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座圖書館的故事 昭和女性的上野生存物語 《東京小屋的回憶》中島京子 編織歷史 感動再現 第30屆紫式部文學獎得獎作 京極夏彥/解說 ◆ 盛浩偉/導讀 直木獎作家中島京子,堪稱日本昭和時期的代言人。 她擅長混合懸疑元素,描繪塵封的庶民懷舊日常,以及女性的幽微心境, 著有《東京小屋的回憶》、《漫長的告別》等感動千萬人的小說。 這次,她將帶領讀者再度穿越,返回宛如夢境的東京上野。 這是一部關於愛著圖書館的人,以及被圖書館愛著的人的故事。 ◆◆◆ 在戰爭的年代,無論圖書館還是人,都只能隨波逐流,任時局操弄。 但也唯有書,讓我們在這最壞的時代,得以自由。 無處可去的人,請來圖書館吧。 這一次,讓圖書館說自己的故事。 在圖書館相會吧。 ◆◆◆ 故事從上野公園的長椅上開始。一位庸庸碌碌的作家,碰見了一位穿著古怪、性格豪爽的老奶奶喜和子。她要作家寫一本帝國圖書館的小說。之後全書以虛實交錯的雙線敘事呈現,一條講述戰前帝國圖書館的誕生與興衰,一條講述喜和子跟眾人在上野交會的故事。隨著故事進行,神祕的喜和子身分逐漸曝光,她的一生和帝國圖書館之間的關係也逐漸清晰。 戰前的帝國圖書館故事線,講述了這座圖書館如何興建,如何屢遭挫折,其中也穿插明治至昭和時期的作家們與圖書館相會的插曲。包括樋口一葉、芥川龍之介、宮澤賢治、林芙美子、谷崎潤一郎、宮本百合子等文豪的軼事,還有奇妙的、彼此會竊竊私語發牢騷的禁書,甚至旁邊上野動物園的動物都參與其中,相互交錯,一起走到盡頭。帝國圖書館的歷史是一部籌錢(跟國家與戰爭搶經費)的歷史,也是一部與國家的再生產政策、工業化和富國強兵相互衝突的歷史。 戰後的喜和子故事線,講述了喜和子這位女性的時代身分。透過帶點懸疑的方式,講述喜和子跟上野在地社會的關聯,以及形形色色人士的相遇,包括大學教授、藝大學生、書店老闆,和無家可歸的遊民男友等等。在這之中,喜和子在戰後男尊女卑的社會壓力下掙扎的生活方式被逐一揭示出來,堪稱是一部日本戰後的庶民女性史。此外,書中也觸及當代社會問題,譬如對婦女的蔑視、老後照護、性少數群體和民粹主義等等。 女性與圖書館(還有動物)同樣成為時代下的犧牲品;喜和子的生命故事,與帝國圖書館的故事,竟是驚人的相似。書籍蘊含了無窮的力量,讓帝國欲加以控制;女性所象徵的不穩定,也讓父權社會欲加以箝制。然而中島京子開闢了一塊容納多元自由的園地,讓我們得以盡情做夢。這是大時代下的小人物故事,雖然渺小,但乘載了極為深厚的時代意涵。
日本第一座圖書館的故事 昭和女性的上野生存物語 《東京小屋的回憶》中島京子 編織歷史 感動再現 第30屆紫式部文學獎得獎作 京極夏彥/解說 ◆ 盛浩偉/導讀 直木獎作家中島京子,堪稱日本昭和時期的代言人。 她擅長混合懸疑元素,描繪塵封的庶民懷舊日常,以及女性的幽微心境, 著有《東京小屋的回憶》、《漫長的告別》等感動千萬人的小說。 這次,她將帶領讀者再度穿越,返回宛如夢境的東京上野。 這是一部關於愛著圖書館的人,以及被圖書館愛著的人的故事。 ◆◆◆ 在戰爭的年代,無論圖書館還是人,都只能隨波逐流,任時局操弄。 但也唯有書,讓我們在這最壞的時代,得以自由。 無處可去的人,請來圖書館吧。 這一次,讓圖書館說自己的故事。 在圖書館相會吧。 ◆◆◆ 故事從上野公園的長椅上開始。一位庸庸碌碌的作家,碰見了一位穿著古怪、性格豪爽的老奶奶喜和子。她要作家寫一本帝國圖書館的小說。之後全書以虛實交錯的雙線敘事呈現,一條講述戰前帝國圖書館的誕生與興衰,一條講述喜和子跟眾人在上野交會的故事。隨著故事進行,神祕的喜和子身分逐漸曝光,她的一生和帝國圖書館之間的關係也逐漸清晰。 戰前的帝國圖書館故事線,講述了這座圖書館如何興建,如何屢遭挫折,其中也穿插明治至昭和時期的作家們與圖書館相會的插曲。包括樋口一葉、芥川龍之介、宮澤賢治、林芙美子、谷崎潤一郎、宮本百合子等文豪的軼事,還有奇妙的、彼此會竊竊私語發牢騷的禁書,甚至旁邊上野動物園的動物都參與其中,相互交錯,一起走到盡頭。帝國圖書館的歷史是一部籌錢(跟國家與戰爭搶經費)的歷史,也是一部與國家的再生產政策、工業化和富國強兵相互衝突的歷史。 戰後的喜和子故事線,講述了喜和子這位女性的時代身分。透過帶點懸疑的方式,講述喜和子跟上野在地社會的關聯,以及形形色色人士的相遇,包括大學教授、藝大學生、書店老闆,和無家可歸的遊民男友等等。在這之中,喜和子在戰後男尊女卑的社會壓力下掙扎的生活方式被逐一揭示出來,堪稱是一部日本戰後的庶民女性史。此外,書中也觸及當代社會問題,譬如對婦女的蔑視、老後照護、性少數群體和民粹主義等等。 女性與圖書館(還有動物)同樣成為時代下的犧牲品;喜和子的生命故事,與帝國圖書館的故事,竟是驚人的相似。書籍蘊含了無窮的力量,讓帝國欲加以控制;女性所象徵的不穩定,也讓父權社會欲加以箝制。然而中島京子開闢了一塊容納多元自由的園地,讓我們得以盡情做夢。這是大時代下的小人物故事,雖然渺小,但乘載了極為深厚的時代意涵。
有著紫斑的白荷,透著幽香的青荷, 百年前的心動與心碎,今生的相識與相遇。 纏繞交錯之間,到底是誰負了誰,又是誰幫了誰! 頹敗的王府,雜草叢生的荷塘,染血的雞血石,失傳的菜譜, 一個早已被遺忘的傳說,一段發生在杭州的故事! 一切都要從林波心踏上杭州的那天開始說起。 50歲,過完生日後的林波心,為了一掃工作與情感間的陰霾,在朋友的建議與邀請下,想趁著荷葉田田,荷花掙出水面在陽光下迎風招展的季節,前往西湖一遊。 這一趟旅程讓波心意外結識了靠採藕為生的周立鈞一家,更在同門師兄陳火木的引介牽線下,認識了滿清王族的後代金克文與他的妻子富晰。另一方面,在中國的生意早就做得如火如荼的陳火木,此番到杭州更打定主意想要買下金家的王府宅第以及一大片荷塘。 就在這些千絲萬縷的關係中,波心漸漸發現,自己與這些人、事、物似乎早有因緣,究竟百年前曾經風光一時的大片荷塘,以及應該屬於風水寶地的王府為何會沒落如斯?曾經香傳千里的食譜祕方到底何去何從?當波心愈挖掘出其中的真相,愈發現此行對她的意義以及今生的課題!
有著紫斑的白荷,透著幽香的青荷, 百年前的心動與心碎,今生的相識與相遇。 纏繞交錯之間,到底是誰負了誰,又是誰幫了誰! 頹敗的王府,雜草叢生的荷塘,染血的雞血石,失傳的菜譜, 一個早已被遺忘的傳說,一段發生在杭州的故事! 一切都要從林波心踏上杭州的那天開始說起。 50歲,過完生日後的林波心,為了一掃工作與情感間的陰霾,在朋友的建議與邀請下,想趁著荷葉田田,荷花掙出水面在陽光下迎風招展的季節,前往西湖一遊。 這一趟旅程讓波心意外結識了靠採藕為生的周立鈞一家,更在同門師兄陳火木的引介牽線下,認識了滿清王族的後代金克文與他的妻子富晰。另一方面,在中國的生意早就做得如火如荼的陳火木,此番到杭州更打定主意想要買下金家的王府宅第以及一大片荷塘。 就在這些千絲萬縷的關係中,波心漸漸發現,自己與這些人、事、物似乎早有因緣,究竟百年前曾經風光一時的大片荷塘,以及應該屬於風水寶地的王府為何會沒落如斯?曾經香傳千里的食譜祕方到底何去何從?當波心愈挖掘出其中的真相,愈發現此行對她的意義以及今生的課題!
讓心裡的缺口長出綠芽──寫給城市綠地的療癒系情書 啟動自我身心覺察,成為自己的情緒園丁 人類跟植物一樣,可以在自己的美好時光裡修復和成長 植栽療癒 X 千禧世代 X 城市觀察 「早已有無數世代為了尋求城市裡的炫目財富,離開童年居住的鄉村。我們並非是最先這麼做的人。 但最終,土地呼喚著我們回歸。而我們發現自己正在尋找,一個能帶來療癒的綠色空間……」 ★《獨立報》、《金融時報》、《i》、《Gardens Illustrated》年度選書 ★ 2020年英國溫萊特自然寫作獎入圍 當愛麗絲還是個小女孩時,她最喜歡爺爺的花園──自由、靜謐而美麗。20年後,住在倫敦南部一間狹小公寓裡的愛麗絲,花園裡的童年時光感覺就像一場夢。 她發現自己內心空洞、滿身傷痕。過著行李箱生活卻冀望著家的溫暖的她,開始學習種植。她在窗台跟排水板上培育盆栽跟藤蔓,讓她的新空間充滿綠色。她的心境隨著植物一起,歷經四季枯榮。看著一片片綻開的花瓣跟嫩葉,她感覺獲得重生。 在這個運轉得過於快速的世界裡,本書將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根。 是成長誌,是植物史,也是寫給城市綠地的情書 植栽有助於讓人恢復健康,是從事植栽者所熟知的一項事實;但是,對那些不熟悉土壤、根部、以及生長的人來說,植栽的療癒力量宛如天啟。 這本書述說了植物與大自然如何使一個女人在深受創傷的分手後康復,同時更教會她如何連結起自己的過去,以定義她即將蛻變成的那一個人。 作者愛麗絲.文森的筆觸著實優美,她將自己個人與家庭的故事、更廣泛的女權主題、如何放慢腳步學習正確看待事物、植物史以及實用園藝建議等等融為一體的方式,令人深受啟發。一部分是成長誌,一部分是植物史,一部分是她寫給倫敦綠地的情書。 千禧世代植栽熱潮,女性與植物的緊密關係 愛麗絲拆解了她自己,以及她的世代對植物的執迷──即便是在狹小、沒有庭院、租來的公寓中,對植栽的熱情與熱潮仍是不減反增。Instagram 上滿是精心設計的美麗盆栽,結合綠化植栽的服飾店、書店或餐廳,以及市集裡販售的上千種植栽玻璃容器與仙人掌。我們正逐漸朝向將植物當成「緩慢」運動的一部分,當成一種正念;又或者當我們有了孩子後,可以實現一種培育或創造的渴望。 愛麗絲檢視女性栽種植物的歷史,發現植物學不但是唯一可接受女人對其產生興趣的學科,更是一項被排除於專業能力之外的學科;我們的庭園與景觀,都是以男性的感受來設計的。愛麗絲從歷史中重新發現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女性植物學家,並在她找到自己在世上的定位時,賦予了她們遲來的聲音。 歷史、城市、時尚與綠色植物的共生 書中充滿了可被反覆引述的奇妙事實:你知道「蕨類狂熱」(pteridomania)是維多利亞時期對迷戀蕨類植物的熱潮──在十九世紀席捲了中產階級的客廳並影響了時尚藝術──所取的名稱?你可以從蕨類紋身的激增以及時尚壁紙上看出,這股熱潮現在又回來了。或是,我們在倫敦隨處可見的無數醉魚草,正是因為當初的倫敦大轟炸事件,使得許多由石灰砂蓋成的維多利亞建築倒塌,石灰砂滲入許多轟炸地區的土壤,正適合讓醉魚草蓬勃成長? 閱讀本書是一種純粹的樂趣,不論你是否熱衷植栽;同時,作者優美動人的散文,更是讓人驚豔不已。
讓心裡的缺口長出綠芽──寫給城市綠地的療癒系情書 啟動自我身心覺察,成為自己的情緒園丁 人類跟植物一樣,可以在自己的美好時光裡修復和成長 植栽療癒 X 千禧世代 X 城市觀察 「早已有無數世代為了尋求城市裡的炫目財富,離開童年居住的鄉村。我們並非是最先這麼做的人。 但最終,土地呼喚著我們回歸。而我們發現自己正在尋找,一個能帶來療癒的綠色空間……」 ★《獨立報》、《金融時報》、《i》、《Gardens Illustrated》年度選書 ★ 2020年英國溫萊特自然寫作獎入圍 當愛麗絲還是個小女孩時,她最喜歡爺爺的花園──自由、靜謐而美麗。20年後,住在倫敦南部一間狹小公寓裡的愛麗絲,花園裡的童年時光感覺就像一場夢。 她發現自己內心空洞、滿身傷痕。過著行李箱生活卻冀望著家的溫暖的她,開始學習種植。她在窗台跟排水板上培育盆栽跟藤蔓,讓她的新空間充滿綠色。她的心境隨著植物一起,歷經四季枯榮。看著一片片綻開的花瓣跟嫩葉,她感覺獲得重生。 在這個運轉得過於快速的世界裡,本書將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根。 是成長誌,是植物史,也是寫給城市綠地的情書 植栽有助於讓人恢復健康,是從事植栽者所熟知的一項事實;但是,對那些不熟悉土壤、根部、以及生長的人來說,植栽的療癒力量宛如天啟。 這本書述說了植物與大自然如何使一個女人在深受創傷的分手後康復,同時更教會她如何連結起自己的過去,以定義她即將蛻變成的那一個人。 作者愛麗絲.文森的筆觸著實優美,她將自己個人與家庭的故事、更廣泛的女權主題、如何放慢腳步學習正確看待事物、植物史以及實用園藝建議等等融為一體的方式,令人深受啟發。一部分是成長誌,一部分是植物史,一部分是她寫給倫敦綠地的情書。 千禧世代植栽熱潮,女性與植物的緊密關係 愛麗絲拆解了她自己,以及她的世代對植物的執迷──即便是在狹小、沒有庭院、租來的公寓中,對植栽的熱情與熱潮仍是不減反增。Instagram 上滿是精心設計的美麗盆栽,結合綠化植栽的服飾店、書店或餐廳,以及市集裡販售的上千種植栽玻璃容器與仙人掌。我們正逐漸朝向將植物當成「緩慢」運動的一部分,當成一種正念;又或者當我們有了孩子後,可以實現一種培育或創造的渴望。 愛麗絲檢視女性栽種植物的歷史,發現植物學不但是唯一可接受女人對其產生興趣的學科,更是一項被排除於專業能力之外的學科;我們的庭園與景觀,都是以男性的感受來設計的。愛麗絲從歷史中重新發現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女性植物學家,並在她找到自己在世上的定位時,賦予了她們遲來的聲音。 歷史、城市、時尚與綠色植物的共生 書中充滿了可被反覆引述的奇妙事實:你知道「蕨類狂熱」(pteridomania)是維多利亞時期對迷戀蕨類植物的熱潮──在十九世紀席捲了中產階級的客廳並影響了時尚藝術──所取的名稱?你可以從蕨類紋身的激增以及時尚壁紙上看出,這股熱潮現在又回來了。或是,我們在倫敦隨處可見的無數醉魚草,正是因為當初的倫敦大轟炸事件,使得許多由石灰砂蓋成的維多利亞建築倒塌,石灰砂滲入許多轟炸地區的土壤,正適合讓醉魚草蓬勃成長? 閱讀本書是一種純粹的樂趣,不論你是否熱衷植栽;同時,作者優美動人的散文,更是讓人驚豔不已。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 「我們決定無視獎項規則」 相隔27年三度破例 與瑪格麗特.愛特伍並列獲獎 2019布克獎首位非裔女性得主──柏娜汀.埃瓦里斯托 為多元價值立下時代註腳的顛覆之作 亞馬遜年度最佳圖書.英國書卷獎年度作家.2019年歐巴馬最愛的19本書之一 全球各大報刊評選年度最佳 「關於現代英國和女性身分必讀之書……這本書裡沒有一刻是乏味的,整體步調讓你無法稍離它的動力。」──布克獎評審 種族、性別、政治、父權、人際、伴侶…… 橫跨一世紀的非洲離散敘事,創新自由詩體的英倫鮮活日常 12則平凡中見不凡的女性讚歌 《女孩、女人、其他人》描繪一群英國非裔女性動人且充滿希望的日常面面,從女同志劇作家、倦怠的中學老師到非二元性別的社交媒體網紅,12位女性遍布不同世代、職業、階級及性向,故事各自獨立又相互堆疊,觸及了各式身分認同的苦澀交會,同時洋溢著同理心與鮮活的幽默。 如同埃瓦里斯托所說,「身為英國黑人女性的我們知道,如果不把自己寫入文學作品,也沒有人會寫了。」這次,她讓這些我們通常視為「他者」的聲音,占據了本書的中心位置。從「#MeToo」到「黑人的命也是命」,在一個多元聲音逐漸能為自己發聲的時代,這本小說將為這個時代立下註腳,見證當代社會的改變。 艾瑪:爭取在大城市展演機會的劇作家 回想在劇場剛起步的當年,在歷經無殼蝸牛的生活、父母親接連過世的困境,這場改編自真實事件的戲劇《達荷美的最後一位亞馬遜人》,終於將在國家戲劇院開演。這部展現了非裔女性強悍的劇本,能扭轉她自己、以及真實世界女性的命運嗎? 多明妮克:掙脫窒息的愛,找回真實自我 多明妮克在車站巧遇妮辛格,她不曾見過這樣的一個女人,也許她愛上了這個陌生人。只是兩人交往後,當初憧憬的陌生人,卻轉而掌控她生活的一切,操控她的人生,兩人爭吵的頻率也逐漸增加。當呵護變成窒息,多明妮克該如何自處? 萊提莎:墮落的未婚小媽媽,重新找回家庭溫暖 萊提莎原本生在一個快樂的家庭,她的父親卻突然不告而別,她開始胡鬧,甚至逃學,先後跟三位男人在一起,以為能再度擁有幸福家庭,卻成為了未婚小媽媽,孩子的成長期間沒有父親,未來又會如何呢? ──12位女性,帶著歡樂與苦痛,邁向尋回人生意義的旅程。
「寫給所有孤單生命的真摯童謠」 金子美鈴 X 霧室 精美裸背線裝鈴蘭手札 日本童謠詩的不朽彗星 臺灣首度512首詩作完整收錄 雲朵上的女神.短暫卻雋永的一生 金子美鈴是活躍於20世紀20年代的日本國民童謠詩人,被大正期著名詩人西條八十稱為「童謠詩的彗星」、日本的「克里斯蒂娜.羅塞蒂」。1930年去世時僅26歲。她在短短的一生中雖飽嘗人間疾苦,卻始終爛漫如初。去世後一度無人聞問,直至1984年,在有心人士尋訪奔走下,由家人留存50年以上的三冊遺稿才重見天日。出版後旋即風靡全日本及世界各地,並被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英、法、韓等7國文字。 她的詩歌短小雋永,清新靈動中閃爍著深刻的哲思,講求韻律的同時富有童趣,洋溢著絢麗的幻想,充滿了對光明和美好的希冀。內容或涉及日本童話、民謠、戲劇、宗教、節日等傳統文化,或涉及電影、魔術、西洋鏡等舶來文化,宛如重現20世紀20年代日本的萬花筒。字裡行間既體現了孩童的天真爛漫,也滿溢著對世界萬物的悲憫之心。 金子美鈴對日本青少年的詩歌教育,以及國民心靈的撫慰,影響根深蒂固。1984年日本JULA出版局出版《金子美鈴童謠集:我與小鳥與鈴鐺》,至今已在日本加印100多次,多首詩作入選日本中小學語文課本。2001年日本TBS電視台50周年紀念,特別拍攝金子美鈴紀錄片《向著光明》,並由實力派女星松隆子主演。在2011年311大地震時,其作品〈是回音嗎〉於災後的公益廣告(公益社團法人AC Japan)中反覆播放,撫慰災後人民飽受創傷的心靈,鼓舞人們重新振作起來,被譽為「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 她的每一首詩都喚醒我們早已失卻的天真和感傷,引領我們回到純淨而唯美的世界。本書收錄的512首詩,就是她留給世人永遠純淨的童心。 霧室操刀設計.乘風重返純真年代 如果有一本空白的手札筆記本,你會填上什麼呢?若是詩人,會填上優美的文字;但金子美鈴會為我們填上一抹小草、一朵白雲,以及一陣微風。 每個大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弱小的孩子。這個孩子膽怯、孤獨、執拗而憂傷。因此,童謠詩應該是最能喚醒靈魂共鳴的詩。在這個高速混亂的時代,讀著美鈴的詩,像是回到孩提時代躺在草地上一陣風吹過來般,單純、簡單的快樂。她用詩歌編織著童年,靜靜地靠近更多人的內心。 抱持這樣的想法與畫面,本次邀請在書籍裝幀設計領域數度獲獎、作品呈現細膩手感風格的「霧室」主導構思。擅長纖細設計語彙,觸發觀者感官記憶的霧室,跟金子美鈴一樣,都擁有獨特的感受力與想像力,習於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細微節奏,並創造出感動人心的作品。由霧室來詮釋、延伸美鈴詩作中的感官畫面,再合適也不過了。 ▋ 產品規格 尺寸|W14.8 × L21 × H2.6 cm 封面|244磅NT元素紙,印白+燙金 扉頁|116磅NT元素紙 書腰│128磅美禾紙,加高書腰 內頁|400頁,80磅金毬無螢光上質紙,全彩印刷 裝訂|裸背線裝,可完整平攤 附書籤線 打破傳統詩集以文字為主的呈現手法,以手札形式,讓色彩、線條、版面說話。封面使用來自日本竹尾、超過一甲子歷史的「NT元素紙」,精緻簡約具質樸手感。「裸背線裝」的裝訂方式,翻閱使用上更加容易。封面鈴蘭以「印白」+「燙金」加工處理,象徵金子美鈴純潔而不朽的童心,搭配鈴蘭花語「幸福的歸來」,希望在這個時期給世界一個最好的祝福。 在質樸的深綠封面外,搭配特製加高書腰,使用米色「ARAVEAL 日本美禾紙」,非塗布質感纖細自然。繽紛稚嫩的暈染格布,將概念延伸至內頁的草地設計,也象徵每個人內心都有那個宛如新葉、充滿無限可能的孩子。 ▋ 「活生生的詩集+手札」,宛如格放動畫般的內頁 內頁用紙捨棄一般常見用紙,選用滑順無螢光的「金毬上質紙」,全彩印刷高規格,凸顯這本全詩集的高階質感。每翻開一頁,就像微風拂過手札般,美鈴的詩句、橫線及小草長短不一、隨風飄逸,更依照風的強弱,而有不同且連續的線條畫面呈現,就像格放動畫一般,栩栩如生。跳脫傳統手札筆記本的制式線條,美鈴用她不受限的慧詰視角觀察自然萬物,我們也可以在上頭自由揮灑、織綴屬於自己的生活點滴。 金子美鈴過完了極其短暫的一生,卻把人生中的坎坷釀成最甜的蜜。跟著她重返詩作中的純真年代,所有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純潔,善良。在這樣的世界裡,我們被溫暖、被感動、被治癒。
安恩英可不是一般的學校護士,更是驅魔師! 她不只能看見青少年不純的思想, 更能在滿是鬼魂、邪靈的陰寒之地,進行驅魔任務。 這個詭異的校園充斥許多不成熟的情愛,與老師們之間的不滿, 整個學校環境也充滿某些暗黑的謎團, 精彩故事一觸即發……。 .Netflix簽下重量集影劇改編權,同名韓劇預計2020年度重量推出! .由高人氣的南柱赫、鄭有美擔綱主演,作家鄭世朗作品改編! .奇幻、搞笑的驅魔劇,讓人不禁想窺看青春校園隱藏的秘密! 「一陣短暫地鳴發生的同時,走道上的孩子們暈厥了。他們的皮膚扎進了某種東西。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受到攻擊……昏倒了一陣後又起身的孩子,開始一起朝著頂樓走去,對他們說話也完全聽不見。而未受到攻擊的孩子看到這超乎尋常的景象相當驚愕,只能一邊阻攔正盲目踏上階梯的朋友,一邊跟著他們走上頂樓。」 這是一部充滿奇想又搞笑的小說! 校園護士一天的日常,於焉展開! 書中以南韓首爾一間私立M高中的保健教師安恩英為主角,雖然她的名字和職業平凡無奇,但她並非普通的保健教師,更是一位驅魔師,全力處理、驅趕、安慰只有她才看得見的存在。 在安恩英看似溫柔婉約的白袍下,竟藏著BB槍與彩虹劍,準備好隨時收拾校園裡潛伏的邪惡思想與眾人的心魔。她不只幫助學生也幫助老師,包括處理那些飄浮空中的色色念頭與傷人物質。 而M高中的漢文教師也是學校創始人後代洪仁杓,他身上的巨大能量,對幫助安恩英能完成馳騁人間的任務,能起必要的作用。為了補充能量及保衛學校和平,兩人齊心合力,面對出現在他們面前的奇異怪物、被學生們目擊到的詭異現象、隱身於學校各處的怪異力量…… 作者筆觸簡潔輕快,小說鋪陳了關於霸凌、單戀、沒能結交工作上的朋友等不同的故事背景,傳達出利用自身所擁有的一切力量為善而非為惡,並幫助他人,是多重要的事。 • 「妳是對著鬼開槍嗎?」 「不是,是一個不明生物的頭……你可以先抓住我的手嗎?」 「啊?」 「已經沒子彈了。」 恩英的嘴唇幾乎變得鐵青,她似乎連站立都很辛苦。仁杓儘管無法理解眼前的狀況,仍將其中一隻手疊在恩英握槍的手上。 「兩手都要。」 他二話不說加上了另一隻手。恩英感覺到一股非常強大的氣傳了過來。
我的詩將使你稀罕的美德長留, 並將你燦爛的名字書寫於天國, 死亡將征服這個世界,但在那裡, 我們的愛將存活,並在來生永續。 讓你一窺文壇大家馬維爾、愛倫坡、雪萊、濟慈、勃朗寧夫人、葉慈等,他們眼中「愛情」的千百種面貌── 或深情浪漫、甜美歌讚,或青春洋溢、青澀懵懂,或哀婉淒美、痛苦掙扎。 它知性、大膽、情慾、感性,可惡又可愛。 情詩的題材本不該只限於男女之間的愛情,凡指涉人間情愛、情慾、情色、情感、情誼的詩作皆可稱作情詩。或有人說: 情詩,不就跟愛情一樣,就是「愛來愛去」而已?沒錯,「愛來愛去」的確是人間情愛或情詩的本質,但其中卻大有學問。 「愛來愛去」有時是哀聲嘆氣,不言不語;有時是「high來high 去」,舉止若狂;有時是矮來矮去,偷偷摸摸;有時是疑神疑鬼,輾轉難眠;有時是愛恨並濟,黑白不分;有時是活來死去, 沒完沒了……。與愛有關之事,之詩,豈可等閒視之? 在這本書裡,我們選了許多文學史上的知名詩作,也選了英語詩選中鮮少收錄的傑作。前者如莎士比亞的多首十四行詩,馬維爾(Marvell)的〈致羞怯的情人〉, 愛倫坡(Allan Poe)的〈安娜貝爾.李〉,阿諾德(Arnold)的 〈多佛海濱〉……等。後者包括十六、七世紀無名氏的〈她一絲不掛躺臥床上〉,勾吉士(Gorges)的〈她的臉〉,杜雷頓 (Drayton)的〈一切只有不和我,以及哦和不?〉,司馬特(Smart)的〈為身材短小向某女士辯白〉,以及十七世紀女詩人菲莉普 絲(Philips)的作品等——相信都是第一次被譯成中文的特異之作。這些詩作,一方面呈現了我們平日閱讀的傾向,一方面也反映了從 21 世紀初回看過往詩歌的現、當代趣味。這裡面,有像菲莉普絲或米蕾(Millay)這樣的女性主義先驅者的詩作,也有歌詠同性之愛的作品(如男性的惠特曼,女性的菲莉普絲); 更有許多讓人讀之眼睛立刻為之一亮的小詩人的精采大作,或者大詩人的動人小品——譬如頗普(Pope)的〈兩三:戴綠帽秘訣〉,勃朗寧(Browning)的〈當下〉,荷立克(Herrick) 情趣盪漾、色香味俱在的短詩……這些都是似乎被忽略了的佳作。
時代的真摰記錄,臺灣文學的鄉土芬芳,港口小村歲月, 一份陌生的關愛,轉化為深刻的永恆之情。 以戲劇的張力,引動人生! 那時,校園的鐘聲要以手搖鈴走遍校園; 那時,遠方的想念難以言說;那時,愛可以無限大……。 一則最古早味的聯考時代紀事! 曾經廣受歡迎的電視劇《星星知我心》編劇家之一古梅, 沉潛多年,推出情感綿長、搖響人心的長篇力作! 國內名家王盛弘(作家) 吳鈞堯(作家)、凌性傑(作家) 真情推薦 等待的歲月既漫長也不平靜,充滿坎坷的童年, 只有引航艇的鈴聲帶給他一線希望…… 這是發生在一九六五年台灣屏東東港的一所國小,由一位五年級小學生和校工的真實故事改編的長篇小說。當時的台灣,國小畢業如想升初中(即國中)必須參加聯考,以考試總成績來分發,那時最好的初中是臺北的建國中學,直到一九六八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才結束初中聯考。這部長篇小說刻畫早年台灣的生活歲月,充滿濃厚人情味,並將島嶼南北端(屏東、台北)的城鄉地景與社會樣貌躍然紙上,主角努力上進以求報答生命中的恩人的真實情感描繪獨到,富有成長小說色彩。 小說主角是個不到十一歲的男孩孫亦剛。他從小失去母親,又得不到繼母的關愛,除了面對升學壓力,也十分思念遠方當船員的父親,常常在碼頭聽導航艇的鈴聲,期盼引大船入港的聲響,有機會迎接父親歸來。而他的繼母不准他來碼頭,待他苛刻甚至虐待。在學校的他成績落後,沒錢交補習費,甚至無法溫飽。老校工在每日搖鈴招呼學生上下課的生活中,發現了這個孩子,當這孩子向他討取這個破損的搖鈴時,老校工知道這鈴聲給他內心安慰,兩人也有了深厚的情誼。而孩子的純真質樸也溫暖了老校工漂泊、孤獨的心…… 作品充滿生動的人物與地景刻畫,將台灣最南端與北端的人文景致與風情鮮活呈現。以文學記錄時代的角度而言,不僅窺見早年台灣的生活樣貌,也對台灣社會變遷留下珍貴、難得的紀錄。
國際大導演阿巴斯,寧靜,幽默,洋溢戲劇張力的詩作! 他的詩,是對萬物有情的理解與共感。 它抽芽。 它開花。 它凋謝。 它散落。 沒人看見。 在他的影像裡充滿了寂寞, 但他的詩卻在寂寞裡孕育了豐沛的感情。 阿巴斯的電影《櫻桃的滋味》、《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及《隨風而逝》……透過影像帶我們詩意,帶給我們安寧,「我喜歡給人安寧的東西,能夠讓人找到自我。」阿巴斯說。然而,「他詩裡面呈現的時間感與存在感,甚至超越了他的電影,彷彿電影才是他在寫詩空檔,偶爾從事的副業。」影評人鴻鴻說。 在阿巴斯的詩作中,你能感受到生活處處都是故事,每個微小的細節都是最美的畫面: 天空撕裂 在破鏡裡。 亦可在他的詩作中,看見他對弱勢族群的關懷: 莊嚴的大教堂前 一隻乞丐碗。 或是點出情愛的矛盾糾葛: 你不在時, 白天和黑夜 是分秒不差二十四小時。 你在時, 有時少些 有時多些。 在他的詩作中,沒有華麗的詞藻,只有最原始樸質的文字,卻能帶給讀者極大的語言能量及想像空間,也在寧靜、從容及哲思的言語中,讓我們體悟人類最核心的議題:愛、絕望、幽默和死亡。
「養蜂人吻了我, 蜂蜜的味道讓我知道是他。」 ~無名氏歌謠(15-16世紀,西班牙) 歷經十餘年琢磨,詩人親選翻譯200多首世界名家情詩, 專屬於戀人們最深情的獻禮, 一本滿溢愛戀情愫的名家譯著「微型世界詩選」。 愛不只是心動,愛是開始行動! 《養蜂人吻了我:世界情詩選》是一部橫跨時空與地域的「世界詩歌的小寶庫」。從古希臘羅馬時代的莎弗、澤諾多托斯,到中世紀的魯米、但丁、佩脫拉克、莎士比亞等文學大家,再到近代的狄瑾蓀、雨果、葉慈、茨維塔耶娃……等。如同搭乘時光機般,除了品味不同時代的文學家對於愛情的刻劃,也能一探不同國家與地區的詩人道出愛情不同的樣貌。 本書編譯者陳黎與張芬齡用詩人獨特的語言翻譯,讀起來別有韻味,亦具有中文詩的節奏和逸趣。書中特別設計「譯者說」,精彩延伸詩和詩人的情意、知識和歷史背景,讓讀者除了讀詩以外,與詩人更靠近。 世界上最可愛又最可惡的「愛情」,到底是什麼東西? 親愛的母親,我無法再織布了, 溫柔的愛神幾乎要把我整死, 讓我愛上那個苗條的男孩。 ──莎弗(約610-580 B.C.,希臘) 生長於希臘小亞細亞海邊的蕾斯伯島(Lesbos)的莎弗,運用充滿官能美卻又簡單文字,赤裸地道出戀愛中的戀人大膽又情慾充滿的心。 我要把這漫長冬至夜的三更剪下, 輕輕捲起來放在溫香如春風的被下, 等到我愛人回來那夜一寸寸將它攤開。 ──黃真伊(?-1530?,韓國) 韓國李朝時期的女詩人,為進士之女,開城名妓,貌美多才,所作之詩描寫愛情為主,時常借助自然現象,巧妙描繪愛情,頗類似十七世紀英國玄學詩派,讀後讓人回味無窮。 我不知道 有什麼話 比這更好: 天地間 只愛你一人。 ──與謝野晶子(1878-1942,日本) 與謝野晶子為日本現代女詩人,其詩作風格大膽熱情轟動詩壇,期作短歌為傳統和歌注入新的活力,浪漫光環始終為日本人民所敬愛。 《養蜂人吻了我:世界情詩選》是世界各地、不同時空下,曾經伏倒在愛情腳下的詩人,對於自古以來最讓人著迷、也最讓人困惑的「愛情」最大膽又真誠的告白。
「養蜂人吻了我, 蜂蜜的味道讓我知道是他。」 ~無名氏歌謠(15-16世紀,西班牙) 歷經十餘年琢磨,詩人親選翻譯200多首世界名家情詩, 專屬於戀人們最深情的獻禮, 一本滿溢愛戀情愫的名家譯著「微型世界詩選」。 愛不只是心動,愛是開始行動! 《養蜂人吻了我:世界情詩選》是一部橫跨時空與地域的「世界詩歌的小寶庫」。從古希臘羅馬時代的莎弗、澤諾多托斯,到中世紀的魯米、但丁、佩脫拉克、莎士比亞等文學大家,再到近代的狄瑾蓀、雨果、葉慈、茨維塔耶娃……等。如同搭乘時光機般,除了品味不同時代的文學家對於愛情的刻劃,也能一探不同國家與地區的詩人道出愛情不同的樣貌。 本書編譯者陳黎與張芬齡用詩人獨特的語言翻譯,讀起來別有韻味,亦具有中文詩的節奏和逸趣。書中特別設計「譯者說」,精彩延伸詩和詩人的情意、知識和歷史背景,讓讀者除了讀詩以外,與詩人更靠近。 世界上最可愛又最可惡的「愛情」,到底是什麼東西? 親愛的母親,我無法再織布了, 溫柔的愛神幾乎要把我整死, 讓我愛上那個苗條的男孩。 ──莎弗(約610-580 B.C.,希臘) 生長於希臘小亞細亞海邊的蕾斯伯島(Lesbos)的莎弗,運用充滿官能美卻又簡單文字,赤裸地道出戀愛中的戀人大膽又情慾充滿的心。 我要把這漫長冬至夜的三更剪下, 輕輕捲起來放在溫香如春風的被下, 等到我愛人回來那夜一寸寸將它攤開。 ──黃真伊(?-1530?,韓國) 韓國李朝時期的女詩人,為進士之女,開城名妓,貌美多才,所作之詩描寫愛情為主,時常借助自然現象,巧妙描繪愛情,頗類似十七世紀英國玄學詩派,讀後讓人回味無窮。 我不知道 有什麼話 比這更好: 天地間 只愛你一人。 ──與謝野晶子(1878-1942,日本) 與謝野晶子為日本現代女詩人,其詩作風格大膽熱情轟動詩壇,期作短歌為傳統和歌注入新的活力,浪漫光環始終為日本人民所敬愛。 《養蜂人吻了我:世界情詩選》是世界各地、不同時空下,曾經伏倒在愛情腳下的詩人,對於自古以來最讓人著迷、也最讓人困惑的「愛情」最大膽又真誠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