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言 踐行 2021年,我們用言論關心香港, 2022年,我們用行動…… 本書是2021年「就是敢言」組織成員在香港各大媒體刊發的評論文章的集合。文章來自《文匯報》《點新聞》《大公報》等主流媒體,內容是針對新冠疫情、奧運、國安法、大灣區建設等社會熱點話題所做的時事評論,呼籲香港人在新的世界形勢下,找準定位、抓住機會,積極配合中央的政策措施,建設更加繁榮的香港。 推廣重點 ●青年評論員 以青年視角分析社會熱點 ●法治精神 守護香港法治與核心價值 ●發展心連心 讀懂中央政策把握香港機遇 編輯推薦 1. 匯聚新冠疫情、奧運、國安法、大灣區建設等社會熱點話題所做的時事評論; 2. 透過本書希望讀者了解不同角度下的香港,認識和展望未來。
●刺秦勇士 散盡家財刺殺秦王的勇者 ●張良十面談 從十個角度解析張良其人其事 ●追蹤楚漢之爭 以張良生平還原楚漢之間的勢力消長 不肖的世家子弟? 貌似美女的刺客? 足智多謀的道士? 浪漫的開國功臣? 全面認識張良其人其事 漢代在中國以至世界而言是偉大的時代。現今不少跟中國人、中國文化、習俗相關的稱謂例如「漢人」、「漢族」、「漢語」、「漢字」、「漢學」、「漢曆」、「漢方」、「漢服」等等自漢代衍生。 讀《張良評傳》一探漢皇朝建立的究竟。 編輯推薦 1. 秦末漢初,風雲變幻,英雄輩出,自古為人津津樂道。 2. 話題通俗,卻用十足的功夫,將傳奇人物張良散佚資料歸攏梳理,在歷史的星空下,延展、解密其傳奇跌宕一生。 3. 平易中不乏生動,叙述時透露機警。資料豐富,視野開闊,見地不凡。
有概論,有評點。詩分體,詞分調。又按內容分類,每類各舉若干作品為例。概論要言不煩,極為精警。評點或靈光一閃,或古今映照,或談煉意,或論鑄詞,或言音律;在詩話與禪語之間,可啟人尋思,亦可怡情悅性。讀到會心處,當令你掩卷而思,仰首而笑。此處不具引,讀者沿波討源,一路讀去,當知吾言不謬。──秦嶺雪 文岩兄驕人之處是不避人嫌,以自己作品為例談創作。這是他本色,是真性情。在他看來,舊體詩詞受格律束縛,使人望而卻步。而目前很多寫舊體詩詞的又「因循守舊,筆墨跟不上時代,使年輕人厭怕」。所以想用自己的體會帶領年青一代品賞中華文化瑰寶。雖是自撥琵琶,卻是「大珠小珠落玉盤」,只要細嚼。便會領略其中韻味。──胡西林 推廣重點 ●名人創作 香港著名醫生的舊體詩詞 ●生活感悟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入詩 ●書法與畫 草書與國畫,與詩詞相得益彰 編輯推薦 1. 概論要言不煩,極為精警。評點或靈光一閃,或古今映照,或談煉意,或論鑄詞,或言音律;在詩話與禪語之間,可啟人尋思,亦可怡情悅性。 2. 以自己作品為例談創作,用自己的體會帶領年青一代品賞中華文化瑰寶。雖是自撥琵琶,卻是「大珠小珠落玉盤」,只要細嚼,便會領略其中韻味。
1965年,就讀港大的梁均國讀到凱魯亞克的《在路上》; 1967年,他第一次上路; 1968年,他追尋凱魯亞克的足跡,橫跨整個美國。 跨界電影研究與文學創作的梁均國,一生的背包客生涯,走遍了大半個世界,筆下從60年代在美國三藩市的嬉皮士經歷,到南美與東歐的旅途風光,走得越遠,去得越多地方,人生閃回的片段也陸續湧現。 本書是梁均國的中短篇小說集,收錄作者多篇公路小說,在橫跨地球的旅途中,人生的探險也在持續進行中。 本書特色 ●公路小說傑作 在路上的半世紀旅途 ●地球村文化撞擊 跨大陸的文明遺址震撼現場 ●闖蕩孤獨星球 在自然中的肉體與心靈考驗 編輯推薦 1.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程,作者一生的背包客生涯,走遍了大半個世界; 2. 年青時旅遊必須打卡所有熱門景點,到中老年旅遊卻是在慢遊中別有一番景色。 名人推薦 梁均國的旅行文集不單是旅遊見聞錄和旅遊背景的小說,我以為這是經驗和回憶與想像交混而發酵後的沉澱。經過不同階段的過濾、改寫,中老年情懷和青春浪蕩激情混融而激發奇異的芳香。這芳香吸引着我追隨作者一起去浪跡天涯,時而作情感的遊歷,時而作心靈的探險。—— 羅卡(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