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書籍

水墨,結束了嗎?再現筆墨精神 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雄獅圖書  出版
2023/02/14 出版

2021年,雄獅美術五十週年,在努力耕耘美術文化的半世紀以來,深切感受到具文化之悠久歷史能量的水墨畫,近年已面臨邊緣化的危機。有鑑於此,雄獅美術除持續透過出版水墨相關好書,以期盼能改善此一情勢外,更於五十週年慶的同時,發行人李賢文特別邀請中研院院士石守謙、臺大藝研所教授陳韻如共同策劃,推出「水墨,結束了嗎?」國際研討會,提供關懷或參與水墨領域者一個發聲、爭鳴、批判或是省思的機會 本論文集的出版,為此次研討會留下翔實精彩的內容記錄,收錄臺、日、美、香港的重要學者專家:石守謙(中研院院士)、何炎泉(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許郭璜(書畫家)、張洪(Arnold Chang 美籍華裔藝術家)、張頌仁(漢雅軒創辦人)、林銓居(臺灣畫家、作家)、陳韻如(臺大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袁慧莉(臺灣當代水墨畫家)、吳孟晉(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針對四大主題:「水墨的當代性?」、「水墨的可能性?」、「水墨的突破?」「水墨的推廣?」發表論文,共同聚焦水墨現況,並從不同角度提出觀察、思考、探討與評論。 期待在吸引新世代對水墨領域關注的同時,也能夠讓美術文化界產生漣漪與未來性。

9 特價72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節氣24帖:疫情下的創作

李賢文  著
雄獅圖書  出版
2022/10/01 出版

「五苓山居」是書畫家李賢文遠離塵囂,位於中壢的居所,亦是他造景寫景之處。「五苓」是他當初建築時,因不忍砍除庭院五棵原生的苦苓樹而取的名字。2020-2021年,新冠疫情嚴峻的一年間,李賢文繪製吟詠自己身邊的一草一木,《節氣24帖》之心象風景於焉誕生。他說:「疫情間,足難出戶,讀書畫畫灑掃院落,成為新生活……若能安於此境,安於此心,在焦慮潮湧,舉世煎熬中,也能清楚明白,善解安忍!」學者盧廷清表示:「本系列畫作可略分為兩類,一是靜觀自得,物我兩忘。可見花草、樹木、立石、游魚的實景寫生,多是去繁為簡只表現主體。……二是居遊其間,陶冶存養。多呈現空間一隅的老屋、廊柱、小徑與中庭,更有主人身影入畫。……品讀作者李賢文先生的文章,談畫以外,也延伸到他的人生經驗、學佛體會,有不少精闢的個人體悟。」

9 特價43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關於羅丹:熊秉明日記擇抄

熊秉明  著
雄獅圖書  出版
2022/08/16 出版

這本環繞羅丹雕塑所投射出來的種種思考,文筆優美,思想精闢。 每一頁,都是熊秉明思想的雕塑。可以細水長流,逐頁慢讀,也可盍興乎來,隨意翻檢。享受他豐沛的文采與藝術的洞見! 他既是思想的、藝術的、人文的,更是文學的、情感的。 雖然,日記書寫於二十六至三十歲間,是熊秉明的青春冊頁;然而,今日再看,依舊新意盎然,是一本穿越時空,屬於所有人的哲學散記。   《關於羅丹—熊秉明日記擇抄》這本新書,是熊秉明在雄獅圖書出版近40年經典好書《關於羅丹—日記擇抄》(1983)的新編版。熊秉明(1922-2002),這一位集哲學、文學、雕塑、繪畫、書法修養於一身的藝術家與教育家,2002年過世。2022年是熊秉明的百歲誕辰,雄獅圖書藉以新編此書,來紀念這一位卓越的智者。   1982年,熊秉明開始於《雄獅美術》月刊連載〈關於羅丹——日記擇抄〉。這是他將自己四、五十年代在法國學習雕刻的記錄,有關羅丹的部份擇抄出來,主要是以法國雕塑巨匠羅丹為中心,但也含蓋省思東西方的美學、哲思、神學等範疇,例如他說:   「中國人很容易嘲笑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嘲笑他們給神賦予了人的形象,嘲笑他們的天使長著鳥翅,神長著大鬍子,其實應該說,西方人把人提昇到神的神聖層次去,正像我們給雲烟、林泉賦予崇高神秘的意義。」(〈艾瑪神父〉P43)   就這一段話,他點出了西方肖像畫與中國山水畫的核心要義。西方肖像畫(或塑像)主要在於呈現人的神聖面容──「存在意志」的倔強:尊嚴、肅穆、光明、廣大,超越生死的永在與神性的面容。而中國山水畫旨在表現胸中之丘壑,追求的是理想的、反樸歸真的境界。   在本書中,他甚至也以原始哲學與神話,來觀看古今中外的雕塑藝術,在探究「生死」之「天問」上,有何精湛的呈現。他在〈梁代墓獸〉一文說:   「梁代的獅具有一個沉重龐然的形體,長著短短的硬翅,四爪穩立在地,張開大口向天,挺圓了胸,勾卷了尾,凌然、巍然,渾淪浩瀚,變成一個迷離的玄學的符號。……此非獅子的金獅子立在古帝王的墓側,在生與死的邊界上,在茫茫的曠原上,欲明死生的究竟,流露神存神滅的困惑。這超獅子的獅子吼使山川震搖,日星欲墜,使一千五百年之後的我們歡喜、愀愴、憔悴、戰慄。在中國雕刻史上,這『天問』式的狂歌實在是奇異的一幟。這裏不溫柔敦厚,不虛寂澹泊,沒有低眉的大慈大悲,也沒有恐嚇信男善女的怒目,這透徹的叫喊是一種抗議,頑強而不安,健康而悲切,是原始的哲學與神話。」   熊秉明在1983年,榮獲法國教育部頒發學院棕櫚騎士勳章,可見他在法國教學領域的卓著貢獻。身為一位教育家的他,非常重視啟蒙年輕人的思想。他在序中說:「書中的一些想法和經驗,可能對於現在年輕的藝術朋友有一點用處,就算這用處是極微吧!也或許他們會覺得過時了,可笑了!」   這是熊秉明謙虛之詞,這本書不會過時,即使出版近四十年,其引人認識藝術真理與生命存在之本質的經典之言,是超越時空、歷久彌新的,永恆迴蕩於每位讀者的心海中。  

9 特價52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素描技法123

劉國正  著
雄獅圖書  出版
2022/04/28 出版

450張的步驟示範及圖解,為你帶來素描技巧的入門之鑰! 《素描技巧123》引導你掌握一切繪畫的基礎,只要一枝筆,便能畫出一幅雋永深刻以及耐人尋味的作品。本書分為四大單元,十二範例有450張的步驟示範及圖解,引領讀者step by step,按部就班地學習。 (一)素描基礎概念: 造形是藉由線條描繪,而結構之立體感則是透過色調呈現。本單元從一切視覺的基礎:造形、線條、結構、色調、透視、構圖等談起,並描配清晰的圖解說明,讓讀者輕鬆掌握繪畫入門之鑰。 (二)基礎靜物練習 藉由基礎的靜物素描步驟示範,練習造型,以及不同材質的肌理與明暗之呈現等,例如以書、酒杯之畫面組合,練習精確掌握書本的四方形,以及酒杯的圓柱形。或以炭筆繪製番石榴,學習如何完美表達色面與畫面的肌理。 (三)素描進階示範 在掌握住線條的表現與靜物個體的描繪之後,便進入以畫面整體性為主的繪畫觀念探討。本單元主要是透過光線來觀察物體之整體光影變化,學習如何運用明暗色階,來表現物體的個體空間感與立體感;物體間的空間之前、中、後安排以及光影明暗的濃淡、深淺關係,並深入探討畫面的整體平衡與氣氛營造要點。 (四)創作表現 本單元強調藉由素描訓練,培養個人的感受力,藉由正光、逆光與側光或多重光源的創作學習,細膩描繪對生命、人文與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及深厚情感。  

9 特價37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神遊:古今第一山水畫【李霖燦導讀故宮名畫精粹】

李霖燦  著
雄獅圖書  出版
2021/07/01 出版

山水畫一開始便有一個完整的「意境」要傳達。不只拘限於對象的「描繪」,更不只是大自然一角的摘取;這也就是中國山水畫有長卷,西洋風景畫裝鏡框的原因。同樣的,西洋風景畫家要帶著畫架對著大樹來實地描繪,柯洛就曾經被一位農夫問過:還畫它作什麼?樹不是已經在那裡了嗎?因之,中國山水畫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全」字,每一幅畫都是完整的構圖而並不是對象的寫實,事實上也並沒有那樣的真山真水。而西洋的風景畫則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裝在鏡框中就正如從窗口中透視過去,美景如畫的就在窗外...... ─李霖燦 本書內容是從李霖燦1970 至1980 年代,於各雜誌所發表的文章集結而成的。中國山水畫富「隱逸思想」之內涵,所嚮往的是漁讀耕樵四逸四樂之理想境界。這是源自於三國諸葛亮至晉竹林七賢,一種消極退避之思想。後來,經由文學家的渲染鼓吹,人們開始輕鐘鼎(從政為官)而讚山林,也造就了山水畫漸成中國畫的主流。 第一單元〈進入中國山水畫的天地―源起、特色與功能〉:由「亂世隱逸與山林文學及山水畫興起的關聯」;「山水畫有一個完整的『意境』要傳達」;「皴法的發明與特色」;「沈括《夢溪筆談》:凌空鳥瞰洞見奧曲的構圖滿全」;「點苔的重要性」等觀點切入,導讀山水畫的基本認識。 第二單元〈千古名筆―中國山水名畫欣賞〉: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文字,搭配大圖及局部解說,一一賞析北宋畫家范寬〔谿山行旅圖〕、北宋郭熙〔早春圖〕、北宋李唐〔萬壑松風圖〕、南宋馬遠〔山徑春行〕、南宋馬麟〔秉燭夜遊圖〕與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等山水名畫,在形式與內容上,對中國藝術史的關鍵影響性,還有畫家個人的特質及對中國畫史的貢獻。本書篇篇精彩,言近旨遠,是輕鬆進入中國山水畫的最佳導讀書。 為使讀者「讀畫」更上層樓,本公司特別企劃【李霖燦導讀故宮名畫精粹】系列三書:《神遊:古今第一山水畫》、《獨秀:中國名畫之最》、《三絕:中國詩書畫》,讓永遠的博物館員李霖燦,帶領您暢遊歷代書畫家之藝術哲思與堂奧。

9 特價37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獨秀:中國名畫之最【李霖燦導讀故宮名畫精粹】

李霖燦  著
雄獅圖書  出版
2021/07/01 出版

藝術家亦是大思想家,只不過是在內涵之上加了一層甜美的藝術糖衣,使觀眾更易於並樂於接受。因此,我們在讀中國繪畫時,便當明白畫家觸景生情,豐富內涵之全部意義,不可只及於糖衣部份而淺嘗輒止。 畫面上的絹素紙張,題識印章,甚至於裝潢的形式等等,沒有一樣不與欣賞或鑒賞有關,不可放過。中國繪畫的欣賞,論其次第:內容主旨之精微與設身處地是第一,洞悉技法是其次,了解筆墨是第三。明白術語是第四。─李霖燦 本書二十八幅故宮藏品的導讀介紹,是從李霖燦《中國名畫欣賞》(1986 年出版)一書精選,圖片放大並局部賞析,重新編排而成。 李霖燦,學養高深,每幅名作,以約五百字的短文,導讀歷代名畫之最的思想與特色。例如五代梁荊浩(約850-911)的〔匡廬圖〕是幅充實大作,具「多分割性」的特色,由許多精湛的小畫所織綴而成。五代南唐的趙幹(約西元十世紀)〔江行初雪圖〕,是人間最早的山水雪景甲作,若將畫中人物細部放大,得以一窺其表情的豐富與精彩度。宋郭熙(1000-1087)〔早春圖〕中的蟹爪樹,對生機的貯蘊和發生,有深刻的體認和顯示。宋仿本〔唐人明皇幸蜀圖〕,人物與山水在畫面上平分秋色,可云是人物畫的尾聲,也是山水畫的昉始。元趙孟頫(1254-1322)〔鵲華秋色圖〕是「棄纖巧復古樸」的代表作。而明代夏昶(1388-1470)〔半窗晴翠圖〕,一枝墨竹於紙上,使人因圖畫而悟真理…… 從作者娓娓導讀的文字中,除了說明了中國畫家和哲學家的思維息息相通,也點出了中國繪畫之獨特所在。本書篇篇精彩,言近旨遠,是輕鬆進入中國山水畫的最佳導讀書。為使讀者「讀畫」更上層樓,本公司特別企劃【李霖燦導讀故宮名畫精粹】系列三書:《神遊:古今第一山水畫》、《獨秀:中國名畫之最》、《三絕:中國詩書畫》,讓永遠的博物館員李霖燦,帶領您暢遊歷代書畫家之藝術哲思與堂奧。

9 特價37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三絕:中國詩書畫【李霖燦導讀故宮名畫精粹】

李霖燦  著
雄獅圖書  出版
2021/07/01 出版

一個人能做詩、會寫字、會畫畫,我們便稱讚他詩書畫三絕,是藝術家盡善盡美的表現。中國文化中就有這種綜合的美,我稱之為交響樂章之美……中國的這種綜合藝術,在形式和造詣上都顯得十分突出。由於中國的文字淵源於象形,所以原就有圖畫之美。又由於毛筆工具之特殊性質,書法的造詣也十分卓絕,世界上很少有這種以字形來傳達複雜情愫的。若再加上自撰詩歌,把這三者合為一體,那就在世界藝壇上獨樹一幟了。─李霖燦 「我,一個老博物館員,看了一輩子畫,看了一輩子字,也讀了一輩子詩。」李霖燦這麼說。他提出中國畫的獨樹異幟,就在於詩書畫三者合為一體,擁有交響樂章之美,是藝術家盡善盡美的表現。 本書是李霖燦著《中國詩書畫欣賞》(1995年出版)圖版放大,重新編排而成的。 第一單元〈畫中有詩〉―賞析十多幅具詩意的名畫,如宋李公麟〔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元莊麟〔翠雨軒圖〕「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第二單元〈書中有詩〉―本單元介紹數幅書情、詩意、哲思,三者兼而有之的書法作品,如唐懷素〈自敘帖〉、唐孫過庭〈書譜〉卷、宋蘇東坡〈黃州寒食詩〉卷、宋黃庭堅〈七言詩花氣薰人帖〉…… 第三單元〈詩書畫三絕〉―如宋徽宗〔蠟梅山禽〕、明唐寅〔西洲話舊圖〕等為圖畫、書法、詩歌三者合而為一之精品,在世界藝壇上只有中國書畫,才有如此高層次的濃郁溶合。 本書篇篇精彩,言近旨遠,是悠遊中國詩書畫的最佳導讀書。為使讀者「讀畫」更上層樓,本公司特別企劃【李霖燦導讀故宮名畫精粹】系列三書:《神遊:古今第一山水畫》、《獨秀:中國名畫之最》、《三絕:中國詩書畫》,讓永遠的博物館員李霖燦,帶領您暢遊歷代書畫家之藝術哲思與堂奧。

9 特價37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臺灣雲豹回來了

李賢文  著
雄獅圖書  出版
2021/04/09 出版

牠的美麗,伴隨著傳奇與神話, 將在南臺灣大武山脈,恆久地被傳唱,被複誦, 被一次又一次的復活。 從今時,直到永遠!──李賢文   古往今來,某種帶有神秘色彩的傳說生物總是會刺激藝術家的創作能量。臺灣雲豹,雖非如龍或鳳一般全然是虛構的,但近四十年來臺灣的山林中已經失去了牠們的足跡,從某個層面來說牠們已經彷彿是傳奇,而對魯凱族人而言,臺灣雲豹更是心中永遠的想望。     本書創作者李賢文前半生的頭銜永遠是「雄獅美術發行人」,後半生重拾畫筆後便積極走訪臺灣的各處山林,不但持續以彩墨抒發對臺灣自然風情的讚嘆,更深刻且動人的是其作品所散發的人文關懷。   2016年起因著好茶部落的吸引,李賢文多次來到北大武山,也因而結識多位熱情的屏東鄉親,其中更包括魯凱族的耆老史官。臺灣雲豹的傳說故事可能也就因此不斷迴盪在他耳邊,牠們的曼妙姿態也成了他想捕捉的題材。臺灣雲豹復育之不易是眾所周知的事,此時畫家可能心想,既然如此,那就在畫作中重現吧。於是,臺灣雲豹的各種姿態便活靈活現地出現在畫家巧心安排的各種場景中,牠們回來了。   學者推薦   當代藝術的議題性創作──環境生態保育與原住民的文化認同 李賢文熱愛大自然,更愛寫生繪畫。他先前創作的紀實風景水墨畫,畫面的構圖相當開闊,展現容納天地萬物的氣魄,他也非常注意細節,具風土意義的景物一一收進畫中,甚至將自己的形象也置入畫面,共同見證臺灣風景人文的特色。他的作品講究用紙的畫面效果,筆墨皴擦層次豐富,色彩清新淡雅,又充滿豐富的敘述情節,加上紀行詩文的題款,使得繪畫具有濃厚的文學性。反觀臺灣雲豹彩墨畫系列,他開始展開類似當代藝術的議題性創作,以雲豹主題提供視覺上的反思,提出環境生態保育以及原住民的文化認同問題。在表現形式上,他逐漸減少敘述性細節,傾向簡約凝鍊的繪畫語言,融入人生哲學與佛理,更具視覺震撼力與令人回味的餘韻。──黃琪惠(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9 特價43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臺灣關鍵年代的文化省思與藝術評論—石守謙論集

石守謙  著
雄獅圖書  出版
2020/06/15 出版

石守謙教授所提之至要關鍵的論點, 仍符合時代、超越時代,不受時空所限, 引領青年讀者向文化最熱情而具強烈力量的「關鍵年代」致敬! 本書集結石守謙教授一九八〇至一九九〇年代,於《雄獅美術》與《當代》雜誌等,所發表之【文化省思】與【藝術評論】之相關文章。此時正逢臺灣解嚴經歷轉型的「關鍵年代」,凝聚了文化最熱情而精彩的強烈力量,向現實文化中一切不理想之處,要求改變!在這個變革的年代中,《雄獅美術》與《當代》亦扮演起重要角色,以文化藝術之促進及新發展為編輯方針,為臺灣留下了許多重要的文章。 二、三十年過去了,今日臺灣藝術環境看似展覽頻繁、市場活絡,但以前「美術館時代」的病徵、社會對文化傳統的漠視以及為了經濟利益而犧牲古蹟維護等,諸如此類漠視文化藝術的問題,今日依舊存在。因此在【文化省思】單元中,石守謙教授所提之至要關鍵的論點,仍符合時代、超越時代,不受時空所限,這是因為他立足於歷史及美學之最根本處,引領讀者探索、反省文化藝術的本質,以及創作本體之意義。 在【藝術評論】單元中,石守謙教授自認不受人情顧忌,以「藝之道」為出發點及終點,選擇他自認就人品及藝術價值「值得」討論的對象,如余承堯、陳進、董陽孜、萬青力、司徒強、呂勝中與楊茂林等都是受人敬重的藝術家。石守謙教授的篇篇論述能啟蒙現代青年自我教育、產生內在質變、提升藝術修養的境界。而在藝術欣賞、研究、創作等相關活動中,也能為青年讀者及一般入門者奠下穩固的基礎、超見的眼光,以及追尋永恆真理的美好價值觀。 ★古人『藝即道』之觀點,說明面對藝術的態度上應是嚴肅的,例如一個展覽須投入時間,收集、研究,消化相關資料,詳列目錄並詮釋說明,以及設計展出效果等等。 ★藝術不能孤立於特有時空的文化脈絡之外,而個別地在美術館中被欣賞,或任由市場上被追逐,若將歷史拋棄,而去擁抱藝術品,也根本遠離了『藝之道』。 ★美術家因性格與境遇的不同,他們的藝術各自在臺灣的時空脈絡中,產生不同的意義,藉由他們的生命旅程,讀者們可以反省這些不同的藝術生命與我們切身的關聯。 ★美術是畫家對其心靈感知周遭世界的形象表達,在此中便有著他們面對現實環境時感到的困頓、挫折,所興起的夢想與期待,而且件件都透露著他們無悔地堅持其藝術創作理想的心境。

9 特價52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走著橋‧這是一本攝影集

阮璽  著
雄獅圖書  出版
2019/08/15 出版

★新銳攝影家阮璽第四本攝影集 在【走著橋】這系列的攝影作品中,阮璽突破過往的創作方式,嘗試多元的創作手法,探討、追尋著「可能性」這件事,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透過不斷發現、認識自我的歷程,“走著橋”即是阮璽自我比喻的整個創作狀態。 透過觀看這些作品能開啟我們無限的想像,雖然題材全是生活中的平凡無奇的一角,能夠呈現出如此「非日常」的美感和趣味,也只有阮璽才有的獨門絕技!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蟲子書

朱贏椿  著
雄獅圖書  出版
2019/02/11 出版

—「世界最美的書」銀獎— 全新《蟲子書》收藏版 朱贏椿再度操刀,台灣首度發行!   ‧2016年「中國最美的書」 /  2017年德國評選為「世界最美的書」銀獎 ‧鏤空雷雕仿蟲蛀設計最新書封:不惜成本以「雷射雕刻」技法,模擬、重現古籍蟲蛀樣貌 ‧台灣「豎排」收藏版:有別於先前的橫書/西翻節奏,內文重新以直書/中翻編排,感受全新蟲文氣韻 朱贏椿與蟲子們的紙上邂逅—「開半畝田,種五年菜,邀百種蟲,集千形文,成一本書。」 集結蟲子們的自然創作, 蜘蛛結的絲網成文、葉菜上的咬痕、爬行過的痕跡、泥地等留下的軌跡⋯⋯ 是跳脫世俗節奏的眼光,才能凝視出的詩與畫。 全書無一人類文字! 但你可以讀見並感受著潛蠅的行書、蚯蚓的大篆、蠟蟬的工筆、天牛的點皴、瓢蟲的焦墨、 蝸牛的寫意、椿象的飛白、馬蜂的狂草⋯⋯ 透過朱贏椿細緻的觀察、蒐集與重組設計,構成一本具備書法氣韻的奇妙作品: 讀見造物的神奇,也是生命的偈語。 在純視覺的蟲文慢讀之間,照見天地之美。 ※這本蟲子寫的書,蟲子們創作過程所使用的「墨水」皆由天然素材特別調製而成,不會傷害到小生物們。最後會細心地用清水幫蟲子們洗澡,再將牠們輕放回原來所生活的環境中。※

9 特價58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八個日本的美學意識

雄獅圖書  出版
2019/02/11 出版

「為美而生的日本人— 將生活一切準則交託在秩序感與美學意識底下, 甚至可以說,日本人為了追求美之極致,連喪命也在所不惜。」   ● 日本設計界達文西—黑川雅之 ● 建築、室內設計到工業設計⋯⋯跨領域設計大師 ● 本書為其第一本在台灣出版發行的代表著作 並列的八個關鍵詞、八個深植日本文化的美學意識:「微」、「並」、「氣」、「間」、「秘」、「素」、「假」、「破」—彼此相互為前提,也彼此互補。 本書同時是黑川雅之對自我潛行探索「藝術是什麼?」的論證與整理。從八個視點出發,進入日本建築、都市規劃、設計、茶道、繪畫、家具器物、服裝、文學、社會文化、人與自然的關係等面向,對比西方世界觀,啟發反轉思路,剖析獨特的日本美學邏輯。 ● ● ● ●八個日本的美學意識 ● ● ● ● 「微」:美學意識中的首要概念。日本人相信身體最原始的感動,珍惜眼前瞬間並相互體諒。舉例藉由茶室主人的位置與庭園借景的設計,展開視線延展的宇宙觀照,從「現在」、「這裡」、透過「自己」的位置與感受來理解世界。由細微處掌握並體現全體。 「並」:基督教與佛教宗教觀可並列共存於日本、同時擁有漢字、平假名與片假名三種書寫系統並行,由此可看出日本人喜好並施行「並」的思維。從古至今日本人一方面保持著自我為獨立個體,一方面又因為「恥的意識」小心翼翼顧及他人感受,此種在競爭中尋求共存與調和的「並」的思想,似乎也最合乎現在社會的需要。 「氣」:日本城市即是由氣場所打造的「聚落」。從人與物到建築空間都有非物理性的、「氣」的存在。存在宇宙其中的人、自然界的樹木花草與大小物體都不斷向外散發生命能量,即為「氣」,為的是要和宇宙維持一體感。「氣」是促使著宇宙整體調和的關鍵所在。 「間」:日本美學意識的核心。從繪畫來看,「間」以「留白」呈現;在音樂裡,「間」化身為餘韻。無實體存在的「間」,必須理解前述的不可視之「氣」、並捨棄了「整體」的概念、能覺察「細節與細節」之間的關係,也就能夠察覺並感受「間」之韻味。 「秘」:把某部分隱藏起來以誘發觀者創造力的逆向思考。以長谷川等伯的〔松林圖〕為例,屏風上的構圖留白處創造「間」的餘韻,也召喚著觀者的想像力,令觀者繼續展開無邊無盡、延展無限的豐富創造性,最後停留觀者的腦海中的是獨一無二的繪畫作品。另,例如在視覺設計上,「陰翳」與「逆光」也是呈現「秘」的必要條件,幽暗微光使得陰翳的魅力閃耀動人。 「素」:保持本色最為美麗。好比日本傳統房屋喜好使用木材、竹、泥土與紙張等天然素材作為建材,隨時間更迭,展現風化美感的斑駁事物,成就了日本獨特的侘寂(wabi-sabi)美學。另從傳統和服到三宅一生從「一塊布」為起點的服裝設計等「原型」的創造,也流露著「素」美學。 「假」:日本人觀念中沒有絕對的生與死,生或死皆為歷程中一閃即逝、不斷重複的形式,深信「人生的一切都是幻影」,也就好比現在的房子和正在過的人生是虛幻的、是「假」的,而日本人全面接受這個世界本就被支配在宇宙自然法則之下的事實,生命歷程不斷輪迴轉生。日本傳統房屋室內僅用拉門或屏風區分空間使用,即便仍有客廳、茶室、餐廳等區分,一切仍為暫時的、「假」(借)的用途,隨時可以調整改變,此融通無礙的思想即來自「假」的意識。 「破」:謹記傳統的基本原則,進而捨棄框架、探索其他更多的可能性即為「破」。茶聖千利休的一生奉獻給茶室建築形式的改革和文化:他提出了左右不對稱的空間規劃、小而美的草庵型態建築,可謂實踐了「破」的主張。又好比將前述七個美學意識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並加以破壞,如此的「破」,方能成就出日本人的究極之美。 ● ● ● ● ● ● ● ● 黑川雅之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探索日本人的美學意識,以上述八個富含力量的漢字訴說其發現,藉由本書,期望台灣的讀者也能深入理解黑川雅之心中的獨特日本美學。他認為日本文化源頭根柢深受印度與中國的影響、再依著日本風土氣候發展出特殊的美學觀,而唯有瞭解「我們到底是誰」的深度文化價值,即是在找出對於未來的指引。

9 特價46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大川大山:張大川台灣高空攝影印象記

張大川  著
雄獅圖書  出版
2018/12/01 出版

一同翻「閱」大川大山 從屏東起飛,以光影繪寫土地情感, 翱翔在生命航程中的勇氣之書。 ・作者張大川熱愛飛行,也喜愛攝影,自2003年持續至今,透過輕航機從高空記錄下台灣豐富地景。 ・本書收錄一百一十多幀精選影像,全書以〈望海〉、〈見山〉、〈思河〉、〈人聚〉四篇串連屏東、高雄、台東、花蓮等台灣南部東西海岸線;及玉山、合歡山、奇萊山等高山、湖泊、溪河與聚落,透過鳥瞰視角探索地貌、山林變化,也以文字記下內心風景。 ・並邀請與作者同為屏東人的台灣中生代作家郭漢辰為各篇題詩數首,一同從屏東起飛翻「閱」、從在地視角延展對大地的人文關懷。 *裝幀設計特色: 1. 可一百八十度展開書頁、攤平閱讀,將高空視野定格眼前,靜定閱覽頁頁山海大地。 2. 以拉頁呈現「玉山群峰」照,書頁之間,翻開另一種「見山」景致。

9 特價79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資訊視覺化設計的潮流:資訊與圖解的近代史

永原康史  著
雄獅圖書  出版
2018/06/08 出版

了解「資訊視覺化設計」的歷史演進與基本知識—必讀! 藉由地圖、交通路線圖、統計數據、插圖和電腦程式編碼的豐富圖像範例, 從根本理解資訊圖繪的演進,並提供思考未來設計的機會。 ★推薦給各領域的視覺工作者★ 提供設計相關系所師長同學、平面設計師、企劃人、編輯、新聞從業者、媒體人、程式設計師等 理解時代趨勢與視覺資訊傳達的最佳輔助 ★從古至今:何謂「資訊視覺化設計」 Information Graphics/ Infographics=數據資料等資訊的可視化呈現,於本書統稱為「資訊視覺化設計」。而又有什麼是從久遠的從前開始便發展至今的資訊圖表呢?從記錄自己移動範圍開始,一直延伸到世界、宇宙的想像圖,多種多樣的地圖被人們描繪下來,作者在書中第1章即嘗試從「地圖」說明「圖像的起源」,並從歐美都市交通圖的發展一窺視覺設計的潮流。 ★十五世紀到二十一世紀:從「繪畫」演變到「圖解」、「比喻」到「抽象」的科技進展與美學意識 人類透過「圖形」和「符號」將資訊視覺化,特別是文藝復興後,印刷技術的出現與發達與工業革命以來大眾傳播媒體的出現,無論是福克斯的《新植物誌》還是布豐的《自然通史》,都可見到從「繪畫」演變到「圖解」的過程。緊接著,圖解的發展又被繼之而起的《百科全書》風潮給承繼下來;又,新藝術運動帶動孕育美學意識、倫敦地下鐵Beck Map呈現抽象化與機械理論之美等,以上時代進程皆對資訊圖繪的發展影響巨大;人們怎麼用圖像元素說故事、呈現新聞報導,促進了「圖表」和「象形圖」(Pictogram)等現代視覺傳達形式的建立。圖示方法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包括交通路線圖、地圖、新聞圖表、手冊、教育上等,資訊視覺化設計被廣泛用於社會的各層面,到今天,我們周遭所見、所到之處,環境中的各種視覺訊息傳達從西方上述時代發展而來。在二十一世紀,由於電腦和網路的普及,人們周圍的資訊量急遽增加,資訊圖繪作為一個跨越人類識別能力和理解大量數據之間的橋樑也就變得越來越重要。 ★大數據時代:從資訊「視覺化」過渡到資訊「體驗化」 西元2000年之後,主要的資訊載體從紙張變成了螢幕。所有資訊幾乎都能藉由網路連結,而在不知不覺中蒐集到許多資訊,然後還可以即時地利用電腦解析將其視覺化,藉此所描繪出來的並非啟蒙式的繪畫,也非被整理過的圖表,而是像混沌理論(chaos)般複雜交織的網絡。或許從這個時候開始,解析資料這件事已經可以全然委託電腦;人類所需要做的僅是去「感受」資訊而非僅僅理解,這便是從資訊「視覺化」過渡到資訊「體驗化」的過程。 對於資訊圖繪的製作、操作和理解,有必要從根本上掌握資訊和表達之間的關係,而這本書正是從基礎開始的思路,使人們能在潮流中站穩腳步,前往未來的世界、思考引領未來的設計。

9 特價52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天地:故宮法書精粹導讀:元明清近代篇

李秀華  著
雄獅圖書  出版
2018/03/15 出版

「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哲學藝術家熊秉明曾這麼說。 欣賞歷代名帖,在文本上能引人深入體會華夏民族千年的文學、哲學與史學之深刻內涵,在藝術形式上,能使人暢遊書家所處時代之美學觀,及其追求的人生境界與藝術創新的理想美。 書法筆墨線條的瞬間萬幻,是中華文化中引人入勝之處。我們何其有幸,生長在這對固有文化保存甚豐的臺灣,尤其是可以便利地走讀故宮法書的浩瀚之美。 為使讀者自在遊走於名作的古文意涵,以及欣賞不同字體的形式美,雄獅美術邀請國立東華大學李秀華教授撰寫《絕色──故宮法書精粹導讀:晉唐篇》、《醉白─故宮法書精粹導讀:宋代篇》、《天地─故宮法書精粹導讀:元明清近代篇》三書,共十七件書法精品導讀。 本書《天地—故宮法書精粹導讀:元明清近代篇》內容有: 一、清雅脫俗,風神散逸  趙孟頫《趵突泉詩》 《趵突泉詩》為存世趙書墨跡中罕見的大字作品,筆墨揉合魏晉之蕭散縱逸與唐之精謹,並流露出文人閑逸灑脫之氣質。趙氏延續二王正統書史地位,吸引元末明清無數的追隨者。 二、道士醮詞,雖禮而野  張雨《登南峰絕頂》詩 張雨一生為儒、道生涯所交織,其濃郁的道士情性,使其書風特色著重於「意」的揮灑。其《登南峰絕頂》詩作,氣勢豪邁,引人登頂而心境昂仰,充滿生命力。 三、狂怪不經・步履自高  楊維禎《晚節堂詩》 在元代之後盛行的復古書風中,楊維禎的書法為明代開啓了另一種表現主義的美學思維。《晚節堂詩》有其個人「鐵崖」體的崢嶸傲骨,書風不拘於法度,反映亂世名士的生命狀態 。 四、八面觀音、色相俱足  文徵明《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文本為歐陽脩所作,在文徵明的書寫下,法度嚴謹,骨肉停勻,將小楷發揮到溫純精絕之境,並成為書史上美麗的書文合璧。 五、天真平淡,教外別傳  董其昌《杜律冊》 董其昌以「抄帖」取眾家之法,而成自家法之境界,為史上第一人。其《杜律冊》通篇疏空,氣勢流宕,以白大於墨的視覺效果,流露出個人風格中特有的禪意。 六、書窮蝌蚪,筆競龍蛇  王鐸《書詩》卷 王鐸因貳臣身分,書法地位於清初遭到冷落,直到近代才再度受到推崇。其《書詩》作品,完美體現高古與雄强的審美特徵,是為兼具古典法度與浪漫恣肆的連綿狂草。 七、膽敢獨造,莽率天真  齊白石《篆書五言聯》 齊白石的《篆書五言聯》一作,具秦漢古風,亦具現代人入古出新的自然風貌,文字充滿畫意,是他衰年變法後的代表作品之一。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教授莫家良於本書的推薦序文中提到這三本書的特色: 「其一,對書家的介紹,深入淺出,既道出書家生平、思想,亦兼及其交友圈及與其相關的歷史事實,由此將書家置於特定的歷史時空之中,有利讀者「走進」書家的世界。 其二,對書風的介紹,以細膩的手法分析,並逐字選出,甚至將個別筆畫或部位圈出,以說明用筆、結體,以至章法的特點。這種方法參用了西方的風格分析法,好處是具體而清晰,能讓讀者容易明白風格形成的特點,避免一般「印象式」描述只能意會的局限。 其三,對於書蹟的內容,不僅提供釋文,更在內文加以分析,其中對具有文學價值之作,分析尤其詳盡。書法藝術本常與文學密不可分,故觀賞書法,往往需要細讀文字內容,否則難以領略作品的真正意義。 其四,有關書蹟的流傳過程,亦是作者的關注所在,故不僅論述歷代收藏經過,亦包括重要題跋及藏家印鑑,更利用圖片將題跋及印章刊出及加以釋文,以方便讀者可以對與書法史有依存關係的鑑藏史,作進一步的認識。 除此之外,此三書的圖片處理亦甚為突出。縱觀三書所用的圖片,已超出一般所謂圖文並茂的做法,不只是作為內文的附圖,其豐富與細緻的呈現方法,實有著獨立的閱讀價值。 首先,屬於焦點的十七件故宮法書,即使是長卷,亦全件刊出,甚至包括題跋,令人一目了然,而局部放大的精選圖片,更令人賞心悅目。 其次,除了這些焦點法書外,三書亦加插了甚多相關圖片,包括書法及繪畫。這些附圖於配合內文之餘,亦有助讀者增加觀賞作品的深度與廣度。 而更為突出之處,是插圖皆配以詳細釋文,這些釋文包括本幅、題跋、印章,此是同類出版所罕見的做法。從閱讀的角度看,釋文實有其必要性,否則難窺全豹。 此外,值得再次指出的是,部分重要鑑藏印章於圖片中特別標出,並提供了釋文及藏家資料,此是三書配圖中一個異常亮麗之處。」

9 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醉白----故宮法書精粹導讀:宋代篇

李秀華  著
雄獅圖書  出版
2018/03/15 出版

「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哲學藝術家熊秉明曾這麼說。 欣賞歷代名帖,在文本上能引人深入體會華夏民族千年的文學、哲學與史學之深刻內涵,在藝術形式上,能使人暢遊書家所處時代之美學觀,及其追求的人生境界與藝術創新的理想美。 書法筆墨線條的瞬間萬幻,是中華文化中引人入勝之處。我們何其有幸,生長在這對固有文化保存甚豐的臺灣,尤其是可以便利地走讀故宮法書的浩瀚之美。 為使讀者自在遊走於名作的古文意涵,以及欣賞不同字體的形式美,雄獅美術邀請國立東華大學李秀華教授撰寫《絕色──故宮法書精粹導讀:晉唐篇》、《醉白─故宮法書精粹導讀:宋代篇》、《天地─故宮法書精粹導讀:元明清近代篇》三書,共十七件書法精品導讀。 本書《醉白— 故宮法書精粹導讀:宋代篇》內容有: 一、積學深至,心手相映  蔡襄《澄心堂紙帖》 蔡襄為宋四家之首,開宋人尚意之先河。其《澄心堂紙帖》溫柔恬淡中,蓄晉人風韻,然仍見顏書血脈,以二王楷行書之跡,出入於顏真卿、虞世南的筆意。 二、豪宕秀逸,疏曠自然  蘇軾《寒食詩帖》 蘇軾的《寒食詩帖》是繼《蘭亭序》、《祭侄文稿》為天下第三行書。他獨特的人生審美態度,以及其個人濃郁的文人氣息,將書法的寫意抒情推展到一極致。 三、縱擒有度,逸態秀出  黃庭堅《松風閣詩帖》 《松風閣詩帖》,結字呈幅射狀,揖讓有序,通篇佈局於險絕中求平穩,充份流露出黃庭堅個人的心境,是宋人尚意書法的極佳典範。 四、風神秀拔,仙姿絕世  米芾《蜀素帖》 米芾的《蜀素帖》用筆極盡變化,結字欹側、章法險勢。董其昌譽此帖:「如獅子捉象,以全力赴之⋯⋯」博採眾長,一洗晉唐以來平和簡淡的書風。 五、天骨遒美,逸趣靄然  宋徽宗《穠芳詩帖》 宋徽宗的《穠芳詩帖》筆畫勁瘦,兼融道家飄逸怡然的點畫頓挫,與儒家倫常有序的工整楷法結構,此帖可謂雜糅各家。其獨創的「瘦金書」,以鋒芒畢露瘦勁之姿,展現帝王之尊的藝術特質。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教授莫家良於本書的推薦序文中提到這三本書的特色: 「其一,對書家的介紹,深入淺出,既道出書家生平、思想,亦兼及其交友圈及與其相關的歷史事實,由此將書家置於特定的歷史時空之中,有利讀者「走進」書家的世界。 其二,對書風的介紹,以細膩的手法分析,並逐字選出,甚至將個別筆畫或部位圈出,以說明用筆、結體,以至章法的特點。這種方法參用了西方的風格分析法,好處是具體而清晰,能讓讀者容易明白風格形成的特點,避免一般「印象式」描述只能意會的局限。 其三,對於書蹟的內容,不僅提供釋文,更在內文加以分析,其中對具有文學價值之作,分析尤其詳盡。書法藝術本常與文學密不可分,故觀賞書法,往往需要細讀文字內容,否則難以領略作品的真正意義。 其四,有關書蹟的流傳過程,亦是作者的關注所在,故不僅論述歷代收藏經過,亦包括重要題跋及藏家印鑑,更利用圖片將題跋及印章刊出及加以釋文,以方便讀者可以對與書法史有依存關係的鑑藏史,作進一步的認識。 除此之外,此三書的圖片處理亦甚為突出。縱觀三書所用的圖片,已超出一般所謂圖文並茂的做法,不只是作為內文的附圖,其豐富與細緻的呈現方法,實有著獨立的閱讀價值。 首先,屬於焦點的十七件故宮法書,即使是長卷,亦全件刊出,甚至包括題跋,令人一目了然,而局部放大的精選圖片,更令人賞心悅目。 其次,除了這些焦點法書外,三書亦加插了甚多相關圖片,包括書法及繪畫。這些附圖於配合內文之餘,亦有助讀者增加觀賞作品的深度與廣度。 而更為突出之處,是插圖皆配以詳細釋文,這些釋文包括本幅、題跋、印章,此是同類出版所罕見的做法。從閱讀的角度看,釋文實有其必要性,否則難窺全豹。 此外,值得再次指出的是,部分重要鑑藏印章於圖片中特別標出,並提供了釋文及藏家資料,此是三書配圖中一個異常亮麗之處。」

9 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絕色:故宮法書精粹導讀:晉唐篇

李秀華  著
雄獅圖書  出版
2018/03/15 出版

「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哲學藝術家熊秉明曾這麼說。 欣賞歷代名帖,在文本上能引人深入體會華夏民族千年的文學、哲學與史學之深刻內涵,在藝術形式上,能使人暢遊書家所處時代之美學觀,及其追求的人生境界與藝術創新的理想美。 書法筆墨線條的瞬間萬幻,是中華文化中引人入勝之處。我們何其有幸,生長在這對固有文化保存甚豐的臺灣,尤其是可以便利地走讀故宮法書的浩瀚之美。 為使讀者自在遊走於名作的古文意涵,以及欣賞不同字體的形式美,雄獅美術邀請國立東華大學李秀華教授撰寫《絕色— 故宮法書精粹導讀:晉唐篇》、《醉白— 故宮法書精粹導讀:宋代篇》、《天地— 故宮法書精粹導讀:元明清近代篇》三書,共十七件書法精品導讀。 本書《絕色— 故宮法書精粹導讀:晉唐篇》內容有: 一、龍跳天門,虎臥鳳閣──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是魏晉六朝最具代表性人物,《快雪時晴帖》為王氏尺牘中最顯平和溫厚,在筆勢墨韻中「鍔斂」不露峰,甚得乾隆皇帝喜愛,置於「三希堂」中。 二、魏晉風韻,淳古猶在-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帖》: 此帖最能意會王羲之創變新體的用筆妙處,其墨韻不激不厲、天姿自然,令人觀見晉人在東渡的顛沛流離中,體現生命安然的風雅與清香。 三、博古通今,獨秀文華-孫過庭《書譜》: 孫氏以《書譜》客觀論述王羲之筆法,並提出個人學書創見。它不僅是一篇文辭優美的書藝創作與書學理論,更是草書藝術的理想典範。 四、忠義憤發,頓挫鬱屈-顏真卿《祭姪文稿》 顏真卿的《祭姪文稿》繼《蘭亭序》之後為「天下行書第二」,在內容上,它紀錄安史之亂與顏氏家族的悲壯史劇,在藝術形式上,則呈現北朝雄渾氣質,並兼具唐朝的秀雅清逸。 五、壯士拔劍,神彩動人-懷素《自敘帖》 僧人懷素大膽突破二王章草束縛,獨創個人的狂草風格,師承張旭,領略自然,卓然成家。《自敘帖》另闢浪漫主義高峰,與盛唐儒家實用主義形成強烈對比。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教授莫家良於本書的推薦序文中提到這三本書的特色: 「其一,對書家的介紹,深入淺出,既道出書家生平、思想,亦兼及其交友圈及與其相關的歷史事實,由此將書家置於特定的歷史時空之中,有利讀者「走進」書家的世界。 其二,對書風的介紹,以細膩的手法分析,並逐字選出,甚至將個別筆畫或部位圈出,以說明用筆、結體,以至章法的特點。這種方法參用了西方的風格分析法,好處是具體而清晰,能讓讀者容易明白風格形成的特點,避免一般「印象式」描述只能意會的局限。 其三,對於書蹟的內容,不僅提供釋文,更在內文加以分析,其中對具有文學價值之作,分析尤其詳盡。書法藝術本常與文學密不可分,故觀賞書法,往往需要細讀文字內容,否則難以領略作品的真正意義。 其四,有關書蹟的流傳過程,亦是作者的關注所在,故不僅論述歷代收藏經過,亦包括重要題跋及藏家印鑑,更利用圖片將題跋及印章刊出及加以釋文,以方便讀者可以對與書法史有依存關係的鑑藏史,作進一步的認識。 除此之外,此三書的圖片處理亦甚為突出。縱觀三書所用的圖片,已超出一般所謂圖文並茂的做法,不只是作為內文的附圖,其豐富與細緻的呈現方法,實有著獨立的閱讀價值。 首先,屬於焦點的十七件故宮法書,即使是長卷,亦全件刊出,甚至包括題跋,令人一目了然,而局部放大的精選圖片,更令人賞心悅目。 其次,除了這些焦點法書外,三書亦加插了甚多相關圖片,包括書法及繪畫。這些附圖於配合內文之餘,亦有助讀者增加觀賞作品的深度與廣度。 而更為突出之處,是插圖皆配以詳細釋文,這些釋文包括本幅、題跋、印章,此是同類出版所罕見的做法。從閱讀的角度看,釋文實有其必要性,否則難窺全豹。 此外,值得再次指出的是,部分重要鑑藏印章於圖片中特別標出,並提供了釋文及藏家資料,此是三書配圖中一個異常亮麗之處。」

9 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文山春秋:水墨浮世流光(增訂版)

李賢文  著
雄獅圖書  出版
2017/08/18 出版

本書為2013年《文山春秋──水墨浮世流光》之增訂版,書本由25開擴大至16開,並增錄兩篇藝術評論,以及李賢文寫生、賞遊文山四時景色之照片,讓讀者在欣賞畫作的同時,亦伴隨著畫家,實地探訪文山之美,享受登山、賞花、品茗之樂趣。 政大駐校藝術家  記錄文山四季 本書作者李賢文受邀於政大藝文中心藝術總監黃巧慧女士,以一位駐校藝術家的身分,水墨寫生創作、文字反省記錄2013年文山木柵一帶四序遷流的人間景象。如以早春時節,枝頭上的﹝窈窕杏花﹞,道盡了冬去春來的無限生機;以茶田休耕,做為綠肥的黃色﹝魯冰花田﹞,感恩其一開一謝的犧牲,不僅滋養大地,成就了茶葉的生命與芳香,更見證天地萬物所擁有的尊貴與自信。 仲夏時期,貓空壺穴上那沁人心脾的隱瀑,讓畫家不禁有﹝泉自奔忙,月自遲﹞的感嘆,渴望在音浪的苦迫中,活出如月的寬柔。﹝指南山下﹞一作,畫家以層疊式高遠的宏偉氣勢,又帶點深遠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豐富構圖,從視覺焦點的紅磚色政大藝文中心為起點,垂直往上逐步畫出盤旋的山路,雲霧繚繞的山巒,還有遠景極目之處的指南宮。下方前景中,景美溪畔那三三兩兩即將畢業的莘莘學子,畫家對他們的期許是,不在於未來的壯志、金錢與遠方,而是在於眼前的創造、想像與實踐。整幅畫作寓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深意。 思維變與不變  繪下時空交集 本書不僅僅是記錄時序表面的殊相變化,更追求永恆不變的堅固內在,藉由思維「變」與「不變」的界限,並以畫作探討「時間」與「空間」的交集。如﹝貓空百年茶事﹞一畫中,畫家以貓空為腹地,畫出了「過去」與「現在」,「美好」交織著「善意」的半寫生、半記憶的﹝貓空百年茶事﹞一畫。畫面中,觀畫者可隨著空中飛翔的大冠鷲,俯視現今採茶的茶婦,還有茶事方歇後,種植耕穫魯冰花束的農友;山間小徑以傘代杖的遊山行人;樟樹步道邊的「張迺妙茶師紀念館」的茶亭處;山深之處金頂輝煌的指南宮。而畫面遠望的左側,煙塵益重,101大樓浮城般隆起。 就在一片田疇茶事紅綠交雜中,畫心正中突兀地出現黑白筆墨的田畝。田中央有犁田的水牛及農人,彎身插秧及挑肥的農人。這黑白畫面正是半世紀前,政大美籍教授郎豪華鏡頭下的「木柵」。黑白間隔了彩色,畫中的人事與山水,幾乎可以無障礙地融為一體,然而,木柵文山的美好,就這樣藉由畫筆打破時空的隔閡,瞬間凝固在這畫面的永恆中。 在走入文山的四季中,畫家意外走出了固定執著的視野,還給水墨一次詮釋當代都會城鄉的契機。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木工職人基礎手工具

郭子榮  著
雄獅圖書  出版
2017/08/04 出版

◆木工初學者學習基本手工具的絕佳入門◆ 歡迎踏上木工職人之路! 無論你是將木工當成平日的興趣培養, 還是目標想成為「木工職人」, 都可以從這本書開始認識手工具、按部就班練習基礎功。 ◆正面對決鉋、鋸、鑿、切各式手工具大小眉角! 剛開始接觸木工的初學者,在挑選各種手工具時容易不知所措或犯下錯誤,對應各種製作家具或裝修居家環境的需求,所用工具或有相通卻又大不同,本書針對大家較熟知的榫接家具進行實作示範,從頭介紹基本的手工具:磨刀石、鑿刀、鉋刀、各式鋸子、劃線規等常用工具,其使用方式與研磨技巧皆是木工初學者必備基礎。鉋、鋸、鑿、切動作中所使用的各式手工具皆非常銳利,正確的施作動作可避免危險,本書作者也將實作過程以清楚圖文提醒初學者需注意事項。 ◆清爽視覺設計將學習化繁為簡 簡潔有力的插圖與照片圖示,按部就班解說各式手工具功能與示範,將初學者需要瞭解的技法概念視覺化呈現,藉由圖片加深學習印象,也降低不熟悉手工具操作的心理恐懼。頁面留白處也引導著初學者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稍作喘息,放慢速度、提醒專注;本書選用的頁面紙張也合適於書寫使用,你可以在頁面留白處書寫筆記,為自己留下學習記錄。 ◆「十字塔接、三缺榫、鳩尾榫」三種基本榫接技法教學 三種木作常見榫接技法一次到位!附有參考尺寸的平面工程圖與立體圖, 作者整合前人的智慧、自己二十多年的實作經驗與數據參考於書中,先從簡單的角料結構「十字搭接」到「三缺榫」,再到板料結構「鳩尾榫」,建議先將整個小章節閱讀過,再開始動手進行自我練習,當然前些章節的工具研磨與使用方法,也務必熟悉與瞭解,透過不斷地實作練習,以此三種榫接技法變化、創作出更多家具的夢想將不再遙遠。 ◆實作小木凳步驟示範,嘗試製作榫接家具的第一步 跟著作者示範步驟實作,利用「鳩尾榫」與「三缺榫」製作一張小凳子,集結前幾章所學習的技巧,來做個成果總複習,完成第一件木作榫接家具。 ◆跟著本書開始認識工具、再搭配專業木工學習空間,開始木工職人養成之路! 依循本書自我學習木工的過程,作者另建議可同步與同好交流討論;同時,木工畢竟不比素描水彩,其進入門檻較高且有一定的危險性,如能再搭配專業木工學習空間的老師教學傳授,在過程中更能明確掌握技巧。 ※書封內折口呈現「角度定規」特殊設計,隨書帶著走: 打開書,即可見到設計成「角度定規」的折書口,為研磨鑿刀或鉋刀所需度量參考工具,可利用此定規練習得知刀刃角之角度。此紙製角度定規視個人使用情況,於一段時間後可能會有磨損而造成參考誤差,可視需求另自行購置量角相關工具。 關於「木工職人」教學空間 www.mugo.com.tw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後山有愛—臺東圖文創作

雄獅圖書  出版
2017/06/28 出版

閱讀本書,您將被光照,也看見光,是自然的更是靈性之光,自此靈魂不再幽悶,而甦醒復活;不再枯竭,而清涼自在;不再孤寂,而溫暖傳愛…… 本書作者李賢文,為《雄獅美術》創刊人。1996年以〈結束是另一生機的啟端〉一文,結束雄獅月刊25年歷史。停刊後,他重拾畫筆,以初心返回年少時期,即熱愛的大自然寫生創作,用書法及水墨,取代了早年的油畫與水彩。2014年起,他因擔任臺東大學駐校藝術家之便,三年期間經常往返臺東,而有本書《後山有愛》──臺東的「山川大地」、「草木蟲魚」以及「人文迴光」之圖文創作。 李賢文在近不踰矩之年,一一走訪臺灣東部的崇山峻嶺與壯麗海洋,在自然之光與人性之輝的啟示下,所彩墨出的金色曙光、天光雲影、海上飛虹、螢光如織,以及陽光下稻田間所反射出的綠光等,卻是如此的溫柔、和諧、靜謐與雋永。他所繪的不僅僅是表象的自然風光,更是以哲思的靈眸、文學的彩筆,在不斷自我的默想與淨化中,所繪出人人心中所嚮往的清曠淨土。 謙卑的他在書中說:「在海之畔,我們看見波瀾,在山之崖,我們仰望山林,在山與海的交接處,我們學習安靜與謙卑。」在〈聖光‧整日仰望〉一件中,他歌詠天地無私的愛,彩墨一棵造型高雅的大樹,佇立於東海岸的山頭,終日仰望,像是擎舉狀如手臂的樹枝,讚頌上帝的慈悲之愛──不求回報與無間斷地賜光與降雨。他在畫作上題寫喬伊斯‧基爾默的樹歌:「這樹,整日仰望上帝,高舉枝葉茂密的手臂禱告。」並有感地說:「草木有靈,向光而生;天地有情,光照萬物。」 在〈淚光‧天使的眼淚〉、〈後山傳愛——臺東東河天主堂〉、〈有光的所在〉與〈復活──公東高工聖堂鐵雕〉等作中,李賢文傾訴早年西洋傳教士離鄉來臺,深入後山傳教的奉獻之愛,他們犠牲受難的精神,為世間人心,點燃愛的光明。他說:「一座教堂,就是一座聖殿。一支十字架,就是一座永明的燈塔。青山碧海間,那點點燈火,點燃出早期西方教會在臺灣偏鄉的不滅之愛以及後山傳奇……」

9 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頁數1/10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