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世界首次引進「榮格積極想像方法」專著 ★附作者為中文讀者撰寫之實務操作專文,透過四步驟與積極深層書寫,幫助你快速面對來自無意識的訊息 接近無意識,不是只能透過夢! 積極想像, 榮格心理分析不同於佛洛伊德最重要的技術之一 積極想像是源源不絕、鮮活立體的內在對話 幫助我們找到與自身有關的嶄新訊息 榮格在《紅書》中提到,他在生命最艱困的時期開發了活躍的想像力,拯救瀕臨分裂的自我。這個方法發展為分析的工具,就是積極想像。 現代性的困境與個人意義的喪失有關,需要藉著重新與心靈深處的集體無意識連結,建立新的價值觀,以找到個人靈魂的歸屬。積極想像的實際作法,即是透過繪畫、雕塑、舞蹈、書寫等途徑,把清醒狀態的無意識內容具像化,有意識地與之建立關係,產生有益的效果。 積極想像是個體化歷程的工具,透過這個歷程,個體能全然而有意識的實現自己,得到關於自己的真理。 積極想像亦有助於恢復穩定的心理、幸福感,開發我們所不知道的內在潛力和資源。 本書作者瑪塔.提巴迪是義大利著名榮格分析師,在本書中,她帶領讀者找出如何在積極並有意識的清醒狀態下與深層的無意識接觸,並和這些有生命的意象進行直接的溝通,變化和治癒常常就在這種不受意識干預的情況下悄悄發生。 「消極想像」是比較表面的現象,一種挫敗後的隱性補償。它是失調的因和果,是虛構的、不真實的慰藉,或許與佛洛伊德提出的欲望得到幻覺上的滿足相吻合。 「真實想像」的特點在於我在意識和無意識遊戲中的積極參與和負責,而且是深層心理的純粹表態。唯有在意識學會跟無意識合作的那一刻,人格的和諧、平衡及創造作用才算完成。
我們要如何著手處理童話的意義? 或者應該問,要如何悄悄地接近童話, 如同躡手躡腳的靠近隨時會受驚嚇而逃開的公鹿。 —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 在各種文本中,童話是最精簡且純粹的表現。除去文化、歷史等背景脈絡,以扁平的人物、簡單的情節,為人類心靈提供最清晰的說明。因此透過研究世界童話,能對人類的心靈真相有豐富的洞察。 作者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博士師承榮格,是童話心理解讀最具權威性的代表人物。她從童話研究的歷史及各派理論談起,主張以榮格學派「原型」概念理解童話的特點在於能突破常見侷限,令童話解讀出現更寬廣而富療癒性的意涵。 本書可謂榮格分析心理學的童話解讀入門。書中不僅提供解讀童話的方法與步驟,更以格林童話中〈三根羽毛〉的故事作精彩示範。從結構、象徵、版本比較至擴大詮釋法的運用,甚至陰影面、阿尼瑪及阿尼姆斯等相關母題都有論及。經由本書,不僅能體驗解讀童話的樂趣,更能一新我們對人類心靈的理解。 當我們重新閱讀起童話,看重的正是這如孩子一樣簡單又幽暗的心靈之路,借此便道,我們開啟一扇無意識的原型世界之門,在其中學習他們的語言,一個用意象說話的象徵世界,從中重拾創造象徵的能力,與自己內在的無意識,那個「很久很久以前⋯⋯」的世界相遇。──呂旭亞(蘇黎世國際分析心理學院畢業、IAAP榮格分析師) 童話需要被解讀,是因為它指向的不是我們慣行的意識層次的理解,而是指向更為廣袤深邃的心靈,對意識層次來說,那恰恰是最陌生的地方。因此,需要特別的詮釋的技藝。這種技藝有規則可循,並可透過練習而習得。──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紐約時報》暢銷書 ★熱銷美國、德國、英國、義大利等國家 ★被譽為心理學界最重要、最神祕的傳奇作品 ★理解榮格其人和心理學理論來源的重要著作 「我對你們吐露的這些歲月,我追尋內在圖像的那些年,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光。其他一切都源於此。開始於那段時間,後來的細節幾乎都不重要。我整個生命就是闡釋那爆發自無意識的謎,如河流般淹沒了我,威脅要擊潰我。這些內容超過了區區一輩子。後來的一切都只是外在的分類,科學的解釋,與生活的融合。但包含了一切的神祕開端,始於當時。」―榮格,1957 「十九卷的《榮格全集》,皆為《紅書》註釋,那是榮格終生心理意象的原始素材。」―索努•山達薩尼(本書編輯、註釋者) 《紅書》約創作於1914到1930年間,是心理學大師榮格的私人日記,這段期間他遭逢內在及外在生活的重大變故。這本日記記錄了榮格個人的夢境、靈魔與精神追尋歷程,成為他日後寫作的主要靈感,並由此發展出如「原型」、「集體無意識」、「共時性」、「個體化」等一系列分析心理學的理論。 《紅書》就如同聖杯,長期以來只有關於它的流言屢屢飄過。1961年榮格過世後,其後代堅拒榮格學家接近本書,絕不許任何人過目,長達四十年之久;直到2009年出版為止,全世界只有少數幾人見過《紅書》。 《紅書》是榮格的紙上聖殿,以超過四百頁的羊皮紙裝訂成大開本,一如中世紀手抄本,彷彿以特殊語言構成的另類宇宙,充滿象徵,閱讀不易;榮格本人曾考慮出版只有文字的版本。這本《紅書:讀者版》即重現了《紅書》的全部內文,並由著名榮格歷史學家索努•山達薩尼編輯、註釋與導讀。對於想要深入研究榮格內在發展的讀者,《紅書:讀者版》更便於閱讀,亦可與原摹本相互參照。 《紅書》與其說是榮格的陰影,不如說《紅書》幫助榮格面對他的陰影。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榮格勇敢的無意識征途中,看到屬於自己個人心靈整合的可能道路。
「這是一部情感史記。」——榮格心理分析師約翰.畢比(John Beebe) 本書作者克許是著名猶太裔榮格心理分析師。他的父母是第一代榮格分析師,為了躲避納粹迫害而逃離德國,最後在美國洛杉磯落腳,推廣分析心理學。 在克許成長過程中,榮格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從小對分析心理學耳濡目染,並結識來自世界各地的分析心理學重要人物,還曾受到榮格的親自分析。日後克許繼承父母衣缽,成為優秀的榮格學派分析師。他年紀輕輕就擔任金山榮格研究院主席、國際分析心理學協會副主席、主席等重要職位,見證了世界各地對分析心理學的學習熱忱。 本書是克許的自傳。從本書中,我們得以對分析心理學的發展史有更多認識,從中讀到許多歷史第一手資料,同時也能從作者所反思的造神心理經驗、聖徒使命及理想化投射中看見自己的影子。此外,身為分析師的作者在這本回憶錄中親身示範分析心理取向的生命故事敘說,頗具榮格派的風格。若人生劇場只談豐功偉業,便讓人覺得飄渺不實;但當他誠實地披露了人生故事中的嫉妒、羞愧、防衛、投射,這故事就腳踏實地了。本書可說是作者為分析心理取向的生命故事敘說的一次最佳示範。 「我人生的主軸是關係,藉由我個人的榮格派經驗,形塑了我人生中最深刻也最重要的關係。」 ——湯瑪士・克許 「《我的榮人生路》一書提供深入了解榮格心理學世界的極佳視角。克許醫師的雙親皆是榮格分析師,而我們也找不到比克許醫師更投入於榮格派思想及歷史的人,從最近才剛出版的克許父親與卡爾.榮格長年的書信集可窺見一斑。此書將會讓所有心理學家皆感到興致盎然。」——歐文.亞隆
只要獲得靈啟經驗,人就能掙脫病症的詛咒,甚至連疾病本身都會沾上靈性。 ──榮格 物質科學當道,宗教面臨存亡之危,但靈性的呼喚盤旋人心,我們如何找尋失落的靈魂? 本書試圖為靈性需求找到合於當代情境的載具。作者史丹博士認為,回歸宗教傳統或擁抱物質科學可能都行不通,而榮格心理學是新的可能性──「關注自性」(minding the self),走上個體化歷程。 在本書中,史丹博士穿梭西方宗教、東方禪學、腦科學、倫理學、自身靈啟經驗以及榮格的書信、《紅書》,描繪當代靈性旅程多彩的風景。他指出,靈性之路是一條由象徵、夢境以及隨之而來的靈啟經歷所共築的道路。它跨越文化,指向超越,讓人不受世俗自我(ego)所綑綁,進而能連結萬有之本,體現自性、展現神性。 有別於傳統宗教講求追隨象徵公義的神,史丹指出,在關注自性的靈性之旅中,個人將敢於同時面對內心的正、邪力量,予以調和。這過程難免苦痛,但終將帶來心靈平衡,成為集體潛意識的內容,為世界帶來正面的力量。
★全球唯一繁體中文版專論「被遺忘的愛神」安特洛斯! ★收錄逾30幅各大美術、博物館重要授權圖像,完整了解安特洛斯潛藏身影! ★榮格心理分析、心理治療、藝術史與神話學領域之專業人士、有興趣者必讀! 「對立面,是所有心靈生活根深柢固且不可或缺的前題。」──榮格 在希臘神話中,阿芙洛蒂忒苦於其子愛神厄洛斯(Eros)無法長大,因此又生下安特洛斯(Anteros),企圖以友愛的手足競爭疏導厄洛斯停滯的動能。這一招發揮了作用,同為愛神、個性互補的兩兄弟在遊戲般的競爭對抗中,一同成長了起來。 本書作者身為榮格學派心理分析師,承襲榮格學派重視神話原型的傳統,從一項又一項歐洲歷史的遺跡中,指認出安特洛斯之於厄洛斯的對立動能,如何在不同時空脈絡下,受到特定的挪用與詮釋。 作者所追溯的範圍,橫跨古雅典與羅馬的安特洛斯崇拜、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題材、法國浪漫派宇宙觀下的文學創作、現代化初期英國倫敦的公眾藝術,直到當代的詩學與大眾文本。透過神話原型中這對愛神兄弟的身影,映射出「垂直階層/平等互惠之愛」、「神聖/世俗之愛」、「發射/回應愛」等多層次的文化與心靈意涵。 在近代心理學的場域中,佛洛伊德、吉哈爾、拉岡等學者都將情慾(厄洛斯)置於理論的中心;安特洛斯的神話原型,能在他們的學說系統中引發相應的啟示嗎?何以榮格的心靈動態結構理論,與厄洛斯及安特洛斯的動力關係最相近?當治療師把得自安特洛斯神話的啟發帶入診療室,又能為對弈般的治療關係帶來何種具有助益的洞見? 經由本書,我們將穿越古今、澱積對於愛神手足安特洛斯的認識,而這層認識,也將為我們對於愛的理解與實踐,帶來反饋。 讓愛成熟的,不是單方面的熱情;在回應與對立的張力裡,愛才更臻成熟。
「日本第一流小說家」 「日本首席榮格心理分析師」的精彩交鋒!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小說《1Q84》上市12天狂銷百萬冊,刷新日本紀錄。他本人更是屢次問鼎諾貝爾文學獎,書迷遍及全球。 為什麼村上的小說如此迷人?他到底寫中了現代人心中的什麼?身為村上書迷的榮格心理學者河合俊雄,嘗試以心理學來探究這個問題。 河合俊雄說:「榮格心理療法的世界重視夢與意象,許多時候與現實或常識是不相同的。這和村上春樹所描繪的事物非常呼應。」而做為村上春樹的讀者,往往能經由流暢易讀的小說進入與現實不同的次元,觸碰到人們共同的基底而轉化自己,這或許就是其作品魅力所在。 在《1Q84》裡,急著脫離高速公路塞車、趕赴任務的主人公青豆,決定聽從計程車司機的建議,從消防梯下降到地面。下車前,司機意味深長地說:「不要被外表騙了,現實經常只有一個。」但當青豆回到地面,卻進入另一個「現實」:月亮有兩個、警察配槍變了……《1Q84》自此往返於「超越性」與「人間現實」之間,開啟了壯闊的冥想。 繼承父親河合隼雄的衣缽,河合俊雄以榮格派心理學與歷史視野,從故事/夢境內在的角度,解析《1Q84》及《黑夜之後》、《發條鳥年代記》等不同時期村上作品,並援引夏目漱石的作品等日本小說作為參照,步步推敲出《1Q84》跨越後現代性的精神內涵。 透過本書,你將在日本首席榮格心理分析師的詮釋中,發現日本第一流小說家佈局中的心靈厚度與力量!
「日本第一流小說家」 「日本首席榮格心理分析師」的精彩交鋒!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小說《1Q84》上市12天狂銷百萬冊,刷新日本紀錄。他本人更是屢次問鼎諾貝爾文學獎,書迷遍及全球。 為什麼村上的小說如此迷人?他到底寫中了現代人心中的什麼?身為村上書迷的榮格心理學者河合俊雄,嘗試以心理學來探究這個問題。 河合俊雄說:「榮格心理療法的世界重視夢與意象,許多時候與現實或常識是不相同的。這和村上春樹所描繪的事物非常呼應。」而做為村上春樹的讀者,往往能經由流暢易讀的小說進入與現實不同的次元,觸碰到人們共同的基底而轉化自己,這或許就是其作品魅力所在。 在《1Q84》裡,急著脫離高速公路塞車、趕赴任務的主人公青豆,決定聽從計程車司機的建議,從消防梯下降到地面。下車前,司機意味深長地說:「不要被外表騙了,現實經常只有一個。」但當青豆回到地面,卻進入另一個「現實」:月亮有兩個、警察配槍變了……《1Q84》自此往返於「超越性」與「人間現實」之間,開啟了壯闊的冥想。 繼承父親河合隼雄的衣缽,河合俊雄以榮格派心理學與歷史視野,從故事/夢境內在的角度,解析《1Q84》及《黑夜之後》、《發條鳥年代記》等不同時期村上作品,並援引夏目漱石的作品等日本小說作為參照,步步推敲出《1Q84》跨越後現代性的精神內涵。 透過本書,你將在日本首席榮格心理分析師的詮釋中,發現日本第一流小說家佈局中的心靈厚度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