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量隨書附贈精緻筆記本,隨時記錄心境、澄明思緒,事事圓滿如意 ★開本小巧攜帶方便,隨時隨地皆可練習 ★西藏佛教修心根本法最新中文譯本 ★中英對照,宛如聆聽大師親授開悟之道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任何情況,都要維持醒覺的心。──佩瑪‧丘卓 本書收錄《修心七要根本法本》59則口訣,是西藏佛教最具特色的修行方法,流傳千年之久,由11世紀印度高僧阿底峽尊者口授,切喀瓦耶喜多傑大師寫就。 《修心七要根本法本》簡單卻深廣,意欲眾生馴服自心、喚醒對人我的慈悲,可說是邁向開悟的基本過程。 書中除收錄此59則口訣中英對照內容,並由享譽國際的美國藏傳佛教導師佩瑪.丘卓解說。她透過淺白明晰的文字,鼓勵人們一天選取一則口訣於生活中練習:跟自己或他人身上「壞」的、排斥的事物交朋友,同時把自己所珍愛的、看做是「好」的事物慷慨分享出去。如此不僅能增長慈悲心、斷絕人生煩惱,更能體驗到與生俱來的禮物──菩提心,亦即覺性。 限量版隨書附贈精緻筆記本,可隨時筆記修心實踐心得,效果加乘。 筆記本中收錄59則中英對照短語,每天可任意從中選出一則,讀誦這句短語並整天都努力活出其中的意義,也可以隨時記錄心念或搭配《慈悲之書》中的註解閱讀,時時這樣練習,便能如實感受自己,不落入操控、推拒、緊抓等慣性反應,而且能把事情看得更清楚。甚至遇到困難的情況,也能變得更能著力、更能圓滿的應對。兩書均硬殼精裝,搭配封面的燙金吉祥圖,願每位讀者都能事事圓滿如意。
59則修心智慧,喚醒內在菩提心 ★西藏佛教修心根本法最新中文譯本 ★中英對照,宛如聆聽大師親授開悟之道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任何情況,都要維持醒覺的心。──佩瑪‧丘卓 本書收錄《修心七要根本法本》59則口訣,這是西藏佛教最具特色的修行方法,流傳千年之久,由11世紀印度高僧阿底峽尊者口授,切喀瓦耶喜多傑大師寫就。 《修心七要根本法本》簡單卻深廣,意欲眾生馴服自心、喚醒對人我的慈悲,可說是邁向開悟的基本過程。 書中除收錄此59則口訣的中英對照內容,更由享譽國際的美國藏傳佛教導師佩瑪.丘卓解說。她透過淺白明晰的文字,鼓勵人們一天選取一則口訣於生活中練習:跟自己或他人身上「壞」的、排斥的事物交朋友,同時把自己所珍愛的、看做是「好」的事物慷慨分享出去。如此不僅能增長慈悲心、斷絕人生煩惱,更能體驗到與生俱來的禮物──菩提心,亦即覺性。
愛,永遠是生命和宇宙的主旋律。 唯有它,能對抗苦難,超越絕望。 ──楚雲 因為曾愛過,每個生命都有傷痕。我們因愛的失落而脆弱,需要助力以重拾愛,超越傷痕,看見永恆的彼岸,回頭釋然。 本書即為此而作,作者楚雲盼在資訊紛雜的網路時代,以清新精練的詩意文字,表達對生命的觸與感悟。 楚雲是資深廣播人,他沉穩、優美的嗓音曾伴隨整個世代的聽眾度過無數喜怒哀樂。到了網路時代,他持續將生命的體悟粹煉成詩般字句,發表數百篇詩般的文字,既寧靜又撼動,每每引起迴響。他相信,網路世界紛亂又急躁,但人們的心仍渴望著沉穩的力量,因此將發表過的文字精選成本心靈小語集,成為每個渴望片刻安憩、深刻觸動的你最好的陪伴。
愛,永遠是生命和宇宙的主旋律。 唯有它,能對抗苦難,超越絕望。 ──楚雲 因為曾愛過,每個生命都有傷痕。我們因愛的失落而脆弱,需要助力以重拾愛,超越傷痕,看見永恆的彼岸,回頭釋然。 本書即為此而作,作者楚雲盼在資訊紛雜的網路時代,以清新精練的詩意文字,表達對生命的觸與感悟。 楚雲是資深廣播人,他沉穩、優美的嗓音曾伴隨整個世代的聽眾度過無數喜怒哀樂。到了網路時代,他持續將生命的體悟粹煉成詩般字句,發表數百篇詩般的文字,既寧靜又撼動,每每引起迴響。他相信,網路世界紛亂又急躁,但人們的心仍渴望著沉穩的力量,因此將發表過的文字精選成本心靈小語集,成為每個渴望片刻安憩、深刻觸動的你最好的陪伴。
余德慧是台灣心理學界的異數,才情出眾,學通古今;出入生死,幽明來去。台灣這十幾年來所出版關於生死靈性與助人轉化方面的相關書籍,都能看到余德慧教授為讀者導引的序文。這些書與余教授之間形成了一片閱讀風景。《生命詩情》將這片風景集中呈現在讀者面前,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位學者的文筆思考,更是台灣近年來在人文心理靈性上的一股思潮風光。有了這本書,我們就可以跟著余德慧讀書,像是有了一個閱讀的總脈絡,指引我們踏上安定心靈之旅。本書收錄余德慧教授為各領域書籍所寫的推薦序文、導讀、時論、期刊專欄文章,涉及的主題包括臨終領域的現象學考察、臨終者的內心轉化、靈性空間、身體工夫、修行心法、心理諮商和哲學知識論的反思等。余教授為人為文從浪漫倜儻到生死幽明,其所中介呈現的閱讀風景之旅卻是要倒過來走,也就是從生死瀕臨知見自我誤識,再回返修行工夫寬諒人間殘酷。從本書的三個主題:「瀕臨/生死道場」、「靈知/身心轉化」以及「祕思/詩意綿延」,我們得以見識余德慧教授帶領的一路閱讀風景,亦可見其在不同階段的思考軌跡,文字中處處流露其智慧勇氣與溫柔慈悲。
揭示神秘導師智慧底蘊《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解密大全當學生準備就緒時,老師就會無所不在。陪伴了數百萬年輕生命成長的心靈小說《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出版後,許多讀者希望作者能進一步解釋書中神祕的心靈導師──蘇格拉底的教誨。畢竟蘇老的某話語相當晦澀難懂,有時更是裝瘋賣傻,令人費解。例如,「莫名其妙地快樂」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心智」是我們最大的困境?他明明講過中庸之道的好處,有時卻又嗤之以鼻;當作者追問他為何要遵守某些規範,蘇老僅僅回他一句「這是門規」,沒得商量。2006 年,作者終於決定以沉澱了三十年的心得,重新闡明恩師教誨。他精選一百篇《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關鍵文段,加以透徹的評註,撰成本書,讓這些深奧教誨變得親切可行,令人豁然開朗,想立刻在生活中實踐。例如,心情惡劣、暴跳如雷時,該處理的是「情緒」還是「行為」?當你走上嶄新道路,卻被昔日夥伴嘲弄時,該如何自處?本書還透露許多令人驚喜的「幕後花絮」,讓蘇老及這段邂逅多了幾分真實性。例如,蘇格拉底與作者家族有何淵源?蘇格拉底超脫世俗的智慧師承誰人?他一身武藝又是學自何處? 如果你看過《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本書將帶你重返那一段青春的心靈祕境;如果你還不認識加油站的蘇格拉底,這次便是你親炙其智慧的絕佳機會!c
本書作者樋口和彥博士,是日本京都文教大學校長、京都生命線理事長、日本榮格心理學會會長,同時也是一位牧師。過去三十多年來,他經常受邀到處演講及佈道,非常擅於以最淺白的語言,深深打動聽眾的心靈。身為心理治療師的他,經常有機會聽到人們訴說內在的心聲,碰觸到外表看不見的心理傷痕,因此,他的講道方式充滿一種內在的空間感,讓聽者在其中將過去人生中最珍視的事物慢慢放下,包括個人所憑藉的自信和驕傲的盔甲;他相信,當我們願意面對人性中的不完美和脆弱,就可以聽見上帝的聲音。《神聖的愚者》收錄了他十二篇觸動人心的講道內容,主題包含了現代人最切身的生活面向,例如他談到婚姻、家庭與教養,也談年老、死亡、孤獨與傷痕;他分享身為志工的喜悅,也提醒大家小心善意的暴力與陷阱;他鼓勵大家放下憂慮,發揮歡笑和幽默的力量,並以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永遠保持夢想,享受創造的喜悅……。本書中並沒有太多聖經的釋義,反而信手拈來各種希臘神話、羅馬故事、格林童話、詩歌徘句,以及日常生活的觀察和經歷,在簡單平易的語句中,帶著令人回味的詩意,值得再三捧讀!
「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禪師們最常這麼說,但俗人活在忙碌的煙塵中,卻很難理解。我們的生活中總有太多的游移,許多筆記本寫了一半丟在那裡,一堆很少穿的衣服,都顯出我們的心頭很不安定,好像不斷追求著什麼,心卻空蕩蕩的。人好像只有年老的時候才安詳,是不是因為行到暮年,才終於讓我們看透什麼、放下什麼,而懂得品嚐生命的滋味? 《生死無盡》是余德慧邁入中年心境的散文集。他說,年輕時迷信「科學」,對看不見的「精神」置若罔聞,當時研究的是「沒有心的心理學」,那是一種沒有血肉的知識遊戲,拯救不了生命的煩憂。後來他慢慢轉向,開始安靜地看人,而這幾年他更走進安寧病房去,看盡生死之間的各種故事,對生命、對死亡、對人的心靈狀態,有了更深刻的體悟。 本書以十七篇散文,串連出余德慧對生死的看法。他探詢活著的滋味,也思索善終的真意。他談童年記憶中的雨聲、談安寧病房中的原住民老人家、談虛無洪流中的心靈之光、談潛意識與夢境,他引用卡繆的小說、惠特曼的詩歌、泰戈爾的散文、印第安人的神話傳說、佛學及禪學經典…,藉此告訴我們:生死之間沒有界限,過去跟未來也都在此刻的瞬間。生命是以「我們」作為起點,而不是「我」。人的活著是跟其他人緊緊相依,人的死去,也是朝向更寬廣世界的一種歸依與返回。 生命宛若似水年華,它不斷逝去,也不斷迎上來。余德慧提醒我們,要像個美食家,懂得品味生命「當下的風華」:所有的快樂、悲傷、圓滿、缺憾,以及瞬間與永恆。不需要刻意擁有什麼,重要的是去品嚐一切。《生死無盡》初版由「張老師文化」發行,二○○四年重新編排並增收三篇散文,轉由「心靈工坊」再版。
塵世濁濁,我們的生活常常陷於茫茫的送往迎來中,無法自己。然而,從台灣大學移居花蓮的心理學教授余德慧,總是帶著一種既遠離又切近的身姿,以歷史感來關照生命的喧鬧。 余德慧擅長在平常生活的時刻中,探求生命的況味。他在原住民部落裡,可以專心聽著他們用母語交談,雖然不懂,但是「在母語的世界,像置身在一棵大樹的底下,才感受到人活著的根」。他在時間的流動中,珍惜著白天,也珍惜夜晚。「我們曾經看過許多黑夜:山裡的黑夜,水邊的黑夜,海灘的黑夜,停電的黑夜,豪華街景的黑夜,村莊裡點點燈火的黑夜,港灣的黑夜;每個黑夜都以獨立的方式出現在眼前,…它們總是一個個被我們碰見。我們一生碰過多少夜晚,就等於我們有多少的歲月」。 他更以哀樂中年的心情,來看愛情、看人生、看存在的每個片刻。「行到中年,兩邊不著,生的甜美越來越遠,死的無常逼在眼前,前瞻與後顧,擺盪悠忽。人在這樣的絕望格局裡,要由無處可去的焦慮,轉為體驗『當下』的從容。…然後一切清清朗朗,從容不迫,看日落日出,看風來風去,我依舊如風中的蘆花,搖曳在自然之間。」 本書是余德慧的散文作品,他以豐富的人文心理學養背景,透過自身對生命的細膩觀察,以文學和詩心的文字氣質,帶領我們進入他體嘗到的生命感。生命感主要來自生命自身的歷史。「只有當我們回顧過去的時候,我們才產生現在的知識。」這種知識就叫做「生命史學」。 《生命史學》初版由「張老師文化」發行,二○○三年轉由「心靈工坊」再版,此次增收余德慧與學生合著的文章,使讀者在讀後充滿對生命的感動和思量之餘,以更有系統的方式認識生命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