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th 書系 ,共計46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如何品嘗?簡單練習,打造專屬自己的風味資料庫

紅樹林  出版
2025/07/05 出版

✦入圍美國Spirited Awards「最佳新飲品文化與歷史書籍」You love to eat. But do you know how to taste?敏銳味覺不一定靠天賦,而是可以練習培養的技能。解鎖味覺與嗅覺的奧祕,讓每一口食物都化為一場日常探險。 這是一趟味覺探索旅程,帶你從日常飲食中發掘無限風味的奧祕。你不必成為世界級的杯測師,也不需要昂貴的餐酒專業設備,只要透過日常的吃喝練習,就能提升感官敏銳度,讓生活變得更有滋味。作者以親身經歷出發,從一名自釀啤酒愛好者到成為高級侍酒師(Advanced Cicerone),深入淺出地解釋味覺與嗅覺如何運作,並分享簡單實用的練習方法,幫助你學會辨識、描述並記住那些令人難忘的美好滋味。無論是超市架上的平價紅酒、街角小吃店的炸物,還是溫暖細膩的家常料理,只要懂得品嘗,每一口都能帶來豐富的感官體驗。書中以酒、咖啡、巧克力與起士為例,結合最新科學研究與專家經驗,深入探討食物的風味構成與品嘗方式,並運用科學方法,分析溫度、環境、聲音等因素如何影響味覺感受,幫助你更全面地理解「品味」,逐步建立屬於自己的風味記憶庫。本書不僅是品味指南,更是一趟重新認識生活樂趣的旅程。當你學會「品嘗」之後,將發現最平凡的日子,也能蘊藏最深刻的美好回憶。

9 特價56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如何品嘗?簡單練習,打造專屬自己的風味資料庫

紅樹林  出版
2025/07/05 出版

✦入圍美國Spirited Awards「最佳新飲品文化與歷史書籍」You love to eat. But do you know how to taste?敏銳味覺不一定靠天賦,而是可以練習培養的技能。解鎖味覺與嗅覺的奧祕,讓每一口食物都化為一場日常探險。 這是一趟味覺探索旅程,帶你從日常飲食中發掘無限風味的奧祕。你不必成為世界級的杯測師,也不需要昂貴的餐酒專業設備,只要透過日常的吃喝練習,就能提升感官敏銳度,讓生活變得更有滋味。作者以親身經歷出發,從一名自釀啤酒愛好者到成為高級侍酒師(Advanced Cicerone),深入淺出地解釋味覺與嗅覺如何運作,並分享簡單實用的練習方法,幫助你學會辨識、描述並記住那些令人難忘的美好滋味。無論是超市架上的平價紅酒、街角小吃店的炸物,還是溫暖細膩的家常料理,只要懂得品嘗,每一口都能帶來豐富的感官體驗。書中以酒、咖啡、巧克力與起士為例,結合最新科學研究與專家經驗,深入探討食物的風味構成與品嘗方式,並運用科學方法,分析溫度、環境、聲音等因素如何影響味覺感受,幫助你更全面地理解「品味」,逐步建立屬於自己的風味記憶庫。本書不僅是品味指南,更是一趟重新認識生活樂趣的旅程。當你學會「品嘗」之後,將發現最平凡的日子,也能蘊藏最深刻的美好回憶。

特價47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如何品嘗?簡單練習,打造專屬自己的風味資料庫

紅樹林  出版
2025/07/05 出版

✦入圍美國Spirited Awards「最佳新飲品文化與歷史書籍」You love to eat. But do you know how to taste?敏銳味覺不一定靠天賦,而是可以練習培養的技能。解鎖味覺與嗅覺的奧祕,讓每一口食物都化為一場日常探險。 這是一趟味覺探索旅程,帶你從日常飲食中發掘無限風味的奧祕。你不必成為世界級的杯測師,也不需要昂貴的餐酒專業設備,只要透過日常的吃喝練習,就能提升感官敏銳度,讓生活變得更有滋味。作者以親身經歷出發,從一名自釀啤酒愛好者到成為高級侍酒師(Advanced Cicerone),深入淺出地解釋味覺與嗅覺如何運作,並分享簡單實用的練習方法,幫助你學會辨識、描述並記住那些令人難忘的美好滋味。無論是超市架上的平價紅酒、街角小吃店的炸物,還是溫暖細膩的家常料理,只要懂得品嘗,每一口都能帶來豐富的感官體驗。書中以酒、咖啡、巧克力與起士為例,結合最新科學研究與專家經驗,深入探討食物的風味構成與品嘗方式,並運用科學方法,分析溫度、環境、聲音等因素如何影響味覺感受,幫助你更全面地理解「品味」,逐步建立屬於自己的風味記憶庫。本書不僅是品味指南,更是一趟重新認識生活樂趣的旅程。當你學會「品嘗」之後,將發現最平凡的日子,也能蘊藏最深刻的美好回憶。

特價47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ADHD迷你教練課:瞭解自己,讓生活更輕鬆的小訣竅

紅樹林  出版
2025/02/06 出版

經常感到注意力無法集中、容易分心,難以同時處理多項工作?經常被指責為懶散、不專心,卻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愛麗絲在29歲時診斷出ADHD,回首過去受到的誤解與困擾,她開始在網路上分享如何重拾自信。透過溫暖風趣的插畫,愛麗絲想告訴所有陷入ADHD風暴,以及想更瞭解身旁家人和朋友的讀者:ADHD不是趕流行,而是真實存在的病。雖然它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不容小覷,但幸好可以透過一些小訣竅,與ADHD大腦共存,將混亂轉化為力量。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ADHD迷你教練課

紅樹林  出版
2025/02/06 出版

經常感到注意力無法集中、容易分心,難以同時處理多項工作?經常被指責為懶散、不專心,卻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愛麗絲在29歲時診斷出ADHD,回首過去受到的誤解與困擾,她開始在網路上分享如何重拾自信。透過溫暖風趣的插畫,愛麗絲想告訴所有陷入ADHD風暴,以及想更瞭解身旁家人和朋友的讀者:ADHD不是趕流行,而是真實存在的病。雖然它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不容小覷,但幸好可以透過一些小訣竅,與ADHD大腦共存,將混亂轉化為力量。

特價36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ADHD迷你教練課:瞭解自己,讓生活更輕鬆的小訣竅

紅樹林  出版
2025/02/06 出版

經常感到注意力無法集中、容易分心,難以同時處理多項工作?經常被指責為懶散、不專心,卻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愛麗絲在29歲時診斷出ADHD,回首過去受到的誤解與困擾,她開始在網路上分享如何重拾自信。透過溫暖風趣的插畫,愛麗絲想告訴所有陷入ADHD風暴,以及想更瞭解身旁家人和朋友的讀者:ADHD不是趕流行,而是真實存在的病。雖然它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不容小覷,但幸好可以透過一些小訣竅,與ADHD大腦共存,將混亂轉化為力量。

特價36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台灣原生蘭生態觀察圖鑑

余勝焜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4/12/28 出版

野外調查第一手資料。全書526種野生蘭,超過98%為原生地生態照,花期與物候資料也是原生地紀錄。 臺灣植物分類學會監事 呂碧鳳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科學研究所名譽教授 林讚標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研究員 徐嘉君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研究助理 許天銓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 楊智凱推薦 植物界開花植物中,蘭科是相當多樣化的大家族,演化程度極高。蘭花花姿繁複,靠著花萼、蕊柱、唇瓣和側瓣,就演繹出壺狀、拖鞋、蜜蜂、蜘蛛、捲曲緞帶、鴨子輪廓等等奇幻外觀,受到許多人喜愛。 蘭花分布廣泛,從赤道到北極圈,熱帶雨林到寒帶針葉林,潮濕的海岸到乾燥的高山草原,甚至冰川邊緣都可見。台灣的植被自然分化成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原生蘭(曾經)隨處可見,如今卻面臨極大生存壓力。余勝焜將超過25年的野外尋蘭經驗整理成書,不僅提供同好及研究者完整的資料,也能讓更多讀者進入這個神祕多彩的領域,進而在保育路上同行。 本書特色 超過500種蘭花攝於生育地:大量圖片輔以文字說明各種蘭花的重要特徵,特別針對外觀相似者進行比較,幫助讀者辨識。 完整翔實的野外筆記:記錄花期與生長環境條件,包括乾濕、光線和海拔,以及果莢、種子的形狀與傳播方式。探討影響開花的因素。 多年賞蘭心得:分享新種及新紀錄種的發現與發表過程,並穿插分類上的想法。

79 特價17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台灣原生蘭生態觀察圖鑑

余勝焜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4/12/28 出版

野外調查第一手資料。全書526種野生蘭,超過98%為原生地生態照,花期與物候資料也是原生地紀錄。 臺灣植物分類學會監事 呂碧鳳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科學研究所名譽教授 林讚標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研究員 徐嘉君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研究助理 許天銓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 楊智凱推薦 植物界開花植物中,蘭科是相當多樣化的大家族,演化程度極高。蘭花花姿繁複,靠著花萼、蕊柱、唇瓣和側瓣,就演繹出壺狀、拖鞋、蜜蜂、蜘蛛、捲曲緞帶、鴨子輪廓等等奇幻外觀,受到許多人喜愛。 蘭花分布廣泛,從赤道到北極圈,熱帶雨林到寒帶針葉林,潮濕的海岸到乾燥的高山草原,甚至冰川邊緣都可見。台灣的植被自然分化成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原生蘭(曾經)隨處可見,如今卻面臨極大生存壓力。余勝焜將超過25年的野外尋蘭經驗整理成書,不僅提供同好及研究者完整的資料,也能讓更多讀者進入這個神祕多彩的領域,進而在保育路上同行。 本書特色 超過500種蘭花攝於生育地:大量圖片輔以文字說明各種蘭花的重要特徵,特別針對外觀相似者進行比較,幫助讀者辨識。 完整翔實的野外筆記:記錄花期與生長環境條件,包括乾濕、光線和海拔,以及果莢、種子的形狀與傳播方式。探討影響開花的因素。 多年賞蘭心得:分享新種及新紀錄種的發現與發表過程,並穿插分類上的想法。

特價176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台灣原生蘭生態觀察圖鑑

余勝焜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4/12/28 出版

野外調查第一手資料。全書526種野生蘭,超過98%為原生地生態照,花期與物候資料也是原生地紀錄。 臺灣植物分類學會監事 呂碧鳳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科學研究所名譽教授 林讚標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研究員 徐嘉君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研究助理 許天銓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 楊智凱推薦 植物界開花植物中,蘭科是相當多樣化的大家族,演化程度極高。蘭花花姿繁複,靠著花萼、蕊柱、唇瓣和側瓣,就演繹出壺狀、拖鞋、蜜蜂、蜘蛛、捲曲緞帶、鴨子輪廓等等奇幻外觀,受到許多人喜愛。 蘭花分布廣泛,從赤道到北極圈,熱帶雨林到寒帶針葉林,潮濕的海岸到乾燥的高山草原,甚至冰川邊緣都可見。台灣的植被自然分化成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原生蘭(曾經)隨處可見,如今卻面臨極大生存壓力。余勝焜將超過25年的野外尋蘭經驗整理成書,不僅提供同好及研究者完整的資料,也能讓更多讀者進入這個神祕多彩的領域,進而在保育路上同行。 本書特色 超過500種蘭花攝於生育地:大量圖片輔以文字說明各種蘭花的重要特徵,特別針對外觀相似者進行比較,幫助讀者辨識。 完整翔實的野外筆記:記錄花期與生長環境條件,包括乾濕、光線和海拔,以及果莢、種子的形狀與傳播方式。探討影響開花的因素。 多年賞蘭心得:分享新種及新紀錄種的發現與發表過程,並穿插分類上的想法。

特價176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為什麼吃飽就打瞌睡?洗澡時唱歌超好聽?掃地機器人怎麼知道往哪走?BBC專家為你解讀生活小細節

紅樹林  出版
2024/12/14 出版

【內容簡介】為什麼吃飽就打瞌睡?洗澡時唱歌超好聽?掃地機器人怎麼知道往哪走?本書精選《BBC 知識》國際中文版,揭開生活中的奇妙謎團,探索日常瑣事背後的人類智慧。 【目錄】CH1  為什麼吃飽就想睡覺? ●間歇性斷食真的有效嗎?●戒菸的另一個好理由?●有些腸道微生物能幫助減肥?●為何我會脹氣?●排便時應該踩個腳凳嗎?●月球真的會影響女性的生理期嗎?●預測並延後更年期的大膽計畫?●停止月經是可行的嗎?●為何人會懷念自己不曾置身的時代或地方?●如何更能接受讚美?●每個人都會覺得越有錢越幸福嗎?●為什麼做善事能讓人感覺很棒?●微笑背後為什麼常有淚水?●我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該怎麼辦?●該怎麼做才不會總想要對號入座?●為什麼總是想不起來夢到了什麼?●何謂記憶突點?●為什麼人會喜歡收藏東西?●為什麼有人做事拖拖拉拉,有人卻幹勁十足? CH2  為什麼在浴室唱歌那麼好聽? ●鹹食為何如此令人滿足?●融化起司的美味從何而來?●蛋的用法那麼多樣,有替代品嗎?●日常生活裡的超加工食品有哪些?●少吃些超加工食品就夠了嗎?●該怎麼處理食品中的萬年化學物質?●近期消除人類糧食短缺的最佳解為何?●市售的研磨咖啡粉裡真的有磨碎的蟑螂嗎?●提升咖啡滋味的小技巧?●什麼是生日效應?●為什麼照片裡的我和鏡子裡的我看起來差這麼多?●應該禁止兒童使用TikTok、Facebook和YouTube嗎?●為什麼我的歌聲在淋浴間裡那麼好聽?●哪種音樂最能提高生產力?●為何天氣冷時電池容易沒電?●電力翻倍的電動腳踏車電池起火機率並未增加? CH3  掃地機器人怎麼知道要走哪裡? ●網路瀏覽器的無痕模式有多無痕?●事實上拒絕cookie隱私會更沒保障?●提高指認嫌疑犯正確率的互動式影像技術?●如何找出深度偽造的影像?●AI對電影產業的改變將有多大?●AI能做出打動人心、引起共鳴的音樂嗎?●如何利用腦波來量身打造專屬歌單?●記錄夢境的科技出現了嗎?●掃地機器人怎麼知道要走哪裡?●我們能和AI建立「人」際關係嗎?●「我不是機器人」未來還有用處嗎?●AI可以預測氣候變遷嗎?●如何研究南極冰層底下的地形?●《魔鬼終結者2》裡的T-1000機器人成真了?●什麼時候我們可以穿上大型變形機械裝甲?●起腳踢機器人……有何問題嗎?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狗狗是真心愛你還是愛你的食物?BBC專家為你解答生物的不可思議

紅樹林  出版
2024/06/08 出版

從貓咪的預知到海星的大腦,從翻跟斗的蛇到毛茸茸的蝸牛,本書帶你見聞各種生態奇觀,揭示大自然中令人驚歎的奇妙世界。   本書精選《BBC 知識》國際中文版 關於種種生物的奇特行為,你可能見過這些怪現象,但不知道為什麼;如果你沒見過,那便是時候來一段驚奇旅程!  

9 特價36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偉J老師的螳螂生物課:從體色、擬態、食性、交配到生理機制,10個問題揭開鐮刀獵手的神祕面紗

紅樹林  出版
2024/03/14 出版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  蕭旭峰 推薦 第一本涵蓋螳螂生物學各個面向的專書   這隻綠色的蟲是螳螂嗎? 螳螂會不會變色? 為什麼有螳螂長得像花? 如何幫螳螂張羅食物? 螳螂不動時是在睡覺嗎? 雌螳螂為何吃掉雄螳螂? 螳螂為什麼一直盯著我? 螳螂有沒有耳朵? 螳螂竟然會跳水? 螳螂是從蟑螂演化而來的?  

79 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偉J老師的螳螂生物課

紅樹林  出版
2024/03/14 出版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  蕭旭峰 推薦 第一本涵蓋螳螂生物學各個面向的專書   這隻綠色的蟲是螳螂嗎? 螳螂會不會變色? 為什麼有螳螂長得像花? 如何幫螳螂張羅食物? 螳螂不動時是在睡覺嗎? 雌螳螂為何吃掉雄螳螂? 螳螂為什麼一直盯著我? 螳螂有沒有耳朵? 螳螂竟然會跳水? 螳螂是從蟑螂演化而來的?  

特價3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偉J老師的螳螂生物課:從體色、擬態、食性、交配到生理機制,10個問題揭開鐮刀獵手的神祕面紗

紅樹林  出版
2024/03/14 出版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  蕭旭峰 推薦 第一本涵蓋螳螂生物學各個面向的專書   這隻綠色的蟲是螳螂嗎? 螳螂會不會變色? 為什麼有螳螂長得像花? 如何幫螳螂張羅食物? 螳螂不動時是在睡覺嗎? 雌螳螂為何吃掉雄螳螂? 螳螂為什麼一直盯著我? 螳螂有沒有耳朵? 螳螂竟然會跳水? 螳螂是從蟑螂演化而來的?  

特價3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躺平」是一種生活態度:擁抱不完美,在爛泥中留下空間給別人……以及自己

紅樹林  出版
2023/12/28 出版

《牛津字典》2022年度關鍵字 覺得自己有點怪、有點亂,老是格格不入? 太棒了,歡迎加入地精一族! 2022年,Goblin Mode以壓倒性票數獲選為牛津字典年度關鍵字(Oxford Languages)。這個詞彙直譯為「地精模式」或「哥布林模式」,意指「以拒絕社會規範或期望的方式表現出自我放縱、邋遢的行為」。相較於已經在社群媒體流行好一陣子的「成為更好的你」,Goblin Mode反應出許多人對追求自律、整潔、有生產力的生活感到疲倦,只想隨性做自己,被視為懶散也無所謂的人生態度。   地精是歐美奇幻故事中的妖精,通常有著鷹勾鼻、尖耳朵及爪子般的手指,是一群住在森林裡,與菇、苔蘚和昆蟲為伍的怪異小傢伙。轉變到今日,所謂的Goblin Mode就是接受自己不那麼完美的一面,尊重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並追求真正的身心舒適與永續之道。   關於如何擁抱內心小地精的實用建議…… 隨心所欲當地精 與沒那麼美的部分共處 穿上夢想中的衣服 打造地精風格的家 向怪怪的小動物學習 採集魔藥與點心 來場自我照顧的泥巴浴   「一本有價值的地精生活方式指南……推崇獨特的風格,並協助人們找到彼此。」    —《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 「對於認為近藤麻理惠太閒、丹麥式hygge又有點太過的讀者來說,地精風格或許是合適的選項。」   —Booklist  

9 特價4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躺平」是一種生活態度

紅樹林  出版
2023/12/28 出版

《牛津字典》2022年度關鍵字 覺得自己有點怪、有點亂,老是格格不入? 太棒了,歡迎加入地精一族! 2022年,Goblin Mode以壓倒性票數獲選為牛津字典年度關鍵字(Oxford Languages)。這個詞彙直譯為「地精模式」或「哥布林模式」,意指「以拒絕社會規範或期望的方式表現出自我放縱、邋遢的行為」。相較於已經在社群媒體流行好一陣子的「成為更好的你」,Goblin Mode反應出許多人對追求自律、整潔、有生產力的生活感到疲倦,只想隨性做自己,被視為懶散也無所謂的人生態度。   地精是歐美奇幻故事中的妖精,通常有著鷹勾鼻、尖耳朵及爪子般的手指,是一群住在森林裡,與菇、苔蘚和昆蟲為伍的怪異小傢伙。轉變到今日,所謂的Goblin Mode就是接受自己不那麼完美的一面,尊重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並追求真正的身心舒適與永續之道。   關於如何擁抱內心小地精的實用建議…… 隨心所欲當地精 與沒那麼美的部分共處 穿上夢想中的衣服 打造地精風格的家 向怪怪的小動物學習 採集魔藥與點心 來場自我照顧的泥巴浴   「一本有價值的地精生活方式指南……推崇獨特的風格,並協助人們找到彼此。」    —《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 「對於認為近藤麻理惠太閒、丹麥式hygge又有點太過的讀者來說,地精風格或許是合適的選項。」   —Booklist  

特價33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躺平」是一種生活態度:擁抱不完美,在爛泥中留下空間給別人……以及自己

紅樹林  出版
2023/12/28 出版

《牛津字典》2022年度關鍵字 覺得自己有點怪、有點亂,老是格格不入? 太棒了,歡迎加入地精一族! 2022年,Goblin Mode以壓倒性票數獲選為牛津字典年度關鍵字(Oxford Languages)。這個詞彙直譯為「地精模式」或「哥布林模式」,意指「以拒絕社會規範或期望的方式表現出自我放縱、邋遢的行為」。相較於已經在社群媒體流行好一陣子的「成為更好的你」,Goblin Mode反應出許多人對追求自律、整潔、有生產力的生活感到疲倦,只想隨性做自己,被視為懶散也無所謂的人生態度。   地精是歐美奇幻故事中的妖精,通常有著鷹勾鼻、尖耳朵及爪子般的手指,是一群住在森林裡,與菇、苔蘚和昆蟲為伍的怪異小傢伙。轉變到今日,所謂的Goblin Mode就是接受自己不那麼完美的一面,尊重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並追求真正的身心舒適與永續之道。   關於如何擁抱內心小地精的實用建議…… 隨心所欲當地精 與沒那麼美的部分共處 穿上夢想中的衣服 打造地精風格的家 向怪怪的小動物學習 採集魔藥與點心 來場自我照顧的泥巴浴   「一本有價值的地精生活方式指南……推崇獨特的風格,並協助人們找到彼此。」    —《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 「對於認為近藤麻理惠太閒、丹麥式hygge又有點太過的讀者來說,地精風格或許是合適的選項。」   —Booklist  

72 特價33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當野生動物「違法」時:人類與大自然的衝突科學

紅樹林  出版
2023/10/07 出版

●把牠們全都殺了! ●不准傷害任何一隻!   某些野生動物族群恢復的程度,讓牠們開始出現在人類的生活裡,例如熊、狼、彌猴等等。與此同時,則有更多人類搬進動物們的地盤。過去野生生物學界探討的大多是如何「復育」和「計算族群數量」,現在的問題卻逐漸變成「人類與野生動物的互動」。 要怎麼處理闖進家門把廚房翻得亂七八糟、殺了幾隻雞或咬了鄰居一口的動物?我們顯然還沒有共識。 除了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的衝突,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也無法忽視。農牧業者、當地居民和動物愛好者在文化衝突中彼此厭惡,隔閡對立之深堪比政治。 作者跟著動物行為專家走進有熊出沒的餐館後巷、籠罩大象和花豹威脅陰影的印度村莊。她回顧了鳥類學家在驅鳥對策上的努力,拜訪毒藥測試員,也展望了遺傳學家未來可能的貢獻。以溫暖詼諧的文字,在人類活動範圍不斷擴張的今天,尋找「人獸共存」的希望。   推薦   「為什麼產生同樣衝突,有些動物『受保護』,有些物種卻『非死不可』?而最沒道理的是,經常被判死刑的物種造成人類的損害其實並不嚴重到足以『致命』……作者最讓我欣賞的地方,正是單純羅列出各種案例的看見與聽見,並不急著引導讀者回答YES或NO的呆板答案。」 —吳幸如,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   「回到台灣的議題上,過去因為歷史糾結、族群關係而導致野生動物衝突議題出現裂隙。我常遇到部落族人打趣地說:『為什麼平地人這麼浪費資源,卻要求原住民都得要保育山林?』我身邊朋友更感慨的說:『多數都市人在生活中會面對多少野生動物?他們能理解一頭熊出現在家旁的恐懼?如果他們生活之中只有麻雀、白頭翁,那他們喊出台灣黑熊應該要保育,似乎邏輯上很簡單,卻從沒思考到整天跟熊相處然後提心吊膽的在地居民感受。』 這問題很直接挑戰現代人的保育觀。我想,問100個都市人大概會有101個人說黑熊絕對要保育。但是若你問100個生活在山區的居民?可能答案就不是如此。我指的不是如此,不是二元論的說不用保育,而是你會聽到不同族群、生活模式或土地上的不同聲音。」 —郭彥仁(郭熊),台灣黑熊生態研究者、作家   「瑪莉‧羅曲絕對不會讓場子冷掉。她的故事總是充滿幽默巧思和進取精神……不過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每一段精采經歷背後,都透露出她的溫和反思:關於我們要如何生活,才能為人類與萬物共享的這個地球善盡悉心管理的責任。」 —艾瑞克‧麥克丹尼爾(Eric McDaniel),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   「本書充滿離奇的事實和超乎想像的第一手報導……羅曲記錄了人類對於各種動植物『罪行』的反應,從看似滑稽的對策,到令人不安的手段,讓讀者不忍釋卷。」 —喬‧史普林(Joe Spring),《史密森尼》雜誌(Smithsonian)   「羅曲闡述了詳盡的調查結果,並透過注釋補充了各種不合時宜的研究、離題的小資訊以及逗趣見解,為論述主題增添了深度和趣味……令人耳目一新的非小說類作品,讓以往的小眾主題得以觸及更廣大的讀者群。」 —凱瑟琳‧E‧海姆斯(Katherine E. Himes),《科學》雜誌(Science)  

9 特價56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當野生動物「違法」時

紅樹林  出版
2023/10/07 出版

●把牠們全都殺了! ●不准傷害任何一隻!   某些野生動物族群恢復的程度,讓牠們開始出現在人類的生活裡,例如熊、狼、彌猴等等。與此同時,則有更多人類搬進動物們的地盤。過去野生生物學界探討的大多是如何「復育」和「計算族群數量」,現在的問題卻逐漸變成「人類與野生動物的互動」。 要怎麼處理闖進家門把廚房翻得亂七八糟、殺了幾隻雞或咬了鄰居一口的動物?我們顯然還沒有共識。 除了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的衝突,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也無法忽視。農牧業者、當地居民和動物愛好者在文化衝突中彼此厭惡,隔閡對立之深堪比政治。 作者跟著動物行為專家走進有熊出沒的餐館後巷、籠罩大象和花豹威脅陰影的印度村莊。她回顧了鳥類學家在驅鳥對策上的努力,拜訪毒藥測試員,也展望了遺傳學家未來可能的貢獻。以溫暖詼諧的文字,在人類活動範圍不斷擴張的今天,尋找「人獸共存」的希望。   推薦   「為什麼產生同樣衝突,有些動物『受保護』,有些物種卻『非死不可』?而最沒道理的是,經常被判死刑的物種造成人類的損害其實並不嚴重到足以『致命』……作者最讓我欣賞的地方,正是單純羅列出各種案例的看見與聽見,並不急著引導讀者回答YES或NO的呆板答案。」 —吳幸如,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   「回到台灣的議題上,過去因為歷史糾結、族群關係而導致野生動物衝突議題出現裂隙。我常遇到部落族人打趣地說:『為什麼平地人這麼浪費資源,卻要求原住民都得要保育山林?』我身邊朋友更感慨的說:『多數都市人在生活中會面對多少野生動物?他們能理解一頭熊出現在家旁的恐懼?如果他們生活之中只有麻雀、白頭翁,那他們喊出台灣黑熊應該要保育,似乎邏輯上很簡單,卻從沒思考到整天跟熊相處然後提心吊膽的在地居民感受。』 這問題很直接挑戰現代人的保育觀。我想,問100個都市人大概會有101個人說黑熊絕對要保育。但是若你問100個生活在山區的居民?可能答案就不是如此。我指的不是如此,不是二元論的說不用保育,而是你會聽到不同族群、生活模式或土地上的不同聲音。」 —郭彥仁(郭熊),台灣黑熊生態研究者、作家   「瑪莉‧羅曲絕對不會讓場子冷掉。她的故事總是充滿幽默巧思和進取精神……不過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每一段精采經歷背後,都透露出她的溫和反思:關於我們要如何生活,才能為人類與萬物共享的這個地球善盡悉心管理的責任。」 —艾瑞克‧麥克丹尼爾(Eric McDaniel),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   「本書充滿離奇的事實和超乎想像的第一手報導……羅曲記錄了人類對於各種動植物『罪行』的反應,從看似滑稽的對策,到令人不安的手段,讓讀者不忍釋卷。」 —喬‧史普林(Joe Spring),《史密森尼》雜誌(Smithsonian)   「羅曲闡述了詳盡的調查結果,並透過注釋補充了各種不合時宜的研究、離題的小資訊以及逗趣見解,為論述主題增添了深度和趣味……令人耳目一新的非小說類作品,讓以往的小眾主題得以觸及更廣大的讀者群。」 —凱瑟琳‧E‧海姆斯(Katherine E. Himes),《科學》雜誌(Science)  

特價46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當野生動物「違法」時:人類與大自然的衝突科學

紅樹林  出版
2023/10/07 出版

●把牠們全都殺了! ●不准傷害任何一隻!   某些野生動物族群恢復的程度,讓牠們開始出現在人類的生活裡,例如熊、狼、彌猴等等。與此同時,則有更多人類搬進動物們的地盤。過去野生生物學界探討的大多是如何「復育」和「計算族群數量」,現在的問題卻逐漸變成「人類與野生動物的互動」。 要怎麼處理闖進家門把廚房翻得亂七八糟、殺了幾隻雞或咬了鄰居一口的動物?我們顯然還沒有共識。 除了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的衝突,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也無法忽視。農牧業者、當地居民和動物愛好者在文化衝突中彼此厭惡,隔閡對立之深堪比政治。 作者跟著動物行為專家走進有熊出沒的餐館後巷、籠罩大象和花豹威脅陰影的印度村莊。她回顧了鳥類學家在驅鳥對策上的努力,拜訪毒藥測試員,也展望了遺傳學家未來可能的貢獻。以溫暖詼諧的文字,在人類活動範圍不斷擴張的今天,尋找「人獸共存」的希望。   推薦   「為什麼產生同樣衝突,有些動物『受保護』,有些物種卻『非死不可』?而最沒道理的是,經常被判死刑的物種造成人類的損害其實並不嚴重到足以『致命』……作者最讓我欣賞的地方,正是單純羅列出各種案例的看見與聽見,並不急著引導讀者回答YES或NO的呆板答案。」 —吳幸如,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   「回到台灣的議題上,過去因為歷史糾結、族群關係而導致野生動物衝突議題出現裂隙。我常遇到部落族人打趣地說:『為什麼平地人這麼浪費資源,卻要求原住民都得要保育山林?』我身邊朋友更感慨的說:『多數都市人在生活中會面對多少野生動物?他們能理解一頭熊出現在家旁的恐懼?如果他們生活之中只有麻雀、白頭翁,那他們喊出台灣黑熊應該要保育,似乎邏輯上很簡單,卻從沒思考到整天跟熊相處然後提心吊膽的在地居民感受。』 這問題很直接挑戰現代人的保育觀。我想,問100個都市人大概會有101個人說黑熊絕對要保育。但是若你問100個生活在山區的居民?可能答案就不是如此。我指的不是如此,不是二元論的說不用保育,而是你會聽到不同族群、生活模式或土地上的不同聲音。」 —郭彥仁(郭熊),台灣黑熊生態研究者、作家   「瑪莉‧羅曲絕對不會讓場子冷掉。她的故事總是充滿幽默巧思和進取精神……不過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每一段精采經歷背後,都透露出她的溫和反思:關於我們要如何生活,才能為人類與萬物共享的這個地球善盡悉心管理的責任。」 —艾瑞克‧麥克丹尼爾(Eric McDaniel),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   「本書充滿離奇的事實和超乎想像的第一手報導……羅曲記錄了人類對於各種動植物『罪行』的反應,從看似滑稽的對策,到令人不安的手段,讓讀者不忍釋卷。」 —喬‧史普林(Joe Spring),《史密森尼》雜誌(Smithsonian)   「羅曲闡述了詳盡的調查結果,並透過注釋補充了各種不合時宜的研究、離題的小資訊以及逗趣見解,為論述主題增添了深度和趣味……令人耳目一新的非小說類作品,讓以往的小眾主題得以觸及更廣大的讀者群。」 —凱瑟琳‧E‧海姆斯(Katherine E. Himes),《科學》雜誌(Science)  

73 特價46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BBC專家為你解答全球新聞背後的科學

紅樹林  出版
2023/10/05 出版

本書精選《BBC 知識》國際中文版中關於醫學、心理、科技發展、環境變遷背後的科學立論,探討令人疑惑的「WHY」與「HOW」!  

9 特價38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附生植物與它們的產地

紅樹林  出版
2023/06/10 出版

鹿角蕨為何有「鹿角」?蘭花為誰而綻放? 生活中風姿各異的附生植物, 可以告訴我們許多森林的祕密。   收錄164種台灣原生附生蘭, 為至今最完整的野外觀察圖鑑。 幾乎所有附生植物皆在原生地拍攝, 沒有任何一株因為本書被破壞。 此書中每一種蘭花美麗身影,就如同身處大自然一般,帶出了作者深不可測的野外經驗、觀察與豐富的蘭花知識,展現了作者對於原生蘭花的執著與熱愛。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特聘教授 江友中   在台灣野生蘭愛好者的口中,余勝焜先生是傳奇人物。相信對於台灣野生蘭愛好者或是研究者,本書都是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李勇毅   本書特別強調個別種的植物體與花部特徵,生態與分布上的觀察紀錄,配合衆多美麗生動的圖片,希望增進大衆對野生蘭的興趣與了解,也適合蘭友靜下心來走入余勝焜所建構的附生蘭世界。 ─臺灣大學植物科學研究所名譽教授 林讚標   徐嘉君aka找樹的人,為了量測一棵樹,重裝遠征踏遍中央山脈杳無人跡核心地帶;余勝焜aka蘭界無人不曉的余大哥,為了拍攝一朵花,視跋山涉水、樹頂攀行如家常便飯。我有幸曾與作者共同經歷野地調查種種驚險與精采時刻,深知本書照片與文字紀實背後的無盡付出,筆墨難以形容。 ─林業試驗所研究助理 許天銓   由科學視角出發,從大樹房東討論到住客百態,同時也告訴我們附生植物一直都在身旁。書中許多照片的主角在這幾年已無見蹤影,更顯示出這本書的價值。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 楊智凱

79 特價59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台灣附生植物與它們的產地

紅樹林  出版
2023/06/10 出版

鹿角蕨為何有「鹿角」?蘭花為誰而綻放? 生活中風姿各異的附生植物, 可以告訴我們許多森林的祕密。   收錄164種台灣原生附生蘭, 為至今最完整的野外觀察圖鑑。 幾乎所有附生植物皆在原生地拍攝, 沒有任何一株因為本書被破壞。 此書中每一種蘭花美麗身影,就如同身處大自然一般,帶出了作者深不可測的野外經驗、觀察與豐富的蘭花知識,展現了作者對於原生蘭花的執著與熱愛。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特聘教授 江友中   在台灣野生蘭愛好者的口中,余勝焜先生是傳奇人物。相信對於台灣野生蘭愛好者或是研究者,本書都是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李勇毅   本書特別強調個別種的植物體與花部特徵,生態與分布上的觀察紀錄,配合衆多美麗生動的圖片,希望增進大衆對野生蘭的興趣與了解,也適合蘭友靜下心來走入余勝焜所建構的附生蘭世界。 ─臺灣大學植物科學研究所名譽教授 林讚標   徐嘉君aka找樹的人,為了量測一棵樹,重裝遠征踏遍中央山脈杳無人跡核心地帶;余勝焜aka蘭界無人不曉的余大哥,為了拍攝一朵花,視跋山涉水、樹頂攀行如家常便飯。我有幸曾與作者共同經歷野地調查種種驚險與精采時刻,深知本書照片與文字紀實背後的無盡付出,筆墨難以形容。 ─林業試驗所研究助理 許天銓   由科學視角出發,從大樹房東討論到住客百態,同時也告訴我們附生植物一直都在身旁。書中許多照片的主角在這幾年已無見蹤影,更顯示出這本書的價值。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 楊智凱

特價5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台灣附生植物與它們的產地

紅樹林  出版
2023/06/10 出版

鹿角蕨為何有「鹿角」?蘭花為誰而綻放? 生活中風姿各異的附生植物, 可以告訴我們許多森林的祕密。   收錄164種台灣原生附生蘭, 為至今最完整的野外觀察圖鑑。 幾乎所有附生植物皆在原生地拍攝, 沒有任何一株因為本書被破壞。 此書中每一種蘭花美麗身影,就如同身處大自然一般,帶出了作者深不可測的野外經驗、觀察與豐富的蘭花知識,展現了作者對於原生蘭花的執著與熱愛。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特聘教授 江友中   在台灣野生蘭愛好者的口中,余勝焜先生是傳奇人物。相信對於台灣野生蘭愛好者或是研究者,本書都是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李勇毅   本書特別強調個別種的植物體與花部特徵,生態與分布上的觀察紀錄,配合衆多美麗生動的圖片,希望增進大衆對野生蘭的興趣與了解,也適合蘭友靜下心來走入余勝焜所建構的附生蘭世界。 ─臺灣大學植物科學研究所名譽教授 林讚標   徐嘉君aka找樹的人,為了量測一棵樹,重裝遠征踏遍中央山脈杳無人跡核心地帶;余勝焜aka蘭界無人不曉的余大哥,為了拍攝一朵花,視跋山涉水、樹頂攀行如家常便飯。我有幸曾與作者共同經歷野地調查種種驚險與精采時刻,深知本書照片與文字紀實背後的無盡付出,筆墨難以形容。 ─林業試驗所研究助理 許天銓   由科學視角出發,從大樹房東討論到住客百態,同時也告訴我們附生植物一直都在身旁。書中許多照片的主角在這幾年已無見蹤影,更顯示出這本書的價值。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 楊智凱

73 特價5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BBC專家帶你展開科學新視野

紅樹林  出版
2023/06/03 出版

我們的地球瞬息萬變,每時每刻都會發生新的事件。本書精選《BBC 知識》國際中文版中關於科技發展、自然研究與健康議題,從現代醫學到史前人類,從野生動物到人工智慧,讓BBC專家與你一起繪製近未來藍圖,探索世界新視野。 【目次】 CH1人類與醫學 ●「餓到氣」是真的 ●手機螢幕讓你加速變老 ●視訊會議扼殺創意 ●微休息防止工作倦怠 ●研究認為閱讀障礙不是病,是演化之必要 ●聆聽鳥鳴能對抗憂鬱 ●科學家教培養皿中的腦細胞打電玩 ●能夠看透體內的超音波貼片 ●「心臟病晶片」展望新療法 ●以AI研發對抗病毒的萬用疫苗 ●新式篩檢能夠早期發現14種癌症 ●以AI分析X光片來預測心臟病風險 ●每週運動10分鐘就能更長壽 ●從晨練開始燃燒脂肪 ●均衡飲食與遠離新聞有助於度過疫情 ●大腸激躁症可能是身體無法克服重力的結果 ●大腦損傷解釋失智症患者為何感到困惑 ●修復受傷的心 ●讓偵測抓癢頻率的感應器告訴你溼疹有多嚴重   CH2生命科學 ●魔幻蘑菇 ●也許蜘蛛會做夢 ●墨魚有自制能力 ●電鰻也會組隊狩獵 ●毛毛蟹現身 ●烏龜可以青春永駐? ●唱死亡金屬的蝙蝠 ●天才鸚鵡會用工具組來完成任務 ●腸道菌幫助貓熊只吃竹子也能長得圓滾滾 ●長頸鹿的脖子是為了打鬥而演化的嗎? ●狒狒有所妥協 ●黑猩猩以藥用昆蟲互相治療傷口 ●空中巨鳥 ●Porknite:豬的心智能力足以玩電玩 ●狗知道我們何時感到有壓力 ●育種使人無法對狗兒說不 ●開車魚兒 ●地震搜救鼠指日可待 ●人臉上的小蟎蟲已接近滅絕 ●給蜜蜂的補藥 ●高科技蜂巢 ●遺傳學家致力於復活袋狼 ●基因組序列計劃可能拯救世上最後的巨龜 ●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製造一窩同性別的小鼠 ●人工甜味劑可殺死耐抗生素細菌 ●以3D列印陶土礁拯救珊瑚礁生態 ●生物已定居在北太平洋垃圾場 ●樹懶抱抱   CH3考古與歷史 ●5.5億年前的化石裡最古老的一頓飯 ●霸王龍可能很挑食 ●巨大翼龍如何飛行 ●恐龍胚胎 ●史前哺乳動物在恐龍滅絕後體型增大 ●木乃伊化的小長毛象重現世間 ●尼安德塔人會說話 ●尼安德塔美食家經常享用烤螃蟹 ●石器時代的新幾內亞人會豢養鶴鴕 ●石製武器可能與冰河時期的人們有關 ●畢達哥拉斯誕生前,古巴比倫人使用畢氏定理已有千年餘 ●歐洲人因饑荒與疾病演化出乳糖耐受性 ●滑鐵盧戰歿士兵遺骸可能變成了肥料 ●埃及神殿古神祇壁畫出土   CH4科技與AI ●讓機器人送上一杯雞尾酒 ●釀酒廢渣藉助微生物之力變成食物和燃料 ●機器狗從跌倒中學習走路 ●會流汗的機器人 ●仿北極熊爪的抓地輪胎 ●新飛機設計的靈感來自鳥在強風下的飛行 ●偷師海星的超輕盈、超堅韌材料 ●可柔可剛的智慧型織料 ●未來農場 ●Google使用人工智慧預測未來兩小時的天氣 ●執貝多芬之筆,人工智慧完成未竟的第十號交響曲  

79 特價3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為什麼?BBC專家為你解答生活中的科學

紅樹林  出版
2022/12/29 出版

人為什麼會這樣?狗狗貓咪為何那樣?再加上一些你或許有點知道又不太知道的冷知識、稍微了解又不十分了解的生活科學原理。   本書精選《BBC 知識》國際中文版 關於「我的」、「牠的」、「它的」怪怪疑問,從人類、動物到生活,解答你天外飛來一筆的奇思妙想。  

79 特價30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動手做科學探究:輕鬆運用生活中的材料,培養提問、設計實驗、邏輯思辨與表達能力

蔡任圃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2/10/27 出版

無需花大錢,就能動手玩科學。   科學探究能力是「依邏輯架構,從做中學習」的學門。不是漫無目標的創意發想,而是透過食譜式實驗活動,先熟悉操作過程,了解各項工具的特性與限制,練習數據的收集、紀錄與整理方法,再依不同任務,探討指定變因與規劃實驗設計,或是自行尋找變因與研究方向。   本書架構 實驗設計。 研究資料的種類、數據處理與圖表。 20項動手做科學探究活動。 科學報告撰寫。   本書特色 器材容易準備且便宜,操作門檻低,活動場地限制小。 針對各主題設計初階、進階與高階的探究任務,逐步提升挑戰性。 橫跨物理、化學、生物及數學領域,不侷限單科,學習更加全面。 兼具質性比較與量化分析訓練,藉由問題討論培養統整能力。 各探究任務皆提供相關學理說明,增加探討深度。

79 特價4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動手做科學探究

蔡任圃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2/10/27 出版

無需花大錢,就能動手玩科學。   科學探究能力是「依邏輯架構,從做中學習」的學門。不是漫無目標的創意發想,而是透過食譜式實驗活動,先熟悉操作過程,了解各項工具的特性與限制,練習數據的收集、紀錄與整理方法,再依不同任務,探討指定變因與規劃實驗設計,或是自行尋找變因與研究方向。   本書架構 實驗設計。 研究資料的種類、數據處理與圖表。 20項動手做科學探究活動。 科學報告撰寫。   本書特色 器材容易準備且便宜,操作門檻低,活動場地限制小。 針對各主題設計初階、進階與高階的探究任務,逐步提升挑戰性。 橫跨物理、化學、生物及數學領域,不侷限單科,學習更加全面。 兼具質性比較與量化分析訓練,藉由問題討論培養統整能力。 各探究任務皆提供相關學理說明,增加探討深度。

特價4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動手做科學探究:輕鬆運用生活中的材料,培養提問、設計實驗、邏輯思辨與表達能力

蔡任圃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2/10/27 出版

無需花大錢,就能動手玩科學。   科學探究能力是「依邏輯架構,從做中學習」的學門。不是漫無目標的創意發想,而是透過食譜式實驗活動,先熟悉操作過程,了解各項工具的特性與限制,練習數據的收集、紀錄與整理方法,再依不同任務,探討指定變因與規劃實驗設計,或是自行尋找變因與研究方向。   本書架構 實驗設計。 研究資料的種類、數據處理與圖表。 20項動手做科學探究活動。 科學報告撰寫。   本書特色 器材容易準備且便宜,操作門檻低,活動場地限制小。 針對各主題設計初階、進階與高階的探究任務,逐步提升挑戰性。 橫跨物理、化學、生物及數學領域,不侷限單科,學習更加全面。 兼具質性比較與量化分析訓練,藉由問題討論培養統整能力。 各探究任務皆提供相關學理說明,增加探討深度。

73 特價4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皮膚微生物群:護膚、細菌與肥皂,你所不知道的新科學

紅樹林  出版
2022/06/02 出版

《史密森尼》(Smithsonian Magazine)年度十大科學書籍 多乾淨才算是「乾淨」? 人類清潔的範圍和強度已來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然而越來越多研究指出, 我們照顧皮膚的方式不只影響自己, 也與環境和微生物息息相關。   從19世紀的「肥皂潮」到現代的護膚產業,如今排列在我們浴室裡的瓶瓶罐罐,陣容比從前帝王的收藏品還要可觀。這些產品的定位大多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這個主打幫人體抵禦外在世界的產業,已經成長到前所未有的規模。 同時,我們卻忽略了清潔行為對於皮膚表層微生物的影響。科學家才剛開始了解這些微生物是如何影響人體的各種作用,甚至與免疫系統的運作有關。 皮膚微生物群系促使我們重新省思對肥皂和護膚的既有認知,以及為了追求身心健康所建立的日常習慣。皮膚和體表的微生物群系是人體與自然的交界處,可以算是我們的一部分,但又不完全是。隨著我們越來越了解這個複雜而多元的生態系,人類對於自身與環境的看法可能會完全改變。

79 特價4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2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