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教育者,我們必須行動,而且在行動中,我們必須忠於自己的呼喚。──范梅南(Max Van Manen)誰說大學生很草莓?誰說上課只能待在教室內?如果說,學生們宛若一群青春候鳥,飛到大學校園裡停駐四年,他們將在這裡汲取哪些教育經驗,作為成長的養分?又有哪些美好的回憶,可以陪伴他們,展翅飛向社會,長成一個擁有夢想和行動熱情的大人?位於花蓮的東華大學,有一群關心土地、關懷社區、充滿創意的老師,他們從教育部的「卓越計畫」出發,設計了多樣化的「社會參與課程」,帶著大學生們走出校園,走進部落偏鄉,接觸山海大地,在服務學習的新鮮玩趣中,創造一輩子難忘的另類學習體驗。環境教育課,學生們走訪有機農場、聆聽草根的環保故事,到高山感受台灣之美,喚起守護家園的情感;部落工作課,學生們走進八八風災受創部落,記錄有機小米復育的新希望;鄉村規劃課,學生們在花東縱谷和海岸之間徒步四天三夜,實踐低碳、零食物里程的慢活壯遊;認識博物館課程,大學生挽起袖子,整理天送伯文物館的古老農具,讓社區孩子了解阿公阿嬤的歷史;生命與人權教育課,學生們走進錄音間,為電影「神鬼傳奇」、「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說戲並配音,讓盲人朋友享受「聽」電影的樂趣。此外還有非正式課程,例如:在花蓮小農市集,大學生們幫忙叫賣,創造有機小農和消費者之間的友善平台;在豐田五味屋,大學生協助偏鄉孩子開設二手商店;一堂沒有學分的認輔計畫,大學生走進原鄉小學,跟孤單的孩子在一起,建立出小王子和狐狸般的單純友誼。透過十堂有趣的另類課程,大學生們看見了土地,也認識了自己。教育小革命的種子,灑在年輕人心裡,期待美麗的花朵,終將在台灣各地的角落綻放。
◎加拿大首席園藝治療師傾力傳授,園藝治療初入門者必讀指南。◎李偉文、林一真、林木泉、林綺雲、張俊彥、曹幸之、馮榕等醫界、教育界、保育界專家學者聯合推薦。大自然擁有不可思議的療癒力,讓病患親自種下一株樹苗,或是幫花朵澆澆水,安定情緒的功效,遠大於鎮靜劑或任何形式的心理治療法。對許多病患,尤其是受苦於心智疾病或須長期復健的人來說,再沒有比看到種籽發芽、小樹成長、花朵漸開時的喜悅,來得更令人快樂了。園藝治療便是透過植物生命內在豐富的質地、氣味、色彩與成長變化,激發案主記憶與思考歷程,喚醒案主對外在環境的覺察,使其自然而然地湧現健康意識與幸福感。本書作者米契爾‧修森,具有三十五年實務資歷,是加拿大首席園藝治療師。他幫助讀者理解什麼是園藝治療、如何開始自己的園藝治療和完成計畫。書中將真實生活經驗細心地交織在實作活動中,賦予了這些示範獨特的價值,更處處傳達出自然主義與人道主義的聲音。對初入門的園藝治療者而言,這是一本能給予新手信心的入門手冊,而書中的諸多創見,也能讓資深實務工作者獲益良多。不論是對失智長者、藥癮者、嚴重情緒困擾者,或是長期照護機構、醫院、社福機構……等,園藝治療都可作為促進身心康復的最佳輔助療法,《植物的療癒力量》更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實用入門好書。在這個領域擔任指導者的三十五年間,我一次又一次親眼目睹,曾經全然放棄的案主,(透過園藝療法)重燃希望,再度感受快樂,恢復了尊嚴和生活品質。──米契爾‧修森
有時覺得,連自己也說不上來,究竟為了什麼理由,在經過三十餘寒暑交替,幾番人世因緣起伏之後,還是選擇回到土地上,回到這條阿公曾經走過的田埂路上。 二○○四年春天,我結束在日本研究所的學業,回到睽違兩年的故鄉,下田扮起荷鋤戴笠的作穡人,大多數的朋友,包括一輩子學法律的指導教授在內,聽到我打算回鄉下種田,莫不瞪大了眼睛,加上一副懷疑的表情。或許只有自己才知道,這顆稻米的種子,早在青澀年少的時代,便已埋進了心田。 十二歲那年冬天,因父親經商失敗,舉家遷回台中鄉間、那個原本只有過年過節才有機會回去的小村落。印象中滿溢著年糕香味、炊煙裊裊的阿公老家,對於生長在黑手家庭的自己而言,是個極大的文化震撼。如今回想起來,當時正值青春期的自己,有如經歷一次精神上的移植,一如在栽培蔬果時,將小苗由苗床移植到田圃上那般,雖然幼苗必須忍受根鬚撕裂的苦楚,然而當它定植到柔軟黝黑的沃土上時,令人難以想像的,無數新生細密的根系,竟由原本斷裂的傷口處萌發衍生,造就出更加茁壯的根系與體質。那整整一年的農村生活經驗,該是自己選擇這條道路最原初的起點吧。 三十四歲返鄉歸農,並創立榖東俱樂部,「相招來作田,讓都市人也能吃到自己種的米」,就某種意義來說,這樣的夢想已然實現。有一群同願發心的朋友,一起出資租下田地,僱用一位田間管理員,種出同享一畝田的福分。 曾經以為,農夫的工作就是種稻,現在才慢慢體會,農夫在田間阡陌中種下的,是自己的心。打從下田種稻第一天起,心中便有個小小願望,希望能在這五甲田地上,種出越來越多真摯的笑容!因為我始終相信,唯有更多人用心陪伴的土地,才能生產出真正滋養人們身心的食糧。 如果您想感受春天的生命力,三月的插秧祭最是熱鬧;如果您喜歡手釀醬油的清香,別忘了八月回來坐坐;如果您想讓孩子們體會摸河蜆的滋味,十月正是肥美的時節,如果您只是想回味那古式壟榖機隆隆的聲響,每個月底都是我們碾米的時間,即使只是坐在穀倉裡,跟老阿伯話家常,您也會發現,人心的距離其實沒有那麼遠!這種跟大地季節相映的生命節奏,才是我心中最真切的想望。… 賴青松是留學日本的法律碩士,但他最大的志願卻是當農夫!因為,赤足踩在土地上,他才有回家的感覺;因為他希望有更多人來親近農村,培養出帶著「泥巴味」的新世代;因為,每當看見小小秧苗映照在滿水蕩漾的田間,也映照在靜靜佇立田畔的榖東們心底,總讓他覺得:「原來,種田是這般美麗!…」 《青松e種田筆記:榖東俱樂部》是賴青松移居宜蘭四年的田間筆記與生命思索。白天,他荷鋤下田,與泥巴稻秧為伍;晚上他提筆為文,將田間大小事與歸農心情一一記錄下來,輯成「榖東米報」,按月寄給穀東們。透過簡樸、勞動、回歸大地的生活,他說:「我只想好好做田,種出值得等待的幸福滋味!」 陳玉峰、陳來紅、何英超、梨山阿寶、夏瑞紅、蕭錦綿 熱烈推薦
輕鬆、快樂,是閱讀這本書時的重要基調。從探觸有機農藝的知識,逐漸體悟到生活的價值和意義,則是閱讀過程另一個重要的啟發。盛璘不斷把自己過去的學習,和當下遇見的個案,做一個有趣的比較和反省。愜意生活,卻不忘嚴肅思考。一則則體貼人性,又充滿普羅環境意識的觀念,不斷地被她推介出來,引發我們深思。 黃盛璘是個積極的金牛座,當了十五年的編輯,卻碰上了中年危機。她毅然辭去工作,以四十七歲的「高齡」,第一次踏上美國,展開兩年的遊學之旅。她來到陽光明媚的加州,在猶太籍妹夫安迪所開設的「春風中藥舖」打工,認識了一群愛好東方醫學的美國人,也開始對漢方藥材產生興趣。柏克萊大學附近是生態意識及環保運動的大本營,她到社區大學修課,意外邂逅了「樸門農藝」(Permaculture)和「園藝療法」(Horticulture Therapy),讓她雙眼閃閃發亮。她自願去當園丁、學習蚯蚓堆肥、在陽光下整地剷馬糞、幫盲人朋友設計花園、到老人院及腦性麻痺中心實習、逛農夫市場和兒童菜園、參觀自然屋建築及各種社區改造的環保庭園設計、到森林公園去收集野生動物糞便進行育種觀察…,全是她前半生不曾做過的新玩意兒,生活豐富又有趣。最重要的是,她知道這個對地球友善的生活方式,正是她未來最想追尋的人生志業。二○○四年夏天,黃盛璘成為台灣第一位獲得美國認證的園藝治療師。她帶著滿滿的熱情回到台北,展開生涯第二春,希望帶動更多人親近自然大地,並以植物的生命力,來療癒現代人的身心靈。《走進園藝治療的世界》是黃盛璘在美國兩年期間的遊學筆記,她以活潑輕快的口吻,自嘲這是一趟中年歐巴桑的學習之旅,從字裡行間,我們看到她對自我的誠實、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對弱勢文化的關心、對環保實踐的認同、對植物和各種藥草的親近,這些特質讓她快樂地邁向知天命之齡,努力推動園藝療法,樂此不疲。 本書特色呂淑貞、林宗賢、孫芳鵑、唐香燕、曹幸之、畢恆達、傅月庵、莊展鵬、劉克襄、鄭晃二特別推薦
從邊城開往加德滿都方向的巴士終於要出發了。我四處張望,發現這輛只有四、五十個座位的巴士,竟塞進了近百人(包括掛在車頂上的),擁擠的空間,悶熱的空氣,扭曲的四肢,只能擠進半邊屁股的位置,讓我們這些背包旅人禁不住苦著臉。但當地人不論有沒有位子坐,卻都是一派高興地笑嘻嘻,只要車子能動,路通了就很樂的樣子。車子終於啟動,向前滑行,幾位在路邊聊天的年輕人紛紛抓著車門旁鐵杆輕鬆跳上車,繼續談笑。巴士從不關車門(好像根本沒有門這種東西),這幾個青年一路都掛在車門口,半邊身子在車外晃蕩,衣角迎風招揚,他們是司機助手,服務旅客的車掌,負責上貨下貨、收錢找錢、幫爬上車頂的客人推一把、把快從車門掉下去的婦女擋一下,跟愛殺價的客人講價錢,在這樣忙亂的工作中,他們還能和哥兒們說笑,抓住機會對年輕女孩獻慇懃。忙碌又快活。司機那一頭的車門也不知去向,和這邊洞開的車門間空氣對流順暢。車掌們很熱鬧,司機那裡也不寂寞,他旁邊的門上也掛了一個人,靠在他身邊,為了壓過自音響流出的高分貝樂聲,兩人都扯著大嗓門聊天。聊到快樂處,司機一面抓著方向盤,一面哈哈哈地笑得前仰後合。巴士的鐵皮車身繪上紅、藍鮮豔色塊,畫著俊美的濕婆神,旁邊是他的妻子帕瓦蒂和兒子象神甘尼許,車裡也貼上這個神仙家庭的畫報,擋風玻璃前掛上一串串亮紫橘紅塑膠花和塑膠綠葉,節奏鮮明、震天嘎響的印度歌舞樂一路不停歇,司機一高興就按喇叭聲……車子行駛在山谷間,穿越一個又一個村寨,只要路邊有人揮手,巴士都會為他停下來。車上乘客們挪動著屁股盡量緊挨在一起,一張椅子同時擠上兩個人是普通的事,婦女們親密地依靠著,臉上綻著愉悅的笑容,耳語著生活裡的新鮮事,不時發出吱吱呵呵的快樂笑聲。雖然聽不懂她們的語言,彷彿受到氣氛感染似的,自己竟也傻兮兮的笑著。環顧車內,坐著的人主動為站著的人提東西,一籃香蕉、便當盒或是幾本書,甚至幫忙抱孩子。一段路下來,原以為那一直抱著孩子、餵孩子喝水吃糖、逗弄孩子笑的男人是爸爸,沒想到他竟然在中途獨自下車了,另一位站著的男人接過孩子,客氣地對他點頭稱謝…。路面不平造成車身的匡噹震動聲搭襯車內一片溫馨氣氛,儼然歡喜慶節,熱鬧非凡。潺潺溪水,濃濃綠意,在一幅幅安靜的山水裡,我們的花花巴士一路喧嘩著聲音和色彩,向目標搖擺著前進。這是尼泊爾,一個讓人從心裡微笑的國度。……女生旅行者陳斐翡又再度出發了,帶回許多可愛的塗鴉插畫,和悠遊緩慢的旅途記事。書上除了必備的旅行資訊,還收錄了作者的韓國籍先生尹珪烈的攝影作品,帶你的心飛向尼泊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