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書籍

易經的奧祕

曾仕強  著
曾仕強文化 出版
2022/11/30 出版

歷代文獻皆記載「易為群經之首」,不論「五經」、「六經」或「十三經」,皆尊《易經》為首。然而「首」這個字,定義的還不夠貼切,建議可改為「始」,也就是「易為群經之始」,因為易是諸子百家的思想源頭,也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 《易經》廣大精微,無所不包,呼應了道家「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思想--大到沒有外面,夠大的吧!小到沒有裡面,夠小了吧!現代人很喜歡講「系統」,其實,世界上最大的系統正是《易經》,因為所有能列舉出來的大系統,例如:太陽系、銀河系等,都不可能大到「其大無外」;而所有能列舉出的分子、原子、質子、電子等等元素,都小不過「其小無內」。 那麼,如此廣大精微的一本書,究竟有什麼用處呢?若是一言以蔽之,有些人會不相信,有些人會嚇一跳,但如果大家讀通這本書,一定會恍然大悟--《易經》就是一部解開宇宙人生密碼的寶典。 其實,《易經》的思想,早就已經內化成中國人DNA裡的一部分。炎黃子孫可說隨時隨地都在運用《易經》的道理,只是人人都日用而不知!畢竟《易經》的成書年代已經距離現代十分久遠,再加上許多人對《易經》有艱澀難懂的刻板印象,實際翻閱時,又發現書中確實有很多不認識的文字,於是便放棄學習,十分可惜。 本書是台灣國寶級大師曾仕強教授重新運用現代的語言和觀念,來整理這部對炎黃子孫影響極其深遠的寶典,能夠落實運用到各行各業甚至人生各層面,是一本極為難得、具啟發性的寶典。 本書特色 《易經的奧祕》一書,是曾仕強教授應大陸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節目邀請,所主講的一系列同名節目的文字智慧結晶。目前本書在兩岸三地已熱銷超過500萬本,高居各大書局文史哲類暢銷排行榜冠軍寶座。許多讀友熱烈迴響,認為這是一本「可惜沒有早點看」、「對人生有重要啟發」、「能使人茅塞頓開」的智慧鉅作。

79 特價5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解讀易經的奧祕,卷十二:道德是最佳信仰

曾仕強  著
曾仕強文化 出版
2022/07/01 出版

「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思想中重要的一環。中國人相信人源自於天,所以天和人能夠互相感應。人俯仰於天地之間,頂天而立地,在充滿萬物的世界中,自當扮演萬物之靈的角色,贊助天地從事化育工作的重責大任,使宇宙能生生不息、愈加美善……這是源自伏羲、文武周公、孔孟先賢一脈傳承下來的理念。 對此,曾教授也在書中提出更進一步的解釋。教授表示,在「天道」和「地道」之間,尚需「人道」加以串連。「王」字三橫一豎:三橫由下而上,分別代表地道、人道和天道;而當中筆直的一豎,便代表人的努力,能夠把三者貫串起來,使其一以貫之。在這種狀態下所產生的力量,若用一點來表示,那麼「王」字就成為「主」字,表示可以做自己言行的主宰。換言之,這種主宰的力量,正是來自於天道、地道的自然,以及人道的道德。人生在世,一方面要遵守自然規律,一方面要加強人倫道德。自然規律加上人倫道德,便成為我們共同的信仰。 可惜的是,現代人的路愈走愈偏,重知識而輕道德,即使科技高度發達,但所面臨的危機也是空前未有!氣候異常、天災地變不斷……顯示地球已經失去自我修復的能力,這是人類無法逃避的問題,而我們又該如何自救呢?此時建議大家不妨回歸源頭,從「天人合一」的理念中,找尋合理有效的解決途徑—因為天和人是對應的,想要挽救地球,就必須先從人類做起。唯有人類先培養道德修養,恢復自我修復能力,在天人交感互動下,地球才可能恢復自我修復能力。也就是說:人類必先自救,然後才能救地球! 本書中,曾教授藉由「明夷、晉、同人、大有」這四卦,闡明道德(明夷卦)與教育(晉卦)乃一體兩面的道理;彼此互助(同人卦)與共同分享(大有卦),則是邁向大同世界的康莊大道。若是能夠認真思考其中的道理,並據此進德修業、身體力行,由親而疏、擴大影響力,使人人都能將道德奉為最佳信仰、共創互助分享的合諧社會,相信世界大同的理想必有實現之日。 本書特色 本書是解讀《易經的奧祕》同系列之叢書。書中以深入淺出的言語,將易經做最現代化的詮釋。國寶級大師曾仕強教授以深入簡出的文字,對易經六十四卦進行剖析,能幫助現代人瞭解易理,深度學習。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達摩:禪的生活智慧

曾仕強文化 出版
2022/04/13 出版

傳說中,釋迦牟尼佛祖曾在靈鷲山對徒眾說法。佛祖並不開口,只是手拈一朵金婆羅花。當下眾弟子皆不解其意,唯有摩訶迦葉尊者會心微笑,這是因為他參透了佛祖微笑中所透露的真意,所以才能以心印心、當下了悟。後來經由菩提達摩祖師爺由印度引入中國,再經由二祖慧可融合儒、道、釋三家的生活智慧予以發揚光大,於是中華禪宗這一派,就這麼開枝散葉地流傳下來了。 即使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歲月,中華兒女對於「禪」這個字也並不陌生。我們經常會把:禪心、禪味、坐禪、生活禪、口頭禪等話語掛在嘴邊,可見「禪」,早就已經進入到你我的生活之中,融合為中華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事實上,中華文化對於一個成年人,是有一些基本要求的。每個民族,都會有幾本人人必讀、家家必備的書。如果沒有讀、沒有懂這些書,就無法融入到這個文化圏之中,也無法形塑出身為中華兒女的獨特性格。 其中,《易經》無疑是最重要的一本,因為它是群經之始,也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內容所講述的,是變化的道理和規律。世事看似錯綜複雜,但只要讀懂《易經》,就能確實掌握住變中之常,能夠執簡以御繁。 而「禪宗」與「易經」的特性相同,兩者皆是與炎黃子孫思維相符、可運用於生活大小事,入門看似簡易,實則蘊藏了深奧內涵的學問。經常進行禪的思慮練習,可以幫助我們修養心性,推理出很多重要的人生道理。因此,有緣進入禪的領域、想要一窺堂奧者,最好能有良師引領,才能逐漸由迷轉悟、由識轉智,入寶山而滿手歸,打從心底生出禪悅的歡喜。 本書字字珠璣,饒富禪機。每一次讀,都能讀出不同的感受;每個人讀,都能讀出不同的體悟,是一本推薦給想要學習、認識禪宗智慧者的最佳入門書。作者曾仕強教授學貫古今,在國學的研究與發揚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貢獻,因此被推崇為「中國式管理之父」、「台灣國寶級大師」。近年來,更被大陸文化界評選為「第一名的國學大師」。祈廷有幸能追隨曾教授學習,經常感受到矇昧日益清明、智慧逐漸增長的喜悅,實乃三生有幸!書中,曾教授以說書者的親切姿態,將禪宗極為深奧的道理,用最淺近易懂的話語表達,讓閱讀一如廟埕旁茶餘飯後的聽故事時光般輕鬆歡喜。 除了教授的妙筆生花,帶給我們寶貴的智慧啟示之外,還要特別感謝中國北京書畫院院長、著名書法家張惠臣先生,賜予本書墨寶《達摩祖師大乘入道四行觀》全文;以及清涼音出版社社長洪木興先生,提供本書數尊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達摩木雕個人收藏,讓祖師爺的生動形象躍然於紙上,提升了全書的精彩度與藝術性,在此特別獻上我們最誠摯的敬意與謝意! 本書特色 本書是介紹達摩與禪宗智慧的最佳入門書,由台灣國寶級大師曾仕強教授所著。書中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將禪宗道理做出最現代化、最易學易懂的詮釋,能幫助緊張忙碌的現代人,找到一帖身心安頓、煩惱平息的良方。

79 特價5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解讀易經的奧祕,卷十:還自然一個公道

曾仕強  著
曾仕強文化 出版
2021/05/31 出版

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異,火山爆發、強震、海嘯等災難頻傳,因此世界末日、地球毁滅的流言甚囂塵土,導致人心惶惶不安,甚至傳說中已有科學家正著手打造高科技的諾亞方舟,以便能在末日到來時緊急逃生,保全性命。 然而,人類是不是真的會毀滅呢?書中曾教授很明白地告訴我們:「會!」那麼,有沒有既定的毀滅時間表呢?答案是令人擔心害怕的:「當然有!」因為從「有生即有死,有始便有終,有成就有毀」的自然律來看,人類滅絕應該是無可避免的命運。《易經》也提示我們「物極必反」的道理,當人類的創造力發揮到極致時,自我毀滅的力量相對也難以抵禦。而現今的種種現象,都已經提出嚴重警訊:人類毀滅迫在眉睫! 但是,曾教授也提醒我們不必過於恐慌,雖然人類毀滅是定數,而且也有既定的時間表,但是附帶了一個條件:「人類倘若提出要求,原訂的時間表,還是能夠變動的。」這是因為上天賦予了人類自由意志、創造力以及自主性,只要人類願意努力自救、修正自己的行為,以敬天、順天、奉天的態度,參贊天地化育,從而改善自然環境,在天人合一的原則下,一定可以讓滅絕的時間表延後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幾萬年。這就是「自(自己努力)天(上天協助)佑之,吉无不利」的道理所在。 本書中,曾教授以《易經》中「剝、復、夬、姤」這四卦,來剖析人類這個小生命體,應當如何與宇宙這個生生不已的大生命體互依互存、互相契合的道理。以順應天理、堅守中道的作為,建構出一個「共生、共存、共同發展」的生態網。在這個地球的危急存亡之際,且讓我們反躬自省,為自己的所做所為負起完全責任。只要人人憑良心、個個立公心、自己先力行,相信必能收趨復避剝、絕處逢生的良好效果。 本書特色 本書是解讀《易經的奧祕》同系列之叢書。書中以深入淺出的言語,將易經做最現代化的詮釋。國寶級大師曾仕強教授以深入簡出的文字,對易經六十四卦進行剖析,能幫助現代人瞭解易理,深度學習。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解讀易經的奧祕,卷四:易經的中道思維

曾仕強文化 出版
2020/09/16 出版

《易經》主張「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陰極成陽、陽極成陰」,說明了陰陽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也顯示出自然現象是相對的:有正即有反、有上就有下、有熱便有冷、有物質就有反物質……宇宙萬物看似錯綜複雜,實則亂中有序,而其間最重要的維繫關鍵即在於「中道」。   然而什麼是「中道」?只要瞭解易理就會明白,「中」並不是正好位於中間,而是指差不多位於中間,合理就好。簡而言之,就是無過之、無不及,以恰到好處為標準。炎黃子孫追求「時中」的境界,冀望能夠時時刻刻,都尋得此時此地最恰當的合理點。凡事不可走極端,因為物極而必反,一但事物發展到了極致,最後必然朝反方向前進,最終目標仍是回歸中道。   物極必反的概念,也啟發了中國人特有的智慧──「滿招損、謙受益」;「損有餘、益不足」;「泰中有否、否中有泰」;「持盈保泰、否極泰來」……這些都是古聖先賢留給我們的明訓,從中也再次彰顯出了中道精神的可貴。   本書中,曾教授藉由「泰、否、損、益」這四卦,剖析「泰極否來,否極泰來,損益盈虛,與時偕行」的道理,使我們能夠明白:泰的時候,其實已經潛伏了否的因子;否的時候,其實也隱含有泰的轉機。泰中有否,否中也有泰,顯然是自然天道的法則。而損卦由泰卦變化而來,表示泰的時候,很容易損下益上,損到最後,就轉變成否卦了;益卦由否卦變化而來,象徵否的時候,比較容易損上益下,反而可以進入泰順的良好局面。   泰否損益這四卦,彼此互為因果,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讀者若能深入研究,細心體會,從賞玩爻辭、觀象明理當中,推演出中道思維的精神所在,相信必能走出一條趨吉避凶、允執厥中的人生大道,感受到無入不自得的喜悅之情。   本書特色   本書是解讀《易經的奧祕》同系列之叢書。書中以深入淺出的言語,將易經做最現代化的詮釋。國寶級大師曾仕強教授以深入簡出的文字,對易經六十四卦進行剖析,能幫助現代人瞭解易理,深度學習。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解讀易經的奧祕,卷十一:易經由象數推理

曾仕強  著
曾仕強文化 出版
2016/12/21 出版

某日,學生子張向孔夫子請教:「十個朝代以後的事,是可以預知的嗎?」孔子篤定地回答:「雖百世,可知也。」意思是說,即使一百年後的事情,都是可以清楚預知的。 我們都知道,孔子是一位不妄言,也不語怪、力、亂、神的至聖,還主張要敬鬼神而遠之。那麼,不和天神地鬼打交道的他,如何確信自己能「十世可知」?甚至還主動加碼到「百世可知」呢?原因就在於孔子的「知」並非神通,而是透過推論、推理的過程所得到的合理結果。熟讀《易經》而有所悟的他,明白舉凡宇宙間的種種變化,其實都只是象、數、理環環相扣所產生的連鎖效應──理是象與數合起來所得到的規律,而數與象兩者都離不開理。換句話說,只要心中有數,繼而觀象明理,又能窮理推數,也就不難推導出八九不離十的結果了。 曾教授也告訴我們:《易經》中的象和數,是變化的現象,而《易經》中的理,則是存在於變化背後,那個永恆不變的規律。我們學習《易經》,就是要透過變化的現象,掌握背後那個永恆不變的規律。把象和數合在一起觀察、想像、體悟,自然能夠明白背後有「陰、陽、時、位」四大條件所構成的關係,成為我們常說的道理,也就是事物演化的必然性,可以用來預測,並做好防患未然的合理措施。   本書中,曾教授藉由「觀、臨、遯、大壯」這四卦,剖析如何實際透過觀賞卦象來觀象明理;玩賞卦爻辭以探究卦的根本意義;推各爻變以培養知機應變的憂患意識;觀變玩占以明瞭吉凶悔吝的道理。最後,還要能將領悟到的心得,真正發揮落實於日常生活的行動之中,做到學以致用、以易學提升自我的功能,如此才是研讀易學的最大收穫所在。 本書特色 本書是解讀《易經的奧祕》同系列之叢書。書中以深入淺出的言語,將易經做最現代化的詮釋。國寶級大師曾仕強教授以深入簡出的文字,對易經六十四卦進行剖析,能幫助現代人瞭解易理,深度學習。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解讀易經的奧祕,卷九:解開宇宙的密碼

曾仕強文化 出版
2016/12/21 出版

曾教授在《易經的奧祕》一書中,曾提出一則石破天驚的創見:「《易經》是一本廣大精微、無所不包的書,呼應了道家『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思想」,又說,「那麼,如此廣大而精微的一本書,究竟有什麼用處呢?若是一言以蔽之,有些人會不相信,有些人會嚇一跳,但如果大家讀通這本書,一定會恍然大悟──《易經》就是一部能解開宇宙人生密碼的寶典。」 為什麼曾教授能做出如此大膽的斷言呢?因為他認為我們中國人的祖先,得到了三把能夠破解宇宙人生的金鑰匙。第一把是「伏羲八卦」;第二把是「文王六十四卦」;第三把是「孔子十翼」(詳細內容請參看《易經的奧祕》一書),我們後代子孫一直握有這三把金鑰匙,卻不知如何運用它來開啟宇宙奧祕、解讀宇宙密碼,實在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衍生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每卦又各有六爻,可視為六十四個大密碼與三百八十四個小密碼。密碼與密碼間彼此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是宇宙中最重要的訊息系統,可說整個宇宙就是由這六十四個大密碼互動的具體呈現。若再將六十四乘以六十四,便可產生四千零九十六種變化,只要用心解讀,見微知著、順勢推理,應該就能做到孔子所言:「雖百世可知也」的神妙預測。 本書中曾教授以《易經》「乾、坤、小畜、大畜」這四卦,來闡述如何解讀宇宙密碼、通曉宇宙奧祕的方法,並期待你我能透過實踐,親自體悟其中的奧妙。在二十一世紀時代舞台轉由炎黃子孫引領風潮的今日,該是中國人甦醒的時刻了!如何將易理發揚光大,推而廣之,使世界大同理想能落實於地球村,是你我此刻別無旁貸的責任! 本書特色 本書是解讀《易經的奧祕》同系列之叢書。書中以深入淺出的言語,將易經做最現代化的詮釋。國寶級大師曾仕強教授以深入簡出的文字,對易經六十四卦進行剖析,能幫助現代人瞭解易理,深度學習。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解讀易經的奧祕,卷六:人生最難得有情

曾仕強  著
曾仕強文化 出版
2016/08/15 出版

人類社會追求物質享受,講求快意人生,強調個人意志的自由抒發,鼓勵盡己所能地達成理想目標--這正是《易經》「兌卦」的意象,流動著愉悅、和樂、舒暢的美好氛圍。 「兌」字加上「心」旁,就成為「悅」,兩情相悅之際,情感和欲望恣意漫遊,春光無限好。「兌」字加上「肉」部,就成為「脫」,可說是這個時代重色相肉身的鮮明寫照。「兌」字加上「言」旁,即成為「說」,對應了現代人勇於表達情感,經常以言語互相取悅,然而卻每每流於空談,口惠而實不至。 戀人之間,即使說了再多甜言蜜語、海誓山盟,也不一定能夠真心實踐,全然依託。「兌」字加上「金」旁,就變為「銳」,言語機鋒往往失之銳利,而情感的消逝,也如同利刃刀鋒般,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道家把情欲的開口稱為「兌」,所以老子說:「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教導我們謹言慎行、低調沉潛、鋒芒內斂的重要性。因為「兌」,最容易引起口舌之爭。 《易經》以自然的山澤二氣通而相應,推論出男女交感的正當道理,並且擴大到聖人感化人心,促使天下和睦平安,其主因正是出自於「情的合理化」,能將「絕對」或「偏道」,轉化為「相對」或「中道」。唯有深入體會易理,用以指導自己的感情,人類的婚姻才能回歸正常化,家庭才能產生正當的功用,使我們得以安居樂業、生兒育女,發揮「家和萬事興」的真正功能。 本書中,曾教授以其獨到見解,將下經的「咸、恆」兩卦,與上經的「謙、豫、履」三卦綜而論之,轉化成現代人的生活智慧,實為一大創舉,讓《易經》不再只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而是能夠實實在在地,應用於你我的日常生活當中。 本書特色 本書是解讀《易經的奧祕》同系列之叢書。書中以深入淺出的言語,將易經做最現代化的詮釋。國寶級大師曾仕強教授以深入簡出的文字,對易經六十四卦進行剖析,能幫助現代人瞭解易理,深度學習。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解讀易經的奧祕,卷七:生無憂而死無懼

曾仕強  著
曾仕強文化 出版
2016/08/15 出版

在《論語‧顏淵篇》裡頭,記載了一則故事:司馬牛問老師:「如何才能成為君子? 」孔子答:「君子不憂愁,也不恐懼。」司馬牛不懂,所以進一步追問:「難道心中不憂愁、不恐懼,這樣就算是君子了嗎? 」孔子說:「一個人能發自內心地反省,行事正大光明、無所愧疚,那麼,還有什麼好憂愁、恐懼的呢? 」 「不憂不懼」這個成為君子的入門條件,看似簡單,要做到卻相當不易。尤其是現代人處於物質世界中,往往生時欲望太多,分不清「可欲」與「不可欲」的區別,又貪得無厭,當所求不得時,就會使自己陷入煩惱熾盛的憂愁當中。而臨終時的恐懼,則是由於對死亡的無知所造成。若是平日一味避諱、不敢面對死亡這個生命課題,當大限之期來臨時,當然會心生害怕與恐懼。 那麼,現代人要如何學習做一個「不憂不懼」的君子呢? 其實,我們可以藉由《易經》中的「心易」功能—用自己的心改變自己,做到自我節制、自我修行、自我指引,並透過「內自省」的功夫,使自己成為一位心安理得的易道君子。 一個人只要願意從當下開始止欲修行,儘可能的立公心、去私心,合理止欲,便能一步一步地減少憂懼。先知生,然後再知死,循序漸進,以期能在有生之年,把應該做的事完成,當死亡來臨的那一刻,自然能夠走得心安理得,而無所恐懼。由此觀之,「自我心易」與「止欲修行」,應該是「生無憂而死無懼」的最佳途徑。 本書中曾教授以「自我心易」為經緯,輔以《易經》中「艮、兌、震、巽」這四卦,來具體說明如何達成「生無憂而死無懼」的目標,可做為人生旅途中最寶貴的指引。 本書特色 本書是解讀《易經的奧祕》同系列之叢書。書中以深入淺出的言語,將易經做最現代化的詮釋。國寶級大師曾仕強教授以深入簡出的文字,對易經六十四卦進行剖析,能幫助現代人瞭解易理,深度學習。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解讀易經的奧秘,卷十八:革故鼎新好創意

曾仕強  著
曾仕強文化 出版
2016/03/01 出版

我們可以把人生視為一趟修行之旅,途中所有遇見的人事物,都是幫助我們改造自己,使自己更加精進、向上的善緣。旅途有起點,就會有終點。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離開時,能夠心安理得、毫無愧怍,那麼最要緊的關鍵,莫過於時時謹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原則。 然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個人即使再怎麼努力,還是難免會犯一些小過失,有一些小差錯。所以我們修習《易經》,最大的作用應該是「心易」,用心修正、改變自己的言行態度,讓自己每一天都能更趨於進步與美好。而「心易」的具體表現,其實就在於「革故鼎新」—讓故舊的過失譬如昨日死,設法善補過,在當下獲得新性命。 〈繫辭‧上傳〉曰:「无咎者,善補過也」,把「革故」和「鼎新」合起來看,其實講的就是「善補過」的道理,不但適用於個人的修身,推而廣之,包括齊家、治國乃至於平天下等層面,也都需要積極落實這樣的精神與作為。本書中,曾教授深入剖析「革卦」和「鼎卦」,以闡明「革故鼎新」的道理。革卦是下經當中,唯一元亨利貞四德俱全的卦;鼎卦緊隨其後,表示在非常的破之後,還需要帶來大幅度的改善。革故鼎新,原本就是一體兩面,最好能夠兼顧並重、審慎為之。唯有動機良善、過程正確,才能達元亨而吉順的效果。 曾教授把革卦和鼎卦,安排在本書系的最後一卷,其實含有很深的用意與祝福,希望大家在讀完之後,能夠隨時謹記「革故鼎新」的道理,用以惕勵、改造自己,養成每天自我反省的好習慣,及時做出合理而有效的調整。只要每個人都有「心易」的決心和行動,就能日新其德、日起有功而止於至善。人人如此、戶戶皆然,地球村的榮景也就指日可待了! 本書特色 本書是解讀《易經的奧祕》同系列之叢書。書中以深入淺出的言語,將易經做最現代化的詮釋。國寶級大師曾仕強教授以深入簡出的文字,對易經六十四卦進行剖析,能幫助現代人瞭解易理,深度學習。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解讀易經的奧秘,卷十七:出類拔萃多靈氣

曾仕強  著
曾仕強文化 出版
2016/01/25 出版

中國人非常重視「修身」的工夫,並將之視為「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修身以養氣為主──「氣」是宇宙能量的總稱,而人則是萬物之「靈」,所以在炎黃子孫的身上,充滿了上天所賦予我們的「靈氣」,使我們成為一個靈巧、靈通、靈敏、靈活,具有獨特靈性的人。在萬物之中,唯有人類出類拔萃,擁有這種得天獨厚的靈氣,能夠接收到來自宇宙自然所傳遞的信息,足以擔負起「參贊天地之化育」的任務,因此,我們更應該正視自己的責任,珍惜人身難得的機緣,以實際行動與付出,讓地球村一天比一天更進化、更美好。 要強化人類的靈氣,及早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多研讀《易經》、明白易理,絕對是條正確而可行的途徑。曾教授告訴我們:「人類的學問,不論古今中外,悉由『天垂象』而來,然後各人『心中有數』……把象數當作工具,藉以領悟義理,應該是良好而有效的學易途徑。」因此在本書中,曾教授特別深入剖析易學中關於「象數」方面的研究,介紹:八宮卦的形成、孟喜卦氣說的內涵、京房的占筮體系、虞翻的系統卦變說等等,藉此幫助讀者對易學的淵源,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瞭解。 另外,曾教授也以「漸、歸妹、萃、升」這四卦為例,解說卦爻間的互動關係,及其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的啟示──漸卦是循序漸進的道理,主張事緩則圓;歸妹為女子于歸,講求謹守倫常;萃卦表現凝聚的動力,務求堅持誠信;升卦顯示攀升的力量,不妨借力使力,順勢而升。 對炎黃子孫而言,人活著就是爭一口氣!「氣」代表人的意志,雖然肉眼看不見,卻十分重要。而「卦氣」,則說明了天地陰陽消長的變化,透露出大自然的信息。我們所要努力的目標,就是順天理而行,讓來自上天的信息,能夠通達於人類的意志──只要通的人多了,社會風氣自然就會日漸端正與祥和。 本書特色 本書是解讀《易經的奧祕》同系列之叢書。書中以深入淺出的言語,將易經做最現代化的詮釋。國寶級大師曾仕強教授以深入簡出的文字,對易經六十四卦進行剖析,能幫助現代人瞭解易理,深度學習。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解讀易經的奧秘,卷十六:誠意溝通天地人

曾仕強  著
曾仕強文化 出版
2015/11/28 出版

中華民族非常重視「誠」,只要翻開辭典,就可以找到許多與「誠」字有關的成語,例如:「開誠布公」、「心悅誠服」、「誠意正心」、「不誠無物」、「誠惶誠恐」、「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等等。   為什麼「誠」對我們而言,是如此的重要呢?因為炎黃子孫相信人的靈性,就是來自於內心的至誠。《中庸》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唯有內心一片至誠者,才可以把天賦本性發揮到極致,並且幫助眾人及萬物,充分發揮他們的本性,真正做到「參贊天地之化育」的重責大任。   放眼世間萬物,都是由天地所生,而唯獨人類,能夠做到頂天立地,與天道、地道交通往來,所憑藉的,全繫於一個「誠」字。我們一方面說「心誠則靈」,一方面又說「不誠無物」,可見「誠」,的確是溝通天地人的關鍵力量。正因為「誠」出自於良心,所以人唯有誠心反省、誠意自律、誠懇待人、一片至誠,才有資格「與天地參」,成為天地人三才之一。   書中,曾教授告訴我們:「誠是解開宇宙人生奧妙的萬能鑰匙,唯有至誠,才能夠完成天地的善,把天地的善和人性的善根貫穿起來,使人類有能力可以參贊天地之化育,完成上天賦予人類的神聖使命。」並介紹與「誠」密切相關的「中孚、頤、小過、大過」等四卦,期能以中孚的精神,把頤養之道發揮到極致,即使偶爾犯小過,必要時犯大過,只要是以誠信為本,以服務社會為目的,就必然能夠撼動人心,感天動地,讓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早日實現。 本書特色 本書是解讀《易經的奧祕》同系列之叢書。書中以深入淺出的言語,將易經做最現代化的詮釋。國寶級大師曾仕強教授以深入簡出的文字,對易經六十四卦進行剖析,能幫助現代人瞭解易理,深度學習。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解讀易經的奧祕,卷八:通就是宇宙真理

曾仕強文化 出版
2015/10/21 出版

本書是解讀《易經的奧祕》同系列之叢書。書中以深入淺出的言語,將易經做最現代化的詮釋。國寶級大師曾仕強教授以深入簡出的文字,對易經六十四卦進行剖析,能幫助現代人瞭解易理,深度學習。 「通」的字義是流暢、廣博、沒有阻礙。然而,現代人卻很少能夠體會通達自在的快樂境界,反而經常感受到閉塞不通的苦惱。例如,對事物的道理經常「想不通」、採用的方法往往「行不通」、出門開車常遇到「此路不通」、處理事物「不知變通」、人際關係「不夠圓通」、對命運的道理更是「一竅不通」。 若是我們能靜下心來,效法古聖賢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的精神,就會發現宇宙萬象看似錯綜複雜,其實背後自有其不易的常理。日升月落,花謝花開,宇宙的規則實乃亂中有序,互動得十分有條理,而人生百態又何嘗不能如此? 《易經》〈繫辭‧上傳〉曰:「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意指聖人看到天下萬物道理深奧複雜,因此以八卦的具體形態來比擬它,用來象徵事物具體的意義,稱之為「象」;看到天下萬物的運動變化,觀察事物的會合變通,用來推行典章禮儀,並以繫辭來判斷事物的吉凶,稱之為「爻」。 因此,伏羲畫卦是先有智慧,能通曉宇宙真理,然後才胸有成竹的取象;文王同樣具有通於宇宙的智慧,才能把六十四卦的卦爻辭配合得天衣無縫;而孔子則是為求「中人以上」都能夠明白《易經》的道理,因此才為《易經》作傳,賦予其更多哲學意義。古聖賢將大自然的象、數、理結合在一起,得以匯通,所以說「通」正是「合」的成果。 本書中曾教授以《易經》中「噬嗑、賁、困、井」這四卦,來解析人類應如何師法宇宙一本萬殊、一通萬通的精神,真正達到變通、圓通、通達的人生境界,以效法聖人通天下的心志,成就天下的萬事萬物,與讀者共勉之。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解讀易經的奧祕,卷五:轉化干戈為玉帛

曾仕強文化 出版
2015/10/21 出版

易經》自古即稱作「天人之學」,探討的是「天道演化」及「人事興革」的原理,以及「人」與「自然環境」互動的關係。「卦序」為《易經》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可分為「上經」與「下經」兩部分。   上經三十卦,始於乾、坤,終於坎、離,講述自然天道運行;下經三十四卦,始於咸、恆,終於既濟、未濟,細數人間愛恨情仇。事實上,《易經》自乾、坤兩卦之後,接續而來的六個卦:屯卦、蒙卦、需卦、訟卦、師卦、比卦,裡頭全部都有「坎」,啟示我們:人皆生於坎險。水裡來、火裡去;水深火熱、火熱水深,這些都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人生境遇。   本書中,曾教授就「屯卦、蒙卦、需卦、訟卦、師卦、比卦」這六卦的特性深入剖析—屯卦,初生的艱難;蒙卦,啟蒙教育的循循善誘;需卦,密雲不雨的耐心等待;訟卦,司法的人治、法治、德治問題;師卦,轉化干戈為玉帛的智慧;比卦,合眾連盟、親比交心……等等,讓我們明白卦與卦之間,乃是息息相關,具有錯綜交合的連動性。   卦與卦構成外在環境,爻與爻形成內在變化,可謂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易經》卦象與現今社會、教育、自然環境的種種現象,都能彼此交相呼應。乾剛坤柔、比樂師憂,唯有轉化干戈為玉帛,在和平、和諧中求取發展,才是二十一世紀人類救亡圖存的唯一正道。在讚歎古聖先賢智慧之餘,我們也應該反躬自省,自我勉勵。   「知識可以傳達,智慧卻只能靠自己體會」。人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與禽獸之間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擁有能夠自主創造的心智力量。這種力量,使得文化與文明的火種得以永續傳承、不斷演化,生生而不息,正如同莊子所云:「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解讀易經的奧秘,卷十五:易經與河圖洛書

曾仕強  著
曾仕強文化 出版
2015/04/11 出版

<繫辭・上傳>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這段話對應了「河圖洛書」的古老傳說。相傳伏羲氏治理天下時,在黃河邊目睹了背負圖點的祥獸「龍馬」。伏羲氏用心觀察後,領悟出圖點所顯示的,其實是一幅極完整的圖象,透露出十分重要的信息。伏羲氏依據河圖「天垂象」的啟示「一畫開天」,由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把整全的宇宙人生系統,用陰、陽兩個符號展示出來,開展出一套龐大的《易經》體系。   而洛書的出現,據說比河圖為晚。相傳古有神龜負書,出現於洛河。大禹在治水時,看到了洛書與河圖的差異性,於是從中體會出許多治國的大道理。洛書為「天垂象」,大禹是「聖人則之」,同樣也是天人合一的象徵。「河圖」代表天地自然的象,「洛書」則表示天地自然的理。「河洛文化」以河圖、洛書為根源,被西方學者視為「中華文化的基因密碼」,對炎黃子孫乃至於全世界,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影響力。   「河洛文化」講求天人合一,從「天垂象」領悟出人生的大道,也就是向大自然學習,以大自然所警示的道理,來尋思人世間對應的法則。而「河洛文化」是以「家庭」為社會人群的基本構成單位,所以家人間的相處、彼此的關係、共同的責任等等,都顯得十分重要。「河洛文化」認為一個人成材與否,言行表現是否得體,這些都和家教、家風脫離不了關係。   本書中,曾教授藉由河圖洛書所發展出的「河洛文化」,引申說明「家和萬事興」、「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的道理,並深入剖析「家人、睽、蹇、解」這四卦之間環環相扣的互動關係,勉勵大家正視家庭教化功能,在家人互動有所睽違、乖離之際,便立即設法加以化解,然後再把優良家風向外推展,恢復河洛文化的龍馬精神,進而達成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終極目標。   本書特色   本書是解讀《易經的奧祕》同系列之叢書。書中以深入淺出的言語,將易經做最現代化的詮釋。國寶級大師曾仕強教授以深入簡出的文字,對易經六十四卦進行剖析,能幫助現代人瞭解易理,深度學習。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解讀易經的奧秘,卷十四:因果使社會安和

曾仕強  著
曾仕強文化 出版
2015/01/10 出版

本書是解讀《易經的奧祕》同系列之叢書。書中以深入淺出的言語,將易經做最現代化的詮釋。國寶級大師曾仕強教授以深入簡出的文字,對易經六十四卦進行剖析,能幫助現代人瞭解易理,深度學習。 在科技掛帥的現代社會,很多人一聽到「因果」兩字,就嗤之以鼻,覺得是一種既落伍又迷信的思想。然而,一聽到「定律」兩字,例如「萬有引力定律」、「能量不滅定律」時,卻又覺得很科學、很時髦、很現代。 事實上,「因果」就是一種「定律」,並非迷信。我們常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表示既有種瓜、種豆的因,就會產生得瓜、得豆的果。當物體上 升,到達最高點時,必然隨之下降;箭射得再遠再快,最終還是要落地……諸如此類的因果定律,隨時隨地都能夠加以驗證。也可以說,因果定律就是最基本的科學 法則。只是,有些因果我們看得清楚,有些則受限於種種因素,使得我們暫時看不清楚。但不能因為看不清楚,就認定它並不存在。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脫離不了 因果法則,只要細心觀察,就能發現天人物我,皆是處於循環往復的因果關係當中。宇宙人生,都是由於因果關係的維繫,才得以亂中有序,生生不息。 同樣的,易學也相當重視因果關係。《易經》的因果論,散見於各卦、爻辭的字裡行間。其中,炎黃子孫最琅琅上口的,莫過於<坤卦‧文言>的: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提醒我們重視因果、積善修德的重要性。凡事有因必有果,而所有的後果,也必然有其前因。現代人想要解決當 前所面臨的種種危機,最好的方法便是從「因」著手,找出其根本原因,隨時修正調整,防止危機的產生—唯有預先種下善因,才能期待善果的熟成。 本書中,曾教藉由剖析「无妄卦」、「隨卦」與「蠱卦」,幫助我們深入瞭解何謂因果關係,以及因果律和宇宙人生的重要關聯性。若是人人都能重視 因果,時刻以「无妄」自勉,懂得隨卦「隨機應變、隨緣歡喜、隨遇而安」的道理,並且防微杜漸,及時整治蠱亂敗壞的因子,必能收社會安寧、人群和諧的美善果 實。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解讀易經的奧祕,卷一:易經真的很容易

曾仕強  著
曾仕強文化 出版
2014/10/30 出版

《易經》為群經之始,是古聖先賢最重要的智慧結晶,也是中華民族在早期悠遠的文化發展歷程中,探索「宇宙自然」與「人類生存」律則的經驗成果,並將之昇華為精微奧妙、言近旨遠的哲理思想。 中國歷代統治者皆奉《易經》為圭臬,皆以易理來統御國家之事、君政之事、民政之事,並進而將一己的政治前途、升遷沈浮、吉凶禍福,與《易經》所倡導的「天理」、「天人合一」等基本原則相互結合,從中尋求人生解答或扭轉命運的良方。歷史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明君,以及歷代名臣謀士,舉凡有所建樹的政治家、謀略家,無不深受《易經》的影響。 其實,龍的子孫正是易的民族。中國人隨時隨地都在活用《易經》,只是日用易而不知矣!因為《易經》距離我們已有數千年之久,許多人會認為《易經》博大艱深,是難以一窺堂奧的,且讀者在實際翻閱《易經》時,會發現其中有許多文字詰屈聱牙,不易頌讀,於是便束之高閣,放棄學習。為了不讓中華文化中最寶貴的經典被埋沒,我們特地使用現代的語言和觀念,來重新詮釋這部對華夏子孫影響深遠,可謂思想原點的—《易經》。 書中,曾教授秉其研究《易經》30餘年的經驗,以突破傳統的模式撰寫,用最深入淺出的論述,將《易經》這部古老經典生活化、實用化,期能收淺顯易懂之效,將古聖先賢的文化與智慧,傳承予後代子孫發揚光大,並謹將本書系定名為「解讀易經的奧祕」,與所有熱愛中華文化的朋友們共同分享。     本書特色 本書是解讀《易經的奧祕》同系列之叢書。書中以深入淺出的言語,將易經做最現代化的詮釋。國寶級大師曾仕強教授以深入簡出的文字,對易經六十四卦進行剖析,能幫助現代人瞭解易理,深度學習。

79 特價4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解讀易經的奧秘,卷十三:易經的占卜功能

曾仕強  著
曾仕強文化 出版
2014/09/19 出版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易經》堪稱古往今來最為奇妙的一部經典,不但充滿易理的價值,同時也具有占卜的功能。「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在<繫辭‧上傳>中,孔子推崇《易經》既沒有思慮,也沒有作為,寂靜不動,卻能透過陰陽交感,通曉世間萬事萬物,實在是天底下最為神妙的道理啊!   學過《易經》,就會了解「陰、陽」是組成一切事物必要且共同的基礎。只要陰陽的數(數字)、位(位置)不同,就會形成不一樣的事物。曾教授告訴我們:占筮的過程,實際上是《易經》透過「數字」和「位置」的變化,奧妙地貫通鬼神的方法,「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而透過占卦,便可以有效地引發我們的第六感,使自己能夠從「當局者迷」的情境中跳脫,獲得「旁觀者清」的好處。然後參考《易經》的指引,採取合理的對策,過程中隨時調整、改善,便能得到解決問題的良好行動方案。而透過占卦來認識卦爻辭的真正含義,對於易理的深入瞭解和領悟,也將產生極大的助益。   人生在世,總是難免有疑惑之時、不決之事,對於自己的定位,往往也不容易加以掌握。現在究竟處於何種情境下?未來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應該要如何妥為因應?種種疑惑,總會讓人感覺迷惘無助。既然炎黃子孫得天獨厚,擁有《易經》這部至神之書可以提供諮詢,我們何不借重古聖先賢的智慧,學習最生活化、實用化的易占方式,讓自己能夠多一種選擇,也多一些參考呢?   本書中,曾教授採實例解說的方式,藉由「豐、旅」與「渙、節」這四卦,深入介紹如何自己占卦、自己解卦的方法。內容深入淺出、易學易懂,相信不論是易占的入門者,或是已經學習《易經》一段時間的進階者,都能從中得到良好的領悟與啟發。 本書特色   本書是解讀《易經的奧祕》同系列之叢書。書中以深入淺出的言語,將易經做最現代化的詮釋。國寶級大師曾仕強教授以深入簡出的文字,對易經六十四卦進行剖析,能幫助現代人瞭解易理,深度學習。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解讀易經的奧祕,卷三:人人都不了了之

曾仕強  著
曾仕強文化 出版
2014/06/25 出版

本書是解讀《易經的奧祕》同系列之叢書。書中以深入淺出的言語,將易經做最現代化的詮釋。國寶級大師曾仕強教授以深入簡出的文字,對易經六十四卦進行剖析,能幫助現代人瞭解易理,深度學習。   內容介紹: 《易經》可分為「上經」與「下經」兩部分。「上經」始於乾、坤,而終於坎、離;「下經」始於咸、恆,而終於既濟、未濟。坎為水,離為火;水火既濟,火水未濟──從卦象中可發現,無論是坎、離,或是既濟、未濟,都與水、火脫離不了關係。   水是風險、艱難、險阻的象徵,而火是壓力、煎熬、淬鍊的化身。人生這條大道,總是離不開水深和火熱,有時是從水深奔向火熱,有時又從火熱投入水深,有時甚至是水深火熱同時出現,讓人心力交瘁,倍感煎熬。在面對艱難險阻,承受各種壓力之際,最為正面積極的態度,莫過於「向苦難學習,以挫折為師」,利用種種艱難險阻,來鍛鍊一己的心志,若能擁有這樣的上進心態,便能收「自天祐之,吉无不利」的良好效果。   既濟離下坎上,有如水在火上,能順利把水煮沸,引申為完成任務,大功告成;未濟坎下離上,情況恰好相反,水火不交,引申為無法完成任務,嘗到失敗苦果。但事實上,既濟、未濟兩者互為錯卦,既濟中有未濟的影子,未濟中也有既濟的因子,所以曾教授建議我們:「將未濟視為既濟的前奏,將既濟當成未濟的起點,」如此一來,「既濟、未濟全都掌握在自己的一念之間,這就是『心易』的功能」──用心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態度,一旦想法、做法有所調整時,命運也將會隨之轉變。   本書中,曾教授藉由「坎、離」與「既濟、未濟」這四卦,剖析「水深火熱」的人生奮鬥歷程,以及「不了了之」的人生共同宿命。「不了」是「未濟」,「了之」是「既濟」。用未濟的心情,來面對既濟的成果,更能讓我們明白不驕不亢、功成不居的道理。人生在世,總會歷經無數次既濟、未濟的循環,每一次的完成,就是另一次的開始。「慎始善終」,是最為圓滿的人生途徑,一開始就慎重選擇,第一步就邁向正途,時時刻刻不忘進德修業,隨時做好修正與調整。盡人事以聽天命,無論人生最終結果如何,必然都能心安理得,毫無愧怍的「不了,了之」。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道德經的奧祕

曾仕強  著
曾仕強文化 出版
2014/05/17 出版

曾教授應邀於傳說中老子得道升仙的老君台前開設講壇,為台下數千名聽眾深入剖析《道德經》的奧祕──在老君台前講老子,此一空前創舉,不僅成為當代文化盛事,也成功帶動了新一波道學的研究與實踐熱潮。曾教授預言,《道德經》裡頭「天人合一」的思想,將是解救地球陷於毀滅危機的重要關鍵。因為道家最關心的,莫過於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有人說,21 世紀是「科技的世紀」,有人說21世紀是「數位的世紀」,而曾教授則呼籲:「21 世紀是環保的世紀」。老子曾提出「自賓」的概念,曾教授則進一步詮釋:人類是地球上的賓客。我們只有短短數十年的生命,來到地球上做客,就要懂得珍惜地球資源、愛護地球環境。 書中,曾教授為我們揭示了「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弱之勝強, 柔之勝剛」、「為無為,則無不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等,許許多多能夠幫助現代人突破思考盲點,修練上乘生命智慧,使我們能夠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生命法則。 老子曾說「死而不亡者壽」,意指肉身雖死,而其道長存。若能如此,便是雖死而猶生,萬壽而無疆。今日,老子的話已經實現了――即使老子所生存的年代,早已距離我們數千年之遠,但老子的思想及其精神,也就是他所想要傳達的「道」,至今依然存在,依然深刻地影響著後人,也影響著全世界。 本書特色 本書是曾教授所主講一系列同名節目的文字結晶。年近八十高齡的曾教授向來治學嚴謹,為還原經典本意,期間不辭辛勞,多次親自走訪老子故鄉鹿邑,考查史料、訪問耆老、親撰講義,並應邀於傳說中老子得道升仙的老君台前開設講壇,為台下數千名聽眾深入剖析《道德經》的奧祕。曾教授以其深厚國學、易學素養為根基,對《道德經》的解析,有如武林宗師演示太極拳般出神入化,行雲流水、揮灑自如。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