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_2026手帳年曆

孫中山: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

帝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恰似一塊銅板的兩面,而這塊銅板就是近代史
  • 79 751
    950
  • 分類:
    中文書人文歷史中國史地中國近代史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黃宇和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聯經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6/11/09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國際知名孫中山研究權威學者黃宇和院士,把幾十年來結合檔案鑽研、實地調查、博覽群書與歷史想像的治史方法與經驗,撰寫成書。重新檢視幾十年來以四管齊下治史方法所解決的懸案,不拘大小,逐一娓娓道來。

作者黃宇和院士以文明交戰的思路,探索中西史學界對於兩次鴉片戰爭和孫中山革命生涯的種種爭議,在反駁眾多對華夏文明不實指控的同時,亦自省華夏文明的沉疴。在分享治史經驗之餘,作者將歷來破解中國近代史上形形色色不實傳聞的過程一一剖析,把自己多年來不懈努力,以實證調究和搜集到的史料,作進一步的消化詮釋。

《孫中山: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試圖破解的懸案謠言包括:
‧鴉片戰爭與鴉片無關? 鴉片有益?
‧林則徐竟是製毒巨梟?
‧1856年英國人聲稱其國旗在廣州受辱案真相。
‧還葉名琛清白,追蹤他「六不總督」污名的來源。
‧兩次鴉片戰爭與孫中山革命如何環環相扣。
‧誰創立了興中會?
‧孫中山倫敦被綁架是自投羅網?
‧孫中山是個花花公子?第二愛好是女人?
‧孫大砲最「大砲」的「大砲」是什麼?
‧孫中山的民族主義與英以色列信仰的關係。
‧為何沒有一兵一卒在手的孫中山能夠成為臨時大總統?然後又要讓位袁世凱?

作者

黃宇和

1968年香港大學畢業,即赴英國牛津大學深造,1971年完成博士論文後留校。1974年起受聘到澳洲雪梨大學任教,2009年遞升至該校近代史講座教授;2014年2月退休,該校遴選其為榮休終身講座教授。1978年英國皇家歷史學院、2001年澳洲國家社會科學院、2012年澳洲國家人文科學院等三院全體院士,先後投票遴選黃宇和為該院院士。欲觀黃宇和院士全部履歷者,請至Google:‘Emeritus Professor John Y Wong’,即直達澳洲雪梨大學為黃院士設計、隨時更新的英文網頁。

目錄

三言兩語
獻詞:獻給林鉅成醫師 恩同父母
 
序言
第一章 導言:當不成偵探者不配治史
第二章 鴉片戰爭與鴉片無關論
第三章 林則徐乃製毒巨梟?
第四章 鴉片有益論
第五章 鴉片戰爭期間中英秘密武器
第六章 巴麥尊子爵姓巴麥尊、名字的英文字母縮寫是H. J. T.
第七章 論三元里抗英乃民間「仇外狂」(一)
第八章 論三元里抗英乃官府「仇外狂」(二)
第九章 偽造聖旨龍顏大悅論
第十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華文專著為何欠奉
第十一章 1856年10月8日英國人指責廣州人侮辱了其國旗
第十二章 中國船受英國國旗保護之謎
第十三章 檢視1857年1月15日的香港毒麵包案
第十四章 生牛排和生洋蔥妙用無窮
第十五章 捏造六不總督順口溜的始作俑者
第十六章 捏造六不總督順口溜的幕後主謀
第十七章 中外合謀誣衊皇上欽差的大臣
第十八章 通番賣國的邊防大員
第十九章 還葉名琛個清白
第二十章 葉名琛等被俘時之表現
第二十一章 論華夏精英對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情結
第二十二章 太平天國的命運懸於一線──茶葉
第二十三章 太平天國是革命?是內戰?是運動?
第二十四章 《資政新篇》與《實業計畫》
第二十五章 孫中山乃中原貴冑的後裔,原籍陳留
第二十六章 孫中山是客家人?
第二十七章 皇帝田預言孫中山成龍
第二十八章 一開間泥磚屋激勵孫中山成龍(一)
第二十九章 一開間泥磚屋激勵孫中山成龍(二)
第三十章 窮苦激勵孫中山成龍
第三十一章 鴉片激勵孫中山成龍
第三十二章 西學激勵孫中山成龍
第三十三章 《聖經》激勵孫中山成龍(一):夏威夷國王藉《聖經》驅散巫術與迷信
第三十四章 《聖經》激勵孫中山成龍(二):十足英國氣的學校
第三十五章 《聖經》激勵孫中山成龍(三):孫中山是寄宿生?
第三十六章 《聖經》激勵孫中山成龍(四):拔萃書室
第三十七章 《聖經》激勵孫中山成龍(五):在傳道所寄食寄宿
第三十八章 孫中山在何時何地和哪種情況下領洗進入基督教?
第三十九章 污水激勵孫中山成龍
第四十章 內憂激勵孫中山成龍
第四十一章 外患激勵孫中山成龍
第四十二章 誰是成龍的料子?──釐清四大寇之謎團
第四十三章 為何中國人不能在中國的土地上行醫?
第四十四章 誰創立興中會?
第四十五章 乙未香港會黨魅力無窮
第四十六章 重陽拜堂?大吉利是!
第四十七章 別搞錯新郎哥!
第四十八章 尹文楷是何方神聖?
第四十九章 乙未廣州起義的神經中樞在何方?
第五十章 為何孫中山被驅逐出教會
第五十一章 乙未廣州起義中「決死隊三千人」的謎團
第五十二章 偵破乙未廣州起義密謀為何洩露
第五十三章 孫中山紅杏出牆
第五十四章 孫中山吃過香江皇家飯!
第五十五章 孫中山吃過香江皇家飯?
第五十六章 孫中山從未吃過香江皇家飯!
第五十七章 乙未廣州起義失敗後孫文跑回香港大罵楊衢雲?
第五十八章 乙未廣州起義誰出賣革命
第五十九章 論「孫大炮」最「大炮」的「大炮」
第六十章 拆穿一副極為暢銷的西洋鏡
第六十一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孫中山在何處舉行首次記者會?
第六十二章 孫中山的民族主義與英以色列「信仰」之謎
第六十三章 孫中山是名夜夜絃歌的花花公子?
第六十四章 孫中山的第二愛好
第六十五章 武昌起義爆發,為何孫中山不馬上回國主持大局?
第六十六章 民主的英國為何不支持追求民主的孫中山?
第六十七章 為何孫中山能當選臨時大總統?
第六十八章 為何孫中山讓位給袁世凱?
第六十九章 為何孫中山起兵反袁?
第七十章 槍斃孫文!
第七十一章 檢視孫中山「以俄為師」之謎
第七十二章 孫中山被英國的「炮艦」鎮住了
第七十三章 孫中山如何、為何被「冊封」為國父?
第七十四章 論中國的孫中山史學不值西方學者一顧
 
英葡中對照
中、日文刊物
西文刊物
索引

序/導讀

序言(節錄)

2014年6月24日,出版界八十八歲的老前輩、香港三聯書店前總經理蕭滋先生熱情向筆者建議,把幾十年來博覽群書,檔案鑽研結合實地調查與歷史想像的治史方法與經驗撰寫成書。

茲承雅命,方式是以「本偵探」的名義現身說法,把筆者曾運用這種四管齊下的治史方法所解決了的一些懸案,不拘大小,娓娓道來。因此本書各章節,有嶄新的探案,諸如「林則徐是製毒巨梟」。有把過去「本偵探」已經破解了的懸案,做進一步追查。例如污衊「葉名琛為六不總督」的順口溜,究竟元凶是誰?以及由於進一步發掘了新史料而更上一層樓並予以破解了的懸案,包括「孫中山的民族主義與英以色列信仰」。

案情繁簡決定了各章長短,而各章的上文下理(context),則見本偵探其他拙著,尤其是2011年出版的《三十歲前的孫中山》,2015年出版的《孫文革命:聖經和易經》,以及行將出版的《文明交戰》(暫定名)。蓋本書的部分章節是取材自該三本拙著當中、短小精悍而獨立性極強的片段。因此,讀者會注意到,本書各章的題目分別屬於兩大領域:其一是有關兩次鴉片戰爭時期的探案;其二是對孫中山生平具關鍵性事件的偵察。兩次鴉片戰爭是帝國主義侵華的具體事例,孫中山則是反抗帝國主義侵華的典型民族英雄。

把帝國主義壓迫、民族主義反抗,這兩大領域再放到宏觀的角度檢視,則兩次鴉片戰爭這形於外的事物,是本偵探對斂於內的帝國主義所進行的個案研究。孫中山這形於外的人物,則是本偵探對涵於內的民族主義所進行的個案偵察。帝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恰似一塊銅板的兩面,而這塊銅板就是近代史──不單是中國近代史,而且在某程度上可以說是世界近代史。本偵探追蹤近代史的發展,不能偏重帝國主義或民族主義,因為如此就猶如偏聽一面之詞。治史必須在檔案鑽研、實地調查與博覽群書的基礎上,兼視兼聽來神遊冥想,藉此廣開言路。

至於為何本偵探選擇兩次鴉片戰爭和孫中山兩大領域作為個案來探索,則完全是由於機緣巧合。事緣1968年本偵探從香港大學畢業後,馬上前往牛津大學當研究生時,長期由英國駐中國大使館保存的葉名琛檔案,剛剛移交英國國家檔案館,並終於開放了。本偵探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再結合英國各機關部門及各地方的英語檔案,正好兼顧了中英雙方的態度、處境與追求,避免了偏聽。於是本偵探決定首先以葉名琛作為個案,切入帝國主義的研究。

研究愈來愈深入之後,總覺得缺少點什麼。適逢1979年廣州市中山大學歷史系代主任胡守為先生,盛情邀請本偵探當訪問學人;更由於該校的陳錫祺先生,屢屢不恥下問有關孫中山的史事和史料,故突然想到孫中山乃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暨民生主義──通稱三民主義──是其畢生學習、思考與實踐的結晶,於是本偵探決定以孫中山作為個案,藉此研究民族主義。

終於,在2015年6月26日,比原定計畫提前四天完成了本書初稿共60章。但馬上碰到兩隻凶猛的攔路虎。其一是「炒冷飯」之嫌。其二是哪怕當時還只有六十章的初稿也只不過是烏合之眾。試想:把「獨立性極強的片段」結集在一起,「隊伍不整,放槍時參差不齊」,真是貽笑大方!說是一本論文集也夠不上。準此,唯一能同時打垮兩隻猛虎的武器是,為全書譜寫出一首主旋律。而這首主旋律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既能凝聚共識──把60種不同聲音編織成一首既多姿多彩而又和諧悅耳的交響樂,更藉此全面克服「炒冷飯」之嫌。

怎麼啦?擺明白是把曾經出版過的片段再拿出來獻醜,還說不是「炒冷飯」?此點正是中西治史方法的巨大分別之一。在西方,若某甲發掘出大量史料,並解讀及運用此大批史料來建構出一套理論,大家熱烈鼓掌。某乙運用某甲所發掘出的大量史料,加上自己所發現的新史料,從另外一個角度解釋同一種歷史現象,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結論,大家同樣熱烈鼓掌。同樣地,若某甲再接再厲而發掘了更多新的史料,加上經過星移物換而在思考問題時更為深思熟慮,又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審視同一種歷史現象,終於得出不同的結論甚至推翻自己過去的結論,大家更是熱烈鼓掌,因為這是人類進化的積極表現。把這種治史方法昇華到思想的境界,則思想家稱之為「水平思維」(lateral thinking)。即不局限於某一種思維方向,而是從不同的方向、甚至反方向解讀史料和思考問題。

中國史學界則至今仍然深受清朝乾嘉時代純粹考據的治學風氣所影響,結果多是致力於史料的考據。乾嘉考據誠然是一種追求樸實無華的考據學風,故又稱為樸學。但缺點則在於其不注重史料的運用,遑論解讀史料並藉此以建構出一套符合經世致用的理論。其實,在乾嘉考據學風出現之前,明末遺民鑑於明朝的覆亡,痛定思痛之餘,對中國的社會、政治、哲學、軍事各方面的思想主張,均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專制政體和宋明理學進行有力的批判。可惜清朝政權穩固以後,即大興文字獄──順治帝施文字獄七次,康熙帝施文字獄20多次,雍正帝施文字獄20多次,乾隆帝施文字獄130多次──把華夏的文化精英嚇得噤若寒蟬。誰敢建構理論並抒發己見,等待誅九族好了!君不見,清朝在所有孔廟前面的空地上都豎立一塊臥著的石碑,上面刻有「士子不得議論時政」之類的字樣。違者的命運將會像該石碑一樣──馬上躺下來!難怪中央研究院某院士前輩,聽了本偵探在2006年11月6日於廣東省中山市舉行的「紀念孫中山誕辰14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後,當場衝口而出地說了一句話:「走火入魔!」。

也難怪2015年5月5日,中國大陸某學術期刊把拙稿〈孫文之信教與被逐〉退還,理由是「內容與寫法可能均與刊物風格不同」。筆者莫名其妙,於是把該文分拆成兩章收入本書,即題為〈孫中山何時領洗進入基督教?〉的第三十八章,和題為〈為何孫中山被驅逐出教會〉的第五十章。佇候讀者諸君教正內容、寫法與風格有何不妥。

本偵探也不氣餒,興致勃勃地把拙稿轉投台灣某學術期刊。2015年8月3日接審查意見說:「尊稿過半內容文字已見於閣下近年兩本巨著:《孫文革命──聖經和易經》(2015.01)、《三十歲前的孫中山──翠亨、檀島、香港1866-1895》(2011.09),重複比例過高,與本刊宗旨不符,本會只得割愛,敬請原諒。」此言一針見血地指出該審稿人的注意力全盤貫注在史料的發掘上,完全忽視史料的解讀和運用以解決歷史學界中有待解答的問題。

該審稿人沒有理解:本偵探之所以撰寫《三十歲前的孫中山》,除了發掘有關史料這趟必須履行的手續以外,更高的學術目標是為了解答孫中山「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問題。又本偵探之所以撰寫《孫文革命》,除了發掘有關史料這趟必須履行的手續以外,更高的學術目標是為了解答孫中山「為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問題。至於為何〈孫文之信教與被逐〉之作為一個獨立專題,至今還沒有人運用筆者所發掘出來的史料嘗試解答,因而是一個嶄新的探索項目。若本偵探運用自己過去發掘出來、哪怕已經收入兩本拙著的資料,加上本偵探最新發現的、滴滴皆甘露的珍貴史料,合力試圖解答一個前人解答不了的問題,有何不可?

西方學術界發明「水平思維」快一個世紀了,為何傳來傳去,總是傳不進大陸與台灣?是華夏精英不屑接受、不願意接受、還是害怕接受?拒絕接受這種現象,是否證明了乾嘉時代那種沒思想、純考據的治學之風貽害甚深?尤有甚者,華夏精英不單漠視「水平思維」的治史方法,又竟然以拒收為榮,傲然「割愛」,這是否證明華夏文明的天朝上國心態,至今嵬然不動?

沿著這條思路進一步考量,就更難怪2015年11月12日,本偵探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的「傳承與創新: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150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宣讀過拙文「孫文之信教與被逐」後,評論人、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朱浤源教授,衝口而出地說了一句話:「走火、入魔」。

哈哈!好事成雙:本偵探「走火入魔」之美名,先後刻進廣東省中山市「紀念孫中山誕辰14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主辦單位的錄音機,和主辦「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150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台北市國父紀念館的錄音機,留存萬世。

對於本偵探運用「水平思維」來解讀和運用史料是可行的治史方法,容本偵探再舉一個例子。本偵探的師弟,劍橋大學歷史學皇家講座教授艾文斯爵士(Professor Sir Richard Evans),大半生專攻德國史。他在1990年把他歷來所寫的書評結集成專著,書名是《重新審視德國史》,出版後受到西方史學界高度重視。什麼?炒自己過去所寫過的書評的冷飯?重複已經出版了的書評,有什麼價值?竟然也會受到廣泛的高度重視?關鍵是:艾文斯爵士藉著結集其眾多書評的機會,總結他那一代人研究德國史所取得的成績、心得,指出不足之處和有待努力的地方,並建議將來研究的方向以及可能加強或糾正的史論。歸根結柢,他的眾多書評在出版以後,已經變成史料了,他正在運用史料──哪怕是他自己所創造的史料(書評)──來宏觀地開闢史論新天地。若出版社所禮聘的審稿人,只顧史料之重複而漠視史料的運用,肯定會建議出版社「割愛」!

準此,本偵探接下來的任務是:構思出一首主旋律作為本書的主心骨,藉此凝聚各自為戰的初稿共六十章的精神。最後想通了:主旋律宜採當前西方世界天天隱喻地厲聲高叫的「中國該打!」。

試閱

第二章 鴉片戰爭與鴉片無關論

2004年2月,八十多歲的澳洲英裔資深學者哈利.蓋爾伯(Harry Gelber)講座教授,出版了他的名著《鴉片、士兵與傳教士:1840-1842英國與中國的戰爭及其後遺症》。茲歸納他的研究心得如下:「從英國的政治角度看,1840-1842那場與中國的戰爭,並非一場鴉片戰爭」。言下之意正是:鴉片戰爭與鴉片無關。他繼續寫道:

它只是區區一些地方性的小摩擦。英國堅决反抗那腐朽透頂,卻高高在上而又狂妄無知的中國,堅决維護英王的尊嚴,堅决保護英國男女的性命安全,堅决追償被中國政府搶奪了的財物。沒有任何一個倫敦人,也沒有任何一個帶兵攻打中國的軍官,會認為該場戰爭與鴉片有任何關係。若中國人有本事控制鴉片走私,就讓他們大顯身手吧,英軍絕對不會代勞。那場戰爭,打起來不費吹灰之力;卻後患無窮,到了數十年後,傳教士目睹中國的苦難,悲天憫人,竟錯誤地怪罪英國把鴉片強加給中國,由此改變了英美輿論。

因此,蓋爾伯講座教授責無旁貸地以糾正此等所謂錯誤的輿論為己任。本偵探讀後極為詫異,因為它大別於鄙人所讀過的所有中外有關專著。大別的地方在於:過去哪怕有盎格魯.撒克遜的文明精英千方百計地為英國發動鴉片戰爭而辯護,但辯護的方式都是防守型的;蓋爾伯講座教授辯護的方式卻是攻擊型的。這種巨大變化,促使筆者立志查明蓋爾伯講座教授的立論方式,辦法是從逐句鑑定其微言大義做開始。

其劈頭第一句,手法就很高明。的確,當時大英帝國的領地遍布全球,在中國開闢的戰場,只能稱之為局部性戰爭,這是最為明顯不過的事實。當讀者接受了這個明顯的事實以後,蓋爾伯教授之把局部性戰爭等同於這場戰爭並非鴉片戰爭的說法,這也會先入為主地印在讀者的腦海裡。

他第二句話的前一段說「英國堅决反抗那腐朽透頂,卻高高在上而又狂妄無知的中國」。此言不但外國讀者熟悉,中國讀者也痛心疾首當時清朝的腐朽及天朝上國的狂妄。英國反對這些現象,是合理的。接下來第二句話的中間一段,謂英國「堅决維護英王的尊嚴,堅决保護英國男女的性命安全」,也合情合理,哪一個政府不堅決維護自己國家元首的尊嚴,不堅決保護本國公民的性命安全?如此,待蓋爾伯教授估計到已經取得讀者信任以後,就在第二句話的後一段畫龍點睛:「堅决追償被中國政府搶奪了的財物」。表面上這句話也合情合理,哪國政府不竭力保護本國公民的財物?讀者同樣會由衷地支持。但問題在於,蓋爾伯教授並沒有告訴他的讀者,這些財物具體是什麼?

容本偵探指出,這些財物非比尋常,正是違禁的毒品鴉片煙!中國政府並非搶奪了別國公民的一般財物,而是沒收了英國公民明知故犯所走私的鴉片。但是當今的普通外國讀者不一定知道當時中國政府所沒收的是違禁品,很容易誤會是中國貪污腐敗的官員橫蠻無理地搶奪了英國公民的一般財物。蓋爾伯教授用字遣詞的手法極其高明,他所用的英文字seize,既可理解為搶奪,也可理解為充公。一般不明歷史細節的外國讀者,會理解為搶奪,因為蓋爾伯整句話是以「英國堅决反抗那腐朽透頂,卻高高在上而又狂妄無知的中國」作為開端的。

他的第三句話的前半段說「沒有任何一個倫敦人〔會認為該場戰爭與鴉片有任何關係〕」。蓋爾伯講座教授有所不知:在鴉片戰爭時期當然有不少倫敦人認為該場戰爭與鴉片有密切關係,但是現代人已經被諸如蓋爾伯教授的高論蒙蔽住了,極少人知道當時英國有著非常強烈的反對鴉片貿易及鴉片戰爭的群體。詳見下文。

蓋爾伯教授的第三句話的後半段說:「也沒有任何一個帶兵攻打中國的軍官,會認為該場戰爭與鴉片有任何關係」,則官兵的天職是奉命打仗,絕對不容花半秒鐘問「為什麼?」這一切都是那麼地合情合理,難怪深得讀者信任。

至於他第四句話:「若中國人有本事控制鴉片走私,就讓他們大顯身手吧,英軍則絕對不會代勞」。當然,英軍不是中國政府所僱傭的警察,自然不會為中國政府緝私。因此,這句話同樣言之成理。關鍵是:蓋爾伯既不是倫敦高層,也不是販夫走卒,他是地位崇高的歷史學與政治學講座教授,天職是明辨是非,主持公道!

他最後一句話的前半段說「那場戰爭,打起來不費吹灰之力」。他在故技重施,說出了大家都知道的事實。在讓讀者不斷微微頷首之際,就說出誤導性很強的最後一段話:「卻後患無窮,到了數十年後,傳教士目睹中國的苦難,悲天憫人,竟錯誤地怪罪英國把鴉片強加給中國,由此改變了英美輿論」。我的天!不待數十年後,也不光是傳教士,其實在鴉片戰爭期間甚至之前,已經有英國貴族、傳媒、大批正當商人、不少家庭主婦挺身而出,反對英國把鴉片強加給中國了。詳見下文。

蓋爾伯教授這種瞞天過海的寫法,對於一知半解的當今廣大西方知識分子,非常見效。君不見,他這本書,在英國售70英鎊,在美國賣107美金,仍然供不應求:初版連再版前後共5版(見下表倒數第二欗)。

書成之後,蓋爾伯教授又環遊世界到處演講來廣為散播他的高論。例如,2006年2月24日,他在哈佛大學歐洲研究中心所做公開講座,題目竟然是:「那場並非『鴉片戰爭』的所謂鴉片戰爭」。容本偵探再次強調:英國出兵攻打中國的理由,正是要強迫中國政府賠償所繳去英商的鴉片,為此而打的戰爭,怎能說它與鴉片無關?為了鴉片而發動的戰爭,怎能不稱之為鴉片戰爭?聽眾當中的哈佛大學美國本土學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若記得美國紐約州最高法院著名法官約翰.埃德蒙(John Worth Edmonds, 1799-1874)的話,肯定啼笑皆非。因為該法官曾說過:「現在英國政府竟然要求中國政府賠償被充公了的東西。容我進言:這將是文明史上第一個案例(若非第一個案例,就讓我們盼望它是最後一個案例),一個用大炮的炮口來提出賠償走私犯的案例」。

最後,為了擴大其影響力,蓋爾伯教授乾脆把其大著全文放在網路上,任由讀者免費下載。鴉片戰爭真的與鴉片無關?關係密切極了!如何密切?請看本書題為〈太平天國的命運懸於一線──茶葉〉的第二十二章。

其實蓋爾伯教授醉翁之意不在酒。他這本大作可以歸納為一句話:華夏冤枉了高尚的盎格魯.撒克遜民族,該打!這種歪論,雖然滿足了當今全球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當中不少人的好勝心理,但其實對於整個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的清譽是非常不利的,因為它埋沒了哪怕是鴉片戰爭時代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當中真正高尚的品質。據本偵探考證,蓋爾伯教授的論調基本上是撿拾鴉片戰爭時期當事人──1830年代鼓吹鴉片戰爭不遺餘力的鴉片私梟渣顛(William Jardine, 1784-1843)與其合伙人孖地臣(James Matheson, 1796-1878)等鷹派在其《廣州紀事報》(Canton Register)中的叫囂,而完全忽視了當時在穗哪怕同樣是走私鴉片的英商坦誠的話,諸如下面刊登在《廣州報》(Canton Press)的一段讀者來函:「難道我們不是一個龐大的走私集團?無論我們如何自欺欺人,也無法否認我們是走私犯──一名世界公民〔謹啟〕」。

在英國本土的反戰聲音更為嘹亮。1839年12月2日,倫敦的《晨報》把英國準備發動的對華戰爭譴責為「玷污了英國的尊嚴」。1840年3月28日,《旁觀者報》(Spectator)更評論說:「政府的御用文人在拼命地替對華戰爭塗脂抹粉,把一名黑得比黑炭還黑的非洲黑人塗成白人:加油吧!盡情地塗白吧!歷史將把此場戰爭命名為『鴉片戰爭』!」結果在1840年4月7日,「鴉片戰爭」此詞首次在英國國會的下議院辯論中出現了,那是英國戰爭大臣的發言,哪怕他的動機是要譴責某些「英國輿論竟然荒唐地認為英國政府之發動對華戰爭是為了擴大非法的鴉片貿易」。翌日,議員格拉德斯通反駁說:「擬發動之戰爭,比我曾經聽說過的、或曾經閱讀過的任何一場戰爭,都要使得本國蒙受更大的恥辱」。結果英國最具影響力的《泰晤士報》在1840年4月25日和5月1日也用上「鴉片戰爭」這個名詞。

哈哈!原來最早──比中國人更早──把該場戰爭命名為「鴉片戰爭」者,竟然是與鴉片煙販同樣是浸潤在基督宗教《聖經》之中、但是言行一致的英國人!還不止此,1840年4月24日,三百多名倫敦市民自發地擠進倫敦大皇后街(Great Queen Street)的共濟會堂(Freemasons’ Hall),參加一個公眾集會,當中不乏衣冠楚楚的女士。他們熱烈討論當時英國政府擬發動的對華戰爭。集會期間,他們排除了個別鷹派分子的各種干擾,終於以大多數通過決議:對於「本國為了支持英商把鴉片輸往中國而對華開戰」,由此而「玷污了本國道德和宗教的感情」,表示強烈不滿。翌日,包括《泰晤士報》的倫敦各大報章都報導了集會過程和決議案;而以《旁觀者報》的評論最為激烈:「這場戰爭本身已經是罪大惡極;而戰爭的目標竟然是為了把鴉片強行加在三億五千萬中國人頭上,更是滔天的罪惡」。接下來的好幾天,超過二十份英國的地方報章紛紛轉載!

的確,當時確實有不少英國上下人士認為鴉片戰爭嚴重地玷污了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的尊嚴和基督宗教的崇高道德。老夫對他們三鞠躬!讓老夫更為感動的是,《南京條約》簽署後,在英國工商界憧憬著從中國取得龐大經濟收益而紛紛舉杯慶賀之際,英國的和平協會(Peace Party)哀鳴曰:「將來的世世代代都無法洗脫這場罪惡的戰爭替大不列顛所帶來的恥辱」。《利茲時報》更嚴辭譴責一致舉杯慶祝的人說:「不!一致舉杯慶祝成功地進行了大屠殺,成功地發動了一場罪惡的、百辭莫辯的戰爭;一致舉杯祝賀海陸兩軍,在鴉片戰爭中,犯下了愧對國家民族的滔天罪行,這一切、一切,都是為了追求一個見不得光的目標」。老夫讀來感動得簡直老淚縱橫!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精裝
    • ISBN
    • 978957084828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832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預計 2025/11/07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