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先生自詡「兩到黃山絕頂人」、「可以橫絕峨眉顛」,他上黃山或峨眉山顛,都醉心於山頂雲海、古松,一是飄飛變幻倏忽而去;另一個卻是長久佇立守候,或十年、或百年,即使在山崖赤壁,歷經風吹日曬、雨雪冰霜,甚或倒長彎垂,也未能斷其生命根源。●大千先生說他的「古松情」,是與生命光華俱在!投射古松的感情,也與日俱增,每逢卅、肆十、伍十歲生日紀念作畫,他給自己的畫像,只有「松」為伴,歲數漸長,松枝茂密程度也越濃;他是這麼認為「惟有亭亭山上松,一生朝陽來相伴。」
․從波提且利柔美「聖母」到拉菲爾人間大美的聖母頌……․從名畫看「聖母」讓人由衷喜歡和讚嘆!尤以文藝復興前期波提且利「華美的聖母」,那在1481年起的兩年之間,波提且利應羅馬教皇邀約,率同幾位畫家同往羅馬,創造出那具有獨特詩情與曲線微妙的裝飾性畫面,完成了屬於他自己所頌揚的美麗世界。 ․看本書,也會讓您由衷讚揚這「美麗 人間聖母」!
․從波提且利柔美「聖母」到拉菲爾人間大美的聖母頌……․從名畫看「聖母」讓人由衷喜歡和讚嘆!尤以文藝復興前期波提且利「華美的聖母」,那在1481年起的兩年之間,波提且利應羅馬教皇邀約,率同幾位畫家同往羅馬,創造出那具有獨特詩情與曲線微妙的裝飾性畫面,完成了屬於他自己所頌揚的美麗世界。 ․看本書,也會讓您由衷讚揚這「美麗 人間聖母」!
●早於十三世紀文藝復興時代歐洲畫壇,從佛羅倫斯到威尼斯畫派,甚或後來印象派蔚起;影響所及,巴黎頂著世界藝術之都的光環,果真是燦然閃亮! ●在艾菲爾鐵塔矗立光影下,許多懷抱藝術夢想的猶太人,巴黎就像富磁鐵般吸引力,從異國到「在他鄉」聚集,歷經悲喜煎熬、相互取暖的藝事淬煉,讓廿世紀現代繪畫延續後期印象派,注入更多期待有承先啟後的非凡意義。 人在他鄉,創造出風起雲湧、藝海波瀾之花,展現出原鄉人的潛在力量,是如此驚人又值得讚嘆!
●睡蓮頌有云:清晨舒華方香,入午閉華如睡,晚含曉展,睡蓮而得名。睡蓮又有「花中睡美人」的暱稱。 ●迎接炎炎夏日,藉「睡蓮之頌」為此一系列新書的第3本,作此陽光美麗的命名,也算是清暑、防疫罷! 本書作者集結半生歲月蒐羅到的名家名畫,歸納出: 愛神美神的絕美篇、蒙娜麗莎的一抹微笑、瑪利亞的聖母之愛、洛可可畫風的豐華再現、愛在他鄉的高更頌原始,以及印象派光影極致的代表莫內,尤以睡蓮巨作的大篇幅介紹。 圖文精湛對照的本書,展現出人間至善至美的畫面,以及最深情的文字論述。值得與喜愛藝術的讀者朋友一起來分享!
這本書上載的,是當初編者撰文發表在FB上,每星期二、三篇的小品文。因為由著出版人負責專業「藝術」出版,覺得很多珍貴藝術畫作和美學常識,可以和大眾朋友相互交流,頓覺責任重大。 等 PO文多了,遂把相同性質文稿和圖檔歸納在一起,集結印製成此紙本圖書發行;也可望製作電子書,能有一秒的瞬間閱讀功能 。 而這「一秒千秋」系列第一本,書名取做「黃金雨」,自有編者的童年回憶與意向,那曾經對彩虹搗出黃金銅板和希臘神話 萬能神王灑黃金雨故事,都是逐夢成真的美好經驗,樂於和更多閱讀人分享!
梅之入畫,何時開始?南唐徐熙有「梅花圖卷」,依據清.吳升【大觀錄】載:「黑梅一枝,鈎勒烘染,自具古法。」又【宣和畫譜】著錄亦有:「雪梅宿禽圖」、「雪梅會禽圖」等,可惜名存迹亡,惟徐熙之擅寫梅花,自無疑問。 世稱竹有枝而無花,梅有花而無葉,松有葉而無香,惟蘭則兼而有之。北宋詩人兼書法家黃庭堅,在其所著「幽芳亭記」中,亦有云:「蘭蕙叢出,蒔以砂石則茂,沃以湯茗則芳。」及至鹿亭翁著「蘭藝」,始開蘭藝專著之先河。竹韻清高瀟灑,琅玕十丈,玉立森寒;其色蒼翠欲滴,四時常青,於此對坐足以忘憂滌慮。古人喻竹直節虛心,性具至德,東坡居士嘗言:「寧可三月無肉,不可一日無竹。」可見古人愛竹之情深。 菊,讓人最美好的聯想是晉朝陶淵明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又有愛菊述意詩: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由於淵明愛菊,自此菊名受重視,詩歌文學開始出現有詠菊之作。菊在秋後開花,有「菊花開後天下無花」之句;而菊性孤傲,澹雅幽質,有類隱逸之士,於百卉凋零中,燦然獨秀。其品性介潔,尤隱寓高士之襟懷也。 本書就此四君子畫藝和賞析,綜覽張大千大師和古今畫家名作,作全面性探討!
梅之入畫,何時開始?南唐徐熙有「梅花圖卷」,依據清.吳升【大觀錄】載:「黑梅一枝,鈎勒烘染,自具古法。」又【宣和畫譜】著錄亦有:「雪梅宿禽圖」、「雪梅會禽圖」等,可惜名存迹亡,惟徐熙之擅寫梅花,自無疑問。 世稱竹有枝而無花,梅有花而無葉,松有葉而無香,惟蘭則兼而有之。北宋詩人兼書法家黃庭堅,在其所著「幽芳亭記」中,亦有云:「蘭蕙叢出,蒔以砂石則茂,沃以湯茗則芳。」及至鹿亭翁著「蘭藝」,始開蘭藝專著之先河。竹韻清高瀟灑,琅玕十丈,玉立森寒;其色蒼翠欲滴,四時常青,於此對坐足以忘憂滌慮。古人喻竹直節虛心,性具至德,東坡居士嘗言:「寧可三月無肉,不可一日無竹。」可見古人愛竹之情深。 菊,讓人最美好的聯想是晉朝陶淵明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又有愛菊述意詩: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由於淵明愛菊,自此菊名受重視,詩歌文學開始出現有詠菊之作。菊在秋後開花,有「菊花開後天下無花」之句;而菊性孤傲,澹雅幽質,有類隱逸之士,於百卉凋零中,燦然獨秀。其品性介潔,尤隱寓高士之襟懷也。 本書就此四君子畫藝和賞析,綜覽張大千大師和古今畫家名作,作全面性探討!
牡丹花是「花中之花」,也是「花中之王」,素來被稱是無雙國色,獨步天香。牡丹花在唐代是皇宮之花,因花名貴,有絢麗多彩之姿,紛繁幻化之形,沁人心脾之香;與古典美人一樣,它有傾國傾城之貌,雍容華貴之態,在百花之中,艷壓群芳,獨領風騷,博得「競誇天下無雙艷,獨佔人間第一香」的美譽。
牡丹花是「花中之花」,也是「花中之王」,素來被稱是無雙國色,獨步天香。牡丹花在唐代是皇宮之花,因花名貴,有絢麗多彩之姿,紛繁幻化之形,沁人心脾之香;與古典美人一樣,它有傾國傾城之貌,雍容華貴之態,在百花之中,艷壓群芳,獨領風騷,博得「競誇天下無雙艷,獨佔人間第一香」的美譽。
荷、蓮有分嗎?還是同一品種?明代以前的史料看都稱蓮,最早蓮畫保存下來的應屬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南唐顧德謙的「蓮池水禽圖」。該畫有二屏,色彩濃麗厚重,據考證是作為畫帳用的,也就是室內遮蔽或隔間用的屏風畫作,這類大都富麗堂皇,極富裝飾趣味,「蓮池水禽圖」即屬此類。
足跡不經千萬里 天地為師老更痴名山勝水 眼中難盡世間奇山水畫家,如果不入名山訪勝水,那能探得山與水之堂奧呢?深入峻山觀察大自然景物,表現山河的壯偉與秀麗,又在不同季節氣候,大地變化微妙之際,更有不同的體驗。中國名山無數,勝水千秋,大千先生曾四上黃山,兩次登臨華山,致有說「因念海內奇山,黃、華並稱,豈不厚於黃而薄於華,竟不一往耶?」明朝旅遊家徐霞客也有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大千先生喜好揮寫赤壁風雲,從古文學名賦中體悟作者氣度與風采,讓心靈由盾、悲切轉而獲得超越再昇華,其間蘊含繁複轉化過程,對他的個性來說非常對味。看此書您可深刻體悟,所謂「名山勝水,眼中難盡世間奇」之理!
足跡不經千萬里 天地為師老更痴名山勝水 眼中難盡世間奇山水畫家,如果不入名山訪勝水,那能探得山與水之堂奧呢?深入峻山觀察大自然景物,表現山河的壯偉與秀麗,又在不同季節氣候,大地變化微妙之際,更有不同的體驗。中國名山無數,勝水千秋,大千先生曾四上黃山,兩次登臨華山,致有說「因念海內奇山,黃、華並稱,豈不厚於黃而薄於華,竟不一往耶?」明朝旅遊家徐霞客也有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大千先生喜好揮寫赤壁風雲,從古文學名賦中體悟作者氣度與風采,讓心靈由盾、悲切轉而獲得超越再昇華,其間蘊含繁複轉化過程,對他的個性來說非常對味。看此書您可深刻體悟,所謂「名山勝水,眼中難盡世間奇」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