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er 書系 ,共計37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空間之外OUT OFF THE SPACE:沈中怡的空間學,以品牌為核心結合設計策略,打破地產建築的界限

沈中怡  著
麥浩斯  出版
2025/06/26 出版

以搖滾樂為起點,串連哈佛建築訓練、紐約實戰經驗與在地實踐歷程,呈現中怡設計創辦人沈中怡如何以品牌為核心,結合設計策略打破地產建築的框架。本書分為設計歷程、策略思維與故事實例三大面向,揭示他如何在快節奏決策中堅持設計品質,從空間概念、平面構成、建築姿態到氛圍營造,層層推進設計深度,讓建築理念落實於生活美學,實現空間的餘韻與靈魂。本書不僅為空間設計專業者提供實務參照,更為關注品牌與設計融合者開啟嶄新視野。 [本書特色]1. 跨界視野:搖滾與建築的交會 以極具個人色彩的生命轉折作為開場,從搖滾樂夢到建築師的轉變,不僅是職涯的選擇,更彰顯設計思維中「破框」、「實驗性」的源起。 呈現沈中怡如何將音樂對節奏與氛圍的敏感度,轉化為空間設計的觸媒,為讀者開啟理解設計多元起點的嶄新角度。2. 從哈佛到中怡設計:美式訓練、亞洲落地 作者為美國哈佛建築研究所碩士、紐約州註冊建築師,學養深厚且實務經驗豐富,融合國際設計觀點與本地實戰。 詳實紀錄創業歷程與轉型過程,揭示設計師如何在台灣地產市場建立品牌語彙,成為跨足建築、室內、地產策略的先行者。3. 品牌導向的空間策略思考 以品牌為核心思維,重新定義建築設計與商業策略的關係。 「起、承、轉、合」四階段式的設計流程,揭示從概念成型到實體呈現的關鍵節點與設計選擇,為從業者提供可操作的實務參考。4. 案例解析直擊實務操作 精選多個代表性設計案,包括ANNA SUI眼鏡店、電影公園、家居璽玉等等,具備高度辨識度與實用性。 結合平面策略、建築姿態與氛圍營造,層層深入解析如何應對不同基地條件與市場需求,保有設計品質與創意表現。 [目標讀者]  品牌與策略領域人士:書中深入探討品牌導向設計策略,展示如何從品牌價值出發轉化為空間語言。  有志於地產設計領域的讀者:全書多聚焦地產開發背景下的設計實務,深入解析設計者如何回應地產商業目標、土地條件與市場需求,實現高品質設計,為有志進入或深耕地產設計領域者提供第一手經驗與操作脈絡。  創業或轉型中的設計師:沈中怡的創業與轉型歷程,提供值得借鏡的思考模式與經驗分享。  設計相關從業人員與學生:實戰導向、系統思維,呈現建築師如何從概念到落地,在複雜市場中保持創意與專業平衡。  對建築與設計有興趣的讀者:不僅提供實用的專業知識,更以故事形式貼近人心,兼具可讀性與啟發性。

9 特價5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空間之外OUT OFF THE SPACE

沈中怡  著
麥浩斯  出版
2025/06/26 出版

以搖滾樂為起點,串連哈佛建築訓練、紐約實戰經驗與在地實踐歷程,呈現中怡設計創辦人沈中怡如何以品牌為核心,結合設計策略打破地產建築的框架。本書分為設計歷程、策略思維與故事實例三大面向,揭示他如何在快節奏決策中堅持設計品質,從空間概念、平面構成、建築姿態到氛圍營造,層層推進設計深度,讓建築理念落實於生活美學,實現空間的餘韻與靈魂。本書不僅為空間設計專業者提供實務參照,更為關注品牌與設計融合者開啟嶄新視野。 [本書特色]1. 跨界視野:搖滾與建築的交會 以極具個人色彩的生命轉折作為開場,從搖滾樂夢到建築師的轉變,不僅是職涯的選擇,更彰顯設計思維中「破框」、「實驗性」的源起。 呈現沈中怡如何將音樂對節奏與氛圍的敏感度,轉化為空間設計的觸媒,為讀者開啟理解設計多元起點的嶄新角度。2. 從哈佛到中怡設計:美式訓練、亞洲落地 作者為美國哈佛建築研究所碩士、紐約州註冊建築師,學養深厚且實務經驗豐富,融合國際設計觀點與本地實戰。 詳實紀錄創業歷程與轉型過程,揭示設計師如何在台灣地產市場建立品牌語彙,成為跨足建築、室內、地產策略的先行者。3. 品牌導向的空間策略思考 以品牌為核心思維,重新定義建築設計與商業策略的關係。 「起、承、轉、合」四階段式的設計流程,揭示從概念成型到實體呈現的關鍵節點與設計選擇,為從業者提供可操作的實務參考。4. 案例解析直擊實務操作 精選多個代表性設計案,包括ANNA SUI眼鏡店、電影公園、家居璽玉等等,具備高度辨識度與實用性。 結合平面策略、建築姿態與氛圍營造,層層深入解析如何應對不同基地條件與市場需求,保有設計品質與創意表現。 [目標讀者]  品牌與策略領域人士:書中深入探討品牌導向設計策略,展示如何從品牌價值出發轉化為空間語言。  有志於地產設計領域的讀者:全書多聚焦地產開發背景下的設計實務,深入解析設計者如何回應地產商業目標、土地條件與市場需求,實現高品質設計,為有志進入或深耕地產設計領域者提供第一手經驗與操作脈絡。  創業或轉型中的設計師:沈中怡的創業與轉型歷程,提供值得借鏡的思考模式與經驗分享。  設計相關從業人員與學生:實戰導向、系統思維,呈現建築師如何從概念到落地,在複雜市場中保持創意與專業平衡。  對建築與設計有興趣的讀者:不僅提供實用的專業知識,更以故事形式貼近人心,兼具可讀性與啟發性。

特價45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空間之外OUT OFF THE SPACE沈中怡的空間學:以品牌為核心結合設計策略,打破地產建築的界限

沈中怡  著
麥浩斯  出版
2025/06/26 出版

以搖滾樂為起點,串連哈佛建築訓練、紐約實戰經驗與在地實踐歷程,呈現中怡設計創辦人沈中怡如何以品牌為核心,結合設計策略打破地產建築的框架。本書分為設計歷程、策略思維與故事實例三大面向,揭示他如何在快節奏決策中堅持設計品質,從空間概念、平面構成、建築姿態到氛圍營造,層層推進設計深度,讓建築理念落實於生活美學,實現空間的餘韻與靈魂。本書不僅為空間設計專業者提供實務參照,更為關注品牌與設計融合者開啟嶄新視野。 [本書特色]1. 跨界視野:搖滾與建築的交會 以極具個人色彩的生命轉折作為開場,從搖滾樂夢到建築師的轉變,不僅是職涯的選擇,更彰顯設計思維中「破框」、「實驗性」的源起。 呈現沈中怡如何將音樂對節奏與氛圍的敏感度,轉化為空間設計的觸媒,為讀者開啟理解設計多元起點的嶄新角度。2. 從哈佛到中怡設計:美式訓練、亞洲落地 作者為美國哈佛建築研究所碩士、紐約州註冊建築師,學養深厚且實務經驗豐富,融合國際設計觀點與本地實戰。 詳實紀錄創業歷程與轉型過程,揭示設計師如何在台灣地產市場建立品牌語彙,成為跨足建築、室內、地產策略的先行者。3. 品牌導向的空間策略思考 以品牌為核心思維,重新定義建築設計與商業策略的關係。 「起、承、轉、合」四階段式的設計流程,揭示從概念成型到實體呈現的關鍵節點與設計選擇,為從業者提供可操作的實務參考。4. 案例解析直擊實務操作 精選多個代表性設計案,包括ANNA SUI眼鏡店、電影公園、家居璽玉等等,具備高度辨識度與實用性。 結合平面策略、建築姿態與氛圍營造,層層深入解析如何應對不同基地條件與市場需求,保有設計品質與創意表現。 [目標讀者]  品牌與策略領域人士:書中深入探討品牌導向設計策略,展示如何從品牌價值出發轉化為空間語言。  有志於地產設計領域的讀者:全書多聚焦地產開發背景下的設計實務,深入解析設計者如何回應地產商業目標、土地條件與市場需求,實現高品質設計,為有志進入或深耕地產設計領域者提供第一手經驗與操作脈絡。  創業或轉型中的設計師:沈中怡的創業與轉型歷程,提供值得借鏡的思考模式與經驗分享。  設計相關從業人員與學生:實戰導向、系統思維,呈現建築師如何從概念到落地,在複雜市場中保持創意與專業平衡。  對建築與設計有興趣的讀者:不僅提供實用的專業知識,更以故事形式貼近人心,兼具可讀性與啟發性。

特價45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從一到無限:一個設計品牌的誕生

麥浩斯  出版
2024/12/26 出版

揭秘「工一設計」的「變」與「不變」暨《從一到一》出版到成立10年的里程碑,台灣80後空間設計品牌「工一設計│One Work Design」,如何從一個人、一群人、到成為一個品牌,成長為既整合資源又彼此互補的團隊型設計組織。     帶著熱愛設計的初心,沒想太多就放手一搏的衝勁,2014年各自在不同設計事務所歷練多年的三個同學,成立了工一設計,經歷10年的磨合、探索,設計青年已成長為設計中堅,從一個設計人到一群設計人,再進化為「設計品牌」, 10年來有變也有不變:「從一到一」的初心不變,並持續演進發展出工一品牌的設計語言,團隊日漸茁壯也開枝散葉,持續影響台灣新世代的空間設計走向。     本書以時間軸為經,作品為緯,陳述工一設計對近未來生活的看法、詮釋當代美學的觀點,以及與不同業主互動協作的過程,從想像力開始建構概念與畫面、轉化為設計方案,透過設計傳達建立共識,再以圖面、材料、工法研究、軟裝陳設等具體落地實踐,2014到2024年每個以設計為原點啟動的作品背後都有故事,有成功喜悅、也有挫折反思,過程中的人事物細節與克服挑戰的經驗,與組織分工團隊的調整,和不同專業領域的交流火花,都是奠定工一設計下一步、邁向下一個10年的基礎。

79 特價5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從一到無限:一個設計品牌的誕生

麥浩斯  出版
2024/12/26 出版

揭秘「工一設計」的「變」與「不變」暨《從一到一》出版到成立10年的里程碑,台灣80後空間設計品牌「工一設計│One Work Design」,如何從一個人、一群人、到成為一個品牌,成長為既整合資源又彼此互補的團隊型設計組織。     帶著熱愛設計的初心,沒想太多就放手一搏的衝勁,2014年各自在不同設計事務所歷練多年的三個同學,成立了工一設計,經歷10年的磨合、探索,設計青年已成長為設計中堅,從一個設計人到一群設計人,再進化為「設計品牌」, 10年來有變也有不變:「從一到一」的初心不變,並持續演進發展出工一品牌的設計語言,團隊日漸茁壯也開枝散葉,持續影響台灣新世代的空間設計走向。     本書以時間軸為經,作品為緯,陳述工一設計對近未來生活的看法、詮釋當代美學的觀點,以及與不同業主互動協作的過程,從想像力開始建構概念與畫面、轉化為設計方案,透過設計傳達建立共識,再以圖面、材料、工法研究、軟裝陳設等具體落地實踐,2014到2024年每個以設計為原點啟動的作品背後都有故事,有成功喜悅、也有挫折反思,過程中的人事物細節與克服挑戰的經驗,與組織分工團隊的調整,和不同專業領域的交流火花,都是奠定工一設計下一步、邁向下一個10年的基礎。

特價45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從一到無限:一個設計品牌的誕生

麥浩斯  出版
2024/12/26 出版

揭秘「工一設計」的「變」與「不變」暨《從一到一》出版到成立10年的里程碑,台灣80後空間設計品牌「工一設計│One Work Design」,如何從一個人、一群人、到成為一個品牌,成長為既整合資源又彼此互補的團隊型設計組織。     帶著熱愛設計的初心,沒想太多就放手一搏的衝勁,2014年各自在不同設計事務所歷練多年的三個同學,成立了工一設計,經歷10年的磨合、探索,設計青年已成長為設計中堅,從一個設計人到一群設計人,再進化為「設計品牌」, 10年來有變也有不變:「從一到一」的初心不變,並持續演進發展出工一品牌的設計語言,團隊日漸茁壯也開枝散葉,持續影響台灣新世代的空間設計走向。     本書以時間軸為經,作品為緯,陳述工一設計對近未來生活的看法、詮釋當代美學的觀點,以及與不同業主互動協作的過程,從想像力開始建構概念與畫面、轉化為設計方案,透過設計傳達建立共識,再以圖面、材料、工法研究、軟裝陳設等具體落地實踐,2014到2024年每個以設計為原點啟動的作品背後都有故事,有成功喜悅、也有挫折反思,過程中的人事物細節與克服挑戰的經驗,與組織分工團隊的調整,和不同專業領域的交流火花,都是奠定工一設計下一步、邁向下一個10年的基礎。

特價45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約略之間:不被時間推翻的設計

李智翔  著
麥浩斯  出版
2023/04/20 出版

每個世代都有”秩序”,但你不能遵守”秩序”─李智翔尋找屬於每個空間的故事脈絡,創作具有情感沉澱及意念想像的設計水相設計李智翔,從事設計近25年,不斷創新、顛覆自我的設計能量,不但持續獲得國際獎項,更曾於2018年被美國指標媒體INTERIOR DESIGN評選全球40間新堀起設計事務所。他認為,設計過程與結果是難以預知的,必須嘗試所有的可能,唯有持續的繪製,才能從多種版本中找到最後的答案。本書記錄了水相設計設計總監李智翔從成為設計師之前,到創立水相設計一路以來的歷程,不同階段的學習對他生活素養的累積,以及其個人信仰─藝術對他的重要性。捻揉十餘年的設計心法分為四大部分─藝術、翻轉、解放、故事,從一開始解讀藝術只是如同象形造字,到後來藝術累積的情緒捕捉轉為建構空間情境的線索。到後來藝術累積的圖像記憶反而替他開啟一條風格之處,他開始解析藝術所帶來的訊息,並內化成為自我設計觀點與論述。為什麼能不斷顛覆?他則提出改變觀看方式、突破慣性,但慣性也並非不好,正向的慣性可表現在專業技術上,不過切記,思考迴路必須脫離慣性,才不會限制設計師的靈感框架。而一般平面→立面的線性思考,李智翔也有不同的思維,發展平面同時也要一併檢討立面尺度、景深效果、空間比例氛圍,另外他也提醒,設計師永遠無法替代業主住進空間模擬需求,設計應創造的,是業主未來生活型態變化時,能夠自行判斷、改變的彈性及自由。最後,故事腳本Storyboard的建立,是一個案例最重要的基礎,李智翔也提出為案子說故事的方法,包括從一本書、一首詩或是環境文化脈絡等等,此外,儀式是另一強化情節張力的敘事技巧,讓觀者進入故事沉浸為角色、賦予情節意義,繼而對空間產生價值共鳴。本書最後一章節更邀請到新世代設計師,本事空間製作所、源原設計、共序工事以及年輕世代業主分子藥局,透過他人眼光觀看另一象限的自己,並從彼此的設計思維當中,啟發另一個新的設計觀點。

9 特價5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約略之 間

李智翔  著
麥浩斯  出版
2023/04/20 出版

每個世代都有”秩序”,但你不能遵守”秩序”─李智翔尋找屬於每個空間的故事脈絡,創作具有情感沉澱及意念想像的設計水相設計李智翔,從事設計近25年,不斷創新、顛覆自我的設計能量,不但持續獲得國際獎項,更曾於2018年被美國指標媒體INTERIOR DESIGN評選全球40間新堀起設計事務所。他認為,設計過程與結果是難以預知的,必須嘗試所有的可能,唯有持續的繪製,才能從多種版本中找到最後的答案。本書記錄了水相設計設計總監李智翔從成為設計師之前,到創立水相設計一路以來的歷程,不同階段的學習對他生活素養的累積,以及其個人信仰─藝術對他的重要性。捻揉十餘年的設計心法分為四大部分─藝術、翻轉、解放、故事,從一開始解讀藝術只是如同象形造字,到後來藝術累積的情緒捕捉轉為建構空間情境的線索。到後來藝術累積的圖像記憶反而替他開啟一條風格之處,他開始解析藝術所帶來的訊息,並內化成為自我設計觀點與論述。為什麼能不斷顛覆?他則提出改變觀看方式、突破慣性,但慣性也並非不好,正向的慣性可表現在專業技術上,不過切記,思考迴路必須脫離慣性,才不會限制設計師的靈感框架。而一般平面→立面的線性思考,李智翔也有不同的思維,發展平面同時也要一併檢討立面尺度、景深效果、空間比例氛圍,另外他也提醒,設計師永遠無法替代業主住進空間模擬需求,設計應創造的,是業主未來生活型態變化時,能夠自行判斷、改變的彈性及自由。最後,故事腳本Storyboard的建立,是一個案例最重要的基礎,李智翔也提出為案子說故事的方法,包括從一本書、一首詩或是環境文化脈絡等等,此外,儀式是另一強化情節張力的敘事技巧,讓觀者進入故事沉浸為角色、賦予情節意義,繼而對空間產生價值共鳴。本書最後一章節更邀請到新世代設計師,本事空間製作所、源原設計、共序工事以及年輕世代業主分子藥局,透過他人眼光觀看另一象限的自己,並從彼此的設計思維當中,啟發另一個新的設計觀點。

特價45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約略之間:不被時間推翻的設計

李智翔  著
麥浩斯  出版
2023/04/20 出版

每個世代都有”秩序”,但你不能遵守”秩序”─李智翔尋找屬於每個空間的故事脈絡,創作具有情感沉澱及意念想像的設計水相設計李智翔,從事設計近25年,不斷創新、顛覆自我的設計能量,不但持續獲得國際獎項,更曾於2018年被美國指標媒體INTERIOR DESIGN評選全球40間新堀起設計事務所。他認為,設計過程與結果是難以預知的,必須嘗試所有的可能,唯有持續的繪製,才能從多種版本中找到最後的答案。本書記錄了水相設計設計總監李智翔從成為設計師之前,到創立水相設計一路以來的歷程,不同階段的學習對他生活素養的累積,以及其個人信仰─藝術對他的重要性。捻揉十餘年的設計心法分為四大部分─藝術、翻轉、解放、故事,從一開始解讀藝術只是如同象形造字,到後來藝術累積的情緒捕捉轉為建構空間情境的線索。到後來藝術累積的圖像記憶反而替他開啟一條風格之處,他開始解析藝術所帶來的訊息,並內化成為自我設計觀點與論述。為什麼能不斷顛覆?他則提出改變觀看方式、突破慣性,但慣性也並非不好,正向的慣性可表現在專業技術上,不過切記,思考迴路必須脫離慣性,才不會限制設計師的靈感框架。而一般平面→立面的線性思考,李智翔也有不同的思維,發展平面同時也要一併檢討立面尺度、景深效果、空間比例氛圍,另外他也提醒,設計師永遠無法替代業主住進空間模擬需求,設計應創造的,是業主未來生活型態變化時,能夠自行判斷、改變的彈性及自由。最後,故事腳本Storyboard的建立,是一個案例最重要的基礎,李智翔也提出為案子說故事的方法,包括從一本書、一首詩或是環境文化脈絡等等,此外,儀式是另一強化情節張力的敘事技巧,讓觀者進入故事沉浸為角色、賦予情節意義,繼而對空間產生價值共鳴。本書最後一章節更邀請到新世代設計師,本事空間製作所、源原設計、共序工事以及年輕世代業主分子藥局,透過他人眼光觀看另一象限的自己,並從彼此的設計思維當中,啟發另一個新的設計觀點。

7 特價45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搞怪建築師進化中:林淵源的內心劇場爆炸公開

林淵源  著
麥浩斯  出版
2022/11/19 出版

獻給大人的漫畫書,讓你找回心中的大小孩。 這是一本對成為建築師沒有幫助的書…… 但對總是認真工作的你,是一本療癒之書! 誰說建築師只能有一種身分? 不甘被單一身分侷限的林淵源, 首度以「漫畫家」之姿進軍圖文漫畫界, 運用黑白線條簡單純粹的畫風, 幽默坦率地將建築師的心路歷程轉為漫畫! ------------------------------------------------------------------------------------------------------------------------------------------------------------------- |特色一|:聽見不為人知的建築師心聲 你眼中的建築師與實際的建築師根本完全不同,從未想過建築師會有這些情緒起伏。 |特色二|:幽默療癒的圖像,讓你看了又哭又笑 運用線條簡單的筆觸來呈現圖像,光看到圖就很療癒,不知不覺將一篇篇故事看完。 -------------------------------------------------------------------------------------------------------------------------------------------------------------------- |每一則內心劇場,都是笑中帶淚的建築人生| 曾以為考上建築系,就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 沒想到從此熬夜熬成了遊魂,喝蜆精成了蜆人。〈建築系學生與夜晚的糾纏〉 王董每天都在應酬中流連忘返,於是董娘商請建築師把客廳裝潢成酒廊, 王董真的改變了,每晚與朋友相約家中,但董娘此後反而變得不愛回家了......〈家的幸福,非關風格〉 一個設計案磨一年還沒定案,還不是最令人心累的原因, 是業主在看過第10 個方案後,選擇了第1個方案。〈你美好的第一次,卻是我最痛的一次〉 經過建築系長時間的訓練與磨難,每位建築師都說得一口好設計, 不過業主時常是有聽沒有懂,可不可以請建築師說正常人聽得懂的話?〈建築師,請說白話文〉  

9 特價35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搞怪建築師進化中

林淵源  著
麥浩斯  出版
2022/11/19 出版

獻給大人的漫畫書,讓你找回心中的大小孩。 這是一本對成為建築師沒有幫助的書…… 但對總是認真工作的你,是一本療癒之書! 誰說建築師只能有一種身分? 不甘被單一身分侷限的林淵源, 首度以「漫畫家」之姿進軍圖文漫畫界, 運用黑白線條簡單純粹的畫風, 幽默坦率地將建築師的心路歷程轉為漫畫! ------------------------------------------------------------------------------------------------------------------------------------------------------------------- |特色一|:聽見不為人知的建築師心聲 你眼中的建築師與實際的建築師根本完全不同,從未想過建築師會有這些情緒起伏。 |特色二|:幽默療癒的圖像,讓你看了又哭又笑 運用線條簡單的筆觸來呈現圖像,光看到圖就很療癒,不知不覺將一篇篇故事看完。 -------------------------------------------------------------------------------------------------------------------------------------------------------------------- |每一則內心劇場,都是笑中帶淚的建築人生| 曾以為考上建築系,就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 沒想到從此熬夜熬成了遊魂,喝蜆精成了蜆人。〈建築系學生與夜晚的糾纏〉 王董每天都在應酬中流連忘返,於是董娘商請建築師把客廳裝潢成酒廊, 王董真的改變了,每晚與朋友相約家中,但董娘此後反而變得不愛回家了......〈家的幸福,非關風格〉 一個設計案磨一年還沒定案,還不是最令人心累的原因, 是業主在看過第10 個方案後,選擇了第1個方案。〈你美好的第一次,卻是我最痛的一次〉 經過建築系長時間的訓練與磨難,每位建築師都說得一口好設計, 不過業主時常是有聽沒有懂,可不可以請建築師說正常人聽得懂的話?〈建築師,請說白話文〉  

特價279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搞怪建築師進化中:林淵源的內心劇場爆炸公開

林淵源  著
麥浩斯  出版
2022/11/19 出版

獻給大人的漫畫書,讓你找回心中的大小孩。 這是一本對成為建築師沒有幫助的書…… 但對總是認真工作的你,是一本療癒之書! 誰說建築師只能有一種身分? 不甘被單一身分侷限的林淵源, 首度以「漫畫家」之姿進軍圖文漫畫界, 運用黑白線條簡單純粹的畫風, 幽默坦率地將建築師的心路歷程轉為漫畫! ------------------------------------------------------------------------------------------------------------------------------------------------------------------- |特色一|:聽見不為人知的建築師心聲 你眼中的建築師與實際的建築師根本完全不同,從未想過建築師會有這些情緒起伏。 |特色二|:幽默療癒的圖像,讓你看了又哭又笑 運用線條簡單的筆觸來呈現圖像,光看到圖就很療癒,不知不覺將一篇篇故事看完。 -------------------------------------------------------------------------------------------------------------------------------------------------------------------- |每一則內心劇場,都是笑中帶淚的建築人生| 曾以為考上建築系,就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 沒想到從此熬夜熬成了遊魂,喝蜆精成了蜆人。〈建築系學生與夜晚的糾纏〉 王董每天都在應酬中流連忘返,於是董娘商請建築師把客廳裝潢成酒廊, 王董真的改變了,每晚與朋友相約家中,但董娘此後反而變得不愛回家了......〈家的幸福,非關風格〉 一個設計案磨一年還沒定案,還不是最令人心累的原因, 是業主在看過第10 個方案後,選擇了第1個方案。〈你美好的第一次,卻是我最痛的一次〉 經過建築系長時間的訓練與磨難,每位建築師都說得一口好設計, 不過業主時常是有聽沒有懂,可不可以請建築師說正常人聽得懂的話?〈建築師,請說白話文〉  

7 特價279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從一到一:工一設計,台灣80後世代設計經營與創新實踐

工一設計  著
麥浩斯  出版
2021/05/29 出版

工,是一種淬鍊的過程, 一,則是對於設計的初心。 2014年,7月14日, 三位來自台灣的80後設計人, 組成了「工一設計│one work design」 譜寫了80後設計師不同於前輩的發展道路: ──與其單打獨鬥,不如集合力量, 在創業的過程中彼此扶持,共同拚搏, 同時互相交流,彼此競爭,追求進步。 在短短6年多時間裡拿遍國內外設計大獎, 作品遍及兩案,案型多元不拘, 成為80後華人設計的偶像。 本書記錄了工一設計從成立之初以來的歷程,無私分享創業經營管理的摸索,設計的痛快與各種現實的拉扯,現階段對人生的體會。他們一起享受淬鍊的過程,堅持設計的初心,在意見不合的時候,三個人能夠免去一對一的僵持不下,第三人可從另一角度觀看,既彼此獨立,又是一體,如同設計,並不是誰的答案一定是對的,而能一起思考,一起前進,做很帥的設計,也在設計中找到自我實踐、影響他人的價值。

79 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從一到一:工一設計,台灣80後世代設計經營與創新實踐

工一設計  著
麥浩斯  出版
2021/05/29 出版

工,是一種淬鍊的過程, 一,則是對於設計的初心。 2014年,7月14日, 三位來自台灣的80後設計人, 組成了「工一設計│one work design」 譜寫了80後設計師不同於前輩的發展道路: ──與其單打獨鬥,不如集合力量, 在創業的過程中彼此扶持,共同拚搏, 同時互相交流,彼此競爭,追求進步。 在短短6年多時間裡拿遍國內外設計大獎, 作品遍及兩案,案型多元不拘, 成為80後華人設計的偶像。 本書記錄了工一設計從成立之初以來的歷程,無私分享創業經營管理的摸索,設計的痛快與各種現實的拉扯,現階段對人生的體會。他們一起享受淬鍊的過程,堅持設計的初心,在意見不合的時候,三個人能夠免去一對一的僵持不下,第三人可從另一角度觀看,既彼此獨立,又是一體,如同設計,並不是誰的答案一定是對的,而能一起思考,一起前進,做很帥的設計,也在設計中找到自我實踐、影響他人的價值。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從一到一:工一設計,台灣80後世代設計經營與創新實踐

工一設計  著
麥浩斯  出版
2021/05/29 出版

工,是一種淬鍊的過程, 一,則是對於設計的初心。 2014年,7月14日, 三位來自台灣的80後設計人, 組成了「工一設計│one work design」 譜寫了80後設計師不同於前輩的發展道路: ──與其單打獨鬥,不如集合力量, 在創業的過程中彼此扶持,共同拚搏, 同時互相交流,彼此競爭,追求進步。 在短短6年多時間裡拿遍國內外設計大獎, 作品遍及兩案,案型多元不拘, 成為80後華人設計的偶像。 本書記錄了工一設計從成立之初以來的歷程,無私分享創業經營管理的摸索,設計的痛快與各種現實的拉扯,現階段對人生的體會。他們一起享受淬鍊的過程,堅持設計的初心,在意見不合的時候,三個人能夠免去一對一的僵持不下,第三人可從另一角度觀看,既彼此獨立,又是一體,如同設計,並不是誰的答案一定是對的,而能一起思考,一起前進,做很帥的設計,也在設計中找到自我實踐、影響他人的價值。

7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健康住宅設計學:陳宗鵠建築師的能量綠建築

陳宗鵠  著
麥浩斯  出版
2020/12/25 出版

實際案例驗證健康住宅影響力 創造紓壓療癒能量的快樂環境 打造對全齡人都友善的養生保健終身宅 │掛名推薦│ 潘文忠 教育部長  │專文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 王榮進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所長 林聰明 南華大學 校長 林松洲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名譽教授/日本國立東京大學藥理學 博士 張 磊 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副主任 徐南麗 健康與建築雜誌社 社長/澳門科技大學 講座教授 孫健行 中華學校財團法人中華科技大學 董事長 趙 怡 政治大學 副校長/永慶慈善基金會 董事長 蘇一仲 和泰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身體就像蓄電池,今天用完今天充」,現代人每天在外奔波耗費能量以致於 回家以後身心非常疲憊,需要一個舒適、安心、愉悅又可享受家庭和樂的「健康好宅」,補充能量恢復身心靈健康。現在市而上推出的住宅大部分以追求豪華絢麗為口號,以高端富人為模凝購買對象,往往忽略了大部分消費者對住宅空間的心理威受、有效率空間合理價格、不增加社會環境負擔的所謂「豪宅」產品。 過去全球的住宅產業發展都以「建築物體」為主要訴求,從1973年作者在美國執業建築遭遇能源危機時,大家都致力於節約能源建築到近年的綠建築產業,這半世紀以來,住宅產業大都關注在經濟性因素,考量建築物體為主要對象,往往忽略住宅應是以人體的「身心健康」為基本考量目標。 經濟高度發達後,住的需求已經逐漸由「物質滿足」轉化提升為「心靈安住」的共同意識需求,將使用者及設計專業考量的因素轉化為以身心靈健康為目的,塑造人性化居住空間,打造讓人越住越健康的幸福好宅。 健康好宅應是讓人越住越健康的載體, 是居住者的安全庇護所,更是終身終老、永續傳承的住所。 大環境發生突發病毒傳染流行已經變成常態,現代住宅規劃概念及設計技術必需考慮減少病毒傳染的方法,形成現代住宅的基本功能以及健康住宅設計新趨勢。經過作者實踐建案體驗經驗,住宅設計之空間分區規劃可減少病菌空氣感染途徑兼具個體化舒適環境及節約能源功效、進口門廳氣密規劃及設施設備可減少病菌物體介質感染途徑,採用適當個體化空氣清淨機亦有抑制病毒活化之效益等等,許多設計技術成為現代健康住宅基本要求。 本書提出如何讓你家變成「健康好宅」的設計及使用方法,内容包含:從物理環境塑造健康綠住宅、讓身心靈平衡的健康綠住宅、降低有毒化學物質的健康綠住宅、健康友善的社區環境、讓身心靈平衡的健康綠住宅,分析每項因素包括的影響因子對身心如何產生疾病影響,如何選擇適當的使用方法及專業設計策略等。本書作者特別以實際設計興建完成「李院健康好宅」作案例說明,驗證本書所提環境影響因素可行性及可信度,消費者可安心居住避免引發身心疾病,還能儲蓄每天身體需要的能量,讓你的身、心、靈越住越健康的好宅。 │本書特色│ 1 住得健康是邁入「高齡化社會」預防醫學的關鍵 現代人壽命增加、環境卻日漸惡化,許多身體的問題來自於不當的居住環境,房子不是新建、豪華就是好宅,能住得健康,遠離疾病威脅,讓身心靈平衡,才是未來好宅的趨勢。 2 專業內容深入淺出,以案例實證「健康住宅」設計 作者專業橫跨學界、業界,從實驗研究與實際案例操作,驗證健康綠住宅的六大影響因素,做為消費大眾及建築從業人參考使用。 3 跨領域整合健康生活、綠住宅設計的方方面面 從建築、醫學、心理學、科學風水等專業面向分析六大環境影響因素,並提供與時俱進的嶄新思維,提供全齡人都適用、健康綠住宅的規劃策略與使用方法。

9 特價53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健康住宅設計學

陳宗鵠  著
麥浩斯  出版
2020/12/25 出版

實際案例驗證健康住宅影響力 創造紓壓療癒能量的快樂環境 打造對全齡人都友善的養生保健終身宅 │掛名推薦│ 潘文忠 教育部長  │專文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 王榮進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所長 林聰明 南華大學 校長 林松洲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名譽教授/日本國立東京大學藥理學 博士 張 磊 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副主任 徐南麗 健康與建築雜誌社 社長/澳門科技大學 講座教授 孫健行 中華學校財團法人中華科技大學 董事長 趙 怡 政治大學 副校長/永慶慈善基金會 董事長 蘇一仲 和泰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身體就像蓄電池,今天用完今天充」,現代人每天在外奔波耗費能量以致於 回家以後身心非常疲憊,需要一個舒適、安心、愉悅又可享受家庭和樂的「健康好宅」,補充能量恢復身心靈健康。現在市而上推出的住宅大部分以追求豪華絢麗為口號,以高端富人為模凝購買對象,往往忽略了大部分消費者對住宅空間的心理威受、有效率空間合理價格、不增加社會環境負擔的所謂「豪宅」產品。 過去全球的住宅產業發展都以「建築物體」為主要訴求,從1973年作者在美國執業建築遭遇能源危機時,大家都致力於節約能源建築到近年的綠建築產業,這半世紀以來,住宅產業大都關注在經濟性因素,考量建築物體為主要對象,往往忽略住宅應是以人體的「身心健康」為基本考量目標。 經濟高度發達後,住的需求已經逐漸由「物質滿足」轉化提升為「心靈安住」的共同意識需求,將使用者及設計專業考量的因素轉化為以身心靈健康為目的,塑造人性化居住空間,打造讓人越住越健康的幸福好宅。 健康好宅應是讓人越住越健康的載體, 是居住者的安全庇護所,更是終身終老、永續傳承的住所。 大環境發生突發病毒傳染流行已經變成常態,現代住宅規劃概念及設計技術必需考慮減少病毒傳染的方法,形成現代住宅的基本功能以及健康住宅設計新趨勢。經過作者實踐建案體驗經驗,住宅設計之空間分區規劃可減少病菌空氣感染途徑兼具個體化舒適環境及節約能源功效、進口門廳氣密規劃及設施設備可減少病菌物體介質感染途徑,採用適當個體化空氣清淨機亦有抑制病毒活化之效益等等,許多設計技術成為現代健康住宅基本要求。 本書提出如何讓你家變成「健康好宅」的設計及使用方法,内容包含:從物理環境塑造健康綠住宅、讓身心靈平衡的健康綠住宅、降低有毒化學物質的健康綠住宅、健康友善的社區環境、讓身心靈平衡的健康綠住宅,分析每項因素包括的影響因子對身心如何產生疾病影響,如何選擇適當的使用方法及專業設計策略等。本書作者特別以實際設計興建完成「李院健康好宅」作案例說明,驗證本書所提環境影響因素可行性及可信度,消費者可安心居住避免引發身心疾病,還能儲蓄每天身體需要的能量,讓你的身、心、靈越住越健康的好宅。 │本書特色│ 1 住得健康是邁入「高齡化社會」預防醫學的關鍵 現代人壽命增加、環境卻日漸惡化,許多身體的問題來自於不當的居住環境,房子不是新建、豪華就是好宅,能住得健康,遠離疾病威脅,讓身心靈平衡,才是未來好宅的趨勢。 2 專業內容深入淺出,以案例實證「健康住宅」設計 作者專業橫跨學界、業界,從實驗研究與實際案例操作,驗證健康綠住宅的六大影響因素,做為消費大眾及建築從業人參考使用。 3 跨領域整合健康生活、綠住宅設計的方方面面 從建築、醫學、心理學、科學風水等專業面向分析六大環境影響因素,並提供與時俱進的嶄新思維,提供全齡人都適用、健康綠住宅的規劃策略與使用方法。

特價419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健康住宅設計學:陳宗鵠建築師的能量綠建築

陳宗鵠  著
麥浩斯  出版
2020/12/25 出版

實際案例驗證健康住宅影響力 創造紓壓療癒能量的快樂環境 打造對全齡人都友善的養生保健終身宅 │掛名推薦│ 潘文忠 教育部長  │專文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 王榮進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所長 林聰明 南華大學 校長 林松洲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名譽教授/日本國立東京大學藥理學 博士 張 磊 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副主任 徐南麗 健康與建築雜誌社 社長/澳門科技大學 講座教授 孫健行 中華學校財團法人中華科技大學 董事長 趙 怡 政治大學 副校長/永慶慈善基金會 董事長 蘇一仲 和泰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身體就像蓄電池,今天用完今天充」,現代人每天在外奔波耗費能量以致於 回家以後身心非常疲憊,需要一個舒適、安心、愉悅又可享受家庭和樂的「健康好宅」,補充能量恢復身心靈健康。現在市而上推出的住宅大部分以追求豪華絢麗為口號,以高端富人為模凝購買對象,往往忽略了大部分消費者對住宅空間的心理威受、有效率空間合理價格、不增加社會環境負擔的所謂「豪宅」產品。 過去全球的住宅產業發展都以「建築物體」為主要訴求,從1973年作者在美國執業建築遭遇能源危機時,大家都致力於節約能源建築到近年的綠建築產業,這半世紀以來,住宅產業大都關注在經濟性因素,考量建築物體為主要對象,往往忽略住宅應是以人體的「身心健康」為基本考量目標。 經濟高度發達後,住的需求已經逐漸由「物質滿足」轉化提升為「心靈安住」的共同意識需求,將使用者及設計專業考量的因素轉化為以身心靈健康為目的,塑造人性化居住空間,打造讓人越住越健康的幸福好宅。 健康好宅應是讓人越住越健康的載體, 是居住者的安全庇護所,更是終身終老、永續傳承的住所。 大環境發生突發病毒傳染流行已經變成常態,現代住宅規劃概念及設計技術必需考慮減少病毒傳染的方法,形成現代住宅的基本功能以及健康住宅設計新趨勢。經過作者實踐建案體驗經驗,住宅設計之空間分區規劃可減少病菌空氣感染途徑兼具個體化舒適環境及節約能源功效、進口門廳氣密規劃及設施設備可減少病菌物體介質感染途徑,採用適當個體化空氣清淨機亦有抑制病毒活化之效益等等,許多設計技術成為現代健康住宅基本要求。 本書提出如何讓你家變成「健康好宅」的設計及使用方法,内容包含:從物理環境塑造健康綠住宅、讓身心靈平衡的健康綠住宅、降低有毒化學物質的健康綠住宅、健康友善的社區環境、讓身心靈平衡的健康綠住宅,分析每項因素包括的影響因子對身心如何產生疾病影響,如何選擇適當的使用方法及專業設計策略等。本書作者特別以實際設計興建完成「李院健康好宅」作案例說明,驗證本書所提環境影響因素可行性及可信度,消費者可安心居住避免引發身心疾病,還能儲蓄每天身體需要的能量,讓你的身、心、靈越住越健康的好宅。 │本書特色│ 1 住得健康是邁入「高齡化社會」預防醫學的關鍵 現代人壽命增加、環境卻日漸惡化,許多身體的問題來自於不當的居住環境,房子不是新建、豪華就是好宅,能住得健康,遠離疾病威脅,讓身心靈平衡,才是未來好宅的趨勢。 2 專業內容深入淺出,以案例實證「健康住宅」設計 作者專業橫跨學界、業界,從實驗研究與實際案例操作,驗證健康綠住宅的六大影響因素,做為消費大眾及建築從業人參考使用。 3 跨領域整合健康生活、綠住宅設計的方方面面 從建築、醫學、心理學、科學風水等專業面向分析六大環境影響因素,並提供與時俱進的嶄新思維,提供全齡人都適用、健康綠住宅的規劃策略與使用方法。

7 特價419
電子書
下次再買

跨域策展時代:文化行銷的創意實踐心法

麥浩斯  出版
2020/05/21 出版

獻給每位策展人,如果您心中曾有以下疑惑…… •為何展覽內容豐富多元,觀眾仍無法留下深刻印象? •為何團隊擁有堅強實力,分工過程總是無法整合到位? •為何行銷宣傳如此賣力,最終效果反而不如預期? •為何展覽已經切出特點,仍淹沒在同質性活動裡? 獻給每位有志投身策展領域者,如果您腦中曾閃過以下念頭…… •對於策展概念毫無頭緒,可以先接觸哪些領域扎穩基礎? •本身就讀設計相關領域,該透過哪些管道累積策展經驗? •擁有零星或小型策畫活動經驗,要如何訓練自身承接更大規模的策展? •策展團隊含括許多專業領域者,除了空間設計,還有哪些面向能讓我發揮? •綜合展、主題展、流動展、商業展……等各類展覽,該如何提出合適企劃?   策展,意即「策略展覽」,重點在於「策」,當今策展的發生地點已不限於實質空間,商業品牌也能透過策展邏輯進行行銷,而受眾早已跨出傳統藝文界,轉而深入大眾社會群體。身處數位時代的策展人,如何在資訊龐雜的背景中策動一場引人共鳴的好展?將資訊整理歸類,有條不紊呈現僅是合格,反倒是「找出文化核心主張、拋出未來社會價值」才能搔中市場癢點。   本書「跨域策展時代:文化行銷的創意實踐心法」致力於打造一本當代策展人必備實踐指南,無論您是來自建築背景、工業設計背景、平面設計背景、藝術背景、科技背景、教育背景、行銷企劃背景、活動主辦方或行政團隊,甚至是有志投身策展領域卻毫無經驗者,都能從中釐清當代策展意涵,一步步習得一場成功展覽應當具備的事前規劃與執行要點。   ★ PLUS+ 獨家收錄「策展人初階培訓途徑」 在策展尚未自成一門專業學科的前提下,有志者該從何種管道接觸此領域視為一大難題,連帶沒有相關實務經驗的設計師,也曾因不熟悉擁有哪些培訓途徑而無從精進,對此,本書特別羅搜台灣大專院校之設計相關科系與民間藝文機構、媒體等相關組織,從其專業建議中給予尚無經驗,卻有志投身策展領域者的初階培訓途徑。     培養設計邏輯梳理文化議題,創造美學思維強化品牌能量 共創空間X平面X藝術X教育X科技多元價值   ☆ 16天展期累計突破400萬人次,創下歷屆台灣設計展最高紀錄!──「台灣設計展|超級南」 ☆ 地方產業結合創新科技思維,開出驚豔群雄的璀璨花朵!──「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 ☆ 在地人文導入地方創生概念,以永續發展導向彰顯城市品牌價值!──「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 深掘地方產業優勢,運用策展啟動一連串文化消費行為!──「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光動 LIGHT-DRIVING」 ☆ 翻轉教育型態多種可能,提倡人本教育新典範!──「雜學校」     【必備原因】 ▌ 專訪台灣重量級策展泰斗,探討台灣策展思維的古今演變與趨勢觀點,並以各自領域的專業角度,剖析台灣策展文化之當今走向與核心價值,引人省思。 ▌ 獨家收錄台灣22位當紅跨領域策展人之創意心法與指標作品案例分享,探究他們如何跳脫過往策展邏輯,導入美學、科技、空間、人本等創新思維概念。 ▌ 剖析台灣城市型策展至國際級策展之策展Know-How,帶領策展人與有志投身策展領域者從源頭梳理展覽主張與定位,Step by step掌握各類型策展邏輯與整合關鍵,直至選擇合適的行銷推廣手法。   【本書特色】 ▌ 探究台灣策展演變歷程與未來趨勢 獨家專訪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明道工作室akibo works負責人|李明道、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龔書章、自由落體設計Freeimage Design董事長|陳俊良、蔚龍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玉齡、胡氏藝術執行長|胡朝聖、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系主任|王俊雄、搖滾與文化評論家暨跨域策展人|張鐵志,以及社計事務所共同創辦人暨跨域策展人|吳漢中等9位設計、藝文專業領域泰斗,分別就建築、設計、藝術角度,探討台灣從傳統展覽導向演變為當今文化消費導向的重要關鍵與趨勢演變。   ▌ 羅搜全台當紅策展人之展覽策略心法 將台灣22位當紅策展人一字排開,獨家收錄其策展心路歷程,並精選人氣指標展覽作為案例分享;無論是從大型跨縣市策展「文博會」、地方民俗策展「大溪大禧」、建築專業策展「實構築New Weaving新織理」,抑或是與國營企業合作的「川流電湧Just Flow」,當今策展人涉略層面已不僅於美學範疇,更須藉由策展述說一口好故事,並導入文化消費概念,為社會創造永續且有機的循環消費思維。   ▌ 從概念發想到分工落實,步步到位,掌握策展過程核心要點與實踐Know-How 本書第三章以「文化核心構思」為開頭,帶領讀者釐清每場展覽所要傳達的核心理念或價值定位,無論是綜合型、主題型、活動型等各類型展覽,當策展人擁有最終明確導向,整體團隊有了想像的雛形,進而找尋合適的人、事、地、物往共同目標邁進;「跨域分工整合」闡述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的良性合作要點,鄙棄過往主辦方與設計方的僵化主從觀念,創造彈性、有機,且利於設計師發想創意的機制與環境;最終關鍵的「媒體行銷推廣」則回頭扣合展覽的核心主張,以此為立基點尋找適切的宣發管道,甚至延伸出專屬的展覽刊物、小誌(Zine)等獨立品,對準目標客群痛點並擴大一般受眾的觸及點,捨棄傳統不痛不癢的宣傳型態。

9 特價53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跨域策展時代

麥浩斯  出版
2020/05/21 出版

獻給每位策展人,如果您心中曾有以下疑惑…… •為何展覽內容豐富多元,觀眾仍無法留下深刻印象? •為何團隊擁有堅強實力,分工過程總是無法整合到位? •為何行銷宣傳如此賣力,最終效果反而不如預期? •為何展覽已經切出特點,仍淹沒在同質性活動裡? 獻給每位有志投身策展領域者,如果您腦中曾閃過以下念頭…… •對於策展概念毫無頭緒,可以先接觸哪些領域扎穩基礎? •本身就讀設計相關領域,該透過哪些管道累積策展經驗? •擁有零星或小型策畫活動經驗,要如何訓練自身承接更大規模的策展? •策展團隊含括許多專業領域者,除了空間設計,還有哪些面向能讓我發揮? •綜合展、主題展、流動展、商業展……等各類展覽,該如何提出合適企劃?   策展,意即「策略展覽」,重點在於「策」,當今策展的發生地點已不限於實質空間,商業品牌也能透過策展邏輯進行行銷,而受眾早已跨出傳統藝文界,轉而深入大眾社會群體。身處數位時代的策展人,如何在資訊龐雜的背景中策動一場引人共鳴的好展?將資訊整理歸類,有條不紊呈現僅是合格,反倒是「找出文化核心主張、拋出未來社會價值」才能搔中市場癢點。   本書「跨域策展時代:文化行銷的創意實踐心法」致力於打造一本當代策展人必備實踐指南,無論您是來自建築背景、工業設計背景、平面設計背景、藝術背景、科技背景、教育背景、行銷企劃背景、活動主辦方或行政團隊,甚至是有志投身策展領域卻毫無經驗者,都能從中釐清當代策展意涵,一步步習得一場成功展覽應當具備的事前規劃與執行要點。   ★ PLUS+ 獨家收錄「策展人初階培訓途徑」 在策展尚未自成一門專業學科的前提下,有志者該從何種管道接觸此領域視為一大難題,連帶沒有相關實務經驗的設計師,也曾因不熟悉擁有哪些培訓途徑而無從精進,對此,本書特別羅搜台灣大專院校之設計相關科系與民間藝文機構、媒體等相關組織,從其專業建議中給予尚無經驗,卻有志投身策展領域者的初階培訓途徑。     培養設計邏輯梳理文化議題,創造美學思維強化品牌能量 共創空間X平面X藝術X教育X科技多元價值   ☆ 16天展期累計突破400萬人次,創下歷屆台灣設計展最高紀錄!──「台灣設計展|超級南」 ☆ 地方產業結合創新科技思維,開出驚豔群雄的璀璨花朵!──「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 ☆ 在地人文導入地方創生概念,以永續發展導向彰顯城市品牌價值!──「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 深掘地方產業優勢,運用策展啟動一連串文化消費行為!──「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光動 LIGHT-DRIVING」 ☆ 翻轉教育型態多種可能,提倡人本教育新典範!──「雜學校」     【必備原因】 ▌ 專訪台灣重量級策展泰斗,探討台灣策展思維的古今演變與趨勢觀點,並以各自領域的專業角度,剖析台灣策展文化之當今走向與核心價值,引人省思。 ▌ 獨家收錄台灣22位當紅跨領域策展人之創意心法與指標作品案例分享,探究他們如何跳脫過往策展邏輯,導入美學、科技、空間、人本等創新思維概念。 ▌ 剖析台灣城市型策展至國際級策展之策展Know-How,帶領策展人與有志投身策展領域者從源頭梳理展覽主張與定位,Step by step掌握各類型策展邏輯與整合關鍵,直至選擇合適的行銷推廣手法。   【本書特色】 ▌ 探究台灣策展演變歷程與未來趨勢 獨家專訪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明道工作室akibo works負責人|李明道、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龔書章、自由落體設計Freeimage Design董事長|陳俊良、蔚龍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玉齡、胡氏藝術執行長|胡朝聖、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系主任|王俊雄、搖滾與文化評論家暨跨域策展人|張鐵志,以及社計事務所共同創辦人暨跨域策展人|吳漢中等9位設計、藝文專業領域泰斗,分別就建築、設計、藝術角度,探討台灣從傳統展覽導向演變為當今文化消費導向的重要關鍵與趨勢演變。   ▌ 羅搜全台當紅策展人之展覽策略心法 將台灣22位當紅策展人一字排開,獨家收錄其策展心路歷程,並精選人氣指標展覽作為案例分享;無論是從大型跨縣市策展「文博會」、地方民俗策展「大溪大禧」、建築專業策展「實構築New Weaving新織理」,抑或是與國營企業合作的「川流電湧Just Flow」,當今策展人涉略層面已不僅於美學範疇,更須藉由策展述說一口好故事,並導入文化消費概念,為社會創造永續且有機的循環消費思維。   ▌ 從概念發想到分工落實,步步到位,掌握策展過程核心要點與實踐Know-How 本書第三章以「文化核心構思」為開頭,帶領讀者釐清每場展覽所要傳達的核心理念或價值定位,無論是綜合型、主題型、活動型等各類型展覽,當策展人擁有最終明確導向,整體團隊有了想像的雛形,進而找尋合適的人、事、地、物往共同目標邁進;「跨域分工整合」闡述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的良性合作要點,鄙棄過往主辦方與設計方的僵化主從觀念,創造彈性、有機,且利於設計師發想創意的機制與環境;最終關鍵的「媒體行銷推廣」則回頭扣合展覽的核心主張,以此為立基點尋找適切的宣發管道,甚至延伸出專屬的展覽刊物、小誌(Zine)等獨立品,對準目標客群痛點並擴大一般受眾的觸及點,捨棄傳統不痛不癢的宣傳型態。

特價419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跨域策展時代:文化行銷的創意實踐心法

麥浩斯  出版
2020/05/21 出版

獻給每位策展人,如果您心中曾有以下疑惑…… •為何展覽內容豐富多元,觀眾仍無法留下深刻印象? •為何團隊擁有堅強實力,分工過程總是無法整合到位? •為何行銷宣傳如此賣力,最終效果反而不如預期? •為何展覽已經切出特點,仍淹沒在同質性活動裡? 獻給每位有志投身策展領域者,如果您腦中曾閃過以下念頭…… •對於策展概念毫無頭緒,可以先接觸哪些領域扎穩基礎? •本身就讀設計相關領域,該透過哪些管道累積策展經驗? •擁有零星或小型策畫活動經驗,要如何訓練自身承接更大規模的策展? •策展團隊含括許多專業領域者,除了空間設計,還有哪些面向能讓我發揮? •綜合展、主題展、流動展、商業展……等各類展覽,該如何提出合適企劃?   策展,意即「策略展覽」,重點在於「策」,當今策展的發生地點已不限於實質空間,商業品牌也能透過策展邏輯進行行銷,而受眾早已跨出傳統藝文界,轉而深入大眾社會群體。身處數位時代的策展人,如何在資訊龐雜的背景中策動一場引人共鳴的好展?將資訊整理歸類,有條不紊呈現僅是合格,反倒是「找出文化核心主張、拋出未來社會價值」才能搔中市場癢點。   本書「跨域策展時代:文化行銷的創意實踐心法」致力於打造一本當代策展人必備實踐指南,無論您是來自建築背景、工業設計背景、平面設計背景、藝術背景、科技背景、教育背景、行銷企劃背景、活動主辦方或行政團隊,甚至是有志投身策展領域卻毫無經驗者,都能從中釐清當代策展意涵,一步步習得一場成功展覽應當具備的事前規劃與執行要點。   ★ PLUS+ 獨家收錄「策展人初階培訓途徑」 在策展尚未自成一門專業學科的前提下,有志者該從何種管道接觸此領域視為一大難題,連帶沒有相關實務經驗的設計師,也曾因不熟悉擁有哪些培訓途徑而無從精進,對此,本書特別羅搜台灣大專院校之設計相關科系與民間藝文機構、媒體等相關組織,從其專業建議中給予尚無經驗,卻有志投身策展領域者的初階培訓途徑。     培養設計邏輯梳理文化議題,創造美學思維強化品牌能量 共創空間X平面X藝術X教育X科技多元價值   ☆ 16天展期累計突破400萬人次,創下歷屆台灣設計展最高紀錄!──「台灣設計展|超級南」 ☆ 地方產業結合創新科技思維,開出驚豔群雄的璀璨花朵!──「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 ☆ 在地人文導入地方創生概念,以永續發展導向彰顯城市品牌價值!──「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 深掘地方產業優勢,運用策展啟動一連串文化消費行為!──「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光動 LIGHT-DRIVING」 ☆ 翻轉教育型態多種可能,提倡人本教育新典範!──「雜學校」     【必備原因】 ▌ 專訪台灣重量級策展泰斗,探討台灣策展思維的古今演變與趨勢觀點,並以各自領域的專業角度,剖析台灣策展文化之當今走向與核心價值,引人省思。 ▌ 獨家收錄台灣22位當紅跨領域策展人之創意心法與指標作品案例分享,探究他們如何跳脫過往策展邏輯,導入美學、科技、空間、人本等創新思維概念。 ▌ 剖析台灣城市型策展至國際級策展之策展Know-How,帶領策展人與有志投身策展領域者從源頭梳理展覽主張與定位,Step by step掌握各類型策展邏輯與整合關鍵,直至選擇合適的行銷推廣手法。   【本書特色】 ▌ 探究台灣策展演變歷程與未來趨勢 獨家專訪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明道工作室akibo works負責人|李明道、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龔書章、自由落體設計Freeimage Design董事長|陳俊良、蔚龍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玉齡、胡氏藝術執行長|胡朝聖、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系主任|王俊雄、搖滾與文化評論家暨跨域策展人|張鐵志,以及社計事務所共同創辦人暨跨域策展人|吳漢中等9位設計、藝文專業領域泰斗,分別就建築、設計、藝術角度,探討台灣從傳統展覽導向演變為當今文化消費導向的重要關鍵與趨勢演變。   ▌ 羅搜全台當紅策展人之展覽策略心法 將台灣22位當紅策展人一字排開,獨家收錄其策展心路歷程,並精選人氣指標展覽作為案例分享;無論是從大型跨縣市策展「文博會」、地方民俗策展「大溪大禧」、建築專業策展「實構築New Weaving新織理」,抑或是與國營企業合作的「川流電湧Just Flow」,當今策展人涉略層面已不僅於美學範疇,更須藉由策展述說一口好故事,並導入文化消費概念,為社會創造永續且有機的循環消費思維。   ▌ 從概念發想到分工落實,步步到位,掌握策展過程核心要點與實踐Know-How 本書第三章以「文化核心構思」為開頭,帶領讀者釐清每場展覽所要傳達的核心理念或價值定位,無論是綜合型、主題型、活動型等各類型展覽,當策展人擁有最終明確導向,整體團隊有了想像的雛形,進而找尋合適的人、事、地、物往共同目標邁進;「跨域分工整合」闡述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的良性合作要點,鄙棄過往主辦方與設計方的僵化主從觀念,創造彈性、有機,且利於設計師發想創意的機制與環境;最終關鍵的「媒體行銷推廣」則回頭扣合展覽的核心主張,以此為立基點尋找適切的宣發管道,甚至延伸出專屬的展覽刊物、小誌(Zine)等獨立品,對準目標客群痛點並擴大一般受眾的觸及點,捨棄傳統不痛不癢的宣傳型態。

7 特價419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建築師,很有事:畫說空間的療癒與幽默,林淵源的異想世界

林淵源  著
麥浩斯  出版
2020/02/06 出版

“建築師”── 牆外的人覺得是個高大上的職業,在紙上畫上幾筆,彷彿就能成為舉世矚目的地標建築, 牆內的人則是在無止境的提案、畫圖、修改迴圈中焚膏繼晷,受到業主與法規、施工等無情現實的折磨, 當我們走在一座座建築與它們之間時, 把建築創造出來的建築師們,都在做些什麼,又是怎麼想的呢? 身為執業建築師的林淵源, 用插畫和文字,20年來在這個行業中遇到的人: 業主 匠/師、材料商 設計師同業 收錄20篇引人入勝的建築人所思所感+詼諧趣味的速寫插畫, 故事中有人對空間的情感、林淵源對建築的另類看法, 透過他的文字與插畫,進入他的異想世界: 關於他所理解的「風格」 關於「職人」 關於都更的「軟釘子」 關於很有事的「業主」 關於圖紙上沒畫出來的「作品」 關於「人生勝利組」這一回事 關於「家屋」的「自在感」 關於「大小」問題 關於「需要」和「想要」 關於「變老」 以及,練習「不後悔」, 彷彿戴上幽默的眼鏡看人生與空間的事(人間事), 越看越有感覺,越聊越有趣味。 >>90秒認識林淵源 「起床儀式」 十五年前有一天,逛書店時在一本探討中醫氣功學的書中,看到了一招「閉著眼睛,單腳站立」。從此這個有點奇怪的事情成了我的起床之後的第一件事,它可以立馬解決我的鼻塞,對於我這個從小鼻子過敏的人來說,是一件神奇的事。後來我逢人便分享這件事,大多數人都覺得奇怪並且半信半疑。而我自己則是對於那個奇景──一個睡眼惺忪的中年男人穿著四角內褲,對著牆壁閉眼睛單腳站立了十五年,連家人也無法參透──感到莫名的好笑;至今我沒有跟別人說過。 「喝咖啡」 我每天喝兩杯咖啡,一杯在早上搭配早餐時喝。吃燕麥片搭配咖啡,吃麵包更要搭配咖啡,吃包子饅頭與蛋餅也搭配咖啡;沒時間吃早餐的話,那就喝一杯咖啡,手沖的咖啡。如果一整天都待在辦公室,第二杯會在下午三點左右喝,那杯咖啡提醒我下班前的時間非常珍貴。我喜歡沖咖啡時的等待勝過喝進口中,喝咖啡是為了可以沖咖啡並且聞到咖啡剛被喚醒時散發出來的第一口香氣。 「午餐」 吃午餐這件事是為了定義「午休」,證明自己越過了中午12點並且讓身體產生一件不太一樣的經歷,因此美味與否從來不會是重點。有沒有吃飽似乎也不那麼要緊,沒吃飽的話至少留下一個理由吃下午茶點心。吃午餐應該比較是一件形而上的事,卻是用著最形而下的方式去操作與驗證。 「開會」 我挺怕「開會」,是一件因為人類一直無法突破生物能力極限而發明出來的事!我指的是意念傳達與溝通的能力,因為人類必須透過文字語句,聲音與肢體還有表情,才能清楚傳達完整的意念。為了兩個以上的個體要相互交換這些運載意念的工具與符號,人們必須花費更多的精神與時間處理「交流」所衍生出來的應對進退與其他更多的等待、誤讀、排場、客套……種種社交附屬品,相當荒謬。 >>30秒認識林淵源眼中的「建築」 「建築」 建築之於我是一種載體,一種用來表達我對這個世界看法的方式。如同文字,也如同畫畫。當我在發想建築設計時,我喜歡用小說家的角度、電影導演的角度去趨近「思考」這件事。此時我手上的筆描繪的不只是房子,更希望是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與「空氣感」,還有必然不可少的,就是我異想世界裡的古怪圖像,隨時都要躍上我的圖紙,參與其中。 「建築師」 我喜歡自己是一位建築師,但開業至今快二十年了,卻還是不太習慣跟初次認識的人說自己是建築師。可能是大家都覺得建築師很厲害或是很偉大,於是伴隨而來的反應都是「好厲害喔!好羨慕喔……」之類的恭維(也許不見得是發自內心)。然後就會讓我一時失語,不知如何答腔接話了。因為我一直不覺得建築師是大人物,我喜歡「建築」是一件像料理食譜或是蒔花弄草一樣日常的事,而建築師則可以像廚師或是園丁一起跟人聊自己的工作,用美好並且輕鬆的方式去談論。

9 特價35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建築師,很有事:畫說空間的療癒與幽默,林淵源的異想世界

林淵源  著
麥浩斯  出版
2020/02/06 出版

“建築師”── 牆外的人覺得是個高大上的職業,在紙上畫上幾筆,彷彿就能成為舉世矚目的地標建築, 牆內的人則是在無止境的提案、畫圖、修改迴圈中焚膏繼晷,受到業主與法規、施工等無情現實的折磨, 當我們走在一座座建築與它們之間時, 把建築創造出來的建築師們,都在做些什麼,又是怎麼想的呢? 身為執業建築師的林淵源, 用插畫和文字,20年來在這個行業中遇到的人: 業主 匠/師、材料商 設計師同業 收錄20篇引人入勝的建築人所思所感+詼諧趣味的速寫插畫, 故事中有人對空間的情感、林淵源對建築的另類看法, 透過他的文字與插畫,進入他的異想世界: 關於他所理解的「風格」 關於「職人」 關於都更的「軟釘子」 關於很有事的「業主」 關於圖紙上沒畫出來的「作品」 關於「人生勝利組」這一回事 關於「家屋」的「自在感」 關於「大小」問題 關於「需要」和「想要」 關於「變老」 以及,練習「不後悔」, 彷彿戴上幽默的眼鏡看人生與空間的事(人間事), 越看越有感覺,越聊越有趣味。 >>90秒認識林淵源 「起床儀式」 十五年前有一天,逛書店時在一本探討中醫氣功學的書中,看到了一招「閉著眼睛,單腳站立」。從此這個有點奇怪的事情成了我的起床之後的第一件事,它可以立馬解決我的鼻塞,對於我這個從小鼻子過敏的人來說,是一件神奇的事。後來我逢人便分享這件事,大多數人都覺得奇怪並且半信半疑。而我自己則是對於那個奇景──一個睡眼惺忪的中年男人穿著四角內褲,對著牆壁閉眼睛單腳站立了十五年,連家人也無法參透──感到莫名的好笑;至今我沒有跟別人說過。 「喝咖啡」 我每天喝兩杯咖啡,一杯在早上搭配早餐時喝。吃燕麥片搭配咖啡,吃麵包更要搭配咖啡,吃包子饅頭與蛋餅也搭配咖啡;沒時間吃早餐的話,那就喝一杯咖啡,手沖的咖啡。如果一整天都待在辦公室,第二杯會在下午三點左右喝,那杯咖啡提醒我下班前的時間非常珍貴。我喜歡沖咖啡時的等待勝過喝進口中,喝咖啡是為了可以沖咖啡並且聞到咖啡剛被喚醒時散發出來的第一口香氣。 「午餐」 吃午餐這件事是為了定義「午休」,證明自己越過了中午12點並且讓身體產生一件不太一樣的經歷,因此美味與否從來不會是重點。有沒有吃飽似乎也不那麼要緊,沒吃飽的話至少留下一個理由吃下午茶點心。吃午餐應該比較是一件形而上的事,卻是用著最形而下的方式去操作與驗證。 「開會」 我挺怕「開會」,是一件因為人類一直無法突破生物能力極限而發明出來的事!我指的是意念傳達與溝通的能力,因為人類必須透過文字語句,聲音與肢體還有表情,才能清楚傳達完整的意念。為了兩個以上的個體要相互交換這些運載意念的工具與符號,人們必須花費更多的精神與時間處理「交流」所衍生出來的應對進退與其他更多的等待、誤讀、排場、客套……種種社交附屬品,相當荒謬。 >>30秒認識林淵源眼中的「建築」 「建築」 建築之於我是一種載體,一種用來表達我對這個世界看法的方式。如同文字,也如同畫畫。當我在發想建築設計時,我喜歡用小說家的角度、電影導演的角度去趨近「思考」這件事。此時我手上的筆描繪的不只是房子,更希望是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與「空氣感」,還有必然不可少的,就是我異想世界裡的古怪圖像,隨時都要躍上我的圖紙,參與其中。 「建築師」 我喜歡自己是一位建築師,但開業至今快二十年了,卻還是不太習慣跟初次認識的人說自己是建築師。可能是大家都覺得建築師很厲害或是很偉大,於是伴隨而來的反應都是「好厲害喔!好羨慕喔……」之類的恭維(也許不見得是發自內心)。然後就會讓我一時失語,不知如何答腔接話了。因為我一直不覺得建築師是大人物,我喜歡「建築」是一件像料理食譜或是蒔花弄草一樣日常的事,而建築師則可以像廚師或是園丁一起跟人聊自己的工作,用美好並且輕鬆的方式去談論。

7 特價279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社會小設計:從點到面的設計串聯,小改變翻轉地方大未來

謝淳鈺  著
麥浩斯  出版
2019/11/07 出版

你逛過楊梅永寧社區的百年古蹟「江夏堂」、「驛品香生態農場」嗎? 想到新竹寶山,你會想到什麼?水庫?還是黑糖? 看似即將消失的傳統木雕、竹編,你知道也能變身現代傢具、燈具嗎? 透過「為社會而設計」,農村、地方村落也能重新復甦翻轉困境!   《社區設計》作者山崎亮說:「設計」就是解決真實確切的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再從一群人到社會與國家,在全球資訊爆炸、文明高度發展之後,「高齡化」、「少子化」、「下流社會」、「孤獨死」等隱憂已分分秒秒的威脅著現代社會,即使是小事也無人能置之度外,只有打破人心的藩籬,重啟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連結,實踐社區設計的理想,才能進一步翻轉困境!   年輕的室內設計系老師謝淳鈺,原本只想從產學及工藝實作引領學生吸收知識,卻在尋訪地方師傅的過程中,意外改造了社區,重新拾回早已被遺忘的古早技藝,原來一己之力並不是那麼微不足道,改造世界也並非遙不可及。本書以平凡小人物(老師和同學們)為視角,從生活化、有趣的觀點把社區設計、都市改造的理想一步步落實,以設計一步步讓技藝得新舊傳承,用創意將農村、居民與地方產業緊密結合,老氣橫秋的地方村落也能重新復活拾回生命力平易近人敘寫方式同時以圖文呈現,讓艱澀的議題沒有門檻,而重要的概念能在舒服引人入勝的觀點中深植人心。   本書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份「點的起始:以一個完整的社區改造經驗開始談起」,分享了兩個大型的農村洄游案,團隊人員眾、駐村時間密集、團隊與社區互動的強度高,且因為社區本身相對來說已建構改變需長期耕耘的共識,往往儘管駐村結束,還持續與成員產生連結,是很好向下紮根的社會設計模式,就如山崎亮所說,建構「連結」是當前「寂寥的社會」最需要的部分。   第二部分「老地方新靈魂:取之於大地、用之於大地的老技藝」著重於在地技藝的傳承,強調以新設計創意復甦逐漸失去注意的產業,兩個案例共執行八件作品:五件木雕、三件竹編,以實作方式來理解台灣在地工藝產業的歷史脈絡與技術瓶頸。台灣工藝不輸日本,然而在文化傳承上卻落後許多,日本產品設計師喜多俊之提到「匠師用身體記憶所學會的技術,巧妙地讓觸感、觀感、質感等語言無法言傳的感覺靈活展現」就是所謂的一物入魂!文中案例皆為初學者,鼓勵年輕學子只要有心,即使完全沒有基礎也可以打開古老技藝的神秘大門。   第三部分「一起往更遠前進吧!將設計與社區連結的實例」產學合作一直是學界與業界最主要的連結方式,此部藉由產學合作案所羅織的一個個小案子,雖然經費不高且不容易被關注,但是藉由局部點亮各小社區,企圖延伸出更寬廣如面狀的社會設計網絡,逐步發酵。

9 特價35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設計.未來.超智人:數據演算時代的T型跨域學習心法,建立差異化,創造無可取代的競爭力

邵唯晏  著
麥浩斯  出版
2019/07/13 出版

知識的交互決定創造力, 差異的建立決定競爭力,   著有《當代建築的逆襲》,被譽為野蠻80後的邵唯晏, 融合大師觀點及個人體會與實際操作, 以系統化的整理,歸納出數位科技發展下的設計思潮轉變過程。   ◆未來設計師應建立梯形的知識架構與差異性,設計應該含括在理性邏輯與感性渲染兩種不同層面當中,設計師不應只做為一個描線圖的流水線,而是扮演一位新時代智人的角色。 ◆T型知識架構(T)與差異性(t)之建立,已成為當代設計師在面對未來挑戰的必備條件,這是一種善用科學技術(大數據調研資料、分析),廣泛運用多面向的人文藝術領域攝取,所整合出可供設計師因應時代變革的對應方式 ◆小自設計,大至一個大型企業的經營,都需要由自由技藝與演算法所建立的系統思考,來協助設計師進行脈絡性的整合工作。   被中國媒體譽為「野蠻的80後」的台灣跨界鬼才設計師,從當代科技社會文化發展趨勢,結合自身創業經歷與跨界設計的豐富經驗,探討年輕世代的設計師應該具備的洞見力、創造力、競爭力,和數據演算時代下的T型跨界心法,找出經營自我人生的途徑,並提出未來設計人生涯發展的無限可能。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家的建築,傳承、創作、複述、重新閱讀

麥浩斯  出版
2018/11/15 出版

大雄設計回歸設計的原點,找到文化與歷史的注入,當代與前衛的共存, 醞釀抽象與意象,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各種層次如未空間帶來豐富表情,並拾掇細節為詩, 而,在進入設計的思考階段前,一步步走近,閱讀大雄設計。  

9 特價14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2019漂亮家居百大設計師

麥浩斯  出版
2018/11/15 出版

消解紛擾煩悶的舒活空間美學, 《2019漂亮家居百大設計師》 讓人愛不釋手的空間設計年鑑   >>真正為使用者著想的細節規劃,建構舒適生活的軟硬設計大公開!<<   生活的百種樣貌。一次蒐羅100位空間設計師的作品,各種生活風格的居家空間設計海量滿載   精選設計案賞析。多達300件空間規劃案例解析,新成屋、中古屋翻修、問題老屋,通通有解   裝修與選搭佈置。超過2000個設計巧思與傢具傢飾選搭秘技,教你將設計與品味融入日常   百位空間職人各領風華, 以生活為本開展的「使用者優先」設計 將屋主信念與品味轉化作為空間設計元素,克服硬體侷限,打造匹配生活的傳世好宅。   屋型 X 使用成員,是做為決定空間使用合理性與舒適度的格局、動線規劃的設計先決。   不論居於都會或城郊,藉由材質計畫與燈光情境設定,創造讓人感到放鬆愉悅的自然感。   收納物品也收攏生活,剛剛好的位置、剛剛好的尺寸,正好配合屋主的生活習慣,隨手收就不亂。   生活畫面的最終呈現,容納家人行走坐臥的貼身配件,示範傢具陳設傢飾佈置空間與品味。

9 特價26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跟著建築師快樂畫畫: 零基礎也能立即上手, 無壓力建構空間場景與美學概念

許華山  著
麥浩斯  出版
2018/06/30 出版

真正的畫畫不是拍照,講求的不是百分百的逼真, 而是充分融合媒材與手感,百分百捕捉內心感動的剎那! 真正的畫畫不需講究高端技法、不需建立任何基礎, 而是一段與心靈暢談的療癒旅程。   學畫畫的方式百百種,本書則透過建築師許華山的繪畫角度運筆,帶你走進療癒而奇幻的油性蠟筆藝術殿堂。不需要任何基礎,只要翻開書本,從塗塗抹抹中與色彩玩耍,就能任由畫筆帶領著你無拘無束地徜徉在屬於自己心靈宇宙,並能在畫畫過程中觀察自己的情緒、抒發內在感情,更同步建立用色、空間概念。跟著老師拿起蠟筆,你會發現自己無與倫比的藝術潛質,同時愛上這樣美妙的畫畫世界。   不妨跟隨許華山的腳步,從生活中每一次的散步慢行開始, 舉凡視線接觸到的任何風景, 以心為起點,以手指為媒介,以景為意向參考, 漸進學習、用心觀察、直覺速寫, 眼到à心到à手到, 看到什麼畫什麼, 創造最真、最美,發自於心的溫暖作品。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拒踩裝潢地雷!資深工班主任親授關鍵施工100:實戰30年的裝潢經驗,教你掌握工法、選材重點,安心

張主任  著
麥浩斯  出版
2017/08/05 出版

90%的裝潢問題,從施工開始就錯了! 精準掌握施工中100件最重要的關鍵小事 首席國民級裝修主任教你 施工不出錯、監工看得懂的 裝潢保平安指南 裝潢難不難?! 老實說,真的很難! 裝潢新手最怕看不懂施工現場、又怕師傅沒說真話, 明明驗收都過了,為何過沒多久房子還是出狀況? 新手的焦慮有人懂, 歷經30年、經手上百場施工的張主任濃縮多年實戰經驗, 化繁為簡,親身教你掌握不出錯的關鍵法則, 張張照片還原現場,歸納監工生涯中100件最需小心的工程問題。 條列每項工程的注意細節,  讓你提前避開錯誤陷阱,裝潢保平安! ◎小心!保護沒做好,反成破壞元兇 【屋主心頭惑Q:怎麼鋪了保護板,地板還是有坑洞?!】 這是因為保護沒做完善,標準做法是先鋪一層防潮布,再鋪一層瓦楞板,最後鋪上一層2分夾板,總共鋪3層,這樣才能確保地板不會受到損傷。若是有機具重壓,夾板厚度還要再加厚才好。 【屋主心頭惑Q:插座、開關都被噴到油漆,師傅根本沒幫我包起來?!】 插座、開關或木作櫃五金等這些地方,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進行油漆工程前,要先確認有那些現有地方需要保護。防潮布包好。而燈飾、門片、門檻、空調設備及窗框都需要仔細加強。 ◎小心!看不見的管線最怕做錯,一旦錯了後患無窮 【屋主心頭惑Q:安裝管線亂打牆,埋在牆裡看不見沒關係?】 常常看見施工現場會亂打管線,這樣不僅會破壞牆面增加事後修補難度,也讓管線路徑變得複雜。因此找出管線行走的最佳路徑,施作時先切割再鑿出深度,避免破壞牆體,維持牆面乾淨。 【屋主心頭惑Q:廁所移位置,一不小心就堵塞?!】 位移水管及排糞管算是一個大工程。這是因為排糞管管徑較寬,約有15cm左右,且為了要讓排出物順暢移動,必須維持一定的洩水坡度,因此一旦位移,勢必要架高地板,否則管道距離愈遠,地板就要墊得更高,才不會影響沖水效果。 不只基礎施工,還有進階訣竅, 累積30年的魔鬼細節,讓你不走施工冤枉路! ★戶外冷氣管線要拉好,否則雨水到你家 有屋主說每到雨天,冷氣附近常滴水。除了冷氣本身的問題外,其實很多人會忽略冷氣管線沒牽好,也會造成漏水。位在頂樓的住戶把室外機管線拉進室內時,由於室外機會放在屋頂,管線是從高處往低處,雨水很容易順著管線進入室內,為了避免這種問題,在管線和牆面的交接處務必打好矽利康,封實縫隙。更安全的作法,可將管線拉成U字型,讓雨水順勢往地面落下,避免進入屋內。 ★一旦排糞管轉彎角度超過45度,阻塞機率瞬間拉高! 要注意排糞管的管線最好走直線,如果要轉彎,角度最多不超過45度,並且避免90度垂直銜接。這是因為當排水時,遇到90度的轉角容易沖不過去,就會堆積在轉角,管內通道一旦縮小,就容易發生阻塞和排水不順暢的問題。 貼心製作10大工程施工Check,檢查不遺漏 ◎ 拆除Check ☑仔細對照拆除位置、尺寸是否有符合圖面。 ☑排水口是否有碎石掉進,管線是否有被砸傷。 ◎水電Check ☑利用水平尺確認排水管、糞管是否有達到一定的洩水坡度。 ☑配電箱內應設置電源總斷路器,每個迴路都要都詳盡標明線路。 ☑浴室、陽臺、廚房接近水源的插座要配置漏電斷路器,確保安全。 這是一本裝潢新手一定要看的裝修平安指南 張主任,資深裝修工程顧問。集結30年的現場施工經驗,蒐集歸類出100種最容易發生、最容易做錯的施工問題,預先提醒,別踏入錯誤陷阱,不僅提供正確工法,做錯的補救方案一併呈現。分門別類,從工程順序切入,囊括拆除、水電、泥作、木作、鋁窗、清潔等項目,解析施工技法,抓出監工檢測重點,理解工法可以更簡單,讓你裝潢更安心。 本書特色 ★    行內人的門道一一解說,首席國民裝修主任施工訣竅不藏私 ★    掌握100件施工關鍵,讓你施工不出錯,完成度高達99% ★    張張圖片直擊施工現場,做對做錯一眼明瞭,監工不求人 ★    貼心整理材質比較和常用工法,現場實戰不吃虧

9 特價35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拒踩裝潢地雷!資深工班主任親授關鍵施工100:實戰30年的裝潢經驗,教你掌握工法、選材重點,安心監工不求人

張主任  著
麥浩斯  出版
2017/08/05 出版

90%的裝潢問題,從施工開始就錯了! 精準掌握施工中100件最重要的關鍵小事 首席國民級裝修主任教你 施工不出錯、監工看得懂的 裝潢保平安指南 裝潢難不難?! 老實說,真的很難! 裝潢新手最怕看不懂施工現場、又怕師傅沒說真話, 明明驗收都過了,為何過沒多久房子還是出狀況? 新手的焦慮有人懂, 歷經30年、經手上百場施工的張主任濃縮多年實戰經驗, 化繁為簡,親身教你掌握不出錯的關鍵法則, 張張照片還原現場,歸納監工生涯中100件最需小心的工程問題。 條列每項工程的注意細節,  讓你提前避開錯誤陷阱,裝潢保平安! ◎小心!保護沒做好,反成破壞元兇 【屋主心頭惑Q:怎麼鋪了保護板,地板還是有坑洞?!】 這是因為保護沒做完善,標準做法是先鋪一層防潮布,再鋪一層瓦楞板,最後鋪上一層2分夾板,總共鋪3層,這樣才能確保地板不會受到損傷。若是有機具重壓,夾板厚度還要再加厚才好。 【屋主心頭惑Q:插座、開關都被噴到油漆,師傅根本沒幫我包起來?!】 插座、開關或木作櫃五金等這些地方,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進行油漆工程前,要先確認有那些現有地方需要保護。防潮布包好。而燈飾、門片、門檻、空調設備及窗框都需要仔細加強。 ◎小心!看不見的管線最怕做錯,一旦錯了後患無窮 【屋主心頭惑Q:安裝管線亂打牆,埋在牆裡看不見沒關係?】 常常看見施工現場會亂打管線,這樣不僅會破壞牆面增加事後修補難度,也讓管線路徑變得複雜。因此找出管線行走的最佳路徑,施作時先切割再鑿出深度,避免破壞牆體,維持牆面乾淨。 【屋主心頭惑Q:廁所移位置,一不小心就堵塞?!】 位移水管及排糞管算是一個大工程。這是因為排糞管管徑較寬,約有15cm左右,且為了要讓排出物順暢移動,必須維持一定的洩水坡度,因此一旦位移,勢必要架高地板,否則管道距離愈遠,地板就要墊得更高,才不會影響沖水效果。 不只基礎施工,還有進階訣竅, 累積30年的魔鬼細節,讓你不走施工冤枉路! ★戶外冷氣管線要拉好,否則雨水到你家 有屋主說每到雨天,冷氣附近常滴水。除了冷氣本身的問題外,其實很多人會忽略冷氣管線沒牽好,也會造成漏水。位在頂樓的住戶把室外機管線拉進室內時,由於室外機會放在屋頂,管線是從高處往低處,雨水很容易順著管線進入室內,為了避免這種問題,在管線和牆面的交接處務必打好矽利康,封實縫隙。更安全的作法,可將管線拉成U字型,讓雨水順勢往地面落下,避免進入屋內。 ★一旦排糞管轉彎角度超過45度,阻塞機率瞬間拉高! 要注意排糞管的管線最好走直線,如果要轉彎,角度最多不超過45度,並且避免90度垂直銜接。這是因為當排水時,遇到90度的轉角容易沖不過去,就會堆積在轉角,管內通道一旦縮小,就容易發生阻塞和排水不順暢的問題。 貼心製作10大工程施工Check,檢查不遺漏 ◎ 拆除Check ☑仔細對照拆除位置、尺寸是否有符合圖面。 ☑排水口是否有碎石掉進,管線是否有被砸傷。 ◎水電Check ☑利用水平尺確認排水管、糞管是否有達到一定的洩水坡度。 ☑配電箱內應設置電源總斷路器,每個迴路都要都詳盡標明線路。 ☑浴室、陽臺、廚房接近水源的插座要配置漏電斷路器,確保安全。 這是一本裝潢新手一定要看的裝修平安指南 張主任,資深裝修工程顧問。集結30年的現場施工經驗,蒐集歸類出100種最容易發生、最容易做錯的施工問題,預先提醒,別踏入錯誤陷阱,不僅提供正確工法,做錯的補救方案一併呈現。分門別類,從工程順序切入,囊括拆除、水電、泥作、木作、鋁窗、清潔等項目,解析施工技法,抓出監工檢測重點,理解工法可以更簡單,讓你裝潢更安心。 本書特色 ★    行內人的門道一一解說,首席國民裝修主任施工訣竅不藏私 ★    掌握100件施工關鍵,讓你施工不出錯,完成度高達99% ★    張張圖片直擊施工現場,做對做錯一眼明瞭,監工不求人 ★    貼心整理材質比較和常用工法,現場實戰不吃虧

特價279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2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