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義的陷阱:在總想要更多的世界,掌握「足夠好」的力量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完美主義不是成功驅動力。
完美主義讓人深陷「不夠好」的負面迴圈中,
成為沒有效率的過度努力者。
完美主義是損害身心健康的危險執念,
是阻礙自我實現的有害特質,
我們越是追求完美,只會離成功越遠。
是時候看清完美主義的起源與破壞性本質,
獲得逃脫完美主義陷阱的方法。
高標準、嚴格、專注細節、掌控一切確保萬無一失,
這些特質讓完美主義在現代社會被視為成功關鍵與人們最喜歡的「缺點」,
各領域的佼佼者也常將成功歸因於自己「追求完美」,
廣告與社群媒體營造出各種完美圖像與理想生活,
強化各種不切實際的標準,
告訴我們只有變得更好、更努力,才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完美主義在資本主義的推波助瀾下空前普及。
研究顯示,年輕世代中有五分之一的人是完美主義者,
專注於營造完美的生活圖像,
將「完美」視為卓越和成功的象徵。
與此同時,人類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重精神消耗與各種身心症,
「還不夠」、「可以更好」的信念讓人們更加脆弱焦慮,
在追逐完美的過程中耗盡力氣。
事實上,研究發現完美主義與成功並無關聯,
反而會產生許多不良影響與一系列心理問題:
•因追求完美而忽略休息和娛樂,過度疲憊而無法正常發揮
•不由自主地在同一細節上反覆修改琢磨,效率低落
•害怕犯錯與失敗,不敢大膽嘗試、缺乏創新
•對挫敗過於敏感,只要未達標準就會自我批評並貶低自己
•「永遠不夠好」讓人感到自卑,陷入失落和不滿的負面迴圈
•為了隱藏不完美,而掩飾、壓抑各種心理狀況,導致愈來愈嚴重
長期研究「完美主義」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心理學教授湯瑪斯•庫蘭,
結合心理學、社會學、精神分析與實際案例,
指出完美主義的核心特質為「不足思想」,
且這樣的「不足」往往建立在社會期許與他人標準之上,
進而揭開完美主義的破壞性本質與各種負面影響,
說明為何完美主義是需要正視並解決的問題,
以及如何掌握「足夠好」的力量,擺脫這一困境,
重新把焦點放回「自已」身上,追求真正的卓越與自我提升。
本書是對深陷完美主義陷阱的疲憊靈魂的溫和鼓勵,
提供通往充實、平和與富有成效的生活的另類道路。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完美主義的定義
第一章:我們最愛的缺點
第二章:跟我說我夠好
第二部:完美主義的影響
第三章:沒殺死你的
第四章:我開始了自己無法完成的事情
第五章:隱藏的流行病
第三部:完美主義從何而來
第六章:有些人的完美主義比較強烈
第七章:我所沒有的
第八章:她的貼文
第九章:你的努力還不夠
第十章:完美主義始於家庭
第十一章:愛拼才會贏
第四部:如何在夠好共和國裡,擁抱不完美
第十二章:接受自己
第十三章:後完美主義社會的後記
致謝
註解
序/導讀
前言
西方世界的人皆生活在完美主義細密編織而成的幻想裡。就像誇張現實的全像投影模擬,是個完美生活與生活方式的影像與影片,從廣告招牌、電影螢幕、電視機、廣告與社群媒體動態上展示、播放的世界。在這個全像投影世界裡,虛幻的分子任意擴散,教導著我們,只要我們是完美的,就會過著開心、成功的生活;如果我們偏離理想型態,生活可能會分崩離析。這種理解是真實存在的,耗盡每個人的心力,而且深刻滲透於我們心中, 完美主義透過揮之不去、無法撼動的不安全感,深植於我們的內在。對於我們所缺乏的、外貌美醜、以及未達到的成就而感到不安。
但是除了這些牢不可破的不足思想之外,我們顯然喜愛懲罰自己。面試者稱完美主義是自己最大的缺點。商界、政界、運動界與藝術界領袖們將成功歸因於完美主義。名人與生活教練用很多方式教育我們,將完美主義最大化,以獲得個人利益。事實上,工作、金錢、地位與「美好生活」的眾多美好特質,構成了完美主義最強大的驅動力──即不計代價著迷於無限成長與不屈不撓地追求更多。
代價以倍數增長。我們被不滿足淹沒,困在總是不足的樹叢裡,努力追求完美,因為其他人看起來如此不費力即可達到完美。我們內心深處知道,這樣的生活不正常,也不自然。我們知道身而為人,沒有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人能變得完美。我們知道完美主義的沉重盔甲壓得自己喘不過氣。
然而,我們仍穿著完美主義盔甲。因為脫掉盔甲去接受自己是美好但不完美的人,有著難以理解的困難,因為這同時也代表我們得正視現代社會對「偉大」與「美好」的最基本認知,而且對人類應該如何在這個世界裡過生活的方式,進行全面性思想叛逃。你什麼時候見過有人能完全不理會整個世界,進行這樣的內省呢?
但是,如果我們要逃離完美主義陷阱,這樣程度的內省正是我們必定要做的。本書名為《完美主義的陷阱》,追溯我得到以上結論的旅程。從一開始像是某種冥想,就像抓一直很癢之處,但很快發展成有著單一敘事線貫穿其中的戲劇化故事:完美主義是決心超越人類臨界點的經濟系統之關鍵性心理。以本論點作為要旨編寫成本書的十三個章節,解釋完美主義實際上是什麼、對我們的影響、目前崛起的速度、崛起的原因以及逃離它的方法。
為了提供論點證據,我綜合使用了正式與非正式的資料來源,例如心理學研究、臨床案例記錄、經濟資料以及精神分析與社會學理論等等。我也非常仰賴身邊真實生活案例的經驗證據,比起一般社會心理學家還多。為此,我一點都不覺得抱歉。我無疑是數字導向的人,我喜愛數據,花了很多時間,不斷教導學生們有關數據的研究。然而在真實世界裡,想法無法只靠著資料得到有效性。它同時也得仰賴真實經歷,不然想法就只會變成抽象概念,例如一個數字、一條趨勢線,或是一堆可能估計值之中的一個估計值。
一開始讓我談一下關於本書的幾件事:首先,讀者將會發現許多心理學、經濟學與社會學的概念穿插、應用於我的生活以及他人生活裡的實際經歷,並由之驗證,但卻沒有詳細解釋。第二項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事,讀者應該知道我為了講述那些生活真實經歷的故事,將故事主角的身分與故事場景偽裝改變。這意味著改名,有時改變性別、換地方與時間、編造地點,偶爾融合數個不同的觀點成為一個,或單一觀點變成數個觀點。我了解隱藏身分與數種偽裝,需要各位大量的信任,我希望這樣對各位的要求與編劇透過巧妙情節安排,尋求獲得觀眾認同的程度不相上下。我的目的是描繪我所見、所聞與所經歷獲得到的領悟與意義,即便不一定是這些經歷發生時的場景。
沒錯,原因即是我就是完美主義者。而我想讓這本書成為一位完美主義者送給另一位完美主義者的安慰。我將更多時間花在了解自己與周遭他人的完美主義,以及探究完美主義之於健康與快樂的研究結果,我愈來愈覺得我們的故事起源基本都是一樣的。當然,我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遭受完美主義的折磨。但我們的旅程都始於同樣的核心信念,即我們對他人來說不夠重要,或不值得他人喜愛。我們能在許多地方學到這樣的信念,但最普遍、最全球化的就是消耗、圍繞著我們的完美無暇全像投影裡。
我希望閱讀此書能讓你獲得慰藉。我希望它能幫助你了解完美主義影響所及的各個面向以及其真實來源。我希望這能讓你的心靈獲得平靜,知道這一切都不是你的錯,不論你身處的文化告訴你有多不夠,你夠好了。我希望本書能提供你邁向接納自己的方法。我希望本書能讓你建立一種心理上更協調的生活方式,一種接受人類侷限的生活方式。
換句話說,我希望本書能幫助你學到一些關於你自己與身處的世界。帶著這樣的知識,我希望它能幫助你體驗愈來愈多無與倫比的喜悅,來自接受自己全部以及所有的不完美,這些都是突然迸發的驚奇人性。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