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8的旅程】孫心瑜圖.文冰山A68碎裂了,它要到何處旅行?阿德利企鵝阿德也踏上了尋找黑冰的旅程,阿德最後能找到傳說中的黑冰嗎?全球暖化的現象是存在的,尤其是在寒冷的地區。許多關鍵證據都在極地發現,如:南極冰山的消融。藉由一點點哀傷、一點點逗趣的黑色幽默,從企鵝阿德的視角,看看離我們似乎遙遠的南極正在發生中、與我們切身相關的故事。【怪鯨魚】李馨雅圖.文阿布想要吃好多磷蝦,才能噴出粉橘色的便便,但是磷蝦似乎變少了!於是阿布要查出「是誰吃光了磷蝦」,才發現到南極的許多生物都仰賴磷蝦而活,原本足夠讓座頭鯨都能吃飽的磷蝦被誰吃了?是賊鷗?食蟹海豹?座頭鯨?怪鯨魚?藉由阿布的故事探討永續漁業的相關議題【皇帝企鵝,讓我為你畫張像】楊恩生圖,潘玉潔文愛德華・阿德里安・威爾遜(Edward Adrian Wilson)於二十世紀二度參與史考特的南極大陸考察,身兼數職:隨隊醫生、生物學家、畫家。1901-1904 年的『發現號』旅程中,威爾森已對帝王企鵝有初步認識;1911 年的『新地號』旅程,他於冬天涉險前往皇帝企鵝的孵育地,可謂有史以來最為艱困的科學採集之旅。【你所不知道的南極】-楊恩生圖,李馨雅文遠在地球最南端的南極,僅僅只有冰天雪地?本書是南極的小小百科全書,簡顯易懂地介紹南極的壯麗地景、特有的生物、人類對南極的探勘歷史,藉由生態藝術舵手楊恩生精確寫實的描繪方式,生動地帶領讀者進入神秘的極地世界。【小黑炭的飛行夢】陳秀鳳圖; 潘玉潔文跳岩企鵝小黑炭夢想長大後能擁有鄰居信天翁寬大的翅膀及飛行能力,在得知自己不會飛行之後感到沮喪。媽媽告訴他跳岩企鵝有高人一等的跳躍能力,小企鵝勤加練習。直到漸漸成長,換好一身嶄新的羽毛,與其他同伴一起跳入洶湧的大海中,他才終於了解自己在海中無拘無束噴射悠遊的超能力,就如同其他鳥類能在空中飛翔一樣。
生態藝術家楊恩生教授在一趟南極洲之旅後,用他的畫筆將他從冰天雪地所得到的信息與感動傳遞给我們,包括動物的困境與未來。這本《築夢南極——不可能的任務》畫冊仔細說明畫家如何將南極的地景搬到畫紙上。海科館表示,國內知名生態藝術家楊恩生教授,同時也是一位無畏冒險犯難探險者,在疫情期間,特別率領團隊遠赴南極海蒐集題材,經歷了被多國拒絕靠岸與數周的海上漂流後,終於達成使命,並在海科館駐館期間完成了這50餘幅南極生態畫作。這些畫作並於展覽中展出,集結理想、勇氣、品德於一身的故事,希望帶給觀眾感動與追求夢想的力量,也期待觀眾藉此瞭解南極對全球氣候的重要性。
臺灣四面環海,但是海洋卻離我們的生活遙遠,海洋科學更是不懂中的不懂。然而、實際上海洋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天,從餐桌開始到氣象預報、自來水、垃圾、用電、加油、颱風、地震、國防外交乃至於文化藝術等等,每一個議題都是海洋議題。本書將複雜的海洋科學分成海洋物理、海洋化學、海洋生物、海洋地質、海洋工程與海洋政策六大類。用口述歷史的模式,蒐集海洋研究單位史料與採訪資深海洋科學家,藉由報導研究工作者的生平,呈現“什麼是海洋科學”這個最基本的問題。全書沒有數學公式、沒有化學式、沒有生物學名、也沒有冗長的官式頭銜,故事伴隨著臺灣社會發展,暨講述科學也記錄歷史。全書第一手報導14位臺灣當代海洋科學大師。寫科學家的成長也寫一個領域的興起與發展,是少見的臺灣科學家紀實。由海洋科技博物館專業編寫,是一部嚴謹又活潑生動的科學當代史。
從歷史、產業、景觀、文化、旅遊等觀點,深入探索八斗子地區,讓民眾在海科館參觀之餘,順遊八斗子周邊景點,感受豐富的自然及人文景觀,帶動地區觀光產業活絡,帶領民眾一同尋海味、旅遊去。
本書為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兒童廳的導讀手冊,介紹兒童廳中模擬的海岸、海底及漁船造景及創意與趣味等遊戲區域及展示理念,讓海洋教育的學習變得更有趣。
本書籍為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依文化部公共藝術獎助條例下,針對館內設置5件永久公共藝術作品及系列的公共藝術計畫活動出版的紀錄專刊,並作為永久教育推廣書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