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人級作曲家拾取歐亞大陸的養分,拓展音樂想像的疆界♫ 《波麗露》的作者拉威爾、電影配樂的啟蒙者蕭士塔高維契、村上春樹小說《1Q84》裡的楊納捷克⋯⋯這些人是如何「聽故事,作音樂?」♫ 注意:如果不想讓自己的Spotify推薦變得太酷,請不要幫這本書裡的歌單按讚「⋯⋯德布西聽完柯米塔斯的《流浪者》,深深地被亞美尼亞注定漂泊的傷悲感動,他單膝跪地,握起柯米塔斯的右手且說:『你真的是一個天才。』」——音樂史暗處的金曲 第六軌:〈候鳥歸時客死異鄉〉♫ 二十世紀初期的時代感♫ 豐富的民間故事♫ 動人的音樂分析♫ 音樂作品的QR code精選♫ 作者為每一篇故事細心打造的AI生成圖像2018年,一個神祕的音樂專欄在《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上開始連載。這個專欄囊括了十四位二十世紀初期的古典音樂家:他們如何將古典樂與來自世界各地(冰島、亞美尼亞、南斯拉夫、土耳其、捷克、蘇聯、波蘭、保加利亞、瑞典、義大利、法國、日本)的民間故事融合,創造出極具新意的音樂作品。這個專欄,叫作〈紙捲鋼琴拾音桿〉,如今集結成冊,成為了《音樂史暗處的金曲》。在構思專欄內容的初期,藝術家楊雨樵首先「奇異地」聽見了楊納捷克的歌詞——Zelené sem sela, červené mi schodí(我種了些青葉,而紅是開出的花)。隨後「拉威爾的《三首歌曲》中的〈妮可蕾特〉也跳了出來。然後是馬蒂努,後面跟著柯米塔斯、萊敷斯和皮普科夫⋯⋯」,這些音樂,彷彿有自己的意志,依序來到了楊雨樵的腦中。他相信這是直覺在告訴他:「這就是你要寫的內容了。」作為一名以民間譚(folktale)為創作核心的藝術家,楊雨樵用非常生動的敘述口吻,重建了十四位音樂家所處的時代風貌、他們與民間故事相遇的精彩始末,以及他對這些音樂作品的精湛分析。除了原本在《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上連載的內容,這次集結成冊的《音樂史暗處的金曲:來自民間的古典音樂》還收錄了以下的全新內容:・第零軌 飛渡星球的語言之聲(斯汾-艾立克.貝克,《鶴羽》)・最末軌 一切終將消弭於內心的深太空(卡爾-伯格.布隆達爾 《阿尼阿拉號》)・後記 以筆拾取潛伏之物・《爵士喫茶案內所》、《爵士試聽間》作者周靖庭的專文以及作者精心挑選、製作的:・音樂QR code連結・Midjourney AI V2-V6生成的圖像《音樂史暗處的金曲:來自民間的古典音樂》包羅了深厚的音樂內容、趣味的故事以及精彩的視聽效果。這絕對是一本對所有年輕樂迷、發燒樂迷或未來樂迷而言難得一見的寶物之書。共鳴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小樹 Podcast《誰來報樹》主持人周靖庭 古典音樂台 FM97.7 主持人安溥 周靖庭 古典音樂台 FM97.7 主持人簡文彬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總監如是說:「內容很扎實,閱讀很輕鬆,極富吸引力」。——簡文彬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 神人級作曲家拾取歐亞大陸的養分,拓展音樂想像的疆界♫ 《波麗露》的作者拉威爾、電影配樂的啟蒙者蕭士塔高維契、村上春樹小說《1Q84》裡的楊納捷克⋯⋯這些人是如何「聽故事,作音樂?」♫ 注意:如果不想讓自己的Spotify推薦變得太酷,請不要幫這本書裡的歌單按讚「⋯⋯德布西聽完柯米塔斯的《流浪者》,深深地被亞美尼亞注定漂泊的傷悲感動,他單膝跪地,握起柯米塔斯的右手且說:『你真的是一個天才。』」——音樂史暗處的金曲 第六軌:〈候鳥歸時客死異鄉〉♫ 二十世紀初期的時代感♫ 豐富的民間故事♫ 動人的音樂分析♫ 音樂作品的QR code精選♫ 作者為每一篇故事細心打造的AI生成圖像2018年,一個神祕的音樂專欄在《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上開始連載。這個專欄囊括了十四位二十世紀初期的古典音樂家:他們如何將古典樂與來自世界各地(冰島、亞美尼亞、南斯拉夫、土耳其、捷克、蘇聯、波蘭、保加利亞、瑞典、義大利、法國、日本)的民間故事融合,創造出極具新意的音樂作品。這個專欄,叫作〈紙捲鋼琴拾音桿〉,如今集結成冊,成為了《音樂史暗處的金曲》。在構思專欄內容的初期,藝術家楊雨樵首先「奇異地」聽見了楊納捷克的歌詞——Zelené sem sela, červené mi schodí(我種了些青葉,而紅是開出的花)。隨後「拉威爾的《三首歌曲》中的〈妮可蕾特〉也跳了出來。然後是馬蒂努,後面跟著柯米塔斯、萊敷斯和皮普科夫⋯⋯」,這些音樂,彷彿有自己的意志,依序來到了楊雨樵的腦中。他相信這是直覺在告訴他:「這就是你要寫的內容了。」作為一名以民間譚(folktale)為創作核心的藝術家,楊雨樵用非常生動的敘述口吻,重建了十四位音樂家所處的時代風貌、他們與民間故事相遇的精彩始末,以及他對這些音樂作品的精湛分析。除了原本在《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上連載的內容,這次集結成冊的《音樂史暗處的金曲:來自民間的古典音樂》還收錄了以下的全新內容:・第零軌 飛渡星球的語言之聲(斯汾-艾立克.貝克,《鶴羽》)・最末軌 一切終將消弭於內心的深太空(卡爾-伯格.布隆達爾 《阿尼阿拉號》)・後記 以筆拾取潛伏之物・《爵士喫茶案內所》、《爵士試聽間》作者周靖庭的專文以及作者精心挑選、製作的:・音樂QR code連結・Midjourney AI V2-V6生成的圖像《音樂史暗處的金曲:來自民間的古典音樂》包羅了深厚的音樂內容、趣味的故事以及精彩的視聽效果。這絕對是一本對所有年輕樂迷、發燒樂迷或未來樂迷而言難得一見的寶物之書。共鳴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小樹 Podcast《誰來報樹》主持人周靖庭 古典音樂台 FM97.7 主持人安溥 周靖庭 古典音樂台 FM97.7 主持人簡文彬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總監如是說:「內容很扎實,閱讀很輕鬆,極富吸引力」。——簡文彬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你的耳朵有在聽嗎? 你有多久不曾好好聆聽周遭的聲音? 聆聽其實需要刻意練習,100種指引你專注傾聽的習作, 帶你重新建立對世界以及自己的認識。 ●閉上眼睛三十秒,寫下你聽到的十種聲音,試著為這些聲音分類,哪些是人體發出的聲音、哪些是大自然發出的聲音;有規律或沒規律? ●你能想出一些好聽的聲音,但聲音來源在視覺上卻不怎麼吸引人的情況嗎? ●試著想出不好聽但來源卻很美觀的聲音。 ●在紙上畫一個圓,圓中心寫上自己的名字,依序將十二個方位所能聽到最清楚的聲音,填入圓圈上相對應的位置。 ●找一個比你年長和一個比你年幼的人,一起做聽覺練習,看看有沒有相似或是相差甚遠的聲音。 這是一本可以獨自閱讀、與朋友共享,或是團體協作,有著無窮變化的小書。任何年齡層、任何身分背景的人都能夠實際操作,透過這些練習,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和環境獨一無二的連結與收穫,是所有人都適合閱讀的一本書。 書籍重點特色 ◆「聲景生態學」之父R‧莫瑞‧薛佛首創「聲音地景」(Soundscape)概念,自我成長與團體動力之作。 ◆藉聆聽聲音,帶入面對環境的新思維,協助建立人與環境的親密關係。 ◆提供幫助大家「重新聆聽」的方法,從小孩到大人都適用,鍛鍊聽功的武林秘笈,提升「聽見世界」的感知能力。 ◆超越噪音帶來的衝擊與負面影響,讓人用正向積極的方式進行聲景設計,回歸聆聽聲音的本質。
你的耳朵有在聽嗎? 你有多久不曾好好聆聽周遭的聲音? 聆聽其實需要刻意練習,100種指引你專注傾聽的習作, 帶你重新建立對世界以及自己的認識。 ●閉上眼睛三十秒,寫下你聽到的十種聲音,試著為這些聲音分類,哪些是人體發出的聲音、哪些是大自然發出的聲音;有規律或沒規律? ●你能想出一些好聽的聲音,但聲音來源在視覺上卻不怎麼吸引人的情況嗎? ●試著想出不好聽但來源卻很美觀的聲音。 ●在紙上畫一個圓,圓中心寫上自己的名字,依序將十二個方位所能聽到最清楚的聲音,填入圓圈上相對應的位置。 ●找一個比你年長和一個比你年幼的人,一起做聽覺練習,看看有沒有相似或是相差甚遠的聲音。 這是一本可以獨自閱讀、與朋友共享,或是團體協作,有著無窮變化的小書。任何年齡層、任何身分背景的人都能夠實際操作,透過這些練習,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和環境獨一無二的連結與收穫,是所有人都適合閱讀的一本書。 書籍重點特色 ◆「聲景生態學」之父R‧莫瑞‧薛佛首創「聲音地景」(Soundscape)概念,自我成長與團體動力之作。 ◆藉聆聽聲音,帶入面對環境的新思維,協助建立人與環境的親密關係。 ◆提供幫助大家「重新聆聽」的方法,從小孩到大人都適用,鍛鍊聽功的武林秘笈,提升「聽見世界」的感知能力。 ◆超越噪音帶來的衝擊與負面影響,讓人用正向積極的方式進行聲景設計,回歸聆聽聲音的本質。
23間台北祕密音樂場所 x 23種節奏風格的都市人生 傳統菜市場口,有生鮮肉舖,也有專賣華語經典金曲的唱片行。 幽靜綠蔭的民生社區,有一間咖啡館正在帥氣饒舌。 最高學府的後門,頹廢搖滾與叛逆青春在平房二樓狂飆。 車水馬龍的高架橋下,迷你唱片行播著輕快的日本city-pop。 兩廳院熄燈後,隔街酒吧中另類搖滾的子彈正要上膛。 青春永駐的西門町,老派紅包場繼續唱著酸甜苦辣的人生。 總有一個角落,這些聲音撫慰著你我,陪伴安身立命。 23間台北祕密音樂場所,演示著23種風格截然不同的音樂生活。 從唱片行、音樂咖啡、音樂酒吧、Live House、複合展演空間、歌廳、民歌西餐廳到廣播電台, 還有更多音樂場所在城市角落靜靜守候, 在這之中,你總能找到一處與靈魂巧妙鑲嵌的音樂場合, 每當你推開店門,就能確信:只要音樂在這裡,自由就如影隨形。
在迎向全球化與數位化的浪潮中,台灣流行音樂的下一個十年將如何前進? 台灣流行音樂,從來不只在台灣流行,在中國、港澳、星馬與東南亞、乃至美國各地華人社群,皆深受大眾喜愛。然而,當全球化與數位化兩股力量衝擊不斷,各國音樂產業皆面臨巨大革命。站上更艱難也更華麗的挑戰舞台,曾經擁有市場優勢的台灣音樂人,該如何重新展演自身? 我們是否過度急躁地尋求藥方、想速成模仿他國? 或者仍在眷戀昔日榮景、續炒冷飯而不思創新? 毫無疑問,我們必須有更多的討論思考和行動選擇。 本書由台大社會系教授李明璁帶領的團隊,歷經一年的資料蒐集與訪談,歸納出台灣流行音樂當前發展的十個關鍵議題, 並邀請二十位重量級音樂工作者及評論家,從十場深入的焦點對談出發,談群眾募資、數位串流、實體販售、展演空間、演唱會、獨立廠牌、跨界連結、中國市場、韓流啟示與在地扎根。 期待這份給新世代音樂工作者與聆聽者的重要備忘錄, 能協助台灣流行音樂打通經脈、活絡氣血,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