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outdoor 書系 ,共計29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甲蟲日記簿(增訂版)

黃仕傑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5/06/26 出版

精采生動的圖片,多種常見與珍稀甲蟲的觀察與採集故事,為有興趣觀察與飼育甲蟲的讀者提供了實用的參考指南。 作者黃仕傑長期投入生態攝影,累積了相當豐富的觀察經驗與作品。本書匯集他多年來深入台灣山林和海外探訪,拍攝、記錄的甲蟲資料與訪蟲故事。除了野外觀察與採集經驗,作者也提供甲蟲觀察釋疑、野外採集地與飼養須知,以及台灣各地蟲店推薦等,讓讀者不只能野外觀察,也能自己動手採集與飼育甲蟲,體驗觀蟲、養蟲的樂趣。      ◎專文推薦:台灣大學昆蟲學系/蕭旭峰教授◎審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鄭明倫博士

79 特價5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甲蟲日記簿(增訂版)

黃仕傑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5/06/26 出版

精采生動的圖片,多種常見與珍稀甲蟲的觀察與採集故事,為有興趣觀察與飼育甲蟲的讀者提供了實用的參考指南。 作者黃仕傑長期投入生態攝影,累積了相當豐富的觀察經驗與作品。本書匯集他多年來深入台灣山林和海外探訪,拍攝、記錄的甲蟲資料與訪蟲故事。除了野外觀察與採集經驗,作者也提供甲蟲觀察釋疑、野外採集地與飼養須知,以及台灣各地蟲店推薦等,讓讀者不只能野外觀察,也能自己動手採集與飼育甲蟲,體驗觀蟲、養蟲的樂趣。      ◎專文推薦:台灣大學昆蟲學系/蕭旭峰教授◎審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鄭明倫博士

特價50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甲蟲日記簿(增訂版)

黃仕傑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5/06/26 出版

精采生動的圖片,多種常見與珍稀甲蟲的觀察與採集故事,為有興趣觀察與飼育甲蟲的讀者提供了實用的參考指南。 作者黃仕傑長期投入生態攝影,累積了相當豐富的觀察經驗與作品。本書匯集他多年來深入台灣山林和海外探訪,拍攝、記錄的甲蟲資料與訪蟲故事。除了野外觀察與採集經驗,作者也提供甲蟲觀察釋疑、野外採集地與飼養須知,以及台灣各地蟲店推薦等,讓讀者不只能野外觀察,也能自己動手採集與飼育甲蟲,體驗觀蟲、養蟲的樂趣。      ◎專文推薦:台灣大學昆蟲學系/蕭旭峰教授◎審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鄭明倫博士

特價50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鹿角蕨日記簿:栽培與觀賞

黃仕傑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5/03/29 出版

昆蟲研究與植物蒐藏家 林翰羽 審訂   從昆蟲到植物,鹿角蕨栽培的奇幻旅程 我的植物栽培之路,始於童年對昆蟲的熱愛。為了養蠶寶寶、找獨角仙,我開始關注植物的樣貌與生態,最終走入栽培的世界。2007年,為了替當時經營的昆蟲生態館打造雨林氛圍,我開始愛上鹿角蕨,並成功蒐集栽培18種原生種。 如今,鹿角蕨以其獨特的姿態與多樣性,在全世界掀起熱潮。從原生種到各式雜交與特選個體,全球栽培家不斷挑戰極限,讓鹿角蕨展現無窮魅力。我也從家中陽台與室內栽培,到進一步租用溫室,邁向更專業的培育旅程。 這本書記錄了我的異想栽培法與實戰心得,希望能幫助所有愛好者「種出符合期望姿態的鹿角蕨」,在綠意中獲得療癒與樂趣。

79 特價7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鹿角蕨日記簿:栽培與觀賞

黃仕傑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5/03/29 出版

昆蟲研究與植物蒐藏家 林翰羽 審訂   從昆蟲到植物,鹿角蕨栽培的奇幻旅程 我的植物栽培之路,始於童年對昆蟲的熱愛。為了養蠶寶寶、找獨角仙,我開始關注植物的樣貌與生態,最終走入栽培的世界。2007年,為了替當時經營的昆蟲生態館打造雨林氛圍,我開始愛上鹿角蕨,並成功蒐集栽培18種原生種。 如今,鹿角蕨以其獨特的姿態與多樣性,在全世界掀起熱潮。從原生種到各式雜交與特選個體,全球栽培家不斷挑戰極限,讓鹿角蕨展現無窮魅力。我也從家中陽台與室內栽培,到進一步租用溫室,邁向更專業的培育旅程。 這本書記錄了我的異想栽培法與實戰心得,希望能幫助所有愛好者「種出符合期望姿態的鹿角蕨」,在綠意中獲得療癒與樂趣。

特價7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鹿角蕨日記簿:栽培與觀賞

黃仕傑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5/03/29 出版

昆蟲研究與植物蒐藏家 林翰羽 審訂   從昆蟲到植物,鹿角蕨栽培的奇幻旅程 我的植物栽培之路,始於童年對昆蟲的熱愛。為了養蠶寶寶、找獨角仙,我開始關注植物的樣貌與生態,最終走入栽培的世界。2007年,為了替當時經營的昆蟲生態館打造雨林氛圍,我開始愛上鹿角蕨,並成功蒐集栽培18種原生種。 如今,鹿角蕨以其獨特的姿態與多樣性,在全世界掀起熱潮。從原生種到各式雜交與特選個體,全球栽培家不斷挑戰極限,讓鹿角蕨展現無窮魅力。我也從家中陽台與室內栽培,到進一步租用溫室,邁向更專業的培育旅程。 這本書記錄了我的異想栽培法與實戰心得,希望能幫助所有愛好者「種出符合期望姿態的鹿角蕨」,在綠意中獲得療癒與樂趣。

特價7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開始自組登山:從行進技巧、裝備配置到野炊指南,專業嚮導的登山野營心法

紅樹林  出版
2024/08/17 出版

熱愛做菜的登山嚮導普魯圖將超過10年的帶隊經驗化為文字讓所有登山初心者都能系統性學習掌握在野外吃好、睡好的秘訣讓山行如生活般自在台灣中高海拔山區具有多變的氣候與地形,對於毫無經驗的初心者而言,像是另一個世界,難以評估風險,因此經常選擇參加登山團隊,慢慢建立戶外經驗。本書作者王晧瑜是帶隊超過10年的專業嚮導,在帶領隊員走入山林的過程中,亦加入許多教學,期許大家養成自行組隊登山的能力。本書分為10章,涵蓋裝備規劃、衣著穿搭、野外炊事、行進技巧、地圖判讀,以及緊急處置等技能。作者藉由傳遞真正關鍵的觀念,協助讀者找出能彈性安排的空間,形塑屬於自己的登山風格。登山是一個跨越疆界、定義開放的戶外運動。在具備必備的技巧後,每個人都可以朝向各自的嚮往,自主規劃專屬旅程,抵達從未去過的地方。本書重點好好走路|開始規劃一趟健行,讓自己和隊友走得安全有效率好好吃飯|無論一人食還是大鍋飯都不將就,私房料理大公開好好睡覺|打造足以遮風避雨的營地,睡飽才有體力繼續旅程

79 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開始自組登山:從行進技巧、裝備配置到野炊指南,專業嚮導的登山野營心法

紅樹林  出版
2024/08/17 出版

熱愛做菜的登山嚮導普魯圖將超過10年的帶隊經驗化為文字讓所有登山初心者都能系統性學習掌握在野外吃好、睡好的秘訣讓山行如生活般自在台灣中高海拔山區具有多變的氣候與地形,對於毫無經驗的初心者而言,像是另一個世界,難以評估風險,因此經常選擇參加登山團隊,慢慢建立戶外經驗。本書作者王晧瑜是帶隊超過10年的專業嚮導,在帶領隊員走入山林的過程中,亦加入許多教學,期許大家養成自行組隊登山的能力。本書分為10章,涵蓋裝備規劃、衣著穿搭、野外炊事、行進技巧、地圖判讀,以及緊急處置等技能。作者藉由傳遞真正關鍵的觀念,協助讀者找出能彈性安排的空間,形塑屬於自己的登山風格。登山是一個跨越疆界、定義開放的戶外運動。在具備必備的技巧後,每個人都可以朝向各自的嚮往,自主規劃專屬旅程,抵達從未去過的地方。本書重點好好走路|開始規劃一趟健行,讓自己和隊友走得安全有效率好好吃飯|無論一人食還是大鍋飯都不將就,私房料理大公開好好睡覺|打造足以遮風避雨的營地,睡飽才有體力繼續旅程

特價40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開始自組登山

紅樹林  出版
2024/08/17 出版

熱愛做菜的登山嚮導普魯圖將超過10年的帶隊經驗化為文字讓所有登山初心者都能系統性學習掌握在野外吃好、睡好的秘訣讓山行如生活般自在台灣中高海拔山區具有多變的氣候與地形,對於毫無經驗的初心者而言,像是另一個世界,難以評估風險,因此經常選擇參加登山團隊,慢慢建立戶外經驗。本書作者王晧瑜是帶隊超過10年的專業嚮導,在帶領隊員走入山林的過程中,亦加入許多教學,期許大家養成自行組隊登山的能力。本書分為10章,涵蓋裝備規劃、衣著穿搭、野外炊事、行進技巧、地圖判讀,以及緊急處置等技能。作者藉由傳遞真正關鍵的觀念,協助讀者找出能彈性安排的空間,形塑屬於自己的登山風格。登山是一個跨越疆界、定義開放的戶外運動。在具備必備的技巧後,每個人都可以朝向各自的嚮往,自主規劃專屬旅程,抵達從未去過的地方。本書重點好好走路|開始規劃一趟健行,讓自己和隊友走得安全有效率好好吃飯|無論一人食還是大鍋飯都不將就,私房料理大公開好好睡覺|打造足以遮風避雨的營地,睡飽才有體力繼續旅程

特價40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螳螂日記簿

黃仕傑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4/03/14 出版

外形奇特的螳螂應該可以說是最廣為人知的昆蟲種類之一,不僅因為牠們擁有炫目的外表,更因為牠們若有所思的表情以及時時不忘祈禱的姿態,讓人不留下深刻印象也難。 本書揭露了螳螂林林總總的有趣生態以及特有的行為語言,讓野外自然觀察更添樂趣。 作者詳盡介紹台灣螳螂的種類與生態特色,更將其飼養收藏的國外螳螂,以世界螳螂大觀園慷慨分享許多特殊罕見的種類與生態,其中三花的蘭花螳、魔花螳與刺花螳,可以說是將螳螂世界的偽裝行為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讓人大開眼界。 螳螂可以觀察,可以飼養,也可製成標本永久保存。想跟螳螂做朋友,這本書是一個最好的開始。 【目錄】 1 神祕祈禱者 2 螳螂的衣食住行 3 螳螂的行為語言 4 螳螂的生命延續 5 殺手螳螂的輓歌 6 台灣螂大校閱 7 世界螳螂大觀園 8 簡單的螳螂飼養觀察 9 留住螳螂的美麗容顏

79 特價5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螳螂日記簿

黃仕傑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4/03/14 出版

外形奇特的螳螂應該可以說是最廣為人知的昆蟲種類之一,不僅因為牠們擁有炫目的外表,更因為牠們若有所思的表情以及時時不忘祈禱的姿態,讓人不留下深刻印象也難。 本書揭露了螳螂林林總總的有趣生態以及特有的行為語言,讓野外自然觀察更添樂趣。 作者詳盡介紹台灣螳螂的種類與生態特色,更將其飼養收藏的國外螳螂,以世界螳螂大觀園慷慨分享許多特殊罕見的種類與生態,其中三花的蘭花螳、魔花螳與刺花螳,可以說是將螳螂世界的偽裝行為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讓人大開眼界。 螳螂可以觀察,可以飼養,也可製成標本永久保存。想跟螳螂做朋友,這本書是一個最好的開始。 【目錄】 1 神祕祈禱者 2 螳螂的衣食住行 3 螳螂的行為語言 4 螳螂的生命延續 5 殺手螳螂的輓歌 6 台灣螂大校閱 7 世界螳螂大觀園 8 簡單的螳螂飼養觀察 9 留住螳螂的美麗容顏

特價4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螳螂日記簿

黃仕傑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4/03/14 出版

外形奇特的螳螂應該可以說是最廣為人知的昆蟲種類之一,不僅因為牠們擁有炫目的外表,更因為牠們若有所思的表情以及時時不忘祈禱的姿態,讓人不留下深刻印象也難。 本書揭露了螳螂林林總總的有趣生態以及特有的行為語言,讓野外自然觀察更添樂趣。 作者詳盡介紹台灣螳螂的種類與生態特色,更將其飼養收藏的國外螳螂,以世界螳螂大觀園慷慨分享許多特殊罕見的種類與生態,其中三花的蘭花螳、魔花螳與刺花螳,可以說是將螳螂世界的偽裝行為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讓人大開眼界。 螳螂可以觀察,可以飼養,也可製成標本永久保存。想跟螳螂做朋友,這本書是一個最好的開始。 【目錄】 1 神祕祈禱者 2 螳螂的衣食住行 3 螳螂的行為語言 4 螳螂的生命延續 5 殺手螳螂的輓歌 6 台灣螂大校閱 7 世界螳螂大觀園 8 簡單的螳螂飼養觀察 9 留住螳螂的美麗容顏

特價4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假仙生物日記簿

黃仕傑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3/07/29 出版

大自然的隱身高手 「擬態是讓你看錯我,偽裝則是讓你看不見我」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顏聖紘   審訂   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名譽教授 楊平世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副研究員 詹美鈴 推薦   自然環境中大部分掠食者會依賴視覺來搜尋獵物,所以會不會被發現,成為攸關生死的絕對因素。地球上形形色色的動物,為了覓食、繁殖、存活,在不同的棲息環境中,都各自演化出屬於自己獨門的功夫,其中最爾虞我詐的就是模仿其他生物或環境的樣貌,例如花紋、顏色與有毒生物類似,讓掠食者看錯不敢靠近,或是身體的形狀、顏色與植物、石頭、樹皮相似,讓掠食者看不到,而得到生存的機會。  

79 特價4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假仙生物日記簿

黃仕傑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3/07/29 出版

大自然的隱身高手 「擬態是讓你看錯我,偽裝則是讓你看不見我」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顏聖紘   審訂   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名譽教授 楊平世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副研究員 詹美鈴 推薦   自然環境中大部分掠食者會依賴視覺來搜尋獵物,所以會不會被發現,成為攸關生死的絕對因素。地球上形形色色的動物,為了覓食、繁殖、存活,在不同的棲息環境中,都各自演化出屬於自己獨門的功夫,其中最爾虞我詐的就是模仿其他生物或環境的樣貌,例如花紋、顏色與有毒生物類似,讓掠食者看錯不敢靠近,或是身體的形狀、顏色與植物、石頭、樹皮相似,讓掠食者看不到,而得到生存的機會。  

特價47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假仙生物日記簿

黃仕傑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3/07/29 出版

大自然的隱身高手 「擬態是讓你看錯我,偽裝則是讓你看不見我」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顏聖紘   審訂   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名譽教授 楊平世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副研究員 詹美鈴 推薦   自然環境中大部分掠食者會依賴視覺來搜尋獵物,所以會不會被發現,成為攸關生死的絕對因素。地球上形形色色的動物,為了覓食、繁殖、存活,在不同的棲息環境中,都各自演化出屬於自己獨門的功夫,其中最爾虞我詐的就是模仿其他生物或環境的樣貌,例如花紋、顏色與有毒生物類似,讓掠食者看錯不敢靠近,或是身體的形狀、顏色與植物、石頭、樹皮相似,讓掠食者看不到,而得到生存的機會。  

特價47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以太陽為指南針:鳥類學家的阿拉斯加荒野紀行

紅樹林  出版
2021/12/18 出版

班夫山岳展得獎作品(Banff Mountain Book Competition: Adventure Travel)   我和派特交往後的第一個夏天,就跑到北極圈的某條偏遠河流露營兩個月,從此心心念念想要再來一次壯闊的冒險。但之後我投身學術研究,派特則開了一間建築公司,彼此的行事曆上再也看不見潮汐和季節,只剩下截稿期限和施工進度表。   我的研究主題是阿拉斯加鳥類的畸形鳥喙,完成博士論文答辯後,指導教授提議慶祝,但我只覺得難堪。對原野的愛促使我投身學術,花費數千個小時盯著顯微鏡,觀察飼養的山雀,卻也讓我遠離自然,忘了最初為什麼想成為生物學家。即將展開的學術生涯愈來愈像刑期,而不是大好機會。   我的世界出現兩個版本:原野,還是家庭?大自然,還是科學研究?我把自己困在難以化解的分歧裡。   我堅信在地圖上的兩點間可以找到答案,一端是遇見派特的太平洋西北沿海小鎮,一端是從未見過的北極冰封大地。我們決心以划船、步行和滑雪,完成這趟超過六千公里的旅程。沿途聆聽候鳥鳴唱和踩上地衣的聲響,嗅聞暴雨過後凍土的氣味,追蹤美洲馴鹿的足跡,或是與白鯨同游。   出發前,有人問我們為何踏上這趟旅程,是什麼事情促使我們想「人間蒸發」片刻。我試著解釋我們並不是想逃避現實,不是想逃離破碎的婚姻、藥物成癮或學術上的挫敗。我們無意破紀錄或締造第一。   我們只是想要找到回家的路。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以太陽為指南針

紅樹林  出版
2021/12/18 出版

班夫山岳展得獎作品(Banff Mountain Book Competition: Adventure Travel)   我和派特交往後的第一個夏天,就跑到北極圈的某條偏遠河流露營兩個月,從此心心念念想要再來一次壯闊的冒險。但之後我投身學術研究,派特則開了一間建築公司,彼此的行事曆上再也看不見潮汐和季節,只剩下截稿期限和施工進度表。   我的研究主題是阿拉斯加鳥類的畸形鳥喙,完成博士論文答辯後,指導教授提議慶祝,但我只覺得難堪。對原野的愛促使我投身學術,花費數千個小時盯著顯微鏡,觀察飼養的山雀,卻也讓我遠離自然,忘了最初為什麼想成為生物學家。即將展開的學術生涯愈來愈像刑期,而不是大好機會。   我的世界出現兩個版本:原野,還是家庭?大自然,還是科學研究?我把自己困在難以化解的分歧裡。   我堅信在地圖上的兩點間可以找到答案,一端是遇見派特的太平洋西北沿海小鎮,一端是從未見過的北極冰封大地。我們決心以划船、步行和滑雪,完成這趟超過六千公里的旅程。沿途聆聽候鳥鳴唱和踩上地衣的聲響,嗅聞暴雨過後凍土的氣味,追蹤美洲馴鹿的足跡,或是與白鯨同游。   出發前,有人問我們為何踏上這趟旅程,是什麼事情促使我們想「人間蒸發」片刻。我試著解釋我們並不是想逃避現實,不是想逃離破碎的婚姻、藥物成癮或學術上的挫敗。我們無意破紀錄或締造第一。   我們只是想要找到回家的路。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以太陽為指南針:鳥類學家的阿拉斯加荒野紀行

紅樹林  出版
2021/12/18 出版

班夫山岳展得獎作品(Banff Mountain Book Competition: Adventure Travel)   我和派特交往後的第一個夏天,就跑到北極圈的某條偏遠河流露營兩個月,從此心心念念想要再來一次壯闊的冒險。但之後我投身學術研究,派特則開了一間建築公司,彼此的行事曆上再也看不見潮汐和季節,只剩下截稿期限和施工進度表。   我的研究主題是阿拉斯加鳥類的畸形鳥喙,完成博士論文答辯後,指導教授提議慶祝,但我只覺得難堪。對原野的愛促使我投身學術,花費數千個小時盯著顯微鏡,觀察飼養的山雀,卻也讓我遠離自然,忘了最初為什麼想成為生物學家。即將展開的學術生涯愈來愈像刑期,而不是大好機會。   我的世界出現兩個版本:原野,還是家庭?大自然,還是科學研究?我把自己困在難以化解的分歧裡。   我堅信在地圖上的兩點間可以找到答案,一端是遇見派特的太平洋西北沿海小鎮,一端是從未見過的北極冰封大地。我們決心以划船、步行和滑雪,完成這趟超過六千公里的旅程。沿途聆聽候鳥鳴唱和踩上地衣的聲響,嗅聞暴雨過後凍土的氣味,追蹤美洲馴鹿的足跡,或是與白鯨同游。   出發前,有人問我們為何踏上這趟旅程,是什麼事情促使我們想「人間蒸發」片刻。我試著解釋我們並不是想逃避現實,不是想逃離破碎的婚姻、藥物成癮或學術上的挫敗。我們無意破紀錄或締造第一。   我們只是想要找到回家的路。

73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植物日記簿:熱血阿傑的觀察與培植筆記

黃仕傑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1/08/12 出版

新奇植物現蹤|培植經驗分享 黃仕傑長期投入生態觀察與攝影,尤其熱愛甲蟲。因為玩昆蟲,阿傑開始真正認識植物,為了找尋喜愛的獨角仙、鍬形蟲,20年來他將訪查的每一種葉子形狀、樹形、樹皮都牢記心中,更深入雨林,只為見上傳說物種一面,親訪圖片上植物的俏麗身姿。2006年接觸鹿角蕨而重啟植栽之路,2019年再度以不同光照與環境來實驗鹿角蕨生長與外觀的變化,指標實作經驗值都在本書首度分享。   審訂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 助理教授 /楊智凱

79 特價4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植物日記簿

黃仕傑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1/08/12 出版

新奇植物現蹤|培植經驗分享 黃仕傑長期投入生態觀察與攝影,尤其熱愛甲蟲。因為玩昆蟲,阿傑開始真正認識植物,為了找尋喜愛的獨角仙、鍬形蟲,20年來他將訪查的每一種葉子形狀、樹形、樹皮都牢記心中,更深入雨林,只為見上傳說物種一面,親訪圖片上植物的俏麗身姿。2006年接觸鹿角蕨而重啟植栽之路,2019年再度以不同光照與環境來實驗鹿角蕨生長與外觀的變化,指標實作經驗值都在本書首度分享。   審訂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 助理教授 /楊智凱

特價4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植物日記簿:熱血阿傑的觀察與培植筆記

黃仕傑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1/08/12 出版

新奇植物現蹤|培植經驗分享 黃仕傑長期投入生態觀察與攝影,尤其熱愛甲蟲。因為玩昆蟲,阿傑開始真正認識植物,為了找尋喜愛的獨角仙、鍬形蟲,20年來他將訪查的每一種葉子形狀、樹形、樹皮都牢記心中,更深入雨林,只為見上傳說物種一面,親訪圖片上植物的俏麗身姿。2006年接觸鹿角蕨而重啟植栽之路,2019年再度以不同光照與環境來實驗鹿角蕨生長與外觀的變化,指標實作經驗值都在本書首度分享。   審訂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 助理教授 /楊智凱

72 特價4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找樹的人:一個植物學者的東亞巨木追尋之旅

徐嘉君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1/08/05 出版

一棵樹可以是一個生態系,讓人怎能不著迷? 徐嘉君是台灣極少數研究樹冠層附生植物的學者,因為總是掛在樹上,開始好奇樹可以長到多高,什麼環境因素會影響一棵樹的成長,進而啟動了台灣巨木地圖計畫。 2017年,她邀請樹冠層生態學者Jennifer Sanger和生態攝影師暨攀樹家Steve Pearce來台為棲蘭山區的台灣杉三姊妹拍攝等身照。作品完成後引起很大迴響,讓許多人驚呼原來島上有這麼美的樹。 2020年底,徐嘉君和團隊成功測量樹高79.1公尺的桃山神木,為國內目前已知最高樹。這本書記錄了一路走來的風景,是她獻給美麗山林的札記。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找樹的人

徐嘉君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1/08/05 出版

一棵樹可以是一個生態系,讓人怎能不著迷? 徐嘉君是台灣極少數研究樹冠層附生植物的學者,因為總是掛在樹上,開始好奇樹可以長到多高,什麼環境因素會影響一棵樹的成長,進而啟動了台灣巨木地圖計畫。 2017年,她邀請樹冠層生態學者Jennifer Sanger和生態攝影師暨攀樹家Steve Pearce來台為棲蘭山區的台灣杉三姊妹拍攝等身照。作品完成後引起很大迴響,讓許多人驚呼原來島上有這麼美的樹。 2020年底,徐嘉君和團隊成功測量樹高79.1公尺的桃山神木,為國內目前已知最高樹。這本書記錄了一路走來的風景,是她獻給美麗山林的札記。

特價29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找樹的人:一個植物學者的東亞巨木追尋之旅

徐嘉君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1/08/05 出版

一棵樹可以是一個生態系,讓人怎能不著迷? 徐嘉君是台灣極少數研究樹冠層附生植物的學者,因為總是掛在樹上,開始好奇樹可以長到多高,什麼環境因素會影響一棵樹的成長,進而啟動了台灣巨木地圖計畫。 2017年,她邀請樹冠層生態學者Jennifer Sanger和生態攝影師暨攀樹家Steve Pearce來台為棲蘭山區的台灣杉三姊妹拍攝等身照。作品完成後引起很大迴響,讓許多人驚呼原來島上有這麼美的樹。 2020年底,徐嘉君和團隊成功測量樹高79.1公尺的桃山神木,為國內目前已知最高樹。這本書記錄了一路走來的風景,是她獻給美麗山林的札記。

7 特價29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甲蟲日記簿2:熱血阿傑的觀察與繁殖飼養筆記

黃仕傑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0/07/16 出版

熱門甲蟲觀察飼育|冷門甲蟲探索分享 ◎審訂 鄭明倫博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推薦 楊平世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榮譽教授 邵廣昭博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講座教授  林仲平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曾惠芸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助理教授 汪澤宏博士 林業試驗所副研究員 黃一峯     金鼎奬科普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 蕭志瑋     千萬網紅八弟/狂哥蛤吶畫雞丸 作者黃仕傑長期投入生態觀察與攝影,尤其熱愛甲蟲,累積了相當豐富的經驗與作品。2018年出版的《甲蟲日記簿》匯集他多年來在海內外的訪蟲故事,可惜受限於篇幅,仍有很多精彩的甲蟲無法收錄,於是接續推出《甲蟲日記簿2》。 本書內容七成是熱門甲蟲,由作者個人經驗挑選種類介紹,以飼養繁殖訣竅或是自然觀察心得為主。另外三成是與甲蟲有關的新知或少見種類的介紹,盡可能溶入科學知識,並分享自己如何在接觸飼養的過程中找尋答案。鼓勵讀者親身體驗觀蟲、養蟲的樂趣,進而得到啟發。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攀向沒有頂點的山:三條魚的追尋

詹喬愉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0/04/25 出版

個頭嬌小、經常被媒體形容為「正妹登山家」的詹喬愉,登山界稱她為「三條魚(Tri Fish)」。大學時代開始登山,一路成為嚮導和搜救隊成員,現為戶外運動工作者。近年來以攀登全球14座八千米山峰為目標,目前已完成四座。 詹喬愉從小就愛往外跑,直到大學時期才正式投入登山。單純覺得山很漂亮,又喜歡團隊生活,大一時加入登山社,跟著學長姐學習相關知識技術,完成中級嚮導訓練,成為具備探勘能力的嚮導。 畢業前加入山難救助協會北區搜救委員會,投身搜救,曾在某次搜救中目睹當事人活生生被暴漲溪水沖走,也曾在2014年,背著比她重且因肺積水而意識不清的傷者走下奇萊,成功救了當事人一命,這些經歷讓她更貼近生死。2015年,她在吉爾吉斯阿拉阿恰進行技術攀登時不慎墜落冰河,瞬間從以往的救援者變成待援者,更能體會受困者的心情,進而更尊重生命。 她經常說自己並非天性愛冒險,而是享受探險的樂趣。在本書中,她分享了從登山社小菜鳥到逐步實現八千米夢想的旅程。 ■2018年5月16日,台灣第一位女性登上全球第四高峰洛子峰(8,516m) ■2018年9月28日,台灣第一位女性登上全球第八高峰馬納斯魯峰(8,163m) ■2019年5月15日,台灣第一位女性登上全球第五高峰馬卡魯峰(8,485m) ■ 2019年5月27日,台灣第二位女性登上全球第一高峰聖母峰(8,848m)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鍬形蟲日記簿(新版)

黃仕傑  著
紅樹林  出版
2019/01/30 出版

新版加入2018年底發表的新種:Lucanus chengyuani (承遠深山鍬形蟲)。   林業試驗所 汪澤宏博士   審訂 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名譽教授 楊平世博士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邵廣昭博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林仲平博士 生態攝影及台灣鍬形蟲專家 張永仁先生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鄭明倫博士   推薦   《鍬形蟲日記簿》堪稱目前紀錄台灣鍬形蟲種類最完整的圖鑑。 作者以春、夏、秋、冬為綱, 將自身超過二十年的觀察及拍攝經驗,化為精彩生動的四季自然筆記, 不僅足以作為實用的找蟲指南,更間接描繪出台灣野外環境的變遷。 除了野外觀察採集經驗, 作者也提供鍬形蟲辨認、野外採集須知、飼養須知、 標本製作方法等教戰守則,讓讀者不只是紙上談兵,更能自己動手,體驗樂趣。

79 特價4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超輕量登山野營技巧:10天食物加上裝備不到12公斤!153個舒適、安全又便宜的小訣竅

紅樹林  出版
2018/02/09 出版

一本實用且富哲理的登山野營指南 何謂輕量化? •    傳統建議的負重約為體重的25%~30% •    輕量(Light weight):基本重量9-4.5kg •    超輕量(Ultralight):基本重量4.5-2.27kg •    極輕量(Super Ultralight):基本重量2.27kg以下 ※「基本重量」是指背包中全部裝備,不含食物、水、燃料等消耗品以及身上衣物的總重量。 為什麼要輕量化? •    行進輕快,降低因摸黑或趕路導致迷途的風險。也更有餘裕欣賞大自然。 •    過困難地形時能更準確控制腳的落點,維持身體平衡,降低失足風險。 •    避免因過度負重對膝蓋和腰背造成傷害,才能走得更遠更長久。 基本觀念 •    使用電子秤 •    舒適與安全很重要 •    事前仔細評估 •    可以的話,自製裝備 •    每次登山都嘗試新東西 •    分辨「想要」和「需要」 2017年,我和先生花了20天穿越懷俄明州風河山野區,全程我的負重不超過12公斤。對我來說,在技術性路段,身上輕一分,動作的掌握就高一分,除了增強信心,也加快行進速度,減少暴露在環境因子下的時間,安全性提高不少。我們一路上吃得很好,沒有凍著,每天都能睡個好覺。這趟行程再次印證,認真看待輕量化,事前多一點準備,更能讓自己長長久久從事熱愛的戶外活動。 ------摘自易思婷<導讀> 背超輕就能走超快,能走超快就多了很多仔細欣賞山林、觀賞花朵、融入自然的餘裕。背超輕就有餘裕仔細辨識叉路、融入環境,理當能減少迷途的狀況。背超輕就能提高機動性,能更準確控制腳的落點,減少跌倒甚至墜崖的風險。 更進一步深入超輕量登山的讀者,應當能體會這跟獵人上山是很類似的經驗,以最少量的裝備與大自然進行最深的交流,希望這最終會帶領您擁有超輕量碳足跡的人生。 ------米亞桑戶外中心創辦人 林政翰 從前以自己的負重能力為傲,後來才了解到輕量化不僅僅是為了舒適,更是登山安全失落的一環;為了預防登山意外的最大宗──失足的發生,不要輕視山林環境,不要以為自己很能背重,背得輕而巧才能走得更遠更久!針對如何走得輕便舒適安全,作者列舉了許多實用的技巧及思考方向,無論是登山健行的新手或老手都值得細細咀嚼。 ------ Hanchor創辦人 謝章天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的露營車探險:以日常空間的「小」,換取徜徉曠野的「大」

易思婷  著
紅樹林  出版
2016/11/05 出版

她和老公搬進親手打造的露營車, 遊遍美國西部的絕美荒野。 只要學會分辨「想要」與「需要」, 「天地為家」便是生活,不是夢想。 搬上露營車前,我和戴夫清理掉不少物品,只留下真正會用到的東西,包括兩份餐具、三個鍋子、極少量衣服,並轉為閱讀電子書。幾年下來,也沒再添購什麼,可見一般生活上真正需要的東西其實很少。 住在露營車上也讓我對水電的使用量變得十分敏感。例如美國許多攀岩區位於沙漠地帶,沒有水源,開車去補給不僅耗時間也耗油,於是我們學會如何用有限的水來煮食和洗碗,倒也不覺得有什麼不便。還記得某次到朋友家作客,一打開水龍頭水就嘩嘩流下,把我嚇了一大跳。 我現在的生活很單純,就是旅行攀岩、運動、寫作及教學,最大的娛樂是閱讀,也許對某些人來說有點無聊,卻十分適合我。我們的露營車有水、電、廚房、桌椅和床,具備了家的所有機能,但陳設簡單,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整理。我們的衣服不多,無須費心搭配。雖然只有不到兩坪的居住空間,庭院卻很寬廣,要是看膩了,立刻便能換一幅風景。我們幾乎不會錯過每一個美麗的日出和黃昏,夜晚看著星空入眠。 很多朋友問我,這樣的生活還要過多久?但我們目前仍很享受當個游牧族,實在難以回答。可以確定的是,即使未來定居在某處,也會留著這輛我們親手打造的「家」── Magic。

9 特價35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