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mes系列 書系 ,共計22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臺灣的未來在海洋:探索新時代的挑戰與希望

郝明義  著
網路與書  出版
2023/10/06 出版

●郝明義持續八年觀察台灣社會海洋思維的變化,訪問不同領域專家,寫出給台灣的家書。●在後疫情及全球政局丕變的新時代,從歷史脈絡分析瀰漫台灣的迷霧,提出今後選擇與監督政治人物的參考。●聚焦三個影響年輕世代的重要課題,尋找解答方向。●邀請大家告別陸地思維,社會各個層面共同把風浪化為開啟新航向的機會。我喜歡這本書的態度。這是一封家書──當家裡出了問題,首先寫給自己,去問自己作為一個家人會怎麼辦;然後是寫給其他家人,一起商量,該怎麼辦。──推薦人 張潔平 (區塊鏈社群平台《Matters》、獨立書店「飛地Nowhere」創辦人)二〇二四年,不只是總統大選的一年,也是另一個新變動時代的開始。本書希望能和讀者一起穿透選舉的迷霧,看清臺灣社會房間裡的大象,接受海洋的啟示。第一部分「迷霧」在過去三十年的背景梳理下,仔細觀察兩大政黨近八年的足跡,以及新政黨和候選人的特質,找出每個人可以平靜面對大選課題,也監督他們未來的角度。第二部分「煙霧」從砲彈、銀彈到認知戰,對岸持續一直在影響臺灣的選舉,以及日常生活。本書整理了常見的來自中國的認知戰煙霧,以及如何避免成為他們的共鳴者,如何不要成為販賣厭恨與恐懼者的買家。第三部分「大象」 談三個與年輕人居住、工作,以及認知相關的緊急課題。本書從多個角度陳述在深海時代環境中載浮載沉的年輕世代的掙扎,他們和陸地世代與思維的衝突,以及茫然。目前的洶湧波濤,未來的翻騰勢必更加險惡。第四部份「海洋」如何從海洋復生的方法中獲得啟示,從風高浪急中看出臺灣面對全世界前所未有的機會,以及每個人都可以從即身的準備做起,以海洋的精神連結世界與未來。聯合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尹麗喬 – 臺灣大學大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吳崑玉 – 政治觀察家林宗弘 –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濁水 – 前立法委員苗博雅 – 臺北市議員張益贍 – 政治評論家張潔平 – 獨立書店「飛地Nowhere」創辦人黃丞儀 –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焦元溥 – 音樂評論家彭揚凱 – 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溫約瑟 –「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地及設施」互動地圖創建人廖鴻基 – 黑潮海洋文創基金會創會董事長謝金河 –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的99個私抽屜:唐鳳的AI時代生存心法

網路與書  出版
2023/03/04 出版

數位部長、公民黑客唐鳳第一人稱親述 99格「私抽屜」、99張思維便利貼、99個AI世代的知行祕訣與心理準備! 在AI全面入侵前,先由此刻眺望未來的「數位先知預言書」! 時代狂浪已至,先讓唐鳳為我們「增幅」! 臺灣數位發展部長唐鳳五歲時閱讀老子《道德經》,其中有云:「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她自此深知「價值的產生,在於空間」之道,最終遷徙到網路世界中獨自尋思、與人協作:她與素未謀面之人共筆、共創,打造橫向溝通平台,每日結束時都將所知所得發表上線;更以自身體歷為基底,提出在AI時代生存的多元心理準備。全書以唐鳳第一視角敘事,分為「思考/學習/網路/工作/人生」五大篇章:99個唐鳳的「私抽屜」,每拉開一格,都可發現直透人心的知行祕訣,當下轉念受用! 日本人看唐鳳,就像江戶幕府時代的人,在看明治時代的人! —— 野島剛 在別人提供的知識基礎上,我會加上自己實作的經驗, 作為驗證,加深理解,或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我稱這樣的過程為「增幅」。 如果我能提供一個空間,甚至自己就變成一個空間、一個通道, 在「無我」的狀態下,讓眾人透過我, 完成他們在意的工作或任務,這就是我的價值。 創造一個讓眾人可以互動的空間,就變成我這輩子持續在做的事。 來拜訪我的人,帶著他們的人生經驗和夢想,提出想讓世界更好的創新思維, 而我的價值,不在於我想要完成什麼,而在於我如何幫他們做想做的事。 —— 唐鳳 未來的世界充滿未知的挑戰,會遇到更複雜難解的問題(如同Covid-19)、 會遇到AI可能取代工作的挑戰,如此一來,更需要演化出跨界的、知性的、協作的能力, 這是怎樣的能力呢?這個問號,就是本書的起點。 任何一臺電腦,沒有「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就無法運作。 環繞著每個人的獨特生命,而慢慢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正如每個人腦中的作業系統一般,深深影響著每天的日常。 在寫作本書的時候,我意識到唐鳳腦中的「作業系統」,有恆常不變的根基。 那是源自她過往獨特的生命歷程,是她在早年閱讀東西方經典, 成長於包容又有智慧的家庭教育中,慢慢累積而成的生命基石。 這樣安定的力量,穩穩地支撐著她的生命。 —— 丘美珍 【唐鳳的腦內抽屜任意門】 思考私抽屜 ◇常規不只有一種 ◇面對外國人,英文夠用就好 ◇批判性的思維並不是否定他人 ◇我想度過一個「不需要身分認同」的人生 ◇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他積累了多少資產,而是他分享了多少資源 學習私抽屜 ◇螢幕腦世代的學習優勢 ◇創造一個有平等話語權的課堂 ◇文組和理組的界線,其實不存在 ◇未來10年應該培養的核心能力:自發、互動、共好 ◇「閱讀」不是讀完一本書,而是理解我想知道的關鍵字 網路私抽屜 ◇我不用手指觸碰手機螢幕 ◇離開網路,對我來說就是出國 ◇在網路上保護自己的方法:「三國無雙」 ◇網路上的負面回應,大多是空間的規則造成的 ◇碰到網路上的人身攻擊,可以決定要不要回應 工作私抽屜 ◇組織內需要平等的橫向聯繫 ◇在工作中,實踐自己持守的價值 ◇創業的定義,就是不等別人來錄取你 ◇最好的開會,就是不要浪費這一次會議 ◇吃一樣的食物,是在線上凝聚向心力的魔法 人生私抽屜 ◇為典範再增幅 ◇成為這世界的溪流 ◇我們都是彼此的轉世 ◇對我來說,所謂的長期計畫,就是一天 ◇有多少貢獻,就有多少影響力,跟年紀無關 本書特色 ˙唐鳳第一人稱口述、親身共享腦內靈光! ˙唐鳳的99個AI時代關鍵思維,隨選隨讀,立即受用! ˙收錄十張唐鳳親自手繪概念解說圖! ˙獨家刊載「唐鳳與東京大學學生線上問答」文字版,完整呈現智慧頭腦的跨界交流!

9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我的99個私抽屜

數位部長、公民黑客唐鳳第一人稱親述 99格「私抽屜」、99張思維便利貼、99個AI世代的知行祕訣與心理準備! 在AI全面入侵前,先由此刻眺望未來的「數位先知預言書」! 時代狂浪已至,先讓唐鳳為我們「增幅」! 臺灣數位發展部長唐鳳五歲時閱讀老子《道德經》,其中有云:「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她自此深知「價值的產生,在於空間」之道,最終遷徙到網路世界中獨自尋思、與人協作:她與素未謀面之人共筆、共創,打造橫向溝通平台,每日結束時都將所知所得發表上線;更以自身體歷為基底,提出在AI時代生存的多元心理準備。全書以唐鳳第一視角敘事,分為「思考/學習/網路/工作/人生」五大篇章:99個唐鳳的「私抽屜」,每拉開一格,都可發現直透人心的知行祕訣,當下轉念受用! 日本人看唐鳳,就像江戶幕府時代的人,在看明治時代的人! —— 野島剛 在別人提供的知識基礎上,我會加上自己實作的經驗, 作為驗證,加深理解,或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我稱這樣的過程為「增幅」。 如果我能提供一個空間,甚至自己就變成一個空間、一個通道, 在「無我」的狀態下,讓眾人透過我, 完成他們在意的工作或任務,這就是我的價值。 創造一個讓眾人可以互動的空間,就變成我這輩子持續在做的事。 來拜訪我的人,帶著他們的人生經驗和夢想,提出想讓世界更好的創新思維, 而我的價值,不在於我想要完成什麼,而在於我如何幫他們做想做的事。 —— 唐鳳 未來的世界充滿未知的挑戰,會遇到更複雜難解的問題(如同Covid-19)、 會遇到AI可能取代工作的挑戰,如此一來,更需要演化出跨界的、知性的、協作的能力, 這是怎樣的能力呢?這個問號,就是本書的起點。 任何一臺電腦,沒有「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就無法運作。 環繞著每個人的獨特生命,而慢慢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正如每個人腦中的作業系統一般,深深影響著每天的日常。 在寫作本書的時候,我意識到唐鳳腦中的「作業系統」,有恆常不變的根基。 那是源自她過往獨特的生命歷程,是她在早年閱讀東西方經典, 成長於包容又有智慧的家庭教育中,慢慢累積而成的生命基石。 這樣安定的力量,穩穩地支撐著她的生命。 —— 丘美珍 【唐鳳的腦內抽屜任意門】 思考私抽屜 ◇常規不只有一種 ◇面對外國人,英文夠用就好 ◇批判性的思維並不是否定他人 ◇我想度過一個「不需要身分認同」的人生 ◇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他積累了多少資產,而是他分享了多少資源 學習私抽屜 ◇螢幕腦世代的學習優勢 ◇創造一個有平等話語權的課堂 ◇文組和理組的界線,其實不存在 ◇未來10年應該培養的核心能力:自發、互動、共好 ◇「閱讀」不是讀完一本書,而是理解我想知道的關鍵字 網路私抽屜 ◇我不用手指觸碰手機螢幕 ◇離開網路,對我來說就是出國 ◇在網路上保護自己的方法:「三國無雙」 ◇網路上的負面回應,大多是空間的規則造成的 ◇碰到網路上的人身攻擊,可以決定要不要回應 工作私抽屜 ◇組織內需要平等的橫向聯繫 ◇在工作中,實踐自己持守的價值 ◇創業的定義,就是不等別人來錄取你 ◇最好的開會,就是不要浪費這一次會議 ◇吃一樣的食物,是在線上凝聚向心力的魔法 人生私抽屜 ◇為典範再增幅 ◇成為這世界的溪流 ◇我們都是彼此的轉世 ◇對我來說,所謂的長期計畫,就是一天 ◇有多少貢獻,就有多少影響力,跟年紀無關 本書特色 ˙唐鳳第一人稱口述、親身共享腦內靈光! ˙唐鳳的99個AI時代關鍵思維,隨選隨讀,立即受用! ˙收錄十張唐鳳親自手繪概念解說圖! ˙獨家刊載「唐鳳與東京大學學生線上問答」文字版,完整呈現智慧頭腦的跨界交流!

特價259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黃心健的XR聖經:從虛實展演到Metaverse的未來

黃心健  著
網路與書  出版
2022/05/28 出版

新媒體藝術家/國際XR金獎導演=黃心健   虛實展演的前線實務 新媒創作的領航地圖 元宇宙世代的入門之書   創作心法  x  展品詳解  x 設計手稿x 國際經驗 x 實例應證    與黃心健一同登臨新媒科技的極境, 探索「登月」、手捧「星砂」、體驗「失身記」, 並在「輪迴」中,打造元宇宙的想像大未來!   這是一個虛實無縫的時代,XR技術為我們引入了無可比擬的沉浸感,人類也正在邁向元宇宙、超次元的路上跌撞摸索。多年來屢屢囊括國際 XR 設計大獎的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在新書《黃心健的XR聖經》中,揉合近期XR藝術的探索脈絡,以及在5G世代啟動的當下,對相關產業景況的深刻想法。書中條分縷析,完整呈現黃心健虛實展演精選作品的靈感源頭與技藝心法,以及他參與國際重要影視科技展會時所提取的珍貴經驗,藉由新舊思維的舒張與反芻,為新媒體藝術創作的前景引路:「當我們可以隨時處於夢境中,汲取豐沛無盡的集體夢之能量,人類的想像力勢必會激發更多奇思妙想!」   【黃心健的XR元宇宙】   特選作品個案剖析 《沙中房間》 《登月》 《高空》 《失身記》 《繪聲造影》 《望鄉三態》 《星砂》 《輪迴》   國際影展、專案合作精華 【威尼斯影展】 【坎城影展】 【奧地利電子藝術節】 【西南偏南影展】 【新影像藝術節】 【富川國際奇幻電影節】 【西班牙個展】 【NFT跨界共創《We Are What We Eat》】   本書特色   ●國際XR金獎導演、臺灣「元宇宙大聯盟」發起人、新媒體虛實展演藝術家黃心健,首度出版分享作品創意心鑰、靈感脈絡與技法策略! ●全書搭配上百幀精選彩圖及珍貴手稿,完整呈現黃心健創作元宇宙的瑰麗奇情、視覺震撼,以及國際展會現場前線實況! ●隨附多件XR作品與「食壤」NFT跨界合作案精華影片QR Code,即掃即看!

9 特價6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黃心健的XR聖經

黃心健  著
網路與書  出版
2022/05/28 出版

新媒體藝術家/國際XR金獎導演=黃心健   虛實展演的前線實務 新媒創作的領航地圖 元宇宙世代的入門之書   創作心法  x  展品詳解  x 設計手稿x 國際經驗 x 實例應證    與黃心健一同登臨新媒科技的極境, 探索「登月」、手捧「星砂」、體驗「失身記」, 並在「輪迴」中,打造元宇宙的想像大未來!   這是一個虛實無縫的時代,XR技術為我們引入了無可比擬的沉浸感,人類也正在邁向元宇宙、超次元的路上跌撞摸索。多年來屢屢囊括國際 XR 設計大獎的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在新書《黃心健的XR聖經》中,揉合近期XR藝術的探索脈絡,以及在5G世代啟動的當下,對相關產業景況的深刻想法。書中條分縷析,完整呈現黃心健虛實展演精選作品的靈感源頭與技藝心法,以及他參與國際重要影視科技展會時所提取的珍貴經驗,藉由新舊思維的舒張與反芻,為新媒體藝術創作的前景引路:「當我們可以隨時處於夢境中,汲取豐沛無盡的集體夢之能量,人類的想像力勢必會激發更多奇思妙想!」   【黃心健的XR元宇宙】   特選作品個案剖析 《沙中房間》 《登月》 《高空》 《失身記》 《繪聲造影》 《望鄉三態》 《星砂》 《輪迴》   國際影展、專案合作精華 【威尼斯影展】 【坎城影展】 【奧地利電子藝術節】 【西南偏南影展】 【新影像藝術節】 【富川國際奇幻電影節】 【西班牙個展】 【NFT跨界共創《We Are What We Eat》】   本書特色   ●國際XR金獎導演、臺灣「元宇宙大聯盟」發起人、新媒體虛實展演藝術家黃心健,首度出版分享作品創意心鑰、靈感脈絡與技法策略! ●全書搭配上百幀精選彩圖及珍貴手稿,完整呈現黃心健創作元宇宙的瑰麗奇情、視覺震撼,以及國際展會現場前線實況! ●隨附多件XR作品與「食壤」NFT跨界合作案精華影片QR Code,即掃即看!

特價52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VR萬物論:一窺圍繞虛擬實境之父的誘惑、謊言與真相

網路與書  出版
2019/11/30 出版

1.《紐約時報》暢銷書《別讓科技統治你》作者傑容‧藍尼爾重磅回歸 2.《經濟學人》、Vox 2017年度最佳圖書、《華爾街日報》2017年商業巨頭最愛看的書 3.《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泰晤士報》、《衛報》各大權威媒體一致盛讚 4.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Levitt)|好萊塢影星兼導演、邱比|極簡電子樂藝術家、耿一偉|策展人、黃心健|新媒體藝術家、翟本喬|和沛科技創辦人——真誠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哲學奇想與冰冷科技交會的那一刻,VR就此誕生…… 《紐約時報》暢銷書《別讓科技統治你》作者傑容‧藍尼爾Jaron Lanier重磅回歸 虛擬世界中最真實的痛楚,絢麗科技下最深沉的警鐘 虛擬實境之父用他的一生,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VR! 14歲念大學、24歲創立全球首家VR公司、32歲宣告倒閉…… 34歲出專輯、40歲成為暢銷作家、50歲獲選《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 從蠻荒沙漠的養羊男孩到繁華矽谷的VR之父, 從洗盡鉛華的科技鬼才到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 他的故事如此傳奇,他的內心世界更是五光十色、趣味橫生! 嘿,我是傑容‧藍尼爾 大家都叫我VR之父(X), 太尷尬了,哲學家(O)、音樂家(O)還差不多。 你現在拿的這本書是我的自傳,裡面分成A段和B段, 想看被霸凌的屁孩、被分手的魯蛇、臉盲科技宅男的超勵志創業(X)故事,請往A。 想看VR的專業知識、科技建構的世界觀,B才是你的歸宿。 當然啦,如果你想徹底了解這場科學與文化的瘋狂冒險,推薦你兩者都看。 在書中你會看到: 母親驟逝、與父親相依為命的溫馨感人小品(X) 花光最後的積蓄、只為在沙漠中蓋出奇怪圓頂屋的怪胎父子檔(O) 矽谷大亨白手起家的超勵志奮鬥史(X) 想在酒吧當樂手賺外快、卻對菸味過敏的魯蛇(O) 暗潮洶湧、詭譎邪惡的企業黑幕(X) 科技懷疑派和科技烏托邦派駭客的真情告白(O) 總之,VR才是王道,「別讓科技(X)AI(O)統治你」! 「虛擬實境」(VR)一詞就算不是科學家藍尼爾發明的,也是他所普及的。他在科技界的精彩人生,揭示了VR不但能明晰和增進人類對自身的理解,也讓讀者重新看待我們的大腦和身體還能與這個世界有怎麼樣的連結。《VR萬物論》巧妙融合了科學書寫、自傳、哲學、建言,娓娓道來藍尼爾身為科學家的瘋狂生涯。 藍尼爾成長於新墨西哥州盛傳有幽浮出沒的地區。母親驟逝後,他與父親在沙漠中打造了一間圓頂屋,兩人相依為命。十四歲的藍尼爾一進入大學,立刻迷上了電腦,人生從此與科技緊密相連,並開創出一條顛覆傳統的職涯,更讓他一腳踏入剛剛興起的矽谷,創立了第一間VR新創企業。他是想像力豐富、熱情洋溢的夢想家,始終抱持濃厚的人文關懷,並以此做為其創新工作和思想的準則。 藍尼爾認為虛擬實境既是科學冒險,也是文化冒險,更是最人性化的科技情境。在這本啟發人心的好書中,他除了解釋VR令人目眩神迷的各種可能性,主張VR讓生活更加豐富充實,更告誡大家須對人工智慧(AI)等運算理念審慎以待。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VR萬物論

網路與書  出版
2019/11/30 出版

1.《紐約時報》暢銷書《別讓科技統治你》作者傑容‧藍尼爾重磅回歸 2.《經濟學人》、Vox 2017年度最佳圖書、《華爾街日報》2017年商業巨頭最愛看的書 3.《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泰晤士報》、《衛報》各大權威媒體一致盛讚 4.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Levitt)|好萊塢影星兼導演、邱比|極簡電子樂藝術家、耿一偉|策展人、黃心健|新媒體藝術家、翟本喬|和沛科技創辦人——真誠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哲學奇想與冰冷科技交會的那一刻,VR就此誕生…… 《紐約時報》暢銷書《別讓科技統治你》作者傑容‧藍尼爾Jaron Lanier重磅回歸 虛擬世界中最真實的痛楚,絢麗科技下最深沉的警鐘 虛擬實境之父用他的一生,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VR! 14歲念大學、24歲創立全球首家VR公司、32歲宣告倒閉…… 34歲出專輯、40歲成為暢銷作家、50歲獲選《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 從蠻荒沙漠的養羊男孩到繁華矽谷的VR之父, 從洗盡鉛華的科技鬼才到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 他的故事如此傳奇,他的內心世界更是五光十色、趣味橫生! 嘿,我是傑容‧藍尼爾 大家都叫我VR之父(X), 太尷尬了,哲學家(O)、音樂家(O)還差不多。 你現在拿的這本書是我的自傳,裡面分成A段和B段, 想看被霸凌的屁孩、被分手的魯蛇、臉盲科技宅男的超勵志創業(X)故事,請往A。 想看VR的專業知識、科技建構的世界觀,B才是你的歸宿。 當然啦,如果你想徹底了解這場科學與文化的瘋狂冒險,推薦你兩者都看。 在書中你會看到: 母親驟逝、與父親相依為命的溫馨感人小品(X) 花光最後的積蓄、只為在沙漠中蓋出奇怪圓頂屋的怪胎父子檔(O) 矽谷大亨白手起家的超勵志奮鬥史(X) 想在酒吧當樂手賺外快、卻對菸味過敏的魯蛇(O) 暗潮洶湧、詭譎邪惡的企業黑幕(X) 科技懷疑派和科技烏托邦派駭客的真情告白(O) 總之,VR才是王道,「別讓科技(X)AI(O)統治你」! 「虛擬實境」(VR)一詞就算不是科學家藍尼爾發明的,也是他所普及的。他在科技界的精彩人生,揭示了VR不但能明晰和增進人類對自身的理解,也讓讀者重新看待我們的大腦和身體還能與這個世界有怎麼樣的連結。《VR萬物論》巧妙融合了科學書寫、自傳、哲學、建言,娓娓道來藍尼爾身為科學家的瘋狂生涯。 藍尼爾成長於新墨西哥州盛傳有幽浮出沒的地區。母親驟逝後,他與父親在沙漠中打造了一間圓頂屋,兩人相依為命。十四歲的藍尼爾一進入大學,立刻迷上了電腦,人生從此與科技緊密相連,並開創出一條顛覆傳統的職涯,更讓他一腳踏入剛剛興起的矽谷,創立了第一間VR新創企業。他是想像力豐富、熱情洋溢的夢想家,始終抱持濃厚的人文關懷,並以此做為其創新工作和思想的準則。 藍尼爾認為虛擬實境既是科學冒險,也是文化冒險,更是最人性化的科技情境。在這本啟發人心的好書中,他除了解釋VR令人目眩神迷的各種可能性,主張VR讓生活更加豐富充實,更告誡大家須對人工智慧(AI)等運算理念審慎以待。

特價33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普格碼島的法師:歡樂自學寫程式

唐宗浩  著
網路與書  出版
2017/07/31 出版

*以活潑的魔法故事引導讀者認識程式語言。 *一書囊括4大類7種程式語言,讓讀者對程式世界有全面的瞭解。 *分類介紹程式語言特色,方便讀者挑選精進方向、適性學習。 *由結合學校課程與生活的簡易範例入手,帶領讀者一步步學習,並建議自學方法。 歡迎光臨普格碼!拿起指南,你也可以遨遊程式的奇幻世界。 程式學習就從這本開始!讓你迅速認識4大類7種程式語言: Scratch/Python/Haskell/HTML/CSS/JavaScript/Java+Arduino 一起修練入門魔法,奠定初級程式能力基礎! 科技越來越進步,機器越來越「聰明」。 當你正閱讀這行文字時,數以百萬計的程式也在世界上悄悄運作著。 這個時代,我們更該學會駕馭電腦,而不是被電腦取代。 現在就進入程式王國普格碼,揭開各種程式的神秘面紗。 程式王國普格碼島上有火之森林、水之海灘、風之雲端、土之山洞和中央大石幾個區域。住在這些地方的法師,各自擅長不同特性的程式魔法,招數千奇百怪,外人往往看得一頭霧水,弄不清楚這些法術是如何建構起來的,只覺得既驚訝又神奇。 《普格碼島的法師》是通往這個程式魔法世界的指南,將帶領大家穿越這片謎團。在本書中你會學到: 擅長創造效果的火系法術──透過Scratch,排列程式積木創作小遊戲。 特別重視結構的水系法術──利用Python和Haskell,輕鬆解決數學習題。 掌管網際溝通的風系法術──結合HTML、CSS、JavaScript,設計好看又好玩的網站。 注重實際運用的土系法術──拿起Arduino開發板,搭配Java語言打造機械裝置。 本書除了介紹以上四系七種程式語言,也提供程式創意發想的線索,並點出持續自學精進的方向,引導讀者不斷進步成長。 二十一世紀Coding當道,全球都在學習寫程式。趕快和普格碼島上眾法師一起跟上潮流,一步步接近科技世界的奧秘,練就新時代最重要的基本能力。   專書網站:http://www.locuspublishing.com/events/6111NH017/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普格碼島的法師

唐宗浩  著
網路與書  出版
2017/07/31 出版

*以活潑的魔法故事引導讀者認識程式語言。 *一書囊括4大類7種程式語言,讓讀者對程式世界有全面的瞭解。 *分類介紹程式語言特色,方便讀者挑選精進方向、適性學習。 *由結合學校課程與生活的簡易範例入手,帶領讀者一步步學習,並建議自學方法。 歡迎光臨普格碼!拿起指南,你也可以遨遊程式的奇幻世界。 程式學習就從這本開始!讓你迅速認識4大類7種程式語言: Scratch/Python/Haskell/HTML/CSS/JavaScript/Java+Arduino 一起修練入門魔法,奠定初級程式能力基礎! 科技越來越進步,機器越來越「聰明」。 當你正閱讀這行文字時,數以百萬計的程式也在世界上悄悄運作著。 這個時代,我們更該學會駕馭電腦,而不是被電腦取代。 現在就進入程式王國普格碼,揭開各種程式的神秘面紗。 程式王國普格碼島上有火之森林、水之海灘、風之雲端、土之山洞和中央大石幾個區域。住在這些地方的法師,各自擅長不同特性的程式魔法,招數千奇百怪,外人往往看得一頭霧水,弄不清楚這些法術是如何建構起來的,只覺得既驚訝又神奇。 《普格碼島的法師》是通往這個程式魔法世界的指南,將帶領大家穿越這片謎團。在本書中你會學到: 擅長創造效果的火系法術──透過Scratch,排列程式積木創作小遊戲。 特別重視結構的水系法術──利用Python和Haskell,輕鬆解決數學習題。 掌管網際溝通的風系法術──結合HTML、CSS、JavaScript,設計好看又好玩的網站。 注重實際運用的土系法術──拿起Arduino開發板,搭配Java語言打造機械裝置。 本書除了介紹以上四系七種程式語言,也提供程式創意發想的線索,並點出持續自學精進的方向,引導讀者不斷進步成長。 二十一世紀Coding當道,全球都在學習寫程式。趕快和普格碼島上眾法師一起跟上潮流,一步步接近科技世界的奧秘,練就新時代最重要的基本能力。   專書網站:http://www.locuspublishing.com/events/6111NH017/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大航海時刻:2016大選及之後,台灣的事情

郝明義  著
網路與書  出版
2016/02/22 出版

郝明義致年輕世代的白皮書 台灣新的時代開始到來。 2016的選舉結果,只是序曲。 不論對內或對外,我們都到了大航海時刻。 在巨大的風浪中告別過去,在洶湧的波濤中穿出未來的方向。 2015年,《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一書出版,提出未來二十年將決定台灣滅亡或新生,受到各方重視。出書後的幾個月,作者郝明義巡迴各地與讀者對話,並觀察時代力量與綠社盟兩個年輕的政黨在進行的選戰,密集訪問他們二十八位立委候選人,進一步剖析這二十年裡第一個關鍵四年將面臨的議題。 郝明義發現:2016的選舉的底層,其實是一場新舊世代的價值觀之爭。而過去台灣都是政黨來形塑年輕人的生活觀和價值觀,但是從2016的選舉開始,年輕人開始以自己相信的生活觀和價值觀來形成政黨、形成政策,參與政治、改革社會。 他用了一個比喻來解釋台灣現在的處境。 「一個人在陸地上成長,會被要求跑步、跳高、跳遠,再逐漸加大強度,跑馬拉松、練十項全能,要會丟鉛球。但是忽然有一天,海洋水位升高,原來是陸地的地方不見了。所有過去他會的本領,跑步、跳高、馬拉松都派不上用場了。海裡,不但不能丟鉛球,他那引以為傲的鉛球,會把他直線下降地沉沒。」 郝明義認為,台灣就是要拋棄過去許多世代沿循下來的思維,正式進入一個大航海時刻,他說:「不論在政治上、經濟上,還是對內、對外,我們都到了要勇於迎向風浪,用新的勇氣、新的視野來開創未來。」 活力十足的郝明義,笑稱自己的心理年齡永遠停在18歲,他說:「這讓我總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寧可選擇懸崖險徑也不走安全的平路,讓我有機會享受蹤躍的快感,觀覽平地難見的瑰麗風景。並且,不論現實的風雪多麼猛烈,我可以讓自己瞇得睜不開的眼睛看到遠處溫暖的光亮」。   所以《大航海時刻》既是寫給年輕世代的白皮書,也是一則呼叫隊友的啟事,號召不同行業的人一起迎接大航海時刻,展開奇異的航程。航途也許暗潮洶湧、風雨飄搖,但唯有不怕風浪,才有走出去的機會。如同狄更斯在《塊肉餘生記》寫到的:「只要跨越過去就行了,距離只是想像出來的。」;郝明義也一邊笑著,一邊唱著:「哦~向前行~」   啥米攏毋驚。 本書共分成三個部份: 第一部:〈別在海裡丟鉛球〉 2016選舉,表面上呈現的是國民黨大敗,民進黨大勝的結果。但是在底層,其實是一場不同世代的價值觀之爭。 台灣今天需要面對兩個現實。第一個現實,是國家各個領域都有積累到臨界點,再也沒法像過去一樣將就、拖延下去的問題。 第二個現實,是要解決結構性的困境,不能只靠政黨輪替,而需要重視年輕人面對的困境,從年輕世代的價值觀裡找尋可能的解方 。否則,如果仍然堅持過去習以為常的觀念、思維和方法,我們會像是帶著鉛球卻想在海裡游泳。 在這個世代價值觀的背景下,郝明義分析了國民黨之敗的原因,以及民進黨之勝的原因,還有台灣今後要共同面對的挑戰。   第二部:〈浪潮洶湧〉 大選之前,一股新政治力量來勢洶洶,象徵年輕世代的各個公民組合躍躍欲試,希望從體制外走進體制內,從街頭步入國會;大選結束了,有一些耀目的年輕力量順利進入國會,有的雖然還差臨門一腳,但仍在各自努力。 在選舉期間,郝明義針對時代力量與綠社盟兩個新的政黨28位參政人物做了深入訪談。選後,他又再針對黃國昌、林昶佐、范雲、李根政、苗博雅、曾柏瑜等人回顧了選戰,並展望未來。 透過對這些參政者的訪談與自身觀察,郝明義用理想—選舉、社運—黨為縱橫座標,畫分出一張政治象限圖,分析新政治力量在這次選舉裡的運作動能與成敗原因。希望這些訪談和分析,一方面可以當作未來從政人物的參考,一方面也可以當作公民觀察政治、與政治人物互動,並且監督他們的參考。   第三部:〈風浪巨大〉 台灣社會種種積累問題所形成的死結,除了有新世代的參政者要從政治的切面打開突破口之外,也需要民間各個行業的人用新的視野和勇氣來開創新局。 在本書的第三部裡,郝明義分析了台灣對外發展,以及兩岸互動的幾種模式,並整理成圖表說明他主張兩岸之間「較勁而合作」的概念。 他並舉了三個例子。 第一個是謝英俊。謝英俊因為協助921災區重建而發展出特殊的建築理念和工法,而被蔣勳稱之為「救贖」。最近,謝英俊也證明,他的觀念和技術,可以和對岸一起走向世界市場,成為「較勁而合作」模式的最佳範例。 第二個是林依瑩。謝英俊是台灣向外走的一個例子,林依瑩則是向內走的例子。高齡化社會,以及台灣殘缺不全的長照系統,使得很多人想到高齡化社會就很黯淡。但是林依瑩在做的all in one經營模式,卻顛覆了這種印象。換一種新的思維和方法,長照不但可以吸引年輕世代投入,還可以從內需市場創造四十萬人工作機會,並形成台灣傲視國際的軟實力。 最後一個例子則是郝明義自己。他以自己從1989到2016年長達 27年不斷在兩岸和國際市場摸索的經驗,以及自己在專業工作和參與公共事務之間找到的平衡點,說明他看到台灣的機會,以及他要做的事情。 新時代來臨,各行各業都將揚帆出航。 你準備好來一場不怕風浪與顛簸的大航海行動了嗎?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大航海時刻

郝明義  著
網路與書  出版
2016/02/22 出版

郝明義致年輕世代的白皮書 台灣新的時代開始到來。 2016的選舉結果,只是序曲。 不論對內或對外,我們都到了大航海時刻。 在巨大的風浪中告別過去,在洶湧的波濤中穿出未來的方向。 2015年,《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一書出版,提出未來二十年將決定台灣滅亡或新生,受到各方重視。出書後的幾個月,作者郝明義巡迴各地與讀者對話,並觀察時代力量與綠社盟兩個年輕的政黨在進行的選戰,密集訪問他們二十八位立委候選人,進一步剖析這二十年裡第一個關鍵四年將面臨的議題。 郝明義發現:2016的選舉的底層,其實是一場新舊世代的價值觀之爭。而過去台灣都是政黨來形塑年輕人的生活觀和價值觀,但是從2016的選舉開始,年輕人開始以自己相信的生活觀和價值觀來形成政黨、形成政策,參與政治、改革社會。 他用了一個比喻來解釋台灣現在的處境。 「一個人在陸地上成長,會被要求跑步、跳高、跳遠,再逐漸加大強度,跑馬拉松、練十項全能,要會丟鉛球。但是忽然有一天,海洋水位升高,原來是陸地的地方不見了。所有過去他會的本領,跑步、跳高、馬拉松都派不上用場了。海裡,不但不能丟鉛球,他那引以為傲的鉛球,會把他直線下降地沉沒。」 郝明義認為,台灣就是要拋棄過去許多世代沿循下來的思維,正式進入一個大航海時刻,他說:「不論在政治上、經濟上,還是對內、對外,我們都到了要勇於迎向風浪,用新的勇氣、新的視野來開創未來。」 活力十足的郝明義,笑稱自己的心理年齡永遠停在18歲,他說:「這讓我總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寧可選擇懸崖險徑也不走安全的平路,讓我有機會享受蹤躍的快感,觀覽平地難見的瑰麗風景。並且,不論現實的風雪多麼猛烈,我可以讓自己瞇得睜不開的眼睛看到遠處溫暖的光亮」。   所以《大航海時刻》既是寫給年輕世代的白皮書,也是一則呼叫隊友的啟事,號召不同行業的人一起迎接大航海時刻,展開奇異的航程。航途也許暗潮洶湧、風雨飄搖,但唯有不怕風浪,才有走出去的機會。如同狄更斯在《塊肉餘生記》寫到的:「只要跨越過去就行了,距離只是想像出來的。」;郝明義也一邊笑著,一邊唱著:「哦~向前行~」   啥米攏毋驚。 本書共分成三個部份: 第一部:〈別在海裡丟鉛球〉 2016選舉,表面上呈現的是國民黨大敗,民進黨大勝的結果。但是在底層,其實是一場不同世代的價值觀之爭。 台灣今天需要面對兩個現實。第一個現實,是國家各個領域都有積累到臨界點,再也沒法像過去一樣將就、拖延下去的問題。 第二個現實,是要解決結構性的困境,不能只靠政黨輪替,而需要重視年輕人面對的困境,從年輕世代的價值觀裡找尋可能的解方 。否則,如果仍然堅持過去習以為常的觀念、思維和方法,我們會像是帶著鉛球卻想在海裡游泳。 在這個世代價值觀的背景下,郝明義分析了國民黨之敗的原因,以及民進黨之勝的原因,還有台灣今後要共同面對的挑戰。   第二部:〈浪潮洶湧〉 大選之前,一股新政治力量來勢洶洶,象徵年輕世代的各個公民組合躍躍欲試,希望從體制外走進體制內,從街頭步入國會;大選結束了,有一些耀目的年輕力量順利進入國會,有的雖然還差臨門一腳,但仍在各自努力。 在選舉期間,郝明義針對時代力量與綠社盟兩個新的政黨28位參政人物做了深入訪談。選後,他又再針對黃國昌、林昶佐、范雲、李根政、苗博雅、曾柏瑜等人回顧了選戰,並展望未來。 透過對這些參政者的訪談與自身觀察,郝明義用理想—選舉、社運—黨為縱橫座標,畫分出一張政治象限圖,分析新政治力量在這次選舉裡的運作動能與成敗原因。希望這些訪談和分析,一方面可以當作未來從政人物的參考,一方面也可以當作公民觀察政治、與政治人物互動,並且監督他們的參考。   第三部:〈風浪巨大〉 台灣社會種種積累問題所形成的死結,除了有新世代的參政者要從政治的切面打開突破口之外,也需要民間各個行業的人用新的視野和勇氣來開創新局。 在本書的第三部裡,郝明義分析了台灣對外發展,以及兩岸互動的幾種模式,並整理成圖表說明他主張兩岸之間「較勁而合作」的概念。 他並舉了三個例子。 第一個是謝英俊。謝英俊因為協助921災區重建而發展出特殊的建築理念和工法,而被蔣勳稱之為「救贖」。最近,謝英俊也證明,他的觀念和技術,可以和對岸一起走向世界市場,成為「較勁而合作」模式的最佳範例。 第二個是林依瑩。謝英俊是台灣向外走的一個例子,林依瑩則是向內走的例子。高齡化社會,以及台灣殘缺不全的長照系統,使得很多人想到高齡化社會就很黯淡。但是林依瑩在做的all in one經營模式,卻顛覆了這種印象。換一種新的思維和方法,長照不但可以吸引年輕世代投入,還可以從內需市場創造四十萬人工作機會,並形成台灣傲視國際的軟實力。 最後一個例子則是郝明義自己。他以自己從1989到2016年長達 27年不斷在兩岸和國際市場摸索的經驗,以及自己在專業工作和參與公共事務之間找到的平衡點,說明他看到台灣的機會,以及他要做的事情。 新時代來臨,各行各業都將揚帆出航。 你準備好來一場不怕風浪與顛簸的大航海行動了嗎?

特價19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

郝明義  著
網路與書  出版
2015/09/03 出版

我們要敢於和過去不同,敢於和對岸不同, 敢於在險境中開創新的未來。 二十年時間將決定我們是滅亡還是新生。 前國策顧問郝明義直接訪問總統候選人。   「會計法送進立法院發現漏字、總統府讓一個精神失常的女人走上五樓、塑化與與食用油延燒的風暴、桃園機場讓活貓夾帶出境、貴婦團阿帕契事件、跨部會拚經濟卻越拚越糟……這許多新聞共同告訴我們的是什麼?」 本書開場,是郝明義寫的前言,說明他寫這本書的源起。然後打開第一章的一開頭,作者就拿出一堆看似不相干的新聞事件,然後歸納出他觀察到現在台灣面臨的最大問題:「政府的運作已經癱瘓,行政已經崩壞。」 身為出版業界重量級人物的郝明義,兩年前因為反黑箱服貿事件「開第一槍」而為人所知。《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是他因為抗議服貿而辭去國策顧問一職後,兩年來思索台灣的現實和未來而寫的一本書。 郝明義說台灣已經不只是來到人人都是媒體的時代,也來到了人人都是公民行動的時代,人人都是大推理家的時代──人人都必須推理思考自己社會的問題根源,並加以改善。 全書不但結合了郝明義自己的視野與長期對台灣與兩岸的觀察,他更遍訪各行各業的許多人物,尤其是二、三十歲年齡層的人。全書讀來有他自己的深刻論點,也有像推理小說的線索和布局,一步步把困擾台灣人多年的裡裡外外問題的根源,逐漸揭露。 郝明義說:「很多人聽了《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這個書名,都問:我們的四周不就是海洋嗎?難道不是嗎?」 他說:地理條件上,是。但是在心態和認知上,我們不是。各種原因,使得台灣明明在海洋之中,但是卻長期背向海洋;使得我們忘了面對海洋該有的冒險探索,而只固守小農耕作的保守心態;使得我們身處豐饒之中,卻看不清自己的資源,反而一路製造越來越大的破壞,終致深陷困境,甚至絕境。 郝明義說他聽到身邊很多人都對台灣的現狀感到悲觀。他說台灣最近爆發的一個個問題還是小事,最嚴重的是台灣太多積弊和舊習已經快要讓自己窒息。無論如何都到了要變革的時刻。所以,他認為接下來的二十年,將是台灣目睹自己滅亡,但也可能新生的一個關鍵時期。 而變革的基本信念,郝明義認為就是要勇敢:「敢於和過去不同,敢於和對岸不同,敢於從險境中開創未來。」 本書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恐懼的總和>。     作者歸納政治、經濟與社會問題的沉年積弊,說明為什麼到了即將爆炸的關頭。 這些恐懼起源於: 一,不論誰再執政,都要面臨已經崩潰、無從運作的政府; 二,過於墨守陳規,過於老舊,沒有下一棒的經濟; 三,從經濟活動到房屋,被政府和老一代遮蓋住希望的年輕人; 四,台灣身處海洋之水,卻自己耗盡資源,成了「無魚之海」。 五,無處可去的核廢料,到了一個關鍵的危險期; 六,國、民兩黨都缺少第一哩路的兩岸政策,使兩岸處於危險之中; 七,服貿的未爆彈,對於未來的服貿,還有許多沒被注意的問題。 作者在第一部寫了<結語一:統獨提款機>,指出政黨人物因為懶惰及逃避,而一再煽動統獨及藍綠之爭。政黨在執政到無牌可打之時,就使用統獨提款機,製造對立,企圖借由支持者對另一方顏色的厭惡,而轉移對自己執政無能的憤怒。 郝明義除了直接訪問總統參選人之外,呼籲政黨人物要改變之外,他也提醒這種顯對立的思維,其實是陸地思維。而如果我們改換海洋思維,「海底雖然也有深溝淺灘的不同地形,但是一切都被包容在寬濶的海面之下。不同區域的海水,雖然也有不同顏色的變化,但這些不同顏色的海水並不是彼此隔離,更不會對立──它們彼此還是並存、交流,只是隨時間與光線的變化而呈現不同的色相。」 第二部:<希望的總和>。 作者根據他的觀察與訪問,總結了台灣也正在迸發新的希望。這些新生的希望在於: 一,未來需要的三種新人才出現。他們使用數位化與國際化的工具,參與社會「行動」,參與社群「協作」,為台灣注入新的能量。 二,不指望政府,由民間主動突破障礙,敢於走不同的路,推動新經濟和產業升級的人出現,並且許多是年輕人; 三,更多的年輕人,以相較於五年前高出六倍的人數、難以計量的熱情,投入各種公民運動,他們走向政治、教育、海洋、環保、偏鄉,還有國家安全,親身實踐也呼朋引伴地改造自己的社會和環境; 四,台灣如果可以擺脫統獨的哈哈鏡,而把對岸當一面鏡子來看,那會發現這面鏡子可以幫我們進行三道靈魂的試煉。第一道試煉是財富,試煉我們可以如何由只想賺對岸觀光客的錢、便宜代工的錢,而改造自己創造財富的觀念和習性。 五,台灣的第二道靈魂試煉,是擺脫統獨思維的地圖,看清自己在太平洋中的關鍵樞紐位置,以動態平衡來找出和對岸相處的角度。 六,台灣的第三道試煉,是體現也實踐民主社會,公民行動的價值,讓自己更上層樓。如此可以在當對岸向全世界展現「有用之用」的極致的時候,台灣卻可以向對岸展現出「無用之用」。以這「無用之用」讓對岸感到一直有向我們學習之處。「當我們說對岸的國族主義大一統思想太狹隘的時候,我們自己要先跳脫西伐利亞體系的主權國家邏輯,在地球村時代、全球人類有需要共同協助解決問題的時代,向世界開放我們的胸懷。」作者說。 七,台灣許多問題之爆發,除了本書第一章所寫的行政體系本身的崩壞之外,也有屬於立法院的、立法與行政權捍格的,以及因為國家治理者身分混淆不清而導致的。因此憲法時刻到了,一個由公民而不是政黨發動的修憲的時刻到了。必須要𨤳清總統制或內閣制、改變立法委員的誕生方法,也要改變立法院的構成比例。而由於過去修憲都是由國民黨和民進黨兩黨主導,兩黨都是出於政黨之私利,在枝微末節打轉,而未觸及憲法應有的大義,所以必須要由人民行動的時刻到了。 作者在第二部的結語寫了一篇<解題者應該對出題者心存敬意>。他說出自己為什麼在思考兩年之後,今年三月中因為讀了一本推理小說而決心行動,開始這本書。 「我們需要期許自己是一個大推理家,實踐自己為這個推理劇找出一條生路的時代到了。⋯⋯解開如此神秘、難解的難題,唯一的可能,就是要對所有製造這些難題的人心存敬意,感謝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就沒有這些難題可解。」郝明義說,只有如此,才能把解題當成一個奇妙無比的遊戲來對待。也只有如此,一個不可能出現的解答,才可能出現。 第三部:<Case Study:一段公民行動路線圖的解析>。 這本書的第三部份,郝明義回顧整理了他從為反黑箱服貿開第一槍之後,到太陽花學運,再到1129 六都大選之前的路程。「公民行動需要論述、需要文字的力量。」作者說,「我希望把我自己反黑箱服貿的這段經驗提供出來,當作個案分析,給大家參考。」 郝明義整理了十多篇發表過的文章,每篇都加上「寫作背景」,說明寫作當時的動機和著眼點;也加上「後續發展」,說明這篇文章後來發生的作用,以便給其他公民行動的人參考。   相關部落格http://rexhow.com/twunbound/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

郝明義  著
網路與書  出版
2015/09/03 出版

我們要敢於和過去不同,敢於和對岸不同, 敢於在險境中開創新的未來。 二十年時間將決定我們是滅亡還是新生。 前國策顧問郝明義直接訪問總統候選人。   「會計法送進立法院發現漏字、總統府讓一個精神失常的女人走上五樓、塑化與與食用油延燒的風暴、桃園機場讓活貓夾帶出境、貴婦團阿帕契事件、跨部會拚經濟卻越拚越糟……這許多新聞共同告訴我們的是什麼?」 本書開場,是郝明義寫的前言,說明他寫這本書的源起。然後打開第一章的一開頭,作者就拿出一堆看似不相干的新聞事件,然後歸納出他觀察到現在台灣面臨的最大問題:「政府的運作已經癱瘓,行政已經崩壞。」 身為出版業界重量級人物的郝明義,兩年前因為反黑箱服貿事件「開第一槍」而為人所知。《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是他因為抗議服貿而辭去國策顧問一職後,兩年來思索台灣的現實和未來而寫的一本書。 郝明義說台灣已經不只是來到人人都是媒體的時代,也來到了人人都是公民行動的時代,人人都是大推理家的時代──人人都必須推理思考自己社會的問題根源,並加以改善。 全書不但結合了郝明義自己的視野與長期對台灣與兩岸的觀察,他更遍訪各行各業的許多人物,尤其是二、三十歲年齡層的人。全書讀來有他自己的深刻論點,也有像推理小說的線索和布局,一步步把困擾台灣人多年的裡裡外外問題的根源,逐漸揭露。 郝明義說:「很多人聽了《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這個書名,都問:我們的四周不就是海洋嗎?難道不是嗎?」 他說:地理條件上,是。但是在心態和認知上,我們不是。各種原因,使得台灣明明在海洋之中,但是卻長期背向海洋;使得我們忘了面對海洋該有的冒險探索,而只固守小農耕作的保守心態;使得我們身處豐饒之中,卻看不清自己的資源,反而一路製造越來越大的破壞,終致深陷困境,甚至絕境。 郝明義說他聽到身邊很多人都對台灣的現狀感到悲觀。他說台灣最近爆發的一個個問題還是小事,最嚴重的是台灣太多積弊和舊習已經快要讓自己窒息。無論如何都到了要變革的時刻。所以,他認為接下來的二十年,將是台灣目睹自己滅亡,但也可能新生的一個關鍵時期。 而變革的基本信念,郝明義認為就是要勇敢:「敢於和過去不同,敢於和對岸不同,敢於從險境中開創未來。」 本書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恐懼的總和>。     作者歸納政治、經濟與社會問題的沉年積弊,說明為什麼到了即將爆炸的關頭。 這些恐懼起源於: 一,不論誰再執政,都要面臨已經崩潰、無從運作的政府; 二,過於墨守陳規,過於老舊,沒有下一棒的經濟; 三,從經濟活動到房屋,被政府和老一代遮蓋住希望的年輕人; 四,台灣身處海洋之水,卻自己耗盡資源,成了「無魚之海」。 五,無處可去的核廢料,到了一個關鍵的危險期; 六,國、民兩黨都缺少第一哩路的兩岸政策,使兩岸處於危險之中; 七,服貿的未爆彈,對於未來的服貿,還有許多沒被注意的問題。 作者在第一部寫了<結語一:統獨提款機>,指出政黨人物因為懶惰及逃避,而一再煽動統獨及藍綠之爭。政黨在執政到無牌可打之時,就使用統獨提款機,製造對立,企圖借由支持者對另一方顏色的厭惡,而轉移對自己執政無能的憤怒。 郝明義除了直接訪問總統參選人之外,呼籲政黨人物要改變之外,他也提醒這種顯對立的思維,其實是陸地思維。而如果我們改換海洋思維,「海底雖然也有深溝淺灘的不同地形,但是一切都被包容在寬濶的海面之下。不同區域的海水,雖然也有不同顏色的變化,但這些不同顏色的海水並不是彼此隔離,更不會對立──它們彼此還是並存、交流,只是隨時間與光線的變化而呈現不同的色相。」 第二部:<希望的總和>。 作者根據他的觀察與訪問,總結了台灣也正在迸發新的希望。這些新生的希望在於: 一,未來需要的三種新人才出現。他們使用數位化與國際化的工具,參與社會「行動」,參與社群「協作」,為台灣注入新的能量。 二,不指望政府,由民間主動突破障礙,敢於走不同的路,推動新經濟和產業升級的人出現,並且許多是年輕人; 三,更多的年輕人,以相較於五年前高出六倍的人數、難以計量的熱情,投入各種公民運動,他們走向政治、教育、海洋、環保、偏鄉,還有國家安全,親身實踐也呼朋引伴地改造自己的社會和環境; 四,台灣如果可以擺脫統獨的哈哈鏡,而把對岸當一面鏡子來看,那會發現這面鏡子可以幫我們進行三道靈魂的試煉。第一道試煉是財富,試煉我們可以如何由只想賺對岸觀光客的錢、便宜代工的錢,而改造自己創造財富的觀念和習性。 五,台灣的第二道靈魂試煉,是擺脫統獨思維的地圖,看清自己在太平洋中的關鍵樞紐位置,以動態平衡來找出和對岸相處的角度。 六,台灣的第三道試煉,是體現也實踐民主社會,公民行動的價值,讓自己更上層樓。如此可以在當對岸向全世界展現「有用之用」的極致的時候,台灣卻可以向對岸展現出「無用之用」。以這「無用之用」讓對岸感到一直有向我們學習之處。「當我們說對岸的國族主義大一統思想太狹隘的時候,我們自己要先跳脫西伐利亞體系的主權國家邏輯,在地球村時代、全球人類有需要共同協助解決問題的時代,向世界開放我們的胸懷。」作者說。 七,台灣許多問題之爆發,除了本書第一章所寫的行政體系本身的崩壞之外,也有屬於立法院的、立法與行政權捍格的,以及因為國家治理者身分混淆不清而導致的。因此憲法時刻到了,一個由公民而不是政黨發動的修憲的時刻到了。必須要𨤳清總統制或內閣制、改變立法委員的誕生方法,也要改變立法院的構成比例。而由於過去修憲都是由國民黨和民進黨兩黨主導,兩黨都是出於政黨之私利,在枝微末節打轉,而未觸及憲法應有的大義,所以必須要由人民行動的時刻到了。 作者在第二部的結語寫了一篇<解題者應該對出題者心存敬意>。他說出自己為什麼在思考兩年之後,今年三月中因為讀了一本推理小說而決心行動,開始這本書。 「我們需要期許自己是一個大推理家,實踐自己為這個推理劇找出一條生路的時代到了。⋯⋯解開如此神秘、難解的難題,唯一的可能,就是要對所有製造這些難題的人心存敬意,感謝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就沒有這些難題可解。」郝明義說,只有如此,才能把解題當成一個奇妙無比的遊戲來對待。也只有如此,一個不可能出現的解答,才可能出現。 第三部:<Case Study:一段公民行動路線圖的解析>。 這本書的第三部份,郝明義回顧整理了他從為反黑箱服貿開第一槍之後,到太陽花學運,再到1129 六都大選之前的路程。「公民行動需要論述、需要文字的力量。」作者說,「我希望把我自己反黑箱服貿的這段經驗提供出來,當作個案分析,給大家參考。」 郝明義整理了十多篇發表過的文章,每篇都加上「寫作背景」,說明寫作當時的動機和著眼點;也加上「後續發展」,說明這篇文章後來發生的作用,以便給其他公民行動的人參考。   相關部落格http://rexhow.com/twunbound/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我是公民也是媒體

網路與書  出版
2015/04/29 出版

沒有任何人可以代表這場運動,但每個人都不可或缺!   24天、80多人、1,234則新聞;3小時、3,600多人、693萬元⋯⋯等等這些數字印證了新媒體在太陽花運動中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奇蹟!零時政府、大腸花、沃草⋯⋯等等異軍突起,盡顯新世代發揮了監察政府、仗義執言的公民意識!   太陽花運動除了創造台灣民主及社會運動歷史之外,也將網路社運與媒體創新再推向高峰!長達24天的太陽花運動,有各式新媒體平台,扮演資訊傳遞、議題辯論、動員參與等功能,在短時間內發揮高度影響力。參與者透過科技網絡連結、分享、支持、採取行動,去中心化、自主地參與,共同成就了這場運動。   台大新聞所結合課程及相關師資,推動專書報導計畫,帶領學生進行反服貿運動中新媒體實踐個案及參與者的報導;並邀請教師、學者針對此議題進行綜觀的分析,希望彌補這塊重要的歷史缺口,留下紀錄。   本書選取代表性的個案做為報導的主軸,並搭配每個新媒體實踐中的參與者的生命歷程;切入點著重於人與科技的互動,耙梳人類如何使用科技促成個人及社會的改變。本書中的故事,將有助於讀者理解新媒體實踐如何在社會運動中發揮資訊傳遞、民主溝通與動員能力,或許也能讓我們在這些年輕人的故事中找到個人生命經驗的對照與反思。   本書重點   ・眾志成城,鄉民造反!年輕一代如何利用各種新媒體平台,參與並成就了太陽花、野草莓等等社會運動。透過參與社會運動,年輕人實踐了他們的知識和公民責任,更促動了深層的社會轉變。   ・本書由台大新聞所研究生採訪編寫,走訪太陽花運動中國內外的積極參與者。   ・選取代表性的個案做為報導的主軸,包括沃草、新聞e論壇、攝護線、公庫、零時政府、PTT、太陽花國際部和海外330行動;並搭配每個新媒體實踐中的參與者現身說法、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   ・由學者、資深媒體人撰寫專文,為太陽花運動──這場公民參與及新媒體實踐,提供了具有理論意義、社會脈絡與歷史縱深的分析。   ・公民、鄉民串聯推薦:李惠仁(獨立紀錄片導演)、何榮幸(天下雜誌總主筆)、林麗雲(台大新聞所教授)、柯一正(導演)、范雲(台大社會系副教授)、徐挺耀(數位文化協會創辦人)、陳良基(台大學術副校長及電機工程系講座教授)、馮光遠(作家)、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黃哲斌(新聞工作者)、黃國昌(中研院法律所研究員)、賀照緹(紀錄片導演)、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鄭弘儀(資深媒體人)、蔡其達(文化工作者)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我是公民也是媒體

網路與書  出版
2015/04/29 出版

沒有任何人可以代表這場運動,但每個人都不可或缺!   24天、80多人、1,234則新聞;3小時、3,600多人、693萬元⋯⋯等等這些數字印證了新媒體在太陽花運動中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奇蹟!零時政府、大腸花、沃草⋯⋯等等異軍突起,盡顯新世代發揮了監察政府、仗義執言的公民意識!   太陽花運動除了創造台灣民主及社會運動歷史之外,也將網路社運與媒體創新再推向高峰!長達24天的太陽花運動,有各式新媒體平台,扮演資訊傳遞、議題辯論、動員參與等功能,在短時間內發揮高度影響力。參與者透過科技網絡連結、分享、支持、採取行動,去中心化、自主地參與,共同成就了這場運動。   台大新聞所結合課程及相關師資,推動專書報導計畫,帶領學生進行反服貿運動中新媒體實踐個案及參與者的報導;並邀請教師、學者針對此議題進行綜觀的分析,希望彌補這塊重要的歷史缺口,留下紀錄。   本書選取代表性的個案做為報導的主軸,並搭配每個新媒體實踐中的參與者的生命歷程;切入點著重於人與科技的互動,耙梳人類如何使用科技促成個人及社會的改變。本書中的故事,將有助於讀者理解新媒體實踐如何在社會運動中發揮資訊傳遞、民主溝通與動員能力,或許也能讓我們在這些年輕人的故事中找到個人生命經驗的對照與反思。   本書重點   ・眾志成城,鄉民造反!年輕一代如何利用各種新媒體平台,參與並成就了太陽花、野草莓等等社會運動。透過參與社會運動,年輕人實踐了他們的知識和公民責任,更促動了深層的社會轉變。   ・本書由台大新聞所研究生採訪編寫,走訪太陽花運動中國內外的積極參與者。   ・選取代表性的個案做為報導的主軸,包括沃草、新聞e論壇、攝護線、公庫、零時政府、PTT、太陽花國際部和海外330行動;並搭配每個新媒體實踐中的參與者現身說法、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   ・由學者、資深媒體人撰寫專文,為太陽花運動──這場公民參與及新媒體實踐,提供了具有理論意義、社會脈絡與歷史縱深的分析。   ・公民、鄉民串聯推薦:李惠仁(獨立紀錄片導演)、何榮幸(天下雜誌總主筆)、林麗雲(台大新聞所教授)、柯一正(導演)、范雲(台大社會系副教授)、徐挺耀(數位文化協會創辦人)、陳良基(台大學術副校長及電機工程系講座教授)、馮光遠(作家)、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黃哲斌(新聞工作者)、黃國昌(中研院法律所研究員)、賀照緹(紀錄片導演)、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鄭弘儀(資深媒體人)、蔡其達(文化工作者)

特價24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書展邊緣的獨行:法蘭克福書展前主席衛浩世回歸自我之旅

衛浩世  著
網路與書  出版
2013/01/22 出版

◎ 衛浩世,全球最大書展法蘭克福書展的前主席,在走下職業舞台後,回顧自己與職場、人生的關係。這本回憶錄記錄了他回歸自我、重新自我定位的旅程。對退休專業人士具很好的參考價值。◎ 衛浩世曾擔任法蘭克福書展主席長達二十五年,法蘭克福書展不僅是作者一生的志業,也是全球文化交流互動的場合。本書從書展主席的觀點,觀察全世界的文化、社會脈動。為「書展主席三部曲」的最後一部。◎ 作者用時而深沉、時而悠揚的筆觸,抒發他對後職場人生的深刻省思,充滿生命情感。尤其退休後,高齡族來到人生的銀髮階段,要如何調整心境,與自己的生命取得共識,本書有非常細膩的描寫與分享。◎ 作者特別用一個章節臚列二十九位對他影響甚鉅的當代或歷史人物,從他們與他生命的交會點,彰顯時代意義,以及其他生命故事對他個人生命的塑造過程。◎ 中文版為全球首印(早於德文版)。 每年十月,在法蘭克福,全球出版人、書商、版權代理商齊聚一堂,不同的文化、信念、創意在此對話、交易、交流。這是走過六百餘年歲月、全球最大的圖書盛宴──法蘭克福書展。  二○○○年,衛浩世離開擔任二十五年的法蘭克福書展主席一職,展開退居幕後的顧問生涯。歷經榮耀與沉寂、妥協與堅持,也在種種突破中成就一般人難望項背的文化志業,這位在世界出版的中心叱吒三十多載的「法蘭克福先生」,要如何坦然面對人生下半場的困境與挑戰,與自我對話、與軀體搏鬥、與回憶和解?  失去權力舞台,體力衰退及病痛隨之而來,他曾搖擺踟躕,依依不捨,患得患失。然而沉澱過後浮現的寧靜與澄澈,讓他重新思索對他別具意義的人生課題:除了長年辦書展的過程與心得,也細數人與人(全球重量級文化、政經人物)的相遇、分離、病痛、家人、權力與事業的關係、溝通的意義與迴響。  從一介流浪漢踏入出版業,到後來逐步打造全世界最大的書展,衛浩世的職業生涯等同歐洲出版史的一頁,而「書展主席三部曲」就是這一頁不可或缺的註腳。若說《憤怒書塵》是拒絕與追尋的故事,《集書人》講奉獻與塑造的過程,《書展邊緣的獨行》則回歸生活本質,打量「自己」這件生命作品。有深沉誠實的反思,也有明快篤定的跳脫。走下職業舞台的身影或許必須踽踽獨行,卻可以昂首闊步。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們的希望地圖

網路與書  出版
2008/06/09 出版

到「我們的希望地圖」網站寫希望的人,有兩種很有意思的反應。一種是突然不知道該寫什麼,驚覺自己失去了希望的能力。有個網友說:「這個活動,也意外的讓我學習,最重要的是要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從對自己誠實做起。」另一種反應是跨出排斥政治的心態,學習當一個公民,並說出自己對未來的想像,認為「政治人物做不好,如果我們保持沈默,那麼我們也難辭其咎」。有些人最後甚至寫上癮。   這個活動意外成了公民的許願練習機,吸引了許多人探索內心對未來的真正期待。   用「一中市場」、「綠卡」這些總統選舉期間的新聞熱門關鍵字,在「我們的希望地圖」網站上搜尋,被提到的次數遠遠不如「不孕」、「馬路」、「孩子」、「同志」……等。這顯示大家最關心的其實是生活過的好不好,和激情的政黨支持者,或大眾媒體所感興趣的,大不相同。   「我們的希望地圖」最初的發想,本來就是想讓一些在目前大眾媒體發不出聲音,或是不想發出聲音的人,有所發聲的機會。從統計數字看來,希望地圖的參與者,真的是當初所希望的這些人。   這是一本怎樣的書?你有一本,馬總統也有一本。   活動之初,就有一個出版計畫,要將活動記錄,並且把書送給新總統,邀請他一同來成就希望。這樣的全民希望之書,反應了「最真實的民間希望,最在地的台灣感動」,是一個國家的具體縮影,也是各行各業極佳的需求趨勢參考。   同樣生存於台灣的命運共同體,除了自己,別人希望些什麼?歡迎你打開本書,在別人的故事中,接近自己。   (本書的淨收入將全部投入「我們的希望地圖」公益活動,成為活動唯一的收入來源,以及繼續往前發展的助力。如果你認同「我們的希望地圖」,歡迎購買一本書,收藏全民希望,同時贊助一個公益活動,謝謝!)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集書人

衛浩世  著
網路與書  出版
2008/01/31 出版

從一個沒有人有過的角度與高度,觀察、刻劃全球的出版世界,這是他就任主席後的回憶錄,也是他收集的恩人、敵人、友人、情人的故事。每年十月在德國舉辦的全球最大的圖書盛會「法蘭克福書展」,不僅提供了一個全球圖書交易的平台,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書客族們在此往來、對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它更提供了一個全球文化思想交流的場域,儼然是一個小型的聯合國。在這裡,人與人之間,有友誼,也有猜忌;企業與企業之間,有合作和夢想,也有商業鬥爭;國家與國家之間,有文化團結,也有政治打壓。衛浩世,曾擔任法蘭克福書展主席達二十五年之久,既是書展的象徵,也是精神領袖。在這本書中,他詳實地記錄下擔任書展主席二十五年來的種種愛恨情愁。透過他的眼睛,我們看見這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出版界的發展與趨勢。我們得以一窺書展公司內部不為人知的權力爭鬥、強勢出版國對弱勢族群的打壓、「魯西迪事件」的全球效應、電子科技對出版業的衝擊、甚至媒體對書展的評論如何影響輿論。此外,跟隨著衛浩世踏遍全球的圖書考查,我們也有機會對拉丁美洲、日本、台灣、印度、中國大陸、東南亞等地的書界人事,有概略的了解。《集書人》,不僅是衛浩世的個人自傳,也是他與圖書界裡遭遇的恩人、敵人、友人、情人的故事。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趙老大闖江湖

趙慕嵩  著
網路與書  出版
2006/04/07 出版

趙慕嵩是台灣資深的社會記者,在江湖行走時,人人皆尊稱其為「趙老大」而不名。本書是作者的回憶錄,主要內容在敘述數十年記者生涯所遭遇的點點滴滴。既有當年台灣社會種種光怪陸離的怪現狀,還有對人與事的回憶,以及對新聞這一行的反思。作者筆調老辣,在嘲諷中又不失溫情,讀來宛如觀賞一卷台灣浮世繪的眾生相,以及充斥在其中的種種故事。 從新聞工作退休之後,趙老大開起餃子館,本意是為了謀生,但這種寧可放下身段,也不願意向命運低頭的態度,卻鼓舞了許多身處困境的人則是。《趙老大的餃子館》一書,以及他在《中國時報浮世繪》版發表的文章,都受到熱烈迴響。本書所敘述的則是他更為精彩與完整的生命傳奇。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當如果遇上部落格

網路與書  出版
2006/03/13 出版

本書談的是關於部落格的種種想像,包括部落格所蘊含的先進與反動的力量;以及華文世界∕兩岸發展的比較,當台灣的部落客遇上中國大陸的博客,在行為與現象上的異同;另外還有部落格的各種流變與原型,以及關於先驅的想像:我們在早期的古人身上,看到怎樣的部落格風景?另外尚有華文及國際各種優秀的部落格,從不同領域的迷的角度介紹各種優格。另外要告訴讀者應該開始部落格的理由,Blogging是一種Lifestyle,是從生活延伸到網路的伸展空間。如何打造自己的部落格,如同搭建房子一步步加以建造,然後運用一些工具與技巧加以雕飾,在人人都可以成為部落客的時代,塑造屬於自己的風「格」。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記者三章

陸鏗  著
網路與書  出版
2004/09/01 出版

六十多年的記者生涯,雖然歷經坎坷,備嘗艱辛,但總的感覺是一種自豪的美好,或者說,美好的自豪。每當我的學生問我對記者生涯的感受時,我都坦誠相告:如果下一輩子叫我選擇職業和事業,我的選擇仍然是新聞記者。 作為一位大記者,有其樂趣及影響力,而在它的對面,就是無數的壓力、挑戰及誘惑。每一門課都要修,無從迴避。 在新聞戰場上縱橫一甲子,多少當代人物、多少驕傲與挫折在鏗老眼前走過,交織成一則則動人、珍貴的故事與心得,進而累積轉化成一種對大記者的信仰與心得。 這就是本書要談的,關於大記者的五個特質及三個原則。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東亞四地書的新文化

加藤敬事  著
網路與書  出版
2004/07/20 出版

2002年10月,日本《書與電腦》(Book and Computer)雜誌社,邀請中國大陸、台灣、韓國,以及日本當地的出版業代表,舉辦了一個「東亞出版文化論壇」。論壇一方面要各地代表報告一下當地出版業的歷史與現況,一方面探討數位科技與出版的關係。當時日本長期苦於出版業的衰退,因而聽到大陸與韓國的出版業都呈現十分蓬勃的發展,許多人不免艷羨之情。台灣的部份,從2000年開始所出現的一些嚴重問題,但他們仍然為台灣在1990年代曾經享有的高速成長而羨慕。因而論壇結束後,《書與電腦》雜誌又提出一個新的想法,希望能邀請四地的編輯人共同來策劃一本書,來檢視各地的出版與現況,進而尋找其中的異同時,這也就是後來這本《東亞四地書的新文化》一書之起由。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