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鏡合輯方式,編寫三則在地故事:《文學陳千武》、《在九九峰夢遊烏溪》及《聽竹仔聲講竹山》,並邀請插畫家分別繪製各則故事的精美插畫,通過不同的視角與敘事方式,呈現了南投縣在地多元的文化歷史與人文風情,讓讀者更瞭解南投的在地文化,本書以台語文撰寫附有華語文可對照閱讀朗讀,書末附有台語有聲書,以達推廣學習之效。
本書的作者是客家人,基於對客家文化的一份使命感,長期以來持續以客家相關的內容進行書寫,而本書《南投客家多光彩》則是作者以南投縣的客家作為主題,試圖從人物、聚落和其他的面向,來呈現南投縣客家的豐富和精彩。
這本集子裡,我認為寫得最好的是〈往事隨風飄〉,寫純情的年輕人阿斌和海倫的互動故事。海倫因家境的關係不得已嫁給有情有義的老人,但念念不忘阿斌當年借給他的600元,多年後請他的先生到學校致謝還加倍還錢。這是我在72歲到75歲嘔心瀝血的創作,如今體力漸衰,還罹患攝護腺癌,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餘命創作。總而言之,書中的每篇小說都寫著熱切的希望,人的一生充滿了荊棘和鴻溝,而希望就是讓我們能活下去的金丹。
2024玉山文學獎新詩、散文、短篇小說、古典詩、報導文學等之得獎作品彙集成冊,包含食全大補、埔里紙、祖靈之歌、返鄉(Kulumaha)、山與骨之歌、冬天的夏南瓜、我的家鄉希娜巴蘭、所見的那片田、赤子歸、奸臣、猴之紀事、百葉孔後的秘密、眉原,北港溪畔的泰雅族百年遷移史、濁水演義-濁水媽與水鬼隊、放送一甲子的悲歡離合-電影放映職人,張松如……等。
創意,來自內心的感應或召喚。寫賞析對我來說,就是在追溯生命創意的閃光,讓我在探索意象的過程中重新認識自己。此書只不過是提供一些「迷路」時領會的一些心得與趣味,期盼大家也能帶著「享受」的心情,走入小詩奇妙的界域。
本書作者,一生熱愛鄉土,撰著四十餘冊,屢應機關團體之邀,寫作鄉土美術工藝文章。今年特別分從「印象鄉土美術、史前文化美術、原住民工藝、傳統竹藝美術、藍染工藝、宗教信仰工藝、平面繪畫美術、文房什寶美術、表演藝術、台灣茶藝」等等,加予整理分享大家
2023玉山文學獎新詩、散文、短篇小說、古典詩、報導文學等之得獎作品彙集成冊,包含我誕生在瑞岩的石縫裡、父親的竹海、雲在Buqaiz、玄奘舍利、為妳朗讀 在我愛妳的那一刻、封香、「內地」、櫻前之夜、奔跑的蛾、無明、弔挪威宣教師徐賓諾四首並序、草屯行遊兼憶鄉人四首、南投縣玉山文學獎文學貢獻獎得主四詠等。
南投縣是全台重要的茶葉產區,南投縣政府於民國108年率全國之先,將「傳統手工製茶-鹿谷烏龍茶、名間埔中茶」登錄為「傳統知識與實踐」類別的無形文化資產。早期傳統手工製茶全依靠人力手工,並須配合天候,過程包含地方社群與自然環境的互動,發展出專業知識與技術。本書為南投縣政府文化局透過口述歷史調查研究,將公告認定的鹿谷烏龍茶保存者蘇文昭師傅、名間埔中茶保存者陳茂淳師傅的製茶流程,及過去鹿谷、名間兩地傳統茶農的製茶生活,以文字方式留下紀錄。
岩上老師為臺灣文壇重要的本土詩人,1958年8月因教職遷徙南投縣草屯鎮設籍,在南投終老。創作時間超過一甲子,不論在現代詩、散文、兒童詩、詩評論……等各方面,都有質量俱優的作品。1976年,他與詩友在草屯創辦「詩脈社」,發行《詩脈季刊》,企圖由鄉村的邊緣位置發聲,提昇寫作與閱讀的風氣,聯繫作家群體之間的情誼,並推動文學出版。同時,他也應聘主編《南投青年》,確實地透過行動灌溉南投後進作家。1992年起主編《笠詩刊》八年,將笠詩社的活動重心移往草屯,並爭取世界詩人大會在南投日月潭主辦,這些活動是南投文學史上重要的一頁。岩上老師不幸於2020年8月1日離世,留下豐碩的文學作品,對於台灣文壇具有標幟性的卓越成就,也是台灣作家的典範。他離世後,國內外眾多文壇摯友與後輩,紛紛以隨筆、追憶散文或現代詩的形式緬懷他。《捕捉時代,詩語言的能手-岩上紀念文集》彙集66位作者84篇追思文,字裡行間可看出岩上老師受到眾人的敬重與仰望。
李瑞騰教授為南投縣草屯人,2006年起曾主持南投縣文學資源調查計畫及《南投縣文學發展史》上、下卷的編寫,耗費六年時間,將本縣文學發展的重要史料逐一爬梳整理,為南投文學留下重要的研究成果。今年適逢李教授自教職退休,其公子李時雍編輯的《深情回望-李瑞騰受訪錄》,蒐集眾人訪談李教授寫就而成的篇章,讓我們對於李教授精彩的創作、學術、教學生涯有了清晰的輪廓。
出身於鹿谷茶鄉的向陽教授,是知名的詩人、新聞人、編輯人、學者和文化推動者,著作等身且獲獎無數。創作類別廣泛,新詩、散文、評論、兒童文學、時評均拿手;研究專長包括報導文學、文學傳播、台語文學、文化研究、現代詩、台灣新聞史、台灣文學思潮等。2020年8月自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屆齡退休,教學的部份雖告一段落,然文學研究、詩歌轉譯、講座、主持、評論……等文學活動仍熱絡進行中,在各縣市仍常見他的身影,足證文學是他一生的志業。《向陽研究資料彙編》為向陽老師高徒、詩人李桂媚編選。內容包括向陽老師的生平、作品目錄、文學年表、研究綜述、重要文章選刊及研究評論資料目錄,可說是研究向陽老師最完整的一部工具書,這是本縣出版的第一本研究縣籍作家的專書,意義非凡。
「三代織女─一個賽德克家族的技藝與記憶」介紹張玉英、張貴珠和張鳳英三代,從織布是一種文化信仰開始,簡略敘述從早期部落傳統,歷經日本政府理番政策、國民政府山地平地化政策、高機進入部落,一直到晚近原住民族意識覺醒,賽德克族傳統織布文化因應歷史發展與社會變遷,從原本的重要地位到被禁止、沒落、遺忘。現在即使文資單位重視,有識之士呼籲,但是極少數擅織的年長織女逐漸凋零,技藝傳承仍然面臨困境的故事。
「漆采本紀—南投縣漆藝發展史」針對南投縣漆藝發展史進行調查研究,南投縣為我國漆藝發展中最為知名的縣市之一,漆藝在南投縣的發展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多重優勢組合。天然漆原料之外,因緣際會南投縣內亦聚集全國最多的漆藝菁英、關心漆藝的民間組織以及相關的產業團體,在各創作者、製造者、組織、團體的努力,以及政府機關與政策的推展下,可以說是全國漆藝的學習與傳承面向最廣、最盛的縣市。
《南投縣繪葉書》日治時期影像及遊記,內容主要以時人遊記、日記、相關報導與影像呈現當時南投縣的各種原貌。本專輯出版可讓民眾走訪南投時藉著先人的行腳比對現代與過往的足跡,親身感受先人的智慧與旅程。
一生心力奉獻給埔里的文化推手──王灝,2016年因病辭世。本書篇章大致以出身埔里的陳瑩芳2017年碩士論文為根據即《鄉土記憶與民俗采風——王灝及其作品研究》,附錄二羅列的〈王灝未集結單篇作品〉為基底,逐篇比對王灝出版作品集並篩檢增刪,後經李瑞騰教授整編後,分輯而成。本書內容大部分寫埔里,或進一步書寫南投,有地理景物、民風習俗及文學藝術,充滿濃厚鄉土情懷,留給後人無限感念與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