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班兄弟》作者黑鶴在台灣出版的第二本短篇動物小說集,這次的主要的背景是在莽莽蒼蒼的大興安嶺林地深處。其中,標題之作〈馴鹿之國〉藉由老人芭拉杰依和小女孩阿雅之間無言的心靈對話,鋪陳出使鹿鄂溫克部族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們尊重自然和天地間一切生物的基本信念。〈黑夜之王〉用懸疑的筆法,敘述了暗夜時分在林中宿營的一段離奇遭遇。同樣離奇又懸疑的,還有〈雪地〉。在杳無人煙的高山上滑野雪,總引來一群烏鴉尾隨在後,難道牠們預見了「我」的死亡嗎?不看到最後,不會知道答案是什麼。為了尋覓傳說中夜鷹的蹤影,卻在河邊與一頭熊素面相見,但牠不但對我毫無興趣,還做出了一些奇怪的行為。難道這熊瘋了嗎?而我又哪裡想得到隨之而來的災難會把我逼到無處可逃呢?〈蜜〉告訴你一個尷尬又好笑的故事。〈滑雪場的雪橇犬〉述說了「我」與一隻被棄養的哈士奇之間的情誼,美麗卻哀傷。全書最具分量的〈犴〉,則是講述了一隻從小被人類收養的孤兒犴,與撫養牠的老獵人之間親如父子的關係。最終,老獵人在大限來到之前將牠趕回森林深處那段用細膩文字呈現出的心理轉折,相信會令每一個讀到這裡的人為之動容。
2000年10月深秋,有一群人,當中有兒童文學作家、評論者,也有畫家,他們從成都出發,一路經由汶川、茂縣、松潘,抵達九寨溝,再由九寨溝轉往黃龍,沿著若爾蓋、紅原、米亞羅,造訪桃坪羌寨及臥龍熊貓,最後由都江堰返回成都。經由林芳萍的妙筆,把這十天的旅程,化成一張簡單的路線圖,及許多說不完的故事,集結成了這本遊記。本書並邀請大陸年輕畫家張小瑩,以版畫為本書配插圖,更添人文趣味。兒童文學作家桂文亞盛讚,「這是一本別出心裁的遊記,有別於一般傳統概念上的遊記。在整體結構上似是一部首尾連貫的中篇小說--有人物、有情節;但在風格上,則以優美的散文筆法,營造出一篇篇美文,一種只有散文作家才能有的獨特散文情懷。」1.向雲深處前進我們的車子迷路了,在一個深秋的山林裡。崎嶇蜿蜒的小徑愈走愈窄,兩旁的草叢愈長愈高,淙淙的泉水聲愈唱愈響!我隔著玻璃車窗回頭看,車後揚起的黃沙土塵,如漫天堆捲的風浪,滾滾隔絕了來時路。這景象大概益發激起了領隊驍勇探險的精神。他扯開喉頭,下令一喊:「繼續往前開!」那嗓門大如山谷洪鐘,震得車子自動向前了好幾步。車裡的人,倒是個個如如不動。似乎是內心早已有備而來,又或者是不肯太早流露出軟弱的神情。畢竟,這才是我們行程的第一天。往後的路上,將會遭遇什麼比這更窮途末路的困境,誰也拿不準;車裡的人,又大都是初次見面的陌生人,各自有什麼來路底細,誰也摸不清。一切只為了完成一項不可能的任務,這支隊伍集結了一群各懷神技的人,此刻正排排坐在車內-在最前排座位上的是班大將軍。一身齊全的行頭裝備,緊緊挨著他的臂膀,像從不離手的武器,使大將軍看起來很有一股出使西域的凜凜威風。大將軍身後坐的是體形、威儀皆如山的楊總督。據說,他為了體察蒼生民情,早已行遍天下山水,覽盡草木鳥獸,並整理出千餘卷軸的奏摺。總督每趟微服出巡,身旁必少不了的是張羅一切、裡外打點的領隊孫大總管。這會兒,他正半蹲半坐在車門邊,勘察地形;不一會兒,又飛竄到後車箱,翻扛出一包包器具。他似乎有意無意來回在顛簸晃動的車上行走,展露出他亦非等閒的腳上輕功。而獨異於這些人摩拳霍霍的鬥志,選擇單人座、自顧著欣賞窗景的,是個一介書生模樣的曹大學士。他那一派斯文的打扮,只差少了羽扇綸巾,不由得讓人懷疑那筆挺的西裝口袋裡,可藏有什麼錦囊妙計?另外,為了掩人耳目,這一趟使命尚且安排了兩位格格同行。一個是圓圓臉的大格格,一個就是我--臉圓圓的小格格。我們這兩位格格雖說外表看似嬌弱,卻都是歷經過幾場異域征戰的,所以此刻也不動聲色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轉動著眼珠子,觀察周遭的動靜。這一行人,經過喬裝變身,掩護著彼此謎樣般的真實身分;外加上三個當地聘僱的貼身隨從,形成了一支遊山玩水的九人隊伍,正浩浩蕩蕩、驅車直入山野之境。未來的幾天,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驚險危機?我的心,隨著車子七上八下的晃盪著,忐忑不安的前進。猛然一個煞車,一雙腳如大雁般棲落在我跟前,輕聲的示意一句:「小格格,請下車!」 我點點頭,機伶的隨著眾人魚貫躍地。雖說是車子剛輾過一塊尖銳的石頭,得停下來,察看察看底盤受損的程度。其實呢,是見著了山邊一團七彩雲霞,飄飄然從崖壁絕處升起。於是大夥兒臨時決定在半路守候,不放過天外飛來的任何一絲絲線索。彩雲翩翩飛至,夾雜著輕聲笑語。由遠而近,化身成了一群穿著彩衣的藏族姑娘。數一數,一二三四五六七,恰恰是七個「七仙女」。掛在她們背後的,不是透明的翅膀,是一簍簍裝了食糧雜物的竹筐,沉甸甸的、伴隨她們悠悠的步伐,一上一下的搖曳著。愛民的楊總督瞧見了,將笑容從他的八字鬍下咧開,親切的趨上前去關懷:「小姑娘,你們打哪兒來?要往哪兒去呀?」 只是,任誰想打探她們不為外人道的祕密,這群山裡的姑娘都將生活那份艱苦和甘甜,化為嫣然一笑。她們把一條粗辮子順勢往後一甩,熱情燦爛的邀呼:「我們就住在不遠的前頭唄!」 說著,她們抖攏抖攏背上的竹簍。轉身,輕盈如一朵朵浮雲般,消散在山路的盡處。那不遠的前頭,可是還要翻過一整座山的前一個山頭啊。但僅僅這句話,就鼓舞著我們的車子和車上的每個人,勇往前進,再前進。為了答案也許就在那雲深不知處的山林裡……
「思考故事」是這三十年來兒童哲學發展之後因應兒童思考的教育產生的故事形式。在這本書中,有九篇有九個短短的、關於「獸」的「思考故事」,讓你認識「獸」,還有他和好朋友兔子和青蛙之間發生的事。台東大學楊茂秀教授在本書的序中推薦:「這是一部充滿幽雅散文細節的思考實驗故事集。」他說:「故事雖然很短,但可以讓你讀很多次,邊讀邊想,當你想的時候,還可以回味書中的幽默和喜悅,接著,你會想要從頭再看一次!」本書採用雙封面設計,直排的部分為九篇思考故事,橫排的部分是討論附冊。在附冊邀請到經常帶領兒童哲學的徐永康老師編寫教案,以做為成人跟兒童進行探索團體的參考!
從民國67年2月18日璀璨創新,到95年11月30日光榮落幕,民生報走過28年歲月,被公認是一份最有獨特品味、最是健康清純的報紙,舉凡體育運動、戶外旅遊、影劇娛樂、文化藝術、生活品質、醫療保健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現,寫下華文報業史的美麗篇章。28年來,民生報和台灣社會一起成長,和廣大讀者一同悲歡,既扮演監督政府與守護環境的媒體角色,還負起提升文化與生活品質的社會責任,共同營造台灣社會的公益與美善,凡此種種,既來自民生報所有同仁的全力付出,也出自文化、體育、影視等各行各業朋友的積極參與、共襄盛舉。「民生報─從璀璨創新到光榮落幕」這本書,既點點滴滴地忠實記錄這些過往,除了為台灣的報業史留下寶貴的史料之外,也讓和民生報一起打拚過的所有工作夥伴,和民生報一起成長的所有朋友,都能夠留下永誌難忘的美好回憶。
具有豐富作文教學經驗的沈惠芳老師根據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多元化」「個別化」和「適性化」的教學精神,採用生動活潑的形式,編寫出這本作文教材,書中透過循序漸進的方法,使孩子逐步掌握寫作的竅門。使孩子在進行寫作練習時,不只激發思考,鼓勵創作,還提供範文。在提示的過程中,由模糊到清晰,由感受到理解,讓孩子逐漸了解別人是如何思考,作品是如何醞釀的。 本書適合國語文學習領域第一階段一到三年級的學生使用,可配合學校教學,做為教材使用,也可以適用於家庭補充練習。歡迎使用本書,指導孩子寫作!
兒歌對幼兒的意義是「學習語言」和「認識世界」。 在這本兒歌集裡,我選擇了二十種小動物作為寫作題材,其中大部分是昆蟲。 我並沒有「讓幼兒完全了解每一種小動物的形態和習性」的大野心,我只是希望幼兒能認識小動物的名稱,獲得點滴有關這種這種小動物的知識。這也是「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的意思。在這本兒歌集裡,我嘗試用現代國語裡的「多音節詞語」來寫作。 我沒有放棄「押韻」,大致採用的是「兩行一組押同韻」的韻法。這種韻法比較自由,可以不多損害語言的自然。「?韻」是語言的趣味現象之一,所以值得在兒歌裡向幼兒介紹。 流傳在民間的古典兒歌,仍然值得介紹給幼兒念著玩兒,古典風格的兒歌創作也仍然值得嘗試。不過我所嘗試的兒歌創作,因為大量運用了現代語詞的緣故,所以並不要求它具有「古典風格」。我所能捕捉到的,恐怕就是現代語言的親切感了。 前面的話,是《小動物兒歌集》一九七五年在「將軍出版社」出版時,我在初版本上所寫的序文。將軍出版社後來結束營業,把這本書的版權轉讓聯經文化公司。 直到今年,民生報童書出版組與聯經出版公司協議取得版權,和作者、繪圖者重新簽約,邀文字作者修訂文字,繪圖者重新繪圖,完成了這個新版本,修復了這本書跟讀者之間的正常關係,美意令人感激。在新版本登場的日子,特地再寫下這幾句話,說明事情的原委,並且留作紀念。
「百川歸海」。 「黃河入海流」。 大海是所有的水的歸宿。 《小紙船看海》的故事,告訴小朋友世界上的水都到哪兒去了。 兩隻紙船在旅行的過程中所看到的「兩岸風光」。 略微告訴小朋友:人群是喜歡「挨著水邊生活」的。 這是一個為幼童寫的散文故事,所以雖然分行寫,但是並不押韻。我把這個故事獻給所有愛山,愛城市,愛大海的小朋友。 前面的一段話,是《小紙船看海》在一九七五年初版時候寫的,等於是《小紙船看海》的原版序文。 這本書的版權,本來屬於「將軍出版社」,它跟讀者的關係,全靠將軍出版社作橋梁。因為它是將軍出版社當年推出的幾本「創業書」之一,所以也格外得到將軍出版社的珍惜。後來將軍出版社結束營業,把這本書的版權轉售給聯經出版公司。 直到今年,經由聯合報業體集團的民生報童書出版部與聯經出版公司協議,取得版權,和作者、繪圖者簽約,準備重新出版;繪圖者鄭明進先生更願意重新繪圖,作者也在文字上做了一些修訂,完成了這本新版的《小紙船看海》。 這本書和讀者的關係能夠重新建立起來,應該感謝的是民生報和聯經公司的美意安排。在新書出版的日子,特地再寫幾句話,說明事情的原委,並且留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