑我們, 但一張貼在門上的紙卻辦得到…… 槍聲響起的那一刻,村長正準備進入夢鄉。因為牙痛,他已經三天無法入睡,驚醒後的他,反射般地伸手去抓彈匣和手槍,隨後卻只聽見雨聲,讓他以為剛才的槍響不過只是一場惡夢。 他不知道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只知道這座村子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湧動。當年他帶著一紙命令來整頓這個叛亂之地,如今卻被一張又一張、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黑函搞得天翻地覆。 男盗女娼的名人八卦、私生子女的道德醜聞、甚囂塵上的反動思想、強取豪奪的荒誕罪行……從市井小民到大戶人家,每一個人都互相懷疑,每一天都陷在人性的泥淖裡。 為了抓到張貼黑函的兇手,村長宣告實施戒嚴令,獄囚成了維持秩序的法警。電影禁播,馬戲團失去人氣,街上悄然無聲,只有綿綿細雨還是下個不停,天氣熱得像玻璃熔化,河裡飄來死牛的臭氣。 時間彷彿為這座村子織就了一張邪惡的蜘蛛網,住在這裡的人,只能用這張破網修補心中的破洞,因為他們知道:喪鐘已經響起,此時此刻,死神正在吞噬這座村莊…… 《惡時辰》裡的無名村莊,是取材自馬奎斯文學地圖的另一重鎮――蘇克雷。如果《百年孤寂》訴說了命運的孤獨,那麼《惡時辰》則訴盡了權力的孤獨。馬奎斯藉由一封又一封匿名黑函,雕鏤刻劃出這座村子裡的種種離奇怪事與幽微人心。村長與牙醫、法官與神父、無良地主與亡命之徒……他們都曾在馬奎斯的文學作品中出現,而他們的世故與偽善、成就與挫敗、憤怒與落寞,也讓我們看見了人類欲望的無窮無盡,以及看似堅強卻不堪一擊的人性。
2022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最赤裸私密的激情自述!電影《情慾告白》的故事原型安妮‧艾諾最深沉的慾望探索,最偉大的文學情事他承載著我的慾望與遺忘,如此清晰,如是寫實,這份關係裡的情慾,無疑的,是唯一的真相。我無法成眠,無法擺脫他的肉體,就算人已走,卻仍盤據我心。這正是我悲哀之處,我無法忘卻另一個人,無法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我是空洞的華麗詞藻,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連軀體都得依附在另一具軀體才得以生存下去。我整個人蜷成一團縮在被單裡,腦中想像著昨天同樣躺在這張床上的他的身體、臉孔。濃得化不開的柔情。他表現出一種極其自然的禮貌和善(或許是冷漠),我看見他,感覺到他與以往不同,一種若即若離的愛意油然而生。《沉淪》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最貼近自我的書寫,更是女性的真實映照,她用赤裸奔放的情慾、細膩沁膚的筆觸、直面自我的勇氣,吶喊出自己靈魂最深處的聲音:雖然知道愛情注定無果,為什麼仍舊甘願沉淪?在時而歡愉、時而悲傷的書寫中,答案早已呼之欲出……
2022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奠定文壇地位最重要代表作!收錄榮獲法國三大文學獎「荷諾多獎」的《位置》+凝視女性生命的《一個女人》逝去了,一切都已遠去……父親、母親和那個家,我已然不屬於那裡,失根的孓然,才是屬於我的位置。我寫作說不定是因為我們之間再也沒話說。我想要同時表達幸福的感受,以及這種悖離的心境。或者該這麼說,在這兩頭之間,有如從這一岸顛簸到另一岸,相互扞格……說不定他最覺得驕傲的事,或者說他存在的正當性,正是:我屬於鄙夷他的那個世界。我夢見我躺在一條河中央,水流沖刷著。我的肚子,我的陰部,重新變得光滑,如同一個小女孩剛剛開始長出細絲般的植物,柔柔軟軟的,飄浮著……而現在,我再也聽不到她的聲音。是她,以及她的話語,她的雙手,她的動作,她笑的樣子,走路的樣子,這些把目前做為女人的我,和從前做為一個孩子的我接繫在一起。我失去了和這個我所從出的世界最後的聯繫。本書收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奠定文壇地位的兩部經典之作:《位置》及《一個女人》,既是她對亡故父母的悼念,也是她對生命記憶的追溯。安妮‧艾諾以簡潔平實的文字,揉合「自我、社會、傳記」的獨到筆觸,既是書寫自身,也是社會學觀察。她不只建構了屬於自己的文體,為平凡的父母樹立了一種生命典型,更捕捉了當代社會漏失的現實。
《百年孤寂》番外篇! 馬奎斯遺失在「馬康多」的最後一塊拼圖! 沒讀過《格蘭德大媽的葬禮》,就無法了解《百年孤寂》與真正的馬奎斯 首度正式授權 繁體中文版 根據西班牙文版 全新翻譯 孤獨的人都善於等待, 等待一個人到來, 或等待一個人死去…… 格蘭德大媽的時辰到了,權勢顯赫的她活了九十二歲,最終還是病死了。 她的家族統治馬康多長達兩個世紀之久,這個村莊以她的姓氏建造,沒人知道她的祖產來源、坐擁多少財富、占有多少土地,只知道這個母系家族相當封閉,兄弟娶妯娌,叔伯娶孫女,姪甥娶姑姨,繁衍子孫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就算受盡死亡的預言折磨,格蘭德大媽仍舊相信,自己會像戰勝奧雷里亞諾.波恩地亞上校的祖母一樣活過百歲。直到總統與教皇都前來奔喪,直到她的家族成員都套上喪服聚集在掛著血鹿與剝皮豬隻的大宅裡,她才明白自己早已油盡燈枯,正在死去。 於是在最後的氣息消滅之前,她耗費數小時確立遺囑,並宣布了一份教人瞠目結舌的財產清單…… 本書共收錄馬奎斯八個短篇傑作,從無照的牙醫、殘暴的村長、哀傷的寡婦、偷了撞球的竊賊,到打造華麗鳥籠的木匠、看過三次魔鬼的神父、洞穿孫女心事的瞎眼祖母,以及權傾一世的女族長……馬奎斯透過巧妙的布局,將看似獨立的故事串成一部蕩氣迴腸的中長篇巨作,不僅讓人窺見故事背後的波濤洶湧,也讓我們看見一代文學大師的細膩與深刻!
馬奎斯: 這本書具有超越我其他任何作品的重要性! 在生命的河流中穿梭與泅泳,在回憶的迷宮裡自毀與創生。 對魔幻寫實主義的自我反撲,對歷史書寫者的驚人報復! 【作家】馬欣 專文導讀 【作家】陳栢青、【作家】陳雪、【作家】張貴興、【VERSE創辦人暨社長】張鐵志、【作家】廖梅璇 震撼推薦! 根據西班牙文版 全新翻譯 光輝歲月早已遠去, 世界也與他背道而行。 此刻的他迷失在一個夢裡, 尋找一個不復存在的東西…… 玻利瓦爾已是風中殘燭,漂浮在藥草浴中的他宛如中蠱,僕人見到這一幕還以為將軍淹死了,因為他的樣子根本不像個活人。 他是個征服者,也是個統治者。他整治了混亂,彌合了深淵,帶領拉丁美洲脫離被殖民的命運,但這一切也帶來了他的毀滅。有人譴責他熱中戰事、野心勃勃,並陷在幻想與榮光的迷宮中迷失了自我。於是政敵策動暗殺,人民被煽動反抗,種種騷亂開始伺機而動。 為了挽救國家,玻利瓦爾不得不辭去總統一職,但最令他無力的並非不滅的雄心壯志,而是被病魔侵蝕的肉身。他知道即使勝利歸來,也只是為了準備死亡,因為他已經病入膏肓,早已不是過去的自己。 「走吧,沒人喜歡我們……這裡是充斥異教徒的土地。」彷彿下了千年的綿綿細雨暫歇,世界一片霧茫茫,如今將軍唯一的去路,只剩眼前這條滔滔不竭,並貫穿他生命一切情仇愛恨的馬格達萊納河…… 《迷宮中的將軍》是馬奎斯的第一部歷史小說,內容藉由一段幻影般的河流之旅,娓娓道出拉丁美洲英雄玻利瓦爾將軍波瀾壯闊的一生。有別於歷史的記載,馬奎斯筆下的玻利瓦爾憂鬱孤寂,卻是個擁有喜怒愛憎的凡人。而在馬格達萊納河的粼粼波光與時代巨輪的傾軋之中,更讓我們看見:玻利瓦爾的宿命,正是拉丁美洲歷史的縮影。
唯有愛情, 能讓槁木死灰的人生重燃熱情! 馬奎斯版的《睡美人》╳《蘿莉塔》 改編拍成電影,榮獲馬拉加西班牙電影節青年評審團最佳影片 首度正式授權 繁體中文版 根據西班牙文版 全新翻譯 這一夜,我凝視著沉睡女人的嬌軀, 掙脫欲望的催促,擺脫羞恥的束縛, 竟發現了一種不真實的喜悅…… 「就是今天。」 聽著電話那頭傳來的指示,老鴇羅莎立刻想起那個銷聲匿跡二十年的專欄記者,如今他已是個白髮蒼蒼的老人。為了慶祝九十歲生日,老人打算送給自己一件禮物:找個青春處子瘋狂翻雲覆雨一番。 這個要求雖然強人所難,但當老人來到妓院時,床上已經躺著一名全身赤裸的少女。她猶如一頭稚嫩的鬥牛,卻整夜昏睡不起。可是老人什麼也沒做,只是靜靜躺在她的身邊,直到天明。 老人並非毫無經驗,他的一生甚至可用「浪蕩」來形容,但面對老鴇的嘲笑,他卻無動於衷,因為他正為另一個事實感到震驚:這名少女竟然是他漫長生命中的第一個初戀。 老人每晚都去找這名沉睡的處女,他愛得瘋狂,宛如變了一個人。他在少女耳邊吟誦動人的詩句,為她把自己的熱情澆鑄在每一個文字中,化成一篇又一篇深情又動人的專欄情書。 他將少女喚作「黛兒戈迪娜」,雖然少女完全不知道她擁有這個名字,但老人依舊不以為意。因為他知道,這就是真愛;因為他明白,真愛要一直燃燒,直到被真實人生的狂風無情地吹熄為止…… 本書是馬奎斯對愛情的禮讚,也是一首獻給生命的頌歌,更是他寫給遲暮人生的最後一封情書。晚年與病魔纏鬥多時的馬奎斯,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他幾乎取消一切公開活動,全力投入回憶錄與這本封筆之作。書中每天都走在死亡邊緣的老記者猶如馬奎斯自己的化身,他藉由主角放蕩又純真的心路歷程,讓我們知道人生最悲慘的莫過於孤獨死去。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愛,生命也許無法抵擋時間的流逝,但真摯的情感卻永遠都不會消失。
小說家心目中最完美的小說! 馬奎斯顛峰狀態的殿堂級神作! 12個關於流浪的故事,12種孤獨到底的情狀 每個人物都光彩奪目,每篇故事都宛如寶石 胡淑雯 專文導讀 王定國、伊格言、吳曉樂、高翊峰、陳雪、郭強生、黃崇凱、童偉格、韓麗珠 等小說家致敬推薦! 〈一路順風,總統先生〉 談論一個總統, 最惡劣的行為或許是兩種混在一起講:真話與謊言。 我們國家所經歷最悲慘的遭遇,就是我當上總統。 而我這輩子最大的成功,是讓大家都忘了我…… 〈賣夢女郎〉 她從沒說過她的真實姓名, 我只聽過一個饒舌的德文外號:芙烈達夫人。 我興高采烈地以無禮的口吻問她如何在遙遠的異鄉安頓。 她回了我一個不可思議的答案:「我賣夢。」 〈我只是來借個電話〉 醫生將她編入住院名單,並註記了「躁鬱」的診斷。 看著她不斷哭泣,醫生卻催眠般地說道: 「想哭盡量哭,眼淚是最佳良藥。」 然而她仍不停地呼喊:「我只是來借個電話……」 〈雪地上的血跡〉 「沒事,只是刺傷。」 她舉起那隻戴著鑽戒、被玫瑰刺傷的手指。 「想像一下,從馬德里一路滴到巴黎的雪地血跡, 你不覺得很美,很適合一首歌嗎?」 因為一個無法解釋的葬禮夢境,馬奎斯寫下了這些奇異又荒謬,寫實又夢幻的故事:落魄的流亡總統、賣夢維生的婦人、被關進瘋人院的正常人、泅泳在流光中的孩童,以及血流不止的女子……他以舉重若輕的筆法,將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寫得靈動輕盈、充滿魔力。本書也讓我們知道,馬奎斯不僅是一位實至名歸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更是一位最會說故事的小說家!
馬奎斯:我寫《百年孤寂》的原因, 是為了讓大家看見《沒有人寫信給上校》! 20世紀小說中最難忘的人物! 所有文學作品中最完美的結局! 改編拍成電影,榮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提名! 首度正式授權 繁體中文版 根據西班牙文版 全新翻譯 上校七十五歲了, 他花了七十五年, 度過這輩子的每一分鐘, 走到了這一刻…… 每逢星期五,上校會穿戴整齊,到河邊去等一封信,一封叫他來領取退休金的通知信。 然而經過漫長的等待,這封信卻始終不見蹤影。和他年紀相仿的老人們,大概都在安享天年了吧。但上校呢?他兒子在一次意外中死去,妻子還患有嚴重的哮喘病。陪伴他們的,只剩兒子留下的一隻膽小的鬥雞,和那漫長到令人生厭的雨季。 這樣的等待彷彿無窮無盡,但就算日子再苦,他總得想方設法活下去。上校望向了那隻鬥雞,雖然他對牠厭惡至極,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隻害死他兒子的鬥雞,如今已成了他懷念兒子的慰藉和活著的理由之一。 為了生計,上校抱著鬥雞不停地在村子裡穿梭,他感覺過往的榮光早已不在,背後迎來的全是村人對他的羞辱與嘲弄。但還能怎麼樣呢?把雞賣了?還是繼續等待?上校感覺永遠都不會知道答案…… 《沒有人寫信給上校》的故事靈感來自馬奎斯外祖父的真實經歷,小說以簡潔直率的筆法,刻劃出炎涼世態與孤立無援的境地,不僅讓故事中的上校被評為二十世紀小說中最難忘的人物,小說的結局也被譽為所有文學作品中最完美的收尾!
馬奎斯:有兩本書我寫完後整個人好像被掏空了一樣, 一本是《百年孤寂》,另一本就是《愛在瘟疫蔓延時》! 紐約時報: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 根據西班牙文版全新翻譯! 改編拍成電影,由影帝哈維爾.巴登主演! 【作家】陳雪 專文導讀! 【作家】王定國、【演員‧作家】連俞涵、【作家】駱以軍、【作家】簡媜 深情推薦! 花朵會乾枯,鹽巴會腐蝕。 愛情會讓人忘了蒼老,會讓時間變得具體而微, 他已經等她等了五十一年九個月又四天…… 費米娜沒有想過,一起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丈夫竟會以這種方式與她永別——他發現失蹤的鸚鵡停在芒果樹上,試圖把牠抓下來,卻不慎失足摔死。 失落與哀傷浸染著所有人的思緒,但費米娜卻有著複雜的心情,因為她的舊愛阿里薩竟在喪禮中現身。他曾為她寫下一封長達七十頁的情書,她是他的花冠女神,他們曾經愛得刻骨銘心,以為對方就是自己的一輩子,可是現實卻迫使費米娜放棄。 歷經戰禍與瘟疫,阿里薩從一個窮困潦倒的少年變成了航運大亨,不過他始終放不下對費米娜的感情。為了化解心中的痛苦,他與無數的女人交往,但痛苦卻不減反增。他的愛就像一種病,無論經過多久都無藥可醫。 等待了五十多年的時間,此刻滿頭白髮的阿里薩就站在至愛的面前,他再一次向費米娜求婚,並許下恆久不渝的誓言…… 《愛在瘟疫蔓延時》以戰火動盪的大時代為背景,在前後橫跨超過半世紀的時間裡,寫盡了愛恨嗔癡的眾生百態。馬奎斯巧妙地將愛情的相思之苦比喻成瘟疫的病狀,而這段無法觸碰、充滿無奈的戀情,也如同無法治癒的絕症般,永無止盡地蔓延下去。 【書封設計背後】 典藏紀念版:蔓延的思念 阿里薩的愛情就像是一種病,他為情癡狂,為愛迷戀,並執著等待了五十一年九個月又四天,癡情的他就像是一個與「時間」為敵的男人。書封設計以藍白兩色為主,綿延不絕的河水,象徵無窮的時間與蔓延的思念,它帶著阿里薩經歷了快樂與悲傷、挫折與渴望,還有回憶與死亡,而在這段漫長的等待之中,我們也隨著他一同見證了愛情的奇蹟。
馬奎斯:這本書我足足寫了30年! 這是我最傑出的作品! 完成馬奎斯創作系譜最完美的傑作! 義大利導演大師法蘭西斯柯.羅西改編拍成同名電影! 【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專任副教授】李素卿、【作家】張亦絢 專文導讀! 【臺大外文系教授兼國際長.西班牙皇家學院外籍院士】張淑英、【作家】董啟章 鄭重推薦! 首度正式授權 繁體中文版 如果有一種邪惡足以招致死亡, 那便是人的愚蠢、冷漠與惰性。 安荷拉在新婚之夜被發現並非處女之身,新郎巴亞多一怒之下將她送回了娘家。安荷拉的兩個哥哥不堪受辱,好不容易終於從妹妹口中逼問出一個名字――山迪亞哥.拿紹爾,那個在婚禮派對上和他們喝得天昏地暗的浪蕩公子哥。為了挽回家族的名譽,兄弟兩人開始四處揚言:不殺了山迪亞哥誓不罷休! 這樁死亡預告宛如野火燎原般立即傳了開來,但沒有人能夠斷定山迪亞哥就是毀人貞潔的禍首。全鎮的人都在想方設法,試圖阻止這場悲劇的發生,然而山迪亞哥本人卻從頭到尾都毫不知情。 就在那個早晨,當民眾歡騰的喧鬧聲淹沒了整個小鎮,夾雜著仇恨、恥辱與榮譽的殺意,也堂而皇之地降臨…… 《預知死亡紀事》取材自真實事件,馬奎斯運用魔幻寫實的筆觸和第一人稱的倒敘技巧寫成一部極具張力的小說。它融合了馬奎斯過往所有作品的元素,將人性的孤獨與疏離,以及生命的荒謬與巧合表達得淋漓盡致,也使得本書不僅成為馬奎斯繼《百年孤寂》之後最成功的小說之一,更是奠定其作家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書封設計背後】 典藏紀念版:荒原的孤木 殺人預告宛如野火燎原,立刻傳遍了大街小巷,唯獨書中主角山迪亞哥對此一無所知。他仍舊沉浸在快樂的夢境裡,只能眼睜睜看著生命被這場燎原之火無情呑噬。整個書封設計以紅黑兩色為主,濃稠的紅色有如鮮血般不斷滲入黑色的大地,荒原盡頭矗立著一棵孤木,樹下山迪亞哥低頭俯首的身影彷彿舉步維艱,正走向未知的命運。
馬奎斯最後的長篇小說作品 首度授權繁體中文版! 與《百年孤寂》、《愛在瘟疫蔓延時》並列馬奎斯最受歡迎的三大長篇巨作! 已改編拍成電影《馬奎斯之愛與群魔》! 【淡江大學外國語文學院院長】陳小雀 專文導讀! 【小說家】高翊峰、【作家】楊照、【作家】蘇偉貞 經典推薦! 在一場驅魔儀式前夕,卡耶塔諾‧德勞拉神父作了一個奇怪的夢:一頭古銅色長髮的少女坐在窗前,一邊吃葡萄,一邊望著窗外的雪景。藤上的葡萄每拔下一顆就會長出一顆新的,怎麼吃也吃不完。少女坐在那裡好多年了,卻一點也不著急,因為她知道,吃完最後一顆葡萄就是死亡的來臨。 隔天,德勞拉神父見到即將執行驅魔的對象後大吃一驚,因為她就是夢中的那位長髮少女。少女名叫希娃‧瑪利亞,在十二歲生日那天因為被一隻惡犬咬傷,就此被認定遭到惡魔附身,她的父親伊那西歐受不了世人的流言蜚語,於是決定讓希娃‧瑪利亞接受驅魔。 看著眼前不成人樣的希娃‧瑪利亞,德勞拉神父心生憐憫,他為少女送去美味的食物,為她念誦美麗的詩句,他為少女的純真所吸引,也在不知不覺之中,深深陷入了愛情不可抗拒的魔力…… 延續《百年孤寂》的一貫魔幻基調,馬奎斯在本書中更進一步探討人類歷史中比「死亡」更重要的主題──「愛情」。愛情是天使,讓人感受到無上的歡愉;愛情也是惡魔,它同時帶來了深沉的悲傷。我們總是忍不住跟惡魔做交易,往往得到短暫的快樂,付出的代價卻是漫長的痛苦…… 【書衣設計背後】 書衣上曲折綿延的波紋,隱喻著書中女主角希娃‧瑪莉亞如瀑布般流曳的古銅色長髮。 而在髮絲中不時閃現的金色光點,則象徵愛情的燦耀美好,卻又轉瞬即逝的無可奈何。 讓我們不禁掩卷歎問:愛情究竟是什麼?它是甜蜜的誘惑?還是魔鬼的試煉?
沒讀過《第一人》,就無法了解真正的卡繆! 《異鄉人》存在主義大師的最後遺作! 卡繆寫作生涯最動人的句點! 【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歷史與文明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朱嘉漢 專文導讀! 【作家】王盛弘、【小說家】王聰威、【作家】高翊峰、【作家‧教授】郭強生 鄭重推薦! 特別收錄:卡繆手稿+未完成稿的筆記及大綱+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後致恩師的書信! 就這樣年復一年, 在黑暗裡緩緩行走在這塊被遺忘的土地上, 而在這上頭,每個人皆成了第一人! 至於他自己,則只能在沒有父親的庇護下自行成長…… 傑克‧柯爾梅里站在父親的墳前,心頭為之一震,已經四十歲的他赫然發現,長眠在此的父親竟然比自己還年輕!衰老的時間與死亡的威脅在此刻化為具體,召喚他踏上追尋自我的回溯之旅。 當傑克重新回到這片自幼生長的土地,過往的一切像一幕幕揮之不去的影像不斷朝他襲來:嚴厲的奶奶、文盲又近全聾的母親、不時與自己爭吵的哥哥、如同父親的小學老師,還有阿爾及利亞的太陽、暮色低垂的海面、星光熠熠的夜晚、宛如迷宮的植被,以及小吃攤與混雜的族群……這些若隱若現的記憶,在在逼使著他探尋已逝父親的足跡,以及那個謎一般的自己…… 《第一人》是卡繆以自身故事寫就的自傳體小說,尚未完成的手稿在一九六○年卡繆車禍喪生的現場被發現,卻直至三十多年後才得以首度面世。那些未經修潤、不時露出破綻的文字,反而讓讀者得以窺見他最真實的面貌。「我從何而來?」「我將往哪裡去?」《第一人》不僅錨定了這片蒼茫大地中「我」的位置,也讓卡繆的創作系譜得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