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投稿期間:2025.04.17-2025.05.31
徵文,龍顏FUN書獎,閱讀心得,宋怡慧,投稿,影音投稿,獎金,蔡淇華,許榮哲,國中,國小,高中,閱讀,寫作,愛書大使,羊咩,短影音 徵文,龍顏FUN書獎,閱讀心得,宋怡慧,投稿,影音投稿,獎金,蔡淇華,許榮哲,國中,國小,高中,閱讀,寫作,愛書大使,羊咩,短影音
‧高中組得獎作品/2025/離經叛道的炙‧戀
孽子

孽子

79特價213
林承蕓
高中組 ‧ 第2名
苗栗縣國立苗栗高中  一年六班  林承蕓

離經叛道的炙‧戀

「在我們的王國裡,只有黑夜,沒有白天。天一亮,我們的王國便隱形起來了,因為這是一個極不合法的國度。」(P.10)

白先勇老師的《孽子》發行於1983年,一個尚未解嚴,思想封閉的時代背景,言論自由和報刊文學自由無異乎奢望,更何況是一本關注同志議題的小說?在那個年代的台灣社會氛圍下,同志議題是一種不能談的禁忌,甚至是種罪惡。果然發行後,引起不少騷動,甚至被一些知名前輩作家批評,視其為「傷風拜俗」,我無法想像白老師僅是藉文字撰寫同志的故事,就引來如此批評?這樣的社會風氣給予同性戀者是怎樣的壓迫?承受的是怎樣的異樣眼光?同志被視為罪,被視為不法分子,會遭逮捕、抓去審問,人們對他們避之唯恐不及,他們被放逐與社會的邊緣,被視為「變態」、「怪胎」,甚至是「精神病」。如書中首段「這是一個極不合法的國度」「不被承認」、「不被尊重」,他們無法相容於這個社會,他們在自己的國度生活著,是鄰近總統府的新公園。那些被趕出,逃出,無所依歸的孩子都會到那裡去,像是一群青春鳥兒,飛向那座老巢。

白先勇老師以這樣濃厚強烈,似是火焰的文筆燃燒著我的心靈,像熊熊烈火,無法熄滅,字字觸動人心,感人肺腑。白老師細細刻畫著書中的父子親情、母子親情、兄弟情、及同志戀情;寫溫馨,寫悲情,寫糾葛,都是如此賺人熱淚。其中以「父子親情」是讓我最為觸動的,一位不得志的父親將所有期盼、夢想、報國理想寄託於兒子身上,全力栽培,卻因發現兒子是同性戀,盛怒下,將他逐出家門,大罵著:「畜生!畜生!」 我感覺到,那是一種失望透頂所說出氣頭上的話,絕非本意,只是無法接受,氣昏了頭;書中有另一角色 「傅老爺」,他是這群青春鳥兒精神上的父親,照顧這些。在2020年的《孽子》40周年論壇中,白先勇老師曾說,《孽子》也可以改叫做《尋父記》他們尋找著可以理解,包容他們的父親,而傅老爺就成為他們內心的父親。傅老爺也迫切想了解這群鳥兒的心靈世界,因為他已故的兒子就是這樣的男孩。傅衛,一名年輕有為的標準軍官,是父親最心愛,器重的兒子,然而當傅老爺發現自己兒子在軍中做出不可告人的事情,判了軍法,他嚴厲譴責,卻讓兒子做出無法挽回的傻事。傅老爺經歷那種痛楚,他不希望阿青父子也感受到無法挽回的悲痛。

看完《孽子》,我感嘆書中的父子情是多麼矛盾、複雜、無法言喻。「愛之深,責之切」一個做父親對子女的關愛,不像母親那樣輕易說出口。如同我的父親對我的愛與責,時常對我罵出些傷人的話語,不是本意,卻是情緒上的話語,我也時常在起爭執時,不受控地講出尖酸刻薄的話,我急於證明自己的行為,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自己是對的;我想掌握自主權,想擺脫來自父親的束縛,迫切地,想表達內心的聲音。青春期的烈火燒得越來越旺,叛逆的心如狂風暴雨,想擺脫一切無理的規定與束縛,那是一種渴望自由的心境。我不再如以前那般聽話、乖巧;我對父親講出的話存有質疑,不再認為都是正確的;變得敏感,內心如一根根犀利的尖刺,傷害身旁所愛之人,也像隻怪獸向父親咆哮著。一次次的爭執,是無盡的懊悔,情緒平和後,卻無法想像自己為何向深愛我的父親說出那樣傷人的話。我何嘗不知那是父親對我的關心,卻無法掌握自己的情緒,我愛我的父親,如同傅衛對傅老爺的父子情,他愛著自己的父親,努力地成為父親心目中最驕傲、器重的兒子,卻因為自己與眾不同的性向,毀了父親的一世英明,丟了父親的面子。對於父親的冷漠不回應,傅衛再也承受不住世俗的壓力,舉槍自盡,這成了傅老爺最深層的痛。白髮人送黑髮人,是旁人無法想像的痛,我想,傅老爺承受的苦絕對不比傅衛小,內心是多麼煎熬,多麼地無法接受。我相信父母與子女的愛是雙向的,都是為了對方著想,愛著對方,卻都不懂得「好好溝通」。親子間的紛爭大多來自不會「溝通」何不互相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去了解他們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好好溝通」可以減少更多的爭執,避免那些無法挽回的痛苦。

「情」是如此難以言喻的複雜,若即若離。書中的「龍鳳血戀」又是多麼淒美、激昂;是公園的神話,是潰堤洪水般的情感。在《孽子》2014版的舞台劇中,以舞蹈呈現龍鳳戀情,我看著那場演出而深深為之震撼!那是兩個演員精湛的交鋒,阿鳳全程無一句台詞,有的是力道強勁的獨舞,兩條粉紅綢緞帶,他在綢緞上,盡情翻騰、舞蹈,那是一種力與美,如同一隻野鳳凰,自由瀟灑,不受拘束。迷濛的光影下,阿鳳穿著一襲紅衣,與龍子穿的白色襯衫,呈現出鮮明的對比;龍子話語中盡是狂熱的愛意,激情的、瘋狂的,卻愛而不得……。而《孽子》的改編連續劇配樂「龍鳳戀曲」,那是大提琴家范宗沛老師所演奏,范老師的演奏搭配影視戲劇張力,是如此動人,大提琴渾厚濃烈的音色演奏著充滿情緒波折的音符,似是這令人琢磨不透的情意糾纏。

一次,法國《解放報》向作家們提出一個問題「你為何而寫作?」白老師很直接的回答:「我希望把人類心靈中無言的痛楚轉化成文字」《孽子》裡的文字正是展現當代同志族群心中無言的痛楚,不公。《孽子》是一部寫「人情」、「人性」、「人倫」,以「人」為本的經典鉅作!是一部觸動人心,使人動容的經典現代文學。從小說到電影,到電視劇,再到舞台劇,歷經多年,《孽子》感動著世世代代的讀者們,打開人們對於同志生活的想像,更加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引發我對社會、人性的深刻思考。

書中的文字無不透露,同志,在這個社會下,是個不「正常」的群體。那,何謂「正常」呢?男生喜歡女生,女生喜歡男生叫做正常?我認為這是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和傳統期望。如同這個社會認為男生應該陽剛正氣,女生應該溫柔端莊。身為一名女孩子,我從小就很討厭穿裙子,只喜歡穿褲子;喜歡藍色,不喜歡粉色,還喜歡玩一些所謂男孩子喜歡玩的玩具,在旁人眼裡完全不像位「正常」的女生該有的樣子,身旁的長輩,甚至是鄰居都想說服我穿裙子,幼時的我不解,為甚麼要穿裙子才像女生?穿了褲子就不是了嗎?至今我也不解為何會有如此的約束。台劇《她和她的她》有一句話「秘書就要有秘書的樣子。」劇中的公司規定秘書要化妝,不能太濃、不能太淡、高跟鞋要3公分以上、5公分以下,要穿?色柔和的服裝……等,盡是對秘書的刻板印象,也像是影射社會中無處不在的性別刻板印象。從小服裝穿著中性的我,時常聽到「女生就要有女生的樣子」我很好奇女生應該是怎麼樣子?穿著裙子,行為溫柔端莊,喜歡玩洋娃娃,喜歡粉紅色就叫女生嗎?在我的眼裡女生應該是愛自己,展現自己喜歡的樣子,不受拘束,我們不被任何標籤定義著!男生也是如此,同志群體亦是如此,刻板印象如同一座大大的鐵籠,綁架這個社會的人們,我們要掙脫這些無理的束縛,自在的活出自己的人生!

如今,台灣同志平權開展,同性婚姻合法,同性伴侶可以領養無血緣的孩子,他們不再需要毫無尊嚴地隱藏自己,不用像隻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逃跑著,我很高興我們的社會努力地邁向更尊重、更包容他們的世代,更多的了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負面偏見,而當年的黑暗國度「新公園」也漸漸地不再是同性戀者的聚集地。新公園,變成現今熟知的二二八和平公園。我相信,他們的國度不再黑暗,沒有那些異樣的眼光,這群青春鳥兒可以飛向自己所愛的國度。

「愛心中所愛之人,何錯之有?」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