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從起初看見神心意》帶領讀者回到信仰的原點,從「起初神創造天地」開始,逐步展開神對人類的計畫。書中前半部以創世記一至十一章為核心,探討創造、墮落、洪水與巴別塔,揭示制度的起源與人類的責任;後半部則藉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四組人物的生命故事,展現信心、應許、更新與祝福的歷程。黃誌新傳道以清晰的講道筆觸,將神學思考與生活應用緊密結合,使讀者不僅理解經文,更能在今日的信仰實踐中得到提醒。這本書不僅是釋經,也是靈修與教導的好助手,幫助我們從「起初」看見神永恆的心意。
《以弗所書講壇-教會的屬靈特質》是黃基甸傳道多年事奉與查經的心路整理,用很實在的眼光問一個老問題:「教會,到底該是什麼樣子?」作者不只解經,還把以弗所書放進會幕的藍圖裡,讓我們看見,教會不完全是人湊在一起的地方,而是天上各樣屬靈福氣落在地上的見證。前半卷談教會該有的屬靈特質、信徒的改變、神的奧祕與聖靈成就的合一;後半卷則提醒,若真理活不進生活,合一就只是口號,事奉甚至可能成為破壞的工具。書裡也直戳痛點——當代教會的「泛恩典化」、屬世化、追求數字的熱潮,讓我們不得不回頭問:我們的聖工,還在神的藍圖裡嗎?這不是一本只談神學的書,而是邀請你對照自己,看看我們是否能夠讓神的旨意在地上被活出來。
青春,是一段問題比答案還多的旅程。當努力未必換來成果,真心也可能遭遇誤解,信仰的陪伴究竟是支撐,還是空洞的口號?《青春,溫柔以對》並非站在高處的說教,而是作者游以寧在教學現場的真實書寫。從焦慮、孤單、學業、人際到信仰選擇,她以誠實又溫和的語氣,陪伴年輕讀者在「還沒想清楚」的年紀中,學會怎麼堅持、怎麼相信、怎麼走下去。這本書沒有提供人生的快速解答,提供的是一份願意與你並肩思考的信仰札記。書中分為三大主軸:• 青春,溫柔以對:談功課焦慮、升學壓力與信心的真實掙扎• 青春,溫柔相待:觸碰校園戀愛、友情界線與霸凌陰影• 人生難題,有神指引:引導讀者在混亂中,靠近神、重新得力不論你是還在青春期的學生,或是關心年輕人的輔導與師長,這本書都將幫助你看見——溫柔,是一種堅定;信仰,是一種直面人生的力量。
約拿,一位選擇逃跑的先知,用自己的方式與神對抗,卻在風浪與魚腹中被神的主權和憐憫深深觸動。這個故事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每個事奉者的掙扎與矛盾——當呼召臨到,我們是否也曾像約拿一樣逃避?黃基甸傳道以約拿書為藍本,帶領我們從逃避的風浪到魚腹中的悔改,再到順服帶來的奇妙改變,深入探討事奉者如何在神的塑造中成長。本書不僅讓我們看見神的憐憫與主權,也幫助我們在挑戰中找到方向,放下偏見,回應呼召,與神同工,最終見證祂奇妙的作為。這是一本讓每位事奉者都能感同身受的作品,帶你看見神如何用風浪與恩典成就祂的計畫。
本書以耶利米書為基礎,深入探討猶大王國在墮落、被擄及災禍中的信仰歷程,展現神公義的審判與憐憫的呼喚。耶利米書是一部充滿張力的經卷,記錄了以色列歷史中最動盪的時期,並以耶利米這位忠心的先知為中心,呈現信仰在劇變中的挑戰與盼望。林賢明傳道透過細膩的分析,帶領讀者從耶利米的掙扎、眼淚與哀嘆中,看見一位在困境中仍堅持信靠神的先知形象。本書特別聚焦於神的心腸,幫助讀者在動盪的時代中,學習如何回應神的呼召,反思生命中的軟弱,並尋回與神的親密關係。本書不僅是對耶利米書的解讀,更是一場信仰的深度旅程,引導我們在挑戰中找到方向,學會依靠神的恩典,從破碎中看見栽植的希望。讀者將從書中的禱告與反思實踐中,重新體驗神的話語如何改變生命,並在劇變中見證神不變的愛與應許。
《默想集(2)》全書共計九十篇,篇篇都是長老「默想」的主題。當我們正要送印前,得知長老也於2024年12月8日凌晨零點25分,息了世上的勞苦,安息主懷!本書成了長老人生的告別作。長老一生智慧的結晶,都在他的「順道文集」中(共計35冊),我們有幸藉由他的分享得以明白自己的信,明白基督與教會的關係;讓我們在奔跑天路中不致困乏、後退。願神與本書的讀者同在,恩賜您能將信仰化為實踐的力量!謝順道長老的《默想集》是一部給讀者提供默想空間的書籍,名字的靈感來自《創世記》中以撒在田間默想的情境。「天將晚,以撒出來,在田間默想……」(創二四63)。讀到這段經文的時候,第一個反應是,以撒到底在默想什麼?第二個反應是,《創世記》的作者摩西為什麼不寫清楚呢?默想後,所得到的答案是:為了給讀者保留一個默想的空間,進行自我反思與默想。這本書總共有九十篇文章,每篇約一千字左右。雖然簡短,在這講求效率與即時的時代,如果僅快速瀏覽,有可能錯過深層的真理。相反的,如果慢慢體會,結合神賜予的智慧和啟示,將有可能獲得更豐富的領悟。本書的創作宗旨在於鼓勵讀者思考,就如同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言:「我只知道一件事,即我什麼都不知道。」這句話彰顯出無論學問深淺,都需要持續的學習和探索。期待本書《默想集》能夠提供大家反思和默想的空間,透過學習與思考,讓讀者能夠對聖經上的真理有更深的理解和領悟。
看完聖經要道,讓你信仰看得到!人生的起點在哪裡?我們的歸宿又是什麼?生命的方向與價值如何確定?這些關乎靈魂與永恆的問題,都能在聖經中找到答案。《聖經要道》由楊約翰長老精心編寫,將聖經全卷濃縮為20個核心主題,清楚介紹真神的救恩計畫和基督信仰的根基。從「真神」到「救恩」,從「信心」到「再臨」,每一章都帶領我們一步步讀通聖經,幫助我們抓住信仰的核心精髓。這不僅是一本幫助你讀通聖經的工具書,更是一個幫助你讀懂生命的指南,讓我們看見,原來生命的價值在於與神連結,生命的方向在於跟隨祂的旨意。無論是靈修追求還是預備事奉,本書都能成為你信仰路上的得力夥伴。
《啟示錄的研究》是一部深入剖析《啟示錄》的重要著作,由黃以利沙長老歷經多年心血研究而成。作為聖經最後一卷,《啟示錄》預示了基督再臨和末世將要發生的重大事件,對信徒的信仰與靈命成長有深遠影響。本書以詳盡的章節安排,從緒言、總論到本論,逐步解開《啟示錄》的奧秘,特別注重其中的靈意闡釋,提供了許多獨到而精闢的見解。透過黃長老的深入研究,讀者將能夠更清晰地理解末世預言,增強對基督再臨和天國的盼望。書中針對歷來對《啟示錄》理解的偏差,給予了正確的指引,避免隨意解釋或誤解經文的風險。本書不僅是學術上的研究,更是信仰上的引導,幫助信徒在末世的挑戰中堅定信心。《啟示錄的研究》適合所有渴望明白末世真理、加深信仰內涵的讀者。透過本書的指引,您將更深入地體會神的慈愛與公義,為迎接基督的再臨做好準備。
《婚姻,相疼正好》增訂版深入探討信仰與婚姻如何交織成恩典的旅程,特別對基督徒婚姻的意義提供具體而實用的指引。對基督徒來說,幸福的婚姻是建立在主耶穌身上的盟約,從婚前準備到婚後生活,伴隨著許多問題需要認識與磨合,而屬神的價值觀則幫助夫妻更能融入彼此。本書以輕鬆實際的故事切入,帶領讀者思想如何在神裡建立幸福的婚姻。新版本結合作者以寧在其學術研究與實踐經驗,從婚前對象的選擇到婚後家庭經營。本書以姊妹的視角分享,從第一次相親、異性相處到深入了解對方,提供弟兄姐妹實際可行的建議。不僅適合婚姻中的基督徒夫妻,對於尚在教會中認識異性的青年也具啟發性。一起讀這本書,分享彼此的觀點,能幫助在信仰中建立更美好的關係。以寧老師以真誠筆觸與聖經教導,述說信仰婚姻的真義,強調婚姻不僅僅是世俗契約,更是夫妻同心同行於神面前的恩典之路,讓讀者看見信仰如何為婚姻帶來幸福與盼望。
這是一本給傳福音的人充電的書!《福音柑仔店》是一部充滿溫暖與啟發的作品,本述內容主要源自於《聖靈月刊》的專欄連載,分享了許多傳福音的見證以及福音與人之間的深刻聯繫。這本書展示了福音的力量在於平凡生活中的互相關懷,以這樣的方式帶給讀者屬靈的滋養與啟迪。就像大家兒時回憶的我家巷口柑仔店,滿足大大小小的各樣需求,本書同樣也幫助大家,讓人在低潮中找到支持,在疑惑中得到解答。即便是對於經常參與傳福音的人,閱讀《福音柑仔店》時,不少內容可以讓人深受啟發。其中,書中提到如何在日常中以最真誠的方式傳遞福音,讓人反思過去對傳福音的態度。本書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的案例,讓讀者看到福音不僅僅是教義的傳達,更是彼此心靈的連結,同時是對人性的深刻關懷。這樣的觀點,無論是對初信者還是對有多年傳福音經驗的弟兄姐妹,都有極大的幫助。本書的內容涵蓋了多個方向,包括:1. 如何與神同工2. 傳福音經驗的分享3. 福音如何使生命翻轉4. 聖靈帶領的福音見證面對新一代挑戰透過這些不同的見證與故事,讀者能夠看到在各種情境下,福音如何進入人們的生活,並帶來內心的平安與喜樂。《福音柑仔店》提醒大家,傳福音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而是可以從日常的小事做起。比如,與鄰居問候、關心朋友的近況,這些看似微小的行動,都是傳遞神愛的方式。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本書,學習如何將福音融入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成為他人生命中的祝福。
《以斯帖記講壇:被擄中的救贖》 是黃基甸傳道所著的,通過傳道的查考,幫助讀者理解《以斯帖記》中的故事及其對現代信徒的啟示。書中以《以斯帖記》為核心,講述了以斯帖如何在被擄期間成為拯救猶太民族的關鍵人物。作者透過一系列的講章,將《以斯帖記》的事件與今日的信仰生活相連結,讓我們看到神如何在逆境中運行祂的救贖計劃。 黃基甸傳道將《以斯帖記》的故事視為靈修,提出了三個重要的靈修要訓:一、神在危機來臨之前已經安排了轉機,我們需要學會如何在這些安排中保持穩定。二、惡勢力在神的掌控下,成為義人因信得生的操練,我們要學會如何領受神的恩典。三、在面對不可知的困擾時,我們如何能夠成為舵手,是靈修的重要實踐。 這本書不僅提供了《以斯帖記》的背景和解釋,還強調了信徒如何在生活中應用這些原則。它提醒我們,即使在看似無望的境地中,神的救贖計劃仍然有效,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在神的安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透過閱讀這本書,讀者將能夠理解《以斯帖記》的故事和教訓,並從中獲得面對挑戰的靈感和指引。
信仰的深處是生活,生活的深處是信仰。本書文章由洪明道弟兄著作,陸續刊載在聖靈月刊中,最後集結20篇文章成冊,每一篇文章如同一堂信仰生活通識,探討各樣問題,幫助大家去反思。我們常以為自己已經深入認識主,但其實真正的信仰深處,可能才剛開始。本書探討了在面對苦難時,我們可能像約伯一樣,雖聽說有神卻未見神;在奉獻時,是否真心全然擺上,而非只在意形式上的低調與高調。作者通過在信仰深處的反思,揭示了沒有經歷低谷,我們無法真正看見自己和主的全貌;沒有深入的信仰生活,我們會流連於自己的舒適區。作者以其豐富的教會經驗和深刻的洞見,帶領讀者思考信仰的不同層面,並展示如何將信仰融入日常生活中。書中的故事與議題幫助讀者理解信仰不僅是關乎理念,更是每一天生活的實踐。洪弟兄以其獨到的見解和經歷,提供了在信仰旅途中如何應對各種挑戰的指引。在《走入信仰的深處》中,讀者們可以發現生活的每一刻都充滿了神的存在。不論您是剛踏入基督信仰的新人,還是行走多年的老信徒,本書都能為您的信仰之旅提供新的視野和靈感,幫助您深入了解自己與神的關係,並持續在信仰道路上前行,而不致跌倒。
《教會在歷史的進程與落實》一書,深入探討了教會的起源、發展及其在歷史中的實踐與落實。今日教會在全球的廣泛分布,早已超越初期使徒們的預期。然而,從使徒時代至今,教會在定義和實踐上卻出現了嚴重的分裂與分歧,各自為政、各行其道,導致許多教會偏離了原有的信仰軌道。神職人員的失職和信徒的無知,仿如古時先知何西阿的責備:「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何西阿書4:6)。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靈性知識垂手可得,然而許多基督教團體卻仍陷入撒但的陷阱,偏離真理,成為罪惡的溫床,無法完成神所託付的拯救世人的使命。因此,我們必須嚴肅地對待教會歷史,探尋其根源,理解神為何設立教會、教會如何開始,以及其最終目標。本書將詳細論述這些問題,帶領讀者深入了解教會的本質與使命,並在歷史的進程中,探索教會如何實踐神的救贖計劃。
一本充滿智慧與溫暖的繪本,通過生動的故事和富有童趣的插畫,引導小朋友如何為主立志奉獻。故事講述了一塊山頂上的磐石,渴望被主所用,成為房角石。儘管它每天向神禱告,希望能被工匠找到,但因位置偏高而未能實現願望。隨著故事的發展,磐石經歷了從山頂崩落到河谷的變化,最終成為一顆圓滑的鵝卵石。在這段過程中它面對了許多挑戰,卻從未能達成心願,但卻在這樣的際遇中,才發現神是如何用它。林佳怡姊妹以溫暖的插畫風格,生動地呈現了那顆石頭的心路歷程。作者吳盈光姊妹則通過巧妙的故事情節,使小朋友能在閱讀中理解如何在各樣處境下明白交託神,並立志為主奉獻。這本書是對每一位孩子們,從小立志的美好祝福。◆ 附注音,學齡前、國小適讀
真的,還是假的?隨著新紀元運動的發展,各種談到能量、超自然、靈魂相關的宗教書籍熱賣,常常看到在宗教書類佔據排行榜前幾名,或許這樣的排名是呼應人們對於未知與靈魂的陌生與恐懼,但我們要告訴讀者的是,要能夠分辨這些關於靈的工作,需要回到基督教的正典:聖經來去談,從基督教那創造宇宙萬物包含人類靈魂的造物主,試著了解關於靈的一切,從聖經去理解,那些帶來恐懼的靈,原來背後都是魔鬼的操控,要如何不被挾制,又能夠體驗到基督教信仰中的神,藉由本書的整理與引導,相信可以幫助我們更能夠分辨諸靈。 《靈界辨正》一書乃許長老累積數十年豐富的靈戰閱歷,非常珍貴的體驗,毫不藏私,提供為眾信徒分享,也賜福所有的讀者都能在屬靈的爭戰中大得智慧與能力,在信仰的爭戰中成為永遠得勝的基督精兵。
在新約聖經中,保羅的書信總是以其深刻的神學思想和對教會初期發展的影響而著稱。《深感安慰的信:哥林多後書的研究》這本書,深入探討了保羅在面臨哥林多教會的挑戰與反彈時,所持有的心態與策略,及其背後的深層意義。 在哥林多前書之後,保羅急切地期待著哥林多教會的回應,希望他們能理解他的苦衷和對他們的期望。然而,事與願違,哥林多教會的狀況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惡化。部分信徒強烈反對他的使徒權威,甚至對他的動機進行污蔑。在這種背景下,保羅寫下了被稱為“流淚信”的書信,表達了他的悲痛和失望。 此書不僅呈現了保羅與哥林多教會間緊張而複雜的關係,還揭示了保羅個人的生活經歷和他在屬靈中的深刻體驗。通過這封信,我們能看到保羅在教會不信任的挫敗中依然保持的信念,他的苦難和挑戰,以及他對天國美好前景的展望。 《深感安慰的信》是一本對哥林多後書進行深入分析的書籍,展示了保羅如何在逆境中尋求安慰,並如何通過他的信仰經歷,為當時和今日的信徒提供了力量和指引。
★ 最佳受洗禮物,開啟信仰旅程的閱讀指南! 本書原名《信徒信仰生活手冊》,作為長期真耶穌教會贈送給新受洗的用書,現已改名:《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指南》,現以全新面貌與你相遇,引導剛受洗的真耶穌教會成員,以及那些對基督教信仰充滿好奇的非基督徒朋友。 本書總共有五大主題來分享,包含教義、組織、信仰生活、禮儀、歷史,幫助大家認識真耶穌教會,並能夠對成為基督徒有更多的理解與認識。 為何選擇這本書? ◆ 廣泛的主題覆蓋:從聖經的「神觀」到「婚禮與喪禮」,本書涵蓋了基督徒生活的各方面。不論是正在探索信仰、深化信仰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信仰,都能在這裡找到指引。 ◆ 深入淺出的解釋:透過清晰、易懂的語言,使您能輕鬆理解基督教的核心教義、聖經的智慧以及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活出信仰。 ◆ 實用的生活指南:從建立信仰生活、面對苦難、到日常的禮儀、工作、婚姻等,這本書提供了實際的建議和指導,幫助您在不同生活階段和情境下,理解基督教的價值觀。 這本書對誰最有幫助? ◆ 剛開始接觸基督信仰的新信徒 ◆ 尋求深化理解和生活實踐的成熟信徒 ◆ 對基督教有興趣的探索者
《響起福音的號角》是一本深刻探討福音工作與其發展的書籍。黃基甸以他的經歷和神學知識為基礎,講述了福音工作在不同地區和時代的進展,特別是當他過去駐牧偏遠地區的影響。書中強調了福音工作的多方面性,包括組織計畫、神蹟奇事、以及教會的成長與發展。 本書包含了十篇文章,探討從基督教歷史和聖經的角度,諸如傳播福音、順應神的旨意、以及在不同情況下的福音工作等主題。作者透過這些文章,解釋了福音工作如何進化並適應新時代的挑戰,同時也強調了在當代社會中傳播福音的重要性。此外,黃基甸傳道還談到了福音工作者在屬靈和道德修養上的重要性,並探討了透過信仰如何提升個人的屬靈生活。
本書是林賢明傳道在舊約當中的經卷研究。在牧會的講道生涯中,他曾多次向神學院的二年級學生以及社會組和大專組神學訓練班的同學講解《列王紀與歷代志綜覽》,該書著重於神國的歷史與教訓。然而,他發現猶大亡國之後的聖經歷史,特別是關於被擄與歸回的信息,在備課過程中常常跳過沒有提到,這也成為激發他深入研讀和解經的動力,並希望從列王紀與歷代志開始,直至被擄與歸回的轉變,帶領讀者一起去探索舊約歷史的面貌和神在歷史中的作為,使我們能夠將枯燥無味的歷史,變成更具體的畫面。 通常大家在看待這段《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以斯帖記》的歷史中,比較不容易去理解當代的狀況,透過傳道深入淺出地分享,讓我們對歷史背景、經文的解釋,以及屬靈的教導都有更好的理解。並追溯被擄歸回的重建之路, 重溫《以賽亞書》中的「被擄歸回」與「重建復興」的應許,以及耶利米在猶大國滅亡、被擄前夕所宣告的刑罰信息。適合個人在讀經過程中,一起參閱作為輔助,讀起這段歷史,不再難解,可以快速進入這段歷程。 更重要的,從《被擄歸回的信息》一書,可以帶大家去思考這個經卷中所得來的信息:從聖殿、聖城,一直到聖民,對應了三個經卷之間,思考當代信徒與神的關係,也連結到我們自己跟神的關係,我們也如同舊約以色列人一樣,都曾失落過信仰,都曾需要重新建立,都要跟神恢復關係,而《被擄歸回的信息》也是一本可以寫給我們自己看的,讓我們一同思考,我們跟神的關係已經從被擄到歸回了嗎? 期盼這本書能成為讀者在讀到《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以斯帖記》的最佳良伴,擴展我們在舊約的視野,並能使讀者一同分享和領受讀經的喜樂與甘甜,成為自己靈修的造就與激勵。讀完的同時,也能夠有更豐富的收穫,激發讀者對聖經的熱愛,引導大家在信仰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也再次感謝林賢明傳道的研經釋疑的精神,使我們可以有此好書分享給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