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調查統計,蒐集臺灣地區原住民族人口之質、量、勞動力特性及其就業與失業狀況及非勞動力構成等資料,掌握原住民族勞動就業概況,提供政府擬訂就業相關政策之決策參據,藉以評估原住民族就業促進各項法規及措施利用情形。
本書籍以本園區富谷灣區民族植物,配合本中心推動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申請「環境教育場域認證」,並推廣原住民族植物90種。本手冊之出版,即希望擴展原住民族知識的領域視野,結合文化與環境教育的議題,讓大眾更了解原住民族帶給台灣的文化多樣性。
2016年8月1日原住民族日,總統蔡英文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使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為過去殖民政府及威權統治對原住民族道歉的國家,也因此引領了整體國家政府及主流社會的改變。本專刊係為記載原住民族委員會在2016至2023年間就原住民族語言文化、健康照護、土地權利回復、基礎建設等各項政策或措施之推展成果,並以族人小故事記錄相關政策受惠者的心聲,呈現機關施政真實有感的成果。
8月1日為我國「原住民族日」,原住民族委員會於112年8月1日在高雄展覽館舉辦「112年度全國原住民族行政會議」邀集中央與地方原住民族行政事務機關,回顧過去7年原住民族政策成果,就現況與未來政策發展交換意見,共同保障原住民族權益發展。
在當代藝術的範疇中,原住民當代藝術是極重要的一環,歷史的脈絡一路走來,原住民藝術的形成與發展有份量的發生。為推動臺灣原住民族藝術創作與藝術史知識的建構,集結30位臺灣原住民族當代藝術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內容結合口述、作品、評論,並彙整資料建構臺灣原住民族藝術年表。
以大山地門藝術為軸,15位在地藝術家創作為緯,勾勒大山地門斜坡文化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及其被邊緣化但仍掙扎生存著的自我觀看與身份認同。
樂舞展演一直是本中心極為重要的工作,欣逢2017為本中心成立30週年,特別將過去至今曾製作而廣為熟知歌曲中遴選29首歌曲,集結專輯CD,作為日後相關專家學者與學生欣賞之工具書。Promoting the indigenous cultural performance has been the important task of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s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er (TIPCDC) for 30 years ( 1987-2017). To celebrate the 30th birthday, TIPCDC has selected 29 popular songs for one memorial album, share precious indigenous music with our friends who enjoy and appreciate indigenous culture.
文化園區站在協助民族歷史文化復振的角色與功能上,感謝實踐大學對排灣族石板屋的重現,讓具人類文化資產價值的石板屋能在台北市獨樹一格、屹立不搖的完整留存,另外彙編記載5棟流浪在外石板屋的搬遷歷史記憶及田調資料以專書編輯出版,讓國人及部落族人能更瞭解排灣族石板屋文化資產的重要性。
王昱心以「蔓延」 (Spreading)為主題的創作個展,乃延續先前「再現」(Representation)、「重組」(Reconstruction)的兩次展出,完成「看見神話」三個階段的創作。在本系列的作品中,她不斷藉由文字論述的省思和創作展覽的呈現,表達她對族群文化的關懷、體會,開啟與讀/觀者的溝通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