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括亞裔美國演員的一世紀璀璨身影首部以亞裔為主的電影百科全書8大主題分類 逐一盤點亞裔影人經典形象收錄100餘張劇照 亞裔畫家手繪精美電影海報亞裔美國人如何躍上大銀幕,成就我們今日所見的光景?這本集錦涵蓋了130多部電影,時間跨度超過100年——從1915年西席地密爾(Cecil B. DeMille)的《矇騙》(The Cheat),到李安(Ang Lee)的《囍宴》(The Wedding Banquet)、王穎(Wayne Wang)的《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再到2022年丹尼爾雙人組(Daniel Kwan、Daniel Scheinert)橫掃奧斯卡的《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透過亞裔插畫家精美的作品,還有好萊塢各地編劇、演員、製片人和導演的個人軼事,這部開創性的書籍探討了這些標誌性的電影如何塑造了美國對亞洲人的觀感,以及亞裔美國人如何看待自己。書中收錄了多名好萊塢知名面孔的評論和對話,如劉思慕(Simu Liu)、金大賢(Daniel Dae Kim)、楊燕子(Janet Yang)、錢信伊(Ronny Chieng)、伍思薇(Alice Wu)和鄭肯(Ken Jeong),了解啟發當今的明星們進入電影製作領域的電影經典,以及他們如何將所汲取的養分傳承給下一代的創作者。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本書一旦打開,就很難闔上。裡頭有豐富的劇照和插圖作品,揭示了美國亞裔電影的歷史,其中不乏對重要人物的採訪。這是一部有趣,且內容豐富的作品。無論你選擇用何種方式閱讀,它都會將一段隱藏的歷史帶入日常生活。」
簡明易懂的步驟拆解 重點式用色及筆法提醒 供讀者參考的習題難易度指示 101道技法解析涵跨不同主題、畫風 想成為優秀水彩畫家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停地練習、不停地畫。本書的編寫正是希望激發讀者動手作畫,透過持續的練習,進一步精進畫技。 在繪畫技巧的部分,本書涵蓋的都是最基本和最實用的。在介紹完水彩作畫材料後,接著就是許多範例,讓讀者得以練習不同的畫技。雖然本書標榜「101招水彩技法完全解析」,但是實際動手畫以後,就會發現可能不需要或局限這些技法。只要一枝畫筆、幾張畫紙、一些顏料和幾個範例,就足夠讓初學者開始動手畫,並且會不時地發現新的作法;或者也有讀者會發現,可用的技法豈止101 種,這是因為,有經驗的畫家對繪畫主體了解得非常透徹的關係;世上環繞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每一天、每一刻都會給我們帶來新的靈感,讓我們即使在作畫時遇到相同的難點,也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案。不斷變化的光線、豐富的色彩、作畫時的心境和處理畫作的方式,在在驅策藝術家不斷地去探索和學習。這本書中的101 招技法集合了所有基本技巧和相關練習,涵括不同的主題、畫風和色彩。 每個章節以實用性和學習的難度來安排,每個練習互相呼應,讀者可以依自己的狀況來決定從哪個練習開始,不一定要按照目錄的進度。每個練習都是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用一到兩個頁面來示範。這些練習的困難度分別以一或兩顆星來表示—一顆星適合初學者,兩顆星則適合有基礎的畫家,然而困難度與所佔的篇幅多寡並沒有關連。但即使是初學者,也不要排斥兩顆星難度的練習,因為和簡單的練習相比,它們可以讓你學到更多。這就是黃金學習準則:「永遠挑戰未知,因為它可以帶領我們超越現況。」有基礎的畫者也可能會從一顆星的練習裡發現,看似複雜的畫面原來只要一個簡單的步驟,就可以輕鬆地處理好。 本書由一群有深厚繪畫經歷和教學背景的專業人士所編寫,無論初學者或是經驗老道的畫家,都可以從作者群豐富的知識中獲得啟發。總而言之,這本書清楚、直接地提供了多元且具吸引力的學習素材,相信讀者必定能從中體會到這本書的價值。
先有準則,再談創意。掌握實用、易讀以及視覺美感的「Editorial Design編輯設計學」全方位指南。 「Editorial」原指「社論」,亦即在特定時間,對特定議題所發表的意見。編輯設計的最初任務,是要為值得訴說的故事進行全面策劃,並藉由出版刊物分享觀念、興趣或甚至品牌情報。編輯設計如今已不再局限於紙本頁面,而更常跨足到行動載具上。然而,無論是哪個時代的設計師,都肯定同意這門學問最重要的能力在於卓越的溝通技巧,與說故事的熱情。 確實傳達訊息是平面設計師永恆的課題,各式刊物如報紙、雜誌中的資訊分類更是一門精緻學問。本書由英國設計類教科書權威Laurence King出版社策劃、倫敦聖馬丁學院教授與藝術設計類書籍專職作家共同撰編課程內容,以當今主流的閱讀形式如電子雜誌、電子書、各式印刷出版品及刊物為基礎,為讀者規格化「新聞報刊類」平面設計的共通原則,並以大量優秀範例輔助說明,一本讀通這門複雜學程。 除了必須熟悉字型、視覺效果等平面設計的範疇之外,「新聞報刊類」的平面設計師(也就是所謂的編輯設計師)還需要具備能分析資料與讀者行為,並綜合廣告主以及讀者需求之後將資訊視覺化、甚至延伸到行動媒體上互動功能的能力。「編輯設計」的工作,其所需具備的準確度與複雜度與其他平面設計大有不同,關注的設計價值也有所出入。本書以七大章節為讀者建立編輯設計工作的基本觀念與技巧,任何對雜誌、報刊或其他類型出版品設計,無論數位或印刷有興趣的讀者,都能藉由本書獲得技術和觀念上的長足進步。 Chapter 1:編輯設計 什麼是編輯設計?編輯設計師的工作與一般的平面設計有什麼不同?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適合成為一名編輯設計師?本章將定義、定位編輯設計工作在媒體界與設計界所扮演的角色與肩負的社會責任。也透過與知名刊物如《Wallpaper*》和《衛報》的直接訪談,加深讀者對編輯設計的初步認識。 Chapter 2:編輯設計格式 編輯設計最常應用在報紙、雜誌之中,其中不同性質的刊物,又會衍生出全然不同的設計原則。本章將快速帶領讀者了解編輯設計所涵蓋的範疇,與其各種面向和形式。從新聞、雜誌平面媒體發展至今的軌跡,來概覽這項設計工作曾經以及將會面臨的變化與考驗。 Chapter 3:封面設計 封面不僅是一份刊物的門面,更是在編輯設計工作中,最接近一般所認知的(海報式)平面設計,以及最能發揮創意、挑戰也最大的項目。本章除介紹紙本、數位刊物的封面設計法則之外,也提供自1940年代迄今的封面發展,藉此一窺編輯設計風格與手法,和時代演變的密切關係。 Chapter 4:刊物內容 文字內容是刊物的血肉,而提供其展示骨幹以及邏輯架構,則是編輯設計師的重要工作。本章詳盡介紹常見的印刷以及數物刊物版面上出現的所有內容以及設計元素如字型、圖片與各種類型文稿,並一一說明其用途以及對讀者、廣告主或銷售的影響。 Chapter 5:製作版型 規劃完善的刊物版型,除了能使設計工作變得有效率、降低工作過程中的錯誤,當然還具有易讀性、美觀以及訊息傳達、反映時代潮流等功能。版型設計是一份平面媒體的品牌策略中最重要的一環,本章藉由大量且多元的範例,向讀者展示設計師如何利用慎審考量過的版型及格線系統,來製作出語彙正確的版面,也更進一步延伸到數位版本之中。 Chapter 6:設計者的必備技能 編輯設計師需要具備除了一般平面設計師的基本技能,還要有閱讀並深入理解各式文稿,並將之視覺化的能力,如今更需要涉獵各式各樣的數位技術。本章將以一位編輯設計師可能面臨的各種工作項目與挑戰,逐一說明其解決問題時的種種考量與先備知識,也完整介紹這些學門如字型設計、圖片後製、印刷、色彩、紙張、多媒體互動設計與策略等的要領。 Chapter 7: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一份好的刊物能夠反映時代,更可能帶動潮流與思想運動。透過研究報刊雜誌的歷史與演進,設計師更能理解所謂真正的編輯設計的潛能與責任,進而將研究結果帶入自己的工作之中。本章透過近二十位樹立時代標竿的設計師以及刊物,來向讀者展示這份工作最有價值的各個面向。 【誰需要這本書】 本書中介紹了── Adbuster、Anorak、Blitz、Carlos、Charm、國家報、明鏡週刊、fused、Esquire、Eye、Flaunt、fishwrap、衛報、Harper’s Bazaar、、i-D、Illustrated Ape、Interview、Inside、Idea、、Metropolis、新聞週刊、Net-a-Porter數位雜誌、Nova、紐約時報、Oz、觀察家報、Port、Pariscope、Real Simple、Rolling Stone、soDA、Speak、經濟學人、The Face、The New Yorker、Twen、Time Out、泰晤士報、Vanity Fair、WIRED、Wallpaper*、Zembla……,完整呈現近一百年報刊設計理念與其時代精神。平面設計師、字型設計師、網站設計師、數位出版開發者、編輯、出版媒體工作者不可錯過的必備工具書。 【業界同聲力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明嘉 王明嘉視覺事務所負責人 李取中 The Big Issue Taiwan總編輯 何曼瑄 OKAPI閱讀生活誌總編輯 溫為翔 BIOS Monthly總編輯 廖秀哖 Wazaiii網站總編輯 謝政蒼 sense好感誌副總編輯 「印刷刊物的簡明扼要「文字編排」法則,到數位雜誌的多樣創意「圖文編輯」手法,是快速了解和全面認識「編輯設計」的必備手冊。」──王明嘉視覺事務所負責人 王明嘉 「無論載具是紙本或電子產品,文本只有在符合讀者需求的情況下才會被閱讀。當載具的多元發展勢不可擋,出版的面相愈來愈寬廣,身為內容編輯也必須不斷進化,在各種載體中,找到同時兼具畫面美感、並能正確與讀者溝通的編排方式。」──OKAPI閱讀生活誌總編輯 何曼瑄 「編輯設計對於當代內容生產的意義在於,藉由整合不同媒材的使用者經驗找尋敘事的一致性,破除瑣碎資訊與傳統長篇的對立迷思,讓數位與紙媒和解,共同建構閱讀的未來想像。」──BIOS Monthly總編輯 溫為翔 「如何編出圖文並茂、賞心悅目,且為人所留藏或記憶的作品是件難度甚高的工程。本書透過筆者的專業論述,不僅將媒體紙本的編輯概念作清晰傳遞;更在因應數位化時代,媒體們如何轉化平面思維於數位版面編輯上,具有深入淺出的見解。值得收藏。」──Wazaiii網站總編輯 廖秀哖
★首刷限量.隨書即贈.精美藏書票2款★ 彷彿隱身斜角巷的神奇店鋪, 屹立數百年,販售琳瑯滿目的珍奇商品, 你可能一生從未見識,現在只要翻開書,就能沉浸其中。 歡迎走進巴黎最傳奇的永恆名店, 尋找屬於你的靈感物件。 「在巴黎隱密的手工藝世界中迷失吧,這些地方幾世紀以來,都為行家們提供最頂級的商品。」──Indulge Magazine 「作者以一種謙遜、小心翼翼甚至呵護的態度記錄十九間巴黎老店鋪的面貌與內涵。他為店家拍的照片美到像油畫,文字細膩靈巧,他說這些店鋪保存了巴黎的老靈魂,而他要將這份感動好好地交到我們手中。非常值得珍藏的一本書,推薦給大家。」──楊雅晴︱作家 「克利希廣場(Place Clichy)上一家草藥店,飄蕩著草藥和植物芳香,薇薇安拱廊街(Galerie Vivienne),書店裡那些裝訂精美的珍稀書籍散發著無窮魔力。再往前走,跳上時光機,回到二十世紀初期的蒙帕納斯(Montparnasse),探索印刷廠和繪畫學院。位於巴黎最漂亮的福斯坦堡廣場(Place Furstemberg)上的一家古董店櫥窗駐足,還是在那家歷來以動物標本和昆蟲學為專業的商號流連忘返。然後,沿著塞納河畔漫步,隨意跨進首都巴黎最古老的美術顏料社,您將感動莫名,一如塞尚和竇加在他們那個時代一樣。」 細訴巴黎十九家屹立二百至三百年的傳統手工藝老字號:家飾、畫材、家具、古書、動物及礦石標本,還有香料、乾貨……一段段永垂不朽的歷史,蘊含店主人家族的心血,世世代代堅持傳承美妙工藝的不朽精神,如縷縷古幽之香,飄進靈魂,彷彿見到印象派大師就在眼前。 將近三百年來,大都會博物館就只和Passementerie Verrier訂製流蘇,如果希望找到珍稀的古老飾板和五金把居家裝點成宮殿,就要走進Boiseries Féau和A la Providence,Maison du Pastel有祖傳的手工色彩,能畫出最優美的舞者,Ultramod的奢華面料、絲帶倉庫為頂尖時尚設計師提供絕美配件。這些永恆名店是光之城的靈感泉源,是藝術家、設計師、工匠、手作愛好者得以找到夢幻物件的地方,老巴黎的靈魂由此而生。
專文推薦 黃瑽寧/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感動推薦 王宏哲/天才領袖感覺統合情緒教育中心執行長 「各位爸爸媽媽,留下那些珍貴的回憶吧!不論是寶寶、你們跟寶寶、或是你們,每一天,每一件小事,都值得好好珍藏紀念!」 可是……寶寶動來動去、又哭又笑好難拍?眼看已經方寸大亂、災難臨頭了,怎麼可能還有拍照的好情緒?一眨眼就錯過了好多難得的畫面真可惜?全方位風格實踐家、《米粒Q的環遊世界餐桌》作者米粒Q(MillyQ),這次要分享讓人想「抱緊處理」的攝影獨門技法和心法,拍攝對象是:「你家那個即將來臨,或剛來報到,讓你日漸消瘦內心又豐足無比的小生物──寶寶!」 這本攝書會提供拍攝寶寶的小撇步,讓即便是攝影小白也都能上手!你知道色彩亮度如何調整才能營造溫暖又溫馨的畫面氛圍感嗎?什麼樣的擺設能增加畫面豐富度?該如何利用小道具,又有哪一些小道具可以輔佐拍攝進行?情境該如何營造?氣氛該如何引導?究竟拍攝可以訂定哪些主題?要選擇在家拍攝還是到專業場地拍攝?室內跟戶外還有旅遊究竟可以怎麼拍?寶寶單獨和爸媽與萌寵一塊加入的拍攝,又有什麼不同的技巧跟注意事項?滿滿的寶寶攝影巧思都收錄集結在這本可愛的寫真書裡,幫助大家激發出更多繽紛有趣的靈感! 除了拍攝,這本書也會教大家如何陳列營造畫面跟布置裝潢空間,更會細細分享寶寶每一個成長發展階段可以注意的重點,希望能陪伴大家一步一步慢慢來練習寶寶拍攝,更要一起度過愉快又有方向的育兒生活!
誰說素人辦不到?第一次排版就專業! 日本最強設計教學團隊暢銷保證,專為自學者精心打造! ︱怎麼排都「怪怪的」,怎麼辦? 沒有模版就做不出來?看著一堆圖文素材迷失方向?排出來的版面總是被說「很難閱讀」?什麼東西該放哪裡,總是舉棋不定?字型一大堆,選擇困難?圖片要不要去背裁切或調色?如何讓設計風格符合品牌形象?配色苦手好煩惱…… ︱學會這些,從此這樣排也好,那樣排也好! 排版、字型(包含漢字和拉丁文字)、色彩、圖片、裝飾,五大單元一次學足,對應常見排版疑難雜症提供立即見效的解方,配合不同文宣類型需求靈活變化範例一字排開,無論單色、三色還是多色都能輕鬆駕馭……從此不用依賴模版、拿到素材就會排,展現與眾不同的作品風格,光榮脫離設計新手村! ︱書籍本身也超容易理解! 圖文緊密搭配,學習內容一目瞭然,每一頁都滿滿實戰技巧,所有排版方法立刻就能兑現使用。「一打開書,就好像立刻使用看看!」「邊開手邊癢,好想要排版。」「整本書都是重點,CP值很高!」請苦惱的你一定要來體驗看看! 【大展身手來推薦】(依姓名筆畫順序) 小編大神 楊啟巽︱書籍設計師、《素直設計Book Design》作者 說哈設計︱藝術與設計 Youtube 頻道 「本書透過淺顯易懂的圖文、大量實際案例,幫助讀者輕鬆了解設計的原則以及應用技巧。非常推薦給設計新手、社群美編以及想要提升設計能力的你!」──小編大神 「這是一本讓全民美感提升的好書。」──楊啟巽︱書籍設計師、《素直設計Book Design》作者 「這本書提供許多超實用的排版技巧,以及升級畫面質感的訣竅,這本書絕對可以成為排版設計的啟蒙工具寶典!」──說哈設計︱藝術與設計 Youtube 頻道
「學藝術不只讓人領先,也讓人不被陶汰。」 ──顏雪花︱亞洲文化協會(ACC)南三三小集執行長 「談藝術本身,也談藝術品的收藏市場……讀完這本書,你也會是藝術達人。」 ──趙琍︱誠品畫廊執行總監 好奇收藏交易市場如何運作?渴望入手人生第一件藝術作品?想為生活空間注入藝術氣息?行業高手傳授藝術品的欣賞方法、市場交易機制、必備知識和保存技巧,帶你輕鬆踏出藝術收藏的第一步,是給入門者的最佳指南。 藝術品,無論是令人意想不到、極富創新性,還是獨一無二,都可以為你的室內空間增添個人色彩,搖身一變,成為與眾不同的家。不過,真正購買風格識別度高的藝術品,甚至只是踏進藝廊,都是令人望人生畏的行動。要如何培養自己的品味,並且評估自己是否做出值得的投資呢? 巴黎炙手可熱的新生代藝廊Wilo & Grove的兩位創辦人,在本書中解答所有收藏新手最想知道和擔心怯步的種種問題。書中將說明藝術市場的運作模式,為讀者指點迷津,鼓勵新手勇敢跨進收藏領域,為自己購買第一件藝術品。書中收錄大量優美圖片,展示充滿創意與靈感的空間陳列,並分享對於裱褙、掛畫與保存、管理藝術品的基礎須知,喜愛藝術的你將能從本書中獲得信心與眼力,為自己精挑細選出替生活空間畫龍點睛、值得收藏一輩子的美好藝術品。 ★所有有志成為專家的收藏者,必備知識和常見問題 ★取得可靠藝術資訊的方法 ★藝術市場的銷售管道、了解藝術家、藝廊、拍賣場和買家如何運作 ★怎麼估算藝術品價格? ★如何出售自己的作品? ★如何補救錯誤決定? ★學習管理與分類、建檔藝術收藏 ★在家中安置藝術品
【專業審訂】 國立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教授 洪碩延 報章雜誌及廣播電視常提到符號學。但符號學究竟是什麼?符號學為什麼重要? 符號學一詞源自於希臘文的semeiotikos,意思是符號的詮釋者,是一門關於符號(sign)的理論。對人類而言,符號標示是很重要的事,一切溝通方式都蘊含著符號標示。 符號包羅萬象,令人嘆為觀止,包括了手勢、臉部表情、言語障礙、口號、塗鴉、路標、廣告、疾病症狀、行銷、音樂、肢體語言、草圖、繪畫、攝影、詩歌、設計、建築、電影、景觀造園、摩斯密碼、衣著、飲食、徽章、儀式與原始象徵等等,而這還只是符號學的一小部分主題。解讀符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通往目的地的單純路標、警告我們小心有火災的煙霧,或埋藏於藝術與文學作品的象徵,都是需要解讀的符號。 本書以圖像範例取代抽象理論,透過探索76組符號學的基本概念,來解讀符號學的謎團。你可以從頭依序閱讀,也可從中間挑選篇章,無論哪一種方式,皆可發現實際範例,說明當代文化如何製造出意義。每篇先針對一組概念提問,讀者可先自行思考答案,之後再翻頁看作者的回答。這個過程是在挑戰讀者,讓讀者必須思考意義如何產生、受到詮釋與理解。 【本書特色】 ● 以視覺範例取代抽象理論 ● 透過問答形式剖析76組符號學概念 ● 藝術設計、廣告媒體等學生與從業人士最佳工具書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 ★ 2022年「好書大家讀」得主 ★ ★ 2021年國立台灣美術館受邀講座畫家 ★ ★ 2012全國美展入選 ★ 藝術蝦:「多畫畫,發現美的事物。」 2022 藝術蝦十年養成,最私密的畫家自我告白! 推薦序:番紅花|作家、鄭開翔|《街屋台灣》作者 真摯推薦:Fanyu|插畫家、許匡匡|插畫家、王春子︱插畫家、楊双子|作家、楊富閔|小說家、薛慧瑩|插畫家 (以上按照姓名筆畫排列) === 從新竹到台南,從海岸到山稜,跟著畫家的雙眼,記錄那些日常的流動 === 「成長過程中,我一直沒有受過畫畫的訓練,只依稀記得自己喜歡畫畫。」 偶然在當兵無聊時,隨手拿起簽字筆開始記錄, 一筆一畫把鋼盔、軍靴、哨站、軍營的大樹,以畫當日記寫,居然累積了好幾畫冊。 「退伍後,我知道我有新的目標了。」 從最基礎的水彩速寫開始,然後開始台北台南兩地跑的學畫歲月, 一轉眼也開畫展、得了獎、開班授課、出了三本書、十年就過去了。 ■ 在新竹出生成長 在這個「科學城」成長,受教育的過程也漸漸變成一個大家眼中「典型」的理工男。但藝術蝦一直沒有忘記畫畫的感觸。或許是新竹這個古老城市的人文氣息給他不一樣的養分吧,這做看似邁向未來的城市,其實曾是北台灣的行政中心,城隍廟、媽祖宮、東城門以及日本時代的巴洛克建築,讓他擁有不同於理工男的情懷。 ■ 在台南的第二人生 大學在台南念書、工作後來也到了南科,也與道地的台南小姐成家,台南成為藝術蝦的第二家鄉。台南馥郁的歷史與人事物,尤其是蜿蜒的巷弄中上百年的古廟與歲時祭儀,叫人不感動也難。因為兵中養成的「畫日記」,也被藝術蝦帶到台南,在古寺巷弄中探索,藝術蝦一步一步讓台南滋養他。不管是四鯤鯓寧靜的漁村、夜雨不停的林百貨、還是從鄭成功駐守就存在的菜市,台南有太多叫人感動的景致,畫也畫不完。 ■ 不管是上班、迷路還健行,所有眼中的景致都是一種美 藝術蝦除了有這些人文的養分,不斷鼓勵自己繼續畫畫之外,重要的是一雙敏銳的雙眼與一顆包容的心,將之轉化成藝術的瞬間。上班開車路上,沿著鹽水溪透著玫瑰氣泡酒色的晚霞,在堤防上閃耀著歸心似箭的上班族;為了尋找詩人足跡而迷路,結果看到一扇精緻的大門,就不禁坐下來開始速寫;山林開闊的景致,在太陽升起的那個瞬間,把大地浸染成黃橙橙的光之海。這些都可以是你抒發的靈感,我們缺的,就是那對「心靈之眼」去欣賞。 十年了,看見藝術蝦的改變,也看見我們身邊的美好! 跟著藝術蝦的眼睛看到的,伴隨他創作的成長。 靈感與感動的瞬間,經常就在你旁邊。 你怎麼看風景,風景就怎麼給予你能量。 藝術蝦要你準備好不一樣的心境,展開一場旅行,與日常風景一起流動。
日本的藝術祭、美術館企畫展等活動經常吸引大量人潮參與, 你知道舉辦展覽通常會賺錢或賠錢?欣賞的過程舒適愉快嗎? 集結羅浮宮等知名博物館館藏的「某某美術館展」真的能看到一流的傑作嗎? 【好評推薦】 王俊傑/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教授 林育淳/台南市美術館館長 梁永斐/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 Miho/旅日文字工作者&「東京、不只是留學」版主 欣賞藝術展覽在近幾十年來對大眾來說已不是奢侈而遙遠的娛樂,美術館也成為策展人或學藝員展現豐沛想法與研究成果之競技場。即使是同樣的藝術作品,在不同展示場地、隨著燈光照明、陳列或展覽主題的差異,也可能帶給觀者嶄新的感受或刺激。 在看展風氣日漸興盛的這個時代,只要曾在日本的美術館欣賞過知名藝術家的展覽,多少都有人潮擁擠到很難從容觀賞的經驗。展覽數月期間突破五十萬入場人次的例子時有所聞,乍看似乎這是個喜愛藝術的國家,但細究日本各美術館的年度總訪客數,與羅浮宮、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倫敦大英博物館這些動輒超過五百萬人次的世界級博物館相較卻又少的多。 因為日本的展覽多為由報社主辦、跟美術館租借場地的企畫展,而不像歐美主要是以館藏吸引遊客的「常設展」。像這樣媒體主導的狀況顯現出日本美術館展覽的特殊性,不但經常要花費巨資商借作品,也讓日本美術館的學藝員難以發揮所長。而過度依賴「某某美術館展」吸引人潮、確保營收的同時,也容易因為沓雜的人潮犧牲了參觀品質以及對國內人才的培養。 作者曾擔任過展覽企畫,負責向外國的美術館借調藝術品或將日本畫作推廣至外國展出,亦曾任藝術記者,故能在探究博物館的本質、學藝員的職責外從更多角度介紹日本的美術展覽特性及其「不健全的實情」。包括與歐美美術館運作之差異、門票價格背後的成本與相關單位利益關係等,也介紹了雙年展、三年展這類現代藝術祭的發展、變化,並推薦值得去參觀的美術館。希望藉由揭開展覽的幕後情形,讓藝術愛好者對這個產業具有更宏觀的理解,並造就有更多優秀美術館與展覽的環境。
實際案例驗證健康住宅影響力 創造紓壓療癒能量的快樂環境 打造對全齡人都友善的養生保健終身宅 │掛名推薦│ 潘文忠 教育部長 │專文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 王榮進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所長 林聰明 南華大學 校長 林松洲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名譽教授/日本國立東京大學藥理學 博士 張 磊 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副主任 徐南麗 健康與建築雜誌社 社長/澳門科技大學 講座教授 孫健行 中華學校財團法人中華科技大學 董事長 趙 怡 政治大學 副校長/永慶慈善基金會 董事長 蘇一仲 和泰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身體就像蓄電池,今天用完今天充」,現代人每天在外奔波耗費能量以致於 回家以後身心非常疲憊,需要一個舒適、安心、愉悅又可享受家庭和樂的「健康好宅」,補充能量恢復身心靈健康。現在市而上推出的住宅大部分以追求豪華絢麗為口號,以高端富人為模凝購買對象,往往忽略了大部分消費者對住宅空間的心理威受、有效率空間合理價格、不增加社會環境負擔的所謂「豪宅」產品。 過去全球的住宅產業發展都以「建築物體」為主要訴求,從1973年作者在美國執業建築遭遇能源危機時,大家都致力於節約能源建築到近年的綠建築產業,這半世紀以來,住宅產業大都關注在經濟性因素,考量建築物體為主要對象,往往忽略住宅應是以人體的「身心健康」為基本考量目標。 經濟高度發達後,住的需求已經逐漸由「物質滿足」轉化提升為「心靈安住」的共同意識需求,將使用者及設計專業考量的因素轉化為以身心靈健康為目的,塑造人性化居住空間,打造讓人越住越健康的幸福好宅。 健康好宅應是讓人越住越健康的載體, 是居住者的安全庇護所,更是終身終老、永續傳承的住所。 大環境發生突發病毒傳染流行已經變成常態,現代住宅規劃概念及設計技術必需考慮減少病毒傳染的方法,形成現代住宅的基本功能以及健康住宅設計新趨勢。經過作者實踐建案體驗經驗,住宅設計之空間分區規劃可減少病菌空氣感染途徑兼具個體化舒適環境及節約能源功效、進口門廳氣密規劃及設施設備可減少病菌物體介質感染途徑,採用適當個體化空氣清淨機亦有抑制病毒活化之效益等等,許多設計技術成為現代健康住宅基本要求。 本書提出如何讓你家變成「健康好宅」的設計及使用方法,内容包含:從物理環境塑造健康綠住宅、讓身心靈平衡的健康綠住宅、降低有毒化學物質的健康綠住宅、健康友善的社區環境、讓身心靈平衡的健康綠住宅,分析每項因素包括的影響因子對身心如何產生疾病影響,如何選擇適當的使用方法及專業設計策略等。本書作者特別以實際設計興建完成「李院健康好宅」作案例說明,驗證本書所提環境影響因素可行性及可信度,消費者可安心居住避免引發身心疾病,還能儲蓄每天身體需要的能量,讓你的身、心、靈越住越健康的好宅。 │本書特色│ 1 住得健康是邁入「高齡化社會」預防醫學的關鍵 現代人壽命增加、環境卻日漸惡化,許多身體的問題來自於不當的居住環境,房子不是新建、豪華就是好宅,能住得健康,遠離疾病威脅,讓身心靈平衡,才是未來好宅的趨勢。 2 專業內容深入淺出,以案例實證「健康住宅」設計 作者專業橫跨學界、業界,從實驗研究與實際案例操作,驗證健康綠住宅的六大影響因素,做為消費大眾及建築從業人參考使用。 3 跨領域整合健康生活、綠住宅設計的方方面面 從建築、醫學、心理學、科學風水等專業面向分析六大環境影響因素,並提供與時俱進的嶄新思維,提供全齡人都適用、健康綠住宅的規劃策略與使用方法。
音樂不是才藝,也不是人生的目的,而是一種媒介。藉由這些音樂的人事物,我們思考、直視生命的本質,培養詮釋自我生命的能力。你喜歡聽音樂,覺得古典音樂「有氣質」、「有水準」,但是「很難懂」、「遙不可及」?小提琴家、音樂教育工作者彭廣林告訴你:●為了聽一場夢想中的音樂會,「音樂之父」巴哈可以請假一個月,從台灣頭走到台灣尾。●根據文獻記載,莫札特當紅時,演出一場音樂會的酬勞,大概可購買五至六輛賓士汽車,而他一天要演出三場!●法拉利引擎裝配完成以後,是以小鎚子輕敲引擎汽缸,再根據敲出來的音高,決定是否達到製造標準。看完這40堂彭廣林獨具個人特色的音樂課,你會發現,你以為很有「氣質」、很難親近的古典音樂,其實很有趣! 這是一本大人、小孩、青少年都適合閱讀的古典音樂入門書。雖然以介紹古典音樂的人事物為主,但這些音樂的人事物更像是一種媒介。藉由這些音樂的人事物,「音樂大夫」彭廣林提出一些對生命、生活的看法,透過閱讀這些看法的文字敘述,播下音樂的種子。※2019年新版
畫壇宗師黃君璧先生親自繪畫示範, 一生中,唯一傳世的一本教導畫作的專書。 由劉墉先生執筆撰述白雲堂畫派的畫法與精神。 劉墉先生編撰本書,其分析之深入、文筆之精妙, 深得黃君璧大師讚賞與信賴。 習畫者使用本書如同當面接受君璧先生的指導, 欲了解黃君璧大師繪畫之精髓,本書不可不讀。 《白雲堂畫論畫法》為國畫大師黃君璧先生所留唯一一本教作畫的書。全書共分為九章,採取分解動作的方式,介紹各種畫法。 其中畫論共九篇,供初學者至專業畫家參考,各章略有深淺差異。基本畫法則以較簡單的方式,介紹不同景物的基本畫法,譬如不同的葉點、 樹枝的畫法等。 書中共有十七張黃君璧先生款題完整且專為教學而創作的畫作,每張畫都在繪製的中途分三階段(用筆、染墨、設色)攝影製版,使讀者能了解整個創作過程。而且以上的三階段,都附有詳細的文字解說,分析使用的工具、運筆方法、繪畫時的考慮、設色的先後和色彩的構成等,即使小地方也不忽略,讓讀者完全掌握君璧先生作畫過程的細節與技巧。 本書裝幀特色:(16開全彩精裝) 書衣上下端反摺露出反面的牛皮紙質,中央以燙金呈現墨點,搭配紅色的「白雲堂」用印,整體呈現出古畫軸的典雅氛圍。
遇見好老師,就能擁有令人一輩子難忘的課 親近美學,也可以充滿感動 台北文化獎得主辛意雲 談美與藝術 廣受喜愛的辛老師以獨到見解,引領我們深入東西方美學, 品味藝術! 長年鑽研東西方美學的他,首部談美學的最新完整作品,不僅將多年來刊登於雜誌的專欄集結,也提出他對美學的深入觀點,值得私房收藏! 如何賞析一幅畫、品味一件器物……, 如何欣賞一整個時代? 作者擅於爬梳經典且長期深入東西方藝術美學,本書為首次結集之最新完整文集,收錄不同時期發表的作品,更提出他個人對哲學、藝術,獨到且全面的觀點! 書中綜觀美學整體大方向,談論美、人性,探討東方五千年來中國藝術審美的時代訴求,如何「以人為本」,展現藝術家的心靈世界。另也將美學與社會文化結合,剖析西方社會在時代快速發展下,呈現的繪畫特點與魅力,讓讀者可一窺堂奧,開拓更廣遠的視野。 學養深厚的辛老師,從思想深入剖析中國美學的獨特性、包容性、開放性,解說美學如何為心靈帶來無限的可能、最大的發展。此外,也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剖析西方美學的藝術內涵,實為一門獨到的私房美學課。 本書特色 辛意雲深耕美學多年,以獨到觀點剖析東西方藝術,可作為美學愛好者參考。 從思想文化觀點為起始,探索美學奧祕,呈現獨特的美學觀。 將美學與社會文化結合,探討審美的時代訴求,與東西方繪畫的特點與魅力。 引導人們尋找東方特有的美感與生命體悟,同時也探索西方的藝術成就。
由一代草聖于右任先生揮毫書寫,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的草聖千文,是有志於學習標準草書者,不可錯過之珍品。 ★草聖于右任先生親筆所書,並由廖禎祥先生典藏,字跡清晰保存良好,收藏價值不可限量。 ★小字草書筆法舒朗俊秀,順心流暢,細節之處蘊含「無死筆」的精髓,兼且可平攤的設計,無論臨摹或欣賞,都非常實用! ★隨書附上廖禎祥老師所寫,標準草書社所創七十七字之分析與各家書跡,深刻剖析標準草書之概念,幫助讀者更加熟悉「標準草書」的美。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這是眾人熟悉的〈千字文〉,〈千字文〉由南朝梁周興嗣所作,全篇由一千個不重複的漢字組成,是中國自古以來習字的重要啟蒙,內文結構清晰,語言優美,只要仔細學習,不僅有認識千字的功效,還能從中吸收各種歷史與文化的典故精髓,一直相當受到重視,歷代書法家多有書之,而本書《于右任書法珍墨:小字標準草書草聖千文》便是于右任先生在擷取各家之長後,以標準草書所書的千字文範本,通篇由于右任先生所寫的字,又經廖禎祥先生仔細挑揀,相當值得珍藏。 學習草書,小字書寫便利,適於長篇,但下筆卻有講究,從筆尖粗細到筆毛軟硬,都要仔細斟酌,過則無方,少又雜亂,只有按照于右任先生所說的「書法無他巧,多寫,便工」勤於練習、書寫,才能把握好其中的尺度,寫出寫意自在的文字,本書《于右任書法珍墨:小字標準草書草聖千文》中,于右任先生書寫精熟,任筆隨心,是學習的最好典範,于右任先生一生所秉持的「多讀、多臨、多寫、多看」,亦是學習書法最好的態度,以此與習書者共勉。 本書後附廖禎祥老師所著,〈草書社所創七十七字分析及各家書跡〉,詳細解說標準草書用字、選字、拆字的規律及體例,並附上各家草書書跡,深入淺出,論述精闢,對標準草書之學習,有極大助益。
由一代草聖于右任先生揮毫書寫,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的草聖千文,是有志於學習標準草書者,不可錯過之珍品。 ★草聖于右任先生親筆所書,並由廖禎祥先生典藏,字跡清晰保存良好,收藏價值不可限量。 ★大字草書筆法雄渾流暢,寫意順心,體現「無死筆」的真意,兼且可平攤的設計,無論臨摹或欣賞,都非常實用!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這是眾人熟悉的〈千字文〉,〈千字文〉由南朝梁周興嗣所作,全篇由一千個不重複的漢字組成,是中國自古以來習字的重要啟蒙,內文結構清晰,語言優美,只要仔細學習,不僅有認識千字的功效,還能從中吸收各種歷史與文化的典故精髓,一直相當受到重視,歷代書法家多有書之,而本書《于右任書法珍墨:大字標準草書草聖千文》便是于右任先生在擷取各家之長後,以標準草書所書的千字文範本,通篇由于右任先生所寫的字,又經廖禎祥先生仔細挑揀,相當值得珍藏。 學習草書,大字看似豪邁,但下筆卻相當不易,除卻用筆的挑選外,要寫出圓渾飽滿之字,又要顧全行氣及輕重;不追求精細,但卻大氣雄厚,自有一番大方氣象,殊為不易,本書《于右任書法珍墨:大字標準草書草聖千文》中,于右任先生書寫隨心,意態自然,正是學習的最好典範,于右任先生認為將書法練好的方式,只有「多讀、多臨、多寫、多看」、「書法無他巧,多寫,便工」,以此與習書者共勉之。
本書共十七章,約五十三萬字,呈現西方戲劇的演變,從公元前八世紀開始,至二十世紀末葉結束。主要內容概由以下三方面循序鋪陳:一、戲劇史。呈現每個時代戲劇的全貌,探討其中傑出作家及其代表作,對於許多次要作品也盡量勾勒出輪廓。二、劇場史。介紹各個時代與戲劇表演有關的場地、設備與人員,並配合適當圖片輔助理解。三、戲劇理論。擇要介紹西方從遠古至當代的主要戲劇理論,並且針對它們的文化特徵與歷史淵源作全面的探討與深入分析。例如,古典希臘亞里斯多德的《詩學》,以及法蘭西學院關於「新古典主義」的論述,均曾發生過劃時代的影響,遂以相當的篇幅予以詮釋;至於其它時空的理論,也多有著墨。作者以深入淺出的筆法,多聞闕疑的治學態度,寫就這部規模龐大、體系完備的巨著,實為探究西方戲劇的經典之作。
以「臨川四夢」著稱於世的明代戲劇大師湯顯祖,其《牡丹亭》驚人的文學與舞臺魅力,成為舉世矚目的經典。本書以重讀經典的態度,將歷來《牡丹亭》研究未盡全面或值得商榷處,作一番檢視釐清。 而對於學界聚訟紛紜的《牡丹亭》「聲腔說」論題, 分別從「聲腔說」產生之因緣、《牡丹亭》之曲文格律、湯氏暨明清友朋門生相關詩文、戲神崇拜、江西廣昌孟戲,以及曲牌音律等各種視角,舉證推闡《牡丹亭》唱演由海鹽到崑腔之遷化歷程。其他諸篇,包括《牡丹亭》之科諢、評點、明清改本、現代演出版、冰絲館的避諱與評點美學,以及大學入學試題等問題,對歷來研究瓶頸,從訓詁、音律、民俗、傳統表演學切入,重新作一番判讀。書尾並附民俗學家楊振良教授兩篇專業論文,從民間文學視角提供讀者不同的思考面向。 全書從文學、聲韻、音律、民俗到舞臺等多種不同視角切入,對《牡丹亭》的研究別開生面,相信能給讀者、學術研究者、崑曲從業者以及關心崑曲重構的人士,帶來不少有益而寶貴的啟發。書前並錄有本書作者歷年與大陸崑曲名家合作爨演的彩色劇照十餘幀,及《牡丹亭》萬曆年間刊本(九我堂印本,現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清代冰絲館本等珍貴書影,皆足耀觀覽。 北京著名學者周育德教授稱: 「正因為蔡孟珍教授在戲曲領域是一位既有『學』又有『術』的學者,所以她的文章經常有獨到的見解。」「她研究《牡丹亭》既重視對文本的研究,也重視對場上的研究,兩種路數合而為一。她提出重讀經典《牡丹亭》的門徑是從訓詁學、音律學、民俗學、表演學切入,對如何重讀經典《牡丹亭》做了精彩的示範,取得了不同凡響的成績。」對於《牡丹亭》的明清縮編版與當代中外演出版,蔡教授在此書「也做了全面的檢閱與非常中肯的評說。」 本書特色 ★從訓詁、音律、民俗、傳統表演學切入,重新評點《牡丹亭》。 ★簡附《牡丹亭》九我堂印本(現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清代冰絲館本等珍貴書影。
★究竟蒙娜麗莎是男是女?是公爵夫人,還是達文奇的同志愛人? ★卡達的天價藝術品,是如何操作、產生? ★法蘭西斯・培根,畫作筆下為何充滿扭曲的人像,孟克的《Scream》為何成為名作,傳達了什麼樣的現代精神? ★斜臥裸女,為何能成為古典到現代的不朽題材? ★從趙無極和朱德群,細看中西抽象畫的文化底蘊。 ★所有的藝術都有其傳承的文化底蘊,從達文奇的蒙娜麗莎到杜象的蒙娜麗莎,不只是一張戲謔的仿畫。「理念的形成大於作品」,充滿知性的藝術史,給讀者融會貫通的美感教育。 本書為國內藝術史大師、NYU藝術史博士王德育教授的第一本商業書,集結他在《典藏投資》雜誌中的藝術史專欄文章共二十篇、十三萬字。內容縱貫古典到現代,從達文奇到19、20世紀印象派大師莫內、塞尚;現代化派及抽象畫派,及至抽象畫派趙無極、朱德群等人,深入解析藝術概念的美學源流及各門派相互影響與傳承。 王教授以其學貫中西、長年潛心研究的藝術素養,下筆融會貫通且考據確實,在此書也兼顧一般藝術愛好者的趣味,深入淺出、圖文搭配地介紹由古至今,包括當代藝術名家的來龍去脈、美學源流,有如修了一門旁徵博引且精采無比的藝術史講座。解析當代藝術概念的內行首選,從專業藝術研究者,到藝術鑑賞初學入門人士都能開卷有益。 本書特色 ★臺灣藝術史學界第一把交椅王德育教授,首次集結歷年專欄文章,完整呈現縱貫古今、跨時空的西洋繪畫美感解析。 ★內容深入淺出,適合藝術鑑賞入門者及專業藝術愛好者。 ★畢卡索、孟克、塞尚等知名畫作拍賣介紹,是欲提升美感欣賞,藝術拍賣市場理解的朋友絕對不可錯過。 ★從達文奇的《蒙娜麗莎》,到孟克的《尖叫》;古典維納斯,到抽象表現藝術,全彩畫作搭配解說引導,兼具深度、廣度的解析內容,像把經典展覽導聆一次收藏回家,是藝術愛好者不可錯過的好書。
他是個全方位的天才。不但會唱歌、作曲、作詞、吹口琴、彈吉他、彈鋼琴,還會畫畫、寫詩、寫散文......他組了一個搖滾天團「披頭四」,他們的歌曲充滿創意,顛覆既有的流行樂曲形式,讓粉絲們為之瘋迷!他深情可愛、機智幽默;年輕時叛逆,個性衝動;然而追求「愛與和平」是他畢生的信念。他在創作曲〈想像〉中,唱出他對四海一家的憧憬。這首歌是他送給世界最偉大的音樂禮物。他是誰?
他拍的《驚魂記》、《迷魂記》、《北西北》等電影,都是驚悚片的經典。他喜歡在自己執導的電影中跑龍套、過過戲癮,成了全世界最紅的臨時演員。他腦中總有各種恐怖點子,能用生活中的場景,如鳥、浴室、旋轉木馬等,營造懸疑、緊張、恐怖的氣氛,嚇得觀眾尖叫連連。他拍攝電影的手法,每每走在時代尖端,有「電影院代名詞」的美譽,寫下電影史上輝煌的一頁。他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