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書籍

電動大客車數據分析與應用計畫(2/2)資料視覺化與AI應用(114粉)

為達成市區公車2030年全面電動化之目標,本所自108年開始建置電動大客車營運數據監控管理平臺,並建立資料傳輸作業機制,持續追蹤與掌握導入之電動大客車輛營運績效與長期行駛特性。 對應公車客運電動化導入進程,客運業者在營運管理思維亦需要隨之轉變,考量電動大客車營運特性,相較於過去柴油大客車的營運調度,需更強化於電動大客車數據化資料蒐集與分析,追蹤與掌握導入之電動大客車輛營運績效、長期行駛特性等關鍵指標,以及對應電池營運特性,及早觀察發現異常狀況、釐清與進行改善。 電動大客車數據平臺自110年起開始蒐集電動大客車營運數據,本計畫以電動大客車數據平臺所累積之數據資料為基礎,依據需求掌握與資料可蒐集程度,規劃分析應用指標與分析主軸;挑選8條路線與11處充電站的資料,進行營運數據分析指標案例探討與應用,將分析成果進行資料視覺化呈現與展示,並探討AI應用,就分析成果研提營運面與政策面之建議,提供相關單位掌握,以精進電動大客車之營運與管理。

95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交通行動服務(MaaS)跨域作與應用優化之研究(2/2)應用精進與提升包容性(114粉)

為能循序擴展國內MaaS服務,規劃未來MaaS服務的發展與永續機制,本計畫以前期計畫成果為基礎下,除探討國外MaaS服務之內涵外,亦依照前期擬定之MaaS服務所蒐集之數據進行應用精進探討,來制定我國MaaS數據應用課題與分析建議,並以臺中市MaaS為案例進行分析實做,供其他縣市參考;此外為使MaaS服務範圍更為多元,本計畫就MaaS服務如何與其他區域MaaS服務進行合作為背景進行探討,制定相關推行方式與應用課題,藉以擬定MaaS服務未來進行跨域合作之參考方針,此外本計畫亦透過臺中市敬老愛心點數為媒介,探討Taichung go與MeNGo服務合作之操作方式進行實作,驗證本計畫所規劃之跨域合作方式與課題。考量現行社會服務包容性,本計畫針對現行倡議之包容性宣言與定義進行蒐集,並探討MaaS服務之如何就MaaS服務相關利害關係單位來讓MaaS服務使用族群更加多元且包容,並制定我國未來在服務包容性推展願景下,各利害關係單位之執行策略。另外考量現行MaaS服務如何永續推廣與經營,本計畫以成立MaaS服務組織作為我國MaaS未來發展建議,並制定了該組織之角色定位與組織內容,作為後續MaaS服務永續提供之關鍵利基探討。 針對上述工項執行,本計畫透過Taichung go與MeNGo服務合作來探討本計畫跨域議題及包容性意見蒐集,透過實際踩線團,掌握本計畫所規劃跨域合作機制、包容性探討範疇具一定可行與實務參考之效益,後續相關MaaS服務要進行跨域合作或是MaaS服務包容性功能精進時,可參酌使用。

95 特價39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低碳交通區推動機制之研究(1/2)設置之評估與配套措施(114棕)

我國於111年3月30日發布之「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出12項關鍵戰略,並將「低碳交通區」納入淨零轉型措施。為引導地方政府推動低碳交通區,交通部請運輸研究所於112年至113年期間研究低碳交通區之推動及補助作法,提供交通部應用及補助地方政府推動低碳交通區。 本計畫於112年蒐整國內外低碳交通區類似案例,研提我國低碳交通區分期推動、法制規劃及配套措施等政策建議。目前國際案例實施內容多於市中心以公路為界劃設區域進行車輛管制,然考量我國民情及各縣市交通環境差異,本計畫建議地方政府可因地制宜規劃,短期採試辦先行,強化綠運輸使用環境;中期循序漸進,形塑標竿案例;長期擴大推廣,邁向淨零。在法制規劃方面,地方政府試辦階段可在地方制度法授權內推動(例如:停車差別費率),或積極制定淨零相關自治條例,納入低碳交通區相關規範;如《臺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此外,地方政府應規劃相關配套措施,尤其重視公民溝通與宣導,依利害關係人受影響程度,給予當地居民及弱勢團體彈性管制或豁免;並強化綠運輸環境營造,提升公共運輸服務品質與水準,建立人本交通環境,提供電動車輛補助,以引導民眾改變運具使用行為,減少運輸溫室氣體排放,達成低碳交通區之實施目的。

95 特價42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城際鐵道容量分析暨應用研究(1/2)-編組站及端末站之容量模式構建(114黃)

為因應國內各種鐵道系統建設需要,本所辦理一系列鐵道容量研究計畫,其中在傳統鐵路系統方面,已經發展了鐵道容量分析模式與軟體,做為搜尋容量瓶頸及提升運能的評估工具,然而,對於編組站及端末站之容量分析課題仍有待精進,爰此,本所展開「城際鐵道容量分析暨應用研究」兩年期計畫。 本計畫的第一年(112年)回顧了國內外相關文獻,並考量進路、行駛路徑、交通組成、站內停靠時間與號誌安全時距等因素,構建城際鐵道場站容量模擬模式。在案例分析中,本計畫設計了數個案例進行測試,以確認模式的特性符合先驗知識,此外,更以臺鐵實務案例進行驗證分析,其結果與臺鐵公司的認知相符。最後透過敏感度分析,釐清各因素對場站容量之影響。相關成果如下: 1.完成城際鐵道場站容量分析模式之建構。 2.針對端末站、編組站與中間折返站以測試案例進行分析,確認模式成果合理性。 3.以臺鐵基隆、蘇澳、樹林、花蓮與新竹等站進行實際案例容量分析。 4.進行敏感度分析,影響場站容量主要因素包含: (1)列車於站內停靠時間。 (2)號誌安全時距。 (3)站內軌道數。 (4)列車車種之交通組成。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路口交通環境特性對空氣品質影響及改善指引之研訂(1/2)-調查計畫與資料蒐集(114棕)

本計畫目的係透過蒐集國內、外路口交通空氣污染及車輛空污排放擴散等文獻資料,瞭解路口車輛與環境對空氣污染影響;研擬交通、環境及空污資料蒐集及調查計畫,並透過專家會議諮詢提升調查計畫品質,依所擬定之調查計畫進行路口交通資料蒐集及空氣污染濃度實測。最後,依據蒐集數據的歸納整理結果,初步掌握影響路口交通空氣污染之關鍵因素,並做為第2年期辦理分析與評估之依據。 本計畫完成國內、外路口交通特性對環境暴露影響相關文獻彙析,結果發現,路口交通空氣品質除了受季節及天氣特性影響外,路口號誌管制與幾何配置等交通特性,對於路口空氣品質影響係具一定關聯性,故本年度研究以⸢行人專用時相⸥與⸢行人穿越道線退縮⸥路口交通特性為調查對象,並據以研擬調查計畫。 本計畫於臺北市調查4處路口,每處路口4天、每天12小時,完成交通量及PM2.5與CO濃度實測數據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在行人專用時相路口,行人專用時相啟動或關閉對於 PM2.5 濃度值變化無一致性;而在行人穿越道線退縮之路口,因行人等候區域較為遠離路口機車待轉區及橫向車流,故退縮後區域相較退縮前區域之PM2.5平均濃度略有減量。 考量交通路口屬微環境區域特性,短期監測調查僅適用於呈現特定路口瞬時污染變化情形,建議後續仍應搭配模擬推估污染物擴散情形,以強化解析交通特性對環境空污影響。

95 特價17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DRTS)營運成本、補貼制度及收費制度之研究(1/2)合理成本與營運績效探討(114藍)

我國目前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DRTS)主要服務偏遠地區居民,提供第一哩與最後一哩路小眾運輸服務。本計畫旨在綜整我國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DRTS)經營現況,針對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DRTS)之營運成本、收費制度、補貼制度、績效評估與永續經營等課題進行分析與檢討,透過過去營運數據及實際成本投入,分析其營運績效及多元服務類型(如投入運具、路線彈性度、預約條件等)模式,本計畫兩年期研究成果預期包含分析執行成效及確立合理成本之計算方式、制定合宜之補貼、費率與績效評估架構,以永續發展。首年執行重點將著重在制定共通性成本制度並分析其營運績效,並依其不同營運模式進行合理成本估算,此外會針對補貼制度進行議題式探討分析。 本計畫已針對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DRTS)進行合理成本計算、績效評估及補貼機制進行探討,根據18項成本分類建立合理成本公式,涵蓋一般公路及市區客運,並考量電動車趨勢,提供電動車相關參數作為未來參考依據。此外,所研提之績效評估架構包含「營運效率」、「服務效果」、「服務品質」與「基本民行」四大構面,並採用德菲法篩選指標、再經層級分析法計算權重,其結果顯示基本民行指標重要性最高。另為避免現行補貼僅考量營運成本而忽略社會效益,已就苗栗縣南庄鄉幸福巴士案例進行消費者剩餘與外部效益分析,可做為衡量社會效益並納入補貼評估,本期亦建立公共運輸供給均衡指標,並以桃園市為示範案例設計自付額比例架構,規劃於第二年將持續透過案例實證與多方討論,研提具體可行之制度架構及永續經營策略。

95 特價61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東臺區域整體運輸規劃系列研究(2/3)-供需預測分析(114黃)

本計畫係自105年起辦理之「區域整體運輸規劃」系列研究,於111年至113年辦理「東臺區域整體運輸規劃系列研究」,以東臺區域(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為範圍,分3年期依序進行旅次特性調查分析、供需預測分析及發展策略研析。112年工作重點為建立「2023東臺運輸需求模式」,藉由111年旅次特性調查成果,並進行現況及未來供需預測分析,以利後續年度據此預測成果進行東臺區域整體運輸發展定位與策略檢討。相關分析成果如下: 1.未來年(民國140年)東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趨勢 (1)未來年東臺區域人口數及占比均為下降趨勢,111年至140年東臺區域人口占臺灣本島人口從4.3%下降至3.5%。 (2)未來年受高齡少子化影響,人口老化較全臺嚴重,65歲以上比例上升至36.3%。 (3)未來年二三級及業人口均下降,惟三級及業人口占比微幅上升。 (4)未來年家戶所得將成長0.95%,個人所得將成長1.2%;汽車持有將成長0.32%,機車持將成長0.09%。 2.未來年(民國140年)東臺旅次總量趨勢 (1)111年至140年東臺生活圈及跨生活圈平日總旅次量下降約26萬人次(約6.8%),假日總旅次量下降約35萬人次(約8.9%)。 (2)臺東總旅次下降幅度最大,111年至140年平日下降約23.0%,假日下降約28.2%。 3.未來年(民國140年)東臺旅次分布趨勢 (1)宜蘭生活圈以宜蘭市及羅東成雙核心區,並與周圍衛星行政區密切往來。 (2)花蓮生活圈主要旅次集中於北花蓮,並於假日才有較密切的南北往來。 (3)臺東生活圈旅次多數集中於市區,另有半數之跨行政區旅次集中於臺東市區與卑南鄉之間;未來年旅次越趨集中於臺東市區。 4.未來年(民國140年)東臺旅次運具使用趨勢 (1)東臺跨生活圈不論平、假日皆主要使用小客車。 (2)生活圈內旅次未來年呈現機車比例下降、小客車比例增加之趨勢。 5.未來年(民國140年)東臺旅次量趨勢 (1)各屏柵線之總交通量受整體未來年人口下降因素,平、假日通過屏柵線之交通量持續下降,惟經太魯閣國家風景區受遊客影響,交通量微幅增長。 (2)東臺區域內臺鐵與公車受未來年人口下降因素,通過屏柵線之旅次量持續下降。 6.未來年(民國140年)運輸系統供需分析 (1)未來年平、假日皆以臺北宜蘭間之國道5號及鄰近各生活圈市中心路段較為壅塞,而各生活圈之公路系統服務水準整體尚為良好,且屏柵線需供比大致呈現由北往南遞減之趨勢。 (2)東臺區域臺鐵尖峰時段需供比,平日受供給量影響,以宜-花間往來需供比最高(0.65),北-宜間則因供給量相對高(0.55);假日則呈現北-宜間、宜-花間往來需供比均高於0.6,顯示假日往返北花之旅客明顯高於平日。 (3)東臺區域公車客運尖峰時段需供比仍以北-宜間需供比高,平日約0.8、假日則大於1,顯示假日尖峰時段需求量大增,現階段客運業者仍視現場需求加開班車。

95 特價80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事故碰撞型態導向之路口設計範例推廣示範計畫(3/3)-非直轄市推廣應用(II)(114綠)

混合車流為我國主要之車流型態,為提升混合車流環境之道路安全,前期研究已針對各交通事故碰撞型態的交通工程改善完成設計範例參考手冊。本計畫著重於設計範例後續的推廣與應用,帶動整體交通工程環境更趨於安全與友善。 前期研究完成的「事故型態導向之路口交通工程設計範例參考手冊」(1.0)內容,以路口常見的事故碰撞型態為應用對象,彙整各事故碰撞型態的交通工程改善設計範例。本計畫則納入左轉專用道、車道漸變、減速設施、及行人與自行車空間等設計課題,可供參考應用於路口相關型態的事故碰撞的改善。本計畫將理論、方法、程序等技術以系統化課程,透過教育訓練及實際案例應用,培訓中央及地方縣市第ㄧ線承辦人員,並以實際案例路口進行實務演練,透過理論與實務搭配操作,引領各縣市作業程序與觀念的改變,以落實其當地事故地點改善作業中,並由實際應用計畫的結果,持續檢討改善應用設計範例參考手冊的內容。此外,本年度另就路口附近的停車空間及公車站設站問題,加以檢討,研擬設計範例,一併納入本年度的「事故型態導向之路口交通工程設計範例參考手冊2.0」的補充修訂之中。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事故碰撞型態導向之路口交通工程設計範例參考手冊2.0版(114綠)

交通安全改善工作是一個精緻化的改善作業,必須有一套有系統的診斷分析的程序,本手冊基於肇事診斷學的診斷分析程序,整合各項交通安全工程設施的設計與配置,針對各肇事碰撞型態的可用改善措施提供設計範例,供道路管理單位與道路設計者使用。於本手冊依照常見之事故碰撞型態提介紹與分析,並彙整提出改善策略與範例,對應之碰撞型態有右轉側撞、左轉側撞、左轉穿越側撞、擦撞、追撞、交叉撞。另也對於重要之課題進行探討,以補充改善事故以外之道路問題,課題包含行人友善、巷弄降速、路段速度管理、路口自行車安全、近路口停車問題。 手冊使用時需先蒐集路口之肇事資料,輔以交通特性及幾何特性等資料,同時須考慮到上下游關係、路邊停車狀況、周邊設施出入口等情況。若能蒐集到肇事現場圖,則據此繪製肇事碰撞構圖後,依肇事診斷學來進行交通安全改善工作,參考此一範例參考手冊,產生改善方案。但是也可以由經驗判斷出各個肇事經常發生的位置,對照此範例參考手冊的做法,產生改善方案。在產生交通安全工程改善方案過程中,針對各個肇事碰撞型態,可對應設計範例參考手冊所歸納出之肇事碰撞起因,找出可能的道路工程與交通工程現況問題,再依本參考手冊研擬之改善對策與改善設計範例研擬出改善方案。

95 特價42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建構運輸管理機關(構)之調適專業能力(1/2)課題研析及課程規劃(114棕)

依氣候變遷因應法,推動氣候變遷調適能力建構為各級政府應盡責任,且各運輸機關(構)人員調適專業能力是推動調適工作的基石,以確保能夠依照我國調適政策推動方向順利執行各項調適準備工作,降低未來極端天氣對運輸系統造成的衝擊。爰此,本所以2年期辦理「建構運輸管理機關(構)之調適專業能力」計畫。 本年度(第1年期)計畫透過國外調適發展趨勢、氣候變遷因應法、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等文獻回顧,並與運輸管理機關(構)訪談,據此滾動檢討運輸系統調適四大策略15項措施,以強化運輸系統調適策略及措施內容,並蒐集補充各措施之國內外具體實務應用案例。其次探討運輸管理機關(構)應具備之調適能力後,執行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盤點目前運輸管理機關(構)人員的氣候變遷調適認知素養與調適知能缺口,據以規劃氣候變遷調適專業知識課程,規劃內容包含課題、課綱、師資和時數。本年度並對通案性、需求性強及優先性高之運輸調適專業知識辦理12小時之教育訓練。

95 特價3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26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