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包含十個動畫故事劇本,均以中國歷史人物為主角,包括孔子、子貢、廉頗、藺相如、屈原、緹縈、張騫、關羽、包拯、鄭成功和豐子愷。作者許國惠根據正史、經典和其他嚴肅的材料,將這些歷史人物的故事進行編寫,不但生動呈現歷史人物、重視趣味性,更因為作為「動畫劇本」,文字描述特別在意畫面構圖並嘗試營造電影感,讓這些人物故事躍然紙上。另附十幅精美插圖呈現故事場景,有助讀者融入情境、趣味閱讀;同時收錄作者討論歷史劇本編寫的專文〈盧梭式的歷史教育:以動畫劇本張騫的編寫為例〉,供有志於進行歷史劇本編寫的讀者參考。
1950年代後半葉~1970年代前半葉,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關鍵的轉折期。「整風」、「鳴放」、「反右」、「大躍進」、「大饑荒」、「四清」到「文化大革命」一路走來,從整肅黨外至清洗黨內,從經濟領域延伸至意識形態,從尋找敵人至製造敵人。其中,1957年為關鍵轉捩點,上演三部曲——開明整風、邀勸鳴放、變臉反右,褪去民主面紗,專政獠牙畢露。《人民日報》官網「人民網」中的「中國共產黨新聞」今日定調:「為了堅持黨對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鞏固新生的社會主義制度,黨領導群眾進行了反右派鬥爭。」1957年6月8日《人民日報》刊載社論〈這是為什麼?〉,反右運動信號彈升空,中國共產黨開始意識形態全面專政。《這是為什麼?——「右」難及成因》匯編「反右」各路資訊各種研究成果,去蕪存菁、刪繁就簡,一本反右運動及其成因的綜述讀本。作者裴毅然以史料為證,本著「無徵不信、無本不納」、「史實既確、史論自明」的精神,還原歷史場景,提要梳理1957年以前赤潮史脈,著重刨挖共產主義國際運動謬誤根源,清晰列示反右運動之所以形成的歷史原因,簡要解析從反右到文革的歷史脈絡,旨在追溯赤難災源,匯誡立訓。
叢書集結作者二十年發表的「紅色」主題,縱向展示中共滴血針腳,具體剖析紅色謬根。叢書史料經歷時間檢驗,滴珠折光,具備各項參考價值。本集進入「現在進行式」,貪腐紅瘡,世相紅淚,可憐的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大特色就是盛產貪官,體制孵貪,層層茬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加之可怕瀆職,橋難、礦難、疫難……近年,中國大陸赤色恐怖濃度日增,習近平高懸「妄議中央」、「七不講」,能夠忍受嗎?不該與中共擺擺事實嗎?麵包、情戀、革命、內訌、死亡、冤屈……斑斑紅跡,紅事墜繫紅根,紅冤栓連紅謬,紅色醜陋真正「少年不宜」。
大躍進饑荒為中共禍國「代表作」,鐵證如山。本著據史溯因:一、馬克思主義乃最大致因——誤導方向;二、大躍進、人民公社催命符,赤政釀災;三、大減產、高徵購、反瞞產、拒援糧,逐遞災度;四、赤黨專政失去糾訛政治制衡;五、毛澤東私心髒用拒不認災,廬山批彭繼續左行,終演人間最烈饑荒。中國大陸尚未走出赤影,馬克思主義仍是中共朝聖祖墳。釐清大躍進饑荒史脈、追溯赤難源頭、挖掘赤災成因、認清中共罪惡、推助中國大陸意識形態「拆違」——送客馬列,亦為人類防堵下一輪或會再起的赤潮。
柬埔寨,一個禮佛敬王的文明古國,卻也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曾經是輝煌霸氣的吳哥王朝,卻也經歷過大屠殺和殖民壓迫。東南亞史學者陳鴻瑜教授積數十年研究心得,以時代為綱,從頭講述其迂迴跌宕的國史:自第2世紀起,柬埔寨就是中印航線上的重要國家,舉凡種族、典章制度、宗教和習慣,都深受印度文化影響,成為信仰婆羅門教的國家。9世紀初,賈亞瓦曼二世於柬埔寨開啟吳哥王朝盛世,脫離了爪哇的統治,建立了國王和濕婆神結合的「神君」觀念,在婆羅門教基礎上引進佛教和印度教,吳哥王朝的勢力也於11-12世紀達到頂峰。然而18世紀後,柬埔寨缺乏現代化的建設,軍力落後,受到泰族和越族雙面夾擊,淪為暹羅和越南的屬國。柬埔寨原欲借法國之力擺脫兩國控制,簽約接受法國的保護,反而落入法國的牢籠,19世紀成為法屬殖民地。二戰後,國王施亞努透過靈活的外交手腕,使柬埔寨成功脫離法國獨立。然而自後卻陷入左右兩派鬥爭,國事混亂,右派的龍諾推翻君主建立共和政體。旋又遭左派赤棉推翻,親越派引進越南勢力,重演一百五十年前越南佔領柬埔寨歷史。如今,柬埔寨在聯合國、東協、中國、美國、日本等的協助下,重建民主自由君主立憲國家,其迂迴跌宕興衰之國史,尤足為世人警惕。
「滿洲國」是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滿洲)後,將部分清朝宗室及漢人將領、權貴結合建立的國家,為日本軍國主義者所扶持的傀儡政權。存續於一九三二年三月一日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八日,前後共十四年。初期為共和體制,以清朝遜帝溥儀為元首,稱號「執政」,年號「大同」;一九三四年三月改政體為帝國,國號「滿洲帝國」(又稱大滿洲帝國),並改稱號為「皇帝」,年號「康德」。《康德元年版滿洲國名士錄》是由日本人內尾直昌編著,於昭和九年(一九三四年)由日本東京:株式會社人事興信所出版。收錄當時「滿洲國」官場及工商實業界等方面的重要人士,包括中國及日本籍,總共一千餘人。包括出生地、出生年月、學經歷以及重要事蹟都詳加記載,是研究「滿洲國」的重要參考書籍。【編輯說明】本書原由日人內尾直昌編著,於昭和九年(一九三四年)由日本東京:株式會社人事興信所出版。今重新出版後,由文史專家蔡登山老師擔任主編,並執筆撰寫序文。而內頁上方之書眉亦為原版所無,係本版新增。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