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屆臺大文學獎由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主辦,共徵得新詩86篇,散文58篇,小說53篇,劇本15篇,主題徵文93篇,合計305篇,其中53件優秀作品獲獎,本書為優秀作品合輯。2024年新增得與AI共作的試辦項目(分故事接龍、文學對話二組),共徵得21篇,其中14篇優秀作品獲獎,本合輯僅收錄獲獎者名單與活動寫真。
本書為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第十三、第十四屆(2023-2024年)得獎作品共38篇。依人文、社會、自然與生命教育四組,分不同重要議題。學生依題深入思考、論述,理性、自省與關懷兼具;學者專家之評論,鞭辟入裡。各重要議題如:AI畫作與人類畫作是否具有同等藝術價值?如果透過精神健康通行證(如psycho-pass)能有效預防犯罪,政府應不應該這樣做?如果虛擬實境(VR)中充滿快樂,現實生活中充滿痛苦,該如何選擇?我們是否應該賦予動物公民權?應該縮減高等教育人文學科的規模嗎?如果國家遭受侵略,個人有沒有上戰場的道德義務?不應該製造有意識的AI?現代人需要靈性生活嗎?【內容精選】本質主義對藝術的探求在各個時代有不同的討論,但追究其觀點:AI 畫作與人類畫作並無區別,因爲藝術本質是「客觀的」,只要作品符合相對應的藝術本質,就能展現其藝術價值。然而如此這般的「內在觀點」卻面臨許多挑戰……——第十三屆.人文組首獎〈AI畫作與人類畫作是否具有同等藝術價值?〉雖然完全捨棄充滿痛苦的現實世界,轉而投入充滿快樂的VR世界是沒有意義的。但是適當地的使用VR世界,將能幫助我們完成更多現實世界中的目標以及追求。因此,如果VR世界中充滿快樂,現實生活中充滿痛苦,我們應該適度地的使用VR世界,來幫助我們度過現實生活中的種種難關,進而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或是活得更快樂。——第十三屆.自然組首獎〈如果虛擬實境(VR)中充滿快樂,現實生活中充滿痛苦,該如何選擇?〉本文基於三個理由,認為人民具有上戰場的道德義務:保衛自己生存的社群可以由任何同意社群存在的道德信念加以證成;為了捍衛自由生活於國家中的權利與社群空間,個人應有上戰場的道德義務;人民可以基於感恩(gratitude),負有上戰場保衛國家的道德義務。——第十四屆.社會組貳獎〈如果國家遭受侵略,個人有沒有上戰場的道德義務?〉人類有心靈,人類的心智很豐富,在這個層次上,靈性會跟人類獨有的高等心智能力相關,舉凡道德與智慧,自我實現的需求以及對意義的追尋,進而衍伸生到一系列對世界的大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幸福是什麼?——第十四屆.生命教育組首獎〈現代人需要靈性生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