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過程免不了跌跌撞撞 沒有人一直是一帆風順的 經過掙扎、推擠,費了一番功夫才來到這個世界,這是孩子。跌了又摔、摔了又跌,一次又一次,從只能躺著到能站起奔跑,來去自如,這是孩子。面對外在世界的細菌和病毒的侵襲,從毫無抵抗之力到能夠安然應對,這是孩子。原來,人生大大小小的挑戰和挫折,不是孩子長大以後才開始。 這本線條細緻、畫風柔和的圖畫書,描述的是一隻可愛、新出生鳥兒經歷的生命階段。文字簡短而簡單,卻充滿深刻的想法,搭配上美麗的圖畫,給予年輕孩子們在成長的路途上,最貼心又藝術的生活建議: *「跌倒可以幫助我們擺脫不必要的牽絆。」──小鳥兒身上的殼未脫淨,走起路來東倒西歪,也看不清楚方向。突然,狠狠一摔,他原先背負著的殼,反倒都清掉了。這樣看來,跌倒反而不是壞事了。 *「我們無法將別人的成長歷程直接套用在自己身上。」──一隻有著一雙長腿、身材高大的鳥兒,很有自信的就這麼站在小鳥兒眼前,這讓小鳥兒覺得自己實在是太渺小了。有些人生來嬌小,有些人天生高大;有些人出身貧寒,有些人出生時就含著金湯匙……,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實在沒有必要一味的去跟隨、模仿別人。 *「借來的裝備無助於增強自己的實力。」──學習必須腳踏實地,穩紮穩打,無法貪快。小鳥兒正試圖利用其他鳥兒的廢棄羽毛來飛行。但是浮誇的道具不過就只是道具而已,對增強自己的實力其實是沒有什麼幫助的。一旦沒有道具可用,小鳥兒還是飛不起來。 生活中充滿挑戰和冒險,有成功有失敗,有順境有逆境,但是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中,這書都能給予孩子讀者們鼓舞和勇氣,而這也是這書最好的存在了。
畢業後的未來,除了研究所與工作外,能否有更多想像?一種屬於青春獨有的惶惑不安,「打工度假」正好適時提供了另個「探索自己」的出口。23歲的Fion是2011年台灣首批赴日打工度假的女孩,她不願人生無縫接軌,遂從高學歷的光環中叛逃,僅憑初學幾個月的日文基礎,就到異國求生,歷經語言不通、被解雇、陌生環境等嚴峻考驗,十一個月後回台,日語新生一躍為日檢一級前段生。 本書寫在長野雪地與日本人一起工作、生活的飯店故事。學習法式料理精髓,更學「有靈魂的服務」,共同經歷311地震前後的笑與淚,都在這本回歸初心之作。勇敢逐夢的Fion, 把她探索初衷、夢想、異文化價值觀、語言學習、職場靈魂的種種甘苦,都繪製成一道道繽紛的料理圖,一頁頁日本觀察日記,既捕捉陌生人相遇幫助的片刻,更記錄那一年她從一個徬徨的初生之犢,如何歸零自己後,蛻變成世界人、繼續築夢的故事。 為讓讀者身歷跨文化語境,全書除以中文書寫外,並夾雜常用的日語、英語對話,Fion正是藉由這樣與異國朋友交流的方式,快速練就一口好日語、好英語。 本書另獻上雙封面的丹麥風格設計——一把剪刀,書衣背面就是另一本隱藏版手繪精緻菜單!( DIY詳 https://vimeo.com/user23611356 ) 生活是夢想的實驗場,謹以本書獻給每一天在台灣、在世界各地都勇往直前的實驗家!
目前台灣語言研究多是單語研究,然台灣本土語言時有相互影響的情形,若不能「知己知彼」則對話可能流於「雞同鴨講」,甚至不必要的誤解,因此作者主張吾人對台灣語言應有一綜合性的了解,才能促進互相了解與社會和諧,因而本書係同時研究台灣三種最常用的語言。此外,「語彙」是「詞彙」與「語句」中間的一個介面,日常生活有更多「語彙」表現是「字典」、「詞典」所無法查得,卻又常見於日常口語表達而有使用上的需要,因此更需多予正視。本書內容涉及「語言政策」、「慣用語」及「委婉語」三大類,所有文章皆曾發表於各大期刊、學報、專書或研討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