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惡鑑定人:資深測謊專家與14名殺人犯的心理對決,識破連續殺人、分屍凶案、滅門謀殺的暗黑真相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每個人的身體裡都隱藏著善與惡,當善再也壓制不住惡,
人就有可能走向犯罪的深淵……
資深測謊專家的警世之作,逾萬名讀者五星驗證推薦!
連接脈搏感測器、膚電感測器,打開高解析度攝影機,
一場與罪惡靈魂的心理較量,正式開始!
讀者毛骨悚然推薦:「彷彿將我從驚悚電影中狠狠拉進真實世界,
讓人難以置信,這些慘無人道的殺人犯,可能是每天與我擦肩而過的陌生人……」
將一家五口亂刀砍死,現場遍布血跡,地上散落著大量鈔票與燒焦的米粒;
把死者精心打扮成護士,屍體面前擺著剩菜、空酒瓶以及一副分出勝負的撲克牌;
懷孕女子的下腹劃出深深的切口,本該活下來的新生嬰兒卻不見蹤影……
究竟是什麼情況與因素,喚醒了凶手心中的「惡」,驅使他們走上殘暴的犯罪之路?
在擔任刑偵第一大隊刑警以及測謊專家的十二年間,劉一經手過上百起謀殺案,審問過形形色色的犯罪者。本書中,劉一帶領我們走進測謊室,獨自面對手握數條人命的重罪殺人犯,透過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對方言行不一的肢體訊息,運用犯罪學的專業知識挖掘「殺人靈感」與犯罪動機,將他們繩之以法。
透過十四宗手法詭異的命案,我們看見的不僅是罪行的可怖,更多的是隱藏在「惡」之下難以抑制的病態與人性的瘋狂。藉由作者解說犯罪心理的「讀心術」與「識人術」,我們得以識別這些潛在的危險信號,學會保護自己與他人,也可以減少那些令人惋惜的事件再度發生。
【讀者欲罷不能推薦】
《測謊師》這本書不光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更深入地探討了人性、信任和真相的複雜關係。測謊,其實測的並非謊言本身,而是隱藏在謊言背後的真相和動機。在這個充滿未知的世界裡,測謊師們用他們的智慧和勇氣,為我們揭示了那些隱藏在謊言背後的真實世界。
作者在描寫測謊相關的內容時,非常有可看性,緊湊的內容讓我很想要趕快知道案件始末跟真凶是誰,沒有多餘的描述、不賣關子。透過作者描述,這些案件血腥凶殘,讓人很難相信這是真實事件,卻也看見了人性、社會悲歌,令人唏噓。
人就有可能走向犯罪的深淵……
資深測謊專家的警世之作,逾萬名讀者五星驗證推薦!
連接脈搏感測器、膚電感測器,打開高解析度攝影機,
一場與罪惡靈魂的心理較量,正式開始!
讀者毛骨悚然推薦:「彷彿將我從驚悚電影中狠狠拉進真實世界,
讓人難以置信,這些慘無人道的殺人犯,可能是每天與我擦肩而過的陌生人……」
將一家五口亂刀砍死,現場遍布血跡,地上散落著大量鈔票與燒焦的米粒;
把死者精心打扮成護士,屍體面前擺著剩菜、空酒瓶以及一副分出勝負的撲克牌;
懷孕女子的下腹劃出深深的切口,本該活下來的新生嬰兒卻不見蹤影……
究竟是什麼情況與因素,喚醒了凶手心中的「惡」,驅使他們走上殘暴的犯罪之路?
在擔任刑偵第一大隊刑警以及測謊專家的十二年間,劉一經手過上百起謀殺案,審問過形形色色的犯罪者。本書中,劉一帶領我們走進測謊室,獨自面對手握數條人命的重罪殺人犯,透過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對方言行不一的肢體訊息,運用犯罪學的專業知識挖掘「殺人靈感」與犯罪動機,將他們繩之以法。
透過十四宗手法詭異的命案,我們看見的不僅是罪行的可怖,更多的是隱藏在「惡」之下難以抑制的病態與人性的瘋狂。藉由作者解說犯罪心理的「讀心術」與「識人術」,我們得以識別這些潛在的危險信號,學會保護自己與他人,也可以減少那些令人惋惜的事件再度發生。
【讀者欲罷不能推薦】
《測謊師》這本書不光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更深入地探討了人性、信任和真相的複雜關係。測謊,其實測的並非謊言本身,而是隱藏在謊言背後的真相和動機。在這個充滿未知的世界裡,測謊師們用他們的智慧和勇氣,為我們揭示了那些隱藏在謊言背後的真實世界。
作者在描寫測謊相關的內容時,非常有可看性,緊湊的內容讓我很想要趕快知道案件始末跟真凶是誰,沒有多餘的描述、不賣關子。透過作者描述,這些案件血腥凶殘,讓人很難相信這是真實事件,卻也看見了人性、社會悲歌,令人唏噓。
目錄
自 序
第一案 沉重如山的愛
第二案 在死者背後刻上情書
第三案 為私利而生的暴行
第四案 金錢與權力的真面目
第五案 難以遏止的心魔
第六案 整了八次容的傳奇逃犯
第七案 在自由中迷失的靈魂
第八案 進階版仙人跳
第九案 豪門贅婿案
第十案 自私自利的旁觀者
第十一案 冷漠親情
第十二案 屈辱催生的冷酷復仇
第十三案 由愛生恨的決裂
第十四案 罪典
第一案 沉重如山的愛
第二案 在死者背後刻上情書
第三案 為私利而生的暴行
第四案 金錢與權力的真面目
第五案 難以遏止的心魔
第六案 整了八次容的傳奇逃犯
第七案 在自由中迷失的靈魂
第八案 進階版仙人跳
第九案 豪門贅婿案
第十案 自私自利的旁觀者
第十一案 冷漠親情
第十二案 屈辱催生的冷酷復仇
第十三案 由愛生恨的決裂
第十四案 罪典
序/導讀
序
大家好,我是測謊師劉一,寫這本書的初衷是想透過行為分析學將形形色色的案件呈現在大家面前,以引起大家的警惕,遠離犯罪。同時,具體描述犯罪的特徵,希望大家能夠透過通俗易懂的「讀心術」和「識人術」,及早預知危險,遠離傷害。
在寫作過程中,我漸漸又賦予了文章其他的意義:善良就應該被歌頌,邪惡就應該受到懲罰。生命至上不只是原則,更應該是信仰。
我在書中的隊友,都有真實原型。
劉隊是我的大學師兄,他當過十年緝毒警察,當過十六年刑警,後被任命為刑事偵查一組組長,我們都叫他「劉隊」。根據內部可靠消息,劉隊獲得過「八一勳章」,公安部為了保護相關人員的人身安全,所有表彰均不對外公布,因此他經常被我們調侃為「隱祕而偉大」的存在。
他對於緝毒的經歷總是三緘其口,我只知道劉隊身上有四處槍傷,一處距離心臟不足兩公分。我曾經試探著問過他一次,遇到「麻煩」時,第一時間在想什麼──我把「死亡」弱化成了「麻煩」,希望將「過往」的心理傷害降到最低。
劉隊點了一支菸,左手大拇指戳在太陽穴上。這個動作代表糾結,他應該是擔心我不相信他要說的答案。沉默了片刻,他說:「什麼也沒想,當時我聽到了國歌,真的,從腦袋深處傳出來的。」
鄭爺大名鄭鶴天,做了一輩子痕跡證物檢驗工作。他興趣廣泛、博學多才,從本職工作到鬥蟲、遛鳥,再到火星遺跡無所不知。又因為他是滿族人,我們就幫他取了一個外號叫「鄭爺」。他累積的「微物跡證」經驗,可以從足跡判斷出對應的嫌疑人,以及嫌疑人在近十年內的身體狀況和體重變化。
李時是刑事技術科主任法醫,刑事偵查一組成員之一。他在醫學院當助教的時候,曾經用自製的炭火爐在上面煮頭骨標本,下面烤地瓜。這絕對不是傳言,而是真實發生過的。他沒有「潔癖」之類的職業病,冷不防地會蹲在街邊的一滴血跡旁,一本正經地告訴我:「有人在流鼻血。」
我曾經問過他:「你到底怕不怕鬼?」李時靦腆一笑,說:「怕。可是妳怕的鬼也許正是別人朝思暮想也見不到的人。」
其實作為一名警察,我也有職業困惑。一直困擾我的問題是:「一個人為什麼會成為罪犯?」在完成這本書之後,我似乎有一點釋然了。
比如一個酒鬼,在酒精的麻醉下,可能會大哭大笑、胡言亂語、胡作非為,可是這種「酒勁」只能讓他暫時忘記困境,脫離煩惱。清醒之後,他想要擺脫的東西還在,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也沒有絲毫改變,需要付出的代價反而更大。
剛當上警察的時候,我認為讓人作出錯誤決定的是情緒。做警察的年頭多了,經手的案件多了,我才終於意識到:讓人作出錯誤決定的不是情緒,而是認知。
當你遇到了不公正的事,試著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去抗爭;當抗爭無效,你可以換個環境、換個活法,提升自我。當你真正站起來,再回望當初的自己,發現不知不覺間已經走過萬水千山,你早已不是當初那個魯莽的自己,這就叫「拉大犯罪距離」。提升了認知,拉開了距離,犯罪的可能性也就變小了。
最後要聲明一下,為了保護文中當事人和有關單位的隱私,本書中的相關人物名稱、地名和單位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大家好,我是測謊師劉一,寫這本書的初衷是想透過行為分析學將形形色色的案件呈現在大家面前,以引起大家的警惕,遠離犯罪。同時,具體描述犯罪的特徵,希望大家能夠透過通俗易懂的「讀心術」和「識人術」,及早預知危險,遠離傷害。
在寫作過程中,我漸漸又賦予了文章其他的意義:善良就應該被歌頌,邪惡就應該受到懲罰。生命至上不只是原則,更應該是信仰。
我在書中的隊友,都有真實原型。
劉隊是我的大學師兄,他當過十年緝毒警察,當過十六年刑警,後被任命為刑事偵查一組組長,我們都叫他「劉隊」。根據內部可靠消息,劉隊獲得過「八一勳章」,公安部為了保護相關人員的人身安全,所有表彰均不對外公布,因此他經常被我們調侃為「隱祕而偉大」的存在。
他對於緝毒的經歷總是三緘其口,我只知道劉隊身上有四處槍傷,一處距離心臟不足兩公分。我曾經試探著問過他一次,遇到「麻煩」時,第一時間在想什麼──我把「死亡」弱化成了「麻煩」,希望將「過往」的心理傷害降到最低。
劉隊點了一支菸,左手大拇指戳在太陽穴上。這個動作代表糾結,他應該是擔心我不相信他要說的答案。沉默了片刻,他說:「什麼也沒想,當時我聽到了國歌,真的,從腦袋深處傳出來的。」
鄭爺大名鄭鶴天,做了一輩子痕跡證物檢驗工作。他興趣廣泛、博學多才,從本職工作到鬥蟲、遛鳥,再到火星遺跡無所不知。又因為他是滿族人,我們就幫他取了一個外號叫「鄭爺」。他累積的「微物跡證」經驗,可以從足跡判斷出對應的嫌疑人,以及嫌疑人在近十年內的身體狀況和體重變化。
李時是刑事技術科主任法醫,刑事偵查一組成員之一。他在醫學院當助教的時候,曾經用自製的炭火爐在上面煮頭骨標本,下面烤地瓜。這絕對不是傳言,而是真實發生過的。他沒有「潔癖」之類的職業病,冷不防地會蹲在街邊的一滴血跡旁,一本正經地告訴我:「有人在流鼻血。」
我曾經問過他:「你到底怕不怕鬼?」李時靦腆一笑,說:「怕。可是妳怕的鬼也許正是別人朝思暮想也見不到的人。」
其實作為一名警察,我也有職業困惑。一直困擾我的問題是:「一個人為什麼會成為罪犯?」在完成這本書之後,我似乎有一點釋然了。
比如一個酒鬼,在酒精的麻醉下,可能會大哭大笑、胡言亂語、胡作非為,可是這種「酒勁」只能讓他暫時忘記困境,脫離煩惱。清醒之後,他想要擺脫的東西還在,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也沒有絲毫改變,需要付出的代價反而更大。
剛當上警察的時候,我認為讓人作出錯誤決定的是情緒。做警察的年頭多了,經手的案件多了,我才終於意識到:讓人作出錯誤決定的不是情緒,而是認知。
當你遇到了不公正的事,試著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去抗爭;當抗爭無效,你可以換個環境、換個活法,提升自我。當你真正站起來,再回望當初的自己,發現不知不覺間已經走過萬水千山,你早已不是當初那個魯莽的自己,這就叫「拉大犯罪距離」。提升了認知,拉開了距離,犯罪的可能性也就變小了。
最後要聲明一下,為了保護文中當事人和有關單位的隱私,本書中的相關人物名稱、地名和單位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試閱
第二案 在死者背後刻上情書
一旦開始,就像上癮一樣,再也停不下來……
陳一博的案件剛結束不到兩週,我就遇到了自己從警以來最大的敗筆,讓一個殺人犯從我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二○一一年五月十四日,天府新城社區外停著五輛警車,警車周圍聚集了不少人。
我跳下車,抬頭看了看二單元頂樓六○一。
六○一的窗戶上掛著粉紅色窗紗,窗上貼著的「囍」字有些褪色。
那裡就是案發現場,被害人李爽是一名護士。
報案人是李爽的丈夫楊光。楊光在隔壁市工作,每個週末會按時回家與妻子團聚。
十四日上午九點多,楊光回到家,打開房門,發現妻子正端坐在客廳的椅子上。他喊了兩聲,妻子沒有回應,走近一看,發現妻子已經遇害了,於是馬上報警。
天府新城社區位於近郊,在舊城區東南方向,屋齡在二十年以上,居住在這裡的勞動階層和外來人口居多,人員結構複雜。
走進二單元,我發現裡面沒有加裝電梯,沒有裝監視設備,每層樓有兩戶人家。我爬上六樓,看到六○一位於樓梯左側,門前已經拉起了警戒線。室內地上已搭好了踏板,痕跡鑑識科正在現場取證。
我一邊穿鞋套,一邊觀察室內布局。
六○一是兩房一廳,房門沒有被破壞。一進門是客廳,裡面十分整潔,沒有被翻動過的痕跡。客廳東邊是主臥和次臥,客廳朝北的廚房和陽臺相連,陽臺上掛著不少女士衣物。陽臺西側的一扇凸窗半敞著,窗戶上沒有加裝防護網。
我認真觀察著房間結構,試著模擬出凶手可行的入室路線:先從樓梯間窗口翻到擋雨的水泥板上,再從水泥板踩著五樓陽臺頂部攀上死者家的陽臺,然後從半敞的凸窗進入房間。按照這種推論,凶手身手不錯,甚至可能會一些功夫。水泥板到陽臺的距離將近兩公尺,這麼高的樓層普通人很難跨越。另外,現場沒發現任何繩索之類的保護措施留下的痕跡。凶手若是徒手攀樓,膽量非同一般。
進入客廳後,我沒有聞到血腥氣。相反,我聞到一種類似洗滌劑的香草味道。屋內一塵不染,地板上還有用拖把擦拭過的痕跡。
痕跡檢驗科組長鄭鶴天正在現場勘驗。鄭鶴天參與過數起重案、要案的偵破,經驗極其豐富,我們平時都稱他為「鄭爺」。
鄭爺在拍照固定,李時站在一旁,緊皺著眉頭。
見到被害人李爽那一刻,我的第一感覺是死者正處於「進行時」—凶手讓她保持著一種奇怪的狀態。
李爽坐在椅子上,頭部微微向左側傾斜,頭上戴著護士帽,穿一身白色的護士服,看起來彷彿正在工作。更為離奇的是,她的下身只穿了一雙黑色絲襪,襪子是新的,可以聞到衣服固色劑特有的味道。
她化著妝,妝容有些濃重,但很精緻,假睫毛黏貼得嚴絲合縫,臉上有斑點的部位還用了遮瑕筆,手法專業。她的眼睛微睜,目視前方,臉上殘留著少許血跡,但沒有明顯傷痕。
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她面前的桌子上擺放著兩盤剩菜和四個空啤酒瓶。四個啤酒瓶排成一條直線,瓶口上的標籤一致向東,桌子正中央是一副已經分出勝負的撲克牌。從撲克牌的牌面看,很明顯,死者一側輸了。
鄭爺說:「第一現場在主臥,主臥的床上和牆壁上都有大量噴濺血跡,之後屍體被搬到了客廳的椅子上。」
李時開始進行初檢,他將李爽從椅子上放下來,讓她平躺在地板上,摘下李爽的帽子後,找到了致命傷。
李時一邊驗傷一邊說:「從死者的屍僵和屍斑看,死亡時間大約在凌晨一點到三點之間。凶手用類似錘子的鐵器直擊被害人頭部,造成其嚴重的開放性顱骨損傷,被害人當場死亡。現場沒有掙扎、反抗的痕跡,死者應該是在睡眠中被殺害的。殺死被害人之後,凶手清理過屍體。」
我問:「你的意思是,凶手先在主臥將李爽殺死,但是沒有急於離開,沒有盜取財物,而是清理屍體,化妝,再將屍體搬到客廳的椅子上,接著擺好飯菜,拿出啤酒,一邊吃喝,一邊和死者玩撲克牌?」
鄭爺說:「我覺得有這個可能。從痕跡上看,凶手進行了兩次現場清理。首先清理的是屍體,他將李爽殺死後,脫掉染血的睡衣,為死者洗了澡,處理了頭部傷口,之後幫死者穿上工作服和絲襪,又化了妝,再將死者放到客廳的椅子上。」
看著桌子上的菜盤,我問:「會不會是受害人生前自己擺好的食物?」
鄭爺搖頭:「不可能,餐具、酒瓶上沒有任何指紋,說明凶手處理了痕跡。如果凶手沒碰過那些東西,沒必要去處理痕跡吧?」
我判斷,從作案凶器和手法上看,凶手應該為男性。離座椅最近的一張撲克牌到桌邊的擺放距離是二十八公分,而人的小臂和身高的比例是一比六,據此估算,凶手的身高可能在一百六十五公分到一百七十三公分之間。酒瓶標籤方向一致和現場被清理得很乾淨,表明凶手很可能有強迫症和潔癖。
鄭爺接著說:「凶手第二次清理現場時,將有血跡的被子、床單、枕頭、睡衣塞到洗衣機裡,之後用清潔劑打掃了現場,抹去了所有遺留的痕跡,還帶走了自己的凶器。因此現場沒採取到任何有價值的指紋和腳印。」
李時又補充說:「從死者化妝程度,以及洗滌衣物、地面清理的清潔程度來推斷,凶手從殺人到離開至少逗留了一個半小時。」
「凶手很有經驗,作案的整個過程穿鞋套、戴手套,甚至可能戴著帽子。我懷疑凶手有前科,並且心理素質很強。」我說。
李時脫掉死者的護士服,在內衣後背處發現浸染狀血跡。將死者翻轉,剪開內衣,我立刻倒吸了一口涼氣。看看李時和鄭爺,也是一臉錯愕。
在李爽的後背,刻著一個奇怪的文字,手掌大小,乍一看像是用匕首之類的凶器胡亂劃上去的。可是仔細觀察,這的確是一個完整的漢字,甚至可以看出運筆的連貫性。
這個字的左面是個「亻」旁,右邊的上半部分是「文」字,下面是「女」字。
這個字怎麼讀,代表什麼意義? 我們三個面面相覷。
再看屍體被小心翼翼盛裝打扮的模樣,難道是情殺? 這個字難道是一封「情書」?
我一時也是頭大。
×
現在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凶手在行凶時帶了兩樣凶器:一把錘子和一把匕首。
李爽被害的時間是五月十四日凌晨,局裡對案件非常重視,成立了「514」專案小組,限期破案,特准由我們一隊負責偵辦案件。
案情分析會上,能拿到的線索少之又少。
李爽,二十八歲,社會關係簡單,做護士六年了。丈夫在隔壁市工作,每個週末回家。二人沒有孩子,李爽只有一個妹妹在本市。透過周邊調查,我們很快排除了熟人作案和仇殺的可能性。
李爽後背上那個奇怪的文字一直在我腦袋裡轉,劉隊也提議從那個字人手。
《新華字典》、《辭海》、《辭源》、《廣韻》、《康熙字典》擺滿了桌面。由於有些工具書的查閱方式和現在常見的不同,我們熬夜通宵,最後終於在《康熙字典》上找到了那個字—這個字讀「ㄇㄠˇ(măo)」,但是字典裡面居然沒有注釋。
我們聯絡了博物館的考古專家,他解釋說這個字有兩層含義:一是代表心愛的端莊美人;另外一個含義截然相反,有淫邪和妓女的意思。這個字在現代使用頻率不高,偶爾會出現在字帖裡。
文字的意義是否和死者的衣著搭配相呼應? 上半身護士服代表聖潔的端莊美人,下半身黑色絲襪代表淫邪? 我聯想到凶手刻字時的運筆和專家說的字帖──究竟是凶手喜歡書法,還是單純地挑釁警方呢? 就在我們陷入僵局時,「嫌疑人」被抓到了,伴隨而來的是另一起案件。
這起案子發生在五月二十六日,距離「514」案件只有一週多,案發地點在水晶宮。同樣是舊城區,距離天府新城社區不到兩千公尺。報案的是一位經營服裝生意的女老闆,叫許芹。
許芹離異多年,孩子住校,人際關係簡單,每天的生活三點一線。進入五月,本市的天氣已經熱起來了。晚上為了通風,她把陽臺上的推拉窗開了一半。
半夜十二點多,許芹起夜,迷迷糊糊感覺到陽臺上有動靜。她來到陽臺,不由嚇得半死:廚房門擋住了她的部分視線,她沒看到人臉,只看到一隻腳正從窗外面往裡伸。
許芹大叫一聲,癱軟在地上,窗戶上那隻腳飛快縮了回去,消失了。許芹連滾帶爬地跑出了自己家,叫醒了隔壁鄰居。鄰居幫她打了報警電話,因為報警及時,我們的巡邏車在柳丁巷口抓到了一個騎電動摩托車的可疑男人。
在訊問室裡,男子交代他是外地人,剛到本市一個多月,爬陽臺是想入室行竊,但不承認自己是「514」案的凶手。
警察搜查了男子住的租屋處,沒有找到和「514」案相關的線索和證據。但由於案發時間、作案地點和方式與「514」案高度相似,經局裡批准,我們決定對這名男子進行測謊。
坐在測謊室裡的男子一臉驚慌,看著滿桌的儀器,以為我們要上刑,嚇得直哆嗦。
我替他接上呼吸感測器、脈搏感測器、膚電感測器,以及血壓感測器,然後打開高解析度攝影機,測謊正式開始。
「姓名?」
「王國。」
「年齡?」
「三十八歲。」
「職業?」
「還沒有找到工作。」
「是第一次作案嗎?」
「是第……第一次。」對方開始出現應激性口吃,膚電、心電也有波動。
膚電波動表明汗液大量分泌;心電是心動週期性變化,精神壓力會造成週期紊亂,這種紊亂會以波浪線的方式顯示在圖譜上;應激性口吃則是指某些受測者在緊張或者說謊的狀態下會出現的應激性語言障礙,比如口吃、詞語排列混亂、邏輯不清,甚至說不出話等。綜合以上反應,王國有說謊傾向。
「再想想,是第一次嗎?」
「警官,真的是第一次,以後再也不犯了。」
眼角、嘴角下垂,咬肌回縮—表演型動作。
眼角和嘴角下垂表示後悔、放棄;咬肌回縮,則表示警惕和防備。兩組動作一放一縮是相互矛盾的,如果同時出現在臉上,證明他的表情是表演出來的──他在騙人。
王國和我對視的時間超過三秒,眼神沒有躲閃,瞳孔輕微放大。
說謊者為了讓對方相信自己,會出現一種試圖掩蓋謊言的「逆向」反應,比如直視對方的眼睛、提高聲調等。此時,他的膚電反應波動值為9962,超過基礎值9600(每臺機器設置的參數不同),也指向他在說謊。
「你是怎麼選擇作案地點的?」
「那一帶都是老樓,好爬;路窄,警車開不進去,逃跑的時候不容易被抓住;還有單身女人特別多。」
天府區工廠密集,租金便宜,交通便利,而舊城區一帶的單身女性工作者確實多。
「為什麼要選擇頂樓?」
「頂樓容易得手!」
王國的犯罪經驗提醒了我,攀爬頂樓雖然危險,卻是最隱蔽、最容易得手的。
「你認識這個字嗎?」我把列印出來的被害人李爽身體上的字展示給他看,讓他辨認。
王國歪著頭看了半天:「警官,不認識。我只有小學畢業,沒什麼見識。」蹙眉、上唇用力、瞳孔放大—思考性動作。測謊儀數值正常,他在關鍵問題上沒有說謊。
我又把李爽的生活照和其他女性的照片混在一起讓他逐張辨認,他在看照片時頭部前傾,身體對我呈開放狀態,精力集中。當他看到李爽照片時,測謊儀沒有捕捉到瞬間痙攣反應。
他回答:「都不認識。」
王國的身高只有一百五十公分,心理素質一般,作案時用了繩索,沒有攜帶凶器也沒有戴手套之類的防護措施。再結合測謊反應來看,雖然是入室盜竊的慣犯,但他不是「514」案的凶手。
我們把王國交給轄區派出所處理,案件的線索又斷了。
一旦開始,就像上癮一樣,再也停不下來……
陳一博的案件剛結束不到兩週,我就遇到了自己從警以來最大的敗筆,讓一個殺人犯從我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二○一一年五月十四日,天府新城社區外停著五輛警車,警車周圍聚集了不少人。
我跳下車,抬頭看了看二單元頂樓六○一。
六○一的窗戶上掛著粉紅色窗紗,窗上貼著的「囍」字有些褪色。
那裡就是案發現場,被害人李爽是一名護士。
報案人是李爽的丈夫楊光。楊光在隔壁市工作,每個週末會按時回家與妻子團聚。
十四日上午九點多,楊光回到家,打開房門,發現妻子正端坐在客廳的椅子上。他喊了兩聲,妻子沒有回應,走近一看,發現妻子已經遇害了,於是馬上報警。
天府新城社區位於近郊,在舊城區東南方向,屋齡在二十年以上,居住在這裡的勞動階層和外來人口居多,人員結構複雜。
走進二單元,我發現裡面沒有加裝電梯,沒有裝監視設備,每層樓有兩戶人家。我爬上六樓,看到六○一位於樓梯左側,門前已經拉起了警戒線。室內地上已搭好了踏板,痕跡鑑識科正在現場取證。
我一邊穿鞋套,一邊觀察室內布局。
六○一是兩房一廳,房門沒有被破壞。一進門是客廳,裡面十分整潔,沒有被翻動過的痕跡。客廳東邊是主臥和次臥,客廳朝北的廚房和陽臺相連,陽臺上掛著不少女士衣物。陽臺西側的一扇凸窗半敞著,窗戶上沒有加裝防護網。
我認真觀察著房間結構,試著模擬出凶手可行的入室路線:先從樓梯間窗口翻到擋雨的水泥板上,再從水泥板踩著五樓陽臺頂部攀上死者家的陽臺,然後從半敞的凸窗進入房間。按照這種推論,凶手身手不錯,甚至可能會一些功夫。水泥板到陽臺的距離將近兩公尺,這麼高的樓層普通人很難跨越。另外,現場沒發現任何繩索之類的保護措施留下的痕跡。凶手若是徒手攀樓,膽量非同一般。
進入客廳後,我沒有聞到血腥氣。相反,我聞到一種類似洗滌劑的香草味道。屋內一塵不染,地板上還有用拖把擦拭過的痕跡。
痕跡檢驗科組長鄭鶴天正在現場勘驗。鄭鶴天參與過數起重案、要案的偵破,經驗極其豐富,我們平時都稱他為「鄭爺」。
鄭爺在拍照固定,李時站在一旁,緊皺著眉頭。
見到被害人李爽那一刻,我的第一感覺是死者正處於「進行時」—凶手讓她保持著一種奇怪的狀態。
李爽坐在椅子上,頭部微微向左側傾斜,頭上戴著護士帽,穿一身白色的護士服,看起來彷彿正在工作。更為離奇的是,她的下身只穿了一雙黑色絲襪,襪子是新的,可以聞到衣服固色劑特有的味道。
她化著妝,妝容有些濃重,但很精緻,假睫毛黏貼得嚴絲合縫,臉上有斑點的部位還用了遮瑕筆,手法專業。她的眼睛微睜,目視前方,臉上殘留著少許血跡,但沒有明顯傷痕。
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她面前的桌子上擺放著兩盤剩菜和四個空啤酒瓶。四個啤酒瓶排成一條直線,瓶口上的標籤一致向東,桌子正中央是一副已經分出勝負的撲克牌。從撲克牌的牌面看,很明顯,死者一側輸了。
鄭爺說:「第一現場在主臥,主臥的床上和牆壁上都有大量噴濺血跡,之後屍體被搬到了客廳的椅子上。」
李時開始進行初檢,他將李爽從椅子上放下來,讓她平躺在地板上,摘下李爽的帽子後,找到了致命傷。
李時一邊驗傷一邊說:「從死者的屍僵和屍斑看,死亡時間大約在凌晨一點到三點之間。凶手用類似錘子的鐵器直擊被害人頭部,造成其嚴重的開放性顱骨損傷,被害人當場死亡。現場沒有掙扎、反抗的痕跡,死者應該是在睡眠中被殺害的。殺死被害人之後,凶手清理過屍體。」
我問:「你的意思是,凶手先在主臥將李爽殺死,但是沒有急於離開,沒有盜取財物,而是清理屍體,化妝,再將屍體搬到客廳的椅子上,接著擺好飯菜,拿出啤酒,一邊吃喝,一邊和死者玩撲克牌?」
鄭爺說:「我覺得有這個可能。從痕跡上看,凶手進行了兩次現場清理。首先清理的是屍體,他將李爽殺死後,脫掉染血的睡衣,為死者洗了澡,處理了頭部傷口,之後幫死者穿上工作服和絲襪,又化了妝,再將死者放到客廳的椅子上。」
看著桌子上的菜盤,我問:「會不會是受害人生前自己擺好的食物?」
鄭爺搖頭:「不可能,餐具、酒瓶上沒有任何指紋,說明凶手處理了痕跡。如果凶手沒碰過那些東西,沒必要去處理痕跡吧?」
我判斷,從作案凶器和手法上看,凶手應該為男性。離座椅最近的一張撲克牌到桌邊的擺放距離是二十八公分,而人的小臂和身高的比例是一比六,據此估算,凶手的身高可能在一百六十五公分到一百七十三公分之間。酒瓶標籤方向一致和現場被清理得很乾淨,表明凶手很可能有強迫症和潔癖。
鄭爺接著說:「凶手第二次清理現場時,將有血跡的被子、床單、枕頭、睡衣塞到洗衣機裡,之後用清潔劑打掃了現場,抹去了所有遺留的痕跡,還帶走了自己的凶器。因此現場沒採取到任何有價值的指紋和腳印。」
李時又補充說:「從死者化妝程度,以及洗滌衣物、地面清理的清潔程度來推斷,凶手從殺人到離開至少逗留了一個半小時。」
「凶手很有經驗,作案的整個過程穿鞋套、戴手套,甚至可能戴著帽子。我懷疑凶手有前科,並且心理素質很強。」我說。
李時脫掉死者的護士服,在內衣後背處發現浸染狀血跡。將死者翻轉,剪開內衣,我立刻倒吸了一口涼氣。看看李時和鄭爺,也是一臉錯愕。
在李爽的後背,刻著一個奇怪的文字,手掌大小,乍一看像是用匕首之類的凶器胡亂劃上去的。可是仔細觀察,這的確是一個完整的漢字,甚至可以看出運筆的連貫性。
這個字的左面是個「亻」旁,右邊的上半部分是「文」字,下面是「女」字。
這個字怎麼讀,代表什麼意義? 我們三個面面相覷。
再看屍體被小心翼翼盛裝打扮的模樣,難道是情殺? 這個字難道是一封「情書」?
我一時也是頭大。
×
現在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凶手在行凶時帶了兩樣凶器:一把錘子和一把匕首。
李爽被害的時間是五月十四日凌晨,局裡對案件非常重視,成立了「514」專案小組,限期破案,特准由我們一隊負責偵辦案件。
案情分析會上,能拿到的線索少之又少。
李爽,二十八歲,社會關係簡單,做護士六年了。丈夫在隔壁市工作,每個週末回家。二人沒有孩子,李爽只有一個妹妹在本市。透過周邊調查,我們很快排除了熟人作案和仇殺的可能性。
李爽後背上那個奇怪的文字一直在我腦袋裡轉,劉隊也提議從那個字人手。
《新華字典》、《辭海》、《辭源》、《廣韻》、《康熙字典》擺滿了桌面。由於有些工具書的查閱方式和現在常見的不同,我們熬夜通宵,最後終於在《康熙字典》上找到了那個字—這個字讀「ㄇㄠˇ(măo)」,但是字典裡面居然沒有注釋。
我們聯絡了博物館的考古專家,他解釋說這個字有兩層含義:一是代表心愛的端莊美人;另外一個含義截然相反,有淫邪和妓女的意思。這個字在現代使用頻率不高,偶爾會出現在字帖裡。
文字的意義是否和死者的衣著搭配相呼應? 上半身護士服代表聖潔的端莊美人,下半身黑色絲襪代表淫邪? 我聯想到凶手刻字時的運筆和專家說的字帖──究竟是凶手喜歡書法,還是單純地挑釁警方呢? 就在我們陷入僵局時,「嫌疑人」被抓到了,伴隨而來的是另一起案件。
這起案子發生在五月二十六日,距離「514」案件只有一週多,案發地點在水晶宮。同樣是舊城區,距離天府新城社區不到兩千公尺。報案的是一位經營服裝生意的女老闆,叫許芹。
許芹離異多年,孩子住校,人際關係簡單,每天的生活三點一線。進入五月,本市的天氣已經熱起來了。晚上為了通風,她把陽臺上的推拉窗開了一半。
半夜十二點多,許芹起夜,迷迷糊糊感覺到陽臺上有動靜。她來到陽臺,不由嚇得半死:廚房門擋住了她的部分視線,她沒看到人臉,只看到一隻腳正從窗外面往裡伸。
許芹大叫一聲,癱軟在地上,窗戶上那隻腳飛快縮了回去,消失了。許芹連滾帶爬地跑出了自己家,叫醒了隔壁鄰居。鄰居幫她打了報警電話,因為報警及時,我們的巡邏車在柳丁巷口抓到了一個騎電動摩托車的可疑男人。
在訊問室裡,男子交代他是外地人,剛到本市一個多月,爬陽臺是想入室行竊,但不承認自己是「514」案的凶手。
警察搜查了男子住的租屋處,沒有找到和「514」案相關的線索和證據。但由於案發時間、作案地點和方式與「514」案高度相似,經局裡批准,我們決定對這名男子進行測謊。
坐在測謊室裡的男子一臉驚慌,看著滿桌的儀器,以為我們要上刑,嚇得直哆嗦。
我替他接上呼吸感測器、脈搏感測器、膚電感測器,以及血壓感測器,然後打開高解析度攝影機,測謊正式開始。
「姓名?」
「王國。」
「年齡?」
「三十八歲。」
「職業?」
「還沒有找到工作。」
「是第一次作案嗎?」
「是第……第一次。」對方開始出現應激性口吃,膚電、心電也有波動。
膚電波動表明汗液大量分泌;心電是心動週期性變化,精神壓力會造成週期紊亂,這種紊亂會以波浪線的方式顯示在圖譜上;應激性口吃則是指某些受測者在緊張或者說謊的狀態下會出現的應激性語言障礙,比如口吃、詞語排列混亂、邏輯不清,甚至說不出話等。綜合以上反應,王國有說謊傾向。
「再想想,是第一次嗎?」
「警官,真的是第一次,以後再也不犯了。」
眼角、嘴角下垂,咬肌回縮—表演型動作。
眼角和嘴角下垂表示後悔、放棄;咬肌回縮,則表示警惕和防備。兩組動作一放一縮是相互矛盾的,如果同時出現在臉上,證明他的表情是表演出來的──他在騙人。
王國和我對視的時間超過三秒,眼神沒有躲閃,瞳孔輕微放大。
說謊者為了讓對方相信自己,會出現一種試圖掩蓋謊言的「逆向」反應,比如直視對方的眼睛、提高聲調等。此時,他的膚電反應波動值為9962,超過基礎值9600(每臺機器設置的參數不同),也指向他在說謊。
「你是怎麼選擇作案地點的?」
「那一帶都是老樓,好爬;路窄,警車開不進去,逃跑的時候不容易被抓住;還有單身女人特別多。」
天府區工廠密集,租金便宜,交通便利,而舊城區一帶的單身女性工作者確實多。
「為什麼要選擇頂樓?」
「頂樓容易得手!」
王國的犯罪經驗提醒了我,攀爬頂樓雖然危險,卻是最隱蔽、最容易得手的。
「你認識這個字嗎?」我把列印出來的被害人李爽身體上的字展示給他看,讓他辨認。
王國歪著頭看了半天:「警官,不認識。我只有小學畢業,沒什麼見識。」蹙眉、上唇用力、瞳孔放大—思考性動作。測謊儀數值正常,他在關鍵問題上沒有說謊。
我又把李爽的生活照和其他女性的照片混在一起讓他逐張辨認,他在看照片時頭部前傾,身體對我呈開放狀態,精力集中。當他看到李爽照片時,測謊儀沒有捕捉到瞬間痙攣反應。
他回答:「都不認識。」
王國的身高只有一百五十公分,心理素質一般,作案時用了繩索,沒有攜帶凶器也沒有戴手套之類的防護措施。再結合測謊反應來看,雖然是入室盜竊的慣犯,但他不是「514」案的凶手。
我們把王國交給轄區派出所處理,案件的線索又斷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