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

選擇分類

0830~0905_金網暑假漫博

焦點議題

 

選書推薦

出版情報

當比較被濫用……

09/05 有一段時間,娛樂新聞熱衷於製作表格,逐項比對兩位女星的年齡、身高、胸圍,甚至感情史,最後再宣布其中一人勝出。這樣的比較看似熱鬧,實則荒謬──兩個生命軌跡完全不同的人,被硬生生放上擂台,只憑幾個能滿足偷窺欲的項目來定輸贏。輸贏對觀眾來說並不重要,因為真正的目的是炒作話題和娛樂,卻可能對當事人造成傷害。 生活中,這樣的比較比比皆是,卻總讓人不自在。《這樣比太扯!讓你看穿荒謬比較的思考武器》一書作者安德魯・布魯克斯提醒我們:隱喻深植於語言之中。若能善用,隱喻能賦予文字層次與意義;然而,一旦被濫用,它就淪為誤導與操弄的工具。比較原是一種有用的方法:透過隱喻,我們能更立體地理解事物;透過模範,能「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透過標準,能感知並抓住事物的核心。但當比較本身偏差時,就只會剩空洞的排名與受傷的社會。 那麼,什麼時候比較才真正成立?兩個性質迥異的事物如何放在同一基準下衡量?一顆蘋果與一條魚如何比較?而我們習慣接受的標準又是否合理?這些問題往往被忽視,卻正是作者要我們重新思考的。 書中,布魯克斯將主題分為三大部分:人的比較、地的比較與歷史的比較。他細緻地揭示了這些領域中,常被濫用的比較方式與背後隱藏的問題。 在人際層面,他先從家庭談起。許多父母習慣把孩子互相比較,明知會傷害孩子自尊,卻依然難以避免。接著,他延伸到運動圈與政治圈,分析名人排行榜如何以幾顆星來簡化爭議,將粗糙的判斷描繪成「大眾共識」。這種看似客觀的排名,不僅可能損害公眾人物的心理健康,也掩蓋了他們成就背後的複雜社會脈絡。 第二部是作者的專長──地理學視角下的比較。他帶領讀者走訪莫三比克、獅子山、里斯本、英國與南非等地,揭露當前流行的「比較地方」做法,例如將不同的大學、醫院、城市甚至國家互相比對。這些比較看似中立,卻常常孤立地分析某個地點,而未能呈現其背後更完整的社會與歷史網絡。正因如此,作者強調:拆解比較最重要的方法,是回歸更全面的社會脈絡思考,不能抽離脈絡、以偏概全,更不能讓片面的數據取代整體的真實。 至於「歷史的比較」,書中同樣提出許多發人深省的觀點。布魯克斯提醒我們,在充斥任意比較的世界裡,黑的可以被說成白的,數據與語言隨時可能被操弄。面對政治人物與媒體話語,我們必須保持警覺,學會拆解其中的隱喻與比較,才能看穿背後的動機。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每天都在接受「比較」──排名、榜單、評比,但唯有回到脈絡思考,我們才能看穿那些表面華麗實則荒謬的比較,拒絕被話術牽著走。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拆解比較」的工具書,更是一份思考訓練。它邀請我們重新檢視日常所見的各種比較,學會追問標準是否合理,並將眼光放回完整的脈絡中。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理解比較背後隱藏的權力與意圖。讀完後,你不僅會更清楚:不是所有的比較都值得相信,也不是所有的排名都能反映真實;更會發現理解語言的力量,是打造更好社會的重要一步。

魔法研究生的地獄求生指南

09/04 起初在奇幻文學類型出道的暢銷作家匡靈秀以《巴別塔學院》的獨特世界觀吸引眾多書迷,上一本小說《黃色臉孔》出人意料地轉向寫實諷刺風格,最新作《地獄修業旅行》終於又回到幻想文類,但這次除了如同《巴別塔學院》的知識型魔法設定與暗黑學院背景,也加入了對現實世界學術生態的批判。 每個研究生都盼望早日順利畢業──即使主修的領域是魔法,也要腳踏實地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發表論文、拿到學位,在僧多粥少的學術界爭取一席之地。嚮往學者生涯的劍橋大學研究生愛麗絲原本也期望自己憑著勤奮努力,克服博士班的重重考驗,朝成為魔法學者的目標邁進。但指導教授偏偏在她畢業前意外身亡,靈魂落入地獄,為了找回教授主持論文口試、撰寫求職推薦信,她只好跟亦敵亦友的資優生同學彼得聯手,賭上性命展開一趟地獄之旅…… 他們冒險走入的地獄又是什麼風貌呢?是惡魔統治的國度,還是刀山油鍋林立的刑場?令他們意外的是,地獄裡的許多場景和他們熟悉的校園並無不同:有焦慮的學生在圖書館裡痛哭、有讀書會討論演變成人身攻擊大戰、有槍手對寫不出論文就無法超生的亡靈兜售代寫服務(!?)熟悉中隱含著扭曲的景象不僅令他們懷疑起陽世的人生,更不時誘使他們失足踏進血腥恐怖、危機四伏的陷阱。 而他們的教授又在地獄中的哪裡?一輩子醉心於思想研究、無視俗世享樂的偉大學者,哪可能犯下什麼重大罪行,即使難免有點小小的道德缺失,應該也只會被分到地獄的淺層吧!可是為什麼在地獄裡越走越深,仍然尋覓不著教授的蹤影……? 去年《地獄修業旅行》的內容首次提供給各國出版社參閱時,只有前十六頁初稿(也就是愛麗絲和彼得的「行前準備」段落),但其中已經可以讀到魔法設定的新奇趣味、主角混合著崩潰和自嘲的心理狀態,還有表面上講「分析魔法學界」、但直指現實世界裡高等教育現場的種種諷喻,智性巧思、娛樂效果和心靈感動一應俱全。因為讀到這裡就激賞不已,責編和同事立刻決定必須引進這本新作,後來更挑戰了譯本與原文同步出版的排程,希望讓引頸企盼的書迷和英美等國一樣及早讀到這個精采故事。經過這一年來兩位譯者、裝幀設計師、印刷加工廠等合作伙伴的努力,終於能夠將本書帶到讀者眼前。期待大家和愛麗絲與彼得一起探索書中兼具幻想與真實的絕妙地獄!

世界,就存在植物的體內

09/03 不論我們對植物懷有什麼想法,它們仍然持續向上伸展,迎向太陽。在全球環境滿目瘡痍的當下,植物讓我們窺見一種蒼翠的思考方式。我們如果要真正成為這個世界的一分子,如果要確切意識到這個世界激盪翻騰的活力,瞭解植物將會為人類開啟一種全新的理解:亦即我們與這種陌生又熟悉,而且本身也相當精明的生命型態共享這顆行星,同時我們的生命也拜它們所賜。 ――柔伊.施蘭格 請看看窗外的綠色生物:那盆栽植、那片草地,以及那顆大樹。想想看,一個生命如果一輩子都在不斷生長,卻又只紮根在一個地方,他面臨的挑戰將是多麼巨大。植物可說是最瘋狂的旅人,它生存的奧秘有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強韌。在億萬年的遷移和進化中,植物不斷探索自己的生存姿態,還演化出各種生命,甚至包含「人類」在內。它們的生存方式獨具創造性,而且巧妙得令人難以置信。 你知道植物遭遇危險的時候,為了增強防禦會跟附近的植物溝通,還會利用電進行內部交流嗎?你知道植物其實也有耳朵,而且聽得到毛毛蟲啃食自己的聲音嗎?你知道植物能記住蜜蜂來訪的時間與次數,並巧妙計算何時應該釋放花粉嗎?雖然植物沒有大腦,但植物的細胞一直在進行某種「思考」,只是我們不知道他們如何完成。而植物所有驚人的舉動,都證明了他們是聰明的存在,他們不但具備感知能力,還懂算數、有時間概念。 人類之所以意識不到植物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能幹,或許是因為植物的變化緩慢,難以察覺他們的行動,以致於沒能意識到,他們其實擁有感知思維的能力。所以,請再次看看窗外的那盆栽植、那片草地,以及那顆大樹,並認真思考一下:植物是否存有意識?或是問自己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植物,有智慧嗎? 柔伊.施蘭格的《食光者》破除了動植物涇渭分明的迷思,用知識辯論大膽挑戰科學爭議,透過眾多令人大開眼界的新發現,讓我們看見:植物並沒有模仿人類的智慧,而是形成了一個平行的系統。本書也讓我們了解到,以光為食的植物不僅藉由光合作用,為一切生命提供必須的氧氣,更讓我們明白,存在就該以互惠的方式建構世界,而世界就存在植物體內――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被各種壓力逼得喘不過氣嗎?那就來一場小小的逃跑吧!

09/02 你是否曾經有過,要從日常生活中逃跑的衝動呢?課業壓力、工作壓力、人際壓力……種種不同的壓力不斷累積,無法紓解,也找不到解決的辦法,似乎只剩逃跑一途能夠暫時拋開這些困境……本書作者漠星,便是以這樣的心情作為發想,譜出了一首有點虐心,卻又帶著救贖意味、肆意又浪漫的戀曲。 《肆意逃跑》中的男主角儘管是企業接班候選人,卻因為不可告人的隱性障礙,無法達成家族的對他的期待,甚至因此成為眾人的笑柄,導致他活在巨大的陰影之下,痛苦不堪。他母親越來越嚴厲且刻薄的態度,更是讓他的處境愈加悲慘。 女主角身為男主角母親聘請的家教,偶然發現了男主角極力隱瞞的祕密後,不僅用最大的溫柔包容他,面對個性陰沉、陰晴不定的男主角也極為有耐心。然而她終究只是受僱而來的家教,絕大部分的時間也只能聽命行事,想要拯救待在黑暗中的少年,卻總是受制於人。 面對殘酷的現實,當下無能為力的他們,只能選擇一次又一次的逃跑,在令人窒息的壓力中,找到一絲喘息的空間、一個能盡情流淚、擁抱彼此、舔舐傷口的地方。然後重新振作,再次攜手重新面對那些困境與難題,一步一步找回可以讓他們肆意飛翔的翅膀──逃跑不是終點、不是結局,而是奔向幸福的中繼站。 本書是POPO華文創作大賞首獎作家‧漠星,繼首獎作品《和月光最近的距離》後的首部長篇作品。兩部作品的題材儘管大不相同,其中對於情感的描寫卻同樣熱烈且深刻,讀來總是能被勾動內心深處的感動與悸動。喜歡情感濃烈加點微虐心調味料故事的讀者,千萬不要錯過啦!

話題推薦

即時排行榜 看更多

 

新刊雜誌 看更多

3C/家電

親子玩具

居家休閒

會員專屬優惠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