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 書系 ,共計6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古羅馬惡行錄:從殘暴的君王到暴民與戰爭,駭人的古羅馬犯罪史

智富  出版
2020/07/03 出版

解決不了問題, 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現代社會常見的犯罪,古人做的更溜     ◎傑利˙透納 Jerry Toner,繼《如何豢養一隻奴隸》後,又一重量大作!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專任教授 翁嘉聲──審訂、專文導讀 ◎「即食歷史」部落客 seayu、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謝哲青、背包旅人 藍白拖──推薦   一部頗具啟發性的古代犯罪簡編 闡釋羅馬人關於道德、罪行與懲罰的想法 涵蓋從神話起源到基督教統治下帝國的整個古羅馬歷史 為成年讀者準備的駭人歷史故事   ˙男子強暴未婚妻被上訴,律師說: --該說是強暴了她,還是先入了洞房 ˙身為皇帝居然喜歡上街搶劫 --有錢人的快樂往往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在酒吧聽到陌生人抱怨政府,跟著一起罵,然後就被抓走了 --完美的釣魚執法 ˙皇帝缺錢了,就指控身邊的人叛國,把對方的財產全部充公 --國庫因叛國罪指控而充實 ˙中央跟地方一起搶「上好」的罪犯 --因為他們是競技場營運最好的籌碼   當我們審視羅馬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什麼? 是古代腐敗的可怕景象——還是我們所處動盪時代的倒影?   羅馬是一個聲名狼藉的帝國。從殘暴的遊戲到昏庸的君王,從暴民到殘酷的戰爭,它的名字像小巷裡的尖叫聲一樣回蕩了幾個世紀。但它果真如此不堪嗎?跟隨歷史學家傑利˙透納的探尋之旅,揭開羅馬的犯罪史。   從古羅馬君王提比略和尼祿失當的性侵犯罪到屋門大敞,離開寓所會遭遇盜竊的幾率(相當高,尤其是如果牆壁薄到足以穿透的程度),傑利˙透納不遺餘力地在他的書中使這座永恆之城躍然紙上。 瞭解到這些形形色色惡棍的故事,才發現那些長期以來最受其害正是羅馬的民眾。探索上位者荒淫無度的誘惑,和在絕望之下一個平民能做些什麼?     ●媒體推薦 傑利˙透納在這座城市引人入勝的社會史中,向我們介紹了野蠻與慾望的大雜燴。 將故事分為不同的類別(恐怖政治、反對神的犯罪等),這本書最引人入勝的,就是這些惡名昭贓的犯罪。透納的書不僅僅是有趣的軼事集,它微妙而又持久地提醒著我們,在每一個「文明」社會的外殼下,都潛伏著令人髮指的醜行。 ──《泰晤士報》亞歷山大˙拉曼Alexander Larman   ●讀者推薦   關於古羅馬暴力,犯罪和衝突的出色著作。以其敏銳的保護語氣深入研究了許多引人入勝的細節,以證明或反對以下指控:羅馬真的像每個人所說的那樣糟糕嗎?他的論點清晰準確,表明對他選擇的主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努力。 無疑是對古羅馬人殘酷而又令人驚訝的神秘世界的精彩介紹。 會推薦給任何歷史愛好者。--亞馬遜讀者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醫學偵探的歷史事件簿

智富  出版
2019/10/02 出版

日本『每日新聞』、『文藝春秋』、『日本経済新聞』等報章雜誌爭相介紹! 日本AMAZON讀者好評推薦!   理科和文科的知識交叉點,改變世界的關鍵其實是醫學!   歷史人物的決策及行動,常與醫學密切相關。 患有疾病的總統、獨裁者,以及君王們,是如何統治國家,改變世界?   現代醫學x古代名人,橫跨古今的交鋒 讓日本醫師深入剖析塵封的醫學檔案,用科學的角度帶你掌握歷史的脈絡。 隨著書中主角走過他們的人生,解開轉動歷史巨輪的疾病之謎。   ◎統領歐洲各國,哈布斯堡家族的「純血」王朝 ◎瘧疾帶來的正面影響......日本迎來了二戰的落幕 ◎甘迺迪遇刺案......腰痛竟影響到生死的瞬間 ◎顳葉癲癇患者......聽到「神之聲」的聖女貞德   隨著基因鑑定、歷史醫學研究的進步,逐一揭開世界的真相。 在過去的年代,疾病會造成今日的我們所無法想像的威脅,甚至可能導致社會整體崩壞。 但隨著醫療工作的發展與普及化,得以拯救更多人的性命,使社會的風貌煥然一新。另外,基因鑑定、歷史醫學研究的進步,讓我們可以解開歷史遺留下來的謎團,讓真相水落石出。   本書依據文獻上的記載及解剖記錄,推測出他們可能罹患的疾病,並理解從古至今的醫療困境及科技新知。 跳脫戰爭的思維,帶領讀者用公正公平的醫學角度,重新檢視歷史人物及事件。   身為日本醫院院長的作者,利用豐富的醫學背景,書寫出字斟句酌的內容,宛如回到過去的時代, 跟著書中的主角們走過他們的人生。

79 特價2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貨幣改變文明 : 掌握貨幣就能掌控世界

關真興  著
智富  出版
2018/09/05 出版

不做貨幣的奴隸,要做貨幣的主人 「貨幣」是一切經濟問題的核心 無所不在的貨幣,是你非懂不可的金融商品   19世紀後半,統一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說過一句至理名言: 「智者向歷史學習,愚者向經驗學習。」 那麼,在作為教養一環的歷史成為風潮的當今時代,我們真正該學的歷史是什麼呢? 本書中改變了以往從政治、戰爭、文化視角來談論歷史,改從包含個人的財富蓄積、商賈、貿易、金融、企業甚至到國家財物的「金錢流向」來解讀、掌握歷史的本質。 閱讀本書將能使你瞭解國家、王室、政權等榮枯興衰的模式;比起國家與王室真正能推動世界的存在;真正在內裡左右戰爭勝負的推手;圍繞著金錢的執著與慾望有時會引起動搖世界史的大事件;現在資本主義社會制度(金融制度)的起始。 西元前一~四世紀的羅馬帝國是良幣驅逐劣幣 西元七~十世紀的伊斯蘭世界,東邊使用銀幣,西邊使用的是金幣 西元十一~十四世紀的中世紀義大利都市確立了銀行業 與利息相關的職業為何受人嫌棄,社會又是從何時開始接納它? 「金錢」是現代經濟社會不可或缺的物質。 過去,人類也因而金錢引發道德性、政治性及宗教性戰爭。 由歷史觀點來看,金錢起源於古代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於希臘.羅馬時代制度化。到了中世紀與近代,金錢在西歐社會的重要性逐漸增加,銀行業也隨之站穩腳步。 另一方面,在伊斯蘭世界、印度與中國,受到西歐社會的影響,金錢也漸漸登上舞台。 過去人們常以政治與戰爭角度講述世界史,本書則以「金錢流動」的觀點加以解說,與讀者一起俯瞰歷史,直到資本主義社會的起源。 真正推動四○○○年歷史的正是金錢的流向! 以不同於戰爭以及政治視角掌握世界史的本質 從金錢與經濟來解讀獨特的世界史 看貨幣如何進化,如何塑造過往文化並決定我們的未來 ◎地中海貿易規模擴大如何促使銀行與貨幣發展? ◎維京人不僅僅是海盜,同時還進行了哪些商業活動? ◎黃金與白銀的流動,如何左右伊斯蘭世界的命運? ◎中世紀歐洲經濟與十字軍遠征有何關連? ◎蒙古的大範圍交易為核能解決亞洲白銀資源不足的問題? ◎神聖羅馬帝國的貨幣是以什麼為基準? ◎大航海時代始於何種主義的崛起? ◎全面發展的黑奴貿易是圍繞著哪種世界性商品為中心? 三○個主題看懂世界金融如何發展 帶你一窺金融經濟與世界發展的故事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如何豢養一隻奴隸:古羅馬管理學聖經

智富  出版
2016/08/02 出版

2015經濟學人年度好書   奴隸是工具,但該如何管理工具,使自己達到最大利益? 羅馬貴族傅可斯,家族擁有數不清的奴隸, 他將向我們現代人展示, 羅馬貴族購買、訓練、處罰奴隸的方式。   從奴隸時代洞見現代社會   ◆一定要有獎懲制度,給予福利可提升奴隸的士氣 ◆明確的責任制,加入競爭因素,防止奴隸偷懶 ◆奴隸是資產,可以適度鞭策,但別打死他們 ◆讓奴隸結婚,奴隸的家人就是你的人質   古羅馬是一個移民的國際大都市, 現代資本社會的雛形,在古羅馬時代就已建立, 奴隸與主人,就像現代的勞工與企業, 看羅馬時代的貴族如何管理奴隸, 你會發現,身處21世紀的我們,其實尚未脫離奴隸時代。     專文導讀   「本書另闢歷史「擬真」(verisimilitude)蹊徑,不再只遵循那近乎「綁標」的特定學術規範。因此我們可以放下對嚴肅學術的心防,放心閱讀這虛擬奴隸主那些既現實、但又充滿反諷的說詞。」──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專任教授 翁嘉聲   「傅可斯的洞見,確實呈現羅馬帝國生活的基本樣貌。若本書出版在兩千年前,必會榮登管理排行榜首。而其觀點至今是否依然幫助我們管理「員工」?現代的「工資奴隸」與以前的「奴隸」有何不同?」──世界著名古典學權威教授 瑪麗.畢爾德Mary Beard

79 特價2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反社會人格者的告白:善於操控人心、剝削弱點的天才

智富  出版
2015/08/04 出版

每25個人,就有一個反社會人格者 !   一位患有反社會人格者最赤裸的告白, 她擅長博取人們好感, 外表和行為與平常人沒什麼不同, 背地裡抓住他人弱點毫不留情剝削、操控。   她從不在意社會價值, 將與人來往視為一場利益遊戲, 任何事物都在盤算自己能得到的好處, 用理性到近乎冷血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我常配合情況換不同面具,裝得毫無破綻。但我不想再對自己偽裝…」   「我從小就已經體認到,別人的人生觀跟我不同。生命就像一場複雜的遊戲,每一樣人事物都可以用精確的數學算式衡量。」   本書中,患有反社會人格的律師,二十七歲意外發現自己有反社會人格,匿名揭露自己從小到大的經歷,利用專業書籍舉證、分析社會病態者的心理。   精英都是反社會人格 日光與史谷脫紙業前總裁艾爾‧鄧拉普、美國企業家華倫.巴菲特、犯下馬多夫騙局的證券交易所董事會前主席伯納•馬多夫…   他們擁有冷血的決斷,聰明的頭腦 反社會人格和一般人不同的地方是他們習慣用操控、剝削手法得到利益,並從中感到快感。原因在於反社會人格缺乏道德感。   病態心理學之父賀維•克勒利:「反社會人格者非常理性,思考時不會帶有任何妄想,表現得跟正常人沒有兩樣,會做出正常的情緒反應。」   心理學博士羅伯‧海爾:「反社會人格者是社會裡的掠食者,擅於蠱惑和玩弄獵物,無情地隨心所欲,甚至害得許多人心碎、幻滅、或傾家蕩產。」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沃克,我的月亮小孩:一位父親的CFC記事

智富  出版
2011/11/24 出版

「我的兒子,沃克.布朗,今年十三歲,整日裹在濕尿布裡。他不能說話,不能吃飯,甚至他會無法克制的打自己的臉,並不停的尖叫。 醫生說,他只有三歲孩子的智商。」沃克患有一種罕見的基因遺傳疾病──CFC(Cardio Facio Cutaneous),目前世界上只有300人罹患這種疾病。 也許你會說,這樣的生活真可怕。 沒錯,這孩子一出生就註定痛苦將跟著他一輩子。如果你是這個男孩的父親,你會怎麼辦: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孩子承受這樣的痛苦,卻只能看著他,無能為力? 用盡了全部的心思,卻不能夠明白,他的咿咿呀呀到底意味著什麼? 把他交給全職的養護機構,忍受著在精神上遺棄他的無休無止的自責和羞愧,漸漸麻木? 還是,憂心忡忡的面對著不可知的未來,在希望和失望的交替中筋疲力盡……是的,作為沃克的父親,伊恩.布朗( Ian Brown )曾經經歷了這痛苦的一切。 面對這些無法改變的事實,布朗最終選擇用文字紀錄沃克的一點一滴,並努力去理解兒子那神秘的大腦裡,到底在想些什麼。為此,他踏上了跨躍洲際的尋找之旅--義大利、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布朗尋找著和自己兒子有著驚人相似病狀的孩子。他與不同國家的神經學家交談,試圖理解沃克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是不是比他看起來還懂得明白的更多呢,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沃克,並且與他交流呢? 在追問這些問題的同時,布朗也在思索,長大後的沃克會是什麼樣子,誰會來照顧他? 直到他在法國發現了一家“成人CFC組織”,在那裡,所有患有這種疾病的成人,都過著有如普通人一般的生活。2007年,《環球郵報》的記者,伊恩.布朗開始撰寫專欄文章,紀錄與兒子之間的相處和自己的感受,引起了廣大讀者的熱烈回應。 於是,布朗將其整理成集,並取名《The Boy In The Moon》。他說:“有時候看著兒子,好像一個在月球上的人,如此真實,卻又如此虛幻。每次追問沃克生命的意義,都讓我都更加深刻的審視我自己。”現在,你也許會看到這樣一對父子,他們的生命緊緊相依,他們可以碰碰鼻子,彼此交流,這是專屬於他們兩個之尖的特殊語言,疾病並沒有剝奪生活的樂趣。本書特色《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重量級作家面對永遠只有三歲智商的兒子,父愛究竟能陪伴他多久?一出生就殘缺不全的生命,是上天的禮物,還是命中的劫難?「兒子彷彿來自月球。我的生命,因為他的到來而圓滿…」繼風靡24國的法文小說《爸爸,我們去哪》的催淚神話之後,又一齣父子之間令人動容的真實困境──榮獲四大國際文學獎項殊榮加拿大最高國家文學獎「不列顛哥倫比亞非文學類獎」( British Columbia’s National Award for Canadian Non-Fiction)查爾斯泰勒非小說類文學獎(Charles Taylor Prize)加拿大總督文學獎 ( Governor General’s Literary Award)三瓣花圖書獎 (Trillium Book Award)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