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經學六家研究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羅倬漢、陳延傑、蘇維嶽、何定生、牟潤孫與楊向奎等六位民國經學學人,以「被遺忘的經學家」與「顧門弟子的經學」兩個主題來把握。羅、陳、蘇三人屬於被遺忘的民國經學家,其論著也面臨罕傳的窘境。但此三人皆曾獲得國府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舉辦之學術著作獎勵的肯定,有其一定的成就。本書對此三家之學的研究,實為某種學術「追憶」的過程,期望能將他們的學術及著作重新帶回當代學術的視域,使其經學論著能重新流布,並在學術界發揮作用。何、牟、楊三人雖為顧頡剛的弟子,但在師生關係與治學路數上皆與顧氏產生嫌隙摩擦。顧門對經學的研究常充滿著齟齬、衝突與矛盾。這些與學術相關的師生相處的情境與脈絡構成了顧門學術中的「隱微間隙」處,從中或可看到在經學與史學間徘徊和在疑古與信古間依違的顧門學術,復因摻入大量的人事恩怨和情感糾葛,使其學術的發展呈現傳承和背離雙軌並行的奇特現象。
目錄
序一 楊晋龍 1
序二 陳煒舜 5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民國與民國經學 1
第二節 民國經學的追憶與窺探 11
第三節 本書的構成 22
卷上 追憶被遺忘的經學家
第二章 考《史》以證《左》──廣東學人羅倬漢與《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考證》 31
第一節 前言 31
第二節 羅倬漢撰作此書之緣起、背景、基本立場與進路 35
第三節 羅倬漢此書之內容及其論證 44
第四節 羅倬漢《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考證》之檢討 52
第五節 結語 63
第三章 南雍學人陳延傑及其經學論著之整理 69
第一節 緣起 69
第二節 陳延傑的生平經歷及詩文交遊 71
第三節 陳延傑的學問和著述 81
第四節 陳延傑經學論著的整理及其學術史意義 87
第四章 陳延傑《詩序解》及其《詩》學觀探析 93
第一節 前言 93
第二節 《詩序解》的《詩》學立場與詮解進路 97
第三節 陳延傑《詩序解》對詩意的涵泳體會及其整體《詩》觀 104
第四節 結語 111
第五章 湖湘學人蘇維嶽的《詩經》撰述與《詩》教理想 115
第一節 蘇維嶽的生平經歷與著作 115
第二節 蘇維嶽的《詩》學立場和《詩》教理想 123
第三節 蘇維嶽《詩經》撰述的評價及檢討 135
第四節 結語 143
卷下 顧門弟子經學之窺探
第六章 何定生與《古史辨》的《詩經》研究 151
第一節 前言 151
第二節 何定生與《古史辨》的翰墨因緣 157
第三節 何定生對《古史辨》的《詩經》研究之評析 161
第四節 結語 171
第七章 何定生一九四六年致顧頡剛未刊書函述要 177
第一節 緣起 177
第二節 書函要旨述析 179
第八章 顧門中的勵耘弟子──牟潤孫經史之學的面向及其所反映的師承關係 189
第一節 前言 189
第二節 牟潤孫經、史兼具的學術面向及其學術淵源 192
第三節 牟潤孫與顧頡剛、陳援庵的師門關係與學術聯結 199
第四節 結語 211
第九章 論楊向奎的經今古文學觀 213
第一節 前言 213
第二節 《左傳》、《周禮》真偽與今古文學之爭辯 218
第三節 今古文學和漢代經學與政治的關係 228
第四節 今古文學綜論 234
第五節 結語 246
第十章 結論 249
附錄
一 羅倬漢與《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考證》相關資料 255
二 陳延傑著作目錄 267
三 蘇維嶽《詩箸》申請獎勵說明書及錢穆、汪東〈審查意見表〉 275
四 何定生著作目錄增訂稿 283
五 牟潤孫經學論著目錄 295
六 楊向奎經學相關論著編年 305
各章發表出處及所屬研究計畫一覽 309
徵引文獻 313
索引 331
後記 345
序二 陳煒舜 5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民國與民國經學 1
第二節 民國經學的追憶與窺探 11
第三節 本書的構成 22
卷上 追憶被遺忘的經學家
第二章 考《史》以證《左》──廣東學人羅倬漢與《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考證》 31
第一節 前言 31
第二節 羅倬漢撰作此書之緣起、背景、基本立場與進路 35
第三節 羅倬漢此書之內容及其論證 44
第四節 羅倬漢《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考證》之檢討 52
第五節 結語 63
第三章 南雍學人陳延傑及其經學論著之整理 69
第一節 緣起 69
第二節 陳延傑的生平經歷及詩文交遊 71
第三節 陳延傑的學問和著述 81
第四節 陳延傑經學論著的整理及其學術史意義 87
第四章 陳延傑《詩序解》及其《詩》學觀探析 93
第一節 前言 93
第二節 《詩序解》的《詩》學立場與詮解進路 97
第三節 陳延傑《詩序解》對詩意的涵泳體會及其整體《詩》觀 104
第四節 結語 111
第五章 湖湘學人蘇維嶽的《詩經》撰述與《詩》教理想 115
第一節 蘇維嶽的生平經歷與著作 115
第二節 蘇維嶽的《詩》學立場和《詩》教理想 123
第三節 蘇維嶽《詩經》撰述的評價及檢討 135
第四節 結語 143
卷下 顧門弟子經學之窺探
第六章 何定生與《古史辨》的《詩經》研究 151
第一節 前言 151
第二節 何定生與《古史辨》的翰墨因緣 157
第三節 何定生對《古史辨》的《詩經》研究之評析 161
第四節 結語 171
第七章 何定生一九四六年致顧頡剛未刊書函述要 177
第一節 緣起 177
第二節 書函要旨述析 179
第八章 顧門中的勵耘弟子──牟潤孫經史之學的面向及其所反映的師承關係 189
第一節 前言 189
第二節 牟潤孫經、史兼具的學術面向及其學術淵源 192
第三節 牟潤孫與顧頡剛、陳援庵的師門關係與學術聯結 199
第四節 結語 211
第九章 論楊向奎的經今古文學觀 213
第一節 前言 213
第二節 《左傳》、《周禮》真偽與今古文學之爭辯 218
第三節 今古文學和漢代經學與政治的關係 228
第四節 今古文學綜論 234
第五節 結語 246
第十章 結論 249
附錄
一 羅倬漢與《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考證》相關資料 255
二 陳延傑著作目錄 267
三 蘇維嶽《詩箸》申請獎勵說明書及錢穆、汪東〈審查意見表〉 275
四 何定生著作目錄增訂稿 283
五 牟潤孫經學論著目錄 295
六 楊向奎經學相關論著編年 305
各章發表出處及所屬研究計畫一覽 309
徵引文獻 313
索引 331
後記 345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