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書籍

【電子書】汽笛嘶鳴半世紀:中國近代鐵路企業報刊史

馬學斌  著
傳記文學  出版
2020/03/25 出版

本書特色      近代鐵路企業報刊,是中國鐵道建設近半個世紀波詭雲譎歲月的忠實記錄者。它歷經滄桑,如汽笛嘶鳴,為鐵道建設「鼓」與「呼」;它與中國近代鐵道發展相伴而行,絲絲相扣,聲氣呼應,是中國鐵道史乃至中國經濟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本書以年代為序,爬梳自晚清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的鐵路企業報刊脈絡。鐵路作為現代化的標誌,其企業報刊是中國最早誕生者,至一九四九年前共有兩百餘種。這些由中國國營鐵路管理局、地方民營鐵路企業為首所辦之報刊,歷經辛亥、北伐、抗戰、國共內戰,無論時局動盪,始終堅守崗位,屢挫屢戰;透過文字養成精神,建設基業,記載歷史。作為中國近代企業報刊的濫觴,在研討該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面向上,更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依據塵封的歷史資料,做深入的實證研究,闡釋每一時期的重要報刊、重要事件對鐵路經營以及報刊發展的影響和作用。大量未曾面世的報刊、報人實例,及鮮為人知的民國民宿、鐵路巨擘辦報軼事穿插其中,與時代風雲縱橫交織,波瀾壯闊,首次勾畫出中國鐵路企業報刊在近代演進、發展的歷史全貌。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汽笛嘶鳴半世紀 : 中國近代鐵路企業報刊史

馬學斌  著
傳記文學  出版
2020/03/25 出版

本書特色      近代鐵路企業報刊,是中國鐵道建設近半個世紀波詭雲譎歲月的忠實記錄者。它歷經滄桑,如汽笛嘶鳴,為鐵道建設「鼓」與「呼」;它與中國近代鐵道發展相伴而行,絲絲相扣,聲氣呼應,是中國鐵道史乃至中國經濟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本書以年代為序,爬梳自晚清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的鐵路企業報刊脈絡。鐵路作為現代化的標誌,其企業報刊是中國最早誕生者,至一九四九年前共有兩百餘種。這些由中國國營鐵路管理局、地方民營鐵路企業為首所辦之報刊,歷經辛亥、北伐、抗戰、國共內戰,無論時局動盪,始終堅守崗位,屢挫屢戰;透過文字養成精神,建設基業,記載歷史。作為中國近代企業報刊的濫觴,在研討該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面向上,更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依據塵封的歷史資料,做深入的實證研究,闡釋每一時期的重要報刊、重要事件對鐵路經營以及報刊發展的影響和作用。大量未曾面世的報刊、報人實例,及鮮為人知的民國民宿、鐵路巨擘辦報軼事穿插其中,與時代風雲縱橫交織,波瀾壯闊,首次勾畫出中國鐵路企業報刊在近代演進、發展的歷史全貌。

7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晚清的媒體圖像與文化出版事業

傳記文學  出版
2019/01/28 出版

本書著重在早期中文報刊(Chinese language press),內容大多涉及《申報》、發行《申報》的公司,以及初期數十年間總綰公司營運的美查(Ernest Major)。   「申報館」成爲近代中文新聞媒體的起源,以及造就上海公共租界(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成為幾十年來中國媒體之都的因素。中國報刊不管就形式或者內容,都是屬於跨文化的媒體,是一種跨語言、跨文化連結,其體例和修辭,也都是在當時不斷發生的跨文化交流中形塑而成。透過以美查與「申報館」之媒體與文化出版事業的分析,本書一方面挑戰著名學者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的「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和「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y)理論架構,提出批判性的視角,另一方面兼容社會史與媒體報導的取徑,呈現出晚清時期政治與公共領域的互動、女性形象的建構、「報刊」角色的自我定位。   本書視野獨特,材料豐富,是國內第一本歐洲重量級漢學家的開創性著作。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晚清的媒體圖像與文化出版事業

傳記文學  出版
2019/01/28 出版
7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蔣介石、宋美齡的禮物政治學

傳記文學  出版
2017/02/08 出版

本書特色 一張支票、一處住宅、一枚戒指,埋下韓復榘倒戈的伏筆。 一冊孫中山遺札,攏絡數位川軍軍長,避免蔣系中央軍數千將士的傷亡。 一場非實物性系列贈禮:義結金蘭、攀附親緣、虛位頭銜和禮遇,換來張學良遠超過中央軍的精良軍備和忠誠擁護。 如果說送禮是一門藝術,蔣介石與宋美齡無疑是箇中高手,他們慣於以禮物維繫正統、傳遞訊息、化解矛盾、增進感情,有時雙方的互贈往還更是饒富趣味的鬥智。無論於公於私、國內國際,蔣、宋對禮品都費盡心思,也形成獨特的贈禮風格。 本書沒有生硬的學理,而以輕鬆流暢的方式羅列蔣、宋歷來富代表性的贈禮。一方面透過禮尚往來的時間、頻率和類型,綜觀兩造之間的政治處境及心境轉折;另一方面,則以贈禮的展現,洞察蔣介石與宋美齡,不為讀者熟悉的人格特質。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蔣介石、宋美齡的禮物政治學

傳記文學  出版
2017/02/08 出版

本書特色 一張支票、一處住宅、一枚戒指,埋下韓復榘倒戈的伏筆。 一冊孫中山遺札,攏絡數位川軍軍長,避免蔣系中央軍數千將士的傷亡。 一場非實物性系列贈禮:義結金蘭、攀附親緣、虛位頭銜和禮遇,換來張學良遠超過中央軍的精良軍備和忠誠擁護。 如果說送禮是一門藝術,蔣介石與宋美齡無疑是箇中高手,他們慣於以禮物維繫正統、傳遞訊息、化解矛盾、增進感情,有時雙方的互贈往還更是饒富趣味的鬥智。無論於公於私、國內國際,蔣、宋對禮品都費盡心思,也形成獨特的贈禮風格。 本書沒有生硬的學理,而以輕鬆流暢的方式羅列蔣、宋歷來富代表性的贈禮。一方面透過禮尚往來的時間、頻率和類型,綜觀兩造之間的政治處境及心境轉折;另一方面,則以贈禮的展現,洞察蔣介石與宋美齡,不為讀者熟悉的人格特質。

7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國防部長俞大維

陳漢廷  著
傳記文學  出版
2016/01/13 出版

第一章 家世及在大陸時期事蹟 俞大維生於民國前十五年,即一八九七年。浙江紹興人。山陰(紹興舊稱)俞家為紹興之名門望族,清末迄今,人物輩出。有人這樣形容俞家:「歷經百年而不衰,英豪俊杰輩出不窮,政界、軍界、學界、商界全盤打通,家族成員橫跨國民黨、共產黨、臺灣、美國、中國大陸,這樣的家族惟有紹興俞家。」 第二章 來臺及赴美爭取軍援 一九四九年元月十日,俞大維入住上海國防醫學院醫院,據當時住在上海的陳流求(陳寅恪的女兒)憶述說是「腸道疾患」。十三日開刀,十六日交通部的一些部屬來探望他,包括交通部政務次長譚伯羽、招商局總經理徐學禹、交通部材料司長莊漢開。俞大維囑咐他們去臺灣考察,協助陳誠建設臺灣省的交通設施。時局逆轉得很快,這時行政院遷至廣州辦公,二十一日蔣中正引退,俞大維的好友譚伯羽也在幾天後辭去交通部政務次長的職位。二十七日俞大維出院,就在這兩天,中共宣佈了第二批戰犯名單,俞大維名列其中。 第三章 回臺任防長及主導大陳撤退 俞大維由美返國就任國防部長。當時臺海的形勢是:國府除了握守福建沿岸馬祖、烏坵、金門一線外,也控制了浙海的上、下大陳島附近一些小島。上、下大陳島位於台州列島中部,對臺灣的防衛固然有一定作用,對反攻大陸尤其有重要性。加上蔣介石是浙江人,基於鄉土之情,極力主張守著大陳。一九五三年派了胡宗南前去,在大陳成立「浙江反攻救國軍總指揮部」,又設立了浙江省政府,省政府主席由胡氏兼任,直到一九五三年七月,由劉廉一接任為止。 第四章 經營金馬防線及整建三軍 俞大維曾透露,他防守臺灣的戰略構想是以海、空軍控制海峽,臺澎為主陣地,金馬為第一線陣地,以期將臺灣本島構成不可擊破之作戰基地,他並且將此構想簡化為兩組十六字,「戰略:穩定前線,控制海峽,加強戰備,待機反攻;戰術:制敵彼岸,擊敵半渡,摧敵灘頭,殲敵陣內。」他擔任國防部長後,立即將保衛臺灣和金馬外島的決心通知了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羅福德。 第五章 見證八二三砲戰的爆發 俞大維早已部署了第二階段的建軍計畫。此次他在美國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會見美國軍將領及我駐美軍事人員,見面最多的是何世禮將軍。顯然是和美國人商討國軍現代化的「前瞻計畫」,去年他已向訪臺的美國陸軍副部長芬努肯表達了訴求:「中國三軍戰備大部份已完成或即將接近全部完成階段,現中華民國軍民上下一心一意欲返回大陸,以如此高昂之士氣與民心決非以消極態度只說時機未成熟所可遏抑。在戰備完成後實施反攻大陸前之階段中,必須有一積極提高戰力之前瞻計畫,方能維持士氣。此項「前瞻計畫」於泰勒將軍蒞臺訪問時,本人已與商討並由其面告鮑恩將軍迅為草擬此項計畫與我方研討,盼鮑恩將軍早日草擬此一計畫。」 第六章 臺澎金馬防禦體系的建成 俞大維的病還沒完全康復。在十一日俞大維終於入三軍總醫院檢查身體。他的健康情況令人憂心,這從總統第二天早上到了醫院看望他便可想知。這時金門局面趨於平靜,部長是時候去美國檢查了。俞大維動身前,在十一月廿四日早上,列席立法院報告國防政策,說八二三之戰中,由於中美盟邦合作,我軍加速了現代化。在上月廿六日,美軍援顧問組更正式告知我國「前瞻計畫」正式落實,具體安排是:先整編三個師(十九師、三十四師及八十四師)成一個精選軍,計劃次年三月完成戰備。在民國四十九年(一九六○)又計劃完成八個師的整編及訓練。每次完成四個師的整編即成立一個軍部,整個計畫是整編十五個師、四個軍。 第七章 永遠的國防部長 一九六五年三月三十日,行政院消息:總統日前以國光勳章一座,頒授先生。「行政院政務委員俞大維博士,自四十三年六月一日接掌國防部,迄今本年元月十三日調職為止,任職達十年半之久。平日殫精竭智策劃國防政策,有效運用美援,對加強國軍戰力,完成反攻準備,卓著貢獻,尤以不顧危險,時赴前線視察防務,訪問基層部隊,對士氣之鼓舞,民心之振奮,影響尤大。」國光勳章是國軍級別最高的勳章。俞前部長是民國二十六年此法頒布以來得此殊榮第四人。然而,細看新聞稿內容不難發現俞公的軍人身分以及在八二三砲戰中的功績均被隱沒了。 懷念國防部長俞大維先生 六○年代後期,筆者當時在國防部部長辦公室主任室(主任為袁行廉將軍)任職。民國五十八年(一九六九)俞先生原任隨從參謀許先信上校因高升調職,蔣經國先生指示必須在部裡選派一位年輕軍官接替。條件是:一則留美或留德之軍官,二則須居住在台北地區者。在部裡正好筆者與陳廷寵中校(留學德國,家居桃園,二十年後升到陸軍上將)符合條件。我則曾經留學美國步兵學校,現階為少校,家居台北。經過副部長馬紀壯上將考量,以我最為適合。我接受指派時一片茫然:俞大維是何方神聖?我只知道他曾經是國防部長,其他一片空白,一無所知。 本書特色 俞大維,一個民國史上最傳奇的國防部長。 他不是黃埔畢業,從未加入國民黨,不屬於任何派系,卻備受蔣介石器重,擔任了十年國防部長,陸海空三軍軍人無一不為他折服。在任部長之前,俞大維曾肩負兵工署長、交通部長,襄助駐美大使顧維鈞,斡旋於中美之間爭取經濟及軍事援助。國防部長任期中,單是金馬兩地的視察就超過二百次,並屢屢涉險偵察大陸沿海,他曾說「我自己不能去的地方,我不會派我的部下去。」沒有俞大維,就沒有八二三砲戰的成功防守,也就沒有現今安定的台海局勢。 俞大維家學淵源,母親係曾國藩一脈,自小便浸潤書香經澤中,是第一位「文人部長」,有「儒將」之稱。其親族橫跨學、政界,如陳寅恪、傅斯年、曾昭掄,現任中共政治局常委、政協主席俞正聲等,影響所及不可謂不大。 本書作者以客觀公允之筆觸,道出俞大維不平凡的一生,也寓意於現今紛亂的政、軍界,期許其不忮不求、高風亮節之操守能為後人楷模。

特價25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國防部長俞大維

陳漢廷  著
傳記文學  出版
2016/01/13 出版

第一章 家世及在大陸時期事蹟 俞大維生於民國前十五年,即一八九七年。浙江紹興人。山陰(紹興舊稱)俞家為紹興之名門望族,清末迄今,人物輩出。有人這樣形容俞家:「歷經百年而不衰,英豪俊杰輩出不窮,政界、軍界、學界、商界全盤打通,家族成員橫跨國民黨、共產黨、臺灣、美國、中國大陸,這樣的家族惟有紹興俞家。」 第二章 來臺及赴美爭取軍援 一九四九年元月十日,俞大維入住上海國防醫學院醫院,據當時住在上海的陳流求(陳寅恪的女兒)憶述說是「腸道疾患」。十三日開刀,十六日交通部的一些部屬來探望他,包括交通部政務次長譚伯羽、招商局總經理徐學禹、交通部材料司長莊漢開。俞大維囑咐他們去臺灣考察,協助陳誠建設臺灣省的交通設施。時局逆轉得很快,這時行政院遷至廣州辦公,二十一日蔣中正引退,俞大維的好友譚伯羽也在幾天後辭去交通部政務次長的職位。二十七日俞大維出院,就在這兩天,中共宣佈了第二批戰犯名單,俞大維名列其中。 第三章 回臺任防長及主導大陳撤退 俞大維由美返國就任國防部長。當時臺海的形勢是:國府除了握守福建沿岸馬祖、烏坵、金門一線外,也控制了浙海的上、下大陳島附近一些小島。上、下大陳島位於台州列島中部,對臺灣的防衛固然有一定作用,對反攻大陸尤其有重要性。加上蔣介石是浙江人,基於鄉土之情,極力主張守著大陳。一九五三年派了胡宗南前去,在大陳成立「浙江反攻救國軍總指揮部」,又設立了浙江省政府,省政府主席由胡氏兼任,直到一九五三年七月,由劉廉一接任為止。 第四章 經營金馬防線及整建三軍 俞大維曾透露,他防守臺灣的戰略構想是以海、空軍控制海峽,臺澎為主陣地,金馬為第一線陣地,以期將臺灣本島構成不可擊破之作戰基地,他並且將此構想簡化為兩組十六字,「戰略:穩定前線,控制海峽,加強戰備,待機反攻;戰術:制敵彼岸,擊敵半渡,摧敵灘頭,殲敵陣內。」他擔任國防部長後,立即將保衛臺灣和金馬外島的決心通知了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羅福德。 第五章 見證八二三砲戰的爆發 俞大維早已部署了第二階段的建軍計畫。此次他在美國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會見美國軍將領及我駐美軍事人員,見面最多的是何世禮將軍。顯然是和美國人商討國軍現代化的「前瞻計畫」,去年他已向訪臺的美國陸軍副部長芬努肯表達了訴求:「中國三軍戰備大部份已完成或即將接近全部完成階段,現中華民國軍民上下一心一意欲返回大陸,以如此高昂之士氣與民心決非以消極態度只說時機未成熟所可遏抑。在戰備完成後實施反攻大陸前之階段中,必須有一積極提高戰力之前瞻計畫,方能維持士氣。此項「前瞻計畫」於泰勒將軍蒞臺訪問時,本人已與商討並由其面告鮑恩將軍迅為草擬此項計畫與我方研討,盼鮑恩將軍早日草擬此一計畫。」 第六章 臺澎金馬防禦體系的建成 俞大維的病還沒完全康復。在十一日俞大維終於入三軍總醫院檢查身體。他的健康情況令人憂心,這從總統第二天早上到了醫院看望他便可想知。這時金門局面趨於平靜,部長是時候去美國檢查了。俞大維動身前,在十一月廿四日早上,列席立法院報告國防政策,說八二三之戰中,由於中美盟邦合作,我軍加速了現代化。在上月廿六日,美軍援顧問組更正式告知我國「前瞻計畫」正式落實,具體安排是:先整編三個師(十九師、三十四師及八十四師)成一個精選軍,計劃次年三月完成戰備。在民國四十九年(一九六○)又計劃完成八個師的整編及訓練。每次完成四個師的整編即成立一個軍部,整個計畫是整編十五個師、四個軍。 第七章 永遠的國防部長 一九六五年三月三十日,行政院消息:總統日前以國光勳章一座,頒授先生。「行政院政務委員俞大維博士,自四十三年六月一日接掌國防部,迄今本年元月十三日調職為止,任職達十年半之久。平日殫精竭智策劃國防政策,有效運用美援,對加強國軍戰力,完成反攻準備,卓著貢獻,尤以不顧危險,時赴前線視察防務,訪問基層部隊,對士氣之鼓舞,民心之振奮,影響尤大。」國光勳章是國軍級別最高的勳章。俞前部長是民國二十六年此法頒布以來得此殊榮第四人。然而,細看新聞稿內容不難發現俞公的軍人身分以及在八二三砲戰中的功績均被隱沒了。 懷念國防部長俞大維先生 六○年代後期,筆者當時在國防部部長辦公室主任室(主任為袁行廉將軍)任職。民國五十八年(一九六九)俞先生原任隨從參謀許先信上校因高升調職,蔣經國先生指示必須在部裡選派一位年輕軍官接替。條件是:一則留美或留德之軍官,二則須居住在台北地區者。在部裡正好筆者與陳廷寵中校(留學德國,家居桃園,二十年後升到陸軍上將)符合條件。我則曾經留學美國步兵學校,現階為少校,家居台北。經過副部長馬紀壯上將考量,以我最為適合。我接受指派時一片茫然:俞大維是何方神聖?我只知道他曾經是國防部長,其他一片空白,一無所知。 本書特色 俞大維,一個民國史上最傳奇的國防部長。 他不是黃埔畢業,從未加入國民黨,不屬於任何派系,卻備受蔣介石器重,擔任了十年國防部長,陸海空三軍軍人無一不為他折服。在任部長之前,俞大維曾肩負兵工署長、交通部長,襄助駐美大使顧維鈞,斡旋於中美之間爭取經濟及軍事援助。國防部長任期中,單是金馬兩地的視察就超過二百次,並屢屢涉險偵察大陸沿海,他曾說「我自己不能去的地方,我不會派我的部下去。」沒有俞大維,就沒有八二三砲戰的成功防守,也就沒有現今安定的台海局勢。 俞大維家學淵源,母親係曾國藩一脈,自小便浸潤書香經澤中,是第一位「文人部長」,有「儒將」之稱。其親族橫跨學、政界,如陳寅恪、傅斯年、曾昭掄,現任中共政治局常委、政協主席俞正聲等,影響所及不可謂不大。 本書作者以客觀公允之筆觸,道出俞大維不平凡的一生,也寓意於現今紛亂的政、軍界,期許其不忮不求、高風亮節之操守能為後人楷模。

7 特價25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戴笠:蔣中正的特務頭子

良雄  著
傳記文學  出版
2014/06/03 出版

第一章緒言 戴笠將軍,為一曠世奇人,平生事蹟,瑰異雄偉,如萬頃琉璃,多彩多姿。屈指數近百年風雲人物,似無人能比他的生活境界更為廣闊,生活內容更為豐富。在國家內安外攘時期,他表面職司情報,為當局作耳目;而在實際上,各種戰鬥,無役不與。其對國家之卓越貢獻,同儕百僚,鮮有出其右者。故言中國革命與抗戰史實,不可忽視此一曾膺重寄,苦守苦幹二十年,真正有功於國家的人。 第二章戴笠家世與童年景況 戴笠生長在江山鄉間一個寒素之家,幼年喪父,幸有賢母,始得入學。由於天資聰穎,在小學六年,他能作文不屬稿,而包辦第一名。他生性豪放好勝,又喜生事,但極坦率,很講理智。他因此屢受母親責罰。亦因此為師友所敬愛,料定他如上進,必成大器。 第三章十餘年坎坷生涯 失學以後的戴笠,有十年以上時間,浪跡各地,過著坎坷不平的生涯,使他飽受痛苦。同時,亦使他能結交「三流九教」朋友,深入社會底層,瞭解各種情態。他得志以後,比別人更通達世故,更為堅忍而有容,沒有驕矜之氣,似皆由於十年困頓,磨練而來。 第四章戴笠在黃埔軍校 考取黃埔六期以後,戴笠大改常習,深藏不露,只在清黨時期,略顯其才華。他在軍校只受過十個月訓練,便被編入騎兵營,充任中士,駐防蘇州。不久離營他去,並未畢業。他在蘇州,曾被推為學生代表,首次謁見蔣總司令,留下良好印象。 第五章從情報員到組長 從額外情報員,到情報參謀、組長,約有四年時間,是戴笠創業時期,亦是最艱苦時期。他在這一階段孤軍奮鬥,充分表現出他的膽略與毅力,亦充分表現出優異的工作成績,因能得到蔣中正的賞識,為他的事業立下根基。 第六章戴笠與力行社 「九一八」事變後,國內出現一革命性組織─力行社,曾使社會耳目一新。此一組織,雖然無疾而終,其對戴笠思想及事業,則有極深遠之影響;亦可說以後唯一能保存力行社革命精神的,只有戴笠所領導的軍統局。 第七章特務處發展階段 由戴笠所領導的特種工作,肇始於密查組;因特務處成立,而略具規模;因兼領第二處,而更為充實;因調查課之歸併,而奠定基礎。軍統局改組以後,廣廈萬千,層樓巍峩,皆建立在此基礎之上。 第八章特務處前期工作概述 戴笠之奇,首推事功,他在短短十五年中,所做之事,是尋常人在數十年中,所難以完成的。很多工作,是由他親自策劃、推動,而不是完全假手於部屬。即部屬所做之事,比較重要者,亦無不有他心血在內。故他個人歷史,亦是整個工作紀錄。如抽出這種紀錄,則可述事蹟無多,亦不足以見其奇。惟其事至繁,仍只能畢其犖犖大者。 第九章兩次重大事變之敉平 北伐以後,國內仍有變相的武裝割據,叛服無常,成為國家的嚴重問題。掃除這種障礙,促使國家統一,成為特務處基本任務之一。戴笠在這一方面,有令人驚異的表現。尤以「閩變」與「兩廣事變」之敉平,對國家前途,所關至鉅。 第十章暗殺惡風之撲滅 民國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之間,國內發生多次政治性謀殺案,以汪兆銘被刺,最為駭人聽聞。雖然特務處只負有保衛 蔣中正安全責任,戴笠則認為此種惡風,斷不可長。於是傾力窮究,緝捕真兇,並為此而誅除他多年以前的一個朋友。暗殺之風,乃被遏止。 第十一章 蔣中正與戴笠 戴笠在職之日,踔厲風發。主要是由於他感激知遇、常存有圖報之心。他於 蔣中正,名為師生,而其真摯之情,則儼若孝子之於嚴父,愛慕敬畏,兼而有之。西安赴義,使他受知益深,信任益篤。故雖「謗書盈篋」,終不為動。如他沒有這種千載一時的際遇,他雖有才,又安從展佈? 第十二章 特務處後期工作概述 如以民國二十四年底,作為特務處前後期之界,則後期工作成果,又比前期更為豐碩。惟工作任務,亦更為繁重。抗戰以前,重在防諜肅奸,禁暴止亂,其對日本,仍只是間接性的鬥爭。抗戰以後,特務處幾乎是擔任全面前哨戰,血肉相搏,情形又自不同。 第十三章 特務處時代的反共工作 在國民黨內,戴笠屬於後起,而在反共鬥爭方面,他則站在最尖端。故中共對於很多顯要,皆睨而視之,而獨視戴笠為一勁敵。特務處成立之初,力量有限,尚不足以對中共構成威脅。以後組織擴大,所控制治安機關日多,幾使中共無法在一般大城市立足。惟最值稱道的,不在於他反共堅決,而在於他對共產組織,有正確認識與極高警覺性。 第十四章 翦除韓復榘與楊虎城 抗戰前後,有兩個暴戾恣睢,違紀失律,並幾於釀成重大災禍的武人,一是韓復榘,一是楊虎城。中央曾下令拿辦,卻又難於措手。戴笠能不動聲色,將這兩個握有兵權的人,逮捕歸案,而未發生不良後果。這兩個人,能受到法律制裁,對於抗戰時期的軍心士氣,與西北大後方之安定,是有很大關係的。 第十五章 三次成功的策反 抗戰時期,策動偽軍反正,亦是對敵間接作戰。這一戰鬥任務,為戴笠所獨力承擔,且可說是全勝。惟具體功效,到抗戰末期及勝利時,始完全顯現出來。故須於後章舉要說明。此處只說抗戰開始時,三個策反例子,即成功之開始。由於這幾次的成功,故戴笠將策反列為一項重要工作,鍥而不捨,終於能掌握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偽軍。 第十六章 最忙碌而可貴的一年 自上海棄守,至武漢淪陷,歷時一年。這一年時間,是非常寶貴的。國家倉卒應戰,經過幾次大戰役後,重新整備,鞏固後方,充實戰力,皆幸賴有此寶貴時間。其對戴笠事業,亦同樣重要。他如沒有這一年時間,作通盤策劃,充實人員,加強佈置,由應戰而變為求戰,就不會有以後幾年輝煌成就。 第十七章 從平凡處看戴笠之為人 世界偉大人物,都有其獨特而高不可及處。但,同時亦必有其平凡之一面。如不於其全面平凡而真實的生活境界與內容,去加以體察,只看其某一方面,則就只能見服色冠帶,不見其面貌精神,更無論其懷抱。戴笠為一奇人,亦是外間所難於瞭解的人。茲先略述其平凡之一面,至於志節,將於後章以事實證明之。 第十八章 軍統局之名與實 軍統局為一情報機關,因戴笠而著名,是人所共知的。而軍統局沿革與組織,尤其是工作任務,則知者殊少。如以美國為例,軍統局實際上已包括中央情報局、戰略局、聯邦調查局、聯邦警察、防止滲透委員會,及財政偵緝處之全部或一部份業務,可謂包羅萬象。 第十九章 戴笠超人幾等的用人本領 設有人問:「戴笠一生,以何事為最擅長?」吾人將毫不猶疑地答覆:他最大長處,是善於用人。這包括有選拔、繩教、任使、獎率、賞罰、撫循、培育與統馭等才能在內。亦與個人志量,極有關係。戴笠既洞曉人之情偽,肯在用人方面下功夫,又先自有一顆皦然不欺之心,所以他能有超人幾等的個人本領。 第二十章 令人震驚的鋤奸誅叛工作 抗戰時期,軍統局人員,在敵後前仆後繼,轟轟烈烈的鋤奸誅叛工作,真足令群醜寒膽,亦足使陷區父老展眉。戴笠在當時,將這類行動,列為敵後工作重要任務,要求他的工作人員,不計艱危,悉力以赴。他認為:「國難嚴重如此,漢奸又復橫行,非流血無以表現我中華民族之精神。」 第二十一章 戴笠與汪兆銘 民國二十七年底,國民黨副總裁汪兆銘出走,投靠敵人,組織偽政權,幾於使抗戰陣營分裂,對政府構成重大威脅。而他之生命與所領導之偽政權,亦無時不在被威脅之中。唯一足以使他惴懼不安的,就是戴笠。在幾年尖銳鬥爭中,軍統局人員犧牲頗大。雖然汪兆銘幸保首領以歿,而偽政權至少有一半,可說是被戴笠所摧毀的。 第二十二章 戴笠心中與手上的游擊武力 抗戰以後,若干有成見的西方人,說中國游擊隊,曾使日本軍隊,受到很大困擾與損失,但,「都是由中共所領導的。」這是昧心之論。事實上,各戰區都有游擊隊。由戴笠所領導的忠義軍、別動隊、混城隊、與他幹部所領導的游擊隊,不但分佈很廣,且很堅強。他們曾予敵人以重大打擊,並且一直奮戰到敵人投降為止。 第二十三章使敵破膽的抗暴工作 前已略述軍統局人員努力鋤奸經過。茲再略述其萬死不顧一生,奮勇抗暴,以鐵與血,與敵周旋情形。敵人之殘暴,可謂曠古罕有,聽過南京大屠殺慘況,而不髮指,則其人必無心肝。故戴笠說:「非大流血不可。」這不僅是報仇,「同時在國際間表現我中華民族,斷非弱者,絕不屈服也。」 第二十四章戴笠在海外佈置與工作 戴笠所領導的特種工作,起初無在海外工作的任務。但抗戰以後,軍統局的海外工作,尤其是在東南亞一帶,曾呈現異彩,使美英各國為之驚異!不過,軍統局雖在海外,有甚多工作佈置,大抵皆是應抗戰需要而設,既非一般所謂情報網,更與國際間諜組織,全然不同。 第二十五章戴笠與朋友交 戴笠以擔任特種工作而成名,亦因特種工作,而甚少與外間接觸。於是有人說他密邇樞要,諸多禁忌,不得不與人疏遠。亦有人說不是他疏遠別人,而是他專務詷察,令人憎惡,故人敬而遠之。兩者都認定他在社會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陳納德將軍與中國

陳納德  著
傳記文學  出版
2014/04/01 出版

對現代中國而言,中日八年抗戰是國運最為坎坷時期。先是中國獨自面對暴強蹂躪四年,就連後方中心的重慶,也承受日軍戰略大轟炸帶來的巨大傷亡。在內外交迫的關頭,中國得到來自海外的援助。 陳納德在此時以外國人的身分,協助中國創建空軍,護衛中國領空,並組織志願來華的飛虎隊,為微弱的國力提供僅有的空中防衛。飛虎隊的成立雖然只是美國國力的九牛一毛,對中國卻如同救命稻草,不再陷於戰略大轟炸帶來的巨大精神陰影。陳納德與飛虎隊也贏得當時中國人民的真心友誼。珍珠港事件象徵中國戰場終於正式與世界反侵略同盟結為一體,中國不再孤立抗戰。然而,在中印緬戰區戰事危急之刻,飛虎隊改組為美國第十四航空隊的過程,其實也是中美戰時外交的一個縮影,史家以「劍拔弩張的盟友」來形容之。 陳納德娓娓細數美國空軍在華的歷次戰役,在屢次以寡擊眾的戰役裡不斷成長,並記錄中國軍民在日軍刺刀與戰火威脅下協助第十四航空隊人員、分享情報及聯合作戰等軼事。陳納德以當事人的身分,提供不同於美國主流輿論與史家的觀點。他從一線戰地指揮官的眼光評論戰時盟國對華政策的不當,特別是美國軍部與史迪威對華戰略地位的錯誤認知及指揮失當。其特立獨行的作風,以及他與史迪威之間關於駝峰的爭議,使得美國軍方權力中心對他厭惡。雖然這本書寫作於冷戰之前,但許多他在書中的預言,今日回顧,確有先見。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陳納德將軍與中國

陳納德  著
傳記文學  出版
2014/04/01 出版

對現代中國而言,中日八年抗戰是國運最為坎坷時期。先是中國獨自面對暴強蹂躪四年,就連後方中心的重慶,也承受日軍戰略大轟炸帶來的巨大傷亡。在內外交迫的關頭,中國得到來自海外的援助。 陳納德在此時以外國人的身分,協助中國創建空軍,護衛中國領空,並組織志願來華的飛虎隊,為微弱的國力提供僅有的空中防衛。飛虎隊的成立雖然只是美國國力的九牛一毛,對中國卻如同救命稻草,不再陷於戰略大轟炸帶來的巨大精神陰影。陳納德與飛虎隊也贏得當時中國人民的真心友誼。珍珠港事件象徵中國戰場終於正式與世界反侵略同盟結為一體,中國不再孤立抗戰。然而,在中印緬戰區戰事危急之刻,飛虎隊改組為美國第十四航空隊的過程,其實也是中美戰時外交的一個縮影,史家以「劍拔弩張的盟友」來形容之。 陳納德娓娓細數美國空軍在華的歷次戰役,在屢次以寡擊眾的戰役裡不斷成長,並記錄中國軍民在日軍刺刀與戰火威脅下協助第十四航空隊人員、分享情報及聯合作戰等軼事。陳納德以當事人的身分,提供不同於美國主流輿論與史家的觀點。他從一線戰地指揮官的眼光評論戰時盟國對華政策的不當,特別是美國軍部與史迪威對華戰略地位的錯誤認知及指揮失當。其特立獨行的作風,以及他與史迪威之間關於駝峰的爭議,使得美國軍方權力中心對他厭惡。雖然這本書寫作於冷戰之前,但許多他在書中的預言,今日回顧,確有先見。

7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李鴻章的洋顧問:德璀琳與漢納根

張暢  著
傳記文學  出版
2012/10/11 出版

本書介紹晚清重臣、洋務派領袖李鴻章的兩位洋顧問:德國人德璀琳(Gustav Detring)和漢納根(Constantin von Hanneken)翁婿兩人在華一生的活動。作為有雄心壯志的年輕人,在晚清政府發動自強運動的環境下,兩人不但恭逢其時參與了中國在軍事、經濟、外交、教育等各個方面的改革,也在中國開創出屬於個人的一番事業。進一步通過對這兩個人物在華的特殊經歷,即對他們如何努力適應和融入中國社會並在此取得事業成功的經歷進行描述,呈現出在華外國僑民群體的整體狀況,並分析其對中國現代化所發揮的作用。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李鴻章的洋顧問:德璀琳與漢納根

張暢  著
傳記文學  出版
2012/10/11 出版

本書介紹晚清重臣、洋務派領袖李鴻章的兩位洋顧問:德國人德璀琳(Gustav Detring)和漢納根(Constantin von Hanneken)翁婿兩人在華一生的活動。作為有雄心壯志的年輕人,在晚清政府發動自強運動的環境下,兩人不但恭逢其時參與了中國在軍事、經濟、外交、教育等各個方面的改革,也在中國開創出屬於個人的一番事業。進一步通過對這兩個人物在華的特殊經歷,即對他們如何努力適應和融入中國社會並在此取得事業成功的經歷進行描述,呈現出在華外國僑民群體的整體狀況,並分析其對中國現代化所發揮的作用。

7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追尋百年崎嶇路:夜話民國12講

傳記文學  出版
2011/11/16 出版

從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與思想的各個層面,重新反思「民國百年」的意涵與脈絡。何謂民國百年?當前在台灣談民國百年的意義是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標舉辛亥百年,這其中又有什麼不同的意義?在台灣,不同的族群談論民國百年,也會有不同的觀點及立場。本書緣起於傳記文學與紫藤文化協會合辦「追尋民國系列講座」,通過十二位作家學者的引領,思考因辛亥革命開啟的中華民國其歷史脈絡及意義。當前,台灣社會困擾於藍綠統獨的紛爭,這其中包括了彼此對過去百年歷史的不同認知。回顧歷史,是否可以從中獲得何種啟發而求同存異?作者簡介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潘光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胡適紀念館主任張玉法◆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克思明◆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錢 復◆中華民國前外交部長、前駐美大使、國泰慈善基金會董事長瞿宛文◆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張 寧◆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金觀濤◆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杭 之◆作家、政治評論家林金源◆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陳芳明◆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7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陳潔如回憶錄:蔣介石陳潔如的婚姻故事

陳潔如  著
傳記文學  出版
2011/06/20 出版

《陳潔如回憶錄》是蔣介石第二任妻子陳潔如的回憶錄,這本書的價值不在一個弱女子所記述的軍國大事,而在於她與蔣介石的婚姻生活。在蔣、陳七年的婚姻生活,正是蔣介石崛起政壇的時期,這不僅是他個人政治生涯中最值得回味的年代,同時也正是中國現代歷史上最重要時期。陳潔如把一生最美好的青春歲月奉獻給了蔣介石;然而,卻遭致被遺棄的命運。蔣陳離異後,為了維護蔣介石的形象,長久以來,這段史實只存於街談巷議,不見於正式記載,主要原因是權力政治抹煞了真相。由於陳潔如親歷了蔣介石政治生涯最為關鍵的七年,她曾經是風光一時的總司令夫人,由於這一身分,使她得以從一個獨特的視角,看到蔣介石如何憑著毅力和機運而躍為全國領袖。她憑借當年寫的日記,加上對往昔親身經歷的詳細追憶,留下了那一段歲月的詳實記錄。在朋友們的鼓勵下,陳潔如決定以此為素材,撰寫一部回憶錄,客觀地記述她為「蔣夫人」的真實情況,以還歷史的本來面目。這樣,從五○年代開始到六○年代初,歷時十數載寒暑,先是中文自傳手稿成型,後是英文回憶錄定稿,陳潔如完成了這部心酸史。已故旅美華人學者唐德剛在為此書寫的代序中,則稱這本回憶錄「蘊藏著很多外界不知的第一手史料」,價值甚高,雖然「史料中偶有小疵,然瑕不掩瑜也」!本書特色作者的回憶錄將揭露一段長達七年的史實。長久以來,這段史實只存於街語巷議,不見於正式記載。由於作者的特殊身份,使作者得以盡作者所能地記下作者和蔣介石的婚姻生活。他們作夫妻的日子,正是他崛起政壇的時期──近代史家從未正確地敘述過這段時期。她憑借當年寫的日記,加上對往昔親身經歷的詳細追憶,留下了那一段歲月的詳實記錄。在朋友們的鼓勵下,陳潔如決定以此為素材,撰寫一部回憶錄,客觀地記述她為「蔣夫人」的真實情況,以還歷史的本來面目。已故旅美華人學者唐德剛在為此書寫的代序中,則稱這本回憶錄蘊藏著很多外界不知的第一手史料,……是一宗貨真價實的歷史文獻,……全書的學術價值是:它能替宏觀歷史提供微觀史料的佐證。史料中偶有小疵,然瑕不掩瑜也。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

易社強  著
傳記文學  出版
2010/04/30 出版

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聞一多、朱自清、劉文典、羅常培、雷海宗、錢穆、陳寅恪、馮友蘭、湯用彤、賀麟、金岳霖、吳宓、葉公超、溫德(Robert Winter)、白英(Robert Payne)、燕卜蓀(William Empson)、陳序經、陳岱孫、張奚若、錢端升、潘光旦、陳達、費孝通、江澤涵、楊武之、華羅庚、陳省身、許寶騄、吳有訓、葉企孫、吳大猷、周培源、王竹溪、楊石先、曾昭掄、錢思亮、李繼侗、陳楨、湯佩松、袁復禮、米士(Peter Misch)、施嘉煬、黃鈺生、查良釗、陳雪屏、楊振寧、李政道、何炳棣、王浩、殷海光、鄧稼先、鄒承魯、何兆武……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與一所高等學府聯繫在一起,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已成為二十世紀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也是學術思想史上的一個傳奇。目前關於西南聯大的出版物不可謂不多,但以本書最具分量,它被傑出的聯大校友、聞名國際的史學巨匠何炳棣教授譽為「迄今最佳聯大校史」,是西南聯大研究最翔實最生動的著作。聯大的歷史,簡單地說,就是國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在烽火連綿的戰爭歲月「辭卻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在西南邊陲重鎮昆明以剛毅堅卓之精神弦歌不輟的奮鬥史。全書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述的是西南聯大的成立史:盧溝橋事變後,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合一,由長沙臨時大學而西南聯合大學。其間的顛沛遷徙,師生的家國情懷,作者憑藉扎實的史料描摹史事,豐贍可信。第二部分共三章,分別討論了聯大與所在社區(即龍雲統治下的雲南省)、與重慶中央政府尤其是教育部、與三所成員學校之間的關係,視角獨到,分析中肯。第三部分以濃重的筆墨呈現出聯大文、理、法商、工、師範學院教師的精神風貌,人物刻畫惟妙惟肖,於此可一睹戰時中國最高學府的風流、風姿和風采。第四部分以詳盡的史實和生動的細節描述了聯大八年(1937-1946)師生的情狀和校園動態,波瀾壯闊,跌宕起伏,堪稱聯大全景圖。本書特色作者為研撰此書,積二十年之功,數易其稿,精益求精。本書史料扎實,文筆流暢,熔細膩的歷史敘事與嚴謹的史學分析於一爐,揭示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故實,極具可讀性,兼有史料價值。

7 特價33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回望故土:尋找與解讀司馬桑敦

周勵  著
傳記文學  出版
2009/12/23 出版

他,抗日志士,被日本人關進監牢;他,日本通,卻不認同日本。他,坎坷不斷,終不忘他的理想、他的家園。他,是記者,又是作家。那麼,親人怎樣憶念他?朋友怎樣述說他?學者怎樣分析解讀他?……他就是司馬桑敦,本名王光逖,遼寧人,生於一九一八年,是一位畢生致力於新聞事業的記者,抗日期間在東北參加過游擊隊,坐過偽滿的監牢。來台之後,當過海軍官校政治教官,後來擔任《聯合報》駐日特派員,取得日本東京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學位。晚年移居美國,致力於創辦中文報刊,但終大志未果,一九八一年客死他鄉,享年六十三歲。他的文筆流暢,見解精闢,對日本社會了解深刻,對時事分析透徹。著有《中日關係二十五年》、《張學良評傳》、《野馬傳》等。本書是為紀念司馬桑敦誕辰九十週年而編寫的。書名「回望故土」,是我們對司馬桑敦一生精神歸趨的理解。「故土」,這裡是指人類的本性,民族的歷史,個人的家鄉。司馬桑敦從十幾歲就像野馬一樣奔馳、嘶鳴,一生筆耕不輟,用他的筆,記錄歷史,塑造人物,剖析時事,介紹見聞,表達著他的理想追求:人的自由尊嚴,民族的獨立,社會的文明,世界的和平。他在疲勞的征程中,時時回望他的家鄉,企盼她的安寧和繁榮。…… 司馬桑敦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一個徹頭徹尾的自由主義者,他的生活與思想都帶著濃厚的浪漫色彩,他得到胡適的賞識,就是由於思想上的契合。他有他獨立的人格,有他的獨立思想。司馬桑敦在大時代的洪流裡,受過猛烈的衝擊考驗;在歷史的災難裡又受到來自多方的傷害,然而他並沒有在考驗中退卻,在傷害中氣餒;也沒有逃避歷史責任,且對歷史災難做了反省。他給歷史做了答案,也對歷史做交代;然而歷史給予他的又是什麼呢?他帶著滿身的創傷走下了人生舞台,走的是那麼蹣跚,那麼悽涼!歷經滄桑的長者,記得司馬桑敦嗎?自由放歌的年輕人,認識司馬桑敦嗎?結識司馬桑敦的,不一定知道他在大陸的家事。讀過司馬先生作品的,不一定了解作品背後跌宕的歷史與多彩的異域文化和北國風光。請認識一下司馬桑敦的女兒吧,聽聽她尋找父親的故事和失去父親的痛苦心聲。請看一看來自日本、大陸學者的研究文章,聽聽他們對這位時代先驅作品深刻內涵的解析。本書特色尋找與解讀司馬桑敦

特價2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回望故土:尋找與解讀司馬桑敦

周勵  著
傳記文學  出版
2009/12/23 出版

他,抗日志士,被日本人關進監牢;他,日本通,卻不認同日本。他,坎坷不斷,終不忘他的理想、他的家園。他,是記者,又是作家。那麼,親人怎樣憶念他?朋友怎樣述說他?學者怎樣分析解讀他?……他就是司馬桑敦,本名王光逖,遼寧人,生於一九一八年,是一位畢生致力於新聞事業的記者,抗日期間在東北參加過游擊隊,坐過偽滿的監牢。來台之後,當過海軍官校政治教官,後來擔任《聯合報》駐日特派員,取得日本東京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學位。晚年移居美國,致力於創辦中文報刊,但終大志未果,一九八一年客死他鄉,享年六十三歲。他的文筆流暢,見解精闢,對日本社會了解深刻,對時事分析透徹。著有《中日關係二十五年》、《張學良評傳》、《野馬傳》等。本書是為紀念司馬桑敦誕辰九十週年而編寫的。書名「回望故土」,是我們對司馬桑敦一生精神歸趨的理解。「故土」,這裡是指人類的本性,民族的歷史,個人的家鄉。司馬桑敦從十幾歲就像野馬一樣奔馳、嘶鳴,一生筆耕不輟,用他的筆,記錄歷史,塑造人物,剖析時事,介紹見聞,表達著他的理想追求:人的自由尊嚴,民族的獨立,社會的文明,世界的和平。他在疲勞的征程中,時時回望他的家鄉,企盼她的安寧和繁榮。…… 司馬桑敦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一個徹頭徹尾的自由主義者,他的生活與思想都帶著濃厚的浪漫色彩,他得到胡適的賞識,就是由於思想上的契合。他有他獨立的人格,有他的獨立思想。司馬桑敦在大時代的洪流裡,受過猛烈的衝擊考驗;在歷史的災難裡又受到來自多方的傷害,然而他並沒有在考驗中退卻,在傷害中氣餒;也沒有逃避歷史責任,且對歷史災難做了反省。他給歷史做了答案,也對歷史做交代;然而歷史給予他的又是什麼呢?他帶著滿身的創傷走下了人生舞台,走的是那麼蹣跚,那麼悽涼!歷經滄桑的長者,記得司馬桑敦嗎?自由放歌的年輕人,認識司馬桑敦嗎?結識司馬桑敦的,不一定知道他在大陸的家事。讀過司馬先生作品的,不一定了解作品背後跌宕的歷史與多彩的異域文化和北國風光。請認識一下司馬桑敦的女兒吧,聽聽她尋找父親的故事和失去父親的痛苦心聲。請看一看來自日本、大陸學者的研究文章,聽聽他們對這位時代先驅作品深刻內涵的解析。本書特色尋找與解讀司馬桑敦

7 特價2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滄海拾筆:追憶侍從蔣介石的特勤生涯

張毓中  著
傳記文學  出版
2009/10/07 出版

隨衛蔣介石之特勤人員的回憶錄內容介紹 隨衛蔣介石之特勤人員的回憶錄本書作者張毓中,以一溫州鄉下青年,於偶然機緣下報考浙江警校,有幸受到一代特務奇才軍統局戴笠將軍的賞識,在國家危難之際,被派任到中國最高領袖身邊,肩負侍衛之重任,三度進出蔣中正總統之官邸。這是作者畢生的自豪。卸除警衛重責後,又先後擔任桃園縣警察局長、高雄市警察局長、台北市警察局長等職。作者以一基層侍衛人員的眼光,從側面細節處觀察發生於國家領導人周邊的人與事。由於任務所需,晝夜隨衛於專機、專車、專船之中,或先遣偵察全國各處。雖以平常語調敘說各次勤務,但想像其中跌宕起伏,則又有諸多驚奇。作者並以親身經歷,忠實紀錄下侍從室警衛組織的幾次變動,揭開諸如先遣、偵察、警衛、內衛、外衛等日常工作的機密性。此外,由於工作的需要,作者拍攝了大量的照片,本書收錄這批從未披露過的珍貴照片,留下時代瞬間而又永恆的印記。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滄海拾筆:追憶侍從蔣介石的特勤生涯

張毓中  著
傳記文學  出版
2009/10/07 出版

隨衛蔣介石之特勤人員的回憶錄內容介紹 隨衛蔣介石之特勤人員的回憶錄本書作者張毓中,以一溫州鄉下青年,於偶然機緣下報考浙江警校,有幸受到一代特務奇才軍統局戴笠將軍的賞識,在國家危難之際,被派任到中國最高領袖身邊,肩負侍衛之重任,三度進出蔣中正總統之官邸。這是作者畢生的自豪。卸除警衛重責後,又先後擔任桃園縣警察局長、高雄市警察局長、台北市警察局長等職。作者以一基層侍衛人員的眼光,從側面細節處觀察發生於國家領導人周邊的人與事。由於任務所需,晝夜隨衛於專機、專車、專船之中,或先遣偵察全國各處。雖以平常語調敘說各次勤務,但想像其中跌宕起伏,則又有諸多驚奇。作者並以親身經歷,忠實紀錄下侍從室警衛組織的幾次變動,揭開諸如先遣、偵察、警衛、內衛、外衛等日常工作的機密性。此外,由於工作的需要,作者拍攝了大量的照片,本書收錄這批從未披露過的珍貴照片,留下時代瞬間而又永恆的印記。

7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3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