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書籍

開啟全新的我

林榮澤  著
仁風文創  出版
2021/01/05 出版

本書試著從傳統的儒學出發,結合現代人的思維,重新檢視一些被認為是傳統過時的東西,思考著如何為它賦予新的現代意涵,並希望能在生活中,找到可以實踐的切入點,提升現代人的心靈境界。尤其是要站在當代年輕人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傳統的文化,我們又該如何給它存在的現代價值。

9 特價234
停售
下次再買

濟佛的啓示:靈妙籤詩解析

林榮澤  著
仁風文創  出版
2021/01/05 出版

序言 一九七○年代,在新竹有一間,發一光耀最早的佛堂「光明壇」,它是由文恥大帥王連玉前人所開設。王前人的家鄉在大陸河北省景縣,生於清光緒十九年〈一八九三〉十一月二十二日,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六月二十日成道,世壽八十七歲。幾年前,筆者在一次難得的因緣,來到光明壇作口述歷史的採訪,得蒙王前人的媳婦不藏私,將前人所有的遺物都拿出來給筆者看,其中有一本很特別的書,是王前人親自用毛筆抄寫而成的《濟佛靈籤》,根據她的說法,這是王前人早期在新竹,辛苦開創的過程中,活佛恩師慈悲所賜,王前人視如珍寶,常常用之來為眾生解決疑難,並借機引渡有緣人。細觀籤文內容,多為勸人修道改運,行善修福,尤其是在修辦道上遇到的困難,很可以參考。故將其重新整理,並加上籤詩的解析,印製出版,以享有興趣的前賢參考。   王連玉前人是誰?   王連玉前人生於士紳望族,其曾祖父王玉妍在清嘉慶年間官至五品侍郎,為官清廉,深得民心,乃祖蔭甚盛,書香門第,禮義傳家,故幼承庭訓,飽讀詩書。自幼受祖母孝行感召,深深體會「百善孝為先」的道理,時時惕勵,以「孝悌」為做人本份,落實生活中,不敢輕慢。十八歲結婚,即掌管全家上下應理之事,育有三女一男,平生為人忠厚,和睦鄉裡,心慈懷寬,樂善好施,有「善人」之美稱。王前人在未求道前,即經常出入佛門,學佛作佛。民國三十年,經由堂叔的引渡,求道以後,了解天道寶貴,不久便清口茹素,開設佛堂。因家裡原本就有私塾,教授古文,故渡了不少人求道。時日本侵華,北方已經淪在戰亂中,前人依舊為道盡心盡力。   三十四年底,王前人因「窮人大翻身」而入獄。三十五年,時局更為混亂,動蕩不安,不得不離鄉背井,將萬貫家產,丟棄一旁,一家幾十口人各自逃難,妻離子散。如此的考驗,讓前人對道感悟更深,辦道的意念更加堅定。後來找到其堂叔帶見點傳師商議,決定請示師尊慈悲指示,今後何去何從?當時師尊正在休息,王前人先見到韓老前人,經說明情形後,老前人說:「最近有一批人要到台灣開荒,你就跟著去吧!」又說:「你對道有何貢獻?台灣有親戚否?」當時經其點傳師說明,前人在家鄉已發心辦道,設立佛堂,渡了不少人。並且有一位堂侄名叫王士英,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時,已被政府派到台灣推行國語,若去台灣,可聯絡他。因此老前人鼓勵王前人跟隨來台灣開荒佈道。王前人來臺後,發展出今日的發一光耀道場。   前人主要的道場在新竹,早期道務 的開創非常艱辛,前人屢屢要受關考之磨難,到場就在艱難困苦中,逐步推展。前人回天後,留下今日台灣發一光耀的一遍道場。 序言   追求人生的幸福,一直是大多數人努力的目標。 然而,我們在學校上的課程中,似乎獨缺這樣的一門課,教我們如何追求真正的幸福人生。以致一般人的認知,好比早期臺灣人的觀念,幸福就是五子登科:房子,車子,位子,金子,孩子,五種樣樣豐足不缺的人就是幸福。 可是我們會認為,天底下有太多具足這五樣的人,卻覺得自己沒有幸福感,甚至很有錢卻跳樓的也大有人在。 這可能是因「五子登科」大多都還只是物質的條件,幸福應該要有更深一層的內在條件,那是屬於身,心,靈三層面的豐足,這方面所蘊含的道理,我們就稱之為「幸福的道理」。   「幸福」一詞,本來就很難給一個明確的定義,因為幸福是一種感覺,這種「幸福感」,雖處在同樣的條件下,但每個時候的感覺未必相同。   有時候覺得今天很有感,可是明天就沒有同樣的感覺,甚至下一秒有可能全都變了。所以我們有必要重新對人人希望得到的幸福感,給予重新的思考,我們是不是在物質的條件之外,也應該培養身心靈的內涵,這就是本書所要探討的幸福之幸福既是當下的感覺,這就是本書所要探討的幸福之道。   幸福既是當下的感覺,這種感覺的關鍵就在「心」。也就是常說的「萬法由心生,萬法由心滅」。幸福八鑰是要給我們身心靈的八個面向,作為幸福感由此心生的依據,謂之「幸福八鑰」。  

9 特價234
停售
下次再買

中庸仁行:中庸全書講記

仁行  著
仁風文創  出版
2020/12/28 出版

《中庸》一書,原本是《小戴禮記》的第三十一篇,是子思夫子所作,後世學者亦有對此書的作者發生疑問,但是無從舉出實證。早在漢朝的時候,已經有學者研究此篇章。到了北宋時期,偉大的儒學家程顥夫子和程頤夫子,更是特別提倡《大學》和《中庸》兩書。到了南宋時期,朱熹夫子把《大學》和《中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和《孟子》合稱為《四書》,又為此《四書》的章句註釋,並名為《四書章句集注》。朱熹夫子將《中庸》分為三十三章,將內容加以註釋說明,使讀者能容易了解明白經中道理。此書多以列點的方式寫出,希望讀者能更能容易了解內容。《中庸仁行》一書參考了一些有關《中庸》的書籍,又回憶當年對《中庸》一書的所聽所學,再加以個人的分析、理解和整理,經歷半年的時間,勉力完成這書,望各位大德賢士,閱後多加提點及賜教。

9 特價405
停售
下次再買

易經通譯

林傳益  著
仁風文創  出版
2020/12/28 出版

《易經》是中華文化最古老的經典,不僅為群經之首、文化之始,也是占筮之根源,然其非並由個人獨自完成,相傳由伏羲氏在觀察日月星辰變化、山川林澤態勢及飛禽走獸習性後,演化八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以表徵大自然八大現象(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再由文王將八卦重疊推演為六十四卦,並為每一卦寫下卦辭;後由周公為三百八十四爻編寫爻辭,至孔子編寫十翼而大成,故《易經》實為古代聖賢通力合作的成果。《易經》原文字翼艱深拗口,令人望而生畏,因此本書就易經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之卦辭、彖辭、爻辭與象辭,用淺顯易懂的白話來加以解說,俾能讓對易經有興趣的初學者,能夠輕鬆入門學易。

9 特價288
停售
下次再買

自在的菩薩:般若心經講記

仁風文創  出版
2020/12/28 出版

整部《心經》的關鍵,就在正法眼的開啟,它是進入《心經》的入門鑰匙。如果不知道如何開啟「正法眼」,要能真正的觀自在菩薩,恐怕就不容易了。至於法眼是如何開啟的,如何能內觀其心,如何將觀照的功夫,作到「行深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一切的進路,關鍵還是在法眼的開啟,這也是本書首先要談的問題。

9 特價216
停售
下次再買

陳文祥老前人傳:一貫道台灣樞紐

林榮澤  著
仁風文創  出版
2020/12/28 出版

【序文】記得五年多前,剛開始要編寫這本傳記時,非常感謝寶光崇正的黃前人及翁領導,立刻答應給後學協助,接受後學的第一場採訪,並得到黃前人慈悲相贈寶貴的資料。之後,更感謝寶光元德的鄭點傳師,提供了非常多的資料,包括老前人的手稿及申請合法化的文書資料,還有二本老前人時期的訓文,是本書得以完成的主要來源。其後,又陸陸續續,採訪了寶光元徳,寶光明本等單位,包括前人、點傳師及壇主等近百人,終得以完成這部妙極大帝陳文祥老前人傳記的初稿,內心實有著無限的感恩與感動。長久以來,希望能在白陽史冊上,留下每一位前人的典範,一直是後學努力的目標。然而,五年才完成一位前人輩的傳記,不能不說有點慢,唯一能解釋的是,白陽史筆不能不嚴謹,一切的努力不能說辛苦,只有威謝上天浩大的恩典,以及諸多前賢的慈悲與指導。本書也將《師母孫慧明傳》的模式,初版先印行平裝本,希望能得到更多前賢的指正,修正後再印精裝本,並收入《一貫道藏》使傳之部第四冊,成為永世流傳的白陽史冊。臺灣,很早就有蓬菜仙島之稱,位處偏遠的東南外海,一直是中原文化的化外之地。早期的先住民曾為荷蘭所統治,鄭成功將荷蘭人趕走,漢人開始大量移民臺灣,之後的二百多年,是清代的統治時期,更多的漢人進來臺灣,奠定了漢人文化的社會基礎。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將臺灣割讓給日本,開始五十年的殖民統治,造成臺灣與大陸的分隔。當一九三〇年,師尊、師母同領天命大開普渡,一直到一九四五年,大道邊乎傳遍大陸的每個角落,獨獨缺寶島臺灣,還未曾有大道的傳播,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臺灣重回祖國的懷抱。這時機緣成熟,開始一批批的大陸前人輩,飄洋過海來到臺灣傳道,真正要應驗了蓬萊仙島的古諭。陳文祥老前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底率先來臺開荒,至民國七十七年-(1988)回天,這段約四十三年的歲月裡,陳老前人可說是來臺前人輩中,受官考最嚴重的一位。從三十七年的第一次官考,之後就是警察局的常客,最嚴重時曾被毒打到牙齒斷了好幾根,之後只能吃稀飯。不過每次都因查無罪證而獲釋。當作完筆錄要被釋放時,老前人總會被要求簽下不得再傳道的切結書,但絲毫沒有減損老前人為道犧牲的傳道決心與勇氣。一次次的官考折磨,展現出來的生命光彩,正是白陽聖賢的風骨與承擔。所以陳老前人的道場,和其他來臺開荒的前人輩們一樣,都是在層層的魔考中開創出來的。最艱難的時候,曾被迫出來解散一貫道,也曾為了生活去賣洗麗精。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在上天鴻慈的助力下,陳老前人的道場,漸漸從北部到南部再至中部,逐漸宏展。一個人接一個人的引渡,一間佛堂接一間佛堂的開設,從無到有逐步開展,很艱辛也很精彩的開創過程,留給後人效法學習的精神,永為白陽史上的典範。本書得以完成,還特別要感謝寶光元德的唐前人,幾次的採訪,都給後學很多的指導,還有鄭展志點傳師的協助,才得以採訪到許多重要的關鍵人物。也要感謝佳洲的蔡經理及蔡主任,在美編上的用心,還有很多前賢的指正。當然,還有後學九十二歲高齡的慈母,咸恩她在書苑坐鎮,讓後學得以專注在編書的工作上。謹以此書獻給摯愛的母親,並致以最深的謝忱。

9 特價378
停售
下次再買

青年八鑰:生活儒學的八堂課

仁風文創  出版
2020/12/28 出版

「八鑰」是八把無形的鑰匙 生活、智慧、人際、感情、課業、事業、修養、仁者。「青年八鑰」的每一把鑰匙都有八個面向必須了解,而我們將從這八門課中,充分認知八個面向,如此加起來共有六十四個人生的面向可以去發揮。本書將會介紹如何得到這八把無形的鑰匙,開啟密碼,得到更多生活智慧的啟發。 年輕人在人生中遇到問題「如何好好過生活?」「是愛還是迷?」「何謂知心朋友?」,常會進退兩難,不知如何是好,於是作者居於兩項因素:一是年輕人所關心的問題為前提、二是必須落實生活面向,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與青年探討如何從儒家四書中尋找生活智慧。幸福人生的基本道理 人生道理知多少?請問你活到二十多歲了,你可以講出一番道理嗎?如果今天讓你站在這講台上講番道理,你有沒有把握?你體會了多少? 如果你覺得你對道理已經了解很多,也可能用到你的生活當中,你說你對道理的體會不多,怎麼有辦法去面對事情呢?去處理更多更難的事情?年輕人有很多需要培養的能力,但是我們往往不太願意花時間真正去學。其實,換一個角度來說,那也正是我們的責任,因為我們沒有提供一個年輕人學習的地方,那是一個有「道」的地方,在這裡向大家講的意思就是,藉這八堂課要與大家談,是從生活面來談。 現在我們就來看一段,孔老夫子所講的「幸福人生」,大家都在追求幸福人生,但幸福入生需要具備些什麼呢? 是有一些平安的無形裝備,孔老夫子告訴我們「幸福人生」,不是汽車、洋房、很高的收入,擁有很多的僕人來服侍,嬌妻美妾,他都沒有告訴我們,幸福人生是這些,所以整部《論語》很少講任何有形的,都是在講無形的,因為他認為有形的裝備,只要你努力就可以得到,但無形的就很難。

9 特價288
停售
下次再買

清靜的智慧:清靜經講記

仁風文創  出版
2020/12/28 出版

全書宗旨是讓人皈依清靜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要讓我們清靜,全書從頭到尾就是只談這兩個字—清靜,我們自己本身清靜了嗎? 又如何讓我們達到清靜。老子為什麼一開始會談到「道」,因為道是在我們人身上,它就是一個清靜的狀態,也就是當你的心,充滿整個「道」在其中,那你也應該是清清靜靜的。

9 特價180
停售
下次再買

幸福八鑰

仁風文創  出版
2020/12/28 出版

追求人生的幸福,一直是大多數人努力的目標。然而,我們在學校上的課程中,似乎獨缺這樣的一門課,教我們如何追求,真正的幸福人生。以致一般人的認知,好比早期臺灣人的觀念,幸福就是五子登科:房子、車子、位子、金子、孩子,五種樣樣豐足不缺的人就是,卻覺得自己沒有幸福感,甚至很有錢卻跳樓的也大有人在。這可能是因「五子登科」大多都還只是物質的條件,幸福應該要有更深一層的內在條件,那是屬於身、心、靈三層面的豐足,這方面所蘊含的道理,我們就稱之為「幸福的道理」。幸福既是當下的感覺,這種感覺的關鍵就在「心」。也就是常說的「萬法由心生,萬法由心滅」。幸福八鑰是要給我們身心靈的八個面向,作為幸福感由此心生的依據,謂之「幸福八鑰」。這是我們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可能會過到的種種關卡,所需要用到的八把編匙:第一、「修身」是幸福之保證這是恩師告訴我們的一篇箴言「幸福之保證」作探討。第二、「悅樂」是幸福之時光快樂的時候,就是幸福的時光,但有快樂的時光通常是很短暫的,要如何把握這快樂的時光呢?第三、「體諒」是幸福之靈丹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重要的是這兩個字,如何相處才是最好的,就像是幸福的萬靈丹一樣。尤其是夫妻之間。第四、「行善」是幸福之泉源因為助人為快樂之本。第五、「富足」是幸福之資糧生活上不能缺少的,它也是最基本的,若缺少它,連活下去都有問題,更談不上幸福。第六、「自信」是幸福之智慧愈有智慧的人,愈有信心,對未來會有信心,對現在也知道該如何做。第七、「健康」是幸福之依靠當然還要有健康的身體,要是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的幸福都是空談。第八、「付出」是幸福之彩筆最後,做人還要懂得付出,如果一個人不懂得付出,即使擁有再多的財富,也不會有很美好的幸福。幸福不應該只建立在自己擁有多少,而是建立在為別人付出多少的基礎上。有付出才會有別人的肯定與感謝,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就建立在利益別人的付出上。

9 特價297
停售
下次再買

真儒復興:述說發一典範

林榮澤  著
仁風文創  出版
2020/12/28 出版

一代儒宗:白水聖地韓老前人,回天至今二十多年,後學們緬懷老前人德澤,謹遵「但願繼我志,合需求我身」的教誨,承繼「實踐人間淨土、大同理想」的遺願,矢志努力。為整理留存這對輝煌的白陽史,發揚一貫的千秋典範,是作為聖地的後學們,責無旁貸的責任。編撰發一組的文獻史傳,一則是為白陽史冊留存真儒的精神典範,作為後事白陽弟子的學習典範。二則也視為發一道場的歷史文獻作有系統的收集整理,以備將來能存於一貫道學研究院,作為發揚一貫真傳,培養海內外弘法人才的白陽寶庫。

9 特價504
停售
下次再買

一貫道學研究.卷二:文獻研究與專題

仁風文創  出版
2020/10/15 出版

一貫道學研究,不只是對一貫道的研究,更重要是探討天人一貫的道理。旨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希望透過古聖先賢的智慧,天人合力的妙意,找尋生命的真相,解開生死的道理。活出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為人類的未來尋找美好的出路。因此,關心的是全人類的未來生活,研究的是孔子一以貫之的道理,努力的是人間淨土與大同世界的實現。

9 特價720
停售
下次再買

一貫道學研究.卷三:國外一貫道研究(1)

仁風文創  出版
2020/10/15 出版

一貫道學研究,不只是對一貫道的研究,更重要是探討天人一貫的道理。旨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希望透過古聖先賢的智慧,天人合力的妙意,找尋生命的真相,解開生死的道理。活出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為人類的未來尋找美好的出路。因此,關心的是全人類的未來生活,研究的是孔子一以貫之的道理,努力的是人間淨土與大同世界的實現。

9 特價540
停售
下次再買

一貫道學研究.首卷:歷史與經典詮釋

仁風文創  出版
2020/10/15 出版

要真實的研究一貫道,一定要有文獻和史料作依據,甚至要有充分的文獻討,才足以建構一個「一貫道學」的研究。本書是研究一貫道的論集,定名為《一貫道研究》,是希望能做到客觀的學術探討,一切以文獻和史料作依據,有多少材料講多少話,期望能有助於對一貫道的真實了解。

9 特價720
停售
下次再買

述說道德經(卷三)

林榮澤  著
仁風文創  出版
2020/06/01 出版

《道德經》五千言,《道德經》五千言,分上下兩部:上部講「道經」,下部講「德經」。道經講道之體,德經講道之用。「道」者,生育天地萬物,它無形無象、無情無名,道可道非常道,難以用言語形容。但「道」可以化育天地萬物,天地萬物皆有道,道就在天地萬物之中。人的身上也有道,道在自身,道發揮了生生不息的作用,使人能存在天地間。道既然在人身上,如果將道行出來就是「德」。所以說,道是人的體,德是人的用。體用兼備,而後人可以存在這天地間,與道合一,找到其最美好的價値與義意。這就是老子《道德經》所要告訴我們的重點。   研讀《道德經》, 向內可反省自我,好似是在體證內在生命的道;向外可以將道實踐,好似在成就君子美好的德行。因此,若能將整部《道德經》與生活相結合,就能成就一位有德的君子。但先得體證內在生命的道,道是生命能量,它包含智慧與慈悲,智慧使人在生活中有道,慈悲使人在生活有德,道與德兼修,悲與智雙運,成就一位大菩薩,即是位有德的君子。

9 特價414
停售
下次再買

大學仁行:大學全書講記

仁行  著
仁風文創  出版
2020/06/01 出版

序 引言 *儒家之入世精神,即佛家之大乘菩薩精神,而儒家之入世精神盡見於大學一書。 *此書乃儒門傳心法要,合內聖外王之道,乃修己治人之法。 前言 *《大學》一書,本為《小戴禮記》中第四十二篇。 *凡有三本:1.古本2.石經3.二程定本。 *作者為誰,古無定論。 *朱子謂《大學》經一章,乃孔子之言而曾子敘之,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 *後世學者,以朱子所言,缺乏根據,遂疑其說。 *吾人求學,旨在閘明《大學》真諦,對於作者考證方面,遂從簡略。 流源 *北宋大儒程頤夫子(伊川先生),發現此書價值很高,於是連同《中庸》從《禮記》中選出。 *南宋朱熹夫子(晦庵先生)本其師(二程)的教誨,對《大學》、《中庸》曾經用過四十年的功夫,精心研究,從事修改及註解工作,並將之與《論語》、《孟子》合併同列成《四書》,大力闡揚,據程子之意,將此篇分為經一章、傳十章,完成《四書集註》一書。 *後經元、明、清七百餘年,國家考試、民間誦習,皆以此書為基本教材,其影響國民思想,風俗習慣之深,人所共知。 *自宋仁宗時起,凡考試及格者,均賞賜《大學》或《中庸》。 *宋史《藝文志》謂,司馬光等六家,曾著《大學》、《中庸》解義,《大學》單行本,當由此時始。 *呂祖慈悲:「大學源流,人咸曰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此其源流也,我可以說,未有天地,而大學之道已在。大學之道,如經天之日月,行地之河海,織成錦繡乾坤者大學也,長養萬物之功者大學也,在未有天地之時,大學之綱領條目,文字書面雖無,而經體、經用、經旨、經功,則有矣。不過至孔聖時,得一貫心法,懷不二聖學,將乾坤萬物之大學,總括與書面耳,至於源流,相信不自至聖始,乃係由天道以啟端也,願修道君子幸熟思焉。」 呂祖慈悲:「孔門之學,讀此二書,可盡其要,故後之學者,率由此門入。」 朱子章句序: 子程子曰:「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於今可見古人為學次第者,獨賴此篇之存,而論、孟次之。學者必由是而學焉,則庶乎其不差矣。 意譯: 程子說:「大學乃孔聖遺留下來的經書,是進德修業的初學者入德之門。即現在能看得到古人為學的次序,全賴這篇大學的存在為先,以論語及孟子為次。學習聖人之大道由此為先,順次而學,那就差不多不會有錯了。」 字解: *子程子:1子:老師,先生;2.程子:指二程夫子。 *黃大學:「大」字,古讀「泰」,今讀如字。 *孔氏之遺書:指本書是孔子講明性理心傳,由其門人曾參夫子閘述,留存至今的書。 *初學:開始學習覺知及效法如何成為大人聖哲境界的學問。 *入德之門:進入德行圓滿的門徑。 *為學次第:為學的次序。 1.君子務本:朱子不忘本,尊師重道,於《大學》註解中引用程子所言,為序。 「子程子曰」,有如《金剛經》的「如是我聞」。此乃不欺師。(因朱子承學於程子) 2.程顥夫子去世四十五年,程頤夫子去世二十三年後,朱熹夫子才出世,朱子甘願引二程夫子為師,可見二程夫子實有令人師之之地。

9 特價207
停售
下次再買

白話白陽易經【下經】

林榮澤  著
仁風文創  出版
2020/03/01 出版

《易經》爲中華文化群經之首,諸子百家之根源。相傳伏羲仰觀天象,俯法地理,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而始作八卦(乾、坤、巽、震、離、兌、坎、艮),用以象徵天地間的八個原素(天、地、風、雷、火、澤、水、山),以此來探索宇宙。《易經》是聖人根據天地造化的道理,演繹出六十四卦,以此來解釋人生不易、變易、簡易的道理,並藉此闡明人生知變,應變、適變的法則,提倡天理即人道的「天人合一」思想。   伏羲畫八卦以明天道,文王作卦辭以序人事,周公作爻辭以卜吉凶,合之,《易經》乃成。伏羲雖創八卦,然不足以表天地萬物之變。故其疊之,遂成六十四卦。《易經》六十四卦,分上經三十卦,講「天道」;下經三十四卦,講「人道」,後孔子作十翼以明萬理,闡明修天道由人道做起的道理,曰《易經繫辭傳》。   易經以乾卦爲首,乾卦六爻的爻辭以龍爲象徵。 龍乃善變之物,可潛水,行地,飛天三棲,取龍爲象,目的是假象寓意,以明變化。六爻由下至上分別用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來表示:分成潛龍勿用、見龍在田、夕惕若厲,或躍在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等六個階段,旨在告誡一位有德君子,如何在人生的過程中,做到德與位相配的道理。  

9 特價450
停售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