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書籍

二次黨外Movement雜誌十月號

羅文嘉  著
二次黨外  出版
2009/10/21 出版

創刊號討論的主題是:當前台灣面臨的兩大傾斜問題,以及我們的基本立場─經濟民主。在目前台灣的媒體和政治生態裡,談這些並不討好;但是二次黨外雜誌的推出,本來就在深化思想和議題的討論,我們不敢自詡為先鋒者,但是我們願意努力一試。這期的政治專題,我們試著探討台灣社會面對的言論控制,這是台灣無法逃避,也不必逃避的;看似百花齊放、擁有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台灣社會,對言論的管制其實是前所未有的嚴厲,面貌模糊的資本較顯而易見的威權更加難以抵抗,社會大眾習而不查,<看不見的言論控制>是我們關注的焦點。政策批判專題<動物保護法系列>,揭露動保法的荒謬,以保護之名,執行殘酷的七日必殺令,無辜的小生命,在看不見的城市角落,血淚控訴著人類的暴行。遇見古巴、糧食戰爭、和台灣新移民自己的報紙,都是本期特別的文章;這期的<觀看中國>專欄,從維權運動、東土耳其斯坦(新疆)和圖博(西藏)獨立運動,讓讀者可以換一個角度認識中國。本書特色二次黨外Movement雜誌以雙月刊方式發行,創刊號將於2009年6月12日出刊。Movement雜誌不只是一個平面媒體,還會是政治的思想平台。

9 特價89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二次黨外Movement雜誌2009八月號

羅文嘉  著
二次黨外  出版
2009/08/19 出版

創刊號討論的主題是:當前台灣面臨的兩大傾斜問題,以及我們的基本立場─經濟民主。在目前台灣的媒體和政治生態裡,談這些並不討好;但是二次黨外雜誌的推出,本來就在深化思想和議題的討論,我們不敢自詡為先鋒者,但是我們願意努力一試。這期的政治專題,我們試著提出,台灣面對中國的基本態度和戰略,這是台灣無法逃避,也不必逃避的;為了便於討論,我們整理出<對中六原則>,同時從經濟關係、霸權民族主義、兩岸公民社會等角度,做更深入的分析。社會專題<從草莓族到青蘋族>,以一系列的文章報導和分析,台灣青年貧窮化的問題,從校園裡的大學生、到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到年過三十準備結婚的青年男女,他們面臨的處境困難,遠超過你我想像,而這些是他們的錯嗎?政策專題<升格遊戲,一場兒戲>,詳實的從財政角度探討,這次縣市合併升格的荒繆性,關心國家長遠發展的人,看到主政者的這些作為,實在讓人擔心,卻無力改變。遇見古巴、糧食戰爭、和台灣新移民自己的報紙,都是本期特別的文章;這期新推出<觀看中國>專欄,讓讀者可以換一個角度認識中國。第二期開始,我們多了許多政治工作者,成為二次黨外的社務委員,感謝他們支持這份雜誌,也期望我們的理念,透過更多人參與,可以改變這個世界。本書特色二次黨外Movement雜誌以雙月刊方式發行,創刊號將於2009年6月12日出刊。Movement雜誌不只是一個平面媒體,還會是政治的思想平台。前言台灣如何面對中國?中國,在國民黨的強力宣傳下,是台灣的經濟活水、唯一的出路;中國,在民進黨的意識形態裡,是台灣擺脫不了的惡鄰,虎視眈眈覬覦著統一。但是中國並非鐵板一塊,在兩大黨既有的視角之外,我們如何面對中國的官方與公民社會?面對財大氣粗的中國大財團與勤勤懇懇的中國勞動人民?面對中國的霸權民族主義與樸拙憨厚的小老百姓……當國民黨聯共制台獨,企圖否認台灣的主權、摧毀台灣的民主;當國、共兩黨聯手為資本服務,兩岸大財團已連成一氣壓榨勞工、破壞自然環境;台灣,如何面對中國?從草莓族到青蘋族草莓族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繼之而起的是「青蘋族」(青年貧窮族)。這樣的改變一點都不浪漫,反而相當悲哀。以往的年輕人高唱「我的未來不是夢」;現在的年輕人不僅不敢作夢,最好也不要想像未來,因為未來太過沉重。幾個數字讓人一目了然:第一,台灣失業人口中有超過57%是年輕人(20歲—34歲),失業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第二,過去大學畢業找到工作的平均時間是三個月,現在平均要超過九個月才能找到工作;第三,最近幾年失業率竄升速度最快的,不是其他,正是大專畢業的高學歷族群。不要認為大學畢業,工作就一定有保障。這不是個人的問題,更不是你夠努力就能改變,因為資本主義體制不斷預支未來,以更大的泡沫解決眼前的泡沫,從1997亞洲金融風暴、2000網路泡沫、2003SARS風暴,到2008的次級房貸泡沫,資本主義吹起一次又一次的泡沫,製造一波又一波的危機,同時也透支了這一代年輕人的未來……

9 特價89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二次黨外Movement雜誌

羅文嘉  著
二次黨外  出版
2009/06/17 出版

一次黨外,政治民主; 二次黨外,經濟民主。 台灣的民主歷程一次黨外,追求政治民主,結束獨裁政治。 有了民主形式,卻少了民主內容; 參與了政治選舉,卻決定不了經濟分配。 政治怎麼轉,還是有錢有勢的人在運轉; 政黨怎麼換,靠向大財團的經濟政策就是不會換。 二次黨外,不僅要制衡一黨獨大,深化民主品質; 更要平衡經濟獨裁,追求社會公義。 除了政治民主, 我們還要社會公義,經濟民主。 瞧,這本雜誌! 用筆和相機解析局勢、關懷社會。用文字與影像提出路線,推展運動。 【論述分析】以不同的視角,探討台灣困境,嘗試可行的出路。 【書與思潮】介紹引薦進步觀點,反省主流偏見,轉換我們的價值。 【另眼看世界】 描繪世界各國的另類生活,打破框架,看到生命有如此多的可能。 【市井身影】呈現紛亂社會下的小市民側身,底層大眾的臉孔,以及勞動人群的血淚。 【平民品味】 破除精英格調迷失,挑戰商業時尚魅惑,在那平凡的人群中,有著迷人的各種庶民品味。 【紀錄觀點】在影像裡,紀錄著歷史的遺忘,散射出弱者的怒吼,一種親臨現場的氛圍,將我們帶入感同身受的體驗。 當政治陷入狂喜與焦慮、冷漠與亢奮交織時,我們想用這本雜誌,這樣的鋪陳形式,爬梳思考理路,探尋問題癥結。在台灣歷史轉捩的時刻,這本雜誌將不只是雜誌,它是一個推展運動的平台,我們期盼透過它,結合更大的力量,挑戰當權者的蠻橫,捍衛台灣廣大群眾的利益。

9 特價89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