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柯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不要問我是誰,也不要叫我保持不變」
最重要的傅柯傳記|翻譯自法文新修增訂版
「艾希邦不只為一個曖昧難解的神祕人物提供了生動而詳細的圖像,同時也完整精確描繪出戰後的法國知識界,包含它的各種儀式和拜物癖。這本書的吸引力就像一本好小說。」──布迪厄 Pierre Bourdieu
一九八四年初夏,延宕已久的《性史》終於出版第二、三卷,僅剩關鍵的最後一卷正在進行最後修訂,再「一到兩個月」就能結束,但傅柯卻在此時住進了醫院,不久即因愛滋併發症過世,未完成的遺作留下許多待解的謎團。
傅柯是人文學科全球被引用最多的知識分子,頂著光頭手拿擴音器在街上抗爭的形象無比鮮明。他對精神醫學及人文科學,對監獄、權力、性、管治等主題的歷史性探究,一再衝擊人的自我理解以及反抗的思索與實踐。
此書是第一部問世的傅柯傳記,作者艾希邦不但在傅柯生前跟他有密切往來,對法國學界也有相當深入的瞭解。
這個在二○一一年大幅修訂擴充的新版本,基於初版面世後不斷出土的文獻,增加更多傅柯與其他知識分子之間的來往互動,同時也觸及他與性及藥物的關係。除了多達數百處共數萬字的增補之外,亦添加了五篇重要文獻作為附錄,例如傅柯申請法蘭西公學院教席的研究計畫書,以及布迪厄談傅柯的文章。
名人推薦
審訂、推薦|萬毓澤(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共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吳豐維(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黃涵榆(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葉啟政(臺灣大學社會學系退休教授)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蕭育和(科技部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
推薦語
透過這本傳記,我們可以從傅柯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平時言行風格(特別是涉及左翼政治與學院內的「權力」運作)來認識這位思想家,領略其思想發展與現實社會經歷之間在概念上綿衍而糾結的關係,尤其其所傳達的生命價值真諦。同時,經由傅柯之論述典範轉折的故事,讓我們有機會鑑賞當代法國社會思想的特殊「政治」性格與其蘊涵的文化精神韻味。總之,這本帶著說故事風格、且展現特殊敘事理路的傳記,既有趣、且帶著知性的啟發作用,值得一讀。
──葉啟政(臺灣大學社會學系退休教授)
傅柯無比龐雜的著作與思想體系至今依然不斷溢出既有的框架,仍無法蓋棺論定,但毫無疑問對當代的哲學、歷史學、社會學、精神醫學與生命政治論述,都有深遠的影響,對於我們所處的生命情境也有著親近的關聯。而傅柯的生命歷程也總是不斷在踰越各種形式的界線,難以被套入任何直線式或帶有目的論的敘述。艾希邦所寫的傅柯傳記,不僅是一段充滿挑戰性的生命敘述,更是深入現代知識型(episteme)複雜網絡的思想史探索。
──黃涵榆(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目錄
第三版序(二○一一年)
初版前言(一九八九年)
第一部|心理學在地獄
1 「我出生的城市」
2 黑格爾的聲音
3 梧爾木街
4 瘋人嘉年華
5 史達林的鞋匠
6 愛情的不協和音
7 烏普薩拉、華沙、漢堡
第二部|事物的秩序
1 詩人的才華
2 書和它的分身
3 貴公子和改革
4 剖開軀體
5 資產階級的堡壘
6 外海
第三部|「法蘭西公學院的抗爭者兼教授」
1 插曲:凡森大學
2 特技演員的孤獨
3 來自黑暗的教訓
4 人民正義與工人記憶
5 「我們都是被管治者」
6 赤手空拳的造反
7 爽約
8 禪宗與加州
9 「生命作為一件藝術品」
附錄一:文學博士學位主要論文付印許可申請報告書/康紀言
附錄二:為法蘭西公學院教席遴選而編寫的小冊/傅柯
附錄三:創設思想體系史教席報告/維耶曼
附錄四:關於傅柯的著述/維耶曼
附錄五:〈自由的思想〉/布迪厄
注釋
資料來源
譯名對照
序/導讀
第三版序(二○一一年)
本書的初版於一九八九年問世,一年半之後出了第二版,放在弗拉馬利翁出版社(Flammrion)的口袋本「領域」(Champs)書系出版,我做了若干修訂,加上此前不曾出版的幾份文獻和幾篇文章作為附錄。很快的,這本書被迻譯為多種語言,繼續在國際間延續它的生命。
好一陣子以前,他們告訴我這本再刷多次的書又快要售罄,出版社準備加印,一股慾望在我心底油然升起,但也伴隨著猶豫:我是否該藉此機會修訂這些在一九八○年代中後期寫就的文字,並且補上一些最新的資料?
讓我這麼想的第一個理由是:在我後來的其他作品裡,我為這部傳記做了一些補充,讓這部傳記變得更清楚,重新解釋了一些事情;我研究了在這部傳記出版之後才發表的一些訪談紀錄,因而得以更清楚地認識或闡明我試圖理解的某些時期──我想到的是阿圖塞(Louis Althusser)的自傳或書信集這樣的作品。我在一九九四年出版的《傅柯與他的同代人》(Michel Foucault et ses contemporains)或是一九九九年的《同性戀問題反思》(Réflexions sur la question gay)當中專為「傅柯的異托邦(hétérotopies)」而寫的第三部,都是這樣的例子。我至少可以將這些成果的一部分整合到我舊作的修訂本當中吧?噢,當然是的!我沒打算全部重來,我已經不是當年的我,傳記寫作這件事也已被我拋在腦後。而且真要重寫恐怕得耗時數年,其他工作已經在召喚我了(當時我正在撰寫即將成為《重返漢斯》〔Retour à Reims〕的這本書,同時也投入日後將由這部「自我分析論文」延伸出來的其他寫作計畫)。不,我要的只是維持這部傳記的骨架和敘事的內在連貫,然後補充一些新的元素。
另一個在我心底浮現的理由也很理所當然:傅柯在這二十年間也有了很多變化!總而言之,他的作品集快速增生、變厚:《言談書寫集》(Dits et écrits)集結了過去散落四處,有時甚至不為人知的文章;傅柯去世之後,著作也以穩定的節奏陸續出版,特別是一系列的《法蘭西公學院課程》(Cours au Collège de France)。
我是否非得投身於某種「增訂版」的整理工作?我感到猶豫,躊躇再三,終於做出決定。我問自己:這樣的工作是否會讓我修正過去對傅柯的看法?我是否該呈現另一個傅柯?他的身影和容貌是不是應該出自一個應該帶我走得更遠,比我當初設想的進行得更久、更複雜的工程?我很驚訝,事實剛好相反,從前我為傅柯其人及其著作所繪製的這幅肖像不僅得到肯定,更因為如今可得的文獻而更具說服力。或許是因為我與傅柯為時短暫但卻相當頻繁密切的往來,讓我有一種感知、一種直覺,得以探索傅柯思維進程之所繫──也就是主宰他寫作計畫的衝動與激情,我相信,我的書成功重建了這個部分。
*
傅柯不斷將他理論的實際建立過程根植於他的個人經驗(甚至宣稱他的每一本書都可以當成一個「自傳片段」來閱讀)。他在一九七八年的一場演講裡探討「管治術」(art de gouverner)的發展,他的解釋是,在十五至十六世紀的西方,人們參與了「何謂管治?」這個問題的普遍化。但是,他補充說,這個問題跟站在它對面的另一個質問不能分開來談,那就是:「如何不被管治?」這個短句的意思不應該理解為:完全不被管治。而是:不被如此管治,不是因為某些原則,不是因為某些目的且透過某些程序而受到管治……。傅柯說,這是我們可以用「批判態度」指明的。他接著評論:
「如果管治化(gouvernementalisation)就是在某種社會實踐的現實中,透過以真相自居的權力機制,讓個體臣服的這個過程,那麼我會說,批判,就是主體賦予自己權利,向真相質問其權力的效應,向權力質問其真相論述的這個過程;批判,是自主決定不屈服,反思之後不順從的技藝。在我們或可簡單謂之為真相政治的遊戲當中,批判的根本功能是去除臣服。」
這種「自主決定不屈服,反思之後不順從」的概念,換句話說,就是將自身視為分析對象的這種「不順從」,這樣的概念讓我們更能理解傅柯在強調他的個人經驗和他的理論研究之間的緊密關係時想說的是什麼。因為毋庸置疑的是,當他談到「思想就是批判行動」,甚而界定批判的特質並非理論或教條,而是一種「精神特質」(éthos)時,他描述的是他自己的計畫,是他全心投入的事。不順從世界的現狀,倔強地面對權力與規範(這兩者箝制著主體性的自由與可能),這是歷史與政治分析的出發點,也是歷史與政治分析存在的必要條件。所以,「反思之後不順從」,這觀念對傅柯來說,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表明他的每一本書都是一個自傳片段。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他可以將哲學家的角色定義為從事「現時的診斷」(diagnostic du présent)的人,同時也是為了改變這個現在而從事歷史批判研究的人──這樣的研究可以說明,我們的樣貌是歷史的產物,而且也可以被歷史改造。同時,當他提及自己因為「我們自身的存有論」之所需而長年穿行於浩瀚的知識之中,沉浸於文獻的汪洋之中,我們可以立即感受到,他的漂亮語句也將他自己完整涵括在內:「一份耐心的苦工,讓我們對自由的迫不及待具體成形。」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於巴黎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