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ture 書系 ,共計17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為什麼全世界都在缺貨?跨越全球的供應鏈風暴,揭開穩定生活的幻象

今周刊  出版
2025/09/11 出版

★《外交政策》雜誌、亞斯本研究所年度最佳書籍★ 川普關稅戰如何引爆全球供應鏈重組?「美國製造」為何再次被喚起? 台積電赴美設廠又如何捲入地緣政治漩渦? 從港口癱瘓到勞工罷工,從效率神話到成本壓榨, 這是一部揭開物流幻象、直指全球化脆弱核心的第一手調查報導。 穩定的供應鏈只是幻覺,全球化早已變質! 當物流癱瘓、價格飆升、貨架空空如也, 口罩、雞蛋、奶粉、晶片與醫療設備全面短缺, 我們才驚覺,過去信以為真的經濟秩序正在瓦解。 《紐約時報》得獎記者深入全球各個角落幕後, 全面檢視這條被奉為效率奇蹟的供應鏈,其實建構在壟斷與剝削之上。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現代生活中,我們總以為還有一件事可控:只要動動手指在網路下單,商品就會如期抵達自家門口。但這幾年,我們連這點都無法再確定了:   ★為什麼川普不惜大打關稅戰,也要讓製造業回流美國?   ★為什麼地球上最富有的國家,會在COVID-19風暴中連最基本防護裝備都無法自給自足?   ★為什麼全球最大企業花費數十億製造出的汽車,卻因為缺乏晶片而無法上路?   當世紀大疫爆發、海上巨輪卡關、晶片斷鏈,超市貨架空無一物時,我們才赫然發現,原來自己生活在一個極度依賴他人、且幾乎毫無備案的世界。《為什麼全世界都在缺貨?》正是一部解構這場供應鏈災難的權威之作。屢獲獎項肯定的《紐約時報》資深全球經濟特派員彼得・古德曼,親身走訪中國工廠、美國中西部的貨車司機車隊,一路追蹤物品如何從製造產地、穿越海洋,最終抵達我們家門口。更挖掘出一個早已存在的事實:這套系統隨時可能失控崩潰,風險至今未除。在財務利益驅動、資訊透明度喪失與勞動條件惡化的多重壓力下,全球供應鏈始終搖搖欲墜。   過去我們以為的全球化,是建立在脆弱且不公平的分工體系之上。從蘋果手機的組裝工廠到美國加州的杏仁園,從美國鐵路罷工潮到長賜輪卡在蘇伊士運河,每一個斷點都提醒我們,這不只是供應鏈危機,更是全球資本主義過度追求效率與壓榨勞動的報應。本書是一部精準犀利、資訊豐富的當代經濟紀實,帶你重新認識供應鏈的真實樣貌,並說明為什麼改革刻不容緩──不只是為了避免生活不便,更是為了守住整個世界的未來。   供應鏈觸及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並與許多社會問題交匯,如醫療保健、財富分配、勞工權利、社會不平等、政治等。《為什麼全世界都在缺貨?》有無盡的視角,提供了大量細緻、真實且令人深思的第一手觀察與系統性分析。這不只是一本揭露危機的書,更是對未來發出預警的警世之作。  「引人入勝……一本會徹底改變你看世界方式的書。」 ——馬克・萊博維奇(Mark Leibovich),《真實世界的紙牌屋》(This Town)與《謝謝你們的效忠》(Thank You For Your Servitude)作者  「近年來揭露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紐約時報全球經濟特派員彼得・古德曼在新書中帶領讀者深入這套系統,分析其為何變得如此脆弱,並提出這個體系早該徹底改革的理由。」 ——《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  「本書翔實追蹤近年供應鏈中斷的原因,尤其聚焦於效率市場理論如何導致生產過度集中於少數地點。這是一部聰明又詳盡的作品,自2005年巴瑞・林恩(Barry Lynn)的《終點線》(The End of the Line)以來,這個主題終於再獲深入剖析。」 ——拉娜.福洛荷(Rana Foroohar),《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閱讀推薦」專欄作家  「COVID-19 疫情揭露了供應鏈的脆弱性,而這本詳細的研究指出問題早有根源……這本書應該在下一場危機爆發前,交到每位政策制定者與經濟學家的手中。古德曼敢於提出尖銳問題,也充分揭示了:低價的背後,往往是高昂的代價。」 ——《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星級推薦  「《為什麼全世界都在缺貨?》是一堂引人入勝的供應鏈速成課。就像麥可・路易斯(Michael Lewis)那樣,古德曼以清晰活潑的筆調,講述一段商業故事。他揭示美國企業如何為了提高帳面獲利,打造出一套犧牲庫存、壓低成本、擠壓卡車司機與鐵路工人的體系,最終導致在危機來臨時讓消費者陷入困境。讀完這本書,你會變得更聰明,也更憤怒。」 ——芭芭拉・德米克(Barbara Demick),《吃佛:從一座城市窺見西藏的劫難與求生》(Eat the Buddha)與《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Nothing to Envy)作者  「一本豐富多彩、極易閱讀的著作,深刻呈現 COVID-19 疫情如何重創全球供應鏈。」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吳 嘉 隆|資深政經評論家 ※專文推薦 巫師地理|地理與國際情勢粉專 游 庭 皓|財經直播主 ※盛讚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79 特價4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時間的代價:從利息的歷史,揭示低利率的風險與危機

今周刊  出版
2024/04/25 出版

★★★榮獲2023年海耶克圖書獎、《金融時報》2022年必讀商業圖書獎入圍★★★ 《財星》雜誌讚譽:「現存最偉大的金融史學家之一。」 從巴比倫到華爾街,見證五千年來利息如何造就世界經濟的興衰。 利率的存在,影響了人們配置資產與投資的決策。 一旦貨幣過於寬鬆,金融市場就會失去穩定, 造成社會貧富差距擴大、房價居高不下、人們手上的錢越來越薄, 甚至導致我們一輩子無法退休…… ◤資本主義的故事,就是利息的故事。◢ 早在錢幣被發明前,人們借貸收取利息的行為已然問世。 利息的存在,有助導引資本的配置與投資價值的評估,人們也因此被鼓勵適當地儲蓄、不進行過度冒險的投資行為,進而使經濟維持安定。 高利率通常被認為有害,但愛德華.錢思樂認為,一旦貨幣過於寬鬆,金融市場就會失去穩定。他把這個論點,套用到利率降到自五千年前首次紀錄以來最低點的今日(歐洲與日本甚至出現負利率),並論述會如何造成嚴重的經濟動盪與弱化金融系統的抗壓性──資產價格膨脹、經濟成長疲軟、社會不平等加劇、殭屍企業充斥、國家債務水平上升,以及近年困擾西方各國的年金危機。 從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的漢摩拉比法典、英國君主復辟時期的高利貸辯論、釀成法國大革命的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到21世紀的全球信貸熱潮、阿拉伯之春、中國房地產泡沫化,本書透過詳盡研究,說明利率在現代經濟體所扮演的角色。 威脅全球金融體系的下一場危機不知何時會逼近,然而錢思樂證明唯有了解利息,才是對抗貧富不均、貧窮與經濟停滯的犀利武器。

79 特價4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翻轉越南:重量級台商轉型實戰

今周刊  出版
2025/09/02 出版

本書以「川普2.0」及「美中貿易戰」揭開序幕,剖析關稅戰為越南帶來何種衝擊、挑戰與機會。近20位台商、貿協代表、會計師、人資專家、金融業者及媒體經營者分享超過30年實戰經驗,讓有意進入越南的企業主、二代接班人、創業者或策略決策者能在這場世紀貿易博弈賽中站穩腳步、開創新局!在今天看見明天,迎接越南下一次的華麗轉身!《翻轉越南──重量級台商轉型實戰》以台商視角切入,深度訪談多位長期耕耘越南的台資企業代表,橫跨傳產、金融、科技、新創等產業。透過他們的分享,台灣企業成功複製「台灣經驗」、從單純投資者轉化為與越南共創價值的「最佳戰友」過程,躍然紙上。2025年適逢越南建國80周年,也是動盪的一年,不少90年代初期前往越南的台商企業正站在世代交替的轉捩點,他們要面對的不只是企業的傳承課題,更要面對下一個30年企業如何接軌在地、因應政策轉變、掌握市場脈動的考驗。本書是一張前進越南的行動藍圖,無論是正考慮南向發展的企業主、準備接棒的新世代、尋求海外布局的投資人,或是關注亞洲經濟動態的讀者,只要按圖索驥,就能從中發掘下一個世代的越南新機會!「沒有一個地方具備長期的低成本優勢,薪資會不斷上漲,各項條件及成本都會變,唯有朝高附加價值化發展,增加附加價值率的不斷轉型才是王道。」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劉鏡清「值此全球供應鏈重新洗牌之際,台商布局越南應善用當地政府補助資源、強化原產地管理與多元市場布局,積極強化財務及供應鏈風險控管,以維持企業長期的競爭力。」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擁有超過1億人口的越南,隨著經濟成長,中產階級也正快速崛起,因此,極具潛力的內需市場同樣成為全球聚焦的新亮點。面對這樣一個具有多重優勢的新興經濟體,無論從企業布局或投資配置的角度,都應該深入了解。」                     ──《今周刊 》發行人梁永煌推薦人◎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劉鏡清◎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

79 特價3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影音巨獸YouTube:主宰注意力經濟的失序內幕

今周刊  出版
2025/06/26 出版

★2022 年 9 月亞馬遜最佳圖書★★亞馬遜編輯精選★★《柯克斯書評》秋季最受期待圖書★第一本深入直擊YouTube崛起內幕及全球影響力的重磅之作!「帶領讀者見證一個平台,如何從天馬行空的小小點子,一步步成長為深刻影響社會集體文化的龐然巨獸。」──艾胥黎.范思,《鋼鐵人馬斯克》作者全球每天有超過10億小時的影片在 YouTube 上播放,每分鐘有超過500小時的影片被上傳,是電腦科技史無前例的創舉。每天吸引無數眼球的YouTube,究竟是如何從一個簡單的影音分享平台,成為顛覆媒體、文化、產業與民主的網路巨獸?又付出了多少代價?彭博頂尖科技記者馬克‧伯根獨家揭露,YouTube爆炸性成長背後的混亂內幕: ☉草創期的挑戰:內容稀缺、員工需要刷爆私人信用卡來支撐網站運作。☉與Google複雜的關係:從被收購到建立員工也始料未及的數位霸權。☉無限改寫的演算法:如何讓觀眾無法自拔?如何衝擊YouTuber收益? ☉解決不完的爭議:假消息、內容審查、言論自由與著作權之爭。☉形塑網紅文化:打造全新內容創作與消費生態系,顛覆傳統收入模式。本書透過YouTube幕後的決策者與平台上爆紅的創作者們,講述了一場媒體革命與一個失控產業的誕生。原本單純的初衷「讓每個人都能上傳影片並從中獲利」,最終卻催生出一部充滿憤怒與成癮的機器,超出公司掌控,並永遠改變了這個世界。YouTube不只是影音平台,它重新定義了娛樂、資訊與網路賺錢方式,更創造出一個全新的注意力經濟時代。本書從內部視角出發,解密YouTube如何主導網路世界,也使人重新思考,我們究竟是使用平台,還是被平台所塑造。真實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VK 《VK科技閱讀時間》電子報作者、Podcast節目主持人財女珍妮 《美股投資學》作者程世嘉 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艾胥黎.范思 《鋼鐵人馬斯克》作者布萊德.史東 《貝佐斯傳》作者瑪格麗特.歐瑪拉 《矽谷密碼》作者凱奇.哈吉 《內容之王》作者「伯根……以一種介於無奈、狂熱與厭惡之間的語調,鉅細靡遺地記錄YouTube的崛起,以及這個平台如今掌控的驚人規模——不論是使用者人數、金流規模,還是影音內容的時數。他鋪陳的故事,是一場結合驚人利潤與荒謬錯誤、暴力與貪婪、以及企業掩飾手段的荒唐旅程。」——《紐約客》(The New Yorker)「凡是上過網的人都知道,YouTube早已成為科技與文化的龐然巨獸,伯根則深入揭露了這個平台如何在成長過程中一路跌跌撞撞……這個節奏明快的故事探討了YouTube所面對的種種挑戰,包括它如何應對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與新冠疫情期間的假消息問題。書中也清楚說明YouTube經濟模式的演變,以及創作者與使用者對這些改變的反彈。」——安德魯.德米洛(Andrew DeMillo),美聯社記者 「馬克.伯根寫出了一本關於 YouTube 的權威之作,細緻描繪這個平台如何誕生,以及它如何深刻地改變了整個社會。透過縝密的報導與引人入勝的敘事,《影音巨獸YouTube》帶領讀者見證一個小小的、天馬行空的點子,如何一步步演變成深刻影響我們集體文化的歷程——無論是好是壞。」——艾胥黎.范思(Ashlee Vance),《鋼鐵人馬斯克》(Elon Musk: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作者「馬克.伯根的《影音巨獸YouTube》是一部結構嚴謹、報導紮實的作品,講述了一個從無到有、徹底改變世界的網站故事。」——布萊德.史東(Brad Stone),《貝佐斯傳》(The Everything Store: Jeff Bezos and the Age of Amazon)作者「這是一本令人著迷、發人深省且不可或缺的現代史,描繪矽谷超大平台時代的崛起。YouTube重塑了名人文化、顛覆了娛樂與政治,也將人性最光明與最黑暗的一面都搬上了網路。馬克.伯根這部報導詳實、引人入勝的作品,帶我們從初創小公司一路走到今日的網路巨頭,揭露為了無止盡成長所付出的黑暗代價。」——瑪格麗特.歐瑪拉(Margaret O'Mara),《矽谷密碼》(The Code: Silicon Valley and the Remaking of America)作者「這是一場生動又衝擊的旅程,帶我們穿越這家全球最有影響力企業之一的螢光燈下走廊,看它如何試圖駕馭這個既無秩序卻又定義時代的發明。伯根的筆觸兼具小說家的觀察力、詩人的語感與商業記者的犀利眼光,讓人看得入迷,坐過了站都沒發現。」——凱奇.哈吉(Keach Hagey),《內容之王》(The King of Content)作者「引人入勝……對於好奇YouTube為何能成為今日這般巨獸的讀者來說,本書絕對值得一讀。」——《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強而有力地揭開了這家無所不在、卻始終籠罩在神祕陰影中的企業面紗。」——《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秋季最受期待圖書之一

9 特價56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半導體逆轉戰略:從日本隕落與復興,解析矽時代的關鍵商業模式與經營核心

長内厚  著
今周刊  出版
2025/05/29 出版

「只有技術、沒有規模」的產業,終將失去未來!曾經稱霸全球的日本半導體,為何會被台灣與韓國逆轉戰局?面對中國的崛起、美國的產業重塑,以及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挑戰,早稻田大學教授提出全新的經營戰略與商業模式,揭示半導體產業的關鍵生存之道! 為什麼日本的半導體產業會衰落?為何台灣半導體能成為世界第一?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復興需要什麼?本書揭示了受技術信仰束縛的日本企業現狀、在技術上取勝但在商業上失敗的歷史、不追求數量的問題點,並且對為何會被韓國和台灣逆轉進行了精確分析。 書中提出了大膽的觀點,如相較於Rapidus,JASM可能會成為日本的轉機等,是一本為復興提供經營戰略指導的書。該書從經營學的角度,而非日本企業容易陷入的技術論,解釋了日本半導體產業面臨的課題,旨在追求商業成功。本書充滿了企業為生存所需的經營轉型策略。全球半導體戰局,誰能掌握未來? 半導體不僅是現代科技的基石,更是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在智慧型手機、家電、汽車、人工智慧(AI)與軍事技術等領域,半導體的發展已成為影響全球經濟與政治的決定性因素。《半導體逆轉戰略》透過縝密的市場分析,揭示全球半導體產業如何因美中貿易戰、供應鏈重組及技術競爭而產生劇烈變化,並探討日本如何重振產業、重新站上世界舞台。全球半導體戰局,誰能掌握未來? ★日本的逆襲之路——日本曾經是半導體產業的霸主,但如今市占率已降至10%以下。本書深入分析日本產業衰退的原因,並探討日本政府如何透過Rapidus計畫、與台積電的合作、以及日美韓半導體聯盟,試圖重返頂尖行列。 ★美中科技戰爭的衝擊——美國如何透過「晶片四方聯盟」(Chip 4) 聯手台日韓,圍堵中國半導體產業?中國又如何突破封鎖、加速自給自足的半導體戰略? ★台灣與韓國的成功模式——台積電如何憑藉「無廠半導體模式」成為全球領導者?三星與SK海力士如何在記憶體市場稱霸?這些成功經驗對日本有何啟發?  《半導體逆轉戰略》不僅是一本科技產業分析書,更是一本全球戰略與產業變遷的精闢指南。在這場全球半導體競爭中,每個國家、每家企業都在尋找自己的生存之道。日本是否能重新崛起?中國是否能打破封鎖?台灣與韓國能否持續保持領先?這些關鍵問題,本書都將為您一一解答! 日本半導體產業想要逆轉,要與最互補的台灣做深入合作。讀到長內厚教授這本書《半導體逆轉戰略》,讓我產生不少共鳴。──林宏文,《晶片島上的光芒》作者 對於台灣與全球任何關心高科技產業管理與決策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關鍵書籍。──王振源,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所教授 這本書深刻地反省了日本之所以受挫的原因,在於過度迷信技術掛帥,忽略量產製造帶來的成本優勢。──黃欽勇,DIGITIMES暨IC之音董事長 身處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快速變動與重組的時代,對想要復興半導體產業的日本,以及對想要維持半導體競爭力的台灣來說,既是危機,也是轉機。──李世暉,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專文推薦王振源|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所教授李世暉|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台灣日本研究院理事長林宏文|資深科技記者、《晶片島上的光芒》作者黃欽勇|DIGITIMES暨IC之音董事長盛讚推薦施振榮|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張智程|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執行長蔣尚義|前台積電共同營運長謝金河|《今周刊》董事長(以上皆依首字筆畫排序)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英格蘭銀行24小時:從私人機構到支撐經濟命脈的國家偉大引擎

今周刊  出版
2025/05/29 出版

★《金融時報》2023年度推薦好書★ 走進現代央行起源,一窺國家金融心臟的日常運作!重回全球第二古老央行現場, 見證私人機構如何蛻變為公共信用守護者!「這不僅是一家普通的銀行,更是國家的偉大引擎。」──亞當.斯密,《國富論》, 1776年18世紀的英格蘭銀行,起初是為股東利益運作的機構,卻逐步成為支撐英國經濟與國力的關鍵力量。倫敦資本市場與金融史學家安妮.墨菲以「一日英格蘭銀行」的獨特視角,根據1783至1784年間審查委員會的詳實報告,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回到 18 世紀的金融心臟,展開一場深度探索。我們將穿梭於英格蘭銀行的宏偉大廳、負責發行紙幣的櫃檯、管理國家財政的辦公室,以及存放貴重物品的金庫,並從中認識到: 紙幣發行、貼現業務、公債管理、公共資金調度的運作 銀行如何防火、防盜、防暴動 銀行建築如何嵌入倫敦城市紋理,成為政治與金融權力的象徵我們也能看見 18 世紀的銀行職員如何對此工作感到自豪,並以公眾服務為己任。儘管當時銀行也面臨員工能力不足、不道德甚至犯罪等問題,但英格蘭銀行及其領導者仍致力於塑造「賢德」的形象,在制度與人性之間取得平衡,贏得社會信任。本書不僅揭示了這家日後成為大不列顛金融命脈的機構日常點滴,更展現出當時銀行家的專業能力和工作智慧。墨菲透過細膩的描寫和引人入勝的故事,帶領我們發現,正是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運作,構築了國家強盛的基石。專業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李翎帆|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 陳旭昇|中央銀行理事、臺大經濟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廖啟宏|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系客座教授、加州州政府研究首席、「一口經濟學」Podcast主持人透過細緻的檔案分析與生動的敘事技巧,墨菲生動呈現18世紀英格蘭銀行日常運作的樣貌,揭示其在政治與經濟動盪中如何提供對國家至關重要的金融服務,並逐步贏得公眾信任。對經濟史、制度演變,或金融體系中人性面向感興趣的讀者而言,此書堪稱必讀之作。──李翎帆,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信任,是現代央行的基礎,而這本原名為『具有美好品德的銀行家』的書, 看似流水帳的敘事,其實一點一滴地刻劃,一家創立於1694年的私人銀行如何小心翼翼地維持大眾對他們的信任,最終成為全世界央行的典範之一。──陳旭昇,中央銀行理事、臺大經濟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中央銀行常被視為神祕機構,卻深刻影響每個人。作為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先驅,英格蘭銀行率先制度化如公債與貼現等操作。本書以生動筆觸,帶領讀者走進18世紀的針線街上的英格蘭銀行,內容引人入勝。──廖啟宏,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系客座教授、加州州政府研究首席、「一口經濟學」Podcast主持人這是經濟歷史的典範,精闢、深刻且有趣。──費德南.蒙特(Ferdinand Mount),英國作家,《倫敦書評》(London Review of Books)本書既引人入勝且生動,能同時吸引學者與大眾的注意力……墨菲詳盡的研究為此一領域的研究設下最高門檻。──佩里.高奇(Perry Gauci),牛津大學林肯學院現代史導師,《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傑作。──傑西.諾曼(Jesse Norman),英國國會議員,《旁觀者》(The Spectator)精彩絕倫……墨菲讓金融史的技術細節變得平易近人。──馬丁.道頓(Martin Daunton),劍橋大學經濟史名譽教授,《BBC歷史》雜誌(BBC History Magazine)墨菲將枯燥無趣的官方歷史變得極富魅力且誘人一讀。最重要的是,她的作品強調了在探討經濟史重大議題時,對日常生活的規律與節奏敏銳度之重要性。──詹姆士.泰勒(James Taylor),蘭卡斯特大學英國近代史教授,《今日歷史》(History Today)英格蘭銀行的運作模式在這本令人驚喜的新書中,獲得了最詳盡的闡述。──《格蘭特利率觀察家》(Grant's Interest Rate Observer)墨菲精湛地將這段微觀史置於更宏觀的背景之中,探討銀行對英國政府與經濟史的關係。透過將英格蘭銀行置於整個倫敦及英國的大環境中,被墨菲以最生動、耳目一新且立體的筆觸,揭開那不為人知的一面。──周智慧(Zhihui Zou),《世界歷史百科全書》(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精彩的研究。墨菲的歷史觀是獨一無二的。──柯菲.阿傑朋—博阿滕(Kofi Adjepong-Boateng),劍橋大學金融史中心研究員,《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墨菲對針線街老婦人的歷史進行了令人讚嘆的剖析,有力地證明此一時期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本書不僅吸引了專家學者的目光,更能吸引到任何對英國金融體制感興趣者。──馬修.帕特里奇(Matthew Partridge),資深財經記者與作家,《Money Week》一部聚焦於18世紀末英格蘭銀行運作,非常易讀且由下至上的作品。墨菲透過對倫敦街頭生活的描述,以及銀行職員在倫敦、銀行開放空間與私底下的行為剖析,讓銀行的一天鮮活起來。──珍.諾戴爾(Jane Knodell),《中央銀行》(Central Banking)嚴謹的研究與漂亮的架構,《英格蘭銀行24 小時》不僅揭開了18世紀英格蘭銀行內部不為人知的活動,更生動地讓此一重大機構鮮活起來。關於銀行的書有百百本:但這本是最棒的。──大衛.基納斯頓(David Kynaston),《直至最後》(Till Time's Last Sand: A History of the Bank of England 1694–2013)作者文采斐然,引人入勝。鮮少能讀到一本如此吸引人的歷史性機構作品。墨菲的文筆是如此靈活,讓人幾乎感覺自己真實地在18世紀的銀行走了一遭。──卡爾.溫納林德(Carl Wennerlind),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歷史學教授安妮.墨菲對文獻的獨特切入,將英格蘭銀行從清潔工到職員再到董事的一切,鉅細靡遺地呈現在讀者眼前。這本精彩絕倫的作品,豐富了我們對18世紀社會與金融歷史的了解。──凱瑟琳.香克(Catherine Schenk),牛津大學經濟與社會史教授如今作為穩定與抑制通膨的英格蘭銀行,在1694年成立之初,是幫助國家償還債務的機構。這個運作良好的銀行,最終成為英國崛起的核心助力。安妮.墨菲推開了18世紀日常生活的那一扇窗,尤其聚焦在快速變遷的美國革命時期下。對於某些機構是如何搖身一變成為國家骨幹之事實感興趣者的人,本書絕對必讀。──保羅.塔克(Paul Tucker),《未經選舉的權力》(Unelected Power)、《全球失調》(Global Discord)作者,英國央行前副行長這是對18世紀末英格蘭銀行精彩且引人入勝的書寫。本書不僅涉及政治與金融史上的重要辯題,更進一步地加以闡明。──哈羅德.詹姆士(Harold James),普林斯頓大學歐洲研究講座教授、歷史與國際事務教授墨菲是研究18世紀倫敦資本市場與機構的權威,她以生動而有趣的方式呈現銀行生活的早期面貌,內容囊括了建築、運作、管理、統治、人物,以及最重要的文化。在此一關鍵時期,英國基礎金融建設將其推上全球影響力及經濟實力霸權。──威廉.戈茲曼(William Goetzmann),耶魯大學金融與管理學講座教授感謝亞當.斯密,我們知道英格蘭銀行是18世紀英國的『偉大引擎』。如今,感謝安妮.墨菲,帶我們看見銀行的日常運作,明白此一偉大引擎是如何構成,又為何能一路挺進19世紀。──賴瑞.尼爾(Larry Neal),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經濟學名譽教授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地緣政治中經「疫」求新-解讀科技政策關鍵密碼

沈勤譽  著
今周刊  出版
2024/12/19 出版

歷經新冠疫情,與地緣政治共舞,臺灣如何變身成為世界關注的科技島?「科技」的故事,不是只有台積電、日月光,有一群人向著未知的遠方默默前行走進科技政策的後臺才知道為什麼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往往不是直線?速度快與慢、時間長與短,都在掌舵者方寸之間的決斷。本書所記載的故事,在執行團隊的合作下,一一塑造社會共好,寫下臺灣科技發展的里程碑。前瞻布局──如十年磨一劍許多科技計畫都是蹲馬步的扎根工作,難能立竿見影,從計畫實施到產出產業效益需要一段時間醞釀,但必須有長期抗戰的決心。過去幾年來,包括AI、資安、淨零減碳、太空等科技議題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有些部分甚至涉及國安及數位主權。這本書的故事,前後時空橫跨八年多,不同領域的耕耘,多維整合所發揮的邊際效應,已漸漸在各個角落發酵,為這座島嶼繼續蓄積足以迎接未來挑戰的科技能量!接下來交棒予繼續勇敢擁抱科技創新,成為堅不可摧的「變形金剛」」的科技政策同行人,接續成就臺灣的未來……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碳金,投資獲利新顯學:將「減碳力」變成關鍵競爭力的必修課題

李堅明  著
今周刊  出版
2024/08/29 出版

買空賣空,絕對是門好生意!一場零實體交易,是地表最強氣候解方,更隱藏獲利商機當「淨零」號角響起,「碳有價」時代來臨,各國紛紛搶攻這波「買空賣空」商機,如果你還不懂得如何靠碳交易賺得一桶金,怎能兼顧環境永續與經營獲利,贏得淨零新賽局?你一定沒想過靠著碳交易,竟也能賺進斗金!特斯拉(Tesla)便是這場淨零賽局中,憑「碳」獲利新台幣上百億元的佼佼者。這看不見、摸不著的交易模式,既像股票、期貨,實則複雜得多。台灣「碳交易之父」李堅明教授的碳交易奧義,讓你一點就通,錢進碳金新世紀!好評推薦──王儷玲/金管會前主委、永續金融與企業影響力協會理事長林聖忠/私立中原大學國際經營暨貿易學系榮譽教授胡均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與清華大學合聘教授、亞洲環境與資源經濟學會副理事長葛望平/歐萊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暨董事長 劉哲良/中華經濟研究院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主任

79 特價3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本讀懂熊彼得:賈伯斯、馬斯克、松下幸之助皆追隨奉行的創新之父

名和高司  著
今周刊  出版
2024/06/27 出版

彼得.杜拉克譽為「近代最偉大的經濟學家」★充滿挑戰的數位時代,必讀熊彼得的百年智慧!★賈伯斯讓iPod、iPhone、iPad席捲全球;馬斯克用PayPal、SpaceX、Tesla實踐改變人類世界的夢想;松下幸之助「以人為本」的企業精神,造就了今日的Panasonic當今迅速變化的社會和經濟環境中,「創新」是推動時代進步的關鍵字現在,正是重新理解「創新之父」熊彼得的絕佳時機!彼得.杜拉克譽為「近代最偉大的經濟學家」★充滿挑戰的數位時代,必讀熊彼得的百年智慧!★賈伯斯讓iPod、iPhone、iPad席捲全球;馬斯克用PayPal、SpaceX、Tesla實踐改變人類世界的夢想;松下幸之助「以人為本」的企業精神,造就了今日的Panasonic貝佐斯結合「人文╳科技╳商業」打造了亞馬遜帝國……當今迅速變化的社會和經濟環境中,「創新」是推動時代進步的關鍵字。現在,正是重新理解「創新之父」熊彼得的絕佳時機!無論你是企業家、學者還是對經濟和社會發展感興趣的讀者,本書將幫助你更全面理解經濟發展的本質,並應對當前和未來的挑戰。謹遵熊彼得的寶貴教誨,發掘生活中珍貴的創新機會,在下個世代掌握先機吧!本書以三個面向深度認識熊彼得──★第一部分:熊彼得的生平與思想精髓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亞當.斯密、馬克思及凱因斯的光芒萬丈掩蓋了熊彼得的嶄新智慧,而隨著創新蔚為時代潮流,逐漸顯現出了熊彼得理論的歷久彌新。★第二部分:「創新」的本質◎ 創新是由內而外發生的:熊彼得認為企業自行發動改革就能產生影響,進而改變外部經濟。◎ 創新不僅是「0→1」,更重要的是能從「1→100」:與其發明新產品,能夠從現有的資源中創造新的組合,才是真正引領革命的力量,如同賈伯斯將iPhone推廣到全球。◎ 發動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家」:在數位時代,企業家的角色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賈伯斯、馬斯克、貝佐斯、松下幸之助等成功推手,如何貫徹熊彼得所謂的企業家精神?◎ 創新引發了景氣循環:創新是一種「創造性破壞」,它打破了景氣不佳的均衡狀態,讓經濟得以好轉、景氣得以上揚,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第三部分:資本主義的未來熊彼得認為資本主義終將崩壞,並趨向社會主義。只有透過不斷地創新和競爭,才能持續繁榮發展,走出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外的「第三條路」。

9 特價4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金融投機史【25周年長銷典藏版】:綜觀三百年九大投機狂潮,從泡沫中洞悉人性的貪婪與恐懼

今周刊  出版
2024/01/04 出版

★《紐約時報》年度選書★★《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富比世》 一致盛讚★從荷蘭鬱金香狂熱到日本泡沫經濟,是什麼構成致富的幻象,引起群眾的顛狂?歷史總是驚人相似、投機盛宴再三上演……只因人性永恆不變。以史為鏡,在下一次泡沫來臨時謹記,別當跑最後的一個……「我可以計算天體的運行,卻無法計算人類的瘋狂。」——牛頓爵士,17世紀超越時代的全才科學家本書記載了橫跨三個世紀、九次投機狂熱風潮,以史家角度帶領我們從社會脈絡中,看透投機的面貌。投機能讓某些人一夕致富,也能令某些人傾家蕩產。錢思樂用引人入勝的金融史故事,講述人類千古以來的幻夢和愚昧。▌資本主義的嘉年華狂歡,有何代價?從1630年代荷蘭鬱金香狂熱;1720年代法國密西西比公司及英國南海泡沫引爆;1840年代英國鐵路狂熱現象;1929年華爾街股市大崩盤;到198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當眾人追逐的一切利益化為泡影,人性是否能夠頓悟清醒,引以為戒?▌21世紀的投機時代,又將有何挑戰?每個投機時代,人們都幻想自己見證了資本主義新時代的黎明,全球走過2000年網路科技泡沫,如今虛擬貨幣、NFT的誕生,從牛市步入熊市;而中國房地產泡沫敲響了警鐘;AI概念股正掀起狂潮,何時又是飆漲的盡頭?借鏡這部金融投機大歷史,別迷失於下一波浪潮中……

79 特價4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提著菜籃聊憲法:原住民、移工、同婚、流浪犬、區塊鏈……20件你必須了解的基本人權大小事

黃崇祐  著
今周刊  出版
2023/09/26 出版

★李鴻禧、鄭麗君、苗博雅 重磅推薦★ 從#Me Too運動到同婚權益,從言論自由到食品安全。 這些看得見的、看不見的,說出來的、吃進去的, 每一件日常大小事,全都與憲法有關!   ◤權利的起點,生活的保障 憲法永遠站在雞蛋這一邊!◢ 我們的食衣住行、柴米油鹽,都與憲法脫不了關係。 因為有憲法,生活中許多問題才能得到正視與保障── 能與心愛的人結婚,不再為飆漲的房價望屋興嘆,為工作上過度地壓榨出聲,或為不合理的對待爭取權益,確保吃下去的是安全、安心的食物,不成為網路世代中個資外洩的受害者…… 如同艷陽下庇蔭人們的樹,大雨中遮蔽風雨的一方屋簷,憲法保障我們的每一項基本權利, 它永遠站在雞蛋這邊,而非傾靠權力與城牆。沒有憲法,等於沒有國家、沒有身分證明,我們沒有辦法找工作、投資、買房、旅行。甚至校園的流浪犬,以及我們生存的環境,都需要依賴憲法保護,但大多數人卻感受不到這如同空氣一樣,不可或缺之存在的重要性。 本書將以社會上真實發生過的故事為例,如賽神豬、NFT、18歲公民權等,探討與尋常風景緊密相依,卻又不時被你我遺忘的這份契約。 就讓長年提倡憲政常識普及化的作者黃崇祐帶領我們輕鬆地提著菜籃聊憲法,抓一把蔥、捏一把蒜,把20道街坊巷弄的知識好料通通打包回家!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經濟學家眼中的世界(40周年好評增修版):一本讀懂經濟學的優劣與局限,剖析政府、市場和公共政策,探索人類的幸福

今周刊  出版
2023/05/25 出版

★英國《金融時報》經濟類年度好書★美國《華爾街日報》政治類年度好書★半世紀以來經濟學相關作品十大佳作「我愛極了這本書!40年前,它首次帶領我認識經濟學家獨特的世界觀。新版保留一切優點,還更新許多精彩內容!」——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好評推薦◤經濟學家看世界,與消費者、政治人物、企業領袖有何不同?個人利益能控制行為、影響社會運作,也帶領我們通往幸福嗎?◢失業、通膨、物價上漲,固然是重要的經濟大議題。然而教育、住房、醫療、勞工、環境等政策,才是更與經濟學息息相關、影響你我日常生活的關鍵。本書透過各種精彩的時事案例,清晰、生動、易懂的解說,深入探討經濟學家的思維,以及他們對社會的重大影響力。更加入與經濟學相輔相成的哲學思考、正向心理學研究,深度解析針對人類幸福的有趣發現。 經濟學的影響力無遠弗屆,更引領著政府政策的方向,而其精髓是帖良藥,但它不一定苦口,可以變得比想像中更有趣,也更具啟發性!◤經濟思考的最佳入門.經濟觀念的可口解說現代民主國家的公民,都必須理解的經濟學基礎知識!◢▍「經濟學跟你很有關係!」.蓋了社區活動中心,會犧牲低收入戶的權利?.反正有健保,多看病沒事,沒事多看病?.上路要收費,再也不塞車?本書第一部分將探討機會成本、邊際主義、經濟誘因等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如何大大改進公共政策,改變你我的生活。▍「經濟學能讓你過得更好!」.公家單位的效率就是差?.幫富人減稅,大家都有好處?.沒人坐的火車,還要花大錢維修?本書第二部分將深入討論資源配置、經濟效率、成本效益等個體經濟學的核心思想,怎麼讓社會順利運作,打造更加平等的環境。▍「經濟學家眼中的世界跟我們很不一樣!」.餐點標示熱量,能幫助我們減肥?.投票選出的民意代表,能爭取我們需要的福利?本書第三部分將從福利經濟學、公中政策的決議出發,毫無保留地抨擊經濟學家的盲點及相關局限,並提出如何通往幸福之路的有趣發現。

79 特價4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金融的智慧【長銷典藏版】:結合文學、歷史與哲學的哈佛畢業演講,教你掌握風險與報酬

今周刊  出版
2023/05/25 出版

★《金融時報》與麥肯錫年度最佳商業書入圍 ★★Amazon.com商業與領導類年度選書 ★★《財富管理》雜誌最佳商業圖書 ★不說行話、不算公式、不看圖表,結合藝術、文學、音樂、宗教和電影,教你活用金融原則,處理愛情、工作、婚姻、人際等問題,讓你過得更好。  2008年金融海嘯後,金融界貪婪、欺騙的形象,使社會累積許多不滿,金融市場也常被認為跟人文修養背道而馳。大眾詆毀金融界已是家常便飯,以為金融概念不能為世界帶來多少價值,背後也沒什麼大智慧。然而哈佛商學院暨法學院教授米希爾.德賽指出,金融概念對人生的影響處於重要的核心位置,可說食、衣、住、行、育、樂,都離不開。2015年,他受邀為哈佛商學院管理碩士班發表一場畢業演講,題目為「金融的智慧」,用人文角度釐清金融對生活的影響。該場演講得到畢業生的廣大迴響,也因此催生這本書。德賽教授從人文觀點解析金融概念,捕捉金融平易近人的一面:․文學──《傲慢與偏見》主角伊麗莎白.班奈特,是傑出的風險管理者․藝術──美國當代藝術家傑夫.昆斯,是融資槓桿的倡導者․電影──以美國導演梅爾.布魯克斯的《金牌製片人》闡述受託人的責任德賽教授發現,金融概念也為日常生活中的關鍵問題,提供答案:․保險,是了解人生的核心架構──風險無所不在,但整體可預測․不懂「資本資產定價模式」?看看你的人脈就秒懂․如何創造「價值」,又該怎麼衡量?․從企業合併看戀愛關係──婚姻是經濟利益的結合,歷史常見․「債」不只是金錢,還有人際牽絆․破產,讓人坦然面對失敗金融活動隨處可見,從消費、教育、保險、退休、住房等各方面都是。本書猶如一堂揉合文學、歷史、哲學、音樂、電影和宗教的金融課,不僅助你評估生命中的風險與報酬,甚至有能力抵抗貪婪的誘惑。

79 特價3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機智購物生活:如果我們不再過度消費,會發生什麼事?一場走遍全球,改寫政經、生態與心理的永續消費反

今周刊  出版
2022/07/28 出版

★亞馬遜・Goodreads讀者4.7顆星機智好評! 以更全面的視角探討人類過度消費的前因後果,帶領你我省思自己的消費行為 ★全書採用獲FSC™ 森林管理認證紙張,不僅機智消費,更要環保購物! 邀請讀者協助實現環保、永續經營、生態保護的森林管理 ★全球級機智購物行動發起中,全球九國已搶先閱讀中! 售出九國版權,英美德義荷俄西與韓國、中國都已搶先閱讀中 地球級迫切之痛・全球級必讀之作 ★亞馬遜・Goodreads讀者4.7顆星機智好評! ★全書採用獲FSC™ 森林管理認證紙張,不僅機智消費,更要環保購物! ★全球級機智購物行動發起中,全球九國已搶先閱讀中! 如果有一天人類能拯救這個世界, 終結能源短缺、停止物種滅絕、阻擋氣候暖化,你願意盡一己之力嗎? 即便那代表,你必須停止購物? 你我每一次的過度消費,背後都隱藏著殘酷的真相: 為了製造衛生紙,我們砍伐古老的森林;為了便利的包裝,我們隨手害死海鷗與海龜;為了觀看電視重播,我們在河川上建築水壩來發電;為了旅行到國外,我們大量燃燒化石燃料。 人人都想要更大的房子、更大的床、更大的衣櫥;你我都想要跟上時尚的潮流,穿上嶄新的衣服、使用最新的科技。我們明知必須停止購物來拯救地球,卻停不下來,導致消費者的困境儼然簡化為:人類是否可以繼續在地球上生存。 如果我們只是不再過度消費,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我們只是不再過度消費,能不引發經濟崩潰,並減少消費以拯救地球嗎? 如果我們只是不再過度消費,該如何消解自己的物質欲望? 如果有一天,世界可以不再過度消費,接下來的幾小時和幾天會發生什麼事? 地球是否開始會自我療癒?如果是的話,恢復的速度又能有多快? 廣受讚譽的記者詹姆斯.麥金諾為了深入挖掘消費背後的真相,從美國大型商店出發,前往納米比亞探討低產能的狩獵採集文化,到厄瓜多瞭解如何透過可永續發展的速度進行消費,再前往芬蘭解析減少消費如何滿足物質和心理需求。 他發現已經有學者認真探討停止購物的可能性,以電腦模擬可能發生的情形,並從外太空進行研究,觀察過度消費對鯨魚、對人類情緒、對地球大氣層的影響;也已經有企業家和社會活動家,正在為有朝一日購物量可能大減的世界,設計新產品、新企業模型和新的生活方式。 本書將透過精彩的故事,帶領讀者檢視美、加、歐洲、中國等購買力強盛的國家與區域,分析減少消費對全球的影響,並鼓勵你我從完全不同的角度思考購物這件事: ❖人類該如何實現機智購物?不過度消費的未來又會是什麼樣子? ❖不再過度消費會導致經濟崩潰嗎?各地消費文化有何差異又怎麼相互影響? ❖空氣汙染、光害災難、快時尚禍患背後真的與消費脫不了關係嗎? [本書封面圖片攝於馬爾地夫斯拉夫士島(Thilafushi),平均每日有300噸的垃圾被送到這裡丟棄]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遠距工作革命:哈佛商學院教授教你,在哪辦公都高效的創新方法

今周刊  出版
2022/03/31 出版

誠品書店外文館選書、金融時報與麥肯錫年度商業圖書獎入圍   不朝九晚五、不去辦公室,以後我們都這樣上班! 全球50大商業思想家之一、哈佛商學院教授暨遠距工作領域專家, 揭示你我如何在虛擬組織中保持高檔表現,同時維繫社交生活。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推估, 全球勞動力將在2030年達到35億人,且遠距工作機會只會越來越多。 隨著元宇宙蓬勃發展,遠距工作型態,將是未來人們的日常。◢   由於新冠疫情突然來襲,維持社交距離的必要性迫使全球諸多企業加速轉型,採取遠距工作及混合辦公制度。 毫無疑問,遠距工作模式為企業帶來諸多好處:少了空間及距離限制,更能廣納世界各地的優異人才,催生豐富的創意火花;此外,由於員工再也不必耗費大量精力與時間通勤,更能專注在每日任務上。 微軟董事長兼執行長薩帝亞.納德拉更表示:「混合辦公對已有百年歷史的朝九晚五工作模式來說是巨大挑戰,生產力將面臨重新定義,包括納入協作、學習與員工福祉等諸多要素,而這一切都必須滿足靈活彈性的要求,也就是人們可在任何地點、時間與方式,以勝任工作。」 比爾.蓋茲也指出,疫情大大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未來彈性辦公模式及遠距工作機會的增加,也會吸引更多人進入元宇宙。 不過,或許有些人在完全接納新工作模式前,難免還是會擔憂:   ‧我該如何適應遠距工作模式,並持續發揮能力? ‧我如何相信同事,如果彼此幾乎見不到面? ‧遠距工作模式下,團隊如何維持高生產力? ‧如何善用數位工具,維持遠距工作效率? ‧一位成功的遠距領導者,該具備哪些能力?   針對這些擔憂,尼利博士也在書中提出解答。 本書引用心理學、社會學與科技界等領域首屈一指的專家所提出之研究結論,這些洞見對能否建構成功的遠距工作模式,有著非常關鍵的影響。 書中亦舉出豐富實例,闡述實際採取遠距工作模式時,多數人會遭遇到的問題,並提出克服方法,幫助個人與團隊維持高效表現。 虛擬辦公室、分散式工作與跨國合作,將會在未來的工作安排中變得越來越普遍,因此我們更應從現在起,思索該如何擴展技能、技巧與績效,不管在哪辦公都能出色又成功。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長壽新人生:在人工智慧與高齡化的未來,工作與生活的嶄新指南

今周刊  出版
2021/10/07 出版

全球15大最具影響力思想家、 暢銷書《100歲的人生戰略》作者 林達.葛瑞騰 最新力作   更長壽的人生,你需要重新規畫! 現在的行動可以決定你如何老去,也可能會影響你未來的選擇。 本書將告訴你如何從容地面對被科技,和高齡化所改變的世界。   隨著人類文明進步,我們的生活變得更便利、活得更健康高壽, 卻也同時逼得所有人不得不繃緊神經,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我們一邊擔心工作將被科技取代,一邊卻矛盾地焦慮著:   若平均壽命真的到了100歲, 是否必須一生埋首於工作,才能因應老年時的生活需求? 而這樣的社會變化,又將如何影響與他人的互動方式?   眼前一個明顯且迫切的問題是,面對未知及劇變, 不僅個人對生活該有怎樣的調整仍舊毫無頭緒, 企業、政府以及教育機構,也尚未做好能對應當今科技進步與百歲時代的準備。   ◤如何善用科技與社會創新,擘畫嶄新的幸福人生?◢   本書作者林達.葛瑞騰和安德魯.史考特為全球頂尖名校倫敦商學院教授, 他們在書中以經濟學及心理學專業角度切入, 提供讀者掌舵未來、迎接挑戰的實用工具和方針, 更接二連三拋給讀者值得省思的問題,並試圖提出解方:   .人工智慧強勢進入日常生活,我們能在哪些領域、靠哪些技能才能堅穩立足? .面對高齡化社會,醫療及衛生體制應有何配套調整? .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年齡、世代畫分,為我們帶來的利弊影響有哪些?   此外,科技進步和百歲社會,也將深刻影響企業的發展與管理政策。 科技改變了企業運作的方式,也牽動工作內容的設計與構思; 平均壽命延長則將改變人們看待工時及職涯的方式,也促使大家重新思索何謂工作的真義。 企業需要回應長壽和科技之間的連結, 這不只會延續人類的繁榮,也能確保企業本身得到成功。 而更重要的是教育機構及政府部門,也必須幫助每個人銜接這樣的轉變。 無論現在是什麼年紀,也不管目前的工作職務高低, 如果想更從容又睿智地迎接被科技環繞的長壽新人生,我們都得做好準備。 此書將是每個人皆須擁有的最佳指南,讓往後的生活變得更好,而不僅是活得更久。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無人地球:全面改寫經濟、政治、國際局勢的人口崩潰之戰

今周刊  出版
2021/07/08 出版

★《寇克斯書評》「當代與社會議題類」年度最佳書籍★ 全球人口衰退,已經衝擊著現在與未來的世界! 過去,人類的淘汰機制,向來是由饑荒與瘟疫主宰; 但這一次,我們選擇親手淘汰自己。 ★ 丘美珍、沈榮欽、林靜儀、胡采蘋、曾啟瑞、鄭雁馨、劉必榮、史蒂芬.平克、路易斯.達奈爾、丹.賈德納、馬格納斯,好評推薦 不只是台灣, 全球人口都面臨災難性的衰退,衝擊著現在與未來的世界! 過去,人類的淘汰機制,向來是由饑荒與瘟疫主宰; 但這一次,我們選擇親手淘汰自己。 這背後絕非僅出於高房價、低薪資等眾人琅琅上口的因素。 這波人口急遽下降的趨勢,將比你我想像中來得更快、更猛、更危急。 全球經濟、政治等國際局勢與競逐版圖,更將遭遇徹底的顛覆與重塑! 過去多是因為氣候、瘟疫、戰爭等災難造成人口銳減;然而這一次,是我們人類自己選擇減少生育,造成經濟停滯、高齡化社會、缺乏新創活力與勞工力。 屢獲殊榮的記者和國際知名的社會研究人員走遍六大洲,親自採訪各國最重要的人口專家、深入當地人群與家庭,探究為什麼人們不願意生小孩,且人口崩潰的趨勢如此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 在這場人口崩潰之戰中,中國因一胎化政策在崛起之路上大跌一跤、美國則受移民之賜重拾優勢、印度搖身一變成為新世紀經濟童話。但是加拿大早已認清人口崩潰的事實並做好準備,成為未來的明日之星。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本書將讓我們看清一個無法抵抗、阻止且不斷縮小的未來,但如果我們願意且現在開始行動,仍然可以塑造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你不須等個數十年,才能目睹一個正在變小或變老的世界。 你只須看看自己,因為這就是一個關於你的故事。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