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

吳明益與《海風酒店》小說人物共同完成的圖畫故事書

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首刷限量版:手寫詩明信片)

「我得畫一個故事來挑戰、抵抗他們的故事,我得畫一個故事來挽回故事。」小說家吳明益首部圖畫故事書,一部由小說人物和小說作者共同完成的圖畫故事書。《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海風酒店》兩部作品,有人先讀了圖畫故事書,再去讀小說;有人先讀了小說,爾後進入圖畫故事書的世界。無論次序,只要閱讀,都能感受到作品之間彼此既獨立又相連,都是各自完整的生命,是春夏秋冬之外的新季節。𓂃 𓂃𓂃𓂃 𓂃𓂃𓂃 𓂃𓂃𓂃 𓂃𓂃 𓂃 𓂃𓂃𓂃 每當甜根子草花開的季節來到,女孩就會想起通往巨人之心的那條路。「她永遠記得三隻腳的食蟹獴如何帶她進去『巨人之心』,她想要把這個被水泥廠扭曲的巨人的故事重新說回來。」 「她不要人們忘記這裡曾經有巨人,而只記得水泥廠。」一個清晨,草叢裡一隻尖鼻子小動物探頭出來,抬起缺了腳掌的右腳,發出急切的呼呼聲。「每當周遭安靜下來的時候,尖鼻子也會想跟女孩說說自己。說說自己怎麼奮力掙脫捕獸鋏,怎麼昏倒在巨人的睫毛底下,怎麼在『巨人之心』受到庇護重獲新生的事。牠在那裡認識了其它受傷的動物,牠們有的失去了居住的森林,有的因為汙染的水而患病,有的和牠一樣,因為捕獸鋏而失去了一條腿。」他們踩在厚厚的落葉上面,每一步都像跳著舞,每一步都發出像是骨骼碎裂的聲音。「在那棵巨大到什麼都微不足道的大樹前面,尖鼻子仔細挑選了幾片心形的落葉,放在女孩和Idas面前。接著,牠開始咀嚼其中一片,並用眼神示意他們跟著做。」「呼呼慢慢,呼呼不要心急,像蝴蝶幼蟲咀嚼樹葉那樣渴望,像日昇日落那樣耐心,呼呼我的心聲啊,就會進到妳的心底呼。」 動物們漸漸地靠過來了。牠們圍繞著女孩,就像正準備聽故事,或說故事似地。整個世界都安靜了下來⋯⋯噓。𓂃 𓂃𓂃𓂃 𓂃𓂃𓂃 𓂃𓂃𓂃 𓂃𓂃 𓂃 𓂃𓂃𓂃商品內容:《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圖畫故事書+首刷限量〈如果有人送我一座山〉手寫詩明信片 2 張

大塊  出版
特價599
加入購物車

吳明益

首部圖畫故事書

  • 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首刷限量版:手寫詩明信片)
  • 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首刷限量版:手寫詩明信片)
  • 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首刷限量版:手寫詩明信片)
  • 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首刷限量版:手寫詩明信片)
  • 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首刷限量版:手寫詩明信片)

吳明益作品們

書的故事

出版情報

暑假活動碎碎念1:出去玩別去水邊

11/05 孩子,注意旅遊安全 「爸比,我下禮拜要跟同學去宜蘭玩2天。」 「蛤?你不是才剛跟同學去台中玩3天回來,畢業後放飛啦!」 「不一樣,去台中是跟閨蜜3人,去宜蘭是7人團。」 「這麼熱還跑出去曬,別告訴我你們想要去海邊玩水。」 「不道喔,還沒計畫呢!」 「一群高中畢業生7人快閃宜蘭,肯定是想去有水的地方啊,要不然玩啥。只要不去海邊都可以。」 「為什麼宜蘭海邊不要去?」 「老爸我說的不精準,是東海岸的海邊都不要靠近,也不要下水。爸比我在宜蘭念書了5年,然後在南澳當兵2年玩遍宜蘭。 台灣東海岸沿岸地形看起來平靜,實際上有海底懸崖海槽,從海上水面顏色就看的出來,一下去就沉了。 另外海槽暗流吸力特強,把人往海水裡吸,不會把你往岸上推。會游泳也是越游越遠。太危險了。 以前在當兵的時候,漁民出港要登記。你要是沒登記到,很容易變成要撈洋娃娃。 連漁民都會出事,更何況是你們這些屁孩。」 「什麼是當兵撈洋娃娃?」 「在海水裡泡了一天,載浮載沉有衣服皮膚白色的不就洋娃娃,去撈。你說是啥?」 「爸比你是在說恐怖小說素材嗎,怎麼那麼噁心。」 「說恐怖噁心點,你們這些年青人才會怕。」 「那我們不會去海邊,反正是我規畫的行程,不安排就好了。」 「說明白點,溪邊水邊海邊,不要下水,最好是去都不要去。你忘記小學六年級補習班那個同學跟朋友去玩水然後呢。回來哭過以後,現在長大全忘了。看看新聞,每年都有意外。出去玩要有意外風險以及安全意識。」 「好喔。」

揚帆吧!一本顛覆想像的醫療演化之旅

11/04 這絕對不是一本你所想的那種醫療史。它沒有枯燥乏味的理論,也沒有冠冕堂皇的偉人事蹟,取而代之的是一連串令人瞠目結舌的暗黑實驗與異想天開的偏方。 不過,先不要被嚇到就關掉視窗,且聽我說一說吧!本書以一種近乎戲謔卻又極度認真的口吻,將人類追尋「恢復健康」的道路上,那些充滿錯誤、荒謬的駭人歷史,統統攤在陽光下。這本書就像是一座時光博物館,但裡面展示的不是高貴奢華藝術品,而是人類在歷史洪流中,嘗試過的有點獵奇、充滿血腥污穢的瘋狂實驗。它挑戰你的胃口,更挑戰你對「治療」的認知,揭示演化至今的醫療,背後乘載著過往經歷的冒險旅程。 然而,正是這些看似荒唐的片段,最能映照人類社會最核心的進展動力。想像從前從前沒有麻醉、沒有抗生素的暗黑時代,人們面對病痛,只能用盡所有異想天開的手段來協助傷口痊癒,甚至將臭氣沖天的尿液當作牙膏(其實尿液裡面還真有清潔功能的成分!)。這些行為在現代看來,無疑是愚昧且危險的,但在當時,卻是人們絞盡腦汁、孤注一擲的「治療妙招」。科學的進步從來就不是一蹴可幾的靈光乍現,而是在這樣不斷犯錯中吸取經驗,也為現代社會的健康與先進醫學奠定基石。這本不是怪誕故事的集結,更是一部見證人類如何從實證中推動科學進展的精實紀錄。 另外,最吸睛的還有繪者的風格,實實在在撐起這個題材。繪圖充滿趣味和滑稽,也略帶一絲黑色幽默,大膽的色塊舖成,也著實呈現過往歷史的瘋狂。想想看如果用寫實畫風來描繪盜墓賊半夜為醫學院提供「新鮮」屍體的畫面,或是描述人們用糞汁來治療腹瀉的情景,恐怕有一堆讀者在翻開時就驚嚇離場(但編輯在選書時,就會先下線了)。畫家巧妙運用獨樹一格的用色、充滿戲劇張力的造型,將這些原本應該是極度嚴肅甚至令人作嘔的議題,轉化成一幅幅令人噴飯的滑稽插畫。這種視覺處理,不僅大幅降低了閱讀門檻,讓人在趣味閱讀中吸收知識,更為本書帶來了嶄新的設計風貌。這樣的呈現,也推薦給喜歡大膽創新風格的成年讀者,書籍的視覺呈現與精實內容,成了完美的調和,著實值得入手與收藏一本! 這本書用嶄新的方式,娓娓道出今日看似天經地義的健康常識和醫療手段,都是過往無數次的錯誤、嘗試中積累而來,而科學正是從不斷的修正中誕生的。請大家帶著期待、不怕受傷害的心,踏入這個充滿滑稽又略帶黑暗氛圍的知識世界吧!一同從這看起來不正經,其實超認真的知識繪本中習得知識,並獲得面對未來挑戰的勇氣!

「踏上未知冒險」的悸動──《霍爾的移動城堡》原著作者另一部奇幻小說《時空之城》正式上市

11/03 1939年的英國,戰火的陰影正逼近倫敦。十一歲的薇薇安被迫離家,搭上開往鄉下的列車避難——卻在途中被「綁架」,帶往一座不存在於任何歷史書頁上的地方:時空之城。 在這裡,時間被觀察、被管理、被記錄。從石器時代的火光,到西元117世紀的星際航線——每一段歷史都由這座城市維繫。而綁架薇薇安的,並不是什麼邪惡組織,而是兩個小男孩——與她年齡相仿、舉止高傲的強納森,以及年紀更小、總是在喊肚子餓的山姆。不知道為什麼,他們確信薇薇安就是傳說中的「時間夫人」,只有她能拯救逐漸崩塌的時空之城。 但是,薇薇安明明只是再普通不過的女孩!她最大的興趣是看電影,姓氏「史密斯」更是全英國隨便抓一把都有的菜市場名。她究竟為什麼會被捲進這團亂?為了不被大人們發現,薇薇安只好假扮成強納森的表妹,並在時空之城住了下來。而這招雖然成功,但時空之城的危機卻仍未解除,薇薇安必須幫助兩個男孩找出破壞時空之城的罪魁禍首,否則這座城市——甚至整個歷史都將瓦解,而她自己也可能永遠回不了家。 更重要的是,他們必須設法鑽進時間的裂縫、找出真相——為什麼歷史正在崩壞?是誰在改寫人類的命運? 在《時空之城》,薇薇安就是讀者的眼睛,帶我們探索這座奇幻的城市、各種帶有酷炫未來感的科技,例如能夠減輕體重的腰帶、能送出四十二世紀奶油派的自動點餐機、愛搞笑的仿生人。讀者也會跟著薇薇安去上學(學習「通用符號」、全人類的歷史),看各種魅力無窮的景點(被神秘力場保護著的遠古石頭巨人、來自各個時代的「時空幽靈」),並穿越時空,體會時空旅行的奧妙,力圖取回時空之城的聖物,修復時間的裂痕,讓歷史回到正軌。 黛安娜.韋恩.瓊斯,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霍爾的移動城堡》原著作者,用她最經典的魔法筆法,建構出了一個連《哈利波特》都得致敬的奇幻世界,充滿80年代復古未來(Retro-futurism)的魅力。也許有人會想:「這種給小孩子看的虛構東西,跟我有什麼關係?」其實,真正偉大的說書人都有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筆下的角色明明只是文字、只是墨水,卻有能力透過「想像」的力量躍然紙上,走進讀者的腦海。這就是為什麼哈利第一次踏入霍格華茲城堡的時候;當彼得、蘇珊、愛德蒙、露西打開衣櫥,發現它通往奇幻國度納尼亞的時候;以及在本書中,當薇薇安在鄉下火車站月台上行李箱被搶走、意外走進那座獨立於歷史之外城市的時候,讀者要在腦中召喚出這些畫面,簡直全不費工夫。這,就是厲害的說書人的功力。 當迷人的角色踏入充滿魅力的異世界,我們會不由得感到興奮。因為你知道,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不論是精彩還是荒誕、怪奇還是腦洞大開,只要這是一個以想像力構築的世界、只要這個故事有謎團等待主角與我們一起解開,那麼這些遙遠國度的畫面,就會一輩子留在你的記憶裡。《時空之城》就是這樣的一個童話——結合科幻、奇幻與魔法等元素,讓你重新想起「踏上未知冒險」的悸動。 時間正在崩解,但故事才正要開始。

看懂變化之前,我們得先學會看——何偉與《別江》的二十五年觀察

10/30 一個外國人,為什麼能把中國、甚至我們,都看得這麼細膩? 每次重讀何偉,我都會想起這個問題。 或許答案在於:他並不是看得多遠,而是看得多近。 從《江城》開始的長鏡頭 1996 年,二十七歲的何偉(Peter Hessler)以美國和平工作隊志工身分,來到四川臨長江邊的一座小城涪陵,任教於師範學院。那時的中國正準備迎接千禧年的轉折,他在課堂上教英文,也在筆記裡記錄身邊的學生與街道。 三年後,他出版《江城》,一部以外國人視角書寫的城市日記。書中沒有宏大的政治論述,只有課堂、長江、老師與學生,但它卻讓世界第一次透過一雙理解而非批判的眼睛,看見了中國。 那本書之後,何偉成為當代報導文學最受注目的名字之一。 他的作品兼具記者的敏銳與作家的節制:他不追求立場,也不急著給出答案。 他更關心人,關心變化。 在《尋路中國》裡,我們看到改革年代的民間奔走;在《甲骨文》裡,讀到古今交錯的中國故事;而在《別江》,他回到了二十多年前那片土地,重看那些曾經教過、長大的學生與新一代的年輕人。 回望中國,也回望自己 2019 年,他帶著妻子與一對雙胞胎女兒重返中國,在四川大學任教非虛構寫作課程。 這一次,他不只是觀察者,也是父親與老師。 他讓女兒在當地公立小學就讀,看著她們在中文環境裡成長;同時,也與一群出生於 2000 年後的中國大學生一起討論文字與現實。 這些學生聰明、有想法,卻活在更緊密的競爭與體制之中。 何偉稱他們是「習近平的一代」——他們理解體制的限制,也知道變化的邊界;他們比以往任何一代都能說、能思考,卻也更早學會了沉默。 二十年前的涪陵學生努力向上,只為離開貧窮的農村;如今的城市青年在富足之中焦慮,為的是能留在體制的安全裡。 《別江》不只是他對中國的再度回望,更像是對「變化」本身的一場長期實驗。 他記錄的不只是中國的經濟與教育,更是那些在時代夾縫裡的情感與靜默。 正如他在書裡所寫:「一個國家在社會、經濟與教育上都經歷這麼大的改變,怎麼政治還停滯在那,甚至倒退呢?」 這句話既是觀察,也是一種溫柔的提問。 觀察,是一種緩慢的誠實 何偉的文字從不急躁。 他會讓故事自己發展,讓細節自己說話。 他筆下的學生、司機、小老闆或學者,都帶著時代的氣息卻沒有被簡化。 正因如此,他的書不只是外國人看中國的記錄,更是一種「如何觀看」的練習。 閱讀他的作品,我們彷彿也被閱讀—— 被那些學生的掙扎讀懂,被城市的節奏提醒:原來我們都在同樣的時間裡,學習忍耐。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即使合上書,我們仍會繼續觀察,繼續思考。 因為何偉的觀察,最終也指向我們自身: 我們是否還願意在這個變化太快的世界裡,放慢腳步,好好看、好好聽、好好活? 閱讀的意義 《別江》讓人重新看見何偉筆下的中國,也讓我們重新看見自己。 在資訊流比真實更快的時代,何偉提醒我們——觀察,是理解世界之前最重要的事。 它不華麗,也不一定會帶來結論。 但正因如此,它是一種誠實:一種在變動的世界裡,仍選擇看清的勇氣。 或許我們讀的不只是他的故事,而是一種態度—— 對人、對時間、對世界的耐心。 何偉花了二十五年記錄中國, 而我們,則用一次又一次的閱讀,學著記錄自己。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