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1.11.29

幾米的創作幕後大公開

文/大塊文化副總編輯 林盈志
在我跟幾米合作的經驗裡,最痛快的其中之一是,見識到幾米如何擔任繪本編輯。說繪本編輯,更精準點來說,那更像是設計指導或美術指導,那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如醍醐灌頂。

第一次的經驗是在台大的繪本課,幾米被邀請去擔任常駐講師。最後一次上課的那學期,有好幾組同學的作品都很有發展潛力,幾米找幾位認識的出版社編輯一起去聽同學們的報告。那次之後我約了一位同學談作品,試著跟他把課堂上的提案構想實際發展成故事繪本。

後來同學交了草圖,幾米看了之後約同學來,就草圖的脈絡開始剪裁編輯,哪邊需要凸顯、哪邊可以省略、哪邊要多加鋪陳、哪邊要再補充畫面??很像施了魔法一般,原先我看草圖躊躇著摸不準的感受,在幾米編輯之下,整部作品清楚且有力起來。

另一次是一位海外作者請幾米幫忙看他新書稿件,幾米在幾乎不動到原先頁數架構下,透過畫面的挪動調整或文字的搭配,讓作品產生了新的神采。後來我和幾米去參加在義大利隡丁尼亞的全故事嘉年華(FESTIVAL TUTTESTORIE),主辦單位邀請幾米舉辦了一場繪本創作工作坊,讓年輕的繪本創作者提供他們作品的稿件,幾米再協助提供修改或編輯的建議;不只在國外,類似的繪本創作工作坊在台北國際書展的童書論壇也舉辦過一次。

只能透過這些場合,看到幾米化身成編輯或藝術指導,我才能真正體會在幾米腦海裡,他的作品是先經過這些重重工法細細處理過的,交到我手上的稿子其實已經是編整得近乎成品。

幾米從第一本繪本作品起,就已經是高度成熟的創作者,他交出來的作品稿件完成度極高,身為編輯其實幫助有限。當他的編輯通常是陪伴創作或是初期的意見交換,但完稿幾乎就已是深思熟慮後的成果,比編輯想得更多。更不用說大部分的編輯幾乎都是文字編輯出身,幾米在畫面處理上的敏銳度遠遠超前。

然而因為作品的完成度高,也就看不出創作的難度,總覺得讀起來好順暢自然、渾然天成,彷彿一切就該如此。但創作怎麼會沒有困難呢?而且幾米總是專找有挑戰性的計畫來創作,更是困難得多,只是他的稿件都已經把問題幾乎都解決完了,才會到編輯面前,我當然會覺得萬事美好。

我總覺得,比起閱讀幾米作品,閱讀他處理繪本的過程更加令人讚嘆、令人自嘆弗如。我曾問過他,為什麼第一本作品就可以做到如此?幾米說他自己也不知道,也許跟他以前擔任廣告公司藝術總監的經驗有關,他在廣告公司的工作就是不斷如此磨練腳本的。

出版繪本,可以讓幾米的作品展現在讀者面前,但他如何處理繪本的想法,卻不是閱讀完稿後的繪本看得出來的,甚至我們在閱讀出版後的繪本會覺得,不就本來就應該如此嘛,有什麼好稀奇的!

因為這樣的念頭,所以有了這本《繪本的夢想與實際:幾米分享創作心得》。在這本書裡試圖讓幾米創作時在腦海裡的重層複雜思考拆解開來,把各種考量逐一解說,試著透過本書來再現幾米編輯與修改繪本作品時的神乎其技。身為編輯,編輯幾米的作品我學得比做得多,所以這本書反而是想要把創作者與編輯日常會討論的攤開來,提供想創作繪本的創作者、想進一步閱讀繪本的讀者一起來探索繪本創作的領域。

《繪本的夢想與實際》裡有一些段落在多年來曾在不同的地方,像是演講、報章、書籍裡出現過,但總是混雜在幾米作品的故事裡,變成支撐作品的支架。現在,這些「支架」變成主角,用適合的方式重新編輯、講述這些創作的考量與心得,讓以往隱身在繪本主題之後的「幕後工作」登上舞台,來談創作過程的種種瓶頸與思索、面對創作難關的等待與突破。

最近流行metaverse形上宇宙(抱歉,我覺得現在常用的翻譯「元宇宙」超不準確),以後設的框架串連虛擬與現實,幾米這本《繪本的夢想與實際》也就是meta-picture-book,後設繪本,用來討論與繪本創作與自我指涉幾米作品。過往幾米創作的反覆思索歷程,和實際出版繪本時必須掩蓋起來的部分,全都變成了這本書想要讓讀者看到的。之所以要談這些,可能是來自於幾米的私心期待,希望近年來越發蓬勃的插畫創作領域,有更多的創作者願意往繪本發展。幾米毫不保留地把他的經驗提供出來,希望新一代的創作者可以少走冤枉路,把精力集中在創作的核心。

可以看到更多、更好的原創繪本出現,是幾米《繪本的夢想與實際》的夢想。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 希望書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