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9.10.14

獻給所有異鄉人的史詩

文/蓋亞文化編輯部
韓裔美籍作家李珉貞在美國推出了描述在日朝鮮人故事的小說《柏青哥》,在美國捲起了一陣旋風,不僅橫掃了各大選書、暢銷榜,也獲得了各界好評推薦;也陸續有國外書評注意到這本書,例如日本、南韓等……在台灣也有媒體書評介紹了這本小說。而2019年5月,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Facebook上介紹他近期閱讀的書單時,提到這部作品,形容「這是個講述韌性及同情心,強而有力的故事」。

到底是怎麼樣的小說,能夠跨越國界,引起諸多共鳴與討論?

醞釀三十年的題材

李珉貞七歲時隨父母移民至美國,此後她在美國成長,大學主修歷史。大學時,一場演講主講者提及被霸凌而自殺的在日朝鮮人少年,她一直念念不忘這個故事。此後她不斷嘗試收集資料、寫下草稿,但總是覺得不太對,直到她丈夫調職前往日本,李珉貞也隨著前往日本,終於正式訪問了在日朝鮮人,這群人和她想像得不一樣,她說:「我本來相信這群人是受害者,然後我見了這些朝鮮人後代,發現——不,他們非常堅強、聰明,而且非常能適應環境。」。於是,她最後放棄本來的草稿,持續寫作修改,成為我們現在所見這本醞釀三十年,投注了大量心力收集資料、採訪記錄而成的《柏青哥》。

沒有被歷史記錄的人們

在日朝鮮人在台灣或許是較少被討論的一群人。不過在歷史記載中,他們也不是非常顯眼的一群人,因此李珉貞在小說一開頭就告訴了讀者這本書的主題:「歷史辜負了我們,那又如何。」李珉貞在訪問中進一步說明這個觀點,她認為,歷史普遍讓世上的大眾失望,因為——大多數人都未被歷史記錄下來。因此她動筆寫下了被歷史潮流逼著向前行的人們故事。她曾用短篇故事及暢銷作《百萬富翁的免費食物》(Free Food for Millionaires)記錄了在美國的韓國移民故事,而這次她將舞台轉至遠在海洋彼端的日本。

而為什麼選擇「小說」作為書寫的媒介,而非紀實文學來記錄這群在日朝鮮人。李珉貞說明她先紮實地進行了主題研究,發現雖然有非常多很棒的學術/非文學作品介紹了這群人,但都「非常嚴肅」,而無法「精準地抓住人們的特質」。她說明:「小說可以做到這一點。小說可以擴展角色的個人觀點,同時保留了矛盾之處——人本來就充滿了矛盾。」

而作為書名的「柏青哥」,來自日本最受歡迎的小鋼珠賭博遊戲機,同時也是在日朝鮮人能掌握權力與金錢的灰色產業,暗喻了他們的命運處境及轉變,同時也反映了人生的複雜、矛盾及出乎意料。

奠基於訪談的人物塑造

在這本小說中,負責講述《柏青哥》故事的主角順慈一家,到配角的朝鮮人富商高漢水、他的手下,以及他們一路上遇到的日本人、在日朝鮮人,還有生長環境截然不同的朝鮮人,每個人的個性都躍然紙上。

李珉貞解釋她如何構築角色述說故事:「我實際與人互動,然後創造出角色……所以不會有角色直接出現在我的腦海。他們通常來自於採訪。我採訪很多不同的人,然後那些角色就自然現形了。」

除了詳盡考據的歷史背景外,小說中更迷人的,就是這群角色矛盾卻真實的人性。讓閱讀者會不禁感到內心被觸動——這些角色的觀點與行動都可以理解,你甚至曾經見過,絕對出自於真實人性。

感動所有異鄉人的故事

近年來韓國小說在台灣開始嶄露頭角、獲得大量讀者肯定,但尚未有作品藉故事談論起這一群活在兩國文化間的「在日朝鮮人」,除了耳目一新之感,更有一股深深的鄉愁——異鄉人其實並不限於移民,正在面對新環境或新人群的人、所有在異地工作求學的人也都是異鄉人,正在努力面對不同文化、嘗試融入。

這部作品裡除了初代移民的心路歷史,第二代、第三代移民與生長土地的互動、自我認同所在,苦惱、喜悅及每一代不同的想法,都被細膩地描寫了出來,讀者或多或少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有興趣的切入點。也因此,被感動的,絕對不會侷限於一小群人。

作為一段歷史見證,或感動人心的故事,《柏青哥》皆屬上乘佳作。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