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苗栗縣第27屆夢花文學獎/第27屆夢花 新詩 散文 短篇小說 報導文學 母語文學 文學獎 - 領略文學薰陶與鼓勵文學創作,培育藝文人口,從每位得獎者的文字中,看見文學的繁花盛景,藉此保存地方文學,傳承文史。
2024年苗栗縣第27屆夢花文學獎/第27屆 夢花 青春夢花 小夢花兒童詩 文學獎-鼓勵苗栗學子的文藝創作風氣,以真誠的文字書寫童心,具有創意的文字表達真善美,從作品的文字中,看見真摯的情感及生命力,讓培育苗栗文學持續茁壯成長。
為寫實小說集,文筆細膩取材多元,書寫鄉土人文生命史感人肺腑,可感受到作者的社會洞察力與人生歷練。2024年苗栗縣文學集/資深作家文集/富貴浮雲/黃瑞田
是客語創作的散文與詩的合集,書寫平日所見人事物,客語用字準確道地,文筆簡潔、流暢、內容貼切,客語素養及人文關懷在字裡行間顯露無遺。
以自己童年生長的古厝為中心,描繪竹南鎮早期的生活環境與社會文化,重現早民純真、樸實、友情、勤勉的精神,充滿鄉土之情彌足珍貴。
筆觸多元,寫實、嘲諷、寓意、禪意、浪漫皆有,文字精妙,即使描寫不堪之境,也似晨露滌塵。王幼華(1956年-),國立中興大學中文博士,曾任國立聯合大學華語文學系系主任、國立聯合大學台灣語文傳播學系專任教授。出版作品有《兩鎮演談》、《土地與靈魂》、《騷動的島》等小說、散文集。學術論著有《清代臺灣漢語文獻原住民記述研究》、《考辨與詮說一清代台灣論述》、《蚌病成珠一古今作家論》、《修辭與考辦》、《苗栗縣文學史》(與莫渝合撰)、《苗栗縣志》〈文學志〉(與莫渝合撰)、《頭份鎮志》〈社會志〉(與張美珠合撰)、《精神分析與創傷文本》,學術研究深獲學術界肯定。文學創作曾獲吳濁流文學獎、中國文藝協會獎章、中山文藝獎、全球華文星雲文學獎報導文學獎二獎(首獎從缺)。長篇小說《土地與靈魂》亦有日譯本。
以家鄉特產紫蘇(拐絲)的生命力,鼓勵常轉學的孩子,如何適應新環境,具有正向教育意義。 劉嘉琪,現職國小老師,二十五年來在基層教育工作崗位上,持續以身作則,以「愛」寫讀本,以「愛」編教材,以自己親身的著作,為孩子們說自己家鄉的故事,朝著推動閱讀教育的理想前進。
以五色鳥與領角鴞的親子關係宣示森林裡生態共生的重要性。 曾淑敏,出生於新竹,年少時移居苗栗三義,從事美術教學和在地導覽工作30年,是兩個男生的媽媽,多樣身份與多重任務,開啟了創作兒童繪本的契機,淑敏成為愛說故事的人。 著有《樟樹根和樟樹頭》、《
藉著阿團的追尋,介紹竹南的古蹟、生態、隱喻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要勇敢做自己,值得推廣的品德教育繪本。 劉怡君 苗栗客家人,畢業於臺灣師大國文系、交大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碩士班。高中國文教師。與蔡詠宇合著兒童文學創作集《送子鳥驚魂記》。 蔡詠宇 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碩士班。 自由接案的創作者,興趣為畫圖、看動畫以及拍影片記錄生活。 曾獲 2023、2024 年苗栗縣客家語童詩童話教學繪本創作競賽優等。希望透過這次的繪本創作,讓更多人看見家鄉的美好。
夢花文學獎專輯(一)是夢花文學獎得獎作品,含萬芳羽計70位作家,得獎作品分為青春夢花-國中組、青春夢花-高中職組、小夢花兒童詩,得獎作家身份為就讀苗栗學子或為苗栗子弟。 鼓勵苗栗學子的文藝創作風氣,以真誠的文字書寫童心,具有創意的文字表達真善美,從作品的文字中,看見真摯的情感及生命力,讓培育苗栗文學持續茁壯成長。
鼓勵苗栗學子的文藝創作風氣,以真誠的文字書寫童心,具有創意的文字表達真善美,從作品的文字中,看見真摯的情感及生命力,讓培育苗栗文學持續茁壯成長。
黃美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臺北市光復國小教師(現職) 曾擔任教育部本土語言指導員、臺北市客家語教學支援人員培訓研習講師、桃園市客語薪傳師增能講師、臺北市多語文競賽客語字音形評審,是客委會薪傳師(語言、戲劇、文學類)。 曾獲第八屆閩客文學獎客家語散文類教師組第二名,108年全國多語文競賽教師組客語字音形特優。 是客語創作的散文集,書寫平日所見人事物,客語用字準確,文筆流暢、風格清新,創作內容貼近苗栗在地生活。
張珍華,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彰師大教學碩士,苗栗縣維真國中教師。民國九十八年天下雜誌閱讀典範老師,一0五年教育部標竿典範閱讀推手,曾獲得夢花文學獎散文首獎,全國語文競賽教師組作文第四名及特優。 於閱讀與寫作中有三個光源:一是來自田香蘭老師的啟發,辦理兒童讀經班,為社區增添琅琅書韻;帶著學生走讀及閱讀寫作,推擴學生的視野;二是受到學生林鴻瑞的影響,開始書寫生命;三是透過陳招池校長的指導,一0六年開始參加全國語文競賽。 身體裡住著善感的靈魂,有屢敗屢戰的韌性,習慣在爬山時吐出雜慮,吸入思縷清新。從閱讀中含英咀華,雖不能作為文章,其書滿家,但生命的弧線已由此延伸,放手寫來,何其自在! 書寫個人生活經驗及教學工作心得,文字平實,文筆流利、感性、溫馨,敘事條理分明,能反映出作者對生活正向肯定的情意,具正面教育。
方群,本名林于弘,臺北市人,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學士,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曾擔任國小、中學及大專教師三十餘年,並兼任《國語日報》特約編輯,《臺灣詩學學刊》主編,康軒版國語教科書主任委員,現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創作曾獲:中華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國軍文藝金像獎、吳濁流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臺灣省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 著有詩集《航行,在詩的海域》、《微言》、《沒有任何題目需要隱藏》、《桃園詩行》與《基隆詩行:山海繫留》共十五冊,論述《臺灣新詩分類學》、《初唐前期詩歌研究》、《群星熠熠——臺灣當代詩人析論》等多種。 以溫暖的文字把苗栗風土文化展現無遺,值得慢慢品讀貓裏之美。
以蝸牛意象擬人的好奇心,探索自然界的生物認識蟲兒,以精緻、豐富、饒趣的圖畫,描繪螢火蟲生態,言簡意賅,表現出螢火蟲不同時期的外型特徵及生活型態。
趙珮君,澎湖人,畢業於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喜愛繪畫,與姐妹共同創辦「艸十子工作室」接案創作,曾著作菊島故事繪本《小天的秘密》。 以銅鑼特產杭菊鋪陳故事,,慢開的杭菊小悠,幾經一番掙扎與努力,最後盛開為變種粉紅杭菊。有勵志意義,一個具有正向教育的繪本。
教育處處長葉芯慧,教育處圖資科科長彭秀珍,教育處圖資科輔導員黃馨蕙、饒芫慈、劉佳欣。111年苗栗縣社區共讀站成果專輯-共讀苗栗有GO站介紹苗栗縣107-111年間完成設置的31所學校社區共讀站之規畫設計及特色元素。
為作者多年來刊登各報章雜誌的小品文彙集,書寫生活趣聞、養生健康、新冠防疫等個人日常經驗及對時事所感,文字平實真誠,貼近生活的溫馨小品文。寫作成果分別是『台灣書店』出版三本書;『師大書苑』出版七本書;『一家親』出版兩本書;參加『苗栗縣政府』文學獎,榮獲文學家作品集一本,資深作家文集四本,總共出版17本書,持續寫作是我生活的日常。
以客家母語書寫日常、人生百態,同時掌握客語文字韻味詮釋客家諺語,內容主題環繞客家生活情懷,文筆流暢。
熱中攝影參賽到處拍照,取材通常為南庄附近的人文風土、自然景色等,對人像攝影還是情有獨鍾。用相片寫故事,有親情和鄉情。以照片搭配文字書寫南庄故鄉之人、事、景物情懷,體裁新穎,富有文史意義,文字平實而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